乔亿《剑溪说诗》

合集下载

古诗陟岵翻译赏析

古诗陟岵翻译赏析

古诗陟岵翻译赏析《陟岵》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古诗词如下: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上慎旃哉,犹来!无止!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

上慎旃哉,犹来!无弃!陟彼冈兮,瞻望兄兮。

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

上慎旃哉,犹来!无死!【前言】《诗经·魏风》的一篇。

全诗三章,每章六句。

为先秦时代魏国华夏族民歌。

写一个远在他乡服役的征人,想象他的父母兄长在家乡正在思念他,抒发了主人公思念家乡的情怀。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注释】①陟(zhì志):登上。

岵(hù户):有草木的山。

②予子:歌者想象中,其父对他的称呼。

③上:通“尚”,希望。

旃(zhān 瞻):之,作语助。

④犹来:还是归来。

⑤屺(qǐ起):无草木的山。

⑥季:兄弟中排行第四或最小。

⑦偕:俱。

【翻译】登临葱茏山岗上,远远把我爹爹望。

似闻我爹对我说:“我的儿啊行役忙,早晚不停真紧张。

可要当心身体呀,归来莫要留远方。

”登临荒芜山岗上,远远把我妈妈望。

似闻我妈对我道:“我的小儿行役忙,没日没夜睡不香。

可要当心身体呀,归来莫要将娘忘。

”登临那座山岗上,远远把我哥哥望。

似闻我哥对我讲:“我的兄弟行役忙,白天黑夜一个样。

可要当心身体呀,归来莫要死他乡。

”【赏析】这是一首征人思亲之作,抒写行役之少子对父母和兄长的思念之情。

《毛诗序》曰:“《陟岵》,孝子行役,思念父母也。

国迫而数侵削,役乎大国,父母兄弟离散,而作是诗也。

”点明了诗旨,亦提供了背景。

不过,不必“孝子行役”,才“思念父母”;行役之人,思亲思家,实人情之常。

着一“孝”字,反见经生之迂执。

全诗三章,皆为赋体。

《陟岵》一诗,曾被推为“千古羁旅行役诗之祖”(乔亿《剑溪说诗又编》)。

这并非是说它最初表现了征人思亲的主题,而在于它开创了中国古代思乡诗一种独特的抒情模式。

全诗重章叠唱,每章开首两句直接抒发思亲之情。

议清人对陶渊明的评价

议清人对陶渊明的评价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Jan.2019/No.l议清人对陶渊明的评价徐艳凤(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1517)摘要:清代的文士十分仰慕陶渊明,并纷纷学习陶渊明的人格思想及其艺术风神。

笔者以清人对陶渊明的高度评价为线索,从对陶渊明的人格之推崇、诗文之赞誉以及人格与艺术成就之间的交融几个方面入手,映照清代的众多士人,将文学与士人心态研究结合起来全方位殳体的审视清时期中国传统儒家文士们最真实的内心世界。

同时将陶渊明放在清代特定的历史环境,进而总体梳理清代文士的精神面貌,还原陶渊明的精神文化品格,明确清代士人对陶渊明之接受。

关键词:清代士人;陶渊明;接受研究中图分类号:1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71(2019)01-0023-04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同时也是清代士人的一个心灵导师。

陶渊明最大魅力在于人格上的淡泊与超然,而这种淡泊的人格魅力正是清代士人所肯定与推崇的。

正如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所言:“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①王国维认为,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如果说杜甫身上所体现的是忠君爱国的济世思想,苏轼提供了如何将兼济与独善融合的范例,那么陶渊明则是提供了归隐以及比归隐更高层次的人格魅力。

一、对陶渊明人格魅力之推崇清代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清代的士人们在严酷的封建统治、尖锐民族矛盾以及文字狱的制约等多重矛盾之下,形成一种隐逸的社会风气,这种挥之不去的隐逸情结致使他们在残酷的社会境遇面前承受着巨大的精神痛苦。

正因如此,清代士人急需一位心灵皈依的前贤领袖以指导方向,他们寻寻觅觅,最终将目光锁定在具有极大人格魅力的陶渊明身上。

清代士人对陶渊明极为赞赏和倾慕,正如方体在《晋征士靖节先生祠碑记》所云:呜呼!自古高隐之士,或愤世绝俗,或委蜕遗荣,其中心之嚼然不滓者,皆有贯日星而流金石之气,是以精耀同乎天地,令名传聆无穷,盖其志节有不可磨灭者矣。

二 《庄子》 “奇肆”艺术风格对李白的影响

二 《庄子》 “奇肆”艺术风格对李白的影响
庄子摆脱一切束缚、抗逆现实的精神相承,并吸收庄子 ‘开浩荡之奇言’的艺术风 格,其诗多表现对权贵的蔑视,对黑暗现实的僧恶和兀傲不屈、追求 自由的反抗精 神,感情炽烈,想象丰富,气势磅礴,风格豪放,将庄子与屈原开创的浪漫主义文 学推上了新高峰。”李白的作品风格与庄子十分接近,历代文论中多有将庄子与李
白作比较的议论。如明代方孝孺的说: “庄周之著书,李白之歌诗,放荡纵态,惟 其所欲而无不如意。” (《苏太史文集序》)杨慎也说: “庄周、李白,神于文者 也,非工于文者所及也。文非至工则不可为神,然神非工可至也。” (《升庵合
集》卷一百一十四)胡应麟在 《诗蔽》里称: “千古词场称逸者,吾于文得一人曰庄
周,于诗得一人曰李白。” 李 白对 《庄子》的艺术风格的继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诡 奇 怪诞的构思 《先 秦 文 学 史 》说: “庄子散文如云中之龙,没有一定的程式,完全打破了一
切世俗观念、世俗形象的限制,往往以 ‘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艺术构思,去表 现 自己与现实截然不同的哲学精神。”唯其如此,庄子的文章才令人感到这样的惊 心骇 目。李白诗中的意象也往往是超乎世俗观念所能理解的范围。齐己 《读李白 集》诗云:“竭云涛,夸」巨鳌,搜括造化空牢牢。冥心入海海神怖,骊龙不敢为珠 主。人间物象不供取,饱饮神游向玄圃。”贯休 《古意》诗云:“常思李太白,仙笔 驱造化。”就说明了这点。这也是人们说李 白“多似天仙之辞”的一个重要原因。
集解》, “好,爱也。奇服,伟丽美好之服饰也。下文长铁、高冠、明珠、宝璐,皆是也。比
喻己高洁之行.”),年既老而不衰。 (《涉江》)
一生都对道教有很深的信仰, “学兼内典” (乔亿 《剑溪说诗》)因此他对道教的重 要经典 《庄子》自然是非常的熟悉,他的思想和艺术创作深受其影响也是自然而然 的。有时他甚至把庄子放在屈原之上: “投泪笑古人,临漆得天和。” (《书情赠

古代诗歌评论中的取象作喻类型

古代诗歌评论中的取象作喻类型
2 1 6月 0 2年 第3 1卷第 3期
安庆 师 范学 院学报 ( 社会 科 学版 )
J u l f n i e c esC l g ( o i c n e E i n o ma o A q gT a h r o e e S c l i c d i ) n l aS e t o
其次 , 它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 的人物品藻
也是 密切 相关 的 。魏 晋 时期 , 会动 荡不 安 , 的 社 人
《 四溟诗话》 “ : 熟读初唐 、 盛唐诸家所作 , 有雄浑 如大江奔腾 , 秀拔如孤峰峭壁 , 壮丽如层楼叠 阁, 古雅如瑶琴朱弦。 H 用一连串的比喻 , ”引 将盛唐诗
“ 象喻” 一词 , 最早 “ 出现在梁简 文帝萧 纲的 《 庄严曼法师成实论义疏序》 … 。而根植于中 中” 国文化土壤 中的象喻批评是 “ 文学批评家用生动 具体的形象来 比喻和阐释批评对象 的内在意蕴或 整体 风格 的一 种文 学批 评样 式 ”2 叫“ -1 亦 J 比喻 的 品题” “ 、象征的批评” 等。象喻批评滥觞于先秦 , 从魏晋时期 , 开始大量进入诗文评论领域 , 并在后 世的诗文批评 中, 屡见不鲜。遍观历代诗评著作 , 不难发现 , 评论家在象喻批评的取 向作喻上 , 有其 偏好 , 并呈 现 出独特 的类 型特 征 。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 ・ 纤裱》 : 采采流水 , 云 “ 蓬蓬远春。窈窕深谷 , 时见美人。碧桃满树 , 日 风
对事物的认识多集中于从人体 自身出发。如古人 创造的象形文字 , 很多都是根据人 体的特征进行 创制的。这一从 自身取法 的传统 , 深刻地影响着
中国人的认识论与思维观。而随着文学 的发展 ,
“ 王戎云 :太尉神姿高彻 , ‘ 如瑶林琼树, 自然是风 尘 外物 ” ¨2 以此 为 契 机 , 学 批 评 的 人 格 ¨ j "。 文

李白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诗纵横驰骋,腾挪变换,展现出一往无前的创造。

在他的诗中,诗人将浪漫主义精神渗透于各种题材,浪漫主义精神情怀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高度的统一。

一、李白浪漫主义诗风形成的重要因素1、李白的生平及其思想是他浪漫主义诗风形成的一个主要的因素李白出身于一个富有文化教养的商人家庭。

他从小“诵六甲,观百家”,喜击剑游侠。

他的少年时代生长于道教气氛浓郁的蜀中,他的家附近的紫云山就是道教圣地,环境对他的儒道信仰影响甚大,他说“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他说他“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其五)。

后来他又学习纵横术。

就是因为他少年时代受到的影响,使他具有了狂傲、飘逸、洒脱的气质,开元十二年(727),李白游峨眉山,写下了《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在这首诗里,开始出现了李白日后诗中那种浓烈、奔泻而出的感情,那种分发昂扬的气势。

.在26岁时,李白开始踏上游历生活,并多次希求荐用,却屡遭失败,心中充满愤慨与不平。

《古风》中的好几首即作于此时。

如其二十四:大车杨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水质尧与跖?《蜀道难》、《梁甫吟》、《行路难》都集中地表现了他这个时期的愤激不平情绪。

安史之乱,李白以为报国时机已到,入永王幕,慷慨从军,后却被定为反叛罪,被迫离开长安。

他虽然极端痛苦,但总是在那里挣扎、抗议、奋斗,仍然表现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铮铮铁骨!在这一时期他揭露现实的作品越来越多,反抗精神也愈加强烈。

李白的一生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使他有“济苍生安黎元”的抱负。

这种理想成为他一生追求目标的基石。

但“穷则独善其身”思想不免与道家厌世的思想合流,游侠的思想又使他重诺轻物,轻视传统,追求一种个性的张扬,养成狂傲不拘、飘逸洒脱的气质和豪迈旷达的作风。

诗经陟岵的翻译及赏析

诗经陟岵的翻译及赏析

诗经陟岵的翻译及赏析导读:陟岵作者:佚名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上慎旃哉,犹来!无止!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

上慎旃哉,犹来!无弃!陟彼冈兮,瞻望兄兮。

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

上慎旃哉,犹来!无死!注释①陟(zhì志):登上。

岵(hù户):有草木的山。

②予子:歌者想象中,其父对他的称呼。

③上:通“尚”,希望。

旃(zhān 瞻):之,作语助。

④犹来:还是归来。

⑤屺(qǐ起):无草木的山。

⑥季:兄弟中排行第四或最小。

⑦偕:俱。

译文登临葱茏山岗上,远远把我爹爹望。

似闻我爹对我说:“我的儿啊行役忙,早晚不停真紧张。

可要当心身体呀,归来莫要留远方。

”登临荒芜山岗上,远远把我妈妈望。

似闻我妈对我道:“我的小儿行役忙,没日没夜睡不香。

可要当心身体呀,归来莫要将娘忘。

”登临那座山岗上,远远把我哥哥望。

似闻我哥对我讲:“我的兄弟行役忙,白天黑夜一个样。

可要当心身体呀,归来莫要死他乡。

”[鉴赏这是一首征人思亲之作,抒写行役之少子对父母和兄长的思念之情。

《毛序》曰:“《陟岵》,孝子行役,思念父母也。

国迫而数侵削,役乎大国,父母兄弟离散,而作是诗也。

”点明了诗旨,亦提供了背景。

不过,不必“孝子行役”,才“思念父母”;行役之人,思亲思家,实人情之常。

着一“孝”字,反见经生之迂执。

全诗三章,皆为赋体。

《陟岵》一诗,曾被推为“千古羁旅行役诗之祖”(乔亿《剑溪说诗又编》)。

这并非是说它最初表现了征人思亲的主题,而在于它开创了中国古代思乡诗一种独特的抒情模式。

全诗重章叠唱,每章开首两句直接抒发思亲之情。

常言:远望可以当归,长歌可以当哭。

人子行役,倘非思亲情急,不会登高望乡。

此诗开篇,登高远望之旨便一意三复:登上山顶,远望父亲;登上山顶,远望母亲;登上山顶,远望兄长。

言之不足而长言申意,思父思母又思念兄长。

开首两句,便把远望当归之意、长歌当哭之情,抒发得痛切感人。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谢灵运出生于士族大家,当时正处于晋宋易代、政治混乱时期。

仕途失意的谢灵运将目光投向山水,在游览中写下许多山水之作,被人们称为山水诗鼻祖。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他同样出生于官宦世家,因参加永贞革新受牵连而被贬永州,继而又被贬柳州。

在外地亲人、朋友难见,只能借山水来抒发心中的不悦,写出了许多不朽的山水名诗。

二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却因有着性质相似的生活经历,因此二人在山水诗中表现出诸多的相同,当然也有不同。

本文通过分析诗歌来探究二人在山水诗歌思想内容方面的异同。

谢灵运开创了中国古代的山水诗派,后世的山水诗人都以他为榜样,或多或少地学习他的山水诗作,唐朝的柳宗元也不例外。

关于柳宗元学谢灵运及其评价,如苏轼曰:“刘子厚诗云:‘鹤鸣楚山静。

’又云:‘隐忧倦永夜’。

东坡曰:子厚此诗,远出灵运上。

”这是篇具体的作品说明柳宗元学习谢灵运,并且有所发展。

二人山水诗在思想内容方面有诸多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仕途失意,诗中诉孤寂1/ 9金人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三十首》中说:“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

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这首诗说明了谢诗与柳诗在思想内容上都反映出“寂寞心”。

二人用山水诗诉说心中的孤寂。

谢灵运于永初三年秋赴任途中作诗《七里濑》表明诗人的孤寂。

此诗前四句表明诗人是在“羁心”中旅行,心中充满不悦。

五到八句用“哀禽”、“荒林”,形象地刻画出了景色的萧条。

而后面的诗句从写景转入抒情,同时兼有议论,诉说自己的孤寂。

诗的前八句是为作者诉说孤寂作铺叙。

“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两句中,诗人称自己为“孤客”,且一人独自在湍急的江流中行进,又用“伤”、“苦”二字表明此时诗人的心情,他正为一去不复的江水和崩落的江岸黯然伤神。

在诗末诗人写到“谁谓古今殊,异世可同调”,即使时代不同的两个人也可以志趣相投。

其言外之意是,诗人无知音相伴,当世的人对自己并不了解。

清人选明诗总集研究_第四节清人选明诗总集的气运观_95_102

清人选明诗总集研究_第四节清人选明诗总集的气运观_95_102

子秋过故宫》组诗,朱彝尊曾评价“文恪过元故宫诸诗,悲凉酸楚,虽除明通天之表,子山江南之赋,无以踰之”①。

诗中所表达亡国之情,如“不知亡国卢沟水,依旧东风接海潮”;“想见扶苏城上月,照人清泪落悲笳”②,足以感动人心。

其他如王启埥《明诗百卅名家集钞》明确表示将元遗民排除在外,以满足其留恋故国的心愿,选入明遗民,而出仕清廷的贰臣则没有入选的资格,用这种方式褒扬节义、鞭挞贰臣。

第四节清人选明诗总集的气运观除反思有明一代政治历史之外,清人选明诗总集选者认为在国家灭亡的原因之中,文学也负有不可推卸之责任,他们总结出的一点,即“文运系乎国运”。

文运不能振兴,导致国运跟着走了下坡路。

一、《列朝诗集》之气运观钱谦益的气运观首先表现于对七子的评价。

钱谦益在《列朝诗集》中对七子派抨击不遗余力,对于李、何、王、李四人及其追随者的效法汉唐,钱氏多次使用感情色彩十分强烈的词语予以抨击,称之“模拟剽贼”③、“窜窃剽贼”④、“讹谬之学”⑤、“谬种流传”⑥等等。

后人论《列朝诗集》,多訾议牧斋对七子的口诛笔伐。

如乔亿云:“空同诗削其摹古太着迹者,余皆卓荦可观。

而虞山诋諆不遗余力,只可诳盲俗耳。

”⑦沈德潜云:“李献吉雄浑悲壮,鼓荡飞扬;何仲默秀朗俊逸,回翔驰骤。

同是宪章少陵,而所造各异,骎骎乎一代之盛矣。

钱牧斋信口掎摭,谓其模拟剽贼,同于婴儿学语。

至谓读书种子,从此断绝。

此为门户起见,后人勿矮人看场可也。

两人学少陵,实有过于求肖处。

录其所长,指其所短,庶足服北地、信阳之心。

”⑧沈德潜《明诗别裁集》最推崇者即为七子,自不满钱谦益的抨击。

清代诗话中谈到《列朝诗集》者多此类见解,可见清人并不完全同意钱谦益对七子的看法。

钱谦益对此亦甚为明晰,其《题徐季白诗卷后》曰:“余之评诗,①汪端编《明三十家诗选》正集卷一引朱彝尊语,同治十二年蕴兰吟馆重刊本。

②汪端编《明三十家诗选》正集卷一,同治十二年蕴兰吟馆重刊本。

③钱谦益辑,许逸民、林淑敏点校《列朝诗集》丙集第十一,北京:中华书局,2007,第3466页。

诗经陟岵的翻译及赏析

诗经陟岵的翻译及赏析

诗经陟岵的翻译及赏析诗经陟岵的翻译及赏析陟岵作者:佚名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上慎旃哉,犹来!无止!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

上慎旃哉,犹来!无弃!陟彼冈兮,瞻望兄兮。

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

上慎旃哉,犹来!无死!注释①陟(zhì志):登上。

岵(hù户):有草木的山。

②予子:歌者想象中,其父对他的称呼。

③上:通“尚”,希望。

旃(zhān瞻):之,作语助。

④犹来:还是归来。

⑤屺(qǐ起):无草木的山。

⑥季:兄弟中排行第四或最小。

⑦偕:俱。

译文登临葱茏山岗上,远远把我爹爹望。

似闻我爹对我说:“我的儿啊行役忙,早晚不停真紧张。

可要当心身体呀,归来莫要留远方。

”登临荒芜山岗上,远远把我妈妈望。

似闻我妈对我道:“我的小儿行役忙,没日没夜睡不香。

可要当心身体呀,归来莫要将娘忘。

”登临那座山岗上,远远把我哥哥望。

似闻我哥对我讲:“我的兄弟行役忙,白天黑夜一个样。

可要当心身体呀,归来莫要死他乡。

”[鉴赏这是一首征人思亲之作,抒写行役之少子对父母和兄长的思念之情。

《毛序》曰:“《陟岵》,孝子行役,思念父母也。

国迫而数侵削,役乎大国,父母兄弟离散,而作是诗也。

”点明了诗旨,亦提供了背景。

不过,不必“孝子行役”,才“思念父母”;行役之人,思亲思家,实人情之常。

着一“孝”字,反见经生之迂执。

全诗三章,皆为赋体。

《陟岵》一诗,曾被推为“千古羁旅行役诗之祖”(乔亿《剑溪说诗又编》)。

这并非是说它最初表现了征人思亲的主题,而在于它开创了中国古代思乡诗一种独特的抒情模式。

全诗重章叠唱,每章开首两句直接抒发思亲之情。

常言:远望可以当归,长歌可以当哭。

人子行役,倘非思亲情急,不会登高望乡。

此诗开篇,登高远望之旨便一意三复:登上山顶,远望父亲;登上山顶,远望母亲;登上山顶,远望兄长。

言之不足而长言申意,思父思母又思念兄长。

开首两句,便把远望当归之意、长歌当哭之情,抒发得痛切感人。

诗经陟岵的翻译及赏析

诗经陟岵的翻译及赏析

诗经陟岵的翻译及赏析诗经陟岵的翻译及赏析《国风·魏风·陟岵》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一首征人思亲之作,抒写行役之少子对父母和兄长的思念之情。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诗经陟岵的翻译及赏析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陟岵作者:佚名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上慎旃哉,犹来!无止!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

上慎旃哉,犹来!无弃!陟彼冈兮,瞻望兄兮。

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

上慎旃哉,犹来!无死!注释①陟(zhì 志):登上。

岵(hù 户):有草木的山。

②予子:歌者想象中,其父对他的称呼。

③上:通“尚”,希望。

旃(zhān 瞻):之,作语助。

④犹来:还是归来。

⑤屺(qǐ 起):无草木的山。

⑥季:兄弟中排行第四或最小。

⑦偕:俱。

译文登临葱茏山岗上,远远把我爹爹望。

似闻我爹对我说:“我的儿啊行役忙,早晚不停真紧张。

可要当心身体呀,归来莫要留远方。

”登临荒芜山岗上,远远把我妈妈望。

似闻我妈对我道:“我的小儿行役忙,没日没夜睡不香。

可要当心身体呀,归来莫要将娘忘。

”登临那座山岗上,远远把我哥哥望。

似闻我哥对我讲:“我的兄弟行役忙,白天黑夜一个样。

可要当心身体呀,归来莫要死他乡。

”[鉴赏这是一首征人思亲之作,抒写行役之少子对父母和兄长的思念之情。

《毛序》曰:“《陟岵》,孝子行役,思念父母也。

国迫而数侵削,役乎大国,父母兄弟离散,而作是诗也。

”点明了诗旨,亦提供了背景。

不过,不必“孝子行役”,才“思念父母”;行役之人,思亲思家,实人情之常。

着一“孝”字,反见经生之迂执。

全诗三章,皆为赋体。

《陟岵》一诗,曾被推为“千古羁旅行役诗之祖”(乔亿《剑溪说诗又编》)。

这并非是说它最初表现了征人思亲的主题,而在于它开创了中国古代思乡诗一种独特的抒情模式。

全诗重章叠唱,每章开首两句直接抒发思亲之情。

常言:远望可以当归,长歌可以当哭。

诗经《陟岵》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经《陟岵》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经《陟岵》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诗经《陟岵》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陟彼岵兮,登临葱茏山岗上,瞻望父兮。

论唐大历才子李端的诗歌体式及其美学风格

论唐大历才子李端的诗歌体式及其美学风格

论唐大历才子李端的诗歌体式及其美学风格彭洁莹【摘要】All the poetry of Li Duan,a poet in Dali period of the Tang dynasty , are well written and distinctive andexceed other poets of his ages. Specifically, his seven-character-regular verse shows clear, bright and neat features and five-character-regular verse has refined, elegant beauty; His five quatrains and seven quatrainsemployemotional expressionswith delicate, subtle meanings. Theseven-character-regular verses of LiDuan are written in rhyme,andthe momentum of smoothness; hisfive-character-regular verses are written melodious mildly and melancholy with the most wonderfulspirit ofYuefu folksongs, establishinghis status and influence in themiddle of theTang Dynasty.%唐大历才子李端的诗歌各体兼备各具特色:七律明净清丽、浏亮工整;五律锻琢工稳、奇逸清华;五七言绝句体情细腻、含蓄隽永。

李端的古风歌行高于大历诸才子,其七言歌行韵调流畅、气势飞动,五言歌行清音古致、婉转惆怅,最得乐府神理。

其歌行的韵调气势,情致遣词,在中唐诗坛中占有一定地位和影响。

【精选】李白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精选】李白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诗纵横驰骋,腾挪变换,展现出一往无前的创造。

在他的诗中,诗人将浪漫主义精神渗透于各种题材,浪漫主义精神情怀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高度的统一。

一、李白浪漫主义诗风形成的重要因素1、李白的生平及其思想是他浪漫主义诗风形成的一个主要的因素李白出身于一个富有文化教养的商人家庭。

他从小“诵六甲,观百家”,喜击剑游侠。

他的少年时代生长于道教气氛浓郁的蜀中,他的家附近的紫云山就是道教圣地,环境对他的儒道信仰影响甚大,他说“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他说他“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其五)。

后来他又学习纵横术。

就是因为他少年时代受到的影响,使他具有了狂傲、飘逸、洒脱的气质,开元十二年(727),李白游峨眉山,写下了《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在这首诗里,开始出现了李白日后诗中那种浓烈、奔泻而出的感情,那种分发昂扬的气势。

.在26岁时,李白开始踏上游历生活,并多次希求荐用,却屡遭失败,心中充满愤慨与不平。

《古风》中的好几首即作于此时。

如其二十四:大车杨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水质尧与跖?《蜀道难》、《梁甫吟》、《行路难》都集中地表现了他这个时期的愤激不平情绪。

安史之乱,李白以为报国时机已到,入永王幕,慷慨从军,后却被定为反叛罪,被迫离开长安。

他虽然极端痛苦,但总是在那里挣扎、抗议、奋斗,仍然表现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铮铮铁骨!在这一时期他揭露现实的作品越来越多,反抗精神也愈加强烈。

李白的一生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使他有“济苍生安黎元”的抱负。

这种理想成为他一生追求目标的基石。

但“穷则独善其身”思想不免与道家厌世的思想合流,游侠的思想又使他重诺轻物,轻视传统,追求一种个性的张扬,养成狂傲不拘、飘逸洒脱的气质和豪迈旷达的作风。

【精选】李白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精选】李白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诗纵横驰骋,腾挪变换,展现出一往无前的创造。

在他的诗中,诗人将浪漫主义精神渗透于各种题材,浪漫主义精神情怀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高度的统一。

一、李白浪漫主义诗风形成的重要因素1、李白的生平及其思想是他浪漫主义诗风形成的一个主要的因素李白出身于一个富有文化教养的商人家庭。

他从小“诵六甲,观百家”,喜击剑游侠。

他的少年时代生长于道教气氛浓郁的蜀中,他的家附近的紫云山就是道教圣地,环境对他的儒道信仰影响甚大,他说“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他说他“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其五)。

后来他又学习纵横术。

就是因为他少年时代受到的影响,使他具有了狂傲、飘逸、洒脱的气质,开元十二年(727),李白游峨眉山,写下了《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在这首诗里,开始出现了李白日后诗中那种浓烈、奔泻而出的感情,那种分发昂扬的气势。

.在26岁时,李白开始踏上游历生活,并多次希求荐用,却屡遭失败,心中充满愤慨与不平。

《古风》中的好几首即作于此时。

如其二十四:大车杨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水质尧与跖?《蜀道难》、《梁甫吟》、《行路难》都集中地表现了他这个时期的愤激不平情绪。

安史之乱,李白以为报国时机已到,入永王幕,慷慨从军,后却被定为反叛罪,被迫离开长安。

他虽然极端痛苦,但总是在那里挣扎、抗议、奋斗,仍然表现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铮铮铁骨!在这一时期他揭露现实的作品越来越多,反抗精神也愈加强烈。

李白的一生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使他有“济苍生安黎元”的抱负。

这种理想成为他一生追求目标的基石。

但“穷则独善其身”思想不免与道家厌世的思想合流,游侠的思想又使他重诺轻物,轻视传统,追求一种个性的张扬,养成狂傲不拘、飘逸洒脱的气质和豪迈旷达的作风。

从作诗到“作韵”和韵诗的变迁

从作诗到“作韵”和韵诗的变迁

第28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11月 Vol. 28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06────────── 收稿日期:2005-09-20作者简介:杨春俏(1972-),女,河北卢龙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讲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与古典诗歌文献。

- 22 -从作诗到“作韵”:和韵诗的变迁杨春俏(中国地质大学 人文经管学院,北京 100083)摘 要:南朝梁、陈之前的和韵重点在和意而非和韵。

和诗重视用韵的倾向出现在梁、陈时期,经唐、宋得到发展,尤其盛行于明、清时期。

这种诗歌创作模式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也正是诗人对押韵行为投注越来越多的兴趣的过程。

和诗不仅标志着诗歌功能由诗人自发的抒情言志向重视交际功能的倾斜,同时更引起诗歌构思的重大变化:预先规定的韵脚成为思维的起点,作诗成了“作韵”。

这种创作方式的盛行,在某种程度上使古典诗歌呈现出虚假繁荣的局面。

关键词:和韵;赋韵;韵脚中图分类号:I20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6)06-0022-03《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这是中国古人对于诗的界定。

押韵是诗歌重要的外在形式特征。

从诗歌发展历史来看,经历了从自由用韵到自觉用韵、再到依照韵书强制押韵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韵”常被视为末技,但是因为汉语语言、汉语诗歌的特殊性,韵律在齐、梁时期被作为最重要的创作技巧而极度追求,至唐初,逐渐以一种精致完美的形式稳定下来,最终获得了超越诗歌思想内容本身的力量而独立化。

“和韵”这种诗歌创作模式的产生过程,也正是诗人对押韵行为投注越来越多的兴趣的过程。

自宋代至明清的诗话笔记中,谈论“次韵”、“和韵”的材料屡见不鲜。

南宋王应麟《困学记闻》卷十八“评诗”条记载陆游的说法:“古诗有倡,有和,有杂拟、追和之类,而无和韵者。

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的意思

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的意思

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上慎旃哉,犹来!无止的意思“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上慎旃哉,犹来!无止”出自于诗经作品《陟岵》中,其古诗全文如下: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上慎旃哉,犹来!无止!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

上慎旃哉,犹来!无弃!陟彼冈兮,瞻望兄兮。

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

上慎旃哉,犹来!无死!【注释】①陟(zhì志):登上。

岵(hù户):有草木的山。

②予子:歌者想象中,其父对他的称呼。

③上:通“尚”,希望。

旃(zhān 瞻):之,作语助。

④犹来:还是归来。

⑤屺(qǐ起):无草木的山。

⑥季:兄弟中排行第四或最小。

⑦偕:俱。

【翻译】登临葱茏山岗上,远远把我爹爹望。

似闻我爹对我说:“我的儿啊行役忙,早晚不停真紧张。

可要当心身体呀,归来莫要留远方。

”登临荒芜山岗上,远远把我妈妈望。

似闻我妈对我道:“我的小儿行役忙,没日没夜睡不香。

可要当心身体呀,归来莫要将娘忘。

”登临那座山岗上,远远把我哥哥望。

似闻我哥对我讲:“我的兄弟行役忙,白天黑夜一个样。

可要当心身体呀,归来莫要死他乡。

”【赏析】这是一首征人思亲之作,抒写行役之少子对父母和兄长的思念之情。

《毛诗序》曰:“《陟岵》,孝子行役,思念父母也。

国迫而数侵削,役乎大国,父母兄弟离散,而作是诗也。

”点明了诗旨,亦提供了背景。

不过,不必“孝子行役”,才“思念父母”;行役之人,思亲思家,实人情之常。

着一“孝”字,反见经生之迂执。

全诗三章,皆为赋体。

《陟岵》一诗,曾被推为“千古羁旅行役诗之祖”(乔亿《剑溪说诗又编》)。

这并非是说它最初表现了征人思亲的主题,而在于它开创了中国古代思乡诗一种独特的抒情模式。

全诗重章叠唱,每章开首两句直接抒发思亲之情。

常言:远望可以当归,长歌可以当哭。

人子行役,倘非思亲情急,不会登高望乡。

此诗开篇,登高远望之旨便一意三复:登上山顶,远望父亲;登上山顶,远望母亲;登上山顶,远望兄长。

2023高考各省模考背诵17题

2023高考各省模考背诵17题

•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描写 • (3)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琵琶女犹豫不决之后才娇羞出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 位,他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 坐》哂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3)自然界中的景物常常能够触发人生短 暂之感,古诗词中这样的句子比较常见,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示例二: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 示例三: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 (1)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 (2)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以“ ” 一句,高度评价屈原保持出污泥而 不染的皎洁品质,并推断屈原的志 向“ ”
• (3)陆游《书愤》中抒发年老岁月蹉 跎、壮志未酬感慨的诗句是:“ , ”
•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2)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 (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 登台(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 思华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 (1)贾谊《过秦论》中,始皇派遣大 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 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文中 “ , ”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 17.(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 弯弓而报怨
• (2)嚼然泥而不滓者也虽与日月争光 可也
• (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2)清人乔亿《剑溪说诗》评论 《蜀道难》:“太白诗‘__________, __________’句,凡三叠。”“一篇之中, 三番叙述,愈见其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