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试题(一)
2024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2024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满分25分)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
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鲁钝(dùn)渺茫(miǎo)愧怍(zuò)前仆后继(pú)B.虬枝(qiú)吞噬(shì)纤维(qiān)哗众取宠(huá)C.烧灼(zhuó)咆哮(páo)洗涤(dí)抽丝剥茧(bō)D.冗杂(rǒng)典藉(jí)亵渎(xiè)参差不齐(chī)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人生旅途,如果太过平坦顺利,反而会在______中虚度。
正如流水,有波折才会______美丽的浪花。
至于结局,并非是最重要的,______你享受了______的过程。
A.索然无味激起而且精致B.如释重负激扬况且精妙C.如释重负激扬因而精美D.索然无味激起因为精彩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屈原》被认定为“散发着爱国主义豪情”的历史剧,主要原因是屈原的身世和作品在当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的缘故。
B.随着“双减”政策的逐条实施,教师在教学上的策略和对课堂的控制要符合新的时代要求。
C.《宝可梦:皮卡丘和可可的冒险》凭借着精彩的故事和高水平的制作,被许多影迷盛赞为“系列最佳”作品。
D.游客要文明旅游,对于不遵守游园秩序,损坏文物古迹,警方将依法查处。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完善的_____①正如清代陆清献在《示子弟帖》中所说:“一日所读虽不多,日积月累,自然充足。
”②可见,循序渐进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读书方法。
③“万丈高楼平地起”,大楼要一层一层往上盖,书也要一点一点认真读。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语文答案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20分)1. C2. D3. B4. A5. D6. C7. B8. A9. D10. C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5分)11.(1)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表现了他在面对困境时的勇敢和坚韧。
(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生比作一场马拉松,强调了在人生旅途中要持之以恒,不断追求进步。
12.(1)文章通过对比主人公在困境中的坚持和放弃,突出了坚持的重要性。
(2)作者认为,只有坚持才能克服困难,实现人生价值。
13.(1)文章通过描写主人公在困境中的努力和奋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2)作者认为,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到达终点。
14.(1)文章通过对比主人公在困境中的表现,强调了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
(2)作者鼓励读者在面对困境时,要勇敢地站起来,坚持自己的信念。
三、古诗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5分)15.(1)望岳(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这首诗通过描写泰山的雄伟壮观,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16.(1)滕王阁序(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这句话通过描写落霞、孤鹜、秋水等景物,表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
17.(1)长恨歌(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3)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永恒的追求。
18.(1)庐山谣(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这句话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
四、作文(50分)题目:我的青春梦想答案:我的青春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教师这个职业,对我来说,既神圣又充满挑战。
它需要我具备丰富的知识、高尚的师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在我眼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在困惑中找到答案,在挫折中找到勇气。
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星,只要给他们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条件,他们就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含答案
故本题选B。
6.2021年2月4日,为期三天的2020年度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工作在北京正式启动。此次谈判涉及癌症、精神疾病、眼药、儿科等药品种类。这意味着又一批降价药品、医用耗材即将推出。2020年以来,国家集中力量采购屡屡“灵魂砍价”,让冠状动脉支架从均价1.3万元左右降至千元以下,112个药品平均药价直降54%。政府这一举措( )
A. 下达固定资产投资→扩大投资需求→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B. 下达固定资产投资→带动社会投资→完善基础设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
C.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释放消费潜力→繁荣商品市场→激发经济内生动力
D. 推动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生活水平→扩大社会生产→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B:①下达固定资产投资,将会②带动社会投资,③促进基础设施的完善,④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B正确。
④:直播带货虽然存在乱象,但对促进消费作用重大,其积极影响是主要方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2.习近平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真正了解过去才能正确认识现在,正确认识现在才能科学把握未来,学习党史国史是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必修课,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所以要重视党史国史学习,是因为( )
③:题干强调的是民族团结,共同繁荣,未体现文化交融,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材料强调的是各民族经济发展,要启示我们怎么做,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8.热播电视剧《山海情》描写了身处缺水山区的宁夏西海固百姓易地搬迁,从零开始创业以及在福建省对口支援下建设新家园的故事。该剧采用现实主义手法,真实再现了脱贫攻坚的艰辛历程,让观众通过普通人的生活变化理解了中国发展的“大时代”。这表明( )
内蒙古包头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内蒙古包头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是物我融合的思维模式,在经济、社会变化的推动下,在儒、道、禅及萌芽形态的资本主义文化此消彼长的变奏中,各发展阶段又具有不同的模式和特色。
②在先秦两汉时期,人与自然的矛盾还占据突出重要的地位,封建的自然经济、金字塔式的政治结构把人严格限制在依附关系中。
面对天道自然的威胁,个体依附于社会、心理依附于伦理的儒学由形成、发展再到系统化、经典化,这时的“天人合一”落脚于天(客体理性)。
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举贤良对策》)、促成“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汉儒董仲舒认为,“天人感应”“天人一也”是天有意志,人有情感,天道与人事相对应,君权神授,“君子治身不敢违天”,臣则要像敬天一样侍奉君主,其中心目的不过是证明天有惩恶扬善的法力,为大一统的封建秩序提供理论依据。
重心在天的“天人合一”理论,侧重于天、外物、集体、理性、道德。
与之相适应,前和谐时期的美学才表现为偏重审美关系中客观、现实、物、意志、再现、形式的倾向。
当然,与之相对立的另一面不是不存在,而是不可能占据主导地位。
③由汉末、魏晋开始,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封建贵族大地主的统治地位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瓦解了,由此促成了庄园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登上经济和政治的舞台,人与集体、人与人的矛盾跃居首位。
随着儒家经学的崩溃,以道家庄学为核心的魏晋玄学盛行起来,并逐渐与佛教禅学相结合,而儒学的人文价值思想却在扬弃中得以保存。
于是被天道、伦理压抑的个体生命、感性价值逐渐呈现出来,并要求与自然相结合,在庄学、玄学、儒学和后起的禅学合流中追求“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平等互化,这才催生了和谐时期美学上曹丕的文气说、陆机的物感说、刘勰的“神与物游”说、钟嵘的自然事物“摇荡情性”说、司空图的韵味说。
最新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礼”的内涵十分丰富。
首先,“礼”强调秩序和规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相应的礼仪规范,这些规范规定了人们在不同场合下的行为举止,从而维护了社会的秩序。
其次,“礼”注重道德修养。
礼仪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更是内在道德的体现。
通过遵守礼仪,人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
最后,“礼”倡导和谐与包容。
礼仪的实施有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不同的文化和习俗都可以在“礼”的框架下得到尊重和包容。
“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在一个有礼的社会中,人们遵守规范,尊重他人,矛盾和冲突就会减少,社会秩序得以维护。
另一方面,“礼”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它可以培养人的自律、尊重他人和责任感等品质,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在当今社会,“礼”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礼”所倡导的秩序、道德和和谐等价值观念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礼”的传统,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的建设中,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核心概念,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始终。
B.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礼”只强调外在形式,与内在道德无关。
C.“礼”思想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对个人成长也有积极意义。
D.在当今社会,“礼”已经完全失去了现实意义。
内蒙古自治区优质高中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解析版)
内蒙古自治区优质高中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远古之时,先民生存环境恶劣,认知能力低下,需要大自然的恩赐、群体首领与英雄的护佑才能得以生存。
于是,先民把日月山川、动植物等万物和群体首领与英雄进行神化,由此产生了神话。
最为人们熟知的中国古代神话,有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俊生日月等创世神话,伏羲画卦、神农尝草、轩辕造物、尧舜禅让、鲧禹治水等始祖神话,共工斗诸神、蚩尤战黄帝、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英雄神话,百物发明、绝地天通、女丑曝日等文化神话,龙凤牛羊狗枫树等图腾神话,日月山川草木鸟兽等自然神话,以及三身国、无肠国、不死民等域外神话。
与系统严密、源流清晰的西方神话不同,中国古代神话朴素、片段地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战胜灾害、护佑人类的主题,引导规范着先民的生产生活,这与早期中国地理位置、大陆文化、农耕文明特征相一致。
由于古代神话世代口口相传的特征,加上民族迁徙、社会变迁、文化发展等因素,中国古代神话也随时代而流变。
神话流变有着鲜明的历史化特征。
作为中原华夏民族建立起来的夏商周王权,为了王权的统治需要从神话中寻找先祖,于是禹、契、后稷分别成了夏、商、周的始祖。
“神祖合一”在与天帝取得联系的同时,也淡化了大神们的神性,使众多的大神变成了人类始祖、人间帝王、文明创造者等,并步入历史文化殿堂。
汉初司马迁在《史记》开篇讲述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的历史功绩与血缘承继,使五帝系统被广泛接受和认同。
五帝系统的定型完成了神话的历史化,构建起以黄帝为核心的中国古代神话的主流框架,形成了民族的血缘之本与共同历史,奠定了华夏民族发展的根基。
高二语文期中试题参考
高二语文期中试题参考高二语文期中试题参考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攫取(ju) 拗开(o) 癖好(pǐ) 衣衫褴褛(lnlǚ)B.撬开(qio) 悚然(sǒng) 不省所怙(xǐng) 相形见绌(ch)C.奇葩(pā) 盘桓(hng) 横槊(shu) 茕茕孑立(ji)D.拔擢(zhu) 收讫(q) 溯流光(s) 瞥(bi)了一眼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跻身钓鱼竿意气用事月满则亏,水满则溢B.艺苑入场券如雷灌耳万事具备,只欠东风C.彗星白炽灯莘莘学子言者无罪,闻者足诫D.精湛电线杆黔驴技穷瓜熟缔落,水到渠成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看武侠小说,有时上课也禁不住翻两页,长此以往,成绩明显下滑。
B.他总认为语文难学,其实无论哪一科,不经过刻苦努力,都不会一气呵成。
C.上了高中,英语课上老师只说英语,这让英语基础差的同学简直不知所云。
D.有些人对经济建设上的浪费损失已经司空见惯,养成了一种麻木不仁的恶习。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东北小品火起来了!当全面了解赵本山、小沈阳等喜剧演员的小品演技及其效果时,你才能把握这句话深刻而宽广的内涵。
B.他为家乡主编的致富信息小报,信息量大,可读性强。
每月印出来以后,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数百份的小报就被老乡们索要一空。
C.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D.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今日凌晨把一颗气象探测卫星用长征三号火箭准确送入预定轨道。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磁共振现象为成像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将人体置于特殊磁场中,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人体外的接收器收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达标测评卷(A卷)(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人教统编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达标测评卷(A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历史底蕴,体现了中华民族理想的价值诉求,回应了中华民族“如何能在一起”的时代追问。
基于相同的思想认知、相通的价值观念,在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我们尤其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族共同体意识。
协同协作、协和万邦,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坚实基础。
中国本身就是一种文明的存在,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就是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积淀、逐渐生成的历史。
在这个过程中,协同意识、协作观念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遥远的五帝时代,中国人就已经提出了明确的“协和万邦”观念。
《尚书·尧典》说:“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协和,意味着协同与公平公正,意味着人民和睦相处,各邦友好往来。
亲九族、和万邦,不仅要把家族、宗族治理好,还要把国家治理好,使各邦团结起来。
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交往和融合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心理,例如恤孤、济困、扶危等。
尊王攘夷、崇尚一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紧密团结,是因为有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
向心力来自共同遵循的“道”,“道”就是王道,就是尊王攘夷;凝聚力来自内心的“统”,这个“统”就是正统,就是崇尚一统。
从孔子作《春秋》开始,“大一统”的观念就日渐深入人心。
“大一统”的表述最早见于《公羊传·隐公元年》,其中解释《春秋》所言“王正月”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徐彦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一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
”所谓“大一统”就是以一统为大,其中的“大”是重视、尊重。
“大一统”就是“尊王”,就是尊王道、抑霸道,就是天下诸侯皆统系于王。
“大一统”不是强调所统辖疆域的辽阔,而是指国家政治、经济制度与思想文化上的集中。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期中检测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期中综合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须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行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当一味地贪图享乐。
《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峻宇雕墙。
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洁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缘由。
《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
”这是提倡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缘由。
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摘编自魏家俊《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材料二:在高歌民族复兴的今日,怎样相识中国文化传统,是我们的重大课题。
因为体大,自然思纷;为求其真,仁智之见,我们都应当探讨。
历览前贤著述,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质。
和而不同,厚德载物。
重视人与自然之间,族群、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
所谓“天人合一”是经过区分天人、物我之后,重新确定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折服自然。
在观念上形成了“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文化志向。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擅长化解对立,主见仁爱、和为贵。
刚健自强,生生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指人要向天地学习,以“刚毅”的精神,生生不息,奋斗不止。
中国人因此而创建了世界上独特的文明,而且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断的文明。
仁义至上,人格独立。
我们以仁义为最高价值,崇尚君子人格,确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弘扬至大至刚的正气,强调人人都有内在的价值与不同流合污的独立意志,守正不阿,气节凛然,甚至杀身成仁,杀身成仁。
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3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3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鸦片斗争以来,中国在内忧外患的挤压之下、在东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之中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
中国人在相识世界的同时,也起先反省自身,起先自觉不自觉地更新文化传统。
在这个过程中,深厚绵长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在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中相互支撑,相互影响,均衍生出新的内容,可以称为“近代互构”。
鸦片斗争以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高呼“自强”“求富”,主见学习先进技术来富国强兵,都是在复活经邦济世的士人精神以求民族自救;甲午斗争之后,士人们在“保国、保种、保教”的理念中,提出制度革新的要求,清政府被迫在军事、教化、工业政策等方面做出调整。
随着新的学问分子、了解西方的官吏、新兴工业资本家群体的扩大,人们有了大量关于富强、进化、民主、自由等话题的思索,与传统基于道德而言的忧患意识相较,增加了对于科学技术和民主制度的憧憬,具有更加显明的近代特征。
忧患意识的近代转变,对家国情怀产生了困难的影响。
一方面,人们的民族情感的自发作用,产生了一系列反侵略的防卫本能,如三元里抗英运动、义和团运动等等;进而,学问精英们把对外御辱与对内改革结合在一起,发展为对民族前途的理性思索,如“公车上书”、新文化运动等等。
另一方面,强调“祖宗之法不行变”的保守性观念也在“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刺激和民族情感的自发作用下,愈发顽固,渐渐沦为社会发展的阻力。
“变与不变”之争始终存在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导致社会变革困难重重,往往不够彻底。
尽管如此,忧患意识整体上推动了家国情怀的近代转型,这集中表现为对“中国向何处去”的思索。
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传统家国情怀从“天人合一”直觉式的初级共同意识,渐渐转变为以同等、自由、民主、法治等基本价值为基础的理性共同体意识,在传统的情感认同中加入了对国家强大、民族振兴的真诚憧憬。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内蒙古卷)(考试版A4)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内蒙古卷)语文(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3.本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 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1分)(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甲)(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历经沧桑仍绵延不绝。
历史文化的xūn()陶,既在思接千载的古诗文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中。
(2)古诗文是文化的薪火。
读古诗文就是读百种生活、千样人生,在这些作品里,你可赏自然之趣,“树绕村庄,①”;你可寄思乡之情,“②,燕然未勒归无计”;你可悟人生之理,“③,病树前头万木春”;你可知情感之真,“春蚕到死丝方尽,④”;你可抒报国之志,“了却君王天下事,⑤”。
此外,读“苟全性命于乱世,⑥”(《出师表》),你应慕(甲)淡泊名利的志趣;读“⑦?留取丹青照汗青”(《过零丁洋》)你定知文天祥坚贞不屈的气节。
(3)日常生活是文化的载体。
当博物馆“打卡”成为休闲娱乐的方式,当扬州剪纸受到顾客青睐,“活起来”的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有民族的优良传统。
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让它们亲民而不再“高冷”,有趣但不失厚重,这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的必经之路。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2分)xūn陶()瑰.()宝(2)请根据括号内的解释在甲处填出相应的词语,请你乙处填上人物名字。
(2分)(3)根据语境,在第(2)段画横线处,用正楷字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7分)2.某中学开展了“光盘行动”(光盘,即把碗、盘里的饭菜吃光)主题教育活动。
请阅读“某中学学生调查统计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图表反映的主要问题。
(2分)3.下面这则感谢信有一处格式错误、一处用语不得体,请你找出并修改。
(2分)感谢信尊敬的王老师:①首先,让我们向您致以衷心的感谢!在我校每周六举办的“好读书、读好书”活动中,您给予了我们殷切的关心和指导。
2024年内蒙古包头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文字版含答案)
2024年内蒙古包头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综合(每小题2分8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在苍茫雄浑的莽.原上,在繁星万点的苍穹.下,广袤无垠的祖国北疆,歌声欢腾了数不清的田野毡房、工厂车间。
俯瞰.山川大地,高原上跳荡不息的篝火、清澈见底的流水、根脉相连的小草、竞相绽放的花朵,装点着我们的家园。
时间的脚步,像草原上疾弛的骏马,又像一曲蒙古族长调,起伏而悠长。
“马儿哟,你慢些走慢些走”,是应和.乌兰牧骑热情的蹄音,还是在诠释万马奔腾保边疆的昂扬斗志?长调那么长,是因为草原的路漫长,还是因为无数奋进者唱出的心声浑厚深长?绿意连绵,群山巍峨,迎着初升的太阳,含笑走向广阔的生活。
星夜宛然,歌声在心头飞翔,唱出人生的酣畅淋漓,唱尽人生的大气磅礴。
人活着就要发光发热,。
征途漫漫,高擎“让青春在长征路上闪光”的旗帜,步伐是那样坚定和执着,目光里写满坚毅和忠诚,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的青春年华,换来祖国的美丽、富饶、繁荣。
1.文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莽(mǎng)B.穹(qióng)C.瞰(kàn)D.和(hé)2.文中画横线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篝火B.疾弛C.巍峨D.高擎3.文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广袤B.浑厚深长C.宛然D.大气磅礴4.填入上面文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捷径和长路、索取与奉献之间,不同的人,也可能选择各异B.在索取与奉献、捷径和长路之间,不同的人,也可能选择各异C.在捷径和长路之间,选择跋涉;在索取与奉献之间,选择后者D.在索取与奉献之间,选择后者;在捷径和长路之间,选择跋涉二、名句名篇默写(每小题2分10分)5.请根据语境提示默写。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长河中,美丽的大自然一直被吟咏、传唱。
其中,千姿百态的植物有着别样的魅力与美感。
因此,花草树木常常入诗入文,传情达意。
同样写“花草”,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的“(1),”写出春游的欣悦;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2),”传达迁客骚人的览物之喜;而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则以“(3),”描绘出桃林的唯美奇幻。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1、B2、D(纵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
形影相吊:形容孤单;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摇旗呐喊:现比喻替别人助长声势,而语境中讲的是“为自己”,使用不当。
)3、D (A项“一代代艺术家”应放在“通过”的后面,另外,“优秀艺术传统”不能用“提高、升华”改为“发扬光大”。
B项搭配不当,“意识”不能与“提高”搭配,可改为“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明显增强,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C项句式杂糅,可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删去。
)4、A5、B6、D7、C8、节省(或省钱)、安全、方便(或“便民”)9、第①句把“最杰出的”调到“20世纪”后(语序不当);第②句把“取得”改为“作出”,或把“贡献”改为“成就”(搭配不当);第④句删去“的殊荣”(语义重复)。
10、B(谢:道歉)11、C(④是孟光直言带来的后果,不是直言⑥是说郤正谨慎不乱说话)12、C(说郤正不高兴与原文意思相悖。
)13、①衰败困厄到极点,一定是万不得已,(只有)这样才可以暂且用一下罢了。
(“穷极”“权”各1分,语意流畅1分)②所以执掌政事的重臣心里都很不高兴,(他的)爵位得不到升迁;每当直言极谏时无所顾忌,被当时的人所忌恨。
(补充“他的”爵位1分;“嫌”1分,语意流畅1分)③如今少卿竟教导我要推贤进士,恐怕和我个人的想法相违背吧?④这时候,沛公站起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并把郦食其请到上座。
14、(1)(3分)【答案】(1)生活的艰辛;(1分)(2)命途的不顺;(1分)(3)生命的衰老。
(1分)(2)(4分)【答案】(1)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2分)(2)运用比喻手法,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
(2分)(3)(3分)【答案】(1)视觉角度与听觉角度。
内蒙古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2025学年)
2024-2025学年内蒙古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春水冰心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里一枝桃花展露了它的粉嫩的笑颜。
小燕子从南方飞来。
柳树发芽了,青的,绿的,一根一根的,这是杨柳的新芽。
洋河的水渐渐化冻,水鸭子在河里游来游去,它们不时地低头在水里寻找食物。
小河里的水潺潺地流着,水底的沙石,看得清清楚楚。
大雁从南方飞来,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
河边的柳树抽出了嫩芽,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大地一片生机勃勃。
农民伯伯们脱掉棉袄,换上夹袄,有的撒网捕鱼,有的在河岸上钓鱼,有的在河里游泳。
孩子们在河边嬉戏玩耍,有的捉小鱼,有的捉虾,有的捉蝌蚪,还有的放风筝。
春天的阳光明媚,温暖宜人。
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就像妈妈的手抚摸着我们的脸。
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播种的季节。
1.文章开头通过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春天描绘成怎样的形象?A. 一个新的生命B. 一个花枝招展的小姑娘C. 一个健壮的青年D. 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2.文章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象?A. 比喻、排比B. 拟人、排比C. 拟人、比喻D. 拟人、比喻、排比3.文章中“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A. 拟人B. 比喻C. 拟人、比喻D. 拟人、排比4.文章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中,“偷偷地”这个词语的作用是什么?A. 突出小草生长的迅速B. 突出小草生长的悄无声息C. 突出小草生长的可爱D. 突出小草生长的旺盛5.文章结尾提到春天是播种的季节,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A.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B.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C. 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D. 春天是收获的季节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语文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答案】A2. 【答案】B3. 【答案】C4. 【答案】D5. 【答案】A6. 【答案】B7. 【答案】C8. 【答案】D9. 【答案】A10. 【答案】B二、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15分)11. 【答案】(1)A. 美丽的风景(2)B. 精美的食物(3)C. 丰富的文化(4)D. 深厚的友谊12. 【答案】(1)作者通过对家乡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引用诗句和描绘景物,使文章更具诗意和画面感。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13. 【答案】(1)文章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了科技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和挑战。
(3)作者呼吁人们要正确看待科技发展,既要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也要警惕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古诗文阅读(每题5分,共20分)14. 【答案】(1)A. 江南春(2)B. 渡荆门送别(3)C. 江雪(4)D.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5. 【答案】(1)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6. 【答案】(1)作者通过描绘寒山、古寺、落日等景象,表达了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
(2)诗中运用了对比、夸张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3)诗歌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四、作文(50分)17. 【答案】标题:《科技的力量》开头: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主体:1. 科技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远程手术等,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2. 科技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如在线教育、虚拟现实教学等,为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
3. 科技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如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有助于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
结尾: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正确看待科技发展,既要发挥其积极作用,也要警惕其负面影响,让科技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秋日的私语》作者:李华秋天,总是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在这样的季节里,每一处风景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每一片落叶都有它的故事。
我漫步在这片金黄的世界里,脚下的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大地与天空之间的私语。
远处,山峦层叠,色彩斑斓;近处,溪流潺潺,清澈见底。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诉说着秋的故事。
记得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的就是秋天。
那时候,我们会一起到田野间奔跑,追逐着彼此的身影,在那广阔的天地间尽情嬉戏。
而每当夕阳西下时,我们便围坐在一块大石头旁,听村里的老人讲述那些关于秋天的故事。
那时的快乐是如此纯粹,以至于多年后回忆起来,心中依旧暖洋洋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秋天的感受也逐渐变得复杂起来。
它不再仅仅是收获的季节,更是一段思考的时间。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静下心来,回顾过去一年里所经历的事情,计划着未来。
也许是因为天气转凉的缘故吧,人们似乎变得更加敏感细腻起来,更加容易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今年的秋天特别不同寻常。
因为疫情的关系,许多活动都被取消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
但即便如此,大自然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进着,给予我们无尽的安慰和希望。
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正如这美好的秋季一般,虽然短暂但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题目设置:1.文章开头提到“每一处风景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A. 对自然美景的赞叹B. 对生活变化的感慨C. 对童年记忆的怀念D. 对未来的憧憬2.根据文章内容,“我和小伙伴们”最喜爱秋天的原因是什么?(4分)A. 可以欣赏美丽的秋景B. 能够自由地玩耍C. 听长辈讲故事D. 享受丰收的乐趣3.成长之后,作者对秋天有了哪些新的理解?(6分)A. 秋天只是个收获的季节B. 秋天成为了一段反思过往展望未来的时间C. 秋天让人心情低落D. 秋天意味着结束4.本文最后一段提到了什么特殊背景?这段话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主要信息是什么?(6分)A. 疫情导致活动减少;强调人类面对挑战时应保持乐观B. 自然界的不可预测性;鼓励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C. 社会变革的影响;提醒大家要适应环境的变化D. 季节更替的规律;说明时间流逝的重要性5.请结合全文,简述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
内蒙古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语文含解析
高三语文考试(答案在最后)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何谓“元宇宙”?简单说,就是通过人体感知技术和数字互联网的结合,让人们以身心融入的方式,沉浸在虚拟现实情境中的一种数字化空间。
未来,元宇宙有可能会在艺术活动的领域创生哪些美学景观?以前是接受者外在地观看或阅读艺术作品,现在是每个人都以身心沉浸的方式进入艺术活动之中;以前是艺术家执行自己的美学意志,现在是接受者行使自己的美学权力;以前是作品作用于人的视听器官,现在是感知技术令一个人的身体完全沉浸在艺术作品之中,乃至于不通过视觉和知觉也可以看到、不经由耳朵也可以听见——感知技术直接作用于大脑神经;以前的艺术文本鼓励接受者忘记身体,保持观察的视角,现在则要求每个人放弃观察视角,整个身心融入虚拟景观中。
元宇宙会给艺术创造出什么意义?波尔特提到,虚拟现实使用的是感知媒介而非符号媒介,所以,“感知逻辑”而不是“观照逻辑”才是元宇宙叙事的核心。
显然,“元宇宙”可以颠倒艺术和人的传统关系,彻底改造艺术活动的旧的规则、形态、理论和评价方式。
更有意思的是,元宇宙允许任何人在其中建立自己的人生,所以,“宏大故事”的时代将会逐渐终结,而“小故事”时代将会开启。
元宇宙将会是各种人、各种欲望和各种故事自然交织形成的“虚拟现实叙事空间”。
元宇宙的发展,会给当前的艺术带来哪些可见的新变?第一,“平行现实”型艺术的出现。
“元宇宙”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雪崩》中。
作者想象了这样一种情形:电脑通过激光识别人的大脑,从而构建或者说是呈现出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真实世界,也就是元宇宙。
当前,诸如《盗梦空间》《头号玩家》等都展示了平行宇宙故事的魅力,但是,这些平行世界的故事都是作家臆造的。
未来,元宇宙的开发和使用会创造出各种意想不到的真正的平行世界的故事:婚姻、死亡、重生、穿越、权力争夺与阴谋背叛……元宇宙的虚拟现实允许人们把单一的人生变成多次使用的故事,这不再是通过个人臆想实现的故事,而是真实的人类在“虚拟现实空间”里通过“遭遇”实现的故事。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七年级语文10月随堂练习一、积累与运用(28分)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题。
(8分)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但在南国,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lÌn sè了乙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没有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
但是,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
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甲(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画。
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
(1)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2分)(2)请根据括号内的解释在甲处填出相应的成语。
(1分)(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写出修改意见。
(2分)(4)在乙处填入相应的标点符号。
(1分)(5)文段中与“造访”词性相同的词语。
(2分)A温暖 B 柔和 C 似乎 D 降临2.综合性学习。
(6分)“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走进春天,去寻觅春的芳踪。
(1) 【赏春景】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 2分)春,是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
一声雷,;一阵杜鹃啼,;—阵风起,。
①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②便让每一棵柳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③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A.①②③ B.③①②C.③②①D.①③②(2)【品春韵】春联为春天增添了喜庆气氛和文化韵味,有一种对联叫“集句联”,是从名人诗文中分别选取两个句子,组成上下联。
有人用明代诗人薛蕙的诗句“水如碧玉山如黛”作为上联,请你从下列诗句中选出恰当的一句作为下联( )(2分)A.杨柳阴阴细雨晴 (唐·武元衡)B.一汀烟雨杏花寒 (唐·戴叔伦)C.新春偷向柳梢归 (宋·张耒)D.云想衣裳花想容 (唐·李白)(3)【绘春色】请仿照下面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给春天绘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试题(一)第I卷阅读题(71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古典诗文中的“扁舟”意象“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扁舟情结。
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也不具备悲凉或者超脱的韵味。
《史记》载:“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
”这里的“扁舟”有隐遁之味,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它随着无数文人跌宕坎坷命运的无限延伸,演化为一种绝处逢生的处世观。
在儒家提倡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准则支配下,古代文人或积极入世,或隐身出世。
对于潦倒困厄的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
“漂泊”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宿命,也是“扁舟”意象的基本蕴含。
古代知识分子或为生计、或为科举、或被放逐,他们背井离乡,天涯漂泊,充满无尽的羁旅乡愁。
“扁舟”既是游子漂泊的凭靠,也是其羁旅之愁的寄托。
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的诗句,其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
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出现得最频繁,表现漂泊思乡的意绪也最强烈。
他诗中的“扁舟”意象,承载着诗人生活的苦难和不幸,是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理想、历尽艰辛的典型写照。
“扁舟”意象的另一典型蕴含是“自由”。
庄子说“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
现实有太多压抑和束缚,他们渴望在“扁舟”中获得精神的自由。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一境象,表达了他面对被贬谪的处境,渴望摆脱精神苦闷,追求自由生活的强烈愿望。
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以温和沉浸的心态,表达了与苏轼同样的心境:“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一条小船附着于万顷碧波之上,在碧波中自由自在地轻漾,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和自由精神。
隐居是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归宿,是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
“扁舟”意象中既蕴含着他们人生的理想与期冀,也蕴含着他们失意的痛苦和灵魂的呼唤。
范蠡是古代文人功成身退的典范,但更多人却是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使“扁舟”成为他们仕途失意而隐居的一个意象。
苏轼被贬黄州,写下“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的诗句,流露出过隐居生活的念头。
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表明了他在现实压抑下,欲放浪江湖,过隐逸生活的强烈愿望。
在常见的“扁舟”意象中,无论是矢志漂泊,还是追求自由,抑或是失意隐居,无不是中国古代文人心路历程的写照,虽蕴含仕途坎坷失意的无奈与消极,但为后世树立了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的光辉典范。
1.关于“扁舟”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典诗文中“扁舟”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寄托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
B.对潦倒困厄的古代文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心路历程的写照,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
C.在中国古代文人眼里,“扁舟”不仅是一只小船,主观上它已经演化为文人在跌宕坎坷命运中绝处逢生的处世观。
D.“扁舟”意象,从始至终蕴含着隐遁之味,也充溢着浓浓的悲凉或超脱的韵味。
2.关于“最常见的扁舟意象蕴含”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古代羁旅乡愁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成为羁旅之愁的寄托。
B.范蠡、李白和苏轼一样,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使“扁舟”成为他们仕途失意而隐居的意象。
C.“扁舟”意象的典型蕴含寄托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自由生活、渴望摆脱精神苦闷的愿望,具有一种皈依自然的意识。
D.常见的“扁舟”意象往往蕴含着古代知识分子过隐逸生活的愿望,让人感受到他们失意的痛苦和灵魂的呼唤。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扁舟”意象蕴含着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而隐居成为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
B.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最强烈地表现了漂泊思乡的意绪,蕴含着作者生活的苦难和不幸。
C.“扁舟”这一意象,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它涂满了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D.常见的“扁舟”意象蕴含了古代知识分子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的情怀,也流露出了仕途坎坷失意的倾诉。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
天启..壬戌进士,授工部主事。
御史黄尊素坐.忤魏忠贤,下狱。
石麒为尽力,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
崇祯..中,起官南京,历十二年,始入为通政司,升刑部侍郎、署部事。
时帝以刑威驭下,法官引律大抵深文①;石麒多所平反。
寻进尚书,论诛兵部尚书陈新甲。
后有熊、姜之狱,卒以执法去位。
江南立国,起右都御史,未至,改吏部尚书。
再疏力辞,举郑三俊自代,不允。
乃入朝,即奏陈省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七事,皆褒纳之。
石麒方以进贤退奸为任,而马士英、阮大铖植党树私,货贿公行,权倾中外;石麒时以祖宗之法裁之。
士英欲得侯封,讽司礼监韩赞周入言之,请加恩定策,五等延世。
石麒奏曰:“世宗以外藩入继,将封辅臣伯爵,而杨廷和、蒋冕谦不受。
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士英恶之,凡所上考选,少所称可。
先是,御史刘宗周秉公甄别,拟庄元辰等十三人为科道,士英庇其私人,更易殆半。
御史黄耳鼎、陆朗有物议,石麒以例出.之;朗急贿阉人内侍留用。
石麒愤甚,因发朗内通之罪;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疾乞休。
无何,耳鼎亦两疏劾石麒,士英助之。
石麒益愤,因力请罢斥,卒引疾去。
去后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
明年南都亡,石麒移居嘉兴城外,扁舟水宿。
及城守将破,至城下呼曰:“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
”复入居城中,朝服自缢死;时闰六月二十七日也。
僧真实藏之柜中,逾二旬.始殓,颜色如生。
仆祖敏、李升从死。
闽中唐王立,谥.“忠襄”。
石麒立朝刚方清介,值权奸用事,郁郁不得志。
中贵田成辈纳赂请属,皆拒不应,且疏劾之。
其博闻强识,尤长于国家典制。
性乐易爱人,与人言移日不倦。
下吏寒士有才者,汲引不遗余力。
(节选自《南疆逸史》,有删改)【注】深文:引用法律过于严苛。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御史黄尊素坐.忤魏忠贤坐:犯……罪B.访风景于崇.阿崇:高大C.《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D.恨.晨光之熹微恨:遗憾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B.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C.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D.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6.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启,是明朝皇帝的年号,下文的崇祯也是明朝皇帝的年号。
B.出,指罢黜官职,与“罢、除、夺、左迁”等词一样都是用于罢免官职的词。
C.旬,是计时间的单位,在这里,一旬是指十天,二旬就是指二十天。
另外,一旬还可以指十岁,如八旬老人。
D.谥,也称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改任吏部尚书后,徐石麒向皇帝陈奏了有关官吏考核任用的七件事,都被皇帝采纳了。
B.徐石麒死后,真实和尚把他的尸身藏在柜子中,二十天后入殓,面色还和活着一样,很有传奇色彩。
C.马士英上疏向皇帝讨要封赐,徐石麒坚决反对,认为在这个时候这样做很不合适,因而被马士英怀恨在心。
D.徐石麒博闻强识,明晓典律,爱人荐贤,为官清正刚直,却因奸臣当道,屡遭排挤打击。
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
”复入居城中,朝服自缢死。
(2)性乐易爱人,与人言移日不倦。
下吏寒士有才者,汲引不遗余力。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第9、10题。
秦楼月向子湮①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
伤心切。
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②,眼中泪尽空啼血。
空啼血。
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①向子湮: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虏去,中原尽失。
1129年,金兵进湖南围长沙,他曾率军民与金兵血战八昼夜。
②乾龙节:古人以“乾龙”喻帝王。
乾龙节,指宋钦宗赵桓的生日,此时他已被俘虏。
9.这首词的上片是怎样表达伤心之“切”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5分)答:10.“晓风残月”这一意象曾出现在我们学过的哪首作品中?它和本词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5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1.补充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自己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点出“乐天安命”的思想,卒章显志的语句是,。
(2)王勃的《滕王阁序》一文中“,”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
(3)庄子在《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4)在《逍遥游》中,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禁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李济:中国考古学之父这个年轻的中国学生在“自撰简历”的最后写道:“要是有机会,还想去新疆、青海、西藏、印度、波斯去刨坟掘墓、断碑寻古迹,找些人家不要的古董来寻绎中国人的原始出来。
”那一年,他22岁,即将去哈佛攻读人类学。
后来,他果真去“刨坟掘墓寻古迹”了,只不过并没有去新疆、青海、西藏、印度或是波斯,而是在中原的河南、山西和山东。
1926年主持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发掘,他成为第一位挖掘考古遗址的中国学者。
1930年主持济南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发掘,他让龙山文化呈现于世人面前。
如今,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已成为中国远古历史的标志性术语,许多对考古学一窍不通的人竟也耳熟能详。
只不过,大多数人对他却是闻所未闻。
1928年至1937年,他主持了震惊世界的河南安阳殷墟发掘,使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信史,并由此将中国的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
直至今日,它依旧被视为人类文明史上最重大的发掘之一。
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名字———李济。
我们关于商代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是由李济给我们划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