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10 “秦王扫六合”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重点与难点重点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难点焚书坑儒教学方法与媒体教具1、教法:讲述法、启发法、演示法、情景创设2、教学中所用资源:网络资源、视频、自制PPT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3分钟)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第十课,“秦王扫六合”。
在上新课前我们先一起来回顾前面的知识。
提问:战国七雄是指哪七个国家?活动:(黑板上画好战国形势图)我手中有七张印有这七国国名的卡纸,请七位同学上来,每人从我手中随机抽取一张按照地理方位贴在相应的位置。
展示“战国七雄”插图,引导学生重温历史,结合所学内容回答:①他们学生:齐楚秦燕赵魏韩学生按照地理方位将自己手中的卡纸贴好。
复习回顾,导入新课贴的位置对不对?讲授新课一、秦统一六国指导学生看图,提问:秦是如何从一个边陲小国一跃成为实力雄厚的强国呢?教师讲解:秦能灭六国,除了商鞅变法、统治者重用人才等条件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秦采取了正确的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秦最先攻打比较弱小的韩国,之后是赵国,在前面我们学习过秦赵之间的一场著名战役,是什么战役?长平之战。
自长平之战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军的学生:商鞅变法、重用人才攻势。
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秦朝。
(展示需要学生在课本上标注的重要知识点)二、巩固统一(20分钟)过渡: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大业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不是,面对庞大的国家,秦王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制度进行管理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1)演示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
(2)演示秦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的图片。
提问这一措施有什么积极意义?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3)课堂探究:你怎样看焚书坑儒?播放焚书坑儒的视频以及学者郭沫若、白寿彝、何兹全的评论,指导学生讨论。
(4)面对北方匈奴的进扰,秦朝采取了哪些措学生:(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秦王扫六合教案
秦王扫六合教案示例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
2.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3.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4.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归纳“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利用古诗词引导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培养学生通过文学作品研究历史的能力。
3.利用实物模型、地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观察、想像能力。
德育目标1.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和进步作用。
2.秦始皇为统一全国,创建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秦始皇被誉为“千古一帝”。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1.焚书坑儒及其评价。
2.对准确的空间概念的掌握。
教学方法1.讲解法。
对于课本中一些学生通过看书、讨论等法仍然不容易掌握的内容,采用此法。
如秦统一全国原因里关于秦始皇个人的作用。
2.古诗词运用法。
通过文学作品来研究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人物是一种比较生动的研究方法。
关于秦始皇,后人用诗词方式评价很多,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既增加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又起到理解课文的作用。
3.联系分析法。
对于秦统一全国的原因,有一些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前面所讲的内容归纳、分析。
4.实物教学法。
对于秦始皇巩固统一措施里统一度量衡和文字,可以用实物模型注示,增加教学效果。
5.讨论法。
对于一些不定论的内容,可以提供材料,让学生讨论,开阔视野,加强探究。
教具准备1.动态地图。
2.度量衡、货币、文字模型或图片。
3.投影仪。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同学们,前面我们讲到了战国七雄时期秦赵长平之战,秦军坑杀赵卒四十万的内容。
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更无力抵挡秦的进攻。
地处北方的燕国也意识到了秦国东进的威胁,可又无力阻止。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好的教案可以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2、能力培养:能够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
【情感态度】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教学难点】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的理解【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我国秦汉时期相关多媒体、资料【教学设计】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百家争鸣中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是什么二、导入:出示长城图片与电影《英雄》片段让学生观看,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引发思考。
三、讲授新课:提问:1、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自己反被杀害,也没有阻止秦国攻取燕国。
对于这件事。
你怎么看?2、为什么由秦国完成了统一?3、秦王是怎样完成统一的?4、秦统一是好事还是坏事?你对荆轲刺秦王有没有新的认识?口诀记忆:公元前221,秦灭六国有大功。
都城设在咸阳城,中华民族得安宁。
讨论:秦朝如何巩固它的统一的?(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联想:通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教学探究:师生讨论如何评价秦始皇?(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讨论,注意学生的知识面,不要过深)自由空间: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那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参考答案:赢政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一、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A赢政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B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同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C: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后来增加到40郡),郡下设县。
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十课“秦王扫六合”配套教案
第十课“秦王扫六合”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要把握的基础知识有: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巩固统一的方法: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统一文字、货币、气宇衡,焚书坑儒,万里长城,灵渠;秦朝疆域。
能力方面:通过阅读课文和相关课外书籍的活动,使学生把握获取知识的多种途径,正确明白得和处置历史信息。
通过对秦始皇及其成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学习分析,使学生把握分析人物、事件的方式,从而正确熟悉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通过试探和分析“秦始皇成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方法对后世产生了什么阻碍”,使学生明确综合分析问题的重要性,学会运用全面、进展的目光看问题。
思想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熟悉到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名具有雄才粗略的封建帝王。
秦始皇统一六国,符合历史进展的潮流,是对中国历史的庞大奉献。
但他的残暴统治也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埋下了秦朝短寿的祸端。
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增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方法是历史进展的产物,对中国的历史产生深远的阻碍。
二、重点:秦灭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成立。
难点: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统一文字、货币、气宇衡与成立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关系。
三、教学方式: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利用课件和幻灯片,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进程:温习:1.我国从何时进入封建社会?2.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3.什么缘故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壮大的国家?导入:战国时期,七国割据称雄,不断进行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庞大的灾难,也无益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进展和交流。
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完全,奴隶制被废除,封建经济和军事力量增强了,慢慢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
因此,七国中秦国最有实力统一六国。
一、秦灭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成立1.秦灭六国(前230--前221年)提问:同窗们还记得《纸上谈兵》那个成语的出处吗?(学生回答:略)直观的向学生展现:从公元前230年兼并韩国开始,到公元前221年兼并齐国,十年间,六国前后灭于秦,在公元前221年,秦完成了统一,成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新人教版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秦朝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李白《古风秦王洗六合》中六合的表述,带出公孙衍与连雅堂的概念并总结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展现从“七雄”至“一雄”的统一过程;通过多媒体的图示模拟并使学生增进认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秦始皇统一货币、公制、文字的内容。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并使学生认识到统一就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秦朝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国家,秦的统一在我国历史上具备重大意义。
长城和灵渠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一)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自学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现在我们去直观的回答一下。
表明:可聊韩非子放到最后回答,带出秦朝。
教师:韩非他的主张获得了谁的器重?学生:秦国。
展示:秦始皇的画像及李白的《古风秦王扫六合》教师:屏幕上这画像正是秦国的一位国君,同学们能够猜出他的名字吗?学生:秦王嬴政教师:对,就是他结束了我们春秋战国时期的混乱纷争,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在政治制度上使用了韩非的主张。
李白这位小诗人就是怎么描绘他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教师和学生一起朗诵)1教师:看这两句把秦始皇描写的多么威风!可有同学知道“六合”的意思吗?学生:天地四方。
教师:除了课本上的这个表述外,我们也可以认知为另外一个意思的――同学们还回忆起我们的商鞅变法使秦国变成了什么吗?学生: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教师:很对!正是因此,其他六国使用了“公孙衍”的计谋去一起抵抗秦国,于是李白表示东方六国为“六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秦王扫六合.”》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5秦统一的作用?
6阅读课文书58页
7回答:
a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的背景是怎样的?目的是什么?
b评价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答:其手段野蛮残暴,破坏了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损失。
巩固拓展:
6完成目标,自我测评。
课后记
能配合老师查阅资料,上课主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进行探究
重点、难点
秦的统一及其作用;焚书坑儒
策略和方法
讨论提问谈话法
教学媒体
投影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
板书第10课“秦王扫六合”
一秦王扫六合
1前221年秦朝建立、都城咸阳、
定皇帝称号,总揽全国军政大权,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
2秦统一的条件;
a商鞅变法.
b秦王赢政发现人才并重用
3秦统一的作用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战国时期,各国的货币、度量衡、文字差别很大,制约了各地经济文化的发展。那么,秦始皇又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1经济: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
度量衡(长度容量重量)
2文化:统一文字(小篆)
3思想:焚书坑儒
4军事:修长城,打击匈奴
修灵渠,开发南疆
三秦朝的疆域
通过秦始皇的开拓,秦朝疆域不断扩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至南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世界上的大国
《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
课题名称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巩固统一的措施(长城,灵渠)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课教案篇一: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教学设计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执教人:塘边中学刘仲毅教学目标:(一)知识能力:(1)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秦的统一及为巩固采取措施、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试评秦始皇措施所起作用,学会初步分析问题。
(2)通过对秦始皇本人相关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培养辩正认识历史人物及事件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正确处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关系,通过温故知新、创设情境展示图表等方法,达到调动积极性,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1)秦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局面,具有进步意义。
(2)秦的统一及采取措施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为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作出了积极贡献。
(3)认识到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又是历史上少有暴君。
教学重准点:秦的统一及所采取的巩固措施,正确简评秦始皇历史功过。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诱导温故知新1、战国七雄有哪些国家?其中秦国通过什么变法为实现统一进一步创造条件?2、预习课文:(1)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中央和地方建立了什么制度?(2)为加强思想控制他采取什么措施?产生什么影响?(3)秦的疆域分别到达哪些地方?二、新知学习秦始皇用十年时间攻灭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后巩固统治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板书设计:(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1. 经过商鞅变法更加强大,秦赵长平之战是重要转折,秦王赢政用十年时间攻灭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自称皇帝。
2. 为加强封建统治,皇帝总揽军玫大权。
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分管行政、军事监察。
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3. 组织讨论“动脑筋”。
(○1知人善任勇于担责○2为攻灭六国统一天下起推动作用)4. 为显示皇帝高贵自称“朕”,命令为“诏”,臣民称之为“皇上、陛下”。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1)采取措施的原因:春秋战国以来,各国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差别很大,不利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初一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大全(优质4篇)
初一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大全(优质4篇)初一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大全(1)课题名称《秦王扫六合》科目高中历史年级一年级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 学习者分析学生通过影视及小说已经对秦始皇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容易进入历史情景。
高一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联系、比较能力较差,对秦朝制度、政策的变革原因及作用不易理解。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秦的统一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体验探究乐趣,交流探究结论,形成国家统一对于国家富强的重要作用的价值观形成努力进取,奋发向上,为国家发展勇于献身的人生态度。
长城和灵渠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考察、研究、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质疑和解疑获取历史信息。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树立课程意识,深入挖掘学生这一人力课程资源三、知识与技能秦的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通过对秦始皇及其相关历史事件的正确评价,培养学生辩证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秦的统一及作用“焚书坑儒”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师参考书、教材《秦王扫六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描述教学活动1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古诗《古风》师生齐读:“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教师: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古风》组诗的第三首。
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反映了哪一个历史事件?学生:秦王灭六国最终统一中国。
教学活动2(二)探究合作实现统一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设问:“战国七雄”是哪七国?它们分别处于什么地理位置呢?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秦兼并六国的时间及过程,再现兼并战争场面。
接着提出问题:结合课文第一、二段的内容和以前学过的知识,思考一下:秦为什么能够兼并六国实现统一?初一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大全(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秦的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章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章第10课秦皇扫六合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二)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新设计】本课所需直接落实的内容标准是“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是属于识记层次的要求;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是属于理解层次的要求”。
根据初一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思维活跃、乐于表现,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有主动学习的愿望等特点,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与目标,本课主要以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为主。
【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对历史充满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同时他们或多或少了解一些古代史人物故事等,对这段历史应该有些兴趣。
但是他们是比较感性的,而且刚刚接触历史学科,缺乏理性分析能力。
因此本课不宜过理论太强,只能通过影像、图片资料创设情景、创设学生角色扮演等活动,并提供一些相对简单的史料,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感受秦始皇的伟大及他对中国发展的深远影响。
【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意义确立依据:因为贯穿本课的核心问题是“统一”: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秦始皇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国家;北筑长城、开发南疆,维护统一国家;且秦朝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因此秦的统一及其意义是本课的重点。
(二)教学难点:焚书坑儒确立依据:这个内容需要学生从背景、动机、手段、后果等方面去分析,层次较多,初一学生因见识与阅历的因素,难以理解这个比较抽象的历史概念,易主观臆断。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秦王扫六合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新课(约4分钟):首先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即插入秦始皇图像及秦始皇登基影像片段,之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战国七雄有哪些?秦为什么能灭掉六国,统一中国的呢?设计意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巩固前面所学知识,并为分析后面的秦统一的意义作铺垫。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师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引领学生从历史发展趋势、商鞅变法、秦王嬴政德雄才大略等方面进行总
结。
)
二、治国宏图
秦王嬴政历经十年,终于完成了统一
大业。
面对千古未有的辽阔疆域,
假如是你,会用什么策略治理国家
呢?而秦王嬴政又是用怎样的治
国方略来统治这个东方大国,实现
他千古一帝的治国宏图的呢?
提出问题:
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
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教师利用多媒体逐一分析秦始皇巩
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
(展示图片
或相关示意图)
1、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
展示图片: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
提问:
秦始皇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学生通过思考该问题,评价秦朝建立后,嬴政为了巩固统一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上的制度改革和政策创新,从而从整体上把握该部分内容的知识框架。
阅读教材内容,作出回答。
学生根据教师的展示进行合作探究和。
最新版本:七年级历史上册10.秦王扫六合教案新人教版
(2)经济:统一和度量衡。
四、拓展
思考:现代著名的史学家郭沫若在评价“焚书坑儒”时说:“书籍烧残, 其实还在其次,春 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到一次致命的打击。“你认为秦始皇为什么要采取这种行动?春秋以来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指的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
教学
重点
秦朝的统一及其作用
教学
难点
焚书坑儒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
用具
板
书
设
计
评
价
与
反
思
时
间分配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唤醒:(1~2分钟)
战国时期,七国割据称雄,不断进行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奴隶制被废除,封建经济和军事力量增强了,逐步成为 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因此,七国中秦国最有实力统一六国。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可以说从军事上完成了统一大业,怎么做才能够巩固统一呢?下面我们看看秦始皇是怎么做的。
2.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引导学生从字面理解什么是"中央集权"?"秦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内容:
(1)政治上:①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是秦中央政府的最高官员,他们都由 皇帝任命,构成对全国发号施令的总枢纽。②在地方,秦朝实行郡县制。这是中国地方政区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郡县制在我国被长期沿用下来,影响十 分深远。
2.越族地区的开发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0“秦王扫六合”》word教案(27)
《秦王扫六合》一、教学内容: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10课,主要讲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统一六国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秦朝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秦始皇像和李白《古风(三)》问:诗中的秦王指谁?“扫六合”是歌颂他哪方面功绩?导入新课,然后再次熟悉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知识,为秦灭六国作铺垫,也为秦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作用作铺垫。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师运用图示演示,便抽象概念直观化,利于学生记忆又可加深理解皇权是权力的中心。
讲述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逐一讲述,学生边看边思师生互动,理解各项措施及其意义。
最后用诗歌的形式小结本课的内容,8道选择题巩固本课知识,活动与探究扩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贯穿本课的核心是“统一”。
因此秦的统一及其作用是本课的重点。
2、难点: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焚书坑儒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播放电视剧《秦始皇》的片头曲视频,然后投影出示李白《古风(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和秦始皇画像,问诗中的“秦王”指谁?诗句中歌颂他哪方面的功绩?(二)新授1、秦统一六国回顾战国七雄,出示战国七雄的地图,简述七雄兼并战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商鞅变法,加之秦王赢政的善于用人,采用正确的战术,所以强大的秦先后灭掉其它六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定都咸阳,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样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十年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全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都城定在咸阳。
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现在的秦王面对的可是一个如此庞大的帝国。对于这样一个帝国,他又该如何管理呢?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我们可以把同学们分成四小组,让每组同学看课文,找出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军事上各采取了什么措施,然后派出代表说出你们组选择那方面的措施,及这方面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2.讲授新课
一、秦统一六国
展示战国七雄图
分析秦朝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引出“商鞅变法”“长平之战”“善于用人”,从而完成在线讨论:秦王嬴政在用人方面有什么长处?这和他取得统一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秦王嬴政在用人上不以出身高低取人,不拘一格,广招人才;能够礼贤下士,任人唯能;敢于向部下承认错误。由于秦王嬴政善于发现人才并加以重用,所以这些人才在他的统一大业中,能够各尽其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过程: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0年
3、秦朝的建立(公元前220年)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文化上: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3、思想上:焚书坑儒。
4、军事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
(1)夺取河套和修筑长城
(2)统一南方,修筑灵渠
三、秦朝的疆域:
教学反思
(2)统一南方,修筑灵渠
三、秦朝的疆域
现在同学阅读课文最后一段,看看秦朝的疆域囊括了哪些地方,然后我从每组找出一位代表到讲台上补充地图上空缺的地名。
秦朝不仅是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那时侯,世界各地还处在奴隶社会甚至原始社会阶段,而形成统一的封建国家则一般比中国晚得多。英吉利王国在829年统一的,俄国则到十五世纪晚期才形成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同学们可以算一算,我国统一的封建过的形成比欧洲早多久。
练
习
与
巩
固
1.谈一谈,秦朝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2.对秦始皇的评价,自古众说纷纭。迄今为止主要有三种:⑴认为他功大于过;⑵过大于功;⑶有大功也有大过。你同意哪种观点?说说理由。
名言警句总结:读史使人明智,善于从历史中吸取借鉴精华。
板
书
设
计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一、秦统一六国
1、统一六国的原因
同学们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行为的呢?请结合课文引言思考这个问题。(自由讨论)
秦始皇的主观目的是想通过这样做来反对效法古代治理国家的方法,巩固统一,但他采取的手段极其残暴,野蛮,其结果是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巨大的损失,应该给予批判。
4、军事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
(1)夺取河套和修筑长城
3、思想上,焚书坑儒。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后,为了加强对人们思想的控制,公元前213年,在丞相李斯的建议下,秦始皇发布了焚书令。同学们知道这个焚书令要烧的是什么书吗?(除了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外,其它的都要烧掉。)焚书之后,秦始皇还不满意,第二年他又借口一批儒生批评他,谣言惑众,将他们抓起来全部活埋了,这两个历史事件,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焚书坑儒了。
重点
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
理解“封建专制主义中类型
新知识课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
教具
多媒体、挂图
教学手段
讲练结合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1.导入新课
课前看成语,讲故事“图穷必先”。
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秦始皇到底是怎样的人物?
学科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课题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备课人
教
学
目
的
知识目标:1、了解秦的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
2、秦始皇对内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作用。
能力目标:设计动画演示秦灭六国的顺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话剧、材料、讨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探究能力。
德育目标: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秦始皇是一位集大功、大过于一身的帝王。
2、经济文化上,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秦统一六国后,就规定以原来秦国的度量衡制度作为统一标准来使用,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铜钱作为统一的货币,把小篆作为全国使用的规范文字,通行全国。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秦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有什么意义?
(促进了个地区个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巩固和加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
1.政治上,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特点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最后中央的权力又集中到了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两者相结合,就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这样就极大地巩固了统一,所以被以后的封建王朝所沿用。在这方面,秦始皇可谓是万世开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