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口改道对潼关高程的影响
潼关常水位变化
潼关常水位变化潼关常水位变化潼关高程的变化,主要指潼关常水位(流量1000立方米每秒水位)、潼关330米高程以下过水面积及潼关洪水位(流量10000立方米每秒水位)三要素的变化。
三门峡库区自1958年截流,经历了自然调节期、蓄水拦沙、滞洪排沙和蓄清排浑四个时期,泄水设施经过两次改建,潼关高程发生了相应变化。
它不仅受上游来水来沙条件影响,还受水库运用方式影响。
(一)自然调节期1958年11月至1960年9月为蓄水前自然调节期。
水流自然下泄,排沙比94%,潼关河床处于自然河道状态,潼关常水位为323.40米。
(二)蓄水拦沙期1960年9月至1962年3月为水库蓄水拦沙期。
其三次蓄水过程为:第一次蓄水位332.58米,蓄水75.5亿立方米,回水至华县;第二次蓄水位332.53米,回水上延至渭淤14断面(赤水镇);第三次蓄水位327.96米。
由于潼关常水位受坝前壅水影响,其相应水位为329.81米、329.10米、328.12米,比蓄水前抬高6.4~4.7米。
在三次蓄水期间,水库累计淤积泥沙17.21亿吨,其中潼关以上淤积泥沙5.57亿吨,占32.4%,潼关以下淤积泥沙11.64亿吨,占67.6%。
1961年为丰水平沙年,进库泥沙14.8亿吨,排沙1.11亿吨,库区淤积泥沙13.7亿吨。
(三)滞洪排沙期(1962年3月~1973年10月)1961年10月下旬,当水库水位332.5米时,黄河流量2000立方米每秒,适逢渭河流量2700立方米每秒,造成回水顶托,渭河口形成“拦门坎”,华县水位达337.84米,渭河下游两岸及黄河朝邑滩区5000人受洪水包围,淹没耕地25万亩。
为了减缓库区淤积和移民工作的困难,1962年3月,水电部在郑州召开会议决定,并经国务院3月20日批准,三门峡水库改为“滞洪排沙”运用,汛前尽量泄空水库,汛期拦洪水位控制在335米,闸门敞泄排沙,暂不考虑发电和灌溉,只保留防御特大洪水任务。
高中地理试题
高中地理试题某条长约1000千米的高速铁路途中设有四个站点,列车在这四个站点的停靠情况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甲地最有可能是A.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B.高铁建设成本最低的城市C.流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城市D.现代物流业最发达的城市2.下列关于该段高铁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丙站点距离较远是因为地势起伏大B.甲、乙站点距离太近,造成资源浪费C.丁地常住人口可能会大量向丙地流动D.丁地班次太少,不利于人口流动3.影响该段高铁建设的主导因素是A.建设高铁的技术B.政府政策C.沿线地形地质条件D.经济发展需求【答案】1.C 2.C 3.D【解析】1.2.3.【点睛】“点睛”是对该题的解题技巧或解题方法进行点拨,点重点,点难点,点易错点,点易混点,点易漏点、点方法.对于简单的概念性题目可以不写点睛,但一般题目都需填写,忌与解析重复、忌空洞。
渭河下游弯道裁弯的发生与潼关高程(指潼关水文站1000 m3/s流量时潼关断面的相应水位)的变化存在较密切的联系。
下面左图示意潼关位置,右图示意1950-2010年潼关高程变化和累计淤积量。
据此完成4—6题。
4.引起潼关高程变化的物质主要来源地的地形特点是A.冰川广布B.千沟万壑C.南高北低D.岩溶广布5.结合图示信息判断,1960年后A.渭河流域降水量迅速增加B.潼关断面清淤力度加大C.渭河流域植被覆盖率上升D.大型水利工程投入使用6.潼关高程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是A.上游来水来沙减少B.渭河下游裁弯频率增加C.渭河下游盐渍化减轻D.渭河下游过洪能力增强【答案】4.B 5.D 6.B【解析】4.5.6.【点睛】“点睛”是对该题的解题技巧或解题方法进行点拨,点重点,点难点,点易错点,点易混点,点易漏点、点方法.对于简单的概念性题目可以不写点睛,但一般题目都需填写,忌与解析重复、忌空洞。
7.(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石油化工产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说,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样样都离不开石化产品。
黄渭洛河汇流区河势演变及其带来的影响
拦 门沙 的 消长 变化 随 着各 河 水沙 条 件 的变 化 而 变化 。渭 河拦 门沙 的形 成 和发 展 过程 与 一般 河 口拦 门沙 的形 成 条件 是 大 同小 异 , 渭 河 口拦 门 沙 由 于 其 所 处 的 地 理 条 件 又 决 定 了 其 具 有 明显 的特 殊 性 。 但 建 库 前较 为 严重 的倒灌 年 份 ,9 6年 、9 2 、 9 3年 、9 4年 、99年 5次 倒 灌 中 , 积 只 在 主槽 中进 13 14 年 15 15 15 淤 行 , 有 形成 固定 的拦 门沙 。 因此 , 库 前 倒灌 淤 积 对渭 河 下 游 的 影 响 只是 暂 时 的 , 两 岸 居 民的 生 产 没 建 对
前提下 , 黄渭 洛 三河 汇 流 区也保 持 相对 冲淤 平衡 状 态 。黄渭 河 的 河 床 比降 、 面 形 态 、 界 条 件 等 又 各 断 边
有 其特 点 , 关河 道 天然 卡 I对 渭 河 的 直接 影 响 是 : 期 高 水 时起 卡水 、 洪 滞 沙 作 用 , 此 时 渭 河 水 潼 Z l 汛 滞 若 小 , 发 生 黄河 洪水 倒 灌渭 河 , 而 在渭 河 I形 成 拦 门沙 ; 后黄 河 水退 , 河 发生 洪 水则 逐 渐 冲刷 拦 门 便 从 Z l 其 渭
m /左 右 。 s
渭 河下 游 方 山河 口 以下 至 河 I 段 长 5 k 河宽 0 3~0 6 m, Z l 8 m, . .k 河床 平 均 比降 18 ~10 , 槽 窄 .‰ .‰ 河 深 , 弯发 育 , 中汇 流 区河 段 长 1 .k 河 其 3 1m。该 河 段 受 潼 关 侵 蚀 基 准 面 变 化 和 黄 河 河 道 变 化 以及 倒 灌 淤 积影 响较 大 , 在不 利 的水 沙 条件 下 , 往形 成 河 I拦 门沙 , 渭 河 排 洪 及 淤 积 带 来 不 利 的 影 响 。渭 河 下 往 Z l 对 游 历史 上 冲淤 基本 平 衡 或 动态 冲淤 平 衡状 态 , 库 前平 槽 流量 约 5 0 m /。 建 03 0 s 北 洛 河下 游 为弯 曲性 河 道 , 河槽 单 一 , 槽 窄深 , 道 比降 17 ~ .‰ , I段 常受 黄 河 和渭 河洪 主 河 .‰ 6 0 河 Z l 水 倒灌 淤 积影 响 , 床平 面 变形 较 大 , 河 历史 上 曾多次 改 道 , 数 时 间 流 入 渭 河 , 河 向西 摆 动 较 大 时 , 多 黄 有
潼关高程变化及其对渭河下游淤积的影响_李文学
hydrological station for discharge of 1000 m3 s 326.02m 之间 。 1964 年为丰水丰沙年 , 由于当时水库泄流
规模不足产生滞洪滞沙 , 汛期平均水位 320.24m , 使潼关以 下库区在一个汛期就淤积泥沙 11.6 亿 m3 , 到汛后 , 潼关高程上升到 328.06m 。1964 年 12 月国务院决定
1985 年 10 月以来 , 受上游水库蓄水 、气候变化和工农业用水增加等因素的影响 , 水沙条件发生了很 大变化 。1974 ~ 1985 年潼关站汛期平均流量为 2 200m3 s , 1986 ~ 1995 年为 1 100m3 s , 含沙量由 38kg m3 上升为 46kg m3 ;流量大于 3 000m3 s 的天数由年均 31 天减少为 4 天 , 相应水量由 106 亿 m3 减少为 13 亿 m3 。1986 年以来非汛期最高水位不断下调 , 且运用时间不断减少 , 1992 年以来潼关河段基本不受回水 的直接影响 。主要是水沙条件的剧烈变化使潼关高程持续上升 , 到 1995 年汛后达到 328.28m 。 此阶段 潼关高程年平均上升 0.16m 。1995 ~ 2000 年 , 潼关高程年均升高 0.01m , 潼关高程上升的趋势得到抑制 。
实测资料分析表明 , 1991 年以来 , 华县汛期水量的减少幅度较大 , 主要是咸阳以上来水量减少造成 的 。1991 ~ 2000 年以来 , 华县流量大于 1 000m3 s 的天数 、水量和沙量减少 , 含沙量增大(表 3)。1960 ~ 1973 年华县流量大于 1 000m3 s 的平均水量为 22 亿 m3 , 1974 ~ 1990 年为 20 亿 m3 。1991 ~ 2000 年只有 3 亿 m3 , 与 1974 ~ 1990 年相比 , 减少 17 亿 m3 ;流量在 500 ~ 1 000m3 s 的水量减少 9 亿 m3 ;流量 500m3 s 以 下的水量减少 11 亿 m3 。 1991 年以来 , 华县水量的减少主要是大流量的水量减少造成的 , 并且主要是渭 河干流咸阳以上大流量水量的减少造成的 。
渭河下游冲淤变化与潼关高程的关系分析
’
o h o sr cin o h a me xar s ror h ng u n at u eh sb e r al pi e ft ec n tu t ft eS n n i e ev i.t eTo g a li d a en g ety u l td,t ewae e e ft eW eh o t f h trlv lO h ie
Ab t a t Th u h rd s rb d a d a ay e h e ua a ito frv rr g mea d h d o o y o h eh v r An e a s sr c ; e a t o e c i e n n l z d t es c lr v ra in o i e e i n y r l g f e W i e Ri e . d b c u e t
V 15 N . o化 与 潼 关 高 程 的关 系分 析
姚 胜 利
( 西 省 三 门 峡 库 区水 文水 资 源 局 , 西 渭 南 7 4 0 ) 陕 陕 10 0
摘 要: 对渭河下游河势及水文状况 的多年变化情况进行 了介绍和分析 , 分析认 为三 门峡 水库 的修 建 , 使渭 河水流 变缓 , 挟沙能力降低 , 中游大量泥沙在渭河入黄河 口大量 堆积, 造成潼关高程显著 抬升 , 渭河 水平 面升高 , 是渭河 这 下游淤积严重 的重要原因。洪水期渭 河过流能力 急剧减 小 , 防洪能力 十分严 峻 通过资 料分析 表明 , 渭河 各段淤 积量与潼关高程呈 现出一种线形相关规律 , 由此得 出降低三门峡水库运行水位 , 从而降低潼 关高程 , 减小渭 河下游
潼关高程与其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
21 0 0年 7月
人
民
黄
河
Vo . 2 . . 13 No 7
YELLOW RI VER
J 1 ,01 u.2 0
【 综
合】
潼 关 高程 与其 影 响 因子 的相关 分析
李 文 文 , 吴保 生 夏 军 强 , 景 力 , 邵
(. 1 中国地 质 大 学 水 资源 与环 境 学 院 , 京 10 8 ; . 华 大 学 水 沙 科 学与 水 利 水 电工 程 国 家 重 点 实验 室 , 京 10 8 ; 北 0 03 2 清 北 0 04
25 0m / 的持 续 天 数 与 潼 关 高程 的 相 关 性 最 好 ; 于 前期 水库 运 用 方式 的 累计 影 响 , 用 滑 动 平 均 法 比 直接 利 用 上 一 0 s 对 使 年 汛后 潼 关 高程 作 为 初 始 条件 来反 映滞 后 影 响 的精 度 要 高 , 滑动 年 数 为 6年 时精 度 最 高 ; 滑 动 年数 为 6年 的 方 案 基 且 在 础 上 , 时考 虑 潼 关站 最 大洪峰 流 量 、 淤 3 一 黄 淤 4 同 黄 1 1断 面 累计 冲 淤 量 、 汛期 坝 前 最 高运 用 水位 等影 响 因子 的 潼 关 高 非
2 1 潼 关高 程变化 与来水 来沙量 的关 系 .
河流的特性与流域 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是分不 开的, 对于 冲积河流而言 , 自流域 的水量和泥沙量 以及它们 的组成 和过 来
律, 特别是在定量刻画升降幅度上缺乏 统一 的认 识。笔者主要 针对三 门峡水库蓄清排 浑运用 以来潼关 高程变化 的成 因加 以 分析 , 并将影响因子进行分类 , 运用 人丁神 经网络 方法确定对 潼关高程有影 响的因子和影 响程度 , 而为降低和控制潼关高 从
潼关高程变化
89 146 277 277 542
*
901 612 258
*
145* 125 148
*
322.32 322.46 321.35 322.77 322.80 322.63 323.09 322.70 323.54 322.78 322.86 322.62 323.44 323.57 322.73
322.01 321.37 320.80 322.54 322.78 322.42 323.09 322.46 323.44 322.58 322.55 322.31 322.89 322.97 322.57
321.28 321.29 322.45 322.23 323.20 323.27 323.16 323.48 323.83
321.61 321.20 322.30 321.96 323.19 322.80 322.68 323.46 323.26
统计建库前 1934~1958 年黄河龙门、 渭河华县站含沙量较大洪水,潼 4-2 16 1951 关高程变化见表 。在 次洪水中, 年 8 月 11~22 日和 1954 年 7 月 11 ~ 26 日为龙门站高含沙洪水,潼关河床冲刷很小,最大冲刷仅 0.1 米;其它 14 次以华县站高含沙洪水为主或华县站洪峰流量虽较龙门站小 , 但含沙量较大的组合洪峰,潼关河床产生冲刷。渭河高含沙洪水对潼关河 床的冲刷大于龙门站高含沙洪水的冲刷作用。
潼关高程变化
建库前潼关高程变化
建库前,潼关河床为微淤状况,升降变化主要受来水来沙条件影响 , 一般情况汛期多为冲刷,大水大沙冲刷,渭河高含沙洪水冲刷,非汛期 多为回淤。 1929~1959 年潼关高程,30 年淤高 2.31 米,每年平均淤高 0.08 米。 表中所列的 19 年资料中,汛期发生冲刷有 16 次占 84%; 16 年非汛期资 料中除一年不冲不淤外,15 年为淤积,见表 4-1。
渭河下游河道演变及河道整治工程的影响分析
水利资源与建设区域治理陕西省渭河下游从咸阳铁路桥至渔关河口全长208公里,是受三门峡水库回水影响的特殊河道。
近年来,经过渭河的综合治理,渭河的水动力环境有了新的变化,使渭河下游的泥沙由原来的淤积变成现在的冲刷形态,同时渭河下游的河道整治工程对渭河的河势起到了一定的调整作用。
一、渭河下游河道现状三门峡水库建成前,渭河下游河道基本保持冲淤平衡,河道相对稳定。
三门峡水库建成后,三门峡库区泥沙淤积严重,造成潼关高程逐渐抬升,渭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河床不断抬高。
近年来,通过调整三门峡水库的运用方式,潼关高程有所下降,同时水流情况和泥沙条件对渭河河势比较有利,渭河下游河道的淤积现象得以改变,现以冲刷为主。
2011年,政府为改变渭河河势和河道环境进行了综合治理,在渭河下游实施了河道整治工程。
各河段的河道整治工程给河势的调整起到了积极做用,但同时也给河道带来一些新的变化,虽然总体河势变化不大,但是个别区段变化显著,形成畸形河段,从而影响整个河势走向。
二、渭河下游河道河势变化存在的问题根据近年来渭河下游各河段的演变情况,结合各河段河势及河道治理工程的现状,经分析发现渭河下游河道的河势变化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渭河下游河势变化剧烈渭河河势整体变化不大,但局部变化剧烈,主流摆动幅度大,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后易发生脱流现象,使工程修建后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
如西安~咸阳河段,河势总体上比较稳定,但是部分河段摆动幅度较大。
2005年~2011年,受控导工程影响,水流顶托右岸作用减弱,部分河段主要向左岸摆动;2011年~2015年,由于水沙组合变化较大,该河段整体向右岸摆动。
移民围堤河段2011~2015年河势变化较大,河道摆动明显。
其中仁西工程呈“V”字型河弯,部分河段弯顶下挫明显,严重的造成护岸工程脱流。
渭河下游剧烈的河势变化使整治工程建设后不能发挥其效益,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也给河道的治理造成了极大地困扰。
(二)渭河下游畸形河弯增多2005~2011年,渭河下游河势总体变化不明显,部分河段有较大变化,畸形河湾还相对较少;2011~2015年,受渭河综合治理的影响及上游来水来沙条件的变化,渭河下游畸形河湾增多。
1960年以来渭河下游河道的自动调整作用
3 河道淤积特点
2 边界条件和水沙条件的变化
2 1 边界 条件 的变化 .
31 关高 抬j 成渭 游河 溯 淤积 。 潼 程的 j i 造 河下 道的 源
三 门峡 水 库 16 9 0年 9月 投 入 运 用 后 到 2 0 0 0年
( hn stt o Wa r eore n yrpw r B rn 10 4 ,C i ) C i I tue f t sucs dhdo o e, e ig 00 4 hn ani eR a a
Ab ta t o fr a e L w r Weh ie sc n e 'd,t e c n i o s o oh t e if w d i c mig s dme t n h ee a t sr c :S a s t o e i e R v ri o c H e h l h o d t n fb t h n o a n o n e i n d te r lv i l n a n
b u d r o dt n a e nca gdmu hsn e16 , dln i dn ladt nv repo lsh dbe euae orso dn l r o n ayc n io shdb e h ne c ic 9 0 n ogt ia a ses rfe a enrg ltdc r p n igyf i u n r i e o
冲积河 流具 有 自动 调整作 用 , 自动调 整作 用 的最
终结果在于力求使上游的来水来沙能通过河段下泄,
河流保持一定的相对平衡 ,这种特点称为冲积河流的 “ 平衡趋向性” …。在较长时期内, 边界条件和水沙条
件变化不大时 ,作为平均情况来说 ,河流可 以趋 于一定
的相对平衡, 这种相对平衡被称为“ 准平衡” 。但当边界 条件或水沙条件发生趋势性改变时 ,冲积河流将通过 自
潼关高程对渭河河床演变的影响
潼关高程对渭河河床演变的影响王兆印;李昌志;王费新【期刊名称】《水利学报》【年(卷),期】2004(000)009【摘要】本文根据渭河下游河段自三门峡水库建库42年以来的大断面地形变化以及泥沙淤积资料,运用河床演变分析法,分析了潼关高程对渭河淤积演变的影响.分析发现,潼关高程的大幅度抬升和下降引起溯源发展的淤积和冲刷的行波,行波传播速度大约每年10km,传播过程中幅度逐步减弱.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潼关高程抬升是引起渭河下游特别是临潼以下河段淤积的主要原因,咸阳及其以上河段的淤积与潼关高程基本无关,渭河上游来水量对冲刷减淤起了很大作用,来沙系数影响略小.本文进一步建立了一种淤积平衡模型,用以模拟渭河下游淤积过程.模拟结果表明,模型能正确地模拟淤积过程,潼关高程抬升引起的渭河下游淤积有一个平衡淤积量.如果潼关高程维持在一定水平不变,渭河下游的淤积就会逐渐趋近于这个平衡淤积量,大约30年左右就会接近这个平衡.目前渭河下游累积淤积量已经接近潼关高程328.5m的平衡淤积量.如果潼关高程保持不变,渭河下游将随着来水量的波动而发生小幅度的冲刷和淤积,不会发生累积性的大幅度淤积.【总页数】8页(P1-8)【作者】王兆印;李昌志;王费新【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北京,100084;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北京,100084;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北京,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47【相关文献】1.渭河高含沙洪水对潼关高程变化的影响 [J], 张超;伊晓燕;张翠萍2.北洛河改道入黄对渭河及潼关高程的影响分析 [J], 梁国亭;姜乃迁;丁宏生;张晓丽;卢冬梅3.潼关高程的变化及其对渭河下游洪水的影响探讨 [J], 李桃英;蒋云钟4.潼关高程变化及其对渭河下游的影响分析 [J], 石长伟;张智;王亚梅;刘俊5.潼关高程下降对渭河下游河床演变的影响 [J], 李昌志;王兆印;吴保生;周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潼关高程演变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表 6 各年代洪水期特征与潼关高程下降值 Table 6 Characteristic values and variation of Tongguan elevation at flood periods in different years
2001 年 4 月
泥沙研究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
第2期
潼关高程演变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焦恩泽1 ,侯素珍1 ,林秀芝1 ,李红良2
(11 黄委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河南 郑州 450003 ;21 黄委会水文局 ,河南 郑州 450004)
摘要 :潼关高程在历史时期是上升的 。三门峡水库建成后上升加剧 ,工程改建后 ,稳定在 326. 64m。1986 年以 来 ,潼关高程上升原因有 :降雨量偏枯 ;龙 、刘两库蓄水使进入潼关水量减少 ;水保工程和用水增加等引起潼关 上下游河道淤积促使潼关高程上升 ;改善潼关高程应采取综合治理 ,多途径处理泥沙问题 。 关键词 :三门峡水库 ; 潼关高程 ; 水沙变化 ;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1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682155X(2001) 0220008204
19. 4
151. 4
2. 310
0. 28
1995~1998
0. 038
4. 2
114. 5
1. 863
0. 32
桃汛对潼关高程下降有一定作用 ,潼关高程升降值与γ’QJ 的相关关系见图 2 。 2. 2. 2 汛期敞泄排沙对潼关高程的作用
汛期坝前水位下降到 305m 以下 ,除个别年份外潼关高程都是下降的 。 2. 3 潼 河段冲淤量对潼关高程的影响
关于潼关高程的影响因素及降低措施研究
关于潼关高程的影响因素及降低措施研究
赵克玉;焦菊英;张跟广;王小艳
【期刊名称】《水土保持通报》
【年(卷),期】2004(24)3
【摘要】根据三门峡水库长期运行情况及库区实测水沙资料,分析了潼关高程变化的影响因素,对降低潼关高程的措施进行了研究。
汛期不完全畅泄、低水位运行时间短、汛期控制水位发电、汛末过早蓄水、非汛期运用水位高是潼关高程抬高的主要原因。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枯水系列加重了潼关高程的抬高。
改变水库运用方式是降低潼关高程的最重要措施,水土保持措施、河道整治工程、潼关河段清淤工程等对降低潼关高程具有积极作用。
【总页数】5页(P29-33)
【关键词】水库淤积与冲刷;潼关高程;三门峡水库
【作者】赵克玉;焦菊英;张跟广;王小艳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62;P333.2
【相关文献】
1.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及降低工程造价措施研究 [J], 田慧
2.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及降低工程造价措施研究 [J], 刘丹
3.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及降低工程造价措施研究 [J], 蔚淑静
4.影响建筑工程造价因素及降低工程造价的措施研究 [J], 李鹏
5.市政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及降低造价措施研究 [J], 翁程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潼关高程冲淤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潼关高程冲淤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杨五喜;张根广
【期刊名称】《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年(卷),期】2007(18)3
【摘要】水库上游来水、来沙条件和水库运用方式是影响潼关高程抬升的独立影响因素;潼关上游来沙条件是造成潼关高程上升的唯一源泉,是介于水库运用方式和水量之间对潼关高程冲淤变化起调节平衡作用的淤积体供应源,而水库运用方式和来水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则决定了泥沙淤积的数量和部位。
库区冲淤变化、潼古段冲淤变化及潼古河段疏浚清淤等是影响潼关高程抬升的间接因素。
通过分析直接影响因素和间接影响因素对潼关高程的影响机理和作用,进一步阐释了潼关高程上升与渭河下游淤积发展的关系,为有关决策部门解决潼关高程缓慢上升和渭河下游淤积发展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总页数】3页(P91-93)
【关键词】水库运用方式;冲淤变化;潼关高程;来水来沙条件
【作者】杨五喜;张根广
【作者单位】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47
【相关文献】
1.黄河潼关段河床高程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影响量分析 [J], 薛晟;程龙渊;徐永红;曹华东;曹卫东
2.黄河潼关河段冲淤变化及其对潼关高程的影响 [J], 张翠萍;张原锋;李文学;姜乃迁
3.引江济渭工程对渭河下游河道冲淤及降低潼关高程作用的初步研究 [J], 胡春宏;陈建国;王崇浩
4.渭河下游冲淤变化与潼关高程的关系分析 [J], 姚胜利
5.东庄水库调水调沙对渭河下游和潼关高程冲淤作用的研究 [J], 蒋建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焦点在于潼关高程三门峡水库何去何从
焦点在于潼关高程三门峡水库何去何从焦点在于潼关高程三门峡水库何去何从记者顾许胜“‘废’掉三门峡!”日前,渭河边某县县长直截了当的主张,引起轩然大波。
早在去年,罕见的秋汛向黄河及其支流渭河扑来,仅1800立方米/秒的小流量就造成渭河高水位泛滥,56万人受灾,经济损失23亿元,“祸起三门峡水库”的说法开始流传。
带着疑问,记者直奔黄河三门峡,实地调查。
潼关高程之争存废三门峡水库,焦点在于潼关高程。
一方认为,潼关高程升高,渭河排水不畅,小流量酿成大灾害,责任全在三门峡,该废;另一方认为,三门峡水库已作最大努力,潼关高程在水库首次建造后的第二年,从328.71米降低到326.64米,此后相对稳定了30余年。
至于上世纪90年代后,潼关高程的再次抬升属自然抬升,非渭河独有,也非潼关高程独有。
黄河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教授级高工刘继祥认为,天气变暖,北方来水少,而来水少、河床淤积是自然现象。
整条黄河及北方的全部河道河床均在抬升之中。
刘继祥列出具体数据:进入90年代,渭河来水锐减,主槽萎缩,渭南以下河段2000年汛期的过水面积较1990年平均减少了60%,华县站平滩流量由1992年2500立方米/秒减至2003年的1300立方米/秒。
综上所述,气候变化导致了包括渭河在内的北方河流来水少,河床普遍抬高的现象。
在三门峡现场,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为有效控制潼关高程,黄河水利委员会采取了河段清淤、东垆湾人工裁弯取直、洪水期三门峡水库敞泄运用和降低非汛期水位等措施。
2003年6月,潼关高程为328.82米,到10月19日就降至327.94米。
由此可见,潼关高程的升高与三门峡并无直接关系,废三门峡,不妥!一部“治水之书” 44岁的三门峡水库,是60年代中国人“腰斩黄河,兴利除害”的豪迈典范。
作为治理大江大河的大手笔,三门峡水库带动起一座百万人口的三门峡市,造就了400平方公里的湿地,不低于3000平方公里的新型生态区。
更可贵的是,三门峡大坝曾抵御了7次以上可能造成黄河全流域洪水的巨大洪峰。
潼关高程下降对渭河下游河床演变的影响
潼关高程下降对渭河下游河床演变的影响李昌志;王兆印;吴保生;周静【期刊名称】《泥沙研究》【年(卷),期】2005()2【摘要】潼关高程变化与渭河下游累计淤积关系密切。
潼关高程下降后 ,渭河下游主槽会产生溯源冲刷 ,在大水少沙情况下 ,近槽滩地会受到冲刷 ,洪水漫滩后滩地会发生淤积 ;冲刷在靠近潼关的华阴和华县河段表现明显 ,向上游逐渐减弱 ;冲刷河段主槽过洪能力有所增大 ,常水位和一般洪水位都有所降低 ,但大洪水的威胁依然存在。
此外 ,渭河下游各河段河相系数均减小 ,河道向着窄深方向发展 ;由于侵蚀基准降低 ,自然裁弯动力增强且易发生 ,河道弯曲系数变小 ,河道由摆动型向稳定型弯曲河道发展。
水流移床力的分析表明 ,潼关高程下降期间 ,河道运动强度与脉动流量关系减弱 ,基本上维持在某一常数 ;由于流量的脉动客观存在 ,河道仍会摆动 ,平均每年移动量在 12 0~ 4 0 0m之间。
【总页数】9页(P45-53)【关键词】潼关高程;三门峡水库;渭河下游;河床演变;水库淤积【作者】李昌志;王兆印;吴保生;周静【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水利系河流海洋研究所;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北京1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45【相关文献】1.潼关高程下降对渭河下游防洪的影响 [J], 李昌志;王兆印;吴保生;王费新2.潼关高程对渭河河床演变的影响 [J], 王兆印;李昌志;王费新3.潼关高程的变化及其对渭河下游洪水的影响探讨 [J], 李桃英;蒋云钟4.潼关高程变化及其对渭河下游的影响分析 [J], 石长伟;张智;王亚梅;刘俊5.潼关高程对渭河下游泥沙冲淤影响研究 [J], 杨方社;王新宏;杨联安;吴巍;李建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潼关洪水位变化
潼关洪水位变化
潼关洪水位变化
自1949~1960年,潼关洪水位(10000立方米每秒流量相应水位)变幅在2米左右;1961~1963年水库蓄水淤积洪水位相应抬高1.82米,1964~1972年再抬高1.2~3.2米;以建库初洪水位326.2米为基数,建库后最高抬至331.24米,抬高5米;二期改建完成后,洪水位下降在1964~1972年变幅范围内;水库全年控制运用后,洪水位升降交替变化,1974年最高为330.05米,1978年最低为328.80米。
自1988年以后,洪水位有抬高趋势,至1998年潼关洪水位在329.2~329.6米之间。
较建库初抬高3.0~3.8米。
见表4-4。
潼关高程的变化,除受三门峡水库蓄水运用影响和黄、渭、洛河来水来沙组合影响外,还受上游修建水库蓄水运用的影响。
如1968年刘家峡水库蓄水运用,导致龙门汛期水量占全年水量的比例由61.1%减少为53.1%。
1986年龙羊峡水库蓄水运用,初蓄3年和正式运用年的平均蓄水量分别为53.0亿立方米和47.4亿立方米,导致龙门汛期水量占全年水量比例又降为50.1%和34.2%;1998年10月万家寨水库蓄水运用,1999~2004年与1990~1998年相比,潼关站桃汛平均洪峰流量和最大10月洪量分别由占头道拐站相应值的112%、126%减少为75.3%和79.3%,由于上游低含沙径流量的减少,增大了龙门站汛期平均含沙量,从而增加了禹潼段的淤积量,减弱了潼关高程的冲刷,也是潼关高程持续抬高的原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问题的提出
渭 河下 游 方 山河 口以 下至 河 口段 长 5 m, 宽 0 3~ . 8k 河 . 06
年潼关高程变化幅度 和水沙系列情况看 ,03年秋汛期间水沙 20
( 黄河水利科 学研究院 , 河南 郑州 40 0 ) 50 3
摘 要: 通过实体模型试验资料分析 , 对渭河 口改道后的情况进行 了分析 , 结果认为 改道 后挖河流路 的演变 分为漫滩分
流、 冲刷 展宽、 稳定过流 3个过程 , 最终可形成相对稳定的主河槽 , 有利于增大 水流对潼关断 面的冲刷力度 , 一定程度上
维普资讯
第2 9卷第 1 期 1 20 0 7年 1 1月
人
民
黄
河
V0 . 9. . 1 1 2 No 1
No ., 0 7 v 20
YEL 0W 砌 VE L R
【 文 ・ 沙】 水 泥
渭河 口改道对潼关高程的影响
王普庆, 姜乃迁, 常温花, 婷 李
表 1 0 3年渭河华县 5个洪水过程的水沙情况 2 0
的特点 , 型设计中考虑 了悬沙 和床沙 的淤积和 冲刷相似 , 模 以
及河型相似和高含沙水流运动相似。经 比较 , 确定模 型的水平 比尺 A = 6 , l 2 0 垂直 比尺 A 5 。 = 0 考虑到模拟河段 的实 际情况及 其他类 似河道 条件和 特点 的试验结果 , 确定模 型含沙量 比尺为 A 2 冲淤变形时间 比尺 = , 为 3 。模型 由 2个进 1组成 , 北干流进 1设在汇 淤 3断 面 , 6 2 1 小 2 1 渭河进 口设在渭拦 5断面。
收稿 日期 :0 7 0 -0 20 — 3 3
基金项 目 : 渭河 口改道 实体模 型试验 项 目[】一20 z 04—3 【 5— 4(2)。 5 N 5 ] 作者简介 : 王普庆(9 4 ) 男, 16 一 , 河南伊川人 , 高级工程师( 教
授级 ) 主要研 究方向为黄河泥沙实体动床模型 。 ,
达到降低潼关高程的 目的。同时指出 , 渭河 口所处滩面抗冲性差 , 一旦遭大河顶托 , 改道后 的新流路 有可能被 贯通 , 使预 期 的流路无法实现。
关 键 词 :改 道 ;入 流 角 ;潼 关 高程 ; 渭河 口
中圈分类号:P3 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39 20 j1 03-2 1 0 17 (07 1— 040 0
m
2 试验概况
2 1 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概 况 .
根据渭河 口改道 实体模型试验项 目的 目的和任务 , 以及渭 河下游 、 潼关上下游河段 的河道 特性 , 用动床 实体模 型进行 采
研究 。模型设计 中考虑 了水流运动相似 、 沙运 动相似和河床 泥 冲淤变形相似等准则。根据多 泥沙河 流悬沙和 床沙相互 交换
m
和降低潼关高程。因此 , 对渭河 人黄 1进 行调整 , 2 1 降低渭 河人
黄高程 , 减小人 黄夹角 、 改善人黄条件是非 常必要的 。
。s 1 4日) ⑤ 1 / (0月 ; O月 1 O~1 日, 8 实测 洪峰 流量 为 20 0 1
。s 1 / ( 0月 1 3日) 。
试验水沙过程主要依据 20 0 3年 8月 2 4日 ~1 0月 1 6日渭 河华县水文站 、 北洛河 } 头站 、 状 黄河潼关 站的实测水 文泥 沙资
料, 部分参考龙 门站 的来 水情况 , 尽量 保持 了天 然水沙过 程的 洪峰和 沙峰 , 保证模型进 口来 水来 沙量与原型相似。
20 0 3年渭河秋汛可 以划分为 5个洪水过程( 1 : 8月 表 )①
条件基本上满足上述试验要求 。
k 河床纵比降 18 ~1O , m, .‰ .‰ 河槽 窄深 , 河湾发育 , 其中汇流
区河段 长 1. m。该河段受潼关侵蚀基准面和黄河河道 的变 3 1k 化以及倒灌淤积 的影 响较 大 , 不利 的水 沙条件 下, 在 往往 形成 河 口拦 门沙 , 给渭河排 洪带 来 不利 的影 响。有关 资料 统计 表 明, 渭河 口上提后 , 方面人黄 口河段与黄河干流夹角增大 , 一 增 大了北 干流倒灌人渭的几率 ; 另一方 面 , 渭河 口出流不 畅, 使敞 泄能力 受到一定的影响。 20 0 3年汛后 , 、 黄 渭汇流区黄河 干流流路西摆 , 渭河人黄 口 位置上提后 , 渭河人 黄夹角增大 , 造成 黄河与渭河 主流相 互顶 托, 即使在黄河 和渭河有 利 的水 沙条件下 , 也难 以更多地 冲刷
22 水 沙条件 .
渭河下游河道河床冲淤变化 比较复杂 , 考虑试验河段 受到
维普资讯
第 1 期 1
王普庆等 : 渭河 口改道对潼关高程 的影响
・ 5・ 3
期 水沙量与近几年 ( 00年后 ) 比水量 相对 偏丰 , 20 相 来沙 量相 对偏小 , 对洪水 冲刷河床是有利 的。 相对于渭河 而言 ,03年 8—1 20 0月来 自北 干流 的流 量较
在来 沙量 方 面 , 一 场洪 水渭 河 的平 均 含 沙量 较大 , 第 为 7 .1k/ 。龙 门站为 3 .3 k/ ; 关站 为 6 . 3k / 9 8 g m ; 7 6 gm。潼 9 9 gm 。 大部分 时段 内平 均含沙量为 2 5~3 g m , 0k/ 。 因此 20 0 3年秋 汛
2 6日~9月 6日, 时 1 , 历 2d 来水量较大 , 而且洪峰流量在几场
洪水 中最大 , 实测洪峰流量为 350m / ( 2日) 最大 日均 4 。s9月 , 值 为 320m / ; 8 。s②9月 7~1 5日, 实测 洪峰流量为 28 0m / 3 s ( 9月 8日)③ 9月 1 2 ; 6~ 8日, 实测洪 峰流量为 310m / ( 2 s 9 月2 1日) ④ 9月 2 日 ~1 ; 9 0月 9 日, 测 洪峰 流量 为 2 70 实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