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陕西段简介
黄河简介
黄河简介逸夫小学四年一班毛孝睿目录1 历史变迁2 干流概况▪黄河源▪干流走向3 支流水系▪径流▪湖泊4 流域概况▪地貌特征▪流域气候▪经济文化5 水文特征▪径流量▪洪水特征▪凌汛▪水力资源6 开发治理▪水利枢纽▪灌溉工程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
世界第六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呈“几”字形。
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每年都会生产差不多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中文名称黄河英文名称 Yellow River别称大河、河水、浊河所属水系黄河水系地理位置中国北部流经地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发源地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主要支流汾河、洮河、渭河等河长约 5464公里河流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平均流量 2571立方米/秒注入海洋渤海1、历史变迁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
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
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
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
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
有关黄河的资料 (3)
有关黄河的资料一、黄河概述黄河,又称中国母亲河,是中国四大河流之一,也是亚洲第二长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的沱沱河口,总长约5464公里。
它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最后注入渤海。
二、黄河历史黄河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文明的摇篮。
自古以来,黄河一直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和肥沃的土地。
然而,由于其泥沙淤积和频繁的洪水,黄河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灾害。
据历史记载,黄河的堤坝曾多次决口,造成大面积的洪灾和人员伤亡。
为了更好地控制黄河的洪水和泥沙淤积问题,中国历代各朝代都进行过大规模的治理工程。
其中最有名的是明清时期的“引黄入海”工程,该工程的实施使得黄河的水位得以控制,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流经的地理环境多样,从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原,再到平原地带,呈现出明显的地理特征。
1. 青藏高原段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这一段属于青藏高原地区。
这里地势较高,河水湍急。
由于地势较高,冰雪融水和降雨形成的河水较多,所以黄河在这段流程中的水量较大。
2. 黄土高原段黄土高原是黄河流经的主要段落,它覆盖了陕西、山西等地。
黄土高原地区地势较低,土地肥沃,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这一区域经常受到黄河的泥沙淤积,因此黄色的河水是黄河的标志。
3. 平原段黄河的最后一段是平原段,流经河南、山东等地。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黄河在这一段的水量较小,但泥沙含量依然很高。
由于地势平坦,黄河的洪水往往造成严重的灾害。
四、黄河的文化意义作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黄河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代表之一,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1. 黄河文化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许多灿烂的文化。
黄河文化是指这一地区的古代文化,包括黄帝文化、陶寺文化、二里头文化等等。
这些文化遗址和文物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黄河介绍
六、远古时代文明的启蒙 在160多万年前的山西芮城西候度人类活动遗址中,人们找到了被火烧过的动物化石和鹿角化石,在100万年前的陕西蓝田人类遗址中,人们找到了多处碳末堆积。 从那以后,蓝田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都在黄河的臂湾里繁衍生息。直到6000年前,黄土地上出现了以半坡文明为代表的母系氏族文化。 我们的祖先,就在这样一片绿野间狩猎采集,度过了华夏文明的金色童年。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黄河水利委员会以河口镇与桃花峪划分上、中、下游;传统的中学教科书以河口镇与孟津划分上、中、下游;
黄河水流湍急,历史上有“天下黄河不桥”的说法。明洪武中,宋国公冯胜于兰州城西建浮桥一座,卫国公邓愈移浮桥至西10里处,称“镇远桥”;洪武十八年(1385),指挥杨廉移建于城西北l公里古金城关(今白塔山南),浮桥用巨舰24艘,以二铁缆四麻缆维系而成,船上铺木板而行,被称为“黄河第一桥”。直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在甘肃洋务总办彭英甲的建议下,将浮桥改为铁架桥,1954年加固,上架弧形钢架拱梁,结构美观,气势更见雄伟。桥西200米处有黄河索道,直通白塔山山顶。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 年改为“中山桥”。 黄河上的第一座正式桥梁是由比利时工程公司承包修建的郑州黄河铁路桥。该桥1903年开工,1906年竣工。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在黄河上只有郑州黄河铁桥、泺口黄河大桥和兰州的公路桥等3座由外国人设计、施工的桥梁。新中国成立后,陆续在黄河上建成几十座大桥,使黄河天堑变成了通途。
集水面积75.2万多平方公里,黄河全长5464公里,河源至河口落差4830米。流域内石山区占29%,黄土和丘陵区占46%,风沙区占11%,平原区占14%。 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
陕西沿黄河旅游与华阴旅游关系
黄河具有世界级旅游资源得开发价值,“大黄河”旅游具有不可阻挡之势。
陕西段黄河,作为黄河最富魅力的所在,肩负着领引黄河旅游开发的重任,山水秦岭、千里黄河构成了“秦岭-黄河”纵横陕西的旅游大格局。
陕西沿黄河旅游涉及华阴市等共15个县(市、区),规划构建旅游五大产品体系,打造“沿黄河自然生态游、沿黄河历史文化游、休闲度假游、乡村民俗游、沿黄河专题旅游”五大产品体系,其中在华阴市规划建设“锦绣湿地”沿黄河旅游片区,着力发展黄河湿地自然及文化旅游资源,将湿地、水域景观与历史民俗文化相结合,以宽泛的视廊,联动的思考,形成与山西、河南沿黄河旅游景区的联动,重点建设大华山旅游区(华山景区,西岳庙景区,罗夫旅游景区,太华池旅游景区)。
大华山旅游区是渭南市乃至陕西省著名的王牌旅游热点成熟旅游区,也是秦晋豫黄河金三角以及“秦岭黄河大合唱”战略的旅游中心景区。
陕西沿黄河旅游的开发为华阴市旅游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华阴市旅游业的振兴是沿黄河旅游的一个重彩之笔。
黄河
是谁让你如此难看。 是人类的贪婪,
是人类的不重视 ,
对不对? 让我们为你搭一个救护站。
揭河底P4 ຫໍສະໝຸດ 5黄河小北干流(山西和陕西河段)山西河津段大、 小石嘴区间出现了百年奇观“揭河底”,河底的淤积物 如同地毯一样被水流卷起。 这是一片无与伦比的黄土,它的面积广达41万平方公 里,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上。而陇东、陕西、晋 西等地,黄土深达100到200米,兰州地区更厚达300米以 上。黄土高原每年流失表土22亿吨,其中大部分进入了黄 河河道。 “揭河底”现象是黄河上独有的一种泥沙运动规律, 主要发生在黄河小北干流的龙门及支流渭河河段,其表 现是当高含沙的洪峰通过时,短期内河床遭受剧烈的冲 刷,将河底的成块、成片的淤积物像地毯一样卷起,然 后被水流冲散带走。这样强烈的冲刷,在几小时至几十 小时内能将该段河床冲深几米至十几米。因为“揭河底” 现象形成条件比较特殊,“揭河底”被称为黄河百年奇 观。
中国北方最大的河流黄河在近10年来水质急剧下降。粗放型经济 的发展、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大量增加,黄河已经难负重荷,断流事 件时有发生。据2008年环保部的环境公报显示:黄河水系为中度污 染,尤其是黄河的支流总体为重度污染,“奔流到海不复还”的黄 河“血液”已经不仅仅是裹挟着泥沙的水,海量的散发着刺鼻腥臭 的各种废水成为其难以去除的“血液毒素”。
P7
P8
P9
P10
黄河现状 【黄河水质】黄河水污染日趋严重。排入黄河的废污水总量,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21.7亿吨,增加至90年代初期的42亿吨。黄 河干流上大的污染源有300多个。据1998年水质监测资料,黄河干 流及主要支流重点河段可满足生活用水的河长,仅占评价河长的 29.2%。黄河水质较差,劣五类水质占39.5%,干流水质略好于支 流。支流61.9%的断面水质为劣五类,主要污染指标包括氨氮、高 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反映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 专家分析 专家指出,来水量少是导致黄河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与 多年平均来水量相比,今年上半年黄河来水量偏少32%—50%。由 于降水量少,今年以来,黄河出现罕见的全流域性干旱。今年五六 月,黄河干支流普遍来水偏少,来水量为50年来的最低点。
黄河名胜风景区介绍
黄河名胜风景区介绍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也是世界上第五长河。
它孕育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和历史,有着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
沿黄河流域分布着许多著名的名胜风景区,这些景区以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
1. 渭河源头: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这里是黄河的发源地,河水清澈,景色秀丽,被誉为“黄河源头第一湾”。
2. 月牙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莫高窟附近。
这是一处奇特的自然景观,沙漠中形成一片弯曲如月牙形的湖泉,周围是金色的沙丘,非常壮观。
3. 壶口瀑布: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壶口镇。
这是黄河上的一处大瀑布,水势激烈,气势磅礴,形成美丽的瀑布风景。
4. 青铜峡: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西北部。
这是黄河流经宁夏的一段险峻峡谷,峡谷两岸的山峰峻峭,风景优美,被誉为“黄河第一峡”。
5. 黄河三峡: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境内。
这是黄河在陕西段形成的一个峡谷景区,峡谷之险、水流之急、山峰之陡均堪称壮观。
6.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
这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是一批古代佛教造像艺术精品的总称,被誉为“东方艺术
宝库”。
7. 秦岭:位于陕西、甘肃两省交界处。
这里风光秀丽,山
峦叠翠,被誉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
以上是黄河流域的一些著名的名胜风景区,每个景区都有
独特的特色和魅力,是游客们探索中国文明和自然美景的
好去处。
黄河流域自然概况(已标注重点)资料
流域自然概况1.自然概况及特点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m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km。
流域面积79.5万km2(包括内流区 4.2万km2)。
与其他江河不同,黄河流域上中游地区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7%;长达数百公里的黄河下游河床高于两岸地面之上,流域面积只占3%。
黄河流域幅员辽阔,西部属青藏高原,北邻沙漠戈壁,南靠长江流域,东部穿越黄淮海平原。
全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466mm,总的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最多的是流域东南部湿润、半湿润地区,如秦岭、伏牛山及泰山一带年降水量达800mm~1000mm;降水量最少的是流域北部的干旱地区,如宁蒙河套平原年降水量只有200mm左右。
流域内大部分地区旱灾频繁,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遍及数省、连续多年的严重旱灾,危害极大。
流域内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43.4万km2,其中年平均侵蚀模数大于5000t/km2的面积约15.6万km2。
流域北部长城内外的风沙区风蚀强烈。
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使脆弱的生态环境继续恶化,阻碍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且大量泥沙输入黄河,淤高下游河床,也是黄河下游水患严重而又难于治理的症结所在。
黄河的突出特点是“水少沙多”,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m3,仅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居我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小于长江、珠江、松花江。
流域内人均水量593m3,为全国人均水量的25%;耕地亩均水量324 m3,仅为全国耕地亩均水量的17%。
再加上邻近地区的供水需求,水资源更为紧张。
黄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t,平均含沙量35kg/m3,在大江大河中名列第一。
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t(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kg/m3(1977年)。
黄河水、沙的来源地区不同,水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秦岭北麓及洛河、沁河地区,泥沙主要来自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泾河、北洛河及渭河上游地区。
黄河长江简介
黄河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全段成(几〕字形。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占宗列渠,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省区,最后流入渤海。
沿途汇集了三十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黄河流域面积752,000平方公里,养育人口1.26亿人,占全国人口11.5%。
中游段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许多支流夹带大量泥沙汇入,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河水呈黄色,因而得名。
黄河可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段,各段有它的地势、气候等环境特徵。
上游自源头至内蒙古的河口镇,高程由海拔4,500米降至1,000米,流域面积384,000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之半。
自甘肃省兰州市以上,河流由西往东,流域内地势崎岖,平地稀少,每年雨量处於300-600毫米之间。
虽然雨量并不丰富,但因人口稀薄,用水需求量不大,成为黄河水资源主要供应区。
自兰州以下,河道转往北方,进入沙漠地区,雨量略减,流域面积也小,但途经青铜峡(宁夏)灌区和巴盟黄河(河套)灌区,这两地区的用水量极大。
以黄河平均年流量581亿立方米计算,上游自兰州以上地段的流入量为323亿立方米,而采用量不过是18亿立方米,可是自兰州至河口镇地段,流入量为6亿立方米,而采用量占103立方米,是为黄河得益最大地区,也是从水资源考虑上“入、出”最不均衡的地段。
黄河中游于河口镇至河南省旧孟津之间,流域面积344,000平方公里,河道高程由海拔1000米降至400米。
中游北段途经黄土高原,流域气候乾旱,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高原为黄河流域的主要产沙区,每年产沙十多亿吨,中游南段的主要支流为汾河与渭河,两流域的气候与雨量都算优惠,自古以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文明昌盛,为古代中华文化与经济的发源地,赢得“中华文化摇篮”之称。
河南孟津以下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下游,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占地极小,只拥有两岸大堤以内的滩地和泰山北麓的高地。
流域两旁地区人口密集,农业发达,对河水的需求量很大,随著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对水源供应的要求不断增加,黄河水资源不胜负担。
黄河流域陕西段鸟类多样性现状、分布格局的调查研究
黄河流域陕西段鸟类多样性现状、分布格局的调查研究摘要:陕西黄河干流区南北狭长,地形地貌呈现较大的异质性,南北气候、植被差异较大,鸟类因南北迁徙导致其空间分布具有季节性变化,所以黄河干流区鸟类的时空分布具有自己特定的特点。
本文首先对黄河干流流域自然与动物地理概况进行了相关的分析,接着对黄河流域陕西段鸟类多样性现状、分布格局这方面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
关键词:鸟类多样性;现状;分布格局一、黄河干流流域自然与动物地理概况陕西黄河干流区位于陕西省东北部黄河沿岸的狭长地带,由北至南依次为榆林市的府谷县、神木市、佳县、吴堡县和绥德县;延安市的清涧县、延川县、延长县和宜川县;渭南市的韩城市、合阳县、大荔县和潼关县。
在地形地貌上陕西黄河干流区由北向南分别为风沙草滩区(神木市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府谷县、吴堡县、绥德县、清涧县、延川县、延长县)、黄龙山区(宜川县、韩城市)、梁状低山丘陵区(合阳县、大荔县)、关中平原区(潼关县北部)和秦岭山地(潼关县南部)。
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雨热同季的季风型干旱半干旱气候,南北差异大,降水量由南向北依次递减。
植被类型依次为温带草原、森林草原过渡区和落叶阔叶林。
由于人为干扰活动强烈,天然植被荡然无存,仅在黄龙山(宜川、韩城和合阳北部)尚存较大面积的落叶林阔叶林。
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陕西黄河干流区属于古北界的蒙新区和华北区(张荣祖,2011)。
其中府谷至韩城属于黄土高原亚区冀晋陕北部省,生态地理单元包括陕北黄土高原和陕北黄土切割塬;合阳以南至潼关隶属于渭河谷地和秦岭北坡两个生态地理单元。
神木市属于古北界蒙新区东部草原亚区、内蒙古东部省的鄂尔多斯高原和陕北高原(西北部)两个自然地理单元(解炎等,2002)。
就候鸟迁徙而言,陕西黄河干流区地处全球候鸟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也是中国中部的候鸟迁徙路线,陕西北部神木县的红碱淖以及无定河流域是我国候鸟重要的迁徙停歇驿站(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6;张国纲等,2018),韩城禹门口以南的黄河中游湿地也是候鸟的迁徙停歇地和越冬地(于晓平等,2003;雷颖虎等,2007;吴逸群,2011;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6)。
黄河陕西段鱼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调查
黄河陕西段鱼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调查王益昌;沈红保;张军燕;陈媛媛;余斌【期刊名称】《科学养鱼》【年(卷),期】2017(0)2【摘要】黄河自府谷县墙头乡墙头村入陕西,途径陕西省榆林市、延安市、渭南市3市13县到潼关县秦东镇西北村出陕西,进入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杨家村,全长714公里。
龙门以上为秦晋峡谷,河道狭窄,龙门以下至港口132公里为游荡性河道,河面宽敞,沿岸有汾河、渭河、北洛河等支流汇入。
分布有多处鱼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
沿岸渔业经济发达,鱼类资源丰富,渔产力高。
中国四大淡水名贵鱼类“黄河鲤”和世界濒危物种“兰州鲇”是该河段的重要经济鱼类。
但多年以来,针对黄河陕西段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分布及洄游通道的调查研究,还没有相关文献报道。
对这一河段的三场一通道开展调查,对区域渔业资源的恢复及可持续利用很有必要。
【总页数】3页(P29-31)【作者】王益昌;沈红保;张军燕;陈媛媛;余斌【作者单位】陕西省水产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86;陕西省水产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86;陕西省水产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86;陕西省水产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86;陕西省水产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86【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四川省若干种经济鱼类的产卵期、产卵场及幼鱼索饵场调查简报 [J],2.黄河干流山西段鱼类组成及其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分布的调查 [J], 赵瑞亮;朱国清;胡振平;李利红3.漓江鱼类产卵场、越冬场专项调查 [J], 周解;雷建军4.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1999-2000(四)第三节江河鱼类产卵场、索饵场环境状况 [J],5.洞庭湖鲤,鲫鱼产卵场,索饵场的分布与资源调查 [J], 黄向荣;何兴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河 简介
黄河简介深远关系黄河流域自古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世界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
我国著名的“蓝田猿人”最晚在五六十万年前就生活在今陕西蓝田县的公王岭一带,还有二三十万年前的陕西“大荔人”、十万年前的山西“丁村人”和“许家窑人”,以及距今四五万年前内蒙古地区的“河套人”等,这些充分说明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从遥远的古代起,就已经开始在黄河流域从事生产和生活了。
考古资料证明,那时的黄河流域,气候要比现在暖和湿润得多。
山岭高原到处长满了森林,栖息着野牛、羚羊、犀牛和大象等各种动物。
人们在原野中打猎、采集,在河湖中捕捞,在田野中用简陋的农具进行耕作。
大约在距今七八千年,人类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代,这时在黄河流域有著名的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和稍后的仰韶文化,以及西安附近的半坡、临潼的姜寨、宝鸡的北首岭、河南三门峡的庙底沟、洛阳的王湾、安阳的后岗等文化遗址,都是这一时期人类活动的重要标志。
从上述古人类遗址的分布情况看,主要以黄河中游的关中平原、晋西南盆地和豫西沿河地带为中心。
东到河南东部和河北、山东等地,南达汉水中上游,北到河套地区,西至渭河上游和洮河流域。
这正是我国古代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传说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就生于河南的新郑,主要活动于今河南、河北、陕西一带。
我国历史从有文字记载以来,有六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和北京,其中的西安、洛阳、开封都在黄河流域。
伟大的黄河确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摇篮。
路程黄河全长5464公里,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
民间故事水滴石穿传说古时候,江西九江一带有条鳄鱼精,经常在长江里兴风作浪,害得这里的“鱼米之乡”都变得荒无人烟。
一天,庐山上下来一位道人,到九江城中的雷涛家门前贴上了一纸法书,上写:“要除掉妖鳄,须练就百步穿扬的功夫。
”落款是“水滴石穿”。
雷涛捧着这张法书端详了半天,百步穿“扬”,为什么不是百步穿“杨”?水滴石穿又是什么意思?这时,雷涛突然瞥见了在轻风中飘扬的柳枝,屋檐下滴水滴出的小石窝,他恍然大悟。
黄河支流渭河(陕西段)水质状况变化趋势分析
黄河支流渭河(陕西段)水质状况变化趋势分析
曹原;李娅芸
【期刊名称】《陕西水利》
【年(卷),期】2024()3
【摘要】选取黄河最大支流渭河干流拓石、林家村、蔡家坡、漆水河入口、咸阳公路桥、耿镇、何寨乡、华县、吊桥共9个水质监测站近十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河流现状水质、河流水质近十年变化以及主要污染物的趋势变化情况。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黄河最大支流渭河水质逐渐转好,2021年起整个渭河干流达到Ⅲ类水质,甚至中游杨凌至咸阳段和下游渭南段达到了Ⅱ类水质。
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三个主要污染物2014年~2023年的浓度逐渐变小,并呈显著下降趋势,水质转好。
根据渭河流域的情况提出具体措施和建议,对渭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3页(P108-110)
【作者】曹原;李娅芸
【作者单位】黄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24
【相关文献】
1.渭河(陕西段)主要支流水质污染分析与控制对策研究
2.近10年渭河干流陕西段水质变化趋势与成因分析
3.2005-2010年渭河主要支流水质变化趋势
4.渭河陕西
段主要监控断面水质变化趋势分析5.渭河干流陕西段综合治理前后的水质变化与趋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河陕西段的景点
黄河陕西段的景点
黄河,在陕西是很长的一段。
但如果把黄河上游和中游合起来看,那就更长了。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黄河上游的源头是西藏那曲,再往东就到了青海省玉树。
在玉树有一个“黄河源”的地方,那儿的河水像是一条玉带在地上盘绕。
“黄河源”这个名字真好听!
黄河中游在宁夏固原,那儿的水可不一般,是有名的“小黄河”,里面有鱼、虾、蟹等很多鱼类。
那里还有“马蹄寺”和“甘城子遗址”。
那里的人们很热情好客。
黄河下游是河南郑州,在郑州有一个“小浪底水库”,这里
的水很清很清,清得可以看到水底有许多石头。
在那里还有一个“小浪底大坝”,它是我国最大的一个水库。
在陕西也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西安的碑林、西安大雁塔、华清池、华山等都是着名的景点。
西安的城墙上有一座小城楼叫“永宁门”,那里就是有名的西安古城墙了。
陕西还有着名的景点:兵马俑、华山、乾陵、法门寺、大雁塔、小雁塔……
如果大家想去陕西,那就一定要去这些地方看看!
—— 1 —1 —。
北干流概况
一、北干流概况黄河经内蒙古托克托至陕西潼关河段称黄河北干流,全长716.6公里。
内蒙古托克托到龙门镇,俗称“大北干流”,该河段位于晋陕峡谷,落差较大,水力资源丰富。
黄河出了龙门,就进入了开阔地带,龙门至潼关这一段俗称“小北干流”,该河段河床宽浅,水流散乱,主流游荡不定,东西摆动频繁,为典型的堆积游荡型河道,素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
二、陕西黄河河务局基本情况(一)基本概况陕西黄河河务局是黄河水利委员会派出的具有行政职能的基础公益类事业单位,机关设办公室(审计监察处)、工务处、水政水资源处(水政监察总队)、财务处、人事劳动处(党群工作处)、防汛办公室六个处室。
下设黄河北干流管理局(陕西黄河北干流水政监察支队)、陕西黄河专业机动抢险队、韩城、合阳、大荔、潼关四个河务局及机关服务处、陕西黄河工程局、陕西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有限公司九个单位。
全局现有职工326人,在职职工244人,大专以上学历175人,中高级职称 58人,助理级79人。
(二)历史沿革陕西黄河河务局前身为陕西省三门峡库区管理局,隶属于陕西省水电局。
1985年2月,为了加强黄河小北干流河道管理,解决山、陕两岸滩地纠纷,黄委成立了黄河小北干流陕西管理局,隶属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1988年由黄委会直接领导,1996年更名为黄委会黄河小北干流陕西河务局。
2009年,更名为陕西黄河河务局,同时升格为副局级单位。
(三)主要职能陕西黄河河务局是黄河水利委员会派出机构,在黄河陕西侧行使水行政管理职能,管理长度为716.6公里,涉及榆林、延安、渭南三市。
陕西黄河河务局履行对陕西省境内黄河干流河道统一管理职责,对黄河防洪工程建设规划、项目审批、落实地方匹配资金等工作实行统一组织和管理。
负责管辖两省境内黄河河道范围河段的水行政执法、水政监察、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与管理及河道管理工作。
(四)治黄工作多年来,黄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陕西黄河河务局紧紧围绕陕西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主业,积极践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治河理念,确保了黄河小北干流河段岁岁安澜,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黄河故道简介
黄河故道简介
黄河故道,是指黄河历史演变中曾经的主要河道,因黄河在不同时期的决口、改道而形成的旧河道系统。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经多个省区,其河道变迁频繁,形成了许多故道。
黄河故道主要包括两大系统:北道和南道。
北道:黄河北道是指黄河流经山西、陕西、宁夏等地的主要河道。
历史上,黄河曾多次改道,形成了多条北道。
在北方平原区域,黄河曾有多处分散的河床,不同的河道在黄河发生决口后形成了北道的一部分。
南道:黄河南道是指黄河在河南省的河道系统。
河南是黄河的重要流经省份,河南的黄河故道系统较为复杂。
其中包括许多历史上曾经是主流的河段,如商代时期的穿山渠、夏商时期的黄河古道等。
黄河故道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地理和文化角色。
黄河的决口和改道经常导致洪水、水患等自然灾害,同时也为周边地区提供了肥沃的土地,支撑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
因此,黄河故道区域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黄河流域地质条件和水文环境的变化,黄河故道不断演变,河道分支、合并,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河网系统。
黄河故道的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古
代农耕文明、水利工程、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资料
黄河资料支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在山东省,注入渤海.黄河全长5464公里,为中国第二大河。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自治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
黄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包括鄂尔多斯内流区4.2万平方公里),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溪川,流域面积达75万平方公里。
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黄河平均年径流总量仅58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在中国各大江河中居第8位。
黄河含沙量极大,年输沙量16亿吨,平均含沙量达35公斤,是举世闻名的多沙河流。
黄河的主要支流有上游段(河源至河口镇)的大夏河、洮河、湟水(包括大通河),其中洮河是黄河上游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斜山东麓,在刘家峡附近入黄河;中游段(河口镇至河南郑州的桃花峪)的无定河、汾河、渭河、伊洛河,其中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的鸟鼠山,横贯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在潼关汇入黄河;下游段(郑州以下至河口),此段处于华北平原上,是地上“悬河”,黄河两岸几乎所有河流都无法注入黄河,只有发源泉于山东泰山的汶河,居高临下,借助于京杭大运河,才使其一部分水量注入黄河。
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各地气候差异较大,从南到北属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气候。
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九个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三十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七十五万多平方公里。
中游段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许多支流夹带大量泥沙汇入,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河水呈黄色,因而得名。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占宗列渠,海拔五千四百多公尺,四周高山终年积雪。
黄河源流段有星宿海,是一片无数小湖的沼泽。
黄河陕西段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状况浅析
黄河陕西段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状况浅析作者:丁妍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年第07期摘要:通过对2013年陕西省主要渔业水域黄河龙门段、洽川段、风陵渡段和黄河洽川湿地监测结果的分析,得出陕西省主要渔业水域环境总体状况良好,部分指标扔然超标严重。
建议进一步加强营养盐类N/P污染物的治理和预防。
关键词:渔业;环境;浅析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流域面积达79.5万平方公顷,流经地区有青海、甘肃、陕西等八个省区,是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资源之一。
黄河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保护水源,治理污染,水质监测是主要的一环。
黄河干流陕西段为黄河鲤、黄河鲶和鲫鱼等鱼类的主要产卵场和索饵场,黄河洽川湿地属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合阳县境内的黄河流域总面积为128平方公里。
主要水生生物有黄河乌鳢、黄河鲶鱼、黄河鲤鱼、黄颡鱼、高原鳅。
该地区处在渭北奥灰质溶岩水排泄区,地热水资源为丰富,有5眼天然瀵泉和34眼自流热水井源,涌水量7620m3/h,水温常年恒定29-31℃之间。
目前区域内水产品总产量占渭南市总产量三分之一,占全省水产品总产量十二分之一强,是陕西省水产品养殖重点区。
黄河干流和洽川湿地是陕西重要经济鱼类资源及地方种属,对其水质监测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监测内容与方法1.采样点布设与采样时间黄河干流陕西段设3个监测点,龙门段、洽川段和风陵渡段,每一采样点分左右岸分别采样监测,取其左右岸检测结果平均值;黄河洽川湿地采样监测依次为:全兴寨、黄河湾、申东村、处女泉、夏阳村5个大水面监测点(见表)。
每年采样2次,采样时间分别为2013年5月和8月。
2.监测参数及检测方法检测参数:pH、非离子氨、溶解氧、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总氮、石油类、汞、铜、锌、铅、镉、叶绿素a等14项。
检测严格按照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和地表水(GB3838-2002)指标判定。
二、结果与分析1.渔业水域水质监测结果总体状况2013年,黄河干流陕西段重要经济鱼类产卵索饵场、陕西洽川湿地渔业生态环境水域质量状况总体保持平稳,局部渔业水域污染严重。
黄河陕西段简介.doc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黄河陕西段简介黄河壶口瀑布[1]黄河经内蒙古托克托至陕西潼关河段称黄河北干流,全长 716.6 公里。
内蒙古托克托到龙门镇,俗称“大北干流”,该河段位于晋陕峡谷,落差较大,水力资源丰富。
黄河出了龙门,就进入了开阔地带,龙门至潼关这一段俗称“小北干流”,该河段河床宽浅,水流散乱,主流游荡不定,东西摆动频繁,为典型的堆积游[1]荡型河道,素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
机构概况(一)基本概况陕西黄河河务局是黄河水利委员会派出的具有行政职能的基础公益类事业单位,机关设办公室(审计监察处)、工务处、水政水资源处(水政监察总队)、财务处、人事劳动处(党群工作处)、防汛办公室六个处室。
下设黄河北干流管理局(陕西黄河北干流水政监察支队)、陕西黄河专业机动抢险队、韩城、合阳、大荔、潼关四个河务局及机关服务处、陕西黄河工程局、陕西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有限公司九个单位。
全局现有职工 326 人,在职职工 244 人,大专以上学历 175 人,中高级职称 58 人,助理级 79 人。
(二)历史沿革陕西黄河河务局前身为陕西省三门峡库区管理局,隶属于陕西省水电局。
1985 年 2 月,为了加强黄河小北干流河道管理,解决山、陕两岸滩地纠纷,黄委成立了黄河小北干流陕西管理局,隶属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 1988 年由黄委会直接领导,1996 年更名为黄委会黄河小北干流陕西河务局。
2009 年, 更名为陕西黄河河务局,同时升格为副局级单位。
(三)主要职能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陕西黄河河务局是黄河水利委员会派出机构,在黄河陕西侧行使水行政管职理能,管理长度为 716.6 公里,涉及榆林、延安、渭南三市。
陕西黄河河务局履行对陕西省境内黄河干流河道统一管理职责,对黄河防洪工程建设规划、项目审批、落实地方匹配资金等工作实行统一组织和管理。
黄河最大的支流当之无愧是渭河
黄河最大的支流当之无愧是渭河黄河最大的支流当之无愧是渭河,接下来店铺和你一起领略它的气势磅礴。
渭河,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
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
渭河南有东西走向的秦岭横亘,北有六盘山屏障。
渭河流域可分为东西二部:西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东为关中平原区。
水系构成渭河干流,横跨甘肃东部和陕西中部。
全长818公里,流域总面积134766平方公里。
甘肃省段:流经甘肃省中部,东南部和陕西省的中部。
一般以西源为正源,即渭河发源于鸟鼠山。
有二源:南源清源河,源于渭源县西南豁豁山,汇集山区众多支流,为常年性河流,长30多公里,东北流至渭源县清源镇与西源合;西源名禹河,源于渭源县西鸟鼠山,河流短小,为间歇性河流,东流与西源合后始称渭河。
东流过陇西县。
再东南流入武山县,南岸有榜沙河、山丹河、大南河汇入,再东流入甘谷县,北岸有散渡河注入,至天水市又有葫芦河由北岸注入,精河由西来汇,再东汇牛头河。
过小陇山,入陕西省境。
其中:在甘肃省定西市境内,发源于定西市渭源县西南海拔3495米的鸟鼠山北侧,源头高程1383米[1] ,干流由西向东流经渭源县、陇西县后,于鸭儿峡注入天水。
境内集水面积10241.78平方千米,占渭河总面积134767平方千米的7.6%,年输沙量5044万吨,境内侵蚀模数5100吨评方千米。
[3] 在天水市境内,渭河干流流经武山县、甘谷县和麦积区两县一区,全长270公里。
陕西中部:渭河干流在陕境内,流长502.4公里,流域面积67108平方公里,占陕境黄河流域总面积的50%。
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103.7亿立方米,其中陕境产流62.66亿立方米;每年输入黄河泥沙达5.8亿多吨,约占黄河泥沙总量的1/3。
渭河干流从天水出甘肃省,东流至天水与宝鸡接壤,经宝鸡市的陈仓、渭滨、金台、岐山、眉县、扶风,咸阳市的杨陵、武功、兴平、秦都、渭城,西安市的周至、户县、长安、未央、灞桥、高陵、临潼,渭南市的临渭、大荔、华县、华阴等22个县(市、区),至潼关的港口入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陕西段简介
黄河壶口瀑布[1]
黄河经内蒙古托克托至陕西潼关河段称黄河北干流,全长716.6公里。
内蒙古托克托到龙门镇,俗称“大北干流”,该河段位于晋陕峡谷,落差较大,水力资源丰富。
黄河出了龙门,就进入了开阔地带,龙门至潼关这一段俗称“小北干流”,该河段河床宽浅,水流散乱,主流游荡不定,东西摆动频繁,为典型的堆积游荡型河道,素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
[1]
机构概况
(一)基本概况
陕西黄河河务局是黄河水利委员会派出的具有行政职能的基础公益类事业单位,机关设办公室(审计监察处)、工务处、水政水资源处(水政监察总队)、财务处、人事劳动处(党群工作处)、防汛办公室六个处室。
下设黄河北干流管理局(陕西黄河北干流水政监察支队)、陕西黄河专业机动抢险队、韩城、合阳、大荔、潼关四个河务局及机关服务处、陕西黄河工程局、陕西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有限公司九个单位。
全局现有职工326人,在职职工244人,大专以上学历175人,中高级职称 58人,助理级79人。
(二)历史沿革
陕西黄河河务局前身为陕西省三门峡库区管理局,隶属于陕西省水电局。
1985年2月,为了加强黄河小北干流河道管理,解决山、陕两岸滩地纠纷,黄委成立了黄河小北干流陕西管理局,隶属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1988年由黄委会直接领导,1996年更名为黄委会黄河小北干流陕西河务局。
2009年,更名为陕西黄河河务局,同时升格为副局级单位。
(三)主要职能
陕西黄河河务局是黄河水利委员会派出机构,在黄河陕西侧行使水行政管职理能,管理长度为716.6公里,涉及榆林、延安、渭南三市。
陕西黄河河务局履行对陕西省境内黄河干流河道统一管理职责,对黄河防洪工程建设规划、项目审批、落实地方匹配资金等工作实行统一组织和管理。
负责管辖两省境内黄河河道范围河段的水行政执法、水政监察、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与管理及河道管理工作。
治黄工作
1、确保了黄河安澜
作为河务管理部门,陕西黄河河务局始终把防洪保安作为第一要务。
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工作方针,确保了黄河小北干流防洪安全。
先后战胜了1988年、1994年、1996年龙门站超过10000立方米/秒的大洪水,战胜了1996年元月份的特大凌汛,保证了沿黄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03年、2005年,两次支援渭河抗洪抢险,为战胜“03.8”、“05.10”洪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为了缓解渭河下游防洪压力,探索降低潼关高程新途径,自2006年开始,全力配合黄委做好利用并优化桃汛洪水过程冲刷降低潼关高程试验工作,保证了实验顺利进行,经过试验,潼关高程累计降低56厘米,达到了预期目标。
2、黄河小北干流河段防洪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
建局以来,组织实施并完成了“八六”、“九五”两次河道整治规划,修建了韩城桥南、合阳榆林、大荔华原、潼关七里村等13处护村护岸、控导工程,工程总长度65.85公里,坝垛552座,累计完成投资4个多亿。
这些工程保护了沿黄4个县(市),涉及人口15万,60万亩滩地及相关企业的安全。
2010年,为了疏导渭河洪水入黄流路,使黄河、渭河中常洪水在三门峡水库上
游形成合力,冲刷降低潼关高程,进一步缓解渭河下游防洪压力,实施并完成了渭河入黄流路调整工程一期建设任务,工程建成后,已经历了黄河、渭河三次中常洪水,观测效果非常好,如期发挥了投资效益。
3、工程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多年来,始终坚持把加强工程安全管理作为提升工程防洪能力的重要内容,按照国家标准,逐步推进工程示范段建设,共建成南谢、七里村、雨林工程及东王管护基地等全河示范工程 7处,占全局工程总长度的14%。
其中,以七里村工程为主体的“潼关黄河金三角水利风景区”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
黄河工程已成为沿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吸引愈来愈多的游客前往观光旅游。
它们在发挥防洪保安作用的同时,也成为沿黄旅游的宝贵资源。
4、水政水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
为了确保河道行洪安全,确保依法开展涉河项目建设,不断加强河道管理,协调处理水事纠纷,严格建设项目管理。
建局26年来,共处理水事案件150起,协调水事纠纷10起,发放河道内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10张,在确保黄河小北干流
河段正常水事秩序的同时,也为涉河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为沿黄地区合理开发利用黄河资源,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水资源管理以确保黄河不断流为前提,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严格执行水量调度条例。
特别是2009年和去冬今春的特大旱情,为确保农业生产用水,我局积极协调各取水单位,最大限度地满足沿黄人民生产生活用水,有力的支援了地方抗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