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历史必修三

合集下载

2012年全国各地文综(历史)高考卷及答案解析

2012年全国各地文综(历史)高考卷及答案解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国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2.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A.工作器具B.工作内容C.工作职责D.工作性质13.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A.防止官商勾结B.维持社会等级C.重义轻利D.重农抑商1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反映了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15.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

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16.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

”张謇评论的是A.曾国藩B.李鸿章C.张之洞D.袁世凯1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

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8.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

1932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19.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一、选择题1.(2分)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2.(2分)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3.(2分)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4.(2分)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5.(2分)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6.(2分)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汇编(历史)3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汇编(历史)3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汇编(历史)必修三专题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2012年山东基本能力历史)6. 汉印体现了汉代文化艺术博大雄浑的气象。

为适合印面的方形,其布局严正均匀,端庄大方,笔画多方折、盘曲。

下列篆刻最能体现上述特征的是答案:B2、(2012年上海文综历史)13.公元1500年左右,欧洲出版了大约4万册图书,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求知欲。

此种情形直接得益于A.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B.新教翻译出版圣经的需求C.人文学者传播古典文明的需要D.大学发展对图书需求量的增加答案:A3、(全国文综卷1)1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反映了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解析】考查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规律。

每个时代文学创作都有其独创性,诗在唐朝、词在宋朝发展到顶峰。

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

反映王国维推崇古代的,轻视现代的观念。

【答案】B4、(2012年安徽文综历史)12. 2010年发行的首套宣纸材质邮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被称为国家名片与国宝艺术的完美集合,彰显了宣纸“纸寿千年,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

图3中属于该套邮票的是答案:C5、(2012年新课标卷)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应出当时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解析:本题包括中国古代经济文化两部分内容。

以历史传说入题是命题者创新的反映,表明学生在中学阶段要拓展自己的学习空间。

自-2012年1月全国各地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

自-2012年1月全国各地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

2012年1月全国各地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4小题,共0分)1.(2012年1月滨州期末17题)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说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A.“存天理,灭人欲”B.“知行合一”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答案】D【点拨】【结束】【结束】2.(2012年1月武昌调研26题)黄仁宇曾说:“他的学说破坏性强而建设性弱。

……当他发现自己的学说没有付诸实施的可能,他就只好把它美术化或神秘化。

”文中的“他”是( )ﻩA.董仲舒B.朱熹ﻩC.李贽ﻩD.王阳明【答案】C【点拨】【结束】3.(2012年1月中山市期末6题)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这里的“先天不足”是指A.知识分子群体不够强大 B.资本主义经济不够充分C.民众的公民意识尚未觉醒D.专制集权体制顽固持久【答案】B【点拨】【结束】4.(2012年1月长沙一模10题)战国时期有一个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这个流派应是A.墨家 B.道家C.法家D.兵家【答案】C【点拨】【结束】5.(2012年1月泰安市期末19题)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制天命而用之”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答案】B【点拨】【结束】6.(2012年1月蛙埠市一模8题)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

2012届高三历史 全国各地各地模拟试题汇编 专题1 新人教版必修3

2012届高三历史 全国各地各地模拟试题汇编 专题1 新人教版必修3

新课标全国各地2012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1.(2012年某某省某某联考12题)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某某制的重要条件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③④2.(2012年2月某某一模16题)《明史》记载,朱元璋读《孟子》,看到“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句,说:“非臣子所宜言。

”随后命儒臣修《孟子节文》。

从文中可以看出()A.《孟子》未成为官方儒学 B.朱元璋避免了草芥与寇仇式的君臣关系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D.《孟子》中具有某些限制君权的要求3.(2012年3月某某二模17题)清朝时期,某地方官府倡导乡饮酒礼,酒礼由州官担任主持人,行礼致辞为:“敦崇礼教,举行乡饮,非为饮食,凡我长幼,各相劝勉。

为臣尽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内睦宗族,外和乡党……”。

该致辞所包含的中国古代传统观念有①宗法观念②忠孝观念③等级观念④神道观念A.①B. ①②C. ①②③D.①②③④4.(2012年2月莱芜十校联考20题)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不断探索救国之路,他们在从西方思想中寻找武器的同时,又从本民族的文化中寻找可资利用的思想材料。

下列不属于可资利用的思想是:()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天下为主,君为客”C.以“众治”取代“独治” D.“存天理,灭人欲”5.(2012年2月某某五校联考12题)《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6.(2012年2月某某省新高考联盟高三联考6题)“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7.(2012年3月某某二模15题)明朝思想家王艮(1483-1514)曾提出“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的观点,从儒学世俗化的角度看,与之传承关系最密切的思想家是( )A.程颢和程颐 B.朱熹和陆九渊C.王守仁和李贽 D.黄宗羲和王夫之8.(2012年1月某某市高三调研1题)有学者在评价中国某位先哲的思想时说“强调万物存在意义上的齐一性,而不排斥实在意义上的个别差异。

2012年高考文综全国卷(新课标)历史试题全解精析

2012年高考文综全国卷(新课标)历史试题全解精析

2012年高考文综全国卷(新课标)历史试题全解精析【选择题整体分析】在试卷结构方面,中国古代史的考察部分,古代政治、古代经济、古代思想和古代文化的分布继续沿用了2011年的平衡结构,各考察一个题目,而且考察内容紧扣课本重点。

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也考查了书本中的重要内容且结合了热点知识。

世界是部分依然选取了古代史具有代表性的希腊罗马的知识点和现代史中重要的战后经济格局。

在考题材料的选用方面也比较简单,减少了学生的阅读量,减轻了负担。

本次高考试选择题部分难度中等,在基础知识的把握上着重考查学生的材料理解与分析能力,每道题的答案均需要通过材料分析得到,没有直接可作答的知识点问题。

学生做题中需要仔细审题,全面思考。

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A 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 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 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 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答案] C[解析] 首先用排除法,A 选项,若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的话,不可能这么严重的触犯他们的利益,所以排除;B选项中,没有政治与经济分离的表达;D 选项中,迁移豪强大族使用的不是经济手段,是政治的压迫手段。

其次C选项从侧面反映出豪强大族的土地兼并影响到了专制集权,所以命令他们迁移,故选C[考点] 汉朝中央集权[难度] ★★★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恋爱因法海和尚作梗终酿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行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 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 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 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D 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答案] D[解析] 本题目直接从课本知识提取即可得出。

宋朝时期商业繁荣,发展迅速,市民阶层壮大,这一现象反应到文化领域就是出现了话本小说,所以比较容易得出答案。

2012年3月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三专题3

2012年3月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三专题3

2012年3月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三专题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共0分)1.(2012年3月江门市一模18题)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

”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A.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C.资本主义发展——近代西方代议制建立D.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新文化运动【答案】B【点拨】【结束】2.(2012年3月枣庄市模拟)陈独秀在《新青年》中撰文声称:“国人等欲脱蒙味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下列文章与陈独秀认为的“科学”的主旨最为接近的是A.孔子首创私学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处世观B.亚里士多德一生实践“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治学精神C.达尔文实地考察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D.毛泽东认真思考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答案】C【点拨】【结束】3.(2012年3月衡阳市联考) 1912年教育总长蔡元培认为,“在我国,则邻强交逼,亟图自卫,而历年丧失之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则如所谓军国民教育者,诚今日所不能不采者也”。

“且军人革命以后,难保无军人执政之一时期,非行举国皆兵之制,否则无以平均其势力”。

据此分析,表明蔡元培推行军国民教育的目的是A.倡导军国主义 B.维护军人政权C.鼓吹军人革命 D.外收主权,内抑独裁【答案】D【点拨】【结束】4.(2012年3月揭阳一模)中国近代史上,有人写了这样一幅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

”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答案】D【点拨】【结束】5.(2012年3月焦作市质检)在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有个辜鸿铭的学者,他出生在南洋的印尼,读书在英国,娶了个日本的东洋妻子,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长,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官在北洋”的奇人。

2012年历史高考试题全国及答案

2012年历史高考试题全国及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国卷)文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2.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A.工作器具 B.工作内容.工作职责 D.工作性质【解析】考查中国古代文常识。

古人用简牍时,如有错讹,即以刀削之,故古时的读书人及政客常常强化训练身带着刀和笔,以便强化训练时修改错误。

因刀笔并用,历代的文职官员也就被称作“刀笔吏”。

【答案】A13.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A.防止官商勾结 B.维持社会等级.重义轻利 D.重农抑商【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统治者对工商业的政策。

材料中唐太宗此话不但把工商业者归入“杂色之流”,而且杜绝了他们入仕为官的途径,体现了统治者对工商业者的歧视,目的是维持社会等级,但没有反映对农业的重视,因此D项不正确,选B项。

【答案】B1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反映了A.元代文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士大夫对市民文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形式【解析】考查中国古代文的发展规律。

每个时代文创作都有其独创性,诗在唐朝、词在宋朝发展到顶峰。

元曲于民间通俗文,开始时文地位比较低下,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者的承认和重视。

反映王国维推崇古代的,轻视现代的观念。

【答案】B15.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

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山西人从事商业、农业、参军和读书人量依次递减,雍正帝认为这样的社会风气很可笑,反映统治者对商业的歧视,A项错误;仍然有人希望而优则仕,B项错误;因为追求财富,从事商业的人居首位,D 项正确。

全国各地2012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8(含详解)

全国各地2012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8(含详解)

全国各地2012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8 一、选择题1.(2012年3月德州调研20题)《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它讲述在2012年世界末日到来时,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

该片投资超过两亿美元,2009年在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上映,首映当天全球票房就已达到两亿美元。

这说明电影艺术A.渗透了大国的强权意识和价值观B.折射出基督教文明的永恒生命力C.纯粹是投机商人赢利性商业炒作D.能够唤起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2.(2012年1月浙江四市20题)1993年,全世界最受关注的100部影片中有88部是美国片;两家美国组织和两家欧洲组织控制了全球范围的新闻收集和新闻传播。

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发展中国家面临新霸权挑战B.文化输出成为经济增长点C.文化价值观已出现同化趋势D.舆论宣传得到了各国重视3.(2012年3月江苏南通13题)从不同美术流派的表现手法角度看,画作《阿维尼翁的少女》(如右图)的表现手法最接近于名画A.《自由引导人民》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C.《日出••印象》D.《格尔尼卡》4.(2011年11月苏州五市四区高三期中考20题)从2009年底开始,一部筹备长达12年,一出世就雷霆万钧的3D电影《阿凡达》,一举横扫了整个世界的电影市场,也在2011年破了中国单片票房纪录。

之所以有这样的辉煌,主要是因为它()A.源于生活,高于生活B.拍摄准备时间比较长C.代表了未来电影发展方向的技术进步D.敏锐地回应了影响文明发展的问题5.(2011年9月扬州宝应县高三调研20题)下列作品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创作风格相似的是()6.(2011年9月南京市高三调研18题)俄国作家契可夫说:“创作应该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

它的任务是无条件的、直率的真实。

”下列文学作品中,创作风格与其观点一致的有①《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②《大卫·科波菲尔》③《安娜·卡列尼娜》④《约翰·克里斯朵夫》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2011年11月江苏九校联考高三调研20题)右图反映的信息错误的是A.是俄国画家米勒的画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B.反映了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的悲惨生活C.反映了俄国工业发展的落后D.是现实主义美术的代表作8.(2012年1月扬州市调研20题)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2012年历史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福建

2012年历史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福建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3.《说文解字》释读为:“大册也。

”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

该释读与下列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A.甲骨B.丝帛C.竹木简D.石碑【考点】古代文字【解析】这是一个象形文字,上面是串成串的竹木简,很容易选出答案,但这个题目的设问很绕,通俗的说就是这个册是用什么材料来记录文字信息的。

【答案】C14.《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

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

”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考点】古代的城市【解析】阅读材料从材料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可以看出从管理的角度来设计都城,A是在宋代,B材料中没有涉及。

【答案】C15.《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考点】古代商业【解析】本题与其说考历史,不如说考语文文言的阅读理解,“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司马光重视商业流通的作用。

材料没有体现谁重谁轻的问题。

【答案】B16.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考点】辛亥革命【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成果,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同盟会在辛亥革命之前,不算其成功,三民主义也不算辛亥革命的成果,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2012年3月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三专题5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2012年3月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三专题5

2012年3月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三专题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0分)1.(2012年3月德州模拟)右图是1977年北京市高等学校招生某生的准考证,该图片反映了()A.新时期文化上拨乱反正工作的开展B.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C.“文革”尚未结束,“左”倾思想仍然在文化领域延续D.文理分科,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命题【答案】D2.(2012年3月江门市一模16题)文物就是历史文化的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右图为陕甘宁边区商县第一中学颁发于民国37年的高中毕业证,我们可以正确判断A.对研究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的教育有重要的史学价值B.此证由南京临时政府授权颁发C.抗日战争使中国的教育完全中断D.高中是当时中国最高学府【答案】A3.(2012年3月蚌埠市二模)图4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图4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C.“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D.籼型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答案】A4.(2012年3月“江南十校”联考)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往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下列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中,为适应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需要而提出的是A.“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D.“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就是当前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答案】A【点拨】体现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劳动者的需要,符合题意;B是文革期间的教育思想,C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教育思想,D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教育思想,均不符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时代要求。

5.(2012年3月威海市一模)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最全图文解析版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部分)

最全图文解析版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部分)

2012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部分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2.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

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墨子针对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局面,提出“兼爱”“非攻”“尚贤”,表达了小手工业者反对战争、提高社会地位的诉求。

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①③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

智者学派主张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针对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宣扬理性和科学,反对迷信和专制。

王阳明心学的主旨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体现了哲理思辨的倾向。

【答案】A2、(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6.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

这些举动表明康熙()①崇尚儒家文化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③延揽汉族文士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清朝是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全国政权,存在满汉矛盾。

作为在汉族地区成长起来的满族政治家,康熙帝善于学习和创新,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他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

【答案】B3、(2012年上海文综历史)31.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

”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答案】C4、(2012年北京文综历史)14.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解析】本题以“同一世纪”这一时间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中外若干文化成就的掌握,涉及的考点较多,考的内容也很细。

新课标全国各地2012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三专题4(含详解)

新课标全国各地2012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三专题4(含详解)

新课标全国各地2012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4一、选择题1.(2012年1月聊城联考11题)孙中山说:“所以我们在中国革命决定采用民权制度,一则为顺应世界的潮流,二则为缩短国内战争.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有大志向的人,多是想做皇帝,……我们宣传革命主义,不但是要推翻满清,并且要建设共和。

……我们要把这种做皇帝的思想完全铲除,一概肃清。

”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A.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设政权的问题B.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C.表达了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D.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2.(2012年淄博八校联考13题)1896年孙中山先生在伦敦被清政府诱捕,后得英人康德黎帮助而获释,获释后孙中山在英国呆了九个月,他目睹了诸多工业化国家日渐增长的社会改革与革命的趋势。

这九个月的经历最有可能刺激孙中山哪方面思想主张的萌生?()A.民权主义思想B.民族革命思想C.社会革命思想D.发展实业计划[来源:学科网]3.(2012年1月宁波市高三期末质检10题)“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其中的“驱除鞑虏”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发展资本主义B.推翻专制统治C.建立民主政治D.实现民族独立4.(2012年1月金丽衢联考20题)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阐发了()①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②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③改革开放、革命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④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D.①②③5.(2012年1月威海市联考4题)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①革命目标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②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③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④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来源:]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6.(2012年1月宁波市高三调研10题)毛泽东提出下列理论与观点的先后顺序是()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②中国革命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④要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A.③②①④B.③④②① C.②③④① D.③②④①7.(2012年3月湖州二模19题)毛泽东思想经历了诞生、成熟和发展几个阶段。

2012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解析(必修ⅠⅡⅢ)

2012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解析(必修ⅠⅡⅢ)

2012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解析2012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解析(必修一) .............. 1 2012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解析(必修二) ............ 11 2012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解析(必修三) (23)2012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解析(必修一)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考点】分封制【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现和理解。

结合分封制的概况(分封形势图)可知鲁国是姬姓封国,晋两国不可通婚,可知①正确;燕国是姬姓封国,因此晋燕两国不可以通婚,可知②不正确;宋国不是姬姓封国,晋宋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③正确;秦国不是姬姓封国,秦燕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④正确。

故选C 项2.(2012年海南卷历史,3)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 【考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皇帝之称是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功过五帝、德高三皇”,因此,把三皇与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说明他认为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而且其并不仅仅满足于作人间最高统治者,还要将自己的权威罩上神的光环。

A 项说法错误;B 、D 项可体现,但与题意不符。

3.(2012年重庆文综历史,13)《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

” 其表现有( )①战乱频仍 ②民族矛盾尖锐 ③刑罚严酷 ④土地兼并严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考点】秦末农民战争【答案】D 【解析】本题实际是重现秦朝的暴政与封建社会弊端的理解。

2012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江苏卷

2012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江苏卷

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

……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A.《诗经》 B.楚辞 C.汉赋 D.唐诗2.《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3.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清明上河图》(局部)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5.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

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

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

”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6.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汇编(历史)2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汇编(历史)2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汇编(历史)必修三专题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1、(2012年山东基本能力历史)5 柏拉图评述公元前5世纪某城市时说:“这座城市里洋溢着自由和自由的言论,城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座城市”是指古代的A.佛罗伦萨 B.伦敦 C.雅典 D.巴黎答案:C2、(2012年北京文综历史)14.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解析:本题以“同一世纪”这一时间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中外若干文化成就的掌握,涉及的考点较多,考的内容也很细。

但由B、C、D三项中涉及的历史人物生活的年代差距较大,容易排除。

答案:A。

3、.“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

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

”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透过18世纪初美国的文化现象分析启蒙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本质的能力,考点是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

解题的关键在于认识清楚“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的特点是“两项运动”的“共通之处”,而宗教改革显然不具有“崇尚理性(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法制”的特点。

答案:A。

4、(2012年江苏文综历史)13.“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

……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

”冶材料中的“他们冶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A.彼特拉克B.莎士比亚C.马丁•路德D.伏尔泰答案:D5、(2012年福建文综历史)19.15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试题(福建卷,解析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试题(福建卷,解析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试题(福建卷,解析版)【总评】:本套试题,必修选修兼顾,基础与能力并重,较好地体现了高考历史题材料呈现的多样性,考生只有在掌握广泛而牢固的基础知识基础上,灵活运用学科方法,答题才能游刃有余。

13.《说文解字》释读为:“大册也。

”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

该释读与下列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A.甲骨 B.丝帛 C.竹木简 D.石碑【答案】:C【解析】:这是一个象形文字,上面是串成串的竹木简,很容易选出答案,但这个题目的设问很绕,通俗的说就是这个册是用什么材料来记录文字信息的。

【考点定位】:必修三·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造纸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

14.《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

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

”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答案】:C【解析】:阅读材料从材料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可以看出从管理的角度来设计都城,A是在宋代,B材料中没有涉及,题中材料限制了城市商业活动,D也应排除。

【考点定位】:必修二·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的商业。

15.《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答案】:B【解析】:本题是文史综合题,更强调对文字材料的阅读理解,“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体现了司马光重视商业流通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2.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

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墨子针对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局面,提出“兼爱”“非攻”“尚贤”,表达了小手工业者反对战争、提高社会地位的诉求。

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①③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

智者学派主张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针对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宣扬理性和科学,反对迷信和专制。

王阳明心学的主旨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体现了哲理思辨的倾向。

【答案】A2、(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6.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

这些举动表明康熙①崇尚儒家文化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③延揽汉族文士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清朝是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全国政权,存在满汉矛盾。

作为在汉族地区成长起来的满族政治家,康熙帝善于学习和创新,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他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

【答案】B3、(2012年上海文综历史)31.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

”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答案:C4、(2012年北京文综历史)14.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解析:本题以“同一世纪”这一时间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中外若干文化成就的掌握,涉及的考点较多,考的内容也很细。

但由B、C、D三项中涉及的历史人物生活的年代差距较大,容易排除。

答案:A。

5、(2012年新课标卷)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解析:本题考点单一,主要考查对王阳明的理学思想的认识。

解题关键是读懂题干中王阳明这段话中表达的观点。

在这段话中王阳明认为“四民”之所以能各从其业,主要在于”四民”所持的“道”是相同的,就是“求尽其心”中的“有益生人之道”,这是王阳明“心学”主张的体现。

A、C两项不能体现上述观点,B项与观点的内容不符。

答案:D。

6.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解析:本题直接引用战国时期某学派的观点,考查学生对解读材料并据此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考点为百家争鸣。

解题关键是把握这一学派观点中的几个特点:注重实践、反对贵族、轻视商人和学者,符合这几个特点的学派是法家。

答案:D。

7、(2012年海南文综历史)2.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上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A. 民本思想B. 仁政思想C. 礼法并重D. 礼治为先答案:B8、(2012年海南文综历史)4.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隅,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期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嗲付了传统观念B. 儒家伦理不畏社会所重视C.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 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答案:D9、(2012年海南文综历史)6.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A. “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 孟子的仁政思想C. 阴阳相互依存的关系D. 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答案:A10、(36分)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材料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材料二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荀子》)(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2分)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

(4分)(1)材料一体现出了道家的“辩证”思想;材料二体现出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革。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造成井田制瓦解,各国纷纷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从而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分封制。

周天子权威下降,诸侯争霸,促成了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局面。

11.(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7分)【答案】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

【解析】这道题是典型的历史第一问第一题,和政治一样,分析材料大意就可以:“仁政”、“无为”、“法”是三句话的中心语,由此我们想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所以其政治经济背景也就不难回答了。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这一问的第二部分需要结合必修一(政治)、必修二(经济)和必修三(文化)三本书中有关诸子百家的内容去作答。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4分)【答案】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解析】关于董仲舒,我在课上已经带着大家划过重点内容:他糅合了道、法、阴阳五行、儒四派思想,他说过的所有带引号的句子(如:“天人感应”),他的影响(如:“深受汉武帝的赏识”),都是我课上强调过的。

因此,如果大家还记得我让大家注意的历史必修三第8页至第10页的内容,这道题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材料三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

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

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6分)【答案】多元性(兼收并蓄)。

唐朝实行开放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等。

【解析】如果我们看到材料的时候想不起我们背过的相应内容,我说过,最好的方法就是“概括材料”。

这一问的材料中提到了唐代的各种文化食物都和很多其他事物有关,因此“概括材料”可以得出“多元性”的结论。

我在课上强调过:凡历史解答题提到原因、因素、影响、作用、意义,都要从那个时代的政、经、文三方面去答,因此也就不难得出后半部分的答案。

(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2分)【答案】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因素中发展和丰富。

12(2012年上海文综历史)40.伏尔泰眼中的中国(25分)旅行者们,尤其是传教士们,都认为到处看到的是专制制度。

这些人从表面现象判断一切:看到一些人跪拜,便认为他们是奴隶,而接受人们跪拜的那个人必定是1.5亿人生命财产的绝对主宰,他一人的旨意便是法律。

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

……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

中国人最深刻了解、最精心培育、最致力完善的东西是道德和法律。

儿女孝敬父亲是国家的基础。

在中国,父权从来没有削弱。

……一省一县的文官被称为父母官,而帝王则是一国的君父。

这种思想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把这个幅员广大的国家组成一个大家庭。

他们的孔子不创新说,不立新礼;他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

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吏。

我们有时不恰当地【把他的学说】称为“儒教”,其实他并没有宗教,他的宗教就是所有皇帝和大臣的宗教,就是先贤的宗教。

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

世界上曾有过的最幸福、最可敬的时代,就是奉行孔子的律法的时代。

——节选自伏尔泰《风俗论》问题:(1)伏尔泰对中国文明的描绘主要以什么时代为依据?说明判断的理由。

(4分)(2)根据材料,概述伏尔泰笔下的中国形象。

(6分)(3)你如何评价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解读?(15分)‘12(1)水平l:基于有效的证据进行准确推断·明清时期。

因为西欧传教士大批进入中国是在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

中国人口是在明清时期过1.5亿的。

其他答案:错误的推断,或结论与证据不一致,或只有结论没有理由。

12(2)水平l:能全面地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中国的君主和政府很开明,有完备的官僚选拔体制;中国有完善的法律,法律是建立在良好道德基础之上的:中国尊崇孔子学说,没有宗教迷狂,水平2: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不充分其他答案12 (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

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观点水平l:能够将伏尔泰作为文化解读的对象提出观点·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解读是对文化他者的一种理想化诠释,是其将自身的理想与信念投射于他者的结果。

水平2:能够跳出文本,将文本的内容与社会背景联系起来提出观点。

·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是基于当时法国现实问题的思考水平3:就文本本身的内容提出观点·伏尔泰对中国的描绘有夸大和误解的成分水平4: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伏尔泰主张建立开明君主制,反对教会权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