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分类大全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试题分解汇编及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分解汇编及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分解汇编及答案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一项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答案:B2. 唐朝时期,被称为“诗圣”的诗人是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B3.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印刷术答案:D(注:印刷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但本题为反向选择题目)二、填空题4. 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

答案:展示国威,加强与海外国家的联系5. 清朝末年,中国面临内忧外患,其中“外患”主要指的是_________。

答案:列强的侵略三、简答题6. 请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革命,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这次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为后来的中国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四、论述题7. 论述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五四运动”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爱国民主运动。

它起源于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抗议,迅速发展成为全国范围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

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分解汇编,我们可以看到高考历史试题覆盖了从古代到近现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旨在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练习这些题目,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023年高考全国各地历史真题分类汇编20个专题(解析版)

2023年高考全国各地历史真题分类汇编20个专题(解析版)

2023年高考全国各地历史真题分类汇编20个专题(解析版)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高考全国各地的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共包括20个专题。

以下是专题的简要概述:1. 中国古代史专题:涵盖了中国古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深入探讨了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变迁和文化传承。

2. 世界古代史专题:介绍了世界各个地区的古代文明和历史事件,探讨了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3. 近代中国史专题:重点关注近代中国的社会政治变革和现代化进程,涉及中国近代史的各个重要时期和事件。

4. 现代世界史专题:介绍了近现代世界各个地区的历史事件和国际关系,深入研究了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 中史专题:探讨了中的历史、组织和发展,分析了中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的重大影响。

6. 文化艺术史专题:介绍了中国和世界各个地区的文化艺术发展历程,深入研究了文化艺术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7. 科技与军事史专题:探讨了科技和军事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科技和军事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8. 经济与社会史专题:介绍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程和变革,深入研究了经济和社会因素对国家和民众的影响。

9. 政治制度史专题:探讨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演变过程和政治体系,分析了不同政治制度对国家和民众的影响。

10. 环境与资源史专题:介绍了环境和资源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深入研究了环境和资源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11. 迁徙与交流史专题:探讨了人类迁徙和文化交流的历史现象和重要事件,分析了迁徙和交流对文化和经济的推动作用。

12. 民族与地域史专题:介绍了各个民族和地域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特点,深入研究了民族和地域因素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13. 历史名人专题:重点介绍了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他们的贡献,探讨了历史名人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14. 历史事件专题:概括了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其影响,分析了历史事件对社会和政治的发展的启示。

15. 历史地理专题:介绍了各个地区的历史地理条件和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历史分类汇编(全国)专题02 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教师卷)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历史分类汇编(全国)专题02  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教师卷)

专题02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1.(2024·湖北·高考真题)《岳麓书院藏秦简》记载:“丞相其以制明告郡县……毋令吏以苛徭夺黔首春夏时。

令皆明焉,以为恒。

不从令者,赀(处罚)丞、令、令史、尉、尉史、士吏、发弩各二甲(甲胄)。

”这表明秦朝()A.相权挑战皇权B.延续秦国耕战国策C.统治残暴严苛D.崇尚儒家民本思想【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

根据材料“丞相其以制明告郡县……毋令吏以苛徭夺黔首春夏时”可知,秦朝时期,中央要求地方官员不能实行苛刻的徭役抢夺百姓春夏农时,这说明秦朝建立后依然很重视农业生产,延续秦国耕战国策,B项正确;材料主要是强调秦朝重视农业生产,没有涉及相权挑战皇权的相关信息,排除A 项;材料体现的是统治比较合理,不实行苛刻的徭役,排除C项;秦朝尚法,非崇儒,排除D项。

故选B 项。

2.(2024·浙江1月·高考真题)以下是某时期洞庭郡行政管理体系示意图。

该时期是()A.春秋B.秦朝C.宋朝D.元朝【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

依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

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地方实行郡县制,基层编制什伍,故是秦朝,B项正确;春秋时期是分封制的瓦解时期,郡县制尚未完全建立,排除A项;宋朝地方是路府州县,排除C项;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排除D项。

故选B项。

3.(2024·浙江1月·高考真题)有史料记载:“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物贡输,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故郡国置输官以相给运,而便远方之贡。

”“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

”以上史料反映的是()A.相地而衰征B.盐铁官营C.均输平准D.摊丁入亩【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

高考历史题型分类归纳总结

高考历史题型分类归纳总结

高考历史题型分类归纳总结一、选择题选择题是高考历史试卷中常见的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根据题目要求,学生需要从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是最基本的选择题类型,要求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通常涉及历史事件、人物、时间、地点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根据《资治通鉴》记载,永队中济北前队总分司虞允文所起兵事被称为()。

A.玄武军起义B.黄巢起义C.安禄山起义D.黄袍加身2. 判断选择题判断选择题是指给出一个陈述,要求判断其真实性,选择正确的选项。

通常涉及历史事件、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发生在()。

A.1905年B.1911年C.1919年D.1937年二、解答题解答题要求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和解答,展示出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思考能力。

其答题形式多样,可以是问答题、填空题、论述题等。

1. 问答题问答题是考生需要对出题者提出的问题进行简洁明了的回答。

通常涉及历史事件、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回答问题:列宁在哪一次革命胜利后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

”这一术语?回答:1917年十月革命。

2. 填空题填空题要求学生在空白处填写正确的答案,通常涉及历史事件、人物、时间、地点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马可波罗游记》是由意大利旅行家()所撰写的。

3. 论述题论述题是要求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论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通常涉及历史事件、政治制度、社会变革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论述题: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是怎样走出来的?论述:...三、分析题分析题要求学生对历史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问题。

分析题通常涉及历史事件、人物、社会变革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某历史事件描述材料2:某历史人物言论问题:从材料可以看出该历史事件对社会的影响是什么?四、综合题综合题是对多个历史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查的题目。

卷01 中国古代史 - 三年(2020-2022)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分类整理(解析版)

卷01 中国古代史 - 三年(2020-2022)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分类整理(解析版)

卷01·中国古代史一、中国古代的政治(2022年全国乙卷)1.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

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

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A.规范地方行政 B.防止武人干政 C.提升军事能力 D.削弱州府权力【答案】A【解析】题干信息重点阐释了通判的建制员额、职责权限,通判的设置起到了协理政事、审核把关、权力监督及制衡等作用,有助于行政程序规范化和流程化、弥补知州(知府)不足之处、避免出现重大失误以及防止权力的滥用、误用,因此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在于规范地方行政,A项正确;“干政”是指干预朝政(中央权力),题干信息说的是地方,此外任知州的一般是文官,武官担任较少,说通判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武人,显得多此一举,B排除;通判一般都是文官,且相互制约,不能提升军事能力,排除C项﹔通判与知州一起行使州府权力,州府总体权力未变,只是分散了,削弱的不是州府,而是知州,排除D项。

故选A 项。

(2022年全国甲卷)2.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

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

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

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A.削弱了藩镇势力B.强化了分封体制C.凸显了专制集权D.动摇了宗法制度【答案】C【解析】根据“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可得出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削弱了皇子的权力与势力,是加强专制的体现。

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针对藩镇,排除A项;分封制在春秋时期逐步瓦解,排除B项;宗法制度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

故选C项。

(2021年全国乙卷)3.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

2023年全国历史高考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

2023年全国历史高考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

2023年全国历史高考试题分类汇编含答

一、古代史
1. 请简述夏朝的国君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

答案:夏朝的国君制度为制,君权高度集中。

社会经济状况以农耕经济为主,出现了铸造青铜器和发展城市。

2. 从教育、礼制和思想等方面分析西周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案:西周时期的儒家思想主要强调教育和礼制,强调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推崇孝爱、忠诚和廉洁的道德规范。

二、近代史
1. 简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启示。

答案: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的国家主权遭到侵犯,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中国社会陷入危机。

它使中国深刻认识到必须进行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性。

2. 说明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答案: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在中国开启了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的新篇章。

它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始,对中国近代政
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现代史
1. 请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战争局势。

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是纳粹德国和其他国家的争夺欧
洲领土和资源。

战争期间形成了以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为核心的轴
心国和以盟军为核心的反法西斯联盟两大阵营。

2. 分析冷战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

答案:冷战使世界分为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导致全
球政治格局紧张对峙。

双方进行军备竞赛和意识形态斗争,给世界
带来了长期的不稳定局势。

以上为2023年全国历史高考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的部分内容。

全国卷历年高考历史真题归类分析(含答案)

全国卷历年高考历史真题归类分析(含答案)

全国卷历年高考历史真题归类分析(含答
案)
随着高考的临近,复历年的高考真题可以帮助考生们更好地了
解考试内容和命题趋势。

本文将对全国卷历年高考历史真题进行归
类分析,并提供答案供参考。

1. 主题一: 中国古代史
- 历史大事: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背景、原因和影响。

- 古代文化:考察古代文化的特点、代表性作品以及文化传承。

- 政治制度:探讨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特征。

2. 主题二: 中国近代史
- 中外关系:分析中国与外国的交往、冲突和影响。

- 改革与开放:了解中国近代的改革开放进程及其影响。

- 革命与建设:研究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背景、成果和困难。

3. 主题三: 世界史
- 世界古代文明:研究不同古代文明的特点、影响和互动。

- 世界文化与科技: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和科技发展。

- 国际关系:分析国际关系的发展和重要事件。

以上只是归类的一部分,具体的历年高考历史真题请参考相关资料。

这些归类有助于考生们更好地了解历年高考历史真题的命题思路和重点考点,有助于针对性地进行复和备考。

注意: 考生在复过程中应做到独立思考,避免抄袭和机械记忆答案。

最好结合教科书和参考资料,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并加以分析和思考。

: 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做到独立思考,避免抄袭和机械记忆答案。

最好结合教科书和参考资料,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并加以分析和思考。

希望以上内容对考生们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历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历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历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B. 秦始皇统一了货币C.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D. 秦始皇统一了语言答案:D2. 唐朝时期,实行的科举制度主要是为了()A. 选拔军事人才B. 选拔技术人才C. 选拔政治人才D. 选拔商业人才答案:C二、填空题1.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远到达了__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2. 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对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不包括______。

答案:废除科举制度三、简答题1. 简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答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包括: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权力;设立内朝,加强皇帝对朝政的直接控制;推行均田制,稳定农业生产。

2. 阐述唐朝贞观之治的主要特点。

答案:唐朝贞观之治的主要特点包括:政治清明,皇帝李世民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经济繁荣,实行均田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文化昌盛,唐太宗李世民重视文化教育,提倡儒学,鼓励文学艺术的发展。

四、论述题1. 论述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答案: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的经济和文化免受外来侵略的破坏,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安全。

另一方面,它也限制了中国与外界的交流和贸易,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得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长期闭关锁国导致中国在工业革命时期未能及时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最终导致了近代的落后挨打局面。

2. 分析清朝乾隆时期“康乾盛世”的成因。

答案:清朝乾隆时期的“康乾盛世”主要成因有:政治上,乾隆皇帝继承了康熙和雍正时期的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经济上,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摊丁入亩”等,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文化上,乾隆皇帝重视文化教育,鼓励文学艺术的发展,使得文化繁荣;军事上,乾隆时期对外扩张,巩固了国家的边疆安全。

高考历史试题分类大全历史专题

高考历史试题分类大全历史专题

2023 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历史专题〔10年课标卷〕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中、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国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防皇机,克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

抑可谓格外之人,超世之杰矣。

——〔西晋〕陈寿:《三国志》材料二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

曹操自是贼,既不行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公正地说来,曹操对于当时的人民是有奉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对于民族的进展和文化的进展是有奉献的,不仅有而且大。

在我看来,曹操在这些方面的奉献,比起他同时代的人物来是最大的。

例如诸葛亮是应当确定的人物,但他所凭措的西蜀,在当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而他所成就的规模比起曹操来要小得多。

然而诸葛亮却被后人神化,而曹操被后人魔鬼化了。

这是不公正的。

——《郭沫假设全集》解析:此题考察猎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力量,答案来源于材料,留意答题项和答题方式即可,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问题。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陈寿、朱熹对曹操的不同态度及其缘由。

〔9 分〕答:态度:陈寿:尊曹;朱熹:贬曹。

缘由:陈寿:西晋尊曹魏为正统;曹操确有历史功绩。

朱熹:曹操窃国,名分不正;有违“三纲五常”。

(2)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郭沫假设评价曹操的标准、指导思想和方法。

〔6 分〕答:标准:对人民、民族和文化进展的历史奉献。

指导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方法:比较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

〔10年课标卷〕46.〔15分〕20世纪的战斗与和平材料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固然应当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

但庭长不宠爱这个安排。

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大全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大全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描述,错误的是:A.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

B. 统一后,秦始皇实行了郡县制。

C. 统一后,秦始皇推行了分封制。

D. 统一后,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

答案:C2. 唐朝时期,实行科举制度的皇帝是:A. 唐太宗B. 唐高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答案:C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贸易B. 宣扬国威C. 寻找建文帝D. 寻求佛教经典答案:B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哪项政策来加强中央集权?A. 废除科举B. 闭关锁国C. 废除八旗制度D. 废除藩王答案:D5.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描述,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是由孙中山领导的。

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C.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民主共和。

D.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资本主义。

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了_______。

答案:周朝7.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实行了_______。

答案:推恩令8.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_。

答案:唐高祖9. 明朝永乐年间,朱棣下令编纂了一部大型百科全书,名为_______。

答案:永乐大典10. 清朝雍正皇帝实行了_______,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改土归流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唐朝的“开元盛世”。

答案:唐朝的“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

这一时期,唐朝的疆域达到最大,国力强盛,对外交流频繁,文化艺术发展迅速,是唐朝的黄金时期。

12. 描述明朝的“永乐盛世”。

答案:明朝的“永乐盛世”是指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的时期。

这一时期,明朝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外关系也有所发展,同时编纂了《永乐大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试卷附答案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共48分,每题4分)1. 在商鞅变法后,秦国迅速崛起,并最终实现了对六国的统一。

商鞅变法中,哪些措施对秦国的崛起起到了关键作用?()A. 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B. 建立封建制,分封功臣C. 推行军功爵制,以战功论赏D. 制定《秦律》,推行严刑峻法2. 汉代的“推恩令”是一项旨在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政策。

汉武帝通过推行“推恩令”,有效地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请问,“推恩令”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A. 限制诸侯王的财政收入B. 强制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C. 废除诸侯王的爵位D. 削减诸侯王的军队3.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僚制度之一,它在唐代的政治运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请问,“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 强化了皇帝对中央政府的控制B. 使地方官员有更大的自主权C. 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D. 促进了中央权力的分散化4. 明代推行的“海禁”政策,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请问,以下哪一项是“海禁”政策的主要内容?()A. 全面禁止民间海上贸易B. 开放沿海港口,鼓励海外贸易C. 实行海上封锁,抵御外来入侵D. 推行“市舶司”制度,管理对外贸易5.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城市化进程加快,商品经济发达。

宋代的这种社会经济结构对其历史命运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北宋的长久稳定B. 导致了南宋的建立C. 使宋朝在军事上长期处于劣势D. 推动了科技和文化的繁荣6. 清朝在康乾盛世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但到了晚清时期,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国内矛盾的激化,清朝逐渐走向衰落。

请问,清朝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B. 过度开放的对外政策C. 农民起义频发D. 闭关锁国和拒绝改革7. 在西方近代史上,文艺复兴被视为一场思想文化的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中世纪宗教改革的推动B. 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C. 封建制度的强化D. 君主专制的加强8. 在欧洲近代史上,法国的“启蒙运动”被视为理性和科学思想的开端。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大全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大全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大全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土地私有制始终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土地制度B. 土地国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常态C. 土地私有制与土地国有制并存是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特点D. 土地国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唯一形式答案:C解析: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较为复杂,既有土地私有制,也有土地国有制,两者并存是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特点。

2.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A.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 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C.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 完成了国家的统一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它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二、填空题1.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强盛的朝代,其开国皇帝是_________。

答案:李渊解析: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强盛的朝代,其开国皇帝是唐高祖李渊。

2. 明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扩大,其中最著名的航海家是_________。

答案:郑和解析:明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扩大,其中最著名的航海家是郑和,他七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海外各国的交流。

三、简答题1. 请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答案: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民主运动。

其背景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激发了广大民众的爱国情绪。

五四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四、论述题1. 论述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它具有以下积极作用:一是打破了世袭制度,使得社会各阶层有机会通过考试进入官僚体系;二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提高了民众的文化素质;三是选拔官员的标准相对公平,有利于选拔人才。

历史高考试卷

历史高考试卷

历史高考试卷
(一)
1、某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战争
2、某朝代的社会经济发展
3、一个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
4、某国历史上的一次文化盛世
5、某历史事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二)
1、某朝代的政治制度与统治方式
2、某国历史上的一次宗教改革
3、某朝代的科技发展与创新
4、某历史事件的原因与结果
5、某朝代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地位
(三)
1、某历史时期的社会阶级与阶级矛盾
2、某国历史上的一次革命运动
3、某历史事件对民族自尊心的影响
4、某朝代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5、某历史时期的思想变革与思潮兴起
(四)
1、某历史时期的民生状况与社会福利
2、某个民族的历史迁徙与文化传播
3、某朝代的文学艺术成就与影响力
4、某历史事件的历史评价与意义
5、某历史时期的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五)
1、某朝代的法律制度与司法机构
2、某国历史上的一次统一战争
3、某历史时期的风俗习惯与礼仪制度
4、某朝代的儒家思想与政治理念
5、某历史时期的妇女地位与权益保障。

2020年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总 含解析

2020年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总 含解析

2020年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总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2、古代中国的经济 (11)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17)4、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23)5、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27)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31)7、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33)8、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36)9、近代中国的经济 (44)10、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 (48)11、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与发展 (55)12、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57)13、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58)14、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 (64)15、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 (66)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70)1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80)18、选修内容 (81)19、史学研究 (103)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4,4分)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

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

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答案】D【解析】礼乐制度是强化分封制、宗法制中的等级部分,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等级、身份,题干信息与礼乐制度没有直接关系;另外,题干信息只有楚国国君熊通自立为王的一个事例,不能得出“礼乐制度不复存在”的普遍结论,排除A。

题干信息没有涉及王位世袭制度;另外,王位世袭制度当时也没有消亡,不合史实,排除B。

宗法制度主要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小宗服从大宗等,题干信息没有涉及宗法制度,C不正确。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分封制下诸侯获得封位都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根据“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可知楚王自立为王的做法是对分封制的破坏,说明当时分封制度受到挑战,故选D。

近五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归纳

近五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归纳

近五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归纳一、经济重心南移:T25—3.(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T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图4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T25—4.(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T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T26—9.(2015年·新课标全国Ⅰ卷·T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T26—10.(2015年·新课标全国Ⅱ卷·T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T27—6.(2013年·新课标全国Ⅱ卷·T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T27—10.(2015年·新课标全国Ⅱ卷·T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

全国高考历史试题

全国高考历史试题

1. 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在航海和地理探索中的重要作用。

2. 请解释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一系列中央集权政策,并讨论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请分析唐朝的开元盛世,包括文化、经济和政治方面的成就和特点。

4. 简述宋朝的科技进步,特别是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5. 请说明明朝时期的海外航海活动,包括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成果和意义。

6. 简要描述清朝的入关和康乾盛世,讨论与其他中国王朝的不同之处。

7. 解释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结果,以及它对中国近代史的深远影响。

8. 请描述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它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9. 讨论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民众的抗日情绪和民族团结,以及这对中国未来的影响。

10. 请解释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运动对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11. 简述文化大革命的起因、目标和影响,以及它对中国社会和教育的重大变革。

12. 请阐述改革开放政策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深远影响,包括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13. 解释香港回归问题的历史背景和处理方式,并讨论它对中英关系和中国国内的意义。

14. 简要介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战略和政策,以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和影响力。

15. 请描述一带一路倡议的起源、目标和合作方向,以及它对参与国家的影响。

16. 解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

17. 简述中国古代科技的贡献,包括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

18. 请分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人物,如孔子、屈原和杜甫等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19. 请讨论中国的传统宗教和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和佛教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0. 解释中国历史上的农耕文明和城市文明的特点,并讨论它们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希望这些试题能够帮助你进行历史知识的复习和准备。

如果有任何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2023年高考历史题

2023年高考历史题

2023年高考历史题
一、中国古代史事件
1.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2.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经过和影响是什么?
3.汉武帝时期,推行的政策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
4.唐太宗时期,推行了哪些政策,对唐朝的发展有何影响?
5.宋太祖时期,推行了哪些政策,对宋朝的发展有何影响?
二、中国近代史事件
1.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是什么?
2.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经过和影响是什么?
3.辛亥革命的背景、经过和影响是什么?
4.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和影响是什么?
5.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三、中国现代史事件
1.新中国的成立及其对中国的意义是什么?
2.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3.改革开放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4.香港回归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5.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四、世界古代史事件
1.古希腊城邦的兴起和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2.罗马帝国的崛起和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3.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是什么?
4.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和影响是什么?
5.欧洲中世纪的城市兴起和影响是什么?
五、世界近代史事件
1.文艺复兴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2.宗教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3.英国光荣革命的背景、经过和影响是什么?
4.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是什么?
5.法国大革命的背景、经过和影响是什么?
六、世界现代史事件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是什么?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是什么?
3.冷战的形成和发展,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岳麓版)史学常识名题分解整理人:龚哲山(福建莆田五中历史组)一、选择题1.(2011·天津文综·1)下列各组古今地名对应正确的是()①大都--北京②汴梁--开封③临安--苏州④益州--成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B 本题考查古今地名对照,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可用排除法,临安是今天的浙江杭州,故排除③即可。

2.(2011·福建文综·13)1925 年初,土耳其改革者发动对旧式礼拜帽的批判,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不满,但欧式帽还是在土耳其流行起来。

在百姓中最流行的是鸭舌帽,因为在做礼拜时可以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前额依旧可以贴在地上。

这种现象反映了()A.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一种妥协B.现代是假,传统是真C.传统是假,现代是真D.百姓被迫戴鸭舌帽并改变信仰【解析】A 本题的时代背景是土尔其凯末尔革命中的政教分离。

从题干信息分析可知,代表现代的欧式帽虽遭遇强烈不满,但最终还是被接受了,但做礼拜时还是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可见人们在接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没有完全摒弃旧的礼仪,同时“前额依旧可以贴在地上”反映了人们依旧可以进行作礼拜祷告,是传统的体现,故选A项。

欧式帽最终还是被人们接受了,所以现代也是真,排除B项。

做礼拜时还是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传统也没被完全摒弃,仍然存在,也是真,排除C项。

D项中所谓的信仰与材料的信息不符,排除D项。

3.(2011·浙江文综·14)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解析】B A项说法片面,材料虽然矛盾,但未必不能得出结论。

因为相互矛盾的其中一方可能是正确的,那样就能得出结论;C项强调的是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即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印证),但过于绝对。

因为不是任何结论都需要考古学证明。

考古学主要适用于远古时期没有文献资料的情况。

D项表述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材料一中的“数百万家”既可以包括民众,也可以包括官员。

4.(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12)唐初编定的《隋书·经籍志》,确立了中国古代四部分类着录图书的原则,汉代的乐府民歌应着录于()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解析】D 本题考查了史学常识。

中国古代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着录图书,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着作,如《周易》、《尚书》、《周礼》等;史部收录各类史书,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子部收录诸子百家着作、类书、释道宗教等着作,如《老子》、《墨子》、《庄子》、《荀子》等;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等。

本题汉代的乐府民歌应着录于集部,选D项。

5.(2011·安徽文综·22)李大钊说:“历史的真实,有二意义:一是说曾经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是正确的,一是说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是正确的。

前者比较的变动少,后者则时时变动。

”这是因为()A.历史学是人文学科,具有不确定性B.历史学家阐述历史,难免主观因素C.人类知识不断增长与历史观的变化D.历史认识总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真实【解析】C 关键要理解题干中心意思:历史的真实,一是事情的记录,二是对事情记录的解喻。

A项表述含糊,比如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是正确”就体现了确定性;B项中阐述历史如“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就不可能带有主观因素;D项,历史真实只有一个,不会因为时间的接近而更加真实;所以伴随人类知识不断增长和历史观的变化,对“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必然也会产生变动。

故选C项。

6.(2011·山东基能·24)从古诗词中可以窥见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娱乐活动,与下列诗句依次对应的活动是()1.弄假如真无比空,吹嘘全在一丝风 2.共骇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3.双枝需组履平地,楚黄州人擅此技 4.梨花风气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A.放风筝赛龙舟踩高跷踏青 B.荡秋千游泳赛跑踏青C.荡秋千游泳踩高跷登高 D.放风筝赛龙舟赛跑登高【解析】A 从关键词“一丝”“群龙”“双枝”“寻春”可以判断对应A项。

7.(2011·山东基能·33)(1分)某些影视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因缺乏考证.有时存在违背史实的错误。

下列片段或场景不符合史实的是A.岳飞说:“身为南宋子民,定当以抗金报国为己任。

”B.汉武帝对卫青说:“此番出兵匈奴,责任重大,愿大胜而归。

”C.顾闳中在画《韩熙载夜宴阁》D.隋场帝乘龙舟沿大运河巡游【解析】A 宋朝分成南宋、北宋是我们现在后人给宋朝历史的分期,作为岳飞当时不可能自8.(2011·上海单科·24)①90年前的 7月23日,②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天。

③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④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解析】B 历史评价通常指人们对历史人物、事件等一切历史现象从价值角度所做的认识。

①③属于历史阐释,②④分别是对时间和会议作出的评价。

9.(2011·上海单科·19)某学生要完成一篇有关二战人物的作业,在搜集史料。

下列属于第一手材料的是()A.《斯大林传》 B.《大独裁者》(电影)C.《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丘吉尔) D.《二次大战三巨头》【解析】C “第一手资料”是指当事人直接经过搜集整理和直接经验所得的资料,包括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它实物等;、只有C项是丘吉尔当事人所着,符合题意。

而《斯大林传》、《大独裁者》(电影)、《二次大战三巨头》属于第二手史料,故选C项。

10.(2011·上海单科·9)中国历史上,与秦、南朝齐、宋同时并存的少数民族分别是()A.匈奴、契丹、满族 B.契丹、鲜卑、匈奴C.女真、鲜卑、匈奴 D.匈奴、鲜卑、契丹【解析】D 秦朝时并存的是匈奴,秦始皇派大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孝文帝改革政治制度曾仿照南朝齐制定官制礼仪;南宋建国,向契丹进攻,意图夺取燕云十六州,惨败。

故选D。

11.(2011·上海单科·10)右侧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其中魏国所辖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的地理空间能力,左图右史是学史的基本方法。

三国中的魏国其地理范围是以中原为主,故选B。

A项为长城外,当时属于鲜卑,C项为蜀国,D项为吴国。

12.(2011·上海单科·2)公元前509年,罗马进入共和国时期,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A.公元前5世纪初 B.公元前5世纪末C.公元前6世纪初 D.公元前6世纪末【思路点拨】本题涉及历史纪年方法,是考查学习历史的基本要素,难度较低。

【精讲精析】选D。

一百年为一世纪,如公元前1世纪指的是公元前100年------公元前1年,故公元前509年为公元前6世纪末。

13.(2011·上海单科·30)夏朝没有留下直接的文献史料,有关记载多为转手材料,有些具有传说性质,所以夏的存在引起学者的怀疑。

二里头遗址发现后,怀疑的看法逐渐减少。

这是因为()A.该遗址的发现证明夏的传说有一定真实性B.该遗址的考古发现与有关夏的文献记载一一对应C.该遗址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夏的存在D.该遗址的考古发现属于原始材料【解析】C 二里头遗址属于夏商两代的遗存,又大量夏朝和商朝的实物史料。

实物史料比起传说更具说服力,所以学者不再怀疑夏朝的存在,故选C项。

该遗址的发现证明夏的存在,而主要不是为了证明传说有一定真实性,排除;该遗址的考古发现与有关夏的文献记载一一对应与题干“夏朝没有留下直接的文献史料”不符,而且也不可能一一对应,排除;该遗址的考古发现属于原始材料,但原始材料也有可能是虚构,不能把它绝对化,排除。

14.(2011·上海文综·7)西亚某地区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距今6000 ~ 5100年前那里的居民创造了楔形文字、人工灌溉工程等文明成就,该地区大致位于今天的( )A.伊拉克 B.伊朗 C.埃及 D.印度【解析】A 从材料信息“西亚、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距今6000 ~ 5100年、楔形文字、人工灌溉工程”可以判断是该文明成就是两河流域文明,这个文明的中心大概在现在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带,故选A。

二、主观题1.(2011·山东基能·32)(2分)下列语句是对我国相关历史人物的描述或评价,按这些任务生活年代的先后顺序对这四句话进行排列,依次是①三顾顿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②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③愁发愤,着称信史照尘鬟④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解析:分别是三国,清朝,汉朝,春秋,故答案是④③①②。

答案:④③①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