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要点教学内容
粤教版物理初中知识点总结
粤教版物理初中知识点总结
一、力和压强
1. 力的基本概念
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可以使物体产生运动、停止、改变速度或形状。
2. 力的分类
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接触力包括摩擦力、弹力等;非接触力包括重力、电磁力等。
3. 力的合成
多个力共同作用于物体时,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求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4. 压强
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P=F/A,单位为帕斯卡(Pa)。
二、机械能和功率
1. 动能和势能
物体运动具有动能,物体位置的变化具有势能。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化。
2. 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没有摩擦和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即机械能的总量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
3. 功率
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计算公式为P=W/t,单位为瓦特(W)。
三、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1. 物质的分类
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的原子组成,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原子结合而成。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绕原子核运动。
3.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如密度、熔点、沸点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四、热学
1. 温度和热量
温度是物体热量的度量,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表现。热量是热能的转移形式,是物体间由高温传向低温的能量。
2. 物态变化
物质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物态变化,如固体→液体→气体,气体→液体→固体。
3. 热力学
热力学研究热能和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关系,包括热功、功热和热效率等概念。
五、光学
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研究液体的压强》评课稿
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研究液体的压强》评课稿
一、教材内容概述
《研究液体的压强》是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中的一篇重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液体的压强概念及其计算方式,掌握压强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公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液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了解液体压强的变化规律;
•理解液体压强的重要性和应用。
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液体压强相关的问题;
•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分析。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爱好;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
•压强的变化规律;
•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
•压强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压强与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难点,教师需精心设
计教学方法和实验操作。
四、教学准备
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应提前做好以下准备工作:•准备教学用的液体容器、水、密度计等实验器材;
•准备多媒体设备和相关教学PPT;
•查阅相关教辅材料和教学参考书籍。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场景描述,引出液体压强这一概念,
让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状态。可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如:“你们平时都接触过哪些液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有所不同呢?这是为什么?”
2. 概念讲解与公式推导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意图,引出液体压强的概念,解释液体
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式。同时,教师可与学生共同推导压强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公式中各个变量的含义。
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说课稿
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说课
稿
说课说明:本说课稿是针对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中的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解析和讲解。本章主要通过实验与观察,引导学生认识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的运动状态,并以此为基础,引入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一、教学内容概述
1.1 教材信息
•课程名称:物理
•年级:八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粤教版
1.2 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掌握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特点和规律;
–了解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特点和规律。
•能力目标: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能够应用物体自由落体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简单问题。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分析
2.1 教学内容结构
本章节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物体在不受力时的静止状态;
2.物体在不受力时的匀速直线运动;
3.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自由落体运动。
2.2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物体不受力时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和观察总结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
2.3 教学准备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小球、运动轨道、计时器等)。
•教学资源:教材、学生练习册。
三、教学过程详解
3.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和讲述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如物体在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力对物体的作用等。
3.2 引入新知识
在导入成功后,引入本节课的新知识——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沪科粤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认识浮力 课件
在空 气中
测力计 1.58 拉力 /N 浮力 F/N
小部分 浸在清 水中
1.10
大部分 全部浸 全部浸 全部浸
浸在清 在清水 在较深 在盐清
水中 中
清水中 水中
0.70 0.41 0.41 0.40
0.48 0.88 1.17 1.17 1.18
新课学习
结论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体
此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四种猜想,其中最合理的是( D )
A.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B.浮力的大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C.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D.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课堂小结
我们都学了什么?
课堂小结
第一节 认识浮力
1、浸在液体里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托力,这 个力就是浮力。
新课学习
三、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设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块在空气 中、不同深度的水中、食盐水中示数。比较示 数的变化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物块、细线、烧 杯、水、铁架台、食盐
新课学习
猜想与假设: ⑴ 浸入液体的体积大小V; ⑵ 浸入液体的深度h; ⑶ 液体的密度ρ。
新课学习 设计实验:
新课学习
二、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即 F浮 = F上 - F下
物体上表面和下表面这两个压力差就 是液体对浸入物体产生的浮力。
4.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受力后的运动状态;
2.掌握牛顿第一、第二定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能够分析物体运动中所受的力及其大小方向。
二、教学重点
1.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和运用;
2.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1.牛顿第二定律的运用;
2.物体受到多个力时的受力分析。
四、教学过程
1.引入老师出示一个小球,让学生想象当这个小球没有受到任何力时会发生
什么。之后老师施加一个往上推的力,再让学生回答球的运动状态。最后介绍物体受力后的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若不受其他力
的影响,就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通过实验演示法,利用几个玩具
小汽车,给其中一个小车施加向前的恒力F,让学生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用简单
的语言介绍车子的运动状态及原因,证明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若不受其他力的影响,就会保持运动状态。
3.牛顿第二定律介绍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物体质量和
所受加速度的乘积。通过实验演示法,利用弹簧测微表或电子秤,用一定的物理
理论推导,完成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解释,并通过一定的例子演示运用牛二解决实际物理问题。
4.物体受到多个力时的受力分析分析物体受到多个力时,如何确定物体的所受合力及物体的加速度。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演示法:尽量通过具体示例进行说明;
2.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集思广益;
3.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物理实验和引入问题为主,课堂上学生也很积极,但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授课中,有一部分同学还是没有学习的很好,希望下次课选用其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该定律的概念。同时,在上课中老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尽可能的给予鼓励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沪科粤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怎样认识力 教案
6.1怎样认识力-教案
用点有关,物理学中,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练习
1、用手沿着箭头的方向拉弹力片,使它变弯,如图,已知B、C、D中用力大小相同,A中用力较小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选择______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选择______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选择____
2、(2015•温州)如图所示为一种常用核桃夹,用大小相同的力垂直作用在B点比A点更易夹碎核桃,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受力面积有关
巩固提升
1.以下关于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学生观察实
验,归纳力
的三要素。
通过实验具体
认识力的三要
素
2024年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2024年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物理知识,深化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第一章:力和运动
- 力的概念与分类
- 牛顿第一定律
- 牛顿第二定律
- 牛顿第三定律
- 加速度
- 弹簧力
- 摩擦力
- 质量和重量
2. 第二章:力的作用之一电与磁
- 静电与电荷
- 电流与电压
- 电阻与电路
- 简单电路的应用
- 电能与电功率
- 磁场与磁力
- 电磁感应
3. 第三章:声与光
- 声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的特征与变化
- 音的反射与衍射
- 光的产生与传播
- 光的反射与折射
- 凸透镜与凹透镜
4. 第四章:能源与能量转换
- 能源的概念与分类
- 能源的利用与技术
- 能量守恒定律
- 静止物体的能量
- 运动物体的能量
- 能源与环境保护
5. 第五章:人体健康与常见疾病
- 暖身运动
- 运动与健康
- 常见疾病的防治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介绍物理知识和原理,示范解题方法;
2. 实验教学法: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3. 课堂练习: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讨论和解答问题;
4. 案例分析法:以实际案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 视频教学法:辅助教材,展示实验演示和生动有趣的物理现象。
四、教学安排:
第一章:力和运动(12课时)
第二章:力的作用之一电与磁(12课时)
第三章:声与光(12课时)
第四章:能源与能量转换(12课时)
第五章:人体健康与常见疾病(6课时)
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评课稿
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评课稿
一、课程背景分析
本课程是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杠杆的平衡条件展开探究。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杠杆在力学中的应用,并且能够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教学目标设定
2.1 知识目标
•理解杠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掌握杠杆平衡条件的计算方法;
•了解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2.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3.1 教学重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掌握;
•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3.2 教学难点
•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用。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4.1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杠杆的平衡条件。通过学习杠杆的平衡条件,学生可以了解杠杆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平衡条件解决杠杆相关的问题。
4.2 教学过程
4.2.1 导入与激发兴趣(10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如使用杠杆打开瓶盖等,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杠杆是如何起到平衡作用的。通过观察和探究,激发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索欲望。
4.2.2 知识点讲解(20分钟)
在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产生兴趣后,教师可以对杠杆的概念、杠杆臂、力臂等基本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对杠杆基本原理的理解。
同时,教师还需介绍杠杆平衡条件的概念和公式,讲解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八年级粤教版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粤教版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是一门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它研究的是能量、力和物质的运动。在八年级的物理学习中,我们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物理知识点,下
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1. 物理量与单位
- 物理量是可以通过数值表示和测量的量,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 单位是表示物理量的基本单位和派生单位,例如米、千克、秒等。
2. 运动与力
- 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 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改变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功、机械能与功率
- 功是力对物体运动所做的功效,在物理中通常记为W,单位是
焦耳(J)。
- 机械能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 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能力或效率,通常用P表示,单位是瓦特(W)。
4. 声音与光学
- 声音是由振动源产生的机械波。
- 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成像和反射等现象的科学。
- 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具有波粒二象性。
- 镜片(凸透镜与凹透镜)能使光线发生折射,形成实像或虚像。
5. 电与磁
- 电是一种带电粒子的流动。
- 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传输的数量,单位是安培(A)。
- 电路由电源、导线和电器组成。
- 磁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磁体有磁场。
- 静电场和磁场都是由电荷或磁体产生的力的作用区域。
6. 热与能量转化
- 热是物体内部微观运动粒子的能量。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归纳 粤教版
6.1 /6.2节知识点归纳:
1、力是_ ____对____ _的作用;前者是施力物体,后者是_____物体;
2、力可以产生两个效果,一是___ __,二是______ _____;
3、力的单位是_____,简称____,符号___;托起两个鸡蛋用的力大约是___N;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 ___的;
5、力的三要素是: _____、 _____和_______。
6、判断正误:
1.踢出去的球受到脚对球向前的力- -----()
2.离开物体就不存在力。-------------------()
3.只有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4.物体受到力一定会改变运动状态。----------------------()
5.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是受了力的作用。--------()
6.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7、下列各种情况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A、正在空中飞行的铅球;
B、骑自行车在弯道上拐弯;
C、雨滴从空中竖直匀速下落;
D、从树上落下的苹果。
8、从井中通过绳子提水桶时,手会感到受一个向下的拉力的作用,该拉力的施力物体
是()
A、地球;
B、水桶;
C、绳子;
D、手。
6.3节知识点归纳:
1、_______________ ____叫做重力。
重力的方向___ __,计算物体所受重力的公式是____ 。
2、g=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2 N的物体放在手掌中,对物体施力的物体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怎样描述运动》教案及教学反思
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怎样描述运动》教案
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理解运动的含义,并能用多种方式描述物体的运动。
2.掌握物体运动状态的三种描述方法:速度、加速度
和位移。
3.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及其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加速
度问题。
4.能用等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5.掌握相对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并运用相对速
度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
1.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简单的物理运动问题。
2.能够与同学合作,共同分析解决物理运动问题。
3.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学习积极性。
2.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
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急用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1.运动的含义
2.直线运动的描述方法:速度、加速度、位移
3.等速直线运动的描述方法
4.相对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课前预习
1.让学生花费10分钟时间阅读和预习本节课的相关内容,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
2. 导入新课
1.老师通过例子设计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日
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物体在运动,比如车辆在行驶、人
在奔跑等。但是,我们并不是随意地说物体在运动,而需
要用一些科学的方法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到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2.通过一则视频展示,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本节课所
学的概念和方法。
3. 学习新知
3.1 知识讲解
1.介绍运动的含义和直线运动的基本描述方法:速度、加速度、位移。
2.介绍等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最新粤教版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体系
粤教版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体系
教材分析
粤教版初中物理共4本书: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长度的测量、声音、光学、热学、物质
八年级(下册):
力学、运动学
九年级(上册):
电学、热学、力学、电与磁
九年级(下册):
电与磁、电学、能量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声音、长度的测量: 7 5 5
物质: 6 7 10
运动: 3 8 2
力学:(约25%) 24 23 18
热学:(约15%) 12 20 12
光学: 10 8 12
电学:(约35%) 37 31 39 从历年的考试情况,可以看出,中考物理主要考察的力学、热学、电学,其中电学的内容考察时是最多的,而且难度也比较的大,是学生丢分比较多的地方;从历年的中考情况发现,学生比较容易丢分的题目主要有:实验题、计算题、综合能力题,这些内容主要也集中在初三这个学期,所以,在复习中的重点,我们要放在初三这一块。
对于初三这一块的内容,主要有以下的难点:1、公式多,记忆难度大,而且公式会出现易混淆的情况,所以学生要在公式这一块下功夫,一般初三物理不
及格的学生,很大程度就是在公式这一块没有记熟练;2、题目变化形式多,知识运用的很多样化,那么,这就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一般80分以下的学生主要是在这一块不是很熟练,对于这一块的内容,没有什么比较有效的方法,只能让学生“多练习”,只有熟悉的多了,才会理解清楚出题的思路和重点,然后,要通过多总结多归纳;3、能力要求比较高,这一块在学生的做题习惯方面的体现比较明显,主要有学生的细心、计算能力强、考虑问题全面等等,这些是学生的学习习惯,这些是比较难形成的。
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研究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研究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研究液体的压强》是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一篇重要
内容,该课程主要讲解了液体的压强概念以及压强的计算方法等内容。通过本课,学生将了解液体的压强对物体产生的作用,并能够运用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该课程适用于八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
础知识和科学思维能力。此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力学的基本概念,如压力和力的计算等。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们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液体的压强概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液体的压强概念;
–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理解液体的压强对物体产生的作用。
2.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压强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进行科学思维和判断。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液体的压强概念理解;
–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掌握。
2.教学难点:
–运用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将压力与压强的概念进行区分和应用。
五、教学设计
1. 导入(15分钟)
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题的兴趣,我将利用一个小故事导入。先给学生讲述一个场景:小明在海里潜水时感觉耳朵压得很痛,他请教了物理老师后才明白了其中的原理。
2. 知识讲解(30分钟)
2.1 液体的压强概念
首先,我会向学生解释什么是液体的压强。利用示意图,
我会讲解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压力的定义和液体中各点压力的大小。
2.2 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然后,我将介绍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展示,我
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认识浮力》说课稿
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认识浮力》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第一课,标题为《认识浮力》。该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浮力的概念及其作用,并引导学生了解浮力与物体的浸没和浮起条件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浮力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物体浸没和浮起的条件;
•掌握计算物体浸没深度的方法。
2. 能力目标
•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的实验态度和责任心。
三、教学重点
•理解浮力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物体浸没和浮起的条件;
•掌握计算物体浸没深度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实验装置、锅、水、各种物体;
•学生:教材、笔记本、试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提出与本节课内容相关
的问题,如: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浮力的作用吗?浮力是如何产生的?
2. 新课讲解(15分钟)
通过示意图和实际物体进行讲解,介绍浮力的概念和作用,并给出浮力公式的表达式。引导学生理解浮力与物体的浸没和浮起的关系,并举例解释浮力对物体的影响。
3. 实验探究(25分钟)
安排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以下实验:
1.实验一:测定物体的浸没深度与浮力的关系。学生
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使用不同质量和形状的物体在水中浸
没,并记录浸没深度与物体的质量和形状之间的关系。
2.实验二:测定物体的浮起条件。学生自行设计实验
方案,使用不同质量和形状的物体在水中浮起,并记录浮
沪科粤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探究滑动摩擦力 课件
课堂小结
第四节 探究滑动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产生:物体有有相对滑动 2、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有关,压力大小有关 3、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知识巩固
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 ) A.鞋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B.拉杆旅行箱底部装有轮子 C.向自行车的转轴处加润滑油 D.磁悬浮列车脱离与轨道面的接触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将弹簧测力计左端固定在墙上,右端用细线与重 力为10N的木块相连,木块放在上表面水平的小车上,弹簧测力 计保持水平,现拉动小车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静止 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分
溜冰时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滚动摩擦
圆珠笔写字,笔尖与纸面间的摩擦 滚动摩擦
旋动瓶盖时,盖子与手之间的摩擦 静摩擦
紧急刹车时车轮与地面之间
滑动摩擦
二、探究滑动摩擦力 1、提出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事例:当你推箱子时,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 地面越粗糙, 推起来越费力.
箱子越重--- 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 地面越粗糙---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大
得出结论: _接__触__面___粗__糙__程___度__一__定___时__,__压___力__越__大___,_摩__擦___力__越_ 大。 __压__力__一___定__时__,___接__触__面___越__粗__糙___摩__擦__力___越__大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要点
第六章力和机械
6.1 怎样认识力
1、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速度或者运动方向)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1N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6.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
6、实验室测量力的大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7、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8、弹簧测力计的用法:
第一步:校零
第二步: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第三步:使弹簧的伸长和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四步:读数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画法:第一:找作用点,第二:画箭头(力越大线越长),第三:标出字母和大小
6.3 重力
10、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1、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2、重力作用点叫重心。
13、重力大小叫物重。重力大小和物体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公式中G表示重力,单位是N,m表示质量,单位是Kg)
g=9.8N/Kg,含义: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有时取10N/kg)
6.4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4、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
15、滑动摩擦力(f):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16、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粗糙表面、物体要接触,物体间要有相对运动(滑动),或者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17、滑动摩擦力方向:阻碍物体相对运动。
18、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实验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要求:用弹簧测力计测摩擦力的大小
拉弹簧测力计要水平、匀速直线
用增加砝码来增大压力,在木板上铺毛巾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9、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①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一定,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20、增大摩擦方法:①增大压力②使接触面更粗糙。
21、减小摩擦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使接触面更光滑
③使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④用滚动代替滑动。
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2、杠杆:能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23、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24、力臂(L):从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
25、杠杆上有二个力,分别是动力(F1)和阻力(F2)
二个力臂,分别是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26、杠杆平衡: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杠杆保持静止或者匀速转动叫杠杆的平衡。
27、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公式中:F 的单位是N,L的单位是m)。
杠杆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杠杆的动力F1就是阻力F2的几分之一。
28、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杠杆要保持水平静止。
钩码的重作为作为动力(F1)或者阻力(F2)29、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动力臂长度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如:撬杠,起子,铡刀,手动抽水机)
特点:省力但是费距离
(2)费力杠杆:动力臂长度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如:钓鱼竿,筷子,手前臂)
特点:费力但是可以省距离
(3)等臂杠杆:动力臂长度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如:天平)
特点为:不省力也不费力,也不省距离
6.6 探究滑轮的作用
30、滑轮分类: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31、定滑轮:
(1)使用时滑轮轴位置固定
(2)特点:不省力,拉力F=G物,可改变拉力方向(3)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
32、动滑轮:
(1)使用时滑轮和重物一起移动
(2)特点:省一半的力,拉力F =(G 物+G 动)/2 但不能改变拉力方向
(3)使用动滑轮时,拉力要匀速竖直向上。
(4)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等于阻力臂2倍的杠杆
33、滑轮组
(1)滑轮组是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
(2)滑轮组省力判断:使用滑轮组吊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摩擦不计,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的拉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公式:F =(G 物+G 动)/n (3)根据要求绕滑轮组,先确定绳子拴在哪一个滑轮:奇动偶定。
第七章 运动和力
7.1 怎样描述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1)判断物体否运动时被选作参照的物体,这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一般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 (3)运动: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 (4)静止: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改变 3、运动的相对性: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叫做运动的相对性。
4、运动的普遍性: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是运动的。
5、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 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6、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①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 ②相同的时间比较所走的路程 7、速度(v )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3)速度公式:
t s v =
(4)公式中:S 表示路程,单位:m(Km) t 表示时间,单位:s(h)
v 表示速度,单位:m/s(Km/h) (5)1m/s=3.6Km/h
(6)速度公式应用:求速度:v=s/t
求路程:vt s = 求时间:t=s/v (7)测量速度实验:测量路程s 和时间t ,用公式v=s/t 算出速度。
(8)人步行的速度:1.4m/s ,自行车的速度:5m/s 8、机械运动分类
(1)按路线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按速度分: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9、亚里士多德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10、伽利略观点: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维持,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是因为它受到摩擦阻力。 11、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实验: (1)小车要从斜面同一高度放下:使小车在水平面上的速度相同
(2)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 (3)推理:假如水平面对小车完全没有摩擦,小车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12、牛顿第一定律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力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一切物体如果不受外力,都能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科学推理得出—理想实验。不能用实验验证。
(4)不受外力时:原来静止的要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3、惯性 (1)物理学中,把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2)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 (3)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普遍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4)惯性大小和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5)惯性的利用和防止现象:汽车启动—向后倒;汽车刹车—向前倾;安全带;安全气囊。 7.4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
14、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力互相平衡或二力平衡。
15、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体、等大、反向、共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