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要点教学内容
粤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 神气的压强 PPT课件
液柱的质量:m=
ρ
h
s
v
液柱在底面s产生的压强为: p=
F
( ρgS )h =
S
= ρgh
结论: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为:p=ρgh
1:有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 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 它们区分开? 2:如图9所示三个底面积相等的容器, 倒入质量相等的煤油后,则各容器内液 体的情形如图,则容器内底面所受到的 压强:( C )
液体液体不仅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对容 器侧壁也产生压强。
简易压强计: U形压强计
活动3:认识U形压强计
(注意:不要用力过猛)
用手指轻按金属盒口的橡皮膜,观察U
形管,有什么现象产生?
结论: U形管内,液面出现高度差。
按橡皮膜的手指稍微加点力,观察U形
结论: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____,并且 相等 ; 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 深度有关,深度 液体内部的压强跟____ 增大;不同液体内部的 增加,压强____ 压强跟液体的密度 ____有关,密度越大, 越大 压强____.
如何准确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3)将橡皮膜保持在同一深度,朝着不同 的方向,压强计中液面高度差是否相 等?说明什么问题?
结论: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各个方向 压强相等。
(4)当橡皮膜处于不同深度时候,U形 管内液面高度差有何变化?又说明 什么问题?
结论: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深度增加,压 强增大。
(5)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U形管两管液面的 高度差,在同一深度为什么盐水比水大? 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沪粤版 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 神气的压强
第2节 研究液体内部压强
9新科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2 阿基米德原理
9.2阿基米德原理知识目标1.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有关的简单计算。
3.能应用公式F浮=G排和F浮=ρ液gV排计算简单的浮力问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及其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铁块,溢水杯,烧杯,水,食盐,细线等。
一、新课引入学生实验:在水桶中装满水,让学生把饮料瓶向下慢慢压入水桶中,体会浮力大小的变化,注意观察现象。
讨论:将饮料瓶下按过程中,饮料瓶所受的浮力越来越大,排开的水越来越多。
浮力的大小和排开液体的多少是否存在定量的关系呢?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阿基米德原理1.猜想与假设教师点拨,学生猜想:由前面实验我们知道,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越大(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越大。
也就是说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是有关的,它们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呢?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学生讨论:参考教材P90图9-10,设计出实验的方案。
教师评价。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实验:(1)根据实验方案选取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铁块、溢水杯、烧杯、水、食盐、细线等。
(2)各实验小组用体积不同的铁块、水或盐水做实验,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记录在教材P90图9-10中。
(3)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推算:铁块受到的浮力:F浮=G-F,铁块排开的水重量G排=G总-G 杯,比较F浮和G排的大小。
4.分析与论证学生交流与讨论:把实验结果中物体所受浮力F浮与被物体排开水的重量G排进行比较。
总结后,得出结论: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教师讲述:阿基米德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发现上述结论,所以它被称为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证明,这个结论对气体同样适用。
例如空气对气球的浮力大小就等于被气球排开的空气所受到的重力。
探究点二:浮力大小的计算例题讲解:在教材P87图9-4所示的实验中,物体的体积V=50cm3,g取10N/kg,试问:(1)把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它排开水的重力为多少?它受到的浮力多大?(2)把物体完全浸没在密度为1.1×103kg/m3的盐水中,它排开盐水的重力为多少?它受到的浮力多大?解: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应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归纳 粤教版
6.1 /6.2节知识点归纳:1、力是_ ____对____ _的作用;前者是施力物体,后者是_____物体;2、力可以产生两个效果,一是___ __,二是______ _____;3、力的单位是_____,简称____,符号___;托起两个鸡蛋用的力大约是___N;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 ___的;5、力的三要素是: _____、 _____和_______。
6、判断正误:1.踢出去的球受到脚对球向前的力- -----()2.离开物体就不存在力。
-------------------()3.只有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4.物体受到力一定会改变运动状态。
----------------------()5.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是受了力的作用。
--------()6.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7、下列各种情况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A、正在空中飞行的铅球;B、骑自行车在弯道上拐弯;C、雨滴从空中竖直匀速下落;D、从树上落下的苹果。
8、从井中通过绳子提水桶时,手会感到受一个向下的拉力的作用,该拉力的施力物体是()A、地球;B、水桶;C、绳子;D、手。
6.3节知识点归纳:1、_______________ ____叫做重力。
重力的方向___ __,计算物体所受重力的公式是____ 。
2、g=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2 N的物体放在手掌中,对物体施力的物体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手向上运动突然停止,物体被竖直上抛,此时物体受到_____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为______.(空气阻力不计)4、建筑房屋时,用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的重锤线是根据__ ____ 制成的.5、起重机要吊起100 kg 的钢件,使其向上以1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钢丝绳受到的拉力是______,若让物体以 2 m/s的速度匀速上升,钢丝绳受到的拉力是_____.6、重5 N的电灯,由灯绳吊着在竖直方向静止不动,电灯受_____力和 _____力作用,施力物体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这两个力的关系是______7、判断题1.氢气球放开后会升上天空,所以空中飞行的气球不受重力.2.质量为2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9.6 N.3.力并不总是成对出现,物体受到的重力就不是成对出现.4.因为宇宙间的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万有引力,所以两个桌子间也存在万有引力.5.假如没有重力,人用脚一蹬地就会离开地球.8、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所含物质的多少成正比B. 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跟常数g成正比C. 物体受到的重力和物体的质量是一回事不必加以区别D. 不同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比值是不相等的9、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几何中心必然与重心重合B. 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C. 重心总是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之外D.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10、画出右边各图中正方体物体的重力示意图,物体的重为20N。
粤教版初二下学期物理重点复习提纲(力学部分详细版)
粤教版初二物理复习提纲《运动和力》复习提纲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船 和 山 。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 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 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4、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Ⅰ 匀速直线运动:A 、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024年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2024年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掌握物理知识,深化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2.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力和运动- 力的概念与分类-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加速度- 弹簧力- 摩擦力- 质量和重量2. 第二章:力的作用之一电与磁- 静电与电荷- 电流与电压- 电阻与电路- 简单电路的应用- 电能与电功率- 磁场与磁力- 电磁感应3. 第三章:声与光- 声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特征与变化- 音的反射与衍射- 光的产生与传播- 光的反射与折射- 凸透镜与凹透镜4. 第四章:能源与能量转换- 能源的概念与分类- 能源的利用与技术- 能量守恒定律- 静止物体的能量- 运动物体的能量- 能源与环境保护5. 第五章:人体健康与常见疾病- 暖身运动- 运动与健康- 常见疾病的防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物理知识和原理,示范解题方法;2. 实验教学法: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3. 课堂练习: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讨论和解答问题;4. 案例分析法:以实际案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5. 视频教学法:辅助教材,展示实验演示和生动有趣的物理现象。
四、教学安排:第一章:力和运动(12课时)第二章:力的作用之一电与磁(12课时)第三章:声与光(12课时)第四章:能源与能量转换(12课时)第五章:人体健康与常见疾病(6课时)五、教学重点:1. 物理实验的设计和数据处理;2. 物理知识的应用和拓展;3. 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培养。
六、教学评价:1. 定期组织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2. 实验报告的撰写和评分;3. 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的参与情况;4.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全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及辅助资料;2. 实验器材和实验教具;3. 多媒体教学设备;4. 互联网资源。
粤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牛顿第一定律 PPT课件
大
较小 小 更小 无
短
较长 长 更长 无限长
快 较慢 慢 更慢 无
结
论
如果运动的小车不受力,小车将会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静止的小车不受力,小车将会 保持静止。
……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 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 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伽 利 略 的 推 论
在理想情况下,如果 表面绝对光滑,阻力 等于零,物体的速度 将不会减慢,将以恒 定不变的速度永不停 息地运动下去。
粤 敎 沪 科 版 八 年 级 下 7.3
第 九 章
运动的小车为什麽会静止? 运动的小车因为 受摩擦力,所以会静止。
提出问题
如果运动的小车不受摩擦力, 小车将会怎样?
猜 想 设计实验
受力时 受越来越小的力时 不受力时
进 行 实 验 研究对象
表面
粗糙程度
阻力
运动距离 速度变化
毛巾 棉布 木板
进 行 实 验 研究对象
表面
粗糙程度
阻力
运动距离 速度变化
毛巾 棉布 木板
进 行 实 验 研究对象
表面
粗糙程度
阻力
运动距离 速度变化
毛巾 棉布 木板
进 行 实 验 研究对象
表面
粗糙程度
阻力
运动距离 速度变化
毛巾 棉布 木板
分 析 论 证 研究对象
表面
粗糙程度
阻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运动距离 速度变化
毛巾 棉布 木板 玻璃 绝对光滑
大
较小 小 更小 无限小
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 用,不仅速度的大小不变, 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将 沿原方向匀速运动下去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说课稿 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一、引入大家好,我是今天的物理课程的授课教师。
今天我们将学习物理下册的第10.2节内容,即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分子动理论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介绍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通过实际案例来加深对分子动理论的理解。
希望大家在听课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提问和互动。
二、基本原理1.分子动理论的概念分子动理论是指物质微粒(分子或原子)在物体内部的运动描述。
根据分子动理论,物质由大量微观粒子组成,这些粒子不断运动并相互碰撞。
分子动理论是基于实验证据的理论,它可以解释和预测物质的宏观性质。
2.分子的运动状态根据分子动理论,分子的运动状态包括三个方面:运动速度、运动方向和运动方式。
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速度越快;运动方向是随机的,呈现弥散分布;运动方式有自由扩散和碰撞传递两种。
3.热平衡和热力学温度根据分子动理论,当物体的内能达到最大值时,物体即达到了热平衡状态。
热平衡是指物体内部各部分的分子运动状态相同,不存在能量传递的趋势。
热力学温度则是描述物体达到热平衡所需要的热力学特性。
热力学温度可以通过热力学温标来表征,比如摄氏温标和开尔文温标。
三、应用案例1.气体分子的运动规律根据分子动理论,气体分子在容器内的运动是随机的、无序的。
气体分子的碰撞与容器壁面的碰撞导致气体对容器施加压强,这就是气体的压强定义。
根据理论计算,气体的压强与温度和分子数密度有关。
2.液体的表面张力液体的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层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造成的。
根据分子动理论,液体分子在表面层聚集形成一个较为紧密的结构,而在内部则相对松散。
这种结构使得液体表面层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大,从而形成表面张力现象。
3.固体的热膨胀和导热性根据分子动理论,固体的热膨胀和导热性可以通过分子的振动和传导来解释。
固体内部的分子在受热时会产生振动,振动幅度的增大导致了固体体积的扩大,从而出现了热膨胀;同时,分子之间的振动也导致了热能的传导,使得固体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
沪科粤教版初中初二物理下册《怎样认识力》说课稿
沪科粤教版初中初二物理下册《怎样认识力》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怎样认识力》是沪科粤教版初中初二物理下册的一篇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了力的概念、力的种类以及力的作用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篇教材,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力的作用、性质和变化规律,进一步加深对力学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力的概念,明确力的特征和作用;–掌握力的种类及其作用,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熟悉力的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示例、实验、问题引导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的能力,提高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乐趣,培养科学素养;–在实验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耐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力的概念和特征,明确力的作用;–理解力的种类及其作用,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力的概念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属性;–能准确描述不同种类力的作用及其特点。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编写教案和说课稿;–准备示例、实验等教学辅助材料;–确保教室设备正常运行,如黑板、投影仪等。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带好课本、笔记本等教学用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复习力的基本概念。
2.学习(4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提出力的来源和作用的问题;–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和作用,培养观察力;–引导学生总结力的特征,明确力的定义和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力的种类及其作用,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探讨力的计量,引导学生理解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受力面积等因素的关系。
3.讨论与练习(40分钟)–提供问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别、小组或全班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解答,引导学生理解与应用力的知识。
沪科粤教版初中初二物理下册《认识浮力》说课稿
沪科粤教版初中初二物理下册《认识浮力》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介绍《认识浮力》是沪科粤教版初中初二物理下册的一篇内容,主要讲解浮力的概念和性质。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能够理解浮力产生的原理,并能够应用相关知识解释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浮力的概念和性质,掌握浮力产生的原理。
•技能目标:能够使用浮力的原理解释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3. 教学重点•理解浮力的概念和性质。
•掌握浮力产生的原理。
4. 教学难点•理解浮力的作用力及其方向。
•运用浮力原理解释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浮力的概念和性质•浮力产生的原理•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及其解释2.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描绘船只浮在水面上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浮力的认识和好奇。
提问学生:你们见过这样的场景吗?为什么船只可以浮在水面上?•第二步:概念解释引导学生思考船只能够浮在水面上的原因,并提出“浮力”的概念。
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浮力,而不是物体自身产生的力。
•第三步:浮力性质解析向学生介绍浮力的性质,包括:•浮力大小与受力物体的体积成正比。
•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成正比。
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性质。
•第四步:浮力产生的原理向学生讲解浮力产生的原理,涉及到阿基米德原理。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第五步: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解释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并通过运用浮力的原理解释这些现象。
例如,球状物体在液体中漂浮,而方状物体在液体中下沉。
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的原因。
•第六步:小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引发学生思考:浮力除了可以帮助船只浮起,还有哪些实际应用呢?三、教学设计与方法1. 教学设计•设计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粤教沪科版八下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要点第六章力和机械1.怎样认识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三要素2.怎样测量和表示力怎样测量力怎样用图表示力3.重力重力的产生重力的方向重力的大小4.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生活中的摩擦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增大摩擦与减小摩擦的方法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跷跷板中的道理6.滑轮和滑轮组动滑轮和定滑轮探究两类滑轮的作用滑轮组第七章运动和力1.怎样描述运动什么是运动和静止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自然界中运动的多样性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比较运动的快慢的方法速度及其计算公式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惯性生活中的惯性现象4.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什么是二力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力和运动状态的变化第八章神奇的压强1.认识压强什么是压力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什么叫压强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2.研究液体的压强令人惊奇的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U形压强计连通器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怎样知道大气有压强怎样测量大气压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第九章浮力与升力1.认识浮力什么是浮力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2.探究浮力的大小3.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浮沉条件的应用4.神奇的升力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1.认识分子德谟克里特的猜想什么是分子分子的大小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3.“解剖”原子分子可以再分吗把原子切开原子结构的两种模型原子核内有些什么原子的结构4.飞出地球古人富有想像的宇宙图景托勒玫精心构作地心说哥白尼吹响了科学革命的号角飞出地球去5.宇宙深处从太阳系到银河系宇宙到底有多大开发新家园。
深度解析物理初二课程粤教版特辑
深度解析物理初二课程粤教版特辑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和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学科,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应用价值。
在广东省的教学体系中,物理课程被精心设计,为初中生提供了一种全面深入的学习体验。
本文将通过深度解析物理初二课程粤教版特辑,探讨其教学内容、特点和对学生的影响。
一、教学内容物理初二课程粤教版特辑涵盖了多个核心知识点和实践应用。
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其中几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1. 动能和势能在物理学中,动能和势能是两个基本概念。
通过学习粤教版物理初二课程,学生将深入了解动能和势能的定义、计算公式和相互转化关系。
同时,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观察和验证动能和势能的存在和变化规律。
2. 电路与电流电路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物。
在物理初二课程中,学生将学习电路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并了解各种电流的特性和应用。
通过实验和模拟电路的搭建,学生将掌握电流的测量方法和基本电路元件的使用技巧。
3. 光的传播和反射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物,而在物理学中,光的传播和反射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深入学习物理初二课程粤教版特辑,学生将了解光的传播特性,以及反射现象的产生和规律。
实验和观察活动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原理,同时培养他们对光的应用技巧。
二、教学特点物理初二课程粤教版特辑具有以下几个教学特点,为学生提供了高效、有趣的学习环境。
1. 实践教学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需要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来巩固。
在粤教版物理初二课程中,大量的实验和观察活动被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学生将通过自己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实际操作的能力和科学探索的精神。
2. 问题导向学习物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在粤教版物理初二课程中,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得到广泛运用。
教师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讨论和团队活动,学生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认识浮力》说课稿
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认识浮力》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第一课,标题为《认识浮力》。
该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浮力的概念及其作用,并引导学生了解浮力与物体的浸没和浮起条件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浮力的概念和作用;•掌握物体浸没和浮起的条件;•掌握计算物体浸没深度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实验态度和责任心。
三、教学重点•理解浮力的概念和作用;•掌握物体浸没和浮起的条件;•掌握计算物体浸没深度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实验装置、锅、水、各种物体;•学生:教材、笔记本、试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提出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如: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浮力的作用吗?浮力是如何产生的?2. 新课讲解(15分钟)通过示意图和实际物体进行讲解,介绍浮力的概念和作用,并给出浮力公式的表达式。
引导学生理解浮力与物体的浸没和浮起的关系,并举例解释浮力对物体的影响。
3. 实验探究(25分钟)安排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以下实验:1.实验一:测定物体的浸没深度与浮力的关系。
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使用不同质量和形状的物体在水中浸没,并记录浸没深度与物体的质量和形状之间的关系。
2.实验二:测定物体的浮起条件。
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使用不同质量和形状的物体在水中浮起,并记录浮起的条件和物体的质量、形状之间的关系。
4. 实验结果分析(15分钟)学生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整理和分析,总结物体的浸没和浮起条件,并与教师共同讨论确定结论。
教师适时给出辅导或解答。
5. 讲解浮力计算方法(15分钟)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详细讲解如何计算物体浸没深度。
引导学生理解浸没深度与物体体积和密度的关系,并帮助学生解决计算中的困惑。
八年级泸粤物理下册知识点
八年级泸粤物理下册知识点
总结
泸粤物理下册是我国中学课程体系中数理化三门学科之一,其
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
本文将从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出发,对该学科内容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
一、运动的描述及其规律
1. 运动的描述方式: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
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产生加
速度;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方向相反
3. 速度的描述方式:瞬时速度、平均速度、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加速度描述方式:瞬时加速度、平均加速度、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力的作用及其应用
1. 原理: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牛顿定律
2. 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维持和修建基础设施、利用物理现象创造工业、解决身体健康和保健问题
三、如果你知道了以上知识点,你就会了解:
1. 物理基础及其世界观:物质与运动、时空
2. 物理方法:假设与理论、实验与观测、模型与预言
3. 物理工具与应用:实验设备、仪器
4. 物理活动:物理科学思维、物理实验
结语
本文仅是对的一个梳理,我们希望此篇文章能够帮助学生和爱好者们弥补各种物理知识不足,帮助你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泸粤物理下册的知识点,进而推高对整个学科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由于物理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普适性,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在不断地实践和实验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要点第六章力和机械6.1 怎样认识力1、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速度或者运动方向)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1N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6.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6、实验室测量力的大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7、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8、弹簧测力计的用法:第一步:校零第二步:认清量程和分度值第三步:使弹簧的伸长和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第四步:读数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画法:第一:找作用点,第二:画箭头(力越大线越长),第三:标出字母和大小6.3 重力10、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1、重力方向:竖直向下;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2、重力作用点叫重心。
13、重力大小叫物重。
重力大小和物体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公式中G表示重力,单位是N,m表示质量,单位是Kg)g=9.8N/Kg,含义: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有时取10N/kg)6.4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14、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
15、滑动摩擦力(f):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16、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粗糙表面、物体要接触,物体间要有相对运动(滑动),或者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17、滑动摩擦力方向:阻碍物体相对运动。
18、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实验(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2)实验要求:用弹簧测力计测摩擦力的大小拉弹簧测力计要水平、匀速直线用增加砝码来增大压力,在木板上铺毛巾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19、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①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一定,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20、增大摩擦方法:①增大压力②使接触面更粗糙。
21、减小摩擦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使接触面更光滑③使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④用滚动代替滑动。
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22、杠杆:能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23、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24、力臂(L):从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
25、杠杆上有二个力,分别是动力(F1)和阻力(F2)二个力臂,分别是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26、杠杆平衡: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杠杆保持静止或者匀速转动叫杠杆的平衡。
27、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公式中:F 的单位是N,L的单位是m)。
杠杆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杠杆的动力F1就是阻力F2的几分之一。
28、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杠杆要保持水平静止。
钩码的重作为作为动力(F1)或者阻力(F2)29、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动力臂长度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
(如:撬杠,起子,铡刀,手动抽水机)特点:省力但是费距离(2)费力杠杆:动力臂长度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
(如:钓鱼竿,筷子,手前臂)特点:费力但是可以省距离(3)等臂杠杆:动力臂长度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
(如:天平)特点为:不省力也不费力,也不省距离6.6 探究滑轮的作用30、滑轮分类: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31、定滑轮:(1)使用时滑轮轴位置固定(2)特点:不省力,拉力F=G物,可改变拉力方向(3)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32、动滑轮:(1)使用时滑轮和重物一起移动(2)特点:省一半的力,拉力F =(G 物+G 动)/2 但不能改变拉力方向(3)使用动滑轮时,拉力要匀速竖直向上。
(4)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等于阻力臂2倍的杠杆33、滑轮组(1)滑轮组是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2)滑轮组省力判断:使用滑轮组吊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摩擦不计,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的拉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公式:F =(G 物+G 动)/n (3)根据要求绕滑轮组,先确定绳子拴在哪一个滑轮:奇动偶定。
第七章 运动和力7.1 怎样描述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1)判断物体否运动时被选作参照的物体,这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一般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
(3)运动: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 (4)静止: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改变 3、运动的相对性: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叫做运动的相对性。
4、运动的普遍性: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是运动的。
5、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
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6、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①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 ②相同的时间比较所走的路程 7、速度(v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3)速度公式:t s v =(4)公式中:S 表示路程,单位:m(Km) t 表示时间,单位:s(h)v 表示速度,单位:m/s(Km/h) (5)1m/s=3.6Km/h(6)速度公式应用:求速度:v=s/t求路程:vt s = 求时间:t=s/v (7)测量速度实验:测量路程s 和时间t ,用公式v=s/t 算出速度。
(8)人步行的速度:1.4m/s ,自行车的速度:5m/s 8、机械运动分类(1)按路线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速度分: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9、亚里士多德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10、伽利略观点: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维持,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是因为它受到摩擦阻力。
11、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实验: (1)小车要从斜面同一高度放下:使小车在水平面上的速度相同(2)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 (3)推理:假如水平面对小车完全没有摩擦,小车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12、牛顿第一定律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力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一切物体如果不受外力,都能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科学推理得出—理想实验。
不能用实验验证。
(4)不受外力时:原来静止的要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3、惯性 (1)物理学中,把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2)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
(3)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普遍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4)惯性大小和物体的质量有关。
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5)惯性的利用和防止现象:汽车启动—向后倒;汽车刹车—向前倾;安全带;安全气囊。
7.4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14、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力互相平衡或二力平衡。
15、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同体、等大、反向、共线)16、物体受平衡力,会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
17、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运动状态改变。
18、力和运动关系 (2)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第八章 神奇的压强8.1 认识压强 1、压力(F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1)压力方向:与支持面垂直 (2)压力大小:在水平面或者地面上时压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F =G )(3)压力作用效果和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受力面积一定,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力一定,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压强(p )(1)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压强:物理学中把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3)压强公式:(4)压强单位:Pa (帕) 1Pa=1N/m 2 3、压强公式应用求压强:S Fp =求压力:F=PS 求受力面积:S=F/P 注意:在水平面或者地面上时:F =G ;S 表示受力面积(接触面积—最小的面积) 4、增大压强方法:根据公式p=F/s 可知:增大压力F 或者减小受力面积S ,可以增大压强。
例:刀口锋利、啄木鸟嘴尖、老虎牙齿尖、钉子尖 5、减小压强方法:根据公式p=F/s 可知:减小压力F ,或者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例:书包带很宽、重卡车很多宽大轮胎、铁轨下铺枕木、雪撬很宽、坦克用履带 8.2 研究液体的压强6、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有压强。
7、液体内部有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作用,液体具有流动性。
8、压强计:测量液体内是否有压强,和测量液体内压强的大小----U 型压强计。
9、液体内压强的大小和:液体的密度、深度有关。
10、液体内压强的特点:(1)液体对容器的底和侧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且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3)液体内部压强跟深度有关,深度增加,压强增大(4)液体压强和液体密度有关,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11、液体内压强计算公式:12、液体内压强公式应用:(1)比较压强大小:比较深度h 、比较液体密度ρ (2)计算液体内压强:gh p ρ=计算深度:g p h ρ=计算液体密度:gh p=ρ(3)计算液体内压力:先用公式P=ρgh 算出压强,再用公式F =PS 算出压力 13、连通器(1)连通器结构:上端开口,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 (2)连通器特点:当连通器内装有同种液体,并且液体静止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3)连通器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船闸、自动喂水器、下水道弯管、自来水系统、水平计 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14、大气压:大气中存在着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15、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水杯倒立实验、吸盘实验)16、首先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17、标准大气压的值(1atm ):760mm 汞柱、1.013×105Pa (1.01×105Pa )18、测大气压值的方法:测出注射器活塞的底面积S (S=V/L ) 测出钩码的重力G大气压的值p :(V GL L V G S G p ===)19、测大气压工具:气压计20、大气压的大小和天气有关:晴天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气压比夏天高。
21、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高度越高气压越低 (2Km 内,每升高10m ,大气压减小111P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