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辞职门”一场发生在错误时间的人事变革

合集下载

企业伦理

企业伦理
企业伦理案件之
华为“辞职门”事件
论此怎道合员关一因是工员劳要十将《 坛后能德始为年 区引让实这十,日公胜权等同理华买公月 转起基际样年该实司在力对,辞为断司 载坛层上一后法施为智。待工职员工对日 。友的毫个必规的了,此,号手工龄工, 强员无,须定《避大举实也续,》作天 烈工社成签,劳免胜证际要,在,十涯 反寒会天订用动承也明上换再明称年社 响心责嘴无人合担在:是掉签年“以区 ,!任上期单同即智公漠。订元工上有 并!感说限位法将,司视说-旦作的网 被!的着的在》在主一基是 后即员友 多!公仁劳雇的明要直层所年陆将工发 家”司义动用有年原都员有的续满即帖 2007 9 28 1 3
11月9日,广东省总工会主要负责人在省总工会约见华为有 关负责人,就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妥善处理事件达成三点 共识。 一、企业进一步建立健全员工保障机制,完善员 工权益保障、医疗保障、人身保障等管理规定,加大员工 维权举措。工会支持企业改革创新,引导员工焕发劳动热 情和创造活力,团结和动员员工共谋企业发展,做到在共 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二、企业制定、修改或者决定 直接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遵守有关 法律规定,听取员工意见,并与工会协商确定。近期筹备 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对原已制定的直接涉及员工利益的暂 行规定,提交职代会审议。三、企业与工会开展平等协商, 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 福利等事项订立集体合同,共同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思考题
• 1. 华为的7000人辞职事件为什么 受到社会如此关注? • 2. 如何从伦理学角度评价华为要 求7000人辞职的做法? • 3. 从伦理学角度分析,应采取什么 措施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1.自“华为七千人辞职事件”被媒体披露以 来,短短的几天时间,华为在公众舆论的视 野已经从一个高新民企标杆迅速蜕变为一个 规避法律的企业范本。假设,华为公司这些 员工不辞职的话,等《劳动合同法》实施后, 这些员工再工作两年,如果愿意与华为公司 续签劳动合同,那公司就得与他们签订无固 定期限劳动合同;如果公司不与他们签订无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那公司就得每月向他们 支付两倍的工资。

华为辞职门案例分析

华为辞职门案例分析

华为辞职门案例分析华为“辞职门”案例分析华为“辞职门”事件一、案例简介2008年1月1日,中国将实行新的劳动合同法。

新的劳动合同法加强了对劳动者的保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2007年10月,一则《华为公司对工作十年以上的员工即将开始买断工龄》的消息传遍中国,给本来对新劳动合同法十分敏感的劳资双方投下了一颗重型炸弹。

进入十月底以后,随着各大媒体对此事的纷纷报道,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斥资十亿鼓励5100名员工主动辞职事件的各项细节也开始浮出水面。

据经过证实的报道,目前在华为连续工作满8年以上(即1999年前入职)的所有员工(包括总裁任正非)需要在2008年元旦以前上交一份千字辞职报告,向公司提出主动辞职,达成自愿离职共识后,员工统一离职五天,并在此后的六个月之内通过竞聘决定是否重新上岗,重新上岗后员工职位和薪水不变。

所有离职员工都会得到公司的相应补偿,补偿方案为“N+1”模式(N为员工在华为连续工作的年限),即经济补偿税前总额=(N+1)×员工月补偿工资标准(税前)。

月补偿工资标准不仅仅是员工的月标准工资,还包括员工上年度奖金月均摊值。

也就是说,以一位员工在华为连续工作8年,月工资2万元,年终奖6万元来算,他最终得到的补偿金额为(8+1)×(2+6/12)=22.5万元。

在办理离职手续之后,华为会为离职员工停交一个月的社保,而由员工自行交付。

而员工所持股票则依照离职前签订的协议由华为公司保留6个月,如果员工决定辞职之后不再续签合同,华为将按照股价给员工兑现成现金。

离职员工重新上岗之后,华为将废除现行的工号制度,所有工号打乱重排。

11月7日,华为方面表示,长达一个多月的“集体辞职事件”已经结束。

据透露,有100多人没有得到华为的续约。

面对华为的这一“辞职门”事件,社会上广泛认为这是为了规避2008年1月1日起实行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无固定期限合同条款。

一个惊天动地的壮举:1996年,孙亚芳带领华为市场部大辞职……

一个惊天动地的壮举:1996年,孙亚芳带领华为市场部大辞职……

⼀个惊天动地的壮举:1996年,孙亚芳带领华为市场部⼤辞职……在32年的发展历程中,华为开创了很多次第⼀,其中影响深远的⼀次就是1996年的市场部⼤辞职事件。

可以说,1996年华为市场部的⼤辞职不但对华为是⼀个“惊天地泣⿁神”的壮举,更对中国企业界形成了⼀次很⼤的震动和冲击——原来做企业还可以这么⼲?当时很多企业都理解不了,就是今天不少企业⽼板也搞不明⽩怎么回事,为什么要这么⼲。

要知道,市场部是企业的命脉部门,是给企业赚钱的主要抓⼿,⽼板平常都是哄着都来不及,怎么还逼着他们辞职呢?市场部离职后跳槽怎么办?这不是⾃废武功吗?不科学啊。

不得不说,⼈的思维其实是很狭隘封闭的,资质不⼀样啊。

“市场部集体⼤辞职,对构建公司今天和未来的影响是极其深刻和远⼤的。

如果没有⼤辞职所带来的对华为公司⽂化的影响,任何先进的管理体系在华为都⽆法⽣根。

”这是市场部⼤辞职4年后,任正⾮对它的评价,这句话值得再三品味。

先来了解下当时的背景,华为在1994年推出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获成功,⼀局奠定了华为发展的基⽯(利润来源、回避多元化和⾃主研发路线的最终确⽴)。

1995年,华为销售额达15亿⼈民币,华为正在朝着更⾼的台阶迈进。

在1995年,华为有1750⼈,其中1400多⼈受过本科以上教育,包含800多名博⼠、硕⼠。

研究开发⼈员占总⼈员的40%,市场营销33%,⽣产15%,管理12%。

任正⾮认为这是⼀个良好的倒⾓型,他说1996年华为将发展到2500~2600⼈,任正⾮给华为定下的⽬标是21-25亿的销售额。

⼈多了⿇烦就多,6年来任正⾮就像个“甩⼿掌柜”,是任凭全国各地办事处的“游击队长”⾃由发挥的,⽤什么⼈,⽤多少⼈,发多少⼯资,基本全依赖各地办事处主任的意见。

⽽当时有些办事处已经有诸侯割据的苗头了,⽆法统⼀管理,任正⾮为此深感忧虑,他在跟孙亚芳商量的时候,孙亚芳(当时负责市场⼯作)提出⼲脆来个市场部⼤辞职,对固化的⼲部进⾏⼀次⼤整顿。

浅析华为的精神文化

浅析华为的精神文化

北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序号:2浅析华为的精神文化指导老师:***时间:2016年10月15日姓名:准考证号:华为的一次自导的“辞职门”事件令国内外媒体震惊,所波及的员工却没有抱怨,没有走人,相反却表示理解、支持。

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源是华为的精神文化。

本论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去分析和探讨华为的精神文化:华为矩阵式的团队文化使得华为整体变得高效运行。

华为对公司和客户无私的奉献文化,前者让华为征战世界有了强有力的基础大军,后者使客户感受到了高服务的待遇。

华为的军队文化使得公司整体的执行力很高效。

华为的创新文化,先从公司整体上下营造创新的环境支持氛围,从而在技术上和管理上获得很大的突破。

华为的学习型文化,先岗位轮换让员工定位,其次有着完善的培训系统,为华为带来了强大的换血能力,为管理和技术人员提供强化的预备队。

从而得出,华为的精神文化是华为今天世界通信市场老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它也是众多企业值得参考的企业精神文化。

关键词:华为;辞职;精神文化1认识华为 (3)1.1华为的简介 (3)1.2华为的“辞职门” (4)1.3 华为“辞职门”所引发的思考 (5)1.4华为的精神文化的价值 (6)2华为的精神文化 (6)2.1华为的团队文化 (6)2.11矩阵式的管理模式 (7)2.2华为的奉献文化 (8)2.21奉献文化的激励性 (8)2.22以顾客为中心 (9)2.3华为的军队文化 (11)2.31组织文化的约束功能 (11)2.4华为的创新文化 (12)2.41组织文化的创新性 (13)2.5华为的学习型文化 (14)2.51工作轮换 (14)2.52员工培训 (16)3.华为精神文化的启示 (17)3.1华为团队文化的总结和启示 (17)3.2华为奉献文化的总结和启示 (18)3.3华为军队文化的总结和启示 (19)3.4华为创新文化的总结和启示 (19)3.5华为学习型文化的总结和启示 (20)参考文献 (21)后记 (22)1认识华为本大节用4小节的形式来叙述。

%84制之博弈——华为辞职门引发的思考

%84制之博弈——华为辞职门引发的思考

经;斋与法企业管理与菘律规铡之博弃华为辞职门引发的思考一张杰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摘要]华为辞职门事件其实是企业管理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相关规定的博弈,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可以和谐劳资关系,增强企业凝聚力,符合企业长远利益,企业应执行不应规避,华为给我们造就了重新审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案例。

[关键词]华为辞职门企业管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008年1月1日是我国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的日子,这部专门调整劳资双方关系兼具公法与私法特征的社会法.对于改善紧张的劳资关系.通过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从而达到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是就在离新法实施不足3个月的时候,中国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耗资10亿打扫门户。

这场“7000员工先辞职再竞岗”运动——包括创始人、总裁任正非在内的所有工龄8年以上的员工需先辞职.同时获得补偿,再竞争上岗——引发无数争议,以致被舆论称为华为的“辞职门”。

一、事件回顾2007年10月,我国IT行业的知名企业.深圳华为公司出台了这样一条举措:所有工作满八年的华为员工,在2008年元旦之前,都要先后办理主动辞职手续.即先”主动辞职”、再”竞业上岗”,重新与公司签订1年~3年的劳动合同。

据悉.“先辞职再竞岗”时,所有自愿离职的员工将获得华为公司相应的补偿.补偿方案为“N+1”。

N为华为工作的年限,如果某个华为员工的月工资5000元;一年奖金是60000元.假如他在华为工作了8年。

那么他得到的最终赔偿数额就是10000元(工资+年奖金平摊)乘以“8+I”.计90000元。

按照N+I方案,这批员工”自愿辞职”后。

华为将支付高达10亿元的赔偿金。

与此同时,华为将有选择性地与”自愿辞职”员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薪酬略有上升。

对此华为解释说.华为经过近10年的发展,目前员工人数已达到7万余人,但同时包括母公司、子公司.合资公司交叉使用、聘用主体关系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混乱状况,十分不利于业务运作及市场竞争的应对,华为希望通过人力资源的变革,重新梳理公司的人事脉络,使华为的用人制度合法,规范,并富有竞争力。

华为辞职门案例分析

华为辞职门案例分析

华为辞职门案例分析华为“辞职门”案例分析期权中获得收益的大头不再是分红,而是期股所对应的公司净资产的增值部分,期权的行使期限为4~10年。

这使得新员工所获得的期权远远不如创业初期的老员工。

华为的管理层认为,这种带有官僚主义意味并与公司内部备受诟病的新老员工分配不均的状况直接联系的“工号文化”已经成为内部分裂的隐患,而这次的运动正是为了打破工号制度,为后续的人事改革做铺垫。

回顾华为的“狼”史,我们会发现,这种先集体辞职再竞聘上岗的事件在华为并不是第一次发生。

1996年,当时任华为市场体系总负责人的孙亚芳(现任华为董事长)就曾经带领自己的团队有过一次类似的经历。

起因就是任正非现在常挂在嘴边上的“一个组织时间久了,老员工收益不错、地位稳固就会渐渐地沉淀下去,成为一团不再运动的固体:拿着高工资、不干活”的“沉淀”现象。

当时号称为华为打下江山的市场部以孙亚芳为首,主动辞职,重新竞聘上岗。

这次被称作“再创业”的“运动”,后来经常被华为内外部的人提起,作为保持华为人“狼性”的一个英雄壮举。

在这次“再创业运动”中,有一些人离开了华为。

2000年,任正非在“集体辞职”4周年纪念讲话中,对1996年那次历史事件给予高度评价:“市场部集体大辞职,对构建公司今天和未来的影响是极其深刻和远大的。

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组织只要没有新陈代谢,生命就会停止。

如果我们顾全每位功臣的历史,那么就会葬送公司的前途。

如果没有市场部集体大辞职所带来的对华为公司文化的影响,任何先进的管理,先进的体系在华为都无法生根。

”十年前的“再创业”是为了防止“沉淀”,十年后的“辞职门”呢?其实,华为并不是唯一一个被指有意采取措施规避新劳动法的企业。

早在2007年5月,劳动合同法草案尚处于审议阶段之时,LG(中国)就赶在劳动合同法颁布之前,打着“结构化裁员”的幌子,在其除广州分公司之外全面拒绝与在公司服务5~10年(不包括10年)的员工续签合同;10月底,沃尔玛全球采购中心发出裁员通知,全球超过200名员工将被“无原则解雇”其中中国员工占综述一半左右;在北京电视台“纸包子”事件后,央视也开始清退“临时工”,不足一月的时间里,清退了1800多名临时员工,裁员人数占到其员工总量的20%,人们认为裁员的“导火索”表面上看是假新闻事件,更深层的原因则与劳动合同法的颁布紧密相关;深圳市龙华清湖小学十几位工龄超过十年的代课老师被强制转校轮岗,其中一人因无法接受,心中抑郁,口吐鲜血晕倒在地……随着2008年1月1日的临近,这样的案例还会越来越多。

华为公司员工集体辞职

华为公司员工集体辞职

华为公司员工集体辞职距我国新《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在全国一些地方却出现了企业解约潮,有些企业一次性解除数百人的劳动合同,甚至有公司因为《劳动合同法》即将生效而关闭企业的现象。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我国IT行业的知名企业,也加入到这场特殊的博弈游戏中,演绎了一场“辞职门”风波。

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88年,43岁的退役解放军团级干部任正非,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中年人,在深圳以凑来的2万多元人民币创立了华为公司。

创立初期,华为靠代理香港某公司的程控交换机获得了第一桶金。

当时,国内在程控交换机技术上基本是空白。

任正非敏感地意识到了这项技术的重要性,他将华为的所有资金投入到研制自有技术中。

孤注一掷的做法没有让任正非失望,华为研制出了C&C08交换机。

由于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2/3,功能与之类似,C&C08交换机的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公司创立之初确立的这个自主研制技术的策略,让华为冒了极大的风险,但也最终奠定了华为适度领先的技术基础,成为华为日后傲视同业的一大资本。

然而在当时,国际电信巨头大部分已经进入中国,盘踞在各个省市多年,华为要与这些拥有雄厚财力、先进技术的百年老店直接交火,未免是以卵击石。

熟读毛泽东著作的任正非,选择了一条后来被称之为“农村包围城市”的销售策略——华为先占领国际电信巨头没有能力深入的广大农村市场,步步为营,最后占领城市。

电信设备制造是对售后服务要求很高的行业,售后服务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

当时,国际电信巨头的分支机构最多只设立到省会城市以及沿海的重点城市,对于广大农村市场无暇顾及,而这正是华为这样的本土企业的优势所在。

另外,由于农村市场购买力有限,即使国外产品大幅降价,也与农村市场的要求有段距离,因此,国际电信巨头基本上放弃了农村市场。

华为当时的这一销售策略不仅使华为避免了被国际电信巨头扼杀,更让华为获得了长足发展,培养了一支精良的营销队伍,成长起来一个研发团队,积蓄了打城市战的资本。

解读华为“辞职门”

解读华为“辞职门”

解读华为“辞职门”作者:杨育谋来源:《职业》2007年第12期将于2008 年1 月1 日正式实施的《劳动合同法》还未生效,其对企业产生的冲击和震撼已然发生,裁员风潮相继出现。

其中,知名民营IT 企业华为公司“鼓励7 千老员工自愿辞职再竞争上岗”的举措,引起了人们对一些企业为规避《劳动合同法》的约束而提前“解套”的极大关注。

高新民企标杆的蜕变被华为公司称为人力资源调整计划的“7 千员工集体辞职事件”,其内容包括服务期限8 年以上的员工工龄将被买断,公司一次性给予赔偿金,然后工龄清零,随后再签订1~ 3 年的劳动合同(也可以选择不再续约),老员工以新员工身份继续为公司服务。

此次事件涉及人员数量庞大,情节上富于戏剧色彩,同时遇上《劳动合同法》执行在即,使得这一事件的解读因外人立场不同显得更加喧闹多元。

短短半个月,华为在公众舆论中已经从一个高新民企标杆,迅速蜕变为一个规避法律的企业范本。

虽然华为方面一再否认自己是在规避法律,然而新法规定:劳动者在一家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 年的,或者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除非劳动者提出异议,否则用人单位都应当与之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不难发现,华为中断了与8 年以上工龄老员工的合同,即使他们再次竞争上了岗,也打破了工龄的连续性,无需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中国劳动法务网首席顾问左祥琦指出,无固定期限合同与固定期限合同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后者可以到期后“终止”合同,不再续约,而前者只可以“解除”合同,没有“到期”之说。

而企业要单方解除合同,需要依法赔偿。

无疑,《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解雇员工的成本将大大增加,这促使一些雇主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当然,华为这样做并没有违反法律,“企业本是以赢利为目的,它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做出各种符合市场规律的选择,无可厚非。

不能要求企业像学者、官员那样去考虑问题,社会保障、增加就业这主要是政府的责任,不应该让企业承担。

”海协力律师事务所荣红梅律师表示。

华为“辞职门”事件

华为“辞职门”事件

华为“辞职门”事件2008年1月1日,中国将实行新的劳动合同法。

新的劳动合同法加强了对劳动者的保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2007年10月,一则《华为公司对工作十年以上的员工即将开始买断工龄》的消息传遍中国,给本来对新劳动合同法十分敏感的劳资双方投下了一颗重型炸弹。

进入十月底以后,随着各大媒体对此事的纷纷报道,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斥资十亿鼓励5100名员工主动辞职事件的各项细节也开始浮出水面。

据经过证实的报道,目前在华为连续工作满8年以上(即1999年前入职)的所有员工(包括总裁任正非)需要在2008年元旦以前上交一份千字辞职报告,向公司提出主动辞职,达成自愿离职共识后,员工统一离职五天,并在此后的六个月之内通过竞聘决定是否重新上岗,重新上岗后员工职位和薪水不变。

所有离职员工都会得到公司的相应补偿,补偿方案为“N+1”模式(N为员工在华为连续工作的年限),即经济补偿税前总额=(N+1)×员工月补偿工资标准(税前)。

月补偿工资标准不仅仅是员工的月标准工资,还包括员工上年度奖金月均摊值。

也就是说,以一位员工在华为连续工作8年,月工资2万元,年终奖6万元来算,他最终得到的补偿金额为(8+1)×(2+6/12)=22.5万元。

在办理离职手续之后,华为会为离职员工停交一个月的社保,而由员工自行交付。

而员工所持股票则依照离职前签订的协议由华为公司保留6个月,如果员工决定辞职之后不再续签合同,华为将按照股价给员工兑现成现金。

离职员工重新上岗之后,华为将废除现行的工号制度,所有工号打乱重排。

11月7日,华为方面表示,长达一个多月的“集体辞职事件”已经结束。

据透露,有100多人没有得到华为的续约。

面对华为的这一“辞职门”事件,社会上广泛认为这是为了规避2008年1月1日起实行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无固定期限合同条款。

然而对此,华为也有它自己的解释:这样的人力资源调整是为了破除工号文化的积习,提升企业活力。

华为公司员工集体辞职

华为公司员工集体辞职

华为公司员工集体辞职距我国新《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在全国一些地方却出现了企业解约潮,有些企业一次性解除数百人的劳动合同,甚至有公司因为《劳动合同法》即将生效而关闭企业的现象。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我国IT行业的知名企业,也加入到这场特殊的博弈游戏中,演绎了一场“辞职门”风波。

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88年,43岁的退役解放军团级干部任正非,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中年人,在深圳以凑来的2万多元人民币创立了华为公司。

创立初期,华为靠代理香港某公司的程控交换机获得了第一桶金。

当时,国内在程控交换机技术上基本是空白。

任正非敏感地意识到了这项技术的重要性,他将华为的所有资金投入到研制自有技术中。

孤注一掷的做法没有让任正非失望,华为研制出了C&C08交换机。

由于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2/3,功能与之类似,C&C08交换机的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公司创立之初确立的这个自主研制技术的策略,让华为冒了极大的风险,但也最终奠定了华为适度领先的技术基础,成为华为日后傲视同业的一大资本。

然而在当时,国际电信巨头大部分已经进入中国,盘踞在各个省市多年,华为要与这些拥有雄厚财力、先进技术的百年老店直接交火,未免是以卵击石。

熟读毛泽东著作的任正非,选择了一条后来被称之为“农村包围城市”的销售策略——华为先占领国际电信巨头没有能力深入的广大农村市场,步步为营,最后占领城市。

电信设备制造是对售后服务要求很高的行业,售后服务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

当时,国际电信巨头的分支机构最多只设立到省会城市以及沿海的重点城市,对于广大农村市场无暇顾及,而这正是华为这样的本土企业的优势所在。

另外,由于农村市场购买力有限,即使国外产品大幅降价,也与农村市场的要求有段距离,因此,国际电信巨头基本上放弃了农村市场。

华为当时的这一销售策略不仅使华为避免了被国际电信巨头扼杀,更让华为获得了长足发展,培养了一支精良的营销队伍,成长起来一个研发团队,积蓄了打城市战的资本。

华为公司员工集体辞职风波

华为公司员工集体辞职风波

华为公司员工集体辞职风波距我国新《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在全国一些地方却出现了企业解约潮,有些企业一次性解除数百人的劳动合同,甚至有公司因为《劳动合同法》即将生效而关闭企业的现象。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我国IT行业的知名企业,也加入到这场特殊的博弈游戏中,演绎了一场“辞职门”风波。

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88年,43岁的退役解放军团级干部任正非,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中年人,在深圳以凑来的2万多元人民币创立了华为公司。

创立初期,华为靠代理香港某公司的程控交换机获得了第一桶金。

当时,国内在程控交换机技术上基本是空白。

任正非敏感地意识到了这项技术的重要性,他将华为的所有资金投入到研制自有技术中。

孤注一掷的做法没有让任正非失望,华为研制出了C&C08交换机。

由于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2/3,功能与之类似,C&C08交换机的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公司创立之初确立的这个自主研制技术的策略,让华为冒了极大的风险,但也最终奠定了华为适度领先的技术基础,成为华为日后傲视同业的一大资本。

然而在当时,国际电信巨头大部分已经进入中国,盘踞在各个省市多年,华为要与这些拥有雄厚财力、先进技术的百年老店直接交火,未免是以卵击石。

熟读毛泽东著作的任正非,选择了一条后来被称之为“农村包围城市”的销售策略——华为先占领国际电信巨头没有能力深入的广大农村市场,步步为营,最后占领城市。

电信设备制造是对售后服务要求很高的行业,售后服务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

当时,国际电信巨头的分支机构最多只设立到省会城市以及沿海的重点城市,对于广大农村市场无暇顾及,而这正是华为这样的本土企业的优势所在。

另外,由于农村市场购买力有限,即使国外产品大幅降价,也与农村市场的要求有段距离,因此,国际电信巨头基本上放弃了农村市场。

华为当时的这一销售策略不仅使华为避免了被国际电信巨头扼杀,更让华为获得了长足发展,培养了一支精良的营销队伍,成长起来一个研发团队,积蓄了打城市战的资本。

案例一华为辞职门事件回放.ppt

案例一华为辞职门事件回放.ppt

2 劳动合同的期限
❖ 有固定期限 ❖ 无固定期限 ❖ 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
3 签订劳动合同的时限★
❖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 提醒大学毕业生注意毕业和报到之间的真空期; ❖ 只有到用人单位报到了,劳动关系才成立。
❖ 必须于用工之日起(发生事实劳动关系)1个月内签订;
❖ 超过1个月不满一年,未签订劳动合同,每月支付双倍工资; ❖ 超过一年未签劳动合同,视为已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答案:小王无须向公司支付赔偿金。
以上五个案例,均和《劳动合同法》有着紧密的关系!
对于初涉职场的大学毕业生而言,如何才能规避就业风 险、降低损失呢? 大学毕业生应该了解哪些《劳动合同法》知识呢?
1 劳动合同的形式
只能是书面形式! 用人单位必须将合同文本交给劳动者,否则将承担赔偿责任和 受到劳动行政部门的处罚!
请问:杨华该怎么办呢?
案例四:程某能够讨回2万元违约金吗?
❖ 程某是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2004年4月,程某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与 比亚迪公司及华中科技大学共同签订了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约定:比 亚迪公司同意录用程某;程某愿意到比亚迪公司就业;华中科技大学根据 相关规定将程某列入就业建议计划并予派遣。任何一方不得违约,否则将 承担违约责任。同年6月2日,程某被比亚迪公司派遣到其子公司上海比亚 迪公司工作,后双方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
❖ 2005年11月9日,程某提出辞职,在上海比亚迪公司的要求下,程某在离 职时支付了违约金2万元。
答案:法院宣判,公司退还收取程某的2万元违约金。
案例五:小王需要向公司支付赔偿金吗?
❖ 小王2005年6月份毕业于上海某知名大学计算机专业,通过应聘进入上海 某软件开发公司担任软件工程师一职。公司与小王签订了三年的劳动合同, 同时在合同中约定:小王在离开公司后三年内,不得到与该公司同类型的 公司从事同样的工作,否则应向公司赔偿2万元。

华为辞职门事件调查报告

华为辞职门事件调查报告

华为“集体辞职门事件”调查报告姓名:罗丽琼、杨红艳、田芳、任绍芳、刘昭喜、杜建华班级:13级市场营销(机电产品方向)指导老师:赵立坤目录华为“集体辞职门事件”调查报告一、调查原因及目的原因:华为的集体辞职事件为外界所以论,引起了社会各种猜测、议论和评价,客观上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调节外界公众对华为的看法,向外界解释公司的,传播正面的信息,避免对公司不好的言论在新闻界散播。

目的:1.消除公众的疑虑,调解员工的心理,帮助辞退员工的后续的就业问题。

2.使民众的视线从事件上移开。

3.向外界解释公司的目的,传播正面的信息,避免对公司不好的言论在新闻界散播。

4.使公司内部能够团结一致,最大利益的帮助员工。

二、调查时间2015年12月28日三、调查方法网络调查四、调查对象华为集团有关辞职门事件的网络资料和文献资料。

五、调查小组成员及分工小组成员:罗丽琼任绍芳刘昭喜杨红艳杜建华田芳小组分工:资料调查:罗丽琼杜建华筛选整理:刘昭喜田芳档编辑:杨红艳任绍芳六、调查内容及分析(一)华为企业介绍华为于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

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从一家立足于中国深圳特区,初始资本只有21000人民币的民营企业,稳健成长为年销售规模超过2880亿人民币的世界500强公司。

(二)“集体辞职门事件”回顾事件:华为公司最近出台重大举措,工作满8年的员工,都要主动辞职,然后再与企业重新签定劳动合同。

这一明显针对将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的举动引起各方关注……华为集团约1万名员工近日集体主动辞职,据说此举是企业为了规避即将于明年实施的《劳动合同法》。

华为“辞职门”的多维角度解读

华为“辞职门”的多维角度解读

华为“辞职门”的多维角度解读作者:李红刘静来源:《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06期〔摘要〕华为的“辞职门”事件是华为公司在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前期所采取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在中国当前转轨经济体制下,这一事件背后的原因与中国历史上的“大跃进”所犯的错误具有相似之处,同时对此事件提出了“过渡性法律安排”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劳动合同法》;华为“辞职门”;过渡性安排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96(2008)06-0056-03华为的“辞职门”事件是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一个畸形产物,此事件涉及的人员数量庞大,情节上赋予戏剧色彩,使得华为在公众舆论中已经从一个高新民企标杆,迅速蜕变为一个规避法律的范本。

这一事件主要是华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与新《劳动合同法》中的相关规定产生的冲突。

社会各界对此事件众说纷纭,本文将从新《劳动合同法》和华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调整政策这两个层面进行剖析,并在对二者进行融合的基础上,从历史的角度浅析华为“辞职门”事件产生的原因。

笔者认为中国当前的转轨经济体制是这一事件的客观背景,正是在这一特殊环境下,中国政府在制定新《劳动合同法》时,在政策制定的思路和方式上重蹈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跃进”的错误,过渡性法律安排则是政府在实施这一新法律时应该考虑和采取的措施。

一、法律视角:新《劳动合同法》新《劳动合同法》制定了健全而且有效的关于企业内部规章的一系列规范,使雇主制定企业内部规范有章可循,从而引导企业的人才竞争向良性方向发展。

其中14条规定:劳动者在满足“已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的”或“连续两次签定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等条件后,便可以与用人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成为永久员工。

这些规定出于保护劳动合同中劳动者的权益,同时引发了企业主对于用工自主权的忧虑。

从上述规定中可以看出,新《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中的弱者劳动者的权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于是社会各界人士普遍认为新劳动法对劳动者有益。

华为“辞职门”事件的法律思考

华为“辞职门”事件的法律思考

华为“辞职门”事件的法律思考作者:冒鹏莉任咏梅来源:《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14期摘要劳动合同法正式施行后就出现了一系列大公司裁员事件,像沃尔玛、华为这样的公司都处在了漩涡中心。

本文将着重从华为“辞职门”事件出发,分析劳动合同法在用人单位、劳动者、政府等各个主体间的利益平衡问题。

本文最终落脚点在如何更有效地保护作为弱势群体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辞职门劳动合同法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099-022007年有一件事被各大媒体炒得沸沸扬扬,那就是华为公司集体辞职再竞聘上岗一事,被称之为“辞职门”事件。

华为公司的此项决定要求工作满8年的员工需提交辞职申请再竞争上岗。

所有自愿离职员工将获得相应补偿,工作10年的大约可以拿到20万元的补偿金,由此华为可能总共要付出超过10亿补偿金。

华为公司的此项决策涉及员工多达七千,其中包括了华为总裁任正非、副总裁孙亚芳等高层管理人员,规模不可谓不大,影响不可谓不远。

一、华为“辞职门”起因何在笔者关注了各大媒体和网络,关于华为事件的起因,有多种说法。

明眼人都看得出规避法律说应该最能站得住脚,其实作为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公司进行一些必要的人事制度改革本是无可厚非,而我们只要翻查一些资料也可以知道华为公司历来实行“工号制度”,此种制度下,新老员工间存在明显的不公平因素,影响了企业的和谐发展。

公司以此举破除长期存在的工号文化积习,是属于公司内部人力资源的正向淘汰,是解决企业问题的一剂“猛药”。

新的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应当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三种情形。

通过这些法律条文我们不难看出华为此举为何会引起如此巨大反响了,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对企业不利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意味着企业必须与众多的老员工签订此类合同。

然而企业开业经营,就必然是将营利放在首位的,如果要用更多的成本换来却并一定高效益的结局,相信任何企业都不会束手就擒的吧。

解雇门与跳槽案:残忍的成本

解雇门与跳槽案:残忍的成本

解雇门与跳槽案:残忍的成本据《信息时报》报道7000名华为员工被鼓励在2021年元旦前主动辞职。

近日,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对工作满8年的员工提出,他们辞职后可再与华为公司签订1~3年的劳动合同。

由于华为是著名的标杆企业,因此,这一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轰动。

华为花10亿元调整人力资源华为近期启动自设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力资源调整计划,10多年前华为“先请辞再兴达”的风暴再度迎去,工作八十8年的员工需提交请辞提出申请再竞争上岗。

所有自愿辞职员工将赢得适当补偿,工作10年的大约可以领到20万元的补偿金。

消息人士透漏,本次调整可能将牵涉7000人,华为可能将代价逊于10亿补偿金。

此举,在适应即将实行的新劳动合同法的同时,也成为其管理层痛下决心根除公司内部“工号文化”、提升新进员工士气的一剂“猛药”。

“公司期望通过这次人力资源变革扫除工号文化习气。

”华为公关部人士宣称,此前公司这种习气影响了崭新旧员工的人与自然。

华为6万多名员工中,工作8年以上的工号基本都在20000号内,未来这些代表资历、地位的原工号将取消并重新排序。

华为总裁任正非的工号或许也不再是可畏的“001”。

华为此举疑似应付崭新劳动合同法据了解,华为的这一非常举动,被怀疑是为了应对即将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劳动合同法》。

该法规定:劳动者在满足“已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的条件后,可以与用人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成为永久员工。

中山大学特聘客座教授、广州亚洲国际大酒店人力资源部总监蓝国庆分析指出,华为这一作法,很可能将就是为了防止与工作将近10年的员工签定并无紧固期限劳动合同。

华为近万名员工“主动辞职”事件经媒体报道之后,不少人指责此举存在“逃避社会责任”之嫌。

华为此举主要是为了避免与部分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法律专家:“辞职”不被宣称“华为的目的是想把员工前面的工龄一笔勾销,重新计算工龄,避免出现员工连续工作十年,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况。

华为辞职门事件调查报告

华为辞职门事件调查报告

华为“集体辞职门事件”调查报告姓名:罗丽琼、杨红艳、田芳、任绍芳、刘昭喜、杜建华班级:13级市场营销(机电产品方向)指导老师:赵立坤目录华为“集体辞职门事件”调查报告一、调查原因及目的原因:华为的集体辞职事件为外界所以论,引起了社会各种猜测、议论和评价,客观上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调节外界公众对华为的看法,向外界解释公司的,传播正面的信息,避免对公司不好的言论在新闻界散播。

目的:1.消除公众的疑虑,调解员工的心理,帮助辞退员工的后续的就业问题。

2.使民众的视线从事件上移开。

3.向外界解释公司的目的,传播正面的信息,避免对公司不好的言论在新闻界散播。

4.使公司内部能够团结一致,最大利益的帮助员工。

二、调查时间2015年12月28日三、调查方法网络调查四、调查对象华为集团有关辞职门事件的网络资料和文献资料。

五、调查小组成员及分工小组成员:罗丽琼任绍芳刘昭喜杨红艳杜建华田芳小组分工:资料调查:罗丽琼杜建华筛选整理:刘昭喜田芳档编辑:杨红艳任绍芳六、调查内容及分析(一)华为企业介绍华为于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

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从一家立足于中国深圳特区,初始资本只有21000人民币的民营企业,稳健成长为年销售规模超过2880亿人民币的世界500强公司。

(二)“集体辞职门事件”回顾事件:华为公司最近出台重大举措,工作满8年的员工,都要主动辞职,然后再与企业重新签定劳动合同。

这一明显针对将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的举动引起各方关注……华为集团约1万名员工近日集体主动辞职,据说此举是企业为了规避即将于明年实施的《劳动合同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 户 申诉 ,“ 2 0 ”进 行 了详 细 登 记 , 及 13 0
时 向相 关 电信业 务运 营企业 发 出了 《 电信 用 户 申诉处理转办通 知书 》 ,并确保 申诉在 规定时 限 内处理完毕 。 从 用户 申诉 的 内容看 ,主要 涉及 资费
争 议 、通 信 质 量 和 服 务 质 量 三 个 方 面 。其
这 段 时 间 ,他 也 感 到 心 烦 意 乱 , 自从
员工切身利 益的规章 制度 时 ,听取 广大 员
工 意 见 ,尊 重 员 工 民 主权 利 。
这件事 闹开后 ,每天都要接 上几十个 电话 ,
大 多是媒体 打来 的 。他 也不 明 白 ,那 些记
的手机基本上 是 闲置 。在接 受笔者笔访 时 , 他甚至面带愠色 :“ 些狗仔 队,害得 我 的 那 电话 费暴涨 。 ” 他 认 为 自己对 公 司还 是 心 存 感激 的 。
据 全 国 总工 会 介 绍 ,华 为 近 期 5 0 1 0名
“ 辞职后 ,我 又成功 应 聘上 岗,与 公
司 重 新 签 订 了 3年 合 同 。 ”刘 先 生 在 接 受 笔
者笔访时这样告诉笔者 。
刘 先 生 是 这 次 5 0 辞 职 员 工 中 的一 1 0名
个 ,竞 岗成 功后 ,在职 位和 待遇 上都 延用 了老合同 , 此外还获得 了近 2 万 元 的补偿 。 O
内 。近 1 O年 来 ,华 为通 过 快 速 发 展 , 员工 人数 迅 猛 增 到 7 万 余 人 。但 在 扩 张 的过 程 中 ,也 积 累 了 一 些 问 题 。 华 为 希 望 通 过 辞 新的活力。
发沉重 。
为 的各 种批评 声不 绝于耳 ,规避 《 劳动合
同 法 》 有 之 ,逃 避 社 会 责 任 亦 有 之 ,是 是
非 非 ,众 说纷 纭 。
维普资讯
第一章
导演辞职风波
将促 进新 的法规更 成熟 ,并兼 顾社 会 各阶
层的利益 。
“ 为 是 一 个 值 得 尊 敬 的 公 司 ,我 爱 这 个 华
新 《 劳动合 同法 》将 于 2 0 0 8年 1月 1 者 是 怎 么 知 道 自 己 的 电 话 号 码 的 ,平 时 他 日正式实施 ,华 为这次 的人 事变 动 ,被外 界理解为规避 劳动法 ,逃 避社 会责任 。但 华为方面称 ,这次事 件 是对人 力 资源管 理 所作 的一 些调整 ,完全 在法 律允许 的范 围
华 为 “ 职 门 ”事 件 , 无 异 于 晴 天 霹 辞 雳 ,在 社 会 上 引起 一 场 轩 然 大 波 。 n 月1 O日,笔 者 从 全 国 总 工 会 获 悉 ,

场有 争议 的变革
针对华 为近期 5 0 名 员工 辞职再 竞 岗事 10 件 ,广 东省 总工会主要 负责 同志 1 月 9日 1 约 见华为高 级副 总裁 。 目前 ,备受 压力 的 华为 已经 中止部分员工 辞职再竞 岗工作 。
员工 辞职再竞 岗,在 《 劳动 合 同法 》实施 前 夕进行 ,引起 了社 会上 各种猜 测 、议 论 和评价 ,造 成 了一 定 的负面影 响 。华 为必
须 采 取 相 关 措 施 以 消 除 影 响 ,在 出 台 涉 及
不 同的是代表 员工 的工 号改变 了,合 同 的
甲方也变成 了华 为技 术 。
竞 争力 。
在外 地 出差 ,突 然接到 一个 同事 的电话 , 被 告知,公司凡超过 8年工龄 的员工 ,都 要 先辞职 后竞 争 上 岗。这 意味着 ,轰动全
国的华为 “ 辞职 门”事件 已经拉 开了帷幕 。
华 为 的每 一 件 事 都 会 成 为 媒 体 攻 击 的
靶子 ,这 次鼓励 员工辞职再竞 岗也不例外 ,
l 月 的一 天 ,华 为 的刘 禹 ( 名 ) 正 0 化
而 华 为也 作 出 了反击 ,否认 此 次人事 改 革 是 为 了 针 对 即将 实 施 的 《 动 合 同 劳
法》 ,而 是 出于 战 略 调 整 的 需要 , 旨在 消 弭 “ 号 文化 ” 的副 作 用 ,打 破 “ 富 即 安 ” 工 小 的 思想 ,唤 醒 员 工 的 “ 性 ” 狼 ,提 升 企 业 的
再 一 次 触 动 了社 会 的神 经 。 于 是 ,针 对 华
就 这 样 , 在 各 方 的 推 波 助 澜 下 ,华 为
老员 工辞职 竞 岗事件 越传 越讹 。一场互 不
妥 协 的驳 火 , 虽 然 在 相 关 部 门 的干 预 下 暂 时 停 息 , 然 而 留 给 人 们 的拷 问与 思考 却 愈
企 业 系 统 或 人 为 错 误 , 导 致 用 户 办 理 的业 务 未 能 及 时 生 效 而 产 生 额 外 的 用 , 一 些 限 量 包 月 的 服 务 ,超 出部 分 按 流 量 计 费 的 收 费 方 式 , 由于 用 户 不 知 何 时 到 达 包 月 限
出转办通 知书 2 0件 。对符合 受理条件 的 7
值而 产 生 的费用 争议等 。而服 务质量 的 申
诉 主 要 涉 及 宽 带 网速 不 稳 定 , 企 业 向用 户
提 供 的 宽 带 接 入 未 能 达 到 承 诺 速 度 标 准
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 ,信 息服 务业 务仍是用 户 申诉 的热 点,
华 为 “ 职 门 " 一场 发 生 在 错 误 时 间 的人 事 变 革 辞
维普资讯
电信 用 户 申诉 涉 及 三 大 问题
统计 显示 ,今年 第三季 度 ,广东省 电
信 企 业 服 务 质 量 监 督 中 心 ( 话 号 码 为 电 130 2 0 )共 受 理 用 户 申诉 2 3件 ,向企 业 发 6
该 季度 共受 到有 关信 息服务 业务 的用 户 申 诉9 9件 ;而收 费争议涉 及的 问题包括,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