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七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平移》【沪科版适用】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4平移》教学设计2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4 平移》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0.4 平移》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平移的定义,性质和基本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平移的概念,理解平移的性质,能够运用平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平移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变换,对图形的旋转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移的概念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平移的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平移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平移的定义,掌握平移的性质,能够运用平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例,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移的定义,平移的性质。
2.难点: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平移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平移前后的变化,总结平移的性质。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平移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平移的实例和操作过程。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平移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一些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等,用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让学生观察平移前后的变化,引出平移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平移的实例,如电梯的上下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移的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总结平移的性质,如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相等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亲自动手,将一些图形进行平移,观察平移前后的变化。
2018年春七年级沪科版数学下册10.4 平移 说课材料
10.4 平移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的第四节《平移》。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设计说明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第一方面: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图形的平移"对图形变换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还将学习生活中的旋转与旋转设计图案等内容。
同轴对称一样,平移也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是现实世界运动变化的最简捷的形式之一,它不仅是探索图形变换的一些性质的必要手段,而且也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进行数学交流的重要工具。
为综合运用几种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等)进行图案设计打下基础。
2.教学重点与难点平移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它不仅是探索图形变换的一些性质的必要手段,而且也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进行数学交流的重要工具。
认识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是学习本节内容的重点。
平移特征的获得过程,教科书中仅用了一段文字,很少的篇幅,对于这个特征,不是要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归纳能力,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的难点是平移特征的探索及理解。
3.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平移的定义、特征和要素(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归纳平移的定义、特征及要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概括的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第二方面: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让学生单纯记忆前人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结论的方法。
这正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鉴于教材内容特性是探索平移特征,要素,便于进行生成性学习,故选用探究式教学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以及联系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重要学习方式。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4 平移18-沪科版
10.4 平 移教学目标:1. 通过回忆生活中物体(图形)的平行移动,经历物体(图形)平移的操作,理解平移的性质。
2.能够按要求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并运用平移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平移的概念、平移的性质教学难点:平移性质的运用,找对应点和对应线段。
一、学前准备【回顾】2、如图,已知:21∠∠=, 50=D ∠,求B ∠的度数。
【自学】1.认真阅读教材128-129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2.在平面内, ,这种图形的变换叫做平移。
二、探究活动1.观察:HG 21FEDC BA2.特点归纳3.平移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___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注意:①图形的平移是由_____和_____决定的。
①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水平。
4.平移时,原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原图形上的一点A 平移后成为点A ’,这样的两点叫做 ,线段AB 和线段A ’B ’叫做对应线段,∠A 和∠A ’叫做 。
5.平移性质:①平移不改变图形的____和____。
①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 对应线段____且___, 对应角____,对应点所连的线段__________。
【例题分析】例1.如图,平移三角形△ABC,使点A 运动到A`,画出平移后的△A`B`C`.·AAB CA’B’C’A’B’C’F EDCBABCAFF EDA OFEC例2.把一个①ABC 沿东南方向平移3cm ,则AB 边上的中点P 沿___方向平移了__cm 。
例3.如图,①ABC 是由四个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拼成的,则可以看成是①ADF 平移得到的小三角形是___________。
例4.如图,①DEF 是由①ABC 先向右平移__格,再向___平移___格而得到的。
例5.如图,有一条小船,若把小船平移,使点A 平移到点B ,请你在图中画出平移后的小船。
例6.如图所示,平移①ABC 可得到①DEF,如果①A=50°, ①C=60°,那么①E=①____度,①EDF=_______度, ∠F=______度,∠DOB=_______度.三、自我测试1、下列哪个图形是由左图平移得到的( )BD2、如图所示,请将图中的“蘑菇”向左平移6个格,再向下平移2个格.(第3题)3、如图所示,将①ABC 平移,可以得到①DEF,点B 的对应点为点E,请画出点A 的对应点D 、点C 的对应点F 的位置.四、应用与拓展1.如图,将①ABC 沿东北方向平移3cm 。
七年级下第五章第四节平移说课稿
七年级下第五章第四节平移说课稿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四节《平移》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与、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式与手段、教学过程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背景分析1、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整合从《课程标准》看,图形的变换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平移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也是本套教材中引进的第一个图形变换.图形变换可以使图形动起来,有助于发现图形的几何性质.因此图形的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的有效工具.教科书将“平移”安排在本章最后一节,一方面是考虑将其作为平行线的一个应用,另一方面考虑引入平移变换,可以尽早渗透图形变换的思想,使学生尽早接触利用平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为后面学习“用坐标表示平移”奠定基础。
《课程标准》对平移变换的要求是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利用平移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建立平移概念及探索平移性质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让学生在运动变化中寻找图形的不变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培养审美能力;能结合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材这一部分内容建议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平移的概念及基本性质,第二课时主要解决平移作图问题.由于第一学段(1~3年级)课标要求:结合实例,感知平移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第二学段(4~6年级)要求: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所以我将两节课的内容整合成为一节课.这样既可以避免无谓的重复也不会让学生感到压力很大。
2、学生情况分析本课要理解掌握平移的概念、性质及利用平移作图,学生必须具有图形平移的生活常识和线段相等及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储备,同时,还须具有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能力. 目前,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好,以上所须基本都已具备,但学生的抽象概括、探索能力稍微偏弱一些,而且虽然学生对动手操作活动较为感兴趣,探索精神和学习毅力却又不足。
《平移》说课稿
《平移》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平移》。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移》是人教版高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是大纲新增内容之一,是教材中引入的第一个图形变换,既可以作为平行线的应用,又可以尽早渗透图形变换的思想,使学生尽早接触利用平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图形变换进行探索。
2、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图形的初步知识”、“相交线与平行线”,使学生对图形有了基本的认识,但这些认识多限于“静态”,学习图形的变换使得学生以“动态”的角度去认识图形,是一次认知角度的大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它图形的变换和相关的应用打下基础。
本节教材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充分体现新课标精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很好的教学载体。
【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通过实例认识和理解平移的基本含义,了解并认识平移现象,理解平移的本质和平移的相关概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能够利用平移作图.(2)通过探索了解并掌握平移特征.2、数学思考: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操作、欣赏、运用以及抽象概括等过程,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和归纳能力。
3、解决问题:在探究式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精神,能够利用平移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4、情感态度:(1)使学生懂得观察生活,联系实际,体验数学知识的观察猜想和验证过程,欣赏数学图形之美.(2)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索客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探究平移变换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性质。
2、难点:平移的二要素、平移特征的归纳.【四】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在教法上采取了:启发式教学法: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4《平移》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4《平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平移》是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0.4节的内容,本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平移的定义,了解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会画平移的图形,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变换,对变换有一定的认识。
但平移与之前学习的旋转有所不同,需要学生能够区分并理解平移的性质。
此外,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平移概念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平移的定义,知道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2.能够识别和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能够运用平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移的定义,平移的性质。
2.难点: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学习平移。
2.利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移的过程。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平移的理解。
4.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巩固平移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平移演示图。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出平移的概念,如:“将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这种移动叫做平移。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演示平移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移的特点。
同时,展示一些平移的实例,如电梯的运动,滑滑梯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移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利用平移演示图,尝试进行图形平移。
引导学生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发现平移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解答题,内容涉及平移的定义、性质及应用。
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移的知识来解决。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4《平移》 课程教学设计
《平移》教学设计合肥市第五十中学东校望江路校区郑砚一.课题:平移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平移现象存在于生活中,并进一步探究平移的概念和相关性质;过程与方法:通过大量生活实例认识平移,通过观察学习平移概念,通过操作探究平移性质;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和欣赏图形的平移变换,能利用所学知识设计美丽的平移图案,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并能将其归于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平移概念及性质难点:平移方向和距离的描述;平移性质的探究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教学手段:几何画板,投影仪等多媒体五.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老师指导同学们小学就学过平移,请大家举一些生活中平移的例子吧.(学生举手发言,老师展示PPT)让学生了解平移是物体做平行移动,有利于后面性质的学习,了解平移的规律以后,完成练习1,进一步加强对平移的认识。
2. 新课讲解师:下面我们从最简单的几何图形点来探究平移(PPT 展示),哪位同学来描述一下A 点到A`点事如何平移的?(学生回答) 请同学们找出描述平移的关键词是什么?师:下面我们来观察小船的平移过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完成练习二和练习三将面积为30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向下平移20,得到△MNP,则△MNP是什么三角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师:同学们知道用距离和方向描述平移过程,那你们会不会作平移图像呢?(请一位同学上白板操作,在此引出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等概念,并教会学生如何在方格纸中观察对应量之间的关系)3.活动探究师:下面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方格纸中做一组平移的三角形,并探究这些对应量之间的关系(小组探究讨论,得出结果)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得出相关性质。
4.练习巩固已知:AB=5,将线段AB 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线段CD ,则AC=____,DC=___如图:直角△A`B`C`是由直角△ABC沿PQ方向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的, AB=4,AC=2.求:1)A`B`的长2)长方形AA`C`C的周长5.应用师:同学们,我们的数学源于生活也要归于生活,平移在现实中应用广泛,比如奥运会五环,就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平移图像,老师也给大家找了一些平移的图案设计,供大家欣赏师:老师自己也做了一个平移图案有没有同学想上白板利用几何画板给大家设计一下美丽的平移图案呢?(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设计图案)6.小结同学生,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平移的概念,性质和如何利用几何画板设计美丽的平移图案。
《平移》说课稿
《平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平移》。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平移》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中的重要内容。
平移是图形变换的一种基本形式,它不仅是探索图形性质的必要手段,也是解决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的重要工具。
通过学习平移,学生将进一步丰富对图形变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在教材中,平移的概念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线段、角、平行线等基本图形的性质和特点的基础上引入的。
教材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物体的平移现象,感受平移的特征,然后给出平移的定义。
接着,教材通过探究平移前后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平移的性质。
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平移作图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平移的方法和技巧。
二、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来看,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对平移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直观地判断一些简单图形的平移现象。
但对于平移的概念、性质以及作图方法,还缺乏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从学生的认知能力来看,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但对于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帮助理解。
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来看,平移是一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图形变换,学生对其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概念的抽象性和作图的复杂性而感到困难和枯燥。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基本性质。
(2)能够根据平移的性质进行简单的平移作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移现象,经历平移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探究平移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4平移课件
(4)
[2011·安徽] 如图,在边长为 1 个单位长度的 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按要求画出△A1B1C1
把 △ABC 先 向 右 平 移 4 个 单 位 , 得 到 △A1B1C1;
图 X4-2
C1
B1 A1
生活中的平移 如图,一块矩形草地,长为12米,宽为8米, 其中有一条宽为2米的小路,你能猜出绿色 部分表示的草地的面积吗?说说你的理由.
B=90, 你能求出图中哪些线段的长度,哪些角
的度数。说说你的理由。
Y
D
X
A
E
F
B
C
欣赏平移过程
1、平移的定义 2、平移的性质
作业: P138 1, 2
C
你能回答刚才的问题了吗?请说说理由。
A
练习二
由△ABC平移而得的三角形共有多少个?
A
C
B
解:共有5个。
练习三
能由△AOB平移而得的三角形有哪些?
A
F
解:
能由△AOB平移
B
E 而得的图形是:
O
△FOE、△COD
C
D
变式训练
如图,AB=6cm,AC=10cm,AD=20cm, ∠BAC=40°
草
8地
小草 路地
12 (12-2)×8=80米2
生活中的平移
如图,一块矩形草地,长为12米,宽为8米, 其中有一条宽为2米的小路,你能猜出绿色 部分表示的草地的面积吗?说说你的理由.
草 小草
8地 路 地
12 (12-2)×8=80米2
生活中的平移
如图,一块矩形草地,长为12米,宽为8米, 其中有一条宽为2米的小路,你能猜出绿色 部分表示的草地的面积吗?说说你的理由.
初一年级第二学期说课稿模板:第五章平移
初一年级第二学期说课稿模板:第五章平移
各位热爱知识的同学们,今天初中频道给大家分享的是初一年级第二学期说课稿,同学们认真浏览,详细笔记。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平移是个抽象的概念,但是平移这种现象是在生活中出现较多的一种几何现象,因此,教师教学时要紧密联系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但是又要巧妙地避开平移的概念,又要揭示平移的本质属性,让学生去感知这些现象,从而获得对这些现象的直观了解。
在学生初步感知这种现象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制定教学目标进行阐述。
(1) 知识目标:①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现象。
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七年级数学说课稿平移说课稿
平移一、地地位与作用图形地变换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块重要地内容。
通过图形地变换是图形动起来,有助于在运动地过程中发现图形地不变性。
因此,图形地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结论地有效工具。
而今天,我要说地平移是沪科版七年级下册第10章第四节《平移》。
一方面是考虑将其作为平行线地一个应用,另一面是考虑引入平移变换,可以尽早渗透图形地变换思想,使学生尽早尝试利用平移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
而本章主要讨论地是平移变换地基本性质,要求学生对平移有一个初步地认识,因为将为第六章实数中,在实数范围内进一步研究用坐标表示平移,第十九章四边形中将对平移地性质作理论指导。
在第二十三章旋转中,将综合运用平移轴对称,旋转地变换进行图案设计。
所以,本节课是本套引进地第一个图形变换。
起作用是不言而喻地,二、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了解平移地特征,能发现特殊图形地共同点。
能发现,归纳图形平移地特征。
2能力目的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究,归纳等过程,总结平移地基本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地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的让学生经历操作,实验,发现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地探索性与创造性。
激发学生地探究人情,感受数学地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平移地特征难点探究平移地特征,并能用语言完善地表达出来。
四教法与学法本节课采用地是开放式与探究式地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探究,了解平移地特征,建构平移地概念,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演示平移变换地过程,激发学生地积极形,通过展示图片,体现数学地美地存在。
五教学过程性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展示一组图形地运动地科见,请同学们观察思考交流回答为题。
《平移》说课稿
《平移》说课稿《平移》(一)说课稿一、背景分析1学习任务分析从《课程标准》看,图形的变换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平移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也是本套教材中引进的第一个图形变换.教科书将“平移”安排在本章最后一节,一方面是考虑将其作为平行线的一个应用,另一方面考虑引入平移变换,可以尽早渗透图形变换的思想,使学生尽早接触利用平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课程标准》对平移变换的要求是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利用平移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建立平移概念及探索平移性质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让学生在运动变化中寻找图形的不变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培养审美能力;能结合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教材建议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平移的概念及基本性质,第二课时主要解决平移作图问题.故本节课确立“图形平移的特征”为教学的重点.2学生情况分析本课要理解掌握平移的概念及性质,学生必须具有图形平移的生活常识和线段相等及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储备,同时,还须具有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能力. 目前,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好,以上所须基本都已具备,但学生的抽象概括、探索能力稍微偏弱一些,而且虽然学生对动手操作活动较为感兴趣,探索精神和学习毅力却又不足.根据我班学生的这些特点,本节课的难点我确立为“认识图形平移的特征”.二、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技能:①了解平移的特征,能发现特殊图案的共同特点,并能根据这个特点绘制图形;②能发现、归纳图形平移的特征.2、数学思考:学生经历操作、探究、归纳、总结图形平移基本特征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3、解决问题:体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4、情感态度:学生经历操作、实验、发现、确认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乐于探究.三、课堂结构设计本课两个重要的知识点平移的概念和性质都属于上位学习,根据它们的这种同化关系,对平移的概念宜用概念形成教学方式,性质则用发现法.我通过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实例中抽象概括出平移的概念,再让学生从活动中自主探索得到平移的性质,并将其应用于实践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此,课堂结构设计如下:四、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节课的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介绍上海音乐厅在2003年使用建筑物的整体平移技术成功平移,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一组生活中的平移现象的视频,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课题——平移.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既交代了本节课要研究和学习的主要问题,又能较好地激发学生求知与探索的欲望,同时也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2引导活动,揭示知识产生过程根据杜威的“在做中学”理论,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系列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来揭示“平移及平移的特征”这一知识的产生过程.[活动1]仔细观察下列美丽的图案,回答问题:(1)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点?(2)下面这些图案能否根据其中一部分绘制整个图案?若能,你能否想象出是怎么绘制的?(1)如何在几何画板中画出一排形状和大小如右图所示的小雪人的图案?问题:①雪人的形状、大小、位置在运动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②雪人的鼻尖B是怎样运动的?它运动到了什么位置?帽顶呢?指出:如A与A’,B与B’, C与C’称为对应点.③连接几组对应点,观察得到的线段,它们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④再连接一些其他对应点的线段,它们是否仍有前面的关系?归纳:①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② 新图形中的每一个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定义: 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特征:(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2)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思考]图形平移的方向一定是水平的吗?3反思小结,建立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自己反思回顾:在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中,你进行了哪些思考?进行了哪些操作?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还有哪些困惑?4布置作业①必做题:教科书P33第1、4题;②选做题:教科书P34第7题.附:板书设计:5.4 平移2、特征:五、教学评价设计关注学生对平移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否独立探索而得到平移的性质,能否利用平移的性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探索平移性质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态度、表现,如能否在活动中积极主动的思考,能否积极主动地投入各项活动,是否与伙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听取他人的意见,合作中每个人的责任意识等,在总结过程中关注学生所倾注的情感,对学生及时进行鼓励,促进其学习.。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4平移课件(4)
线上。
B
E
C
F
(2).若BF=14cm,EC=6cm,则BE是多少?
(3).△ABC沿BC方向平移3cm得到△DEF,若△ABC 的
周长是14cm,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是多少?
知识拓展 ☞
如图,在一个长方形的草坪上有两条等宽且互相垂 直的长方形小路(长度单位:m),求草坪的面积。
? ?
解:如图 (52-2)(32-2)=1500m2
方向
平移性质
A
D
C
F
B
E
➢ 对应点: 点A与点D、点B与点E、点C与点F ...
➢ 对应角: ∠BAC与∠EDF、∠ABC与∠DEF、∠ACB与∠DFE
➢ 对应线段: AB与DE、BC与EF、AC与DF
➢ 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线段AD、CF、BE ...
视察原图形和平移后的图形,探究平移性质
①对应角: 对应角相等。
▲上海音乐厅平移现场
▲平移后装修一新的上海音乐厅
谢谢
位置: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
②对应线段:
数量:对应线段相等。 位置: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
③对应点所连的线段:
数量: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相等。
练一练 ☞
1.下图中的变换属于平移吗?
④
② ⑤
③
练一练 ☞
2.如图所示,△ABC平移后得到△DEF, A D 且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
(1).指出图中对应元素.
对于运动主体(图形)
以下哪些因素产生了变化, 哪些保持不变?
产生变化的是: 保持不变的是:
图形变换
A
D
C
F
B
E
平移定义
在同一个平面内,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平移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图形的变换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
通过图形的变换是图形动起来,有助于在运动的过程中发现图形的不变性。
因此,图形的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结论的有效工具。
而今天,我要说的平移是沪科版七年级下册第10章第四节《平移》。
一方面是考虑将其作为平行线的一个应用,另一面是考虑引入平移变换,可以尽早渗透图形的变换思想,使学生尽早尝试利用平移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而本章主要讨论的是平移变换的基本性质,要求学生对平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因为将为第六章实数中,在实数范围内进一步研究用坐标表示平移,第十九章四边形中将对平移的性质作理论指导。
在第二十三章旋转中,将综合运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的变换进行图案设计。
所以,本节课是本套教材引进的第一个图形变换。
起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平移的特征,能发现特殊图形的共同点。
能发现、归纳图形平移的特征。
2能力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究、归纳等过程,总结平移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经历操作、实验、发现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
激发学生的探究人情,感受数学的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移的特征
难点探究平移的特征,并能用语言完善的表达出来。
四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采用的是开放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探究,了解平移的特征,建构平移的概念,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演示平移变换的过程,激发学生的积极形,通过展示图片,体现数学的美的存在。
五教学过程性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展示一组图形的运动的科见,请同学们观察思考交流回答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