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调查和系统性家庭干预对其攻击行为的影响
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学龄前期儿童心理行为调查现状分析
①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预 防保健所 通讯作 者 : 赵广英
一
广东
深圳
580 11 4
23 学龄前期 儿童行为问题 主要影 响因素 -
有父母 职业 、文
化程度、 父母关系、 父母教育方式 、 家庭经济状况 、 居住 条件、
社区环境、幼儿同心理干预 、医院心理咨询等 ,见表 3 。
表3 影响儿童行为的多因素 回归分析结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时 约束 孩子的不 良行 为,儿童 行为就会 向好 的方 向发 展,相 反 就会产生 负面影 响。深 圳作为移 民城市,沙井 街道 以加工 制造业为主,父母工作不稳定 , 经济、文化层次低 , 住房拥挤, 父母关系不 融洽,父母及祖辈教 育方式不统一都会导 致儿童
表1 男女童各年龄组行为问题检 出率比较
1 一般 资料 . 1
按 照整 群抽样 的方法 ,抽 取沙井街 道 3 2所
幼儿 园大、中班幼儿及 家长,其 中集 体幼儿 园 3所、私立 幼 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 29 6 P 0O) X = . , < .1 2 。见表 1 。
儿园 2 9所,问卷的幼儿年龄分布为 4 6 — 岁,共 4 2 0 4名儿童, 分 两个 年龄 组, ~ 岁组 2 0 人 ( 45 5 4 男童 16 人, 18 女童 13 人 ) 36 , 6岁组 12 人 ( 50 男童 8 6 ,女童 6 4 ) 5人 6人 。 1 方法 . 2 本次调查采用 问卷评 估法,调查表采用 目前 国内
Me ialn o a i n o i aVo . . . u , 0 2 dc l n v t f o Ch n 1 No1 J l 1 9 9 2
深圳地区儿童性发育及影响因素现况调查
不同地区的儿童在性发育方面可能存在一定 的差异,如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异。
年龄差异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性发育也会逐渐启 动并加速。
社会经济状况差异
家庭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儿童在性发育方面 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04 研究结论
研究总结
深圳地区儿童性发育整体水平 较为正常,但存在部分儿童发 育提前或延迟的情况。
参考文献2
中国儿童青少年性发育状 况研究报告,中国儿童中 心,2020年。
参考文献3
深圳市儿童青少年健康状 况报告,深圳市教育局, 2019年。
THANKS
感谢观看
营养因素
营养不良或过剩、饮食结构不合理等 都会对儿童的性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环境因素
环境污染、电磁辐射等环境因素也可 能对儿童的性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生活习惯
如缺乏运动、长时间静坐、熬夜等不 良生活习惯也会对儿童的性发育产生 不利影响。
不同群体间的差异
性别差异
男童和女童在性发育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如女童的性发育一般比男童早。
02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调查设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以性别和年龄作为分层因素,从深圳市的各区随机抽取样 本。
调查问卷设计:采用自填式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儿童的基本情况、家庭环境、学校 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
样本选择及数据处理:从抽样得到的样本中,按照一定比例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儿童 进行调查,并采用专业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03 研究结果
儿童性发育现状
儿童性发育总体上呈现出正常的 趋势,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提前或
延迟现象。
早熟和晚熟的儿童均有一定比例 ,其中早熟儿童占比相对较高。
性发育进程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有些孩子在较早的年龄段开始 发育,而有些则在较晚的年龄段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和引导方法》论文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和引导方法年级: 10级系/专业:学前教育班级: 10级学前(5)班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3.3.5摘要幼儿的攻击性行为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家长和幼儿老师特别关注的问题,攻击性行为在大环境下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课题,作为社会教育的一个环节,甚至是第一个环节,幼儿攻击性行为问题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攻击性行为也是幼儿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影响着幼儿性格与品德的形成。
《幼儿园知道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准则”。
因此教师与家长必须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本文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作出分析:生物学因素、家庭环境影响、学校教育因素、学前儿童与个体攻击性行为、大众传媒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解决策略和引导方法,从而正确引导幼儿的行为发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关键词:幼儿攻击性原因分析引导方法AbstractThe problem of Children's aggressive behavior has been parents and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particularly concerned problems, aggressive behavior in the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social subject,as a social education of a link, or even the first link, children aggressive behavior problems the right guidance and education for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played a crucial role.Children aggressive behavior is also children's health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it affects the infant character and moral character formation. The kindergarten know outline "explicitly pointed out, want to develop infant" understand and abide by the daily life of the social code of conduct ". So the teachers and parents must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children aggressive behavior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children. In this paper, the cause of children aggressive behavior made analysis: biological factors,family environment, school education factors, preschool children and individual aggressive behavior, the influence of the mass media,and in the light of these reasons put forward solutions and guide method, so as to correctly guide children's behavioral development,promoting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hildren.Keywords: children aggressive cause analysis guiding methods目录引言 (5)一、攻击性行为的含义和产生原因 (6)(一)攻击性行为的含义和表现 (6)(二)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 (6)1、天性 (6)2、溺爱 (7)3、幼儿园教育 (7)4、模仿 (7)5、幼儿经历与个体发展 (7)二、幼儿攻击性行为案例分析 (8)(一)确定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 (8)(二)张新宇小朋友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 (8)1、张新宇的家庭背景 (8)2、张新宇攻击性行为的表现 (8)3、张新宇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9)三、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引导方法 (10)(一)提高儿童的社会认知水平与移情能力 (10)(二)帮助幼儿掌握解决社会性冲突的策略与技能。
儿童行为问题对家庭及社会的影响
儿童行为问题对家庭及社会的影响儿童的行为问题是家庭和社会都面临的一个挑战,它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里,我将探讨儿童行为问题的种类、成因以及其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改善儿童行为问题的方法。
儿童行为问题的种类儿童行为问题的种类很多,包括注意力缺陷障碍(ADHD)、攻击、抗拒、抑郁、焦虑、脾气暴躁、自闭症等等。
这些问题可能是由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引起的,个体差异很大。
其中,注意力缺陷障碍(ADHD)是儿童行为问题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表现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过动、冲动和行为失调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交往和生活,让孩子处于一种孤独、焦虑和自卑的状态中。
成因分析儿童行为问题的成因十分复杂,除了遗传和基因因素外,环境和教育也是影响儿童行为的重要因素。
环境影响:家庭、社会和周围环境都会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影响。
如果家庭环境不和谐,父母亲不关注或过度关注孩子,亲子关系紧张,孩子可能会产生自卑、挫败感等负面情绪。
社会因素,例如,贫困、暴力、社交网络等因素是影响儿童行为的因素之一。
教育影响:教育方式和方法对儿童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影响非常重要。
温和、鼓励性的教育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习惯,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
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儿童行为问题对家庭和社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这种行为问题会使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受到阻碍,导致其在医学、教育等方面偏低。
其次,这种行为问题对家庭的影响非常大,家庭关系会因为孩子的行为问题而紧张和繁重。
父母亲常常处于疲于应对的状态中,无法有效地教育和引导孩子。
这种情况下,家庭的和谐受到严重威胁,家庭内的教育和关系也受到很大影响。
再次,孩子的行为问题也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儿童在社会上的行为会影响他们的同龄人和他们的家庭关系。
如果儿童行为不当,很容易引起周围人的不满和反感。
这也会间接影响到儿童的安全和福祉。
改善儿童行为问题的方法一旦发现孩子存在行为问题,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孩子重新恢复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齐心协力。
儿童攻击行为的社会学解释与研究
儿童攻击行为的社会学解释与研究儿童攻击行为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社会问题,对于孩子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都有潜在的负面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儿童攻击行为的原因、社会学解释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
一、儿童攻击行为的背景与概念儿童攻击行为是指儿童之间在身体或心理上以有意伤害为目的的行为。
这些行为包括直接的身体接触,如打、踢、推等,以及非身体性攻击,如言语上的恶言、羞辱、排斥等。
儿童攻击行为在学校、家庭和社交场合中都可能存在,给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带来许多问题。
二、儿童攻击行为的原因1. 家庭环境家庭因素是儿童攻击行为的一大原因。
一个不稳定、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往往导致儿童产生攻击行为。
家庭暴力、亲子关系不良和父母缺失等因素都与儿童攻击行为存在关联。
此外,儿童在家庭中受到的教育方式和父母行为模式也会对其攻击行为产生影响。
2. 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对于儿童攻击行为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儿童攻击行为往往发生在同伴圈子中,受到同伴的影响,有时候甚至是通过模仿来表达自己的攻击行为。
同伴压力、排斥感和竞争等也可能为儿童攻击行为的培养提供动力。
3.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也是儿童攻击行为的重要原因。
社会对于男性的期望和对于“男子汉”形象的崇拜往往会造成男孩子之间攻击行为的增加。
同样,一些武力、冲突和暴力的文化价值观也可能诱发儿童攻击行为。
三、儿童攻击行为的社会学解释1. 功能主义解释功能主义认为,儿童攻击行为是为了满足某种功能或达到某种目的。
例如,某些儿童可能通过攻击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争取权力或吸引他人的注意力。
2.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攻击行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而学习得来的。
在同伴和大人的行为模式中,儿童获取了攻击行为的范本,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行为中。
3. 结构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强调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认为儿童攻击行为与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密切相关。
例如,在竞争激烈的学术环境下,攻击行为可能被当作获取资源和地位的一种手段。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成因探究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成因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儿童攻击性行为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频繁发生的儿童攻击性事件引起了家长、教师、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频率也在逐渐增加,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危害。
深入探究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对于有效预防和干预儿童攻击性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家庭环境、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生理因素和文化因素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对儿童攻击性行为产生影响,但各种因素之间又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有必要从多个层面深入探讨这些因素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以便为儿童攻击性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措施。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可以为社会更好地了解和关注儿童攻击性行为问题,促进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为减少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现在请你输出中关于的内容。
2. 正文2.1 家庭环境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家庭环境在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环境稳定与否、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是否和谐、家庭教育方式等都会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影响。
家庭暴力是导致儿童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儿童在家庭中遭受暴力或亲身目睹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时,会对其心理产生严重影响,进而导致儿童模仿这种行为,并将其表现在攻击性行为中。
家庭教养方式也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
过于溺爱或严厉惩罚的家庭教育方式都会使儿童产生攻击性行为,溺爱会造成儿童无法正确处理挫折和压力,而严厉惩罚则会导致儿童产生逆反心理。
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是否和谐也会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影响。
家庭中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否和睦、兄弟姐妹之间是否互相尊重与理解都会影响到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而影响到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2.2 心理因素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心理因素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通过心理因素的影响,儿童可能会表现出各种攻击性行为。
儿童攻击行为的社会认知与道德发展
儿童攻击行为的社会认知与道德发展儿童攻击行为是指儿童对他人身体或财产进行非法侵害的行为,这种行为在社会交往中并不罕见。
社会认知和道德发展是解释儿童攻击行为的两个关键概念。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儿童攻击行为的社会认知和道德发展,以及对其影响的因素和干预措施。
一、儿童攻击行为的社会认知儿童的社会认知是指他们对社会现象和社会规范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在攻击行为中,儿童可能存在以下社会认知特点:1. 动机认知:儿童攻击行为的动机认知涉及理解攻击的目的和动机。
儿童可能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情绪来推断他们的意图,并选择适当的行为作出回应。
2. 情绪认知:儿童攻击行为的情绪认知包括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以及情绪表达方式。
情绪的认知能力可以帮助儿童判断何时情绪受到威胁,从而做出攻击行为。
3. 规范认知:儿童攻击行为的规范认知涉及对社会规范的理解和遵守。
儿童需要学会识别和理解什么是不允许的攻击行为,并在社交互动中遵守相应的规范。
二、儿童攻击行为的道德发展儿童的道德发展是指他们在道德原则、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方面的成长和培养过程。
在攻击行为中,儿童道德发展可能存在以下特点:1. 道德判断: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影响着他们对攻击行为的评价和反应。
通过道德判断,儿童能够辨别攻击行为的对错,并做出相应的道德选择。
2. 道德情感:儿童的道德情感涉及对攻击行为的情感反应和关注。
一方面,道德情感使儿童能够感受到攻击行为的不良后果,从而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道德情感也促使儿童关心他人的感受,以避免伤害他人。
3. 道德行为:儿童的道德行为表现出对攻击行为的抑制和自我控制能力。
儿童需要学会在面对冲突和不满时,通过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而不是采取攻击的方式。
三、影响儿童攻击行为的因素儿童攻击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特点、家庭环境和社交经验等:1. 个体特点:儿童的性别、年龄和发展水平等个体特点可能影响其攻击行为。
研究表明,男性儿童和较年幼的儿童更容易表现出攻击行为。
儿童行为问题的评估和干预策略
学校-家庭-社区联动机制
加强家校沟通
学校应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和行为问题,共同制定干预策略。
开展家长教育
通过家长会、讲座等形式,向家长传授儿童行为问题的识别和干预方法,提高家长的育儿 水平。
社区资源整合
利用社区资源,如儿童心理咨询机构、儿童活动中心等,为儿童提供多元化的活动和支持 ,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同时,社区应加强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社区居 民对儿童行为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1 2 3
评估标准不统一
目前儿童行为问题的评估缺乏统一标准,不同机 构和专家可能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和工具,导致 评估结果存在差异。
干预策略单一
现有的干预策略往往只针对某一种或几种行为问 题,缺乏综合性、个性化的干预方案,无法满足 不同儿童的需求。
家庭和社会支持不足
症状表现
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活动过多, 无法安静;冲动行为,难以控制。
干预策略
药物治疗,心理行为治疗,教育干预 。
评估方法
临床观察,行为评定量表,神经系统 检查。
对立违抗性障碍
症状表现
频繁发脾气,常与大人争 辩;拒绝服从规则和要求 ;常因自己的过失或不当 行为而责怪他人。
评估方法
临床观察,家长和教师评 定量表。
根据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儿童行为问题可分为多种类型,如攻击 行为、退缩行为、破坏行为、反社会行为等。
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发生率
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因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因素而异 。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某些行为问题(如攻击行为 )的发生率会逐渐降低,而其他问题(如焦虑、抑郁)则可 能增加。
幼儿攻击行为的调查与研究
幼儿攻击行为的调查与研究幼儿时期是个体心理和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阶段,然而在这一阶段中,攻击行为是幼儿常见的一种行为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幼儿攻击行为的特点、原因及对策,本研究通过对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访谈、家长问卷调查以及观察法,对幼儿攻击行为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一、幼儿攻击行为的现状1.攻击行为的表现形式幼儿攻击行为主要表现为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和关系攻击。
身体攻击包括打人、推人、咬人等;言语攻击包括骂人、嘲笑、威胁等;关系攻击则表现为排斥、孤立、背后说坏话等。
2.攻击行为的频率调查发现,大部分幼儿的攻击行为频率较低,但仍有部分幼儿攻击行为较为频繁。
其中,男孩的攻击行为频率高于女孩。
3.攻击行为的对象幼儿攻击行为的对象主要是同伴,是老师和家长。
同伴间的攻击行为多发生在争夺玩具、争抢地盘等情境下。
二、幼儿攻击行为的原因1.家庭因素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等都可能影响幼儿的攻击行为。
如家庭氛围紧张、父母溺爱或严厉、亲子关系疏远等都可能导致幼儿出现攻击行为。
2.学校因素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教师的教育方式、同伴关系等都可能影响幼儿的攻击行为。
如幼儿园环境不良、教师忽视幼儿情感需求、同伴关系紧张等都可能导致幼儿产生攻击行为。
3.社会因素社会环境中的暴力文化、媒体传播的暴力信息等也可能影响幼儿的攻击行为。
如幼儿接触过多的暴力画面、受到周围人的不良影响等都可能诱发攻击行为。
三、幼儿攻击行为的对策1.家庭对策(1)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减少家庭冲突。
(2)改进父母教养方式,关注幼儿情感需求。
(3)加强亲子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2.学校对策(2)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关注幼儿情感需求。
(3)加强同伴关系教育,引导幼儿学会交往。
3.社会对策(1)限制幼儿接触暴力信息,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
(2)加强家庭教育宣传,提高家长教育意识。
(3)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幼儿心理素质。
四、结论幼儿攻击行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
儿童攻击行为的社会心理学解释与干预
儿童攻击行为的社会心理学解释与干预近年来,儿童攻击行为在社会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儿童攻击行为指的是儿童在与他人交往中表现出的身体或言语上的敌对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给攻击对象带来伤害,也对儿童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和谐造成了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儿童攻击行为的社会心理学解释,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于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一、儿童攻击行为的社会心理学解释1.1 家庭环境对儿童攻击行为的影响儿童的家庭环境是其攻击行为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家庭暴力、亲子关系紧张、父母监管不力等因素与儿童攻击行为之间存在显著关系。
家庭暴力会模仿和学习的方式影响儿童,使其在与他人交往中采取攻击性的方式。
而亲子关系紧张和父母监管不力则导致儿童在家庭中缺乏安全感,从而通过攻击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或寻求关注。
1.2 同伴关系对儿童攻击行为的影响除了家庭环境,儿童的同伴关系也对其攻击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儿童在同伴中学会社会规范和行为模式,同伴间的攻击行为会相互传递和强化。
如果儿童身处于一个攻击性的同伴群体中,他们更容易采纳和表现出攻击行为。
此外,与同伴关系紧张、孤立或者受欺凌的儿童也更容易表现出攻击行为,作为自我保护和应对策略。
1.3 社会文化对儿童攻击行为的影响社会文化背景也对儿童攻击行为的形成和表现产生着重要影响。
不同文化社会对于攻击行为的接纳程度和态度不同,这会影响儿童对攻击行为的认同度和采纳程度。
同时,社会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也会塑造儿童的行为模式。
比如,在一些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攻击行为可能被视为成功和权力的象征,从而在儿童群体中被广泛接受。
二、儿童攻击行为的干预措施2.1 家庭干预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首要环境,因此家庭干预对于解决儿童攻击行为问题至关重要。
父母可以通过建立积极、支持性的亲子关系,提升儿童的自尊心和归属感,从而减少其采取攻击行为的需求。
此外,父母应当加强对儿童的监管,设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和界限,引导儿童学会以更适当的方式应对挫折和冲突。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教育策略论文
浅析幼⼉攻击性⾏为产⽣的原因及教育策略论⽂浅析幼⼉攻击性⾏为产⽣的原因及教育策略论⽂ 在各领域中,⼤家总少不了接触论⽂吧,论⽂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毕业论⽂、学位论⽂、科技论⽂、成果论⽂等。
还是对论⽂⼀筹莫展吗?以下是⼩编帮⼤家整理的浅析幼⼉攻击性⾏为产⽣的原因及教育策略论⽂,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浅析幼⼉攻击性⾏为产⽣的原因及教育策略论⽂篇1 我国学者研究认为,学龄前⼉童攻击性⾏为出现的⽐例⼤约是11.0696%。
这已成为家长与教师都⾮常重视的⼀种现象,⼴⼤教育研究者也针对幼⼉的攻击性⾏为提出各种预防与矫正的⽅法,以期杜绝或者减少幼⼉的攻击性⾏为,为幼⼉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幼⼉攻击性⾏为的内涵 幼⼉的攻击性⾏为主要是指幼⼉因需求得不到满⾜或利益受到损害时所产⽣的对他⼈⾝体、语⾔以及其他⽅⾯的攻击⾏为。
Hartup(1974)将幼⼉攻击性⾏为的典型表现分为⼯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
⼯具性攻击,是指向物的攻击;敌意性攻击,是指向⼈的攻击;国内学者将幼⼉的攻击性⾏为主要分为⾝体攻击、⾔语攻击、间接攻击和胁迫⾏为。
攻击性⾏为在幼⼉2岁时便出现,3-5岁是发展⾼峰期,之后逐渐减弱。
⼆、幼⼉攻击性⾏为产⽣的原因 (⼀)⽣物遗传因素 1.脑神经发展的影响。
研究表明,⼤脑⽪层神经联系并未完全搭建及⼩脑发展迟缓造成的神经传感阻滞,可能造成幼⼉感觉神经发展滞后,导致幼⼉体验愉悦、安全感等能⼒未得到完全发展⽽产⽣攻击性⾏为。
⼤脑左右半球的功能与协作能⼒也密切影响攻击性⾏为的产⽣。
研究表明,经常有攻击性⾏为的幼⼉,左右脑发展均衡度低于普通幼⼉,并显⽰出左脑抗⼲扰能⼒弱、右脑认知能⼒弱的特点。
抗⼲扰能⼒弱的幼⼉易躁易怒,认知能⼒弱的幼⼉社会情感发展滞后,这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引起幼⼉攻击性⾏为。
2.遗传基因的影响。
对罪犯的基因调查发现,性染⾊体为XXY的⼈与普通⼈相⽐产⽣攻击性⾏为的⽐例更⼤。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摘要:攻击性行为是幼儿比较容易出现的一种问题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却经常发生的行为。
本文分析了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和矫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对策。
关键词:幼儿;攻击性行为;教育攻击性行为是指身体上的进攻(打、踢、咬)、言语上的攻击(大声叫嚷、贬低他人),也可以是侵犯别人的权利(如用暴力抢走别人的东西)的行为。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常常导致受其欺负的幼儿产生心里恐惧,甚至不愿上幼儿园。
攻击性行为较强的幼儿惹事生非,影响正常的生活和教学秩序,老师对这些幼儿也很头疼。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不但会对他人或集体造成危害,对其个体的健康发展也是很不利的,阻碍了幼儿社会性、个性和认知的发展。
因此本次研究对象主要是3-6/7岁幼儿及家长,选择了教育水平不同,地区不同的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并全部得到回收,其有效问卷140份,最后对收回的问卷进行问题汇总和分析。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1、攻击性行为频繁。
幼儿期是社会性萌芽时期,开始喜欢和同伴一起游戏玩耍,具有强烈的与人交往的欲望。
同时又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缺少一定的社会交往经验,这两者之间就产生了矛盾,于是幼儿就产生了攻击性行为。
通过调查研究幼儿家长反应孩子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在争抢玩具,或破坏玩具和物品,另外游戏场地狭窄、游戏材料不足也容易引起幼儿攻击性行为。
2、攻击性行为年龄状况的分析。
根据问卷显示,中班幼儿(42.33%)的攻击性行为平均水平高于小班(20.67%)和大班(37%)的幼儿。
一方面是因为中班幼儿的道德感已有初步发展,已具有是非对错的观念,但另一方面,由于其思维能力的有限,不善于解决矛盾问题,自控能力又不如大班幼儿。
因此,中班幼儿因道德感引发的“正义感”反而引起了更多的攻击性行为。
在言语攻击方面,小班幼儿(22.6%)的攻击性行为最低,中班(39.8%)和大班幼儿(37.6%)的言语攻击性行为水平接近,呈上升趋势,这当然和幼儿到中班以后其语言能力快速发展的规律有关;而在身体攻击方面,小班幼儿(39.6%)的攻击行为平均水平最高,到中班(31.9%)和大班(28.5%)则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儿童行为障碍中的攻击性行为问题
儿童行为障碍中的攻击性行为问题引言:儿童的攻击性行为问题是一种常见的行为障碍,给孩子、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攻击性行为不仅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对家庭和社交环境造成破坏。
本文将探讨攻击性行为的定义、原因、影响以及治疗方法,旨在帮助心理学专家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一、攻击性行为的定义和特征攻击性行为是指儿童表现出的故意伤害他人或物体的行为。
这种行为可以包括身体攻击(如打击、踢、咬)、言语攻击(如威胁、辱骂)以及破坏性行为(如摔东西、砸东西)。
攻击性行为通常伴随着情绪激动、冲动和缺乏自控能力等特征。
二、攻击性行为的原因1. 生物因素: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异常和荷尔蒙水平的异常可能会导致儿童更容易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2. 环境因素:家庭环境的不稳定、暴力模型的存在、家庭冲突和虐待等不良家庭经历会增加儿童表现出攻击性行为的可能性。
3. 社交因素:儿童在学校或同伴中的冲突、受欺凌、社交技能缺失等也可能导致攻击性行为的出现。
三、攻击性行为的影响1. 对儿童自身的影响:攻击性行为可能导致儿童在学业、社交和情绪方面遭受困扰。
他们可能在学校中受到惩罚、被同伴孤立,由此引发学习困难、自尊心下降和抑郁等问题。
2. 对家庭的影响:攻击性行为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冲突。
父母可能感到无助、焦虑和沮丧,家庭关系可能因此破裂。
3. 对社会的影响:攻击性行为不仅会对儿童自身和家庭造成负面影响,还会对社会产生负担。
这些孩子可能因为攻击性行为而被学校开除,进而增加社会的犯罪和不良行为风险。
四、治疗方法1. 心理教育和家庭干预:通过提供心理教育和家庭干预,帮助家长了解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家长可以学习如何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采用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机制,以及引导儿童学会情绪调节和冲突解决的技巧。
2.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儿童认识到攻击性行为的后果,并学习替代性的应对策略。
通过改变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幼儿攻击行为的调查与研究
幼儿攻击行为常常与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密切相关,需要专业心理辅导和干预。
研究不足与展望
要点一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目前对幼儿攻击行为的研究多采用观 察法和问卷调查法,这些方法可能受 到主观因素和样本偏差的影响,未来 可以尝试使用更客观的研究方法如实 验法、案例研究等。
THANKS
感谢观看
03
04
文献回顾
搜集与幼儿攻击行为相关的文 献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和归纳
。
问卷调查
设计问卷,向家长、教师等有 关人员了解幼儿攻击行为的情
况。
观察法
在幼儿园或家庭中观察幼儿的 攻击行为,记录并分析数据。
案例分析
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幼儿攻击行 为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
背后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03
幼儿攻击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
的目的。
干预效果评估
观察法
问卷法
观察幼儿在干预措施实施后的攻击行为频 率、强度、持续时间等指标的变化,评估 干预效果。
对家长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 干预措施的满意度、幼儿攻击行为的变化 等情况,进一步验证干预效果。
量表法
元分析法
使用专门的量表,如儿童行为量表、教师 报告量表等,对幼儿的攻击行为进行评估 ,比较干预前后的变化。
幼儿攻击行为的调查与 研究
汇报人: 2023-12-03
目 录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研究目的和方法 • 幼儿攻击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 • 幼儿攻击行为的干预措施及效果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幼儿攻击行为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幼儿攻击行为都是一种比较普遍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 康和未来发展。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攻击性性格的影响与干预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攻击性性格的影响与干预青少年期是个人性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家庭环境在这个阶段对个体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攻击性性格是一种具有危害性的特征,对个体和社会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攻击性性格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干预措施,以帮助青少年走出攻击性性格的困境。
首先,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攻击性性格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和互动方式是塑造青少年攻击性性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着频繁的争吵、冲突和暴力行为,青少年很容易学习到攻击性的解决问题方式。
此外,家庭的教养方式也会对青少年的攻击性性格产生影响。
过于严厉或过于放任的教养方式都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攻击性的行为。
此外,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也会对青少年的攻击性性格产生影响。
如果父母在面对压力时常常表现出愤怒和暴力的行为,那么青少年也容易模仿这种行为,表现出攻击性的特征。
其次,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攻击性性格的影响是渐进的。
从小到大,青少年在家庭环境中接受到的教育和影响是不断积累和深化的。
在早期的家庭环境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和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的攻击性性格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父母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青少年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青少年在面对挫折和冲突时更容易采取合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攻击性的行为来发泄情绪。
此外,青少年在家庭环境中观察到的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也会对其攻击性性格产生影响。
如果家庭成员之间能够以合作和尊重为基础进行互动,那么青少年也更容易形成积极的互动方式,减少攻击性的表现。
然而,即使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攻击性性格的影响是渐进的,但并不意味着无法干预。
家庭干预是帮助青少年改变攻击性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父母需要提高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并以身作则,成为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父母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在孩子面前展示过度的愤怒和暴力行为。
其次,父母需要与青少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倾听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支持。
深圳市城区学前儿童行为问题及家庭因素调查
深圳市城区学前儿童行为问题及家庭因素调查龚建华【期刊名称】《中国公共卫生》【年(卷),期】2006(22)1【摘要】目的探讨深圳市城区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家庭因素。
方法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及家庭调查问卷,调查罗湖区3047名4~6岁儿童的行为发育和相关家庭情况。
结果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5.9%,行为问题各因子检出率为0.6%~7.9%。
男童前5位的行为问题因子为攻击(7.9%)、忧郁(5.9%)、违纪(5.3%)、社交退缩(2.6%)及分裂样(2.4%);女童前5位的行为问题因子为分裂样(6.2%)、躯体诉说(5.6%)、多动(5.4%)、社交退缩(5.3%)及忧郁(4.8%)。
对学前儿童行为问题有显著影响的家庭因素有家长对孩子管教方式不当、带养人文化程度低、父母关系不和谐、父子相处时间少、生活环境变迁较频繁、父亲职业不稳定等。
结论深圳市城区学前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较近几年全国其它地区文献报道为高,表明在经济发达地区学前儿童行为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总页数】2页(P95-96)【关键词】学前儿童;行为问题;家庭环境【作者】龚建华【作者单位】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72【相关文献】1.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兼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课程改进 [J], 方红; 王小娜2.北京市城区2432名学龄儿童行为问题调查报告:学校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关系[J], 王玉凤;沈渔邨;顾伯美;贾美香;张艾琳3.深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调查和系统性家庭干预对其攻击行为的影响 [J], 张绍芳;龙隽;龚健华;刘杰波4.深圳市城区儿童少年行为问题流行病学调查 [J], 何珊茹;马佳;宋平;莫瑞豪;李志勇;静进5.深圳市4~5岁儿童行为问题及有关家庭因素的探讨 [J], 龚建华;张馨尹;杨衡文;麦素漫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多动症心理行为干预中家庭支持的正性作用研究进展
儿童多动症心理行为干预中家庭支持的正性作用研究进展邓旭仔;寇聪;杨斌让
【期刊名称】《齐鲁护理杂志》
【年(卷),期】2024(30)3
【摘要】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性疾病,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心理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等症状,在早期发现儿童多动症要及时进行综合性干预方案治疗,避免影响日后生活与学习
^([1])。
儿童多动症患病率较高,有报道指出,国外儿童多动症患病率为3%~5%,国内儿童多动症患病率为1.5%~10.0%^([2])。
多动症以注意力缺乏和多动与冲动行为为特点,是儿童最常见与复杂心理行为疾病之一。
【总页数】3页(P134-136)
【作者】邓旭仔;寇聪;杨斌让
【作者单位】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深圳市儿童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2
【相关文献】
1.家庭学校综合干预对单纯性肥胖儿童心理行为及个性特征的影响
2.儿童在家庭中遭受心理虐待与在学校中受欺凌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和学业成绩的调节效应
3.行为认知干预配合家庭心理支持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症及血压的影响
4.支持性团体辅导对流浪儿童心理韧性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干预研究
5.家庭支持在儿童饮食运动行为干预对知识和行为影响中的中介作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系统性干预方案对特殊儿童心理康复的影响评估
系统性干预方案对特殊儿童心理康复的影响评估随着社会的发展,特殊儿童的心理问题逐渐受到重视。
特殊儿童包括自闭症、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弱智等。
这些儿童常常在智力、行为和社交交往等方面存在心理障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融入能力。
为了改善特殊儿童的心理康复,系统性干预方案被提出并应用。
本文将对系统性干预方案对特殊儿童心理康复的影响进行评估。
首先,系统性干预方案提供了一种多学科、多维度的治疗方式。
特殊儿童的心理问题常常是复杂多样的,需要多学科的专业人士进行综合评估和治疗。
系统性干预方案将不同专业的专家团队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协作合作的团队,共同为特殊儿童提供综合性的治疗方案。
这样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各领域专家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治疗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免了治疗过程中专业人士之间的信息断层和误解。
其次,系统性干预方案注重了个体化治疗。
每个特殊儿童的心理问题都有其独特性,因此,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十分重要。
系统性干预方案通过深入了解每个特殊儿童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和干预措施。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言语治疗、社交技能训练等方式进行个体化治疗。
这种个体化治疗可以更好地满足特殊儿童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系统性干预方案注重了家庭参与。
特殊儿童的家庭环境对其心理康复具有重要影响。
系统性干预方案通过家庭参与,使得治疗过程的效果持久化。
特殊儿童的家长参与到治疗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和表现,掌握相应的治疗技巧,为儿童提供家庭支持。
同时,通过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儿童的问题,提高家庭环境的支持性。
另外,系统性干预方案还注重了长期跟踪和评估。
心理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反复多次的干预和评估。
系统性干预方案通过定期的评估和记录,能够及时了解特殊儿童心理康复的进展情况,判断治疗的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
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治疗过程的连续性和一致性,还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d t erb h vo a n e t a e y CB L, i h i fmi fr t n w si v s g td b efd sg e a l u s o ・ n h i e a irw s iv s g t d b C whl t er a l i o mai a n e t ae y s l e in d fmi q e t n i e yn o i - y i n i . 0 c i rn w o h d a ge s e t h vo r b e r ii e n oi tr e t n g o p o 7 a d c n r l r u f 3 T e ar 6 h l e h a g rs i ) a ir o lms e d v e p wee dv d d it ne v n i r u f n o t o p o . h o 2 og 3
it n mwe to rupwa ie y tmi a i h r p whl h o to r u sgv n n t ig i tr e in me s r T fe t ni n go sgv n s se c fm l te a y, iet ec nr lg o p wa ie o hn ne v nt a u e. heef c y o o r u swa o a e R e u t Of2 8 c id e n t sg o p,4 9 c l rn wee s re utt tha i g b h voa o f2 g o p s c mp rd. s ls 55 h lr n i hi r u 5 hid e r otd o ha vn e a irlprb一
Ep d mil gc l ur e fb h v o a r b e m o g s h o - g d c i e n S e z e n t d n i f e c f y - i e o o ia v y o e a ir l o lmsa n c o la e h l n i h n h n a d su y o l n e o s s p dr n u s
・
2 ・ 8
21 0 0年 1 2月第 3 第 2 4期
C i o l ia R t n l rgU e D c mb r 0 0 V k3 N . 4 hnJ f i c l a o a u s , e e e 2 1 一 o o 2 Cn i D
・
论 著பைடு நூலகம்
・
ifu n e o y tmi a l h rp o tera g e sv e a irprblms M e h s 25 8 s h o— g d c id e r h s n, n e c fs se cf mi t e a y t h i g r s ie b h vo o e . l y t od 5 c o la e hl r n we ec o e
( .%) 攻击( . % ) 48 、 3 5 。男童攻击 子俭山率高于女童 , 交退缩 因子检 出率 低于女童 , 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 ( 社 差 P< 00) . 1 。干预组 显著有效率 为 7 . %(3名) 19 2 高于对照组 的 7 1 ( .% 2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00 ) , P< .5 。结论
制 的 家庭 调 查 问 卷表 进 行 家 庭情 况 调 查 ; 其 中 6 将 0名有 攻 击 性 行 为 的儿 童 分 为 干 预 组 2 7名 和 对 照 组 3 3名 , 预 组 干
进行系统性家庭 治疗 ; 对照组不予干预措施 , 比较 2 组效果。结果
本组儿童 2 5 58名中, 共检出有行为问题儿童 49 5
名, 总检出率为 1 .% , 、 79 男 女行为问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 0 ) P> .5 。前 4位的行 为问题 : 男童表现 为攻 击( . %) 忧郁 ( . %) 违纪( . %) 社交退缩( . %) 女童为分裂样人格障碍 ( . %) 社交退缩 ( . %) 忧郁 78 、 59 、 54 、 26 ; 63 、 54 、
tmi a l h r p o t era g esv e a irp o lms ZH NG S a e cfmi t ea y t h i g rsieb h vo r be y A h o
,o gJ n G NG inh a,t 1 T e L n u , O Ja —u e . h a
儿 童存 在 较 多 的行 为 问 题 , 统性 家庭 治 疗 可 以 降低 儿 童攻 击 性 行 为 的 发 生率 。 系
学龄
【 关键词 】 学龄儿童 ; 为问题 ; 行 系统性家庭治疗 ; 攻击性 【 中图分类号】 R 19 【 7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7 39 (0 0 2 02 0 64— 26 2 1 )4~ 0 8— 2
Pol S o i lfLnh ir tSeze i ,u ndn S eze 0 1 C i e e s t g uDsi ,hnhnCt G ag og,hnhn5 0 , h a p H p ao o tc y 1 8 n
【 bt c】 0 jc v T vsgt t eaia pol sa ogsho—gdci r nS eze n t yo A sat r bet e oi et a ebh v rl rb m m n c ol e hl e i hnhnads d n i n i eh o e a dn u
和 统 深 圳 市 学 龄 儿 童 行 为 问题 调 查 系 性 家 庭 干 预 对 其 攻 击 行 为 的影 响
张绍芳 , 隽 , 龙 龚健华 , 刘杰波
【 摘 要】 目的 对深圳市学龄儿章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 , 井探讨 系统性 家庭 干预 治疗 对儿童攻击行 为 问题 的影 响 。 方法 选 择 2 5 学 龄 儿童 , 58名 采用 A hnah儿 童行 为 量 表 ( B L 进 行 行 为 调 查 , 用 自行 设 计 编 cebc CC ) 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