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2019-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考热考图表系列(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5.三峡工程运营前,鄱阳湖区的泥 沙淤积和侵蚀情况是() A.侵蚀为主阳湖的水域 面积与湖底高程的变化分别是() A.增大升高 B.增大下降 C.减小升高 D.减小下降
澄碧河水库位于广西山区,因热力作用,水库建成蓄水后对局部地区气候产生显著影 响,下图是“水库蓄水后库区各月降水差值(指该月降水量与水库蓄水前该月多年平 均降水量的差值)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蓄水后库区夏季降水变化与原因叙述正确的 是 A. 降水增多——水库降温慢,加强空气对流 B. 降水增多——水库增温快,加强空气对流 C. 降水减少——水库增温慢,减弱空气对流 D. 降水减少——水库降温快,减弱空气对流 2.水库建成蓄水后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有 ①年降水量减少 ②降水季节变化增大 ③气温年较差变小 ④气温日较差变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供水、养殖、发电等效益
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洪水期可以拦蓄洪水,调节 径流的季节的变化、航运,下游植被面积扩大、河道发生 冲刷,河床变深变宽,河床粒径变粗(河床抵抗侵蚀能力增 强)、通洪能力不断增加等
归纳
水库不 利的影 响
对上游 地区的 影响
对本地 区的影 响
对下游 地区的 影响
流速减缓,泥沙淤积、污染加重 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 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 传染性疾病蔓延
水电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其中超过70%来自拉丁美洲。十几年来,亚马孙河流域 内各国涌现水电开发热潮。在亚马孙河的安第斯山脉支流上已经有48座装机量超过2兆瓦 的水电站,未来的20年里还计划修建150座。在亚马孙平原地区,建水电站需要修建大型 水坝,产生足够大的落差,如乌阿图玛河的巴尔比那水电站和托坎廷斯河的图库鲁伊大 型水电站。图1示意亚马孙河流域水电站分布,图2示意亚马孙河流域多年平均气候资料 。 (2)分析亚马孙河流域水电开发对流域内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8分)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基础知识梳理与专项练习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基础知识梳理与专项练习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基础知识梳理与专项练习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大气、水、生物、岩石、地形、土壤。

2.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

3.意义:各要素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4.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

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概念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各自然地理环境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性质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二氧化碳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氧气的平衡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特别提醒](1)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2)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有机组合成一个整体,产生了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整体性功能,这是单个地理要素所不具有的。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1.水循环是自然地理各要素相互联系的纽带之一。

(√) 2.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要素中,气候是最活跃的要素。

(×) 3.湿润地区往往植被茂密,因此土壤肥沃。

(×) 4.大肆砍伐热带雨林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

(√)二、人地协调观——读图填空读植被破坏对自然环境影响关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3_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训练含解析湘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3_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训练含解析湘教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选择题下图示意秦岭地区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甲)和生长季末期(乙)与海拔之间的关系。

读图,完成第1—3题。

1.秦岭地区森林植被( )A.生长季山上比山麓长B.生长季末期南坡比北坡早C.生长季山上比山麓短D.生长季始期南坡比北坡迟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图中甲、乙( )A.相互靠近 B.上下远离C.同时下降 D.同时上升3.推测南、北坡水热差异最小处位于海拔( )A.500 m以下B.1000~1500 mC.2000~2500 m D.3000~3500 m【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随海拔高度升高而推迟,生长季末期随海拔高度升高而提前,森林植被生长季是生长季始期到生长季末期的时间,因此图示海拔越高生长季越短,故生长季山上比山麓短,A错误、C正确;秦岭山区的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相对较好,生长季始期较早,生长季末期较迟,因此B、D错误。

故选C。

第2题,随着全球变暖,热量条件变好,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提前,生长季末期延迟,故图中甲位置下降,乙位置上升,即上下远离,B正确。

故选B。

第3题,随着海拔升高,山坡面积缩小,南、北坡相隔距离缩短,水热交换增多,森林植被生长的水热条件差异减小,因此南、北坡水热差异最小处位于秦岭山顶附近,在4个选项中,选项D海拔最高,最接近山顶附近,故选D。

【答案】(2020·河北衡水高三期末)植被指数是对地面植被生长和覆盖状况的度量,指数越大,地面植被生长越好,覆盖状况越好。

增强植被指数(EVI)可以指示不同海拔、不同地貌类型的植被变化。

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流上游河谷植被类型及EVI垂直变化。

近几十年来该地区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

读图,完成第4—6题。

4.图中P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热带季雨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阔叶灌丛D.落叶阔叶林5.近几十年来,该河谷植被类型生长条件会有所改善的是( )A.P植被类型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亚热带山地针叶林D.高寒蒿草杂类草草甸6.该河流可能是( )A.岷江B.珠江C.湘江D.淮河【解析】第4题,据图可知,EVI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开始向上下减少,说明P植被类型植被覆盖状况低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P处可能是灌丛,C正确。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备知识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备知识点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星球地球1、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幸运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物质是氢。

蟹状星云是金牛一团无定形的膨胀气体。

2、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3、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行星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

土星是环绕太阳运行的一颗行星。

4、卫星: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卫星的大小差别很大,有的直径只有几千米大,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5、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

6、已知太阳系有八颗行星。

按他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7、地球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的繁衍的行星:①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的和发展的温度条件。

②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

③地球上有液态水。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的现象。

2、太阳能量的来源: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①光球:是用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表面,厚度约500千米,地球上接收到的太阳光基本上都是由光球发射出来的。

②色球:位于光球外部,呈玫瑰色,厚度约几千千米。

它发出的可见光不及光球的千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或用特殊的望眼镜才能看到。

③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

可以延伸到一个太阳半径,甚至更远。

它的量度仅为光球的百万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看到。

4、太阳活动: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

太阳活动的类型主要的是黑子和耀斑,他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①黑子:光球表面出现的一些黑斑点。

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考点题型拓展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考点题型拓展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点自测六道沟流域位于陕西神木以西14千米,地处毛乌素沙地边缘,北依长城。

当地主风向为西北风,次风向为东南风,东风最弱。

坡顶侵蚀速率西北坡大于东坡。

下图示意西北坡和东坡采样点分布以及沿样线的坡面地形,采样点1—4、17—19和32为耕地。

据此完成1—3题。

1.六道沟流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 )A.气候年内变化轻微,多旱少洪B.降水年际变化小且年内集中C.地形破碎,风沙地貌、流水侵蚀地貌交错D.以荒漠植被为主,退化比较严重2.六道沟流域坡顶西北坡和东坡侵蚀差异的主要成因有( )①东坡的水蚀较弱②西北坡植被较差③东坡具有风积作用④西北坡风蚀作用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东坡中上部颗粒最粗的采样点最可能是( )A.19、20B.21、24C.22、23D.28、29[2020湖北武汉部分学校质量检测]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北部的巴戛柴达木湖,属于咸水湖。

2018年5月24日湖泊面积为102.09平方千米,2018年10月6日面积扩大到123.68平方千米,为1976年以来的最大值。

下图示意1976—2017年巴戛柴达木湖面积变化。

据此完成4—6题。

4.1976—2017年巴戛柴达木湖面积呈明显扩大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A.气温变化大B.降水变化大C.下渗作用小D.湖盆坡度小5.2018年5—10月巴戛柴达木湖面积持续、快速扩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A.降水明显偏多B.季节性融雪量增多C.冻土融水陡增D.农业生产引水增多6.有关巴戛柴达木湖面积扩大给周边地区带来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 )A.增加了土壤水分B.改善湿地鸟类栖息环境C.增加生物多样性D.增加居民直接饮用水源7.[2019天津文综卷,13(3),6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吉林省珲春市(下图)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

图们江流域的森林曾被大量砍伐。

近年来由于保护措施得当,流域内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0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0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

专题0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题解析【高考真题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

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

图6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图6(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6分)(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6分)(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6分)(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4分)【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

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

(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解析】以里海的演化过程为背景材料,考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问题,包括地壳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与湖泊盐分的关系、板块边界问题等内容。

(1)山脉隆起导致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要分别从山脉对地貌、气候及水文的变化进行分析。

从地貌看,由于山脉隆起,使得里海与地中海分离,成为湖泊。

从气候看,该地处于西风带内,但是由于大高加索等山脉隆起,阻挡西风从地中海带来湿润气流,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陆性特征明显,蒸发量加剧,湖泊逐渐向内陆湖演化。

从水文看,山脉隆起使得注入湖泊的河流减少,盐度增加,湖泊面积变小。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主要从补给与蒸发角度分析。

2019-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鲁教版通用)一轮复习课件:第1单元 第1节 地球与地球仪

2019-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鲁教版通用)一轮复习课件:第1单元 第1节 地球与地球仪

读下图,完成 3~4 题。
3.图中各地,位于中纬度的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4.下列有关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位于(20°E,50°N) B.②地以南位于低纬度地区 C.③地以东为东半球 D.④地所在经线,常被视为国际日界线
3.B 4.D [第 3 题,中纬度是位于南北纬 30°~60°之间的区域,据此 结合图示判断位于中纬度的地点。第 4 题,读图可知,①地位于(20°W,50° N)。②地纬度为 30°N,②地以南至 30°S 均位于低纬度地区,但赤道以南还 有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③地经度为 160°E,结合东、西半球划分知其以东为 西半球。④地所在经线为 180°经线,其常被视为国际日界线。]
(4)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在经纬网中,确定两点之间的方向可以执行“三步走”,即依据纬线定南 北→依据经线定东西→综合定方向。具体分析从以下两类进行: ①方格状经纬网图上两点的方向判定
此类图中经纬线呈直线相交构成方格状经纬网图,对 A、B 两点的相对方位 的判断思维流程为:
②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两点的方向判定
A.航程小于 10 000 km B.航程大于 15 000 km C.航向一直朝西北 D.航向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D [最短航线跨经度需小于 180°,故整体向西飞,但在同一半球中跨经度 大于 90°则有方向上的拐点,故航向先向西北再向西南;由赤道上某点到大圆 弧的拐点处,经度相差 90°,为大圆弧的 1/4,约 10 000 km;该航线经度跨 104°,则航程为 10 000 km 至 15 000 km。]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 经纬度的判定及应用
(2018·长沙模拟)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点。 已知甲地(30°S,45°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读图,回答 1~2 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章环境保护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章环境保护

强化环境管理原则
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制定 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 准,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 有效开展。
环境保护的历史与发展
01
环境保护的萌芽阶段
人类早期对环境的破坏较小,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问题逐渐
凸显。
02
环境保护的兴起阶段
20世纪60年代,全球范围内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并出现了环境保护的
思潮和行动。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 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环 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06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考点解析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命题特点
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试题通常围绕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进行命题,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 建设,提高法律意识和执法力 度。
推广生态农业
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农业 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促进生 物多样性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 展相结合。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 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
挑战。
04
环境管理政策与法规
环境管理政策概述
环境管理政策的定义和目标
01
旨在通过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

的协调。
环境管理政策的分类
02
包括命令控制型、经济激励型和自愿型等多种类型。
环境管理政策的发展历程
03
从单一的污染治理向全面的环境管理转变,强调源头控制和全
过程管理。
环境法规体系及其实施
环境法规体系的构成
包括宪法、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单行法规、环境保护部门 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等。

1.6.1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植被与环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通用版)

1.6.1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植被与环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通用版)

考向预测
考向2 通过“植被对地理环境的适应性”考查“综合思维”
(2023·江苏扬州市模拟)短命植物是一类特殊的草本植物。它们早春萌发,在
夏季来临前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整个生长发育过程。这类植物在我国主
要分布于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有学者这样描述短命植物的生长情况:“古尔班
通古特沙漠冬季有较多积雪。开春后,短命植物迅速生长。4~6月,沙漠里草绿花
或针叶。如亚欧大陆东部自南向北依次为热带雨林、亚热 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
(一)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1.植被与气候 (1)气候对植被的影响
②光照:影响着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长好。
冷杉
马尾松
(一)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1.植被与气候
(1)气候对植被的影响
③降水:同一纬度,降水从沿海向内陆减少,植被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 异规律;同一地点,降水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好,年轮宽。
鲜,繁花似锦……”如图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某气象站10月至次年9月各月降水
量统计图”。据此,完成3~5题。
A 4.推测短命植物的形态特征是
A.根系短浅
B.多肉有刺
C.叶面阔大
D.植株粗壮
5.制约7月短命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C.温度
灾害影响
外 大风,将树木扭曲 力 地势,原先平坦变倾斜 作 岩层石缝的挤压 用
冬季积雪多
(三)森林的功能
调节气候


稳定大气成分

涵养水源
净化水质

水文特征

水循环
岩 石 圈
植 被 的 功 能
生 物 圈
保持水土 影响风化、侵蚀 影响土壤肥力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方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方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方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必备知识】常见的地方性分异规律及成因:自然带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河流等地方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地方性分布。

因素分布地区理想自然带现实自然带成因地形东非高原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对流运动弱,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等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雨林带受暖流影响,且地处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青藏高原地区与当地水平自然地带一致高山植物区海拔高,温度低,降水发生垂直及水平方向的递变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中纬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科迪勒拉山系西侧地区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长条状受沿岸山脉的影响,平原面积小,自然带呈狭长的带状,仅沿海岸线向较低纬和较高纬呈南北延伸洋流南北半球副热带的大陆西岸热带荒漠带热带荒漠带南北延伸,直逼海岸副热带大陆西岸沿海强大的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欧洲西部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北延伸受势力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西两岸地区东西两岸自然带纬度分布相当东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延伸、西岸向较高纬延伸大陆东岸受沿岸寒流影响,西岸受暖流影响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地区东西两岸自然带纬度分布相当东岸自然地带向较高纬度延伸、西岸向较低纬度延伸大陆东岸受沿岸暖流影响,西岸受寒流影响水分昆仑山麓温带荒漠带绿洲有丰富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尼罗河谷地热带荒漠带绿洲尼罗河水的灌溉海陆分布南半球中高纬地区苔原带和针叶林带无陆地的缺失北极地区冰原带无为海洋,无陆地地理位置澳大利亚东南部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地处西风带的迎风坡,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降水多俄罗斯远东地区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西伯利亚山地的阻挡,处于东南季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方法总结】1.地带性分异规律与地方性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依据该地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其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分异规律,如果不一致就是地方性分异规律。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考考纲: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一、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存在肯定差异,区域内部也有相对差异。

(3)开放性:区域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二、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以日本和英国为例日本英国自然环境相像性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地处中纬度,气候暖和潮湿位置亚欧大陆东侧亚欧大陆西侧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多火山、地震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织分布气候季风气候,海洋性显著,南北差异大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森林覆盖率高以草地为主水文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河网较密集,流量平稳,多有运输河连通矿产资源贫乏煤、铁、石油经济发展相像性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充分发挥岛国的优势经济特点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布局临海型布局“资源型”布局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精耕细作畜牧业发达;高产值园艺农业人口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3.我国的三大自然区(1)划分指标:地形和气候。

(2)三大自然区: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界线:Ⅰ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Ⅱ大致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Ⅲ大致沿横断山脉一线。

三、地理信息技术及应用特点和功能简洁理解遥感(RS) 地表视察、地理数据收集是什么?有什么?(拍照)全球定位系统(GPS) 空间位置(地理坐标)的确定、导航在哪里?(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 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应用为什么?有何联系?怎么做?怎么办?(信息处理)(2019·北京文综)读下图,回答1~2题。

1.芬兰()A.盛行西风,终年温柔多雨B.山区水土流失严峻,城镇数量少C.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2.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 A.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浇灌条件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C.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D.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2019·海南地理)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

高考地理讲义(一轮复习)

高考地理讲义(一轮复习)

高考地理讲义(一轮复习)
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
高考地理考试的重点在于理解与记忆,细节的记忆需要在平时
多加练。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轮复,系统性地研究高考地理知识。

1.1 地球的结构和运动
地球由内向外分为核心、地幔、地壳和水圈四个部分。

地球的
自转和公转分别造成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以及季节的变化。

1.2 气候与天气
气候是指某个地区长期统计下来的天气状况,天气则指较为短
暂的自然现象。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海陆分布和地形等。

1.3 植被和土壤
植被反映了某个地区的气候和地形条件,土壤则与植被和气候密切相关,不仅能够影响植物的生长,还能对水源的净化和保持有一定的影响。

1.4 地貌和水文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隆起或凹陷的形态,水文则指地表水的循环和分布。

地貌和水文的性质、特点以及变化都受到大气和水文圈的影响。

本章内容复习囊括地球的结构和运动、气候与天气、植被和土壤、地貌和水文这四个方面。

请同学们复习好笔记,并结合实践多练习,确保在考试中能够轻松应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第14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1课时土壤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第14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1课时土壤

亚热带地区_大__陆__东__岸___湿润__季__风__气__候__ 地区,主要分布在__亚__欧__大陆东岸
常绿 硬叶林
亚热带荒漠 草原
__地__中__海__气__候__条件下发育的典型植被 在北半球位于热带荒漠北缘
主要由硬叶的常绿 乔木和灌木组成
主要由旱生灌木和 禾草组成
(3)温带植被
类型 落叶阔 叶林
A.气候
B.地貌 C.岩石 D.水文
解析 我国北方地区降水相对较少,耕地类型是旱地,土壤含水量较低,表
现为沙土,南方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土壤含水量较高,因此有“江南泥
土,江北沙土”之说,故造成“江南泥土,江北沙土”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气候,A正确;地貌、岩石、水文的差异不是其主要原因。
3.“江南水田冷,宜火粪;江淮以北,宜苗粪”,从现代科学角度解释正确的
【素能升华】
1.自然环境各要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2.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1)成土母质与土壤
(2)生物与土壤
(3)气候与土壤 (4)地貌与土壤
(5)时间:决定土壤的发育进程。 (6)人类活动
【对点精练】
(2022·福 建 漳 州 三 检 ) 古 人 对 各 地 土 壤 的 差 异 深 有 认 识 , 如 明 代 的 《 广 志 绎》:“江南泥土,江北沙土,南土湿,北土燥。”清代的《皇朝经世文》: “江南水田冷,宜火粪(草木灰);江淮以北,宜苗粪(绿肥)。”据此完成1~3题。 1.“ 江 南 泥 土 , 江 北 沙 土 , 南 土 湿 , 北 土 燥 ” 说 明 , 与 “ 南 土 ” 比 , “ 北
(2)植被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对点精练】
(2022·北京朝阳一模)索科特拉岛石灰岩广布, 岛上生长着独特的植物——龙血树,叶片为蜡质, 生长缓慢,几百年才能长成一棵树。读图,完成 第4题。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真题专练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答案)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真题专练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真题专练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选择题1.(2023·北京卷)某校劳动课开展附近山地自然保护区所有阔叶木本植物种类的分布调查。

学生绘制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所以该保护区( A )A.所处纬度大约是30°NB.年降水量低于400毫米C.山麓地带起点海拔为350米D.落叶乔木仅分布在1 200米以上[解析]由图可知,山麓地带为常绿乔木,可推测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地区,所处纬度可能是30°N,年降水量应该大于800 mm,A正确,B错误;由图可知,山麓起点海拔在230米以下,1 100米等高线附近有落叶乔木分布,C、D错误。

故选A。

(2023·福建卷)唐朝时太湖流域未形成吴淞江河道,在北宋时期修筑江堤后,太湖面积萎缩,吴淞江河道趋于稳定,并成为太湖主要泄洪河道。

近代以来,吴淞江逐渐成为上海海港港口运输的重要通道。

根据材料并结合下图完成2~3题。

2.形成吴淞江北为杨柳,南为兼(芦苇)的主要原因是( C )A.坡向不同 B.热量差异C.淤积状况不同 D.季风风向不同3.唐晚期修筑河堤后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A )A.河堤东侧冲刷加剧 B.吴淞江径流量增大C.河堤西侧淤积增强 D.吴淞江含沙量增大[解析]第2题,吴淞江沿岸以平原为主,没有形成明显的坡向,即没有明显的阴阳坡,热量无明显的差异,A、B错误;吴淞江沿岸季风风向相同,D错误,吴淞江两岸由于地转偏向力导致两岸淤积状况有明显的差异,C正确。

故选C。

第3题,唐朝时太湖流域未形成吴淞江河道,B、D错误;北宋时期修筑江堤后,太湖面积萎缩,说明当时太湖的补给水源主要位于江堤的东侧,受江堤的阻挡,江堤东侧流水冲刷加剧,西侧由于水源减少,泥沙来源也随之减少,江堤西侧淤积减弱,A正确,C错误。

故选A。

(2023·浙江6月选考)某研学小组计划在澳大利亚西部开展一次旅行并做野外考察。

下图1为该团队初拟的四条活动线路,图2为澳大利亚三种典型自然植被的景观图。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在牡蛎礁从Ⅰ到Ⅵ的形成时
期,该区域( B)
A.海岸线持续性向海洋推进 B.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C.河流入海口泥沙含量稳定 D.地壳持续性下沉
牡蛎生长在气温适宜、清澈小河入海的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 牡蛎礁是由牡蛎不断附着在蛎壳上、长时期稳定堆积而成。牡蛎 礁体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特征,其中的水平夹层厚度较薄,牡蛎 个体由于环境的变迁而快速窒息死亡。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 区牡蛎礁分布(左图)及某礁体局部剖面(右图),礁体Ⅰ-Ⅵ由老 到新。据此完成1~3题。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 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 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 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
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
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
14. 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 ①海鲜 ②牛羊肉 ③山货 ④腌腊制品
此完成7~9题。
9.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该潮沟垂直方向的植被演替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丁 C.乙、丁、丙、甲
B.甲、丙、丁、乙
B
D.丙、乙、甲、丁
(2020•全国卷Ⅰ)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 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
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 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 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 稳定。据此完成10~12题。
D.河流泥沙 风力搬运、沉积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 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 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4—6题。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题
分值
2022年全国甲卷
12
2022年全国乙卷
24
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9-11 12
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Ⅱ-10 4
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Ⅲ 911
12
2020年江苏卷13-14
4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7 22 2019年天津卷•节选-13(3) 6
考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D.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岩浆活动
考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综合思维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系武陵山脉主峰,总 面积为567平方千米。2018年7月2日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名录。约2.2亿年以前,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曾是海洋, 海底变质岩层上广泛分布着碳酸盐岩,而梵净山的主体是 不易被溶蚀的变质岩。 材料二 梵净山年降水量1100~2600毫米,动植物种类丰 富, 有多种古老珍稀的孑遗物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 野生植物珙桐为落叶乔木,是1000万年前的古老物种,第 四纪冰川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而梵净山 海拔1300-1400米处集中分布着大片天然珙桐林。 材料三 梵净山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分析梵净山隆起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处亚热带
山 脉 地势起伏大, 隆 相对高度大
对夏季风阻挡作用增强
水热状况变化
垂直温差 明显
冰期来临 冰期结束
降水量增多
水热充 足
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
气温下降,梵净山生物生长 区逐渐向温暖的低处迁移
气温回暖,生物生长区
植被茂 密
古老孑遗植 物和动物物 种得以延续
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温和降水的垂直 差异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的气候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1.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往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

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

据此,回答下题。

太白山()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2.读“重庆四面山2009年5~9月份相同降水量不同标准地林冠截留实力表”,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森林树种越单一,地表径流越少B.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C.涵养水源实力: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D.不同标准地河流含沙量: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3.在输出越瓷的贸易航程中,船上的人可能会在()A.甲处夜观北极星定向B.乙处借船右后方来风作动力C.丙处见到河水的暴涨D.丁处远眺到大片茂密的草地4.岛上很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A.暖和潮湿B.温柔干燥C.高温多雨D.高温干燥5.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CO2浓度进行调整,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

该作用可能()A.缓解全球变暖B.缩小臭氧层空洞C.减轻酸雨污染D.加快洋流流速6.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亲密相关的是()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

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

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

读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7.结合材料信息推想,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C.湖泊自净实力减弱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8.为防止艾比湖接着萎缩,在该湖流域应实行的措施是()A.修建水库调整径流B.退耕还草爱护水源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自然地理环境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自然地理环境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自然地理环境知识点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

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

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

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5、全球近地面有7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6个风带。

(1)低纬度环流:①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

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②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③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

(2)中纬度环流:④副极地低压带: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而形成。

形成温带多雨带。

⑤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温哥华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3)高纬环流:⑥极地高压带: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热考图表系列 (十四)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多以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017·北京卷) 下图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

读图,回答下题。

该山地( )
A.海拔3 000米左右积雪终年不化
B.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递增
C.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
D.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
[图形解码]
答案:C
判读技巧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

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

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

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

如上图所示,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的时间长,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因而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海拔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

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同一山体的两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5.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

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2015·山东卷)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完成1~2题。

1.该山地可能是( )
A.秦岭B.南岭
C.昆仑山D.喜马拉雅山
2.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B.水分
C.海拔D.热量
解析:第1题,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示意图找出基带的自然带。

据图知,基带为暖温带荒漠带,秦岭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基带是森林带而不是荒漠带,A项错;南岭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项错;昆仑山北侧位于暖温带,基带是荒漠带,C项正确;喜马拉雅山北坡基带为高山草甸带,D项错。

综上,选C项。

第2题,考查地域分异的原因。

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文材料准确获取有效信息。

甲、乙、丙三地均位于某地北坡,说明三地的海拔、光照、温度差别不是太大,植被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水分差异引起的。

故选B项。

答案:1.C 2.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