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变异》复习课教学设计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
主题:染色体变异
年级:高中生物
知识背景:
1. 染色体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能够携带遗传信息。
2.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在数量、结构、形态上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通常会影响个体的功能和表型。
3.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包括数目变异、结构变异和功能变异等。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介绍基本的遗传学知识,引导学生了解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在生物进化和多样性中的重要作用。
2. 学习:介绍染色体变异的类型,通过实例解释不同类型的变异对生物个体的影响。
讲解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展示一些生物标本和实验结果,让学生亲眼目睹染色体的变异和影响。
3.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和类型,并遵循不同变异对个体和种群的影响。
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写作或演讲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和展示所学的染色体变异知识。
4. 应用:学生可以尝试应用所学染色体变异知识来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例如,解释为什么同一物种的个体表现不同或为什么某些遗传病是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等等。
评估:
1. 教师可以通过期末考试或小测验来检测学生对染色体变异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2.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演讲等形式来展示他们所学的染色体变异知识,并在评估过程中向教师和同学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染色体变异教案
染色体变异教案染色体变异教案(精选8篇)染色体变异教案篇1一、知识结构二、教材分析1、本小节主要讲授“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组的概念,染色体倍性(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2、教材从“猫叫综合征”讲起,介绍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
之后安排了“观察果蝇唾腺巨大染色体装片(选做)”的实验。
帮助学生加深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理解,并学习观察果蝇唾腺巨大染色体装片的方法。
3、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其中后一类变异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比较密切,是教材重点介绍的内容。
4、染色体组的概念通过分析果蝇的染色体组成而得出。
然后,根据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的不同,区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几种主要类型---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重点讲述多倍体和单倍体。
最后教材用小字讲述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5、本小节可以为本章第五节《人类遗传病与优生》中有关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和第七章《生物的进化》中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A:识记);(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A:识记)。
2、能力目标:学会观察果蝇唾腺巨大染色体装片。
四、重点实施方案1、重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实施方案:通过挂图、幻灯片、投影片等多媒体教具,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抓住关键,学会知识。
五、难点突破策略1、难点: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
2、突破策略:通过生殖细胞中的两套不同的染色体,引导学生从全部染色体的许多特征中抓住共同的关键特征。
结合多媒体课件及具体实例,搞清难点所在。
突破难点,理清思路。
六、教具准备1、猫叫综合征幼儿的照片;2、精子形成过程的示意图;3、果蝇的精子与卵细胞图、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知识结构投影片;4、果蝇染色体活动的多媒体课件。
《染色体变异》教案
《染色体变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染色体变异的定义、类型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染色体变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染色体变异的定义: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2.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3. 染色体变异的特点:可遗传、随机性、低频性。
4. 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染色体变异的类型、特点及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染色体变异的机理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实例。
3. 开展小组讨论,分析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染色体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染色体变异的兴趣。
2. 讲解染色体变异的定义、类型和特点。
3. 分析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分析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介绍染色体变异的基本概念,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2.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染色体变异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识别它们是结构变异还是数目变异。
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染色体变异对生物体的影响,以及这些变异如何在进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七、实践操作1. 实验室练习:安排学生在实验室中观察染色体的结构,通过显微镜来识别染色体的变异。
2. 染色体模型制作:让学生制作染色体模型,以加深对染色体结构和变异的理解。
八、作业布置1. 让学生编写一个关于染色体变异的短文,描述他们观察到的实验室现象。
2. 选择一个生物进化的案例,分析染色体变异在该过程中的作用。
九、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实验室报告:评估学生制作的染色体模型和观察报告的质量。
公开课《染色体变异》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05
染色体变异的实验诊断与遗传咨询
实验诊断方法与技术
染色体核型分析
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形态、 数量和结构,确定染色体核型。
FISH技术
利用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探针与染 色体上的靶序列杂交,通过荧光 显微镜观察杂交信号,对染色体
进行定位和分析。
缺失
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例如人类第5号染色体短臂的 缺失导致猫叫综合征。
重复
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例如果蝇的棒眼现象就是X染色 体上的部分重复引起的。
倒位
染色体局部片段颠倒180度后重新接合,导致基因排列顺 序发生改变,例如人类第9号染色体长臂的倒位与父亲来 源的染色体发生倒位有关。
易位
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了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从而 引起变异,例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第22号染色体长 臂易位至第14号染色体长臂。
公开课《染色体变异》 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目 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染色体结构变异 • 染色体数目变异 • 染色体变异在生物学中的意义 • 染色体变异的实验诊断与遗传咨询 • 课程总结与复习建议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染色体变异概述
染色体变异的定义
染色体变异的意义
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发生改变 的现象。
案例分析:染色体变异导致的遗传病
唐氏综合征
由21号染色体三体引起的染色体病,患者表现为智力低下、特殊面 容等。
威廉姆斯综合征
由7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染色体病,患者表现为智力低下、心 血管疾病等。
克莱恩费尔特综合征
由X染色体多体引起的染色体病,患者表现为男性女性化、生育障碍 等。
人教版教学教案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教案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和类型。
2. 让学生掌握染色体变异的原因和特点。
3. 培养学生运用染色体变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和类型2. 染色体变异的原因和特点3. 染色体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染色体变异的概念、类型、原因和特点。
2. 教学难点:染色体变异的机制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染色体变异的现象。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染色体变异的应用。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染色体变异的实例,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和类型:讲解染色体变异的定义,分析染色体变异的类型。
3. 讲解染色体变异的原因和特点:分析染色体变异的原因,阐述染色体变异的特点。
4. 案例分析:以具体的染色体变异案例为例,分析染色体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染色体变异的机制和应用,分享讨论成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观察学生在课堂讲解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对染色体变异概念和类型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考深度和分析能力,了解学生对染色体变异原因和特点的理解。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和表达能力,检查学生对染色体变异应用的掌握情况。
4. 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课件,展示染色体变异的图像和实例。
2. 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染色体变异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课后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题,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和类型。
2. 第二课时:讲解染色体变异的原因和特点。
《染色体变异》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概念、结构和功能。
2. 让学生掌握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特点。
3. 让学生了解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和意义。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染色体的概念、结构和功能2.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特点3. 染色体变异的实例和例子4. 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和意义5. 实验:观察染色体变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染色体的概念、结构和功能;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特点;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和意义。
2. 教学难点: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特点;染色体变异的实例和例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的概念和作用。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染色体的结构和相关实例。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特点。
4. 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5.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和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什么是染色体?”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介绍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展示相关多媒体课件。
3. 分析:讲解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特点,分析实例和例子。
4.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染色体变异实验,观察并记录结果。
5. 讨论:小组内讨论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和意义。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染色体变异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染色体变异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
3. 作业练习:检查学生对染色体变异类型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4.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染色体的结构、染色体变异的实例和例子。
2. 实验材料:提供染色体变异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3. 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染色体变异相关的阅读材料。
高三染色体变异复习生物教案
高三染色体变异复习生物教案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目标为:1.了解染色体变异的定义和分类;2.理解染色体变异的发生机制和影响;3.掌握染色体变异的检测方法和意义。
教学内容染色体变异的定义和分类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改变,主要可分为:1.数目变异:即某种或某组染色体数目的改变,主要包括多倍体和单倍体两种;2.结构变异:即染色体的段数、长度、形状或位置的改变,主要包括缺失、重复、倒位、转座和染色体畸变等几种。
染色体变异的发生机制和影响染色体变异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1.自然选择:对于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变异,能否生存和繁殖取决于其对环境适应性的优劣;2.突变:染色体变异也可以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如发生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同源染色体交换、非同源染色体交叉、非整倍体等。
染色体变异对生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能导致个体的某些个征发生改变,如性别、羽毛颜色、生长速度等;2.可能不利于生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甚至导致细胞分裂异常、染色体疾病等;3.可能引起物种形态结构的变异和分化,发生进化。
染色体变异的检测方法和意义染色体变异的检测方法主要有:1.染色体核型分析:通过对染色体形态和数量的观察,来确定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异常情况;2.FISH技术:将标记有荧光染料的探针与染色体特异性序列结合,用来确定某些基因或序列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用于检测遗传病等;3.PCR技术: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特异性扩增某些基因或序列,能够检测出某些基因型变异情况;4.基因芯片技术:利用DNA芯片上固定的数以万计的探针,同时检测出大量基因或序列的变异情况。
染色体变异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和意义,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可以帮助诊断染色体病和遗传病,如唐氏综合征、Down综合征等;2.可以判断生育能力和不孕不育的原因,帮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3.可以对物种进化、变异和分化进行研究和推断,帮助保护物种和生态环境。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通过提出问题、引用案例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染色体变异》教案
《染色体变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概念及其在遗传中的作用。
2. 使学生掌握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染色体的概念和组成2.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3. 染色体变异的特点4. 染色体变异的实例分析5. 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染色体的概念及其在遗传中的作用,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特点,染色体变异的实例分析。
2. 教学难点: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特点,染色体变异的实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染色体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染色体的结构及变异现象。
3.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染色体变异的特点及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染色体的相关知识,引出染色体变异的概念。
2. 讲授新课:讲解染色体的概念及其在遗传中的作用,阐述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特点,分析染色体变异的实例。
3.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4. 巩固知识: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教师进行点评。
6. 布置作业:设计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后作业、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评估学生对染色体变异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
3. 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染色体变异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和实例分析的图片和视频。
2. 教学大纲和教案:提供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详细指导。
3. 实验材料和器材:用于染色体观察和实验操作。
4. 参考书籍和学术文章:提供深入学习染色体变异的资源。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进行染色体观察实验,亲身体验染色体变异的现象。
染色体变异教案范文
染色体变异教案范文教案主题:染色体变异教学目标:1.了解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理解染色体变异的概念;2.熟悉染色体变异的分类和形成机制;3.掌握染色体变异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重点:1.染色体变异的分类和形成机制;2.染色体变异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难点:1.掌握染色体变异的分类和形成机制。
教学准备:1.讲义和课件;2.形象清晰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如染色体结构图、异位染色体、多倍体生物等;3.实验设备和材料,如放射线源、小麦种子等。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5分钟)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染色体结构,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染色体是什么?有怎样的结构?有什么功能?2.引入染色体变异的概念: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在数量、形态和结构上与正常的染色体有所不同,是生物进化和种群遗传变异的重要原因。
Step 2 分类和形成机制(30分钟)1.讲解染色体变异的分类: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形态变异。
2.分别介绍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形态变异的形成机制,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说明。
3.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染色体变异的形态,如异位染色体、多倍体生物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Step 3 影响和意义(25分钟)1.带领学生讨论染色体变异对生物体的影响: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可逆变异和不可逆变异。
2.分析染色体变异的意义:推动物种进化、促进遗传变异、基础生物学研究等方面的意义。
3.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变异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如唐氏综合征、爱德华氏综合征等与染色体变异相关的疾病。
Step 4 实验探究(20分钟)1.进行染色体变异实验:利用放射线照射小麦种子,观察并记录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染色体变异与放射线的关系,加深对染色体变异形成机制的理解。
Step 5 总结和展望(10分钟)1.总结染色体变异的分类、形成机制、影响和意义,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2.展望染色体变异在生物学研究和人类健康领域的未来应用。
生物《染色体变异》教案范例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概念、结构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认识,培养其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染色体的概念、结构和功能2.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a) 结构变异b) 数目变异3. 染色体变异的特点4. 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5. 实例分析:人类遗传病与染色体变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染色体的概念、结构和功能b)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特点c) 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2. 教学难点:a)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特点b) 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染色体变异的现象。
3. 结合实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染色体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染色体变异的兴趣。
2. 讲解染色体的概念、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基本知识。
3. 讲解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染色体变异的基本概念。
4. 分析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使学生了解染色体变异的意义。
5.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染色体变异与人类遗传病的关系。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染色体变异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分析实例,加深对染色体变异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染色体概念、结构和功能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染色体变异类型和特点的理解。
3. 评价学生对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应用的认识。
4. 评价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染色体结构、染色体变异类型等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
《染色体变异》复习课教学设计
(1)通过观察染色体图,建立染色体组的概念。
(2)探讨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
1.举例说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
2.染色体组的概念。3.辨别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
三、教学难点
1.染色体组的概念。
2.辨别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
四、教学手段与教具
多媒体课件、纸卡。
(2)图中字母表示细胞内基因组成,请据图回答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规律总结:
(3)比较单倍体和多倍体
单倍体多倍体
发育起点
如何获得
植株特点
应用
(4)如果你是一位农业育种专家,想要得到无籽西瓜,应该怎么做?请写出实验方案。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程在深圳市育才中学高三
(7)班按计划完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本节教学设计体现了高三复习课的特点,教学目标明确,知识讲授深入浅出,课前学生通过导学案进行预习,先对知识进行回忆和再现,完成导学案相应的问题,构建基本的知识框架,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学生将学习中无法自己解决的问题,记录在导学案“课前生疑”部分。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更便于学生的理解,例如知名天才智障指挥家舟舟通过后天努力而成名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在讲授染色体组这个抽象的知识概念时,还自制纸卡模型,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收效较好。最后,将知识进行迁移,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为下节课遗传育种的过程讲解,做好铺垫。
《染色体变异》复习课教学设计
xx鹍(xx育才中学)
本节课程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五章第2节染色体变异,引起生物变异的原因除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外,还有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单倍体、多倍体的概念以及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是教学过程的难点,也是高考热点。通过课前预习环节,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然后在教师引领下就相关问题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探讨,最后得出结论。在教学中,注重模型建构也是本节课的一大特色。这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染色体组这个概念,为下节课遗传育种知识的讲授奠定基础。本节课程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相对较难的知识点,其中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判断以及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等,是学生知识的薄弱点,因此本节内容的讲授需要通过模型的建构,辅助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再达到知识应用的水平。
《染色体变异》复习课教学设计
“天才”音乐指挥家舟舟的简历。通过舟舟的例子,说明人先天性的缺陷是自己 无法改变的,但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命运掌握在自己手 中。
4.什么是染色体组?什么是单倍体?什么是多倍体?〖课前生疑〗请同学们写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并尝试小组合 作解决问题。
课前疑惑解答
〖课堂探究〗
1.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的区别?(提示: 变异发生的实质、意义、检测等)2.染色体移接与染色体交叉互换的区别? 学生画图展示。
教师:
辅助展示 “染色体移接和染色体交叉互换图像 ”,请同学分析形成原因及区 别。
学生回答:
3.染色体组的特点?
〖学生活动〗所有纸卡表示一个细胞内所有的染色体,相同大小、形态纸 卡的染色体。
(2)图中字母表示细胞内基因组成,请据图回答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 组?规律总结:
(3)比较单倍体和多倍体
单倍体多倍体
发育起点
如何获得
植株特点
应用
(4)如果你是一位农业育种专家,想要得到无籽西瓜,应该怎么做?请 写出实验方案。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程在深圳市育才中学高三
(7)班按计划完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教学过程
〖引入〗请同学们观看一组照片。
教师提问:
这组照片集中体现了生物的什么性质?
学生回答:
变异。
教师提问:
上节课同学们学习了引起生物变异的原因之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本节课程我们共同来探讨引起生物变异的另一重要原因,染色体变异。
〖课前预习〗请大家用三分钟时间将学案的课前预习部分在小组内部进行 交流,提出在预习过程中的问题,记录在 “课前生疑 ”的表格中。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引言:染色体变异是生物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生物体遗传多样性的发生与演化。
而能够深入了解染色体变异的原理和机制,对于学生理解生物进化以及种群遗传的基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教师提供一份针对染色体变异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1. 掌握染色体变异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 了解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机制;3. 通过实验和模拟操作,观察染色体变异的过程和结果;4.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释染色体变异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团队合作和实验技能。
教学内容:1. 染色体变异的概述1.1 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2 染色体变异的定义和分类1.3 染色体变异的作用和意义2. 染色体的数目变异2.1 等位染色体数目变异2.2 多倍体变异2.3 染色体缺失和增加3. 染色体结构变异3.1 染色体重组3.2 染色体倒置3.3 染色体重复3.4 染色体易位教学设计步骤:步骤一:引入染色体变异的基本概念和定义1. 向学生介绍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解释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和分类。
步骤二:探究染色体数目变异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研究一个特定的染色体数目变异;2. 学生通过检索信息、设计实验、观察结果,总结该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特点。
步骤三:研究染色体结构变异1. 将学生重新组合成不同的小组,每组研究一个特定的染色体结构变异;2. 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讨论,观察和解释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影响。
步骤四:实践操作和实验设计1. 学生通过实验和模拟操作,观察染色体的变异过程和结果;2. 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某种染色体变异类型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
步骤五:讨论和总结1. 学生归纳总结染色体变异的机制和影响;2.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讨论其意义;3.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课堂延伸:1. 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探索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和原因。
2.掌握染色体变异的分类和表现形式。
3.能够分析染色体变异对个体遗传特性的影响。
4.培养学生对染色体变异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1.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回顾。
2.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和原因。
3.染色体变异的分类和表现形式。
4.染色体变异对个体遗传特性的影响。
教学重点:1.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和原因。
2.染色体变异的分类和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激发学生对染色体变异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和原因:简要讲解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或数量发生改变的现象,介绍染色体变异的产生原因(自然变异和诱变因素)。
2.染色体变异的分类和表现形式:详细介绍染色体变异的分类(数目变异、结构变异、染色体轮换等)和表现形式(缺失、重复、倒位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三、案例分析(30分钟)1.给学生分发染色体变异案例,让学生分析该案例中的染色体变异类型和表现形式。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染色体变异可能对个体遗传特性产生的影响。
四、实验探究(30分钟)设计简单的染色体变异观察实验,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观察和记录染色体变异植物或动物的表型和遗传特性。
五、总结归纳(15分钟)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进行总结归纳,回答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2.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深入思考染色体变异对个体遗传特性的影响。
六、拓展延伸(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拓展相关的染色体变异知识,并在课堂分享。
师生互动: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学资源和材料: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染色体变异案例。
3.实验材料:染色体变异植物或动物。
教学评估:1.学生对染色体变异的分类和表现形式有清晰的理解。
“染色体变异”的复习教学设计
・30・生物学教学2020年(第45卷)第5期&染色体变异(的复习教学设计汪绍鑫徐杰赵广宇(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成都610041)摘要在“染色体变异”复习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基本原理,通过问题引导、比较辨析、资料分析和模型建构4个学习途径,再建“染色体变异”概念体系,领悟遗传与变异的内涵。
关键词染色体变异复习课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染色体变异属于显微水平的可遗传变异,其成因与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生理过程紧密联系$它的基本原理也是指导作物培育和优生的理论基础,是学生从分子水平认识生物变异后的延伸。
学生在新课学习时更多是从实例、图片等感性层面认识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变异,对两者的相互关系,“染色体组”概念的内涵,以及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间逻辑关系缺乏深刻的认识。
开放性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思维方式以及分析问题的角度不一样,通过激烈的思维碰撞也可以相互启发,达到思维的发散性和互补性。
3综合性3.1目标的综合性新课标对原来的三维目标进行了高度整合,将重心从“三维目标”转向了“学科核心素养”。
从形成机制来看,核心素养来源于三维目标,是三维目标的提炼与整合;从表现形态来讲,学科核心素养又高于三维目标,是个体面对复杂情境时,综合应用学科知识、原理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2]o因此,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和落实%例如,“基因的分离定律”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学习,理解基因分离定律,掌握杂交、相对性状、性状分离、等位基因等遗传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厘清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促进遗传观念的形成;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数据的分析,学会发现问题,体会科学探究过程和科学研究方法;掌握假说演绎法的内涵,揭示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够利用基因分离定律,对某些遗传现象做出正确地解释及推断,留意到生活实际中的遗传现象,感受生命魅力%3.2知识的综合性多学科交叉渗透是当今社会科学的特点之一,这对基础教育的综合化提出了更髙要求。
染色体变异的教学设计
染色体变异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理解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3.认识和分析染色体变异的不同形式和分类。
4.掌握染色体变异的检测方法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1.染色体基础知识:a)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
b)染色体的数目和形状。
2.染色体变异的原因:a)自然突变和诱导突变。
b)突变的机制和影响。
3.染色体变异的形式和分类:a)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突变。
b)数字性和结构性染色体变异。
4.染色体变异的检测和应用:a)染色体显带技术和FISH技术。
b)染色体变异与遗传疾病的关系。
c)染色体变异在进化中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观看染色体的形状和结构的图片,情景再现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携带体,引起学生对染色体的兴趣。
2.讲解(20分钟):分别讲解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染色体数目和形状的差异,以及详细阐述染色体变异的原因和机制。
3.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染色体变异的形式和分类,引导学生提供实例,加深对染色体变异的理解。
4.实验操作(3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染色体显带技术和FISH技术实验,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并讨论染色体变异与遗传疾病的关系。
5.案例分析(20分钟):提供染色体变异的病例,让学生分析染色体变异的原因、影响和相关的遗传疾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展示和总结(15分钟):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案例分析,通过小组展示和全班讨论总结染色体变异的检测方法和应用,并对染色体变异的重要性进行概括。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染色体的形状和结构,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染色体的基本知识。
2.探究式学习法: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观察和思考来加深对染色体变异的理解。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多媒体教学课件:包含染色体结构、染色体变异的图片和动画等。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
一、引言
染色体变异是遗传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染色体的结构或数量发生了改变。
染色体变异可以导致生物个体的性状发生变化,对物种进化和人类疾病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染色体变异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并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设计一堂关于染色体变异的生物教学课。
二、教学目标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 了解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认识染色体变异对遗传信息传递的影响;
2. 掌握染色体变异的分类和常见形式;
3. 能够分析和解释染色体变异对个体性状的影响;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通过染色体变异实验提高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
1. 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
a. 染色体的组成:DNA、蛋白质、染色质等;
b. 染色体的结构:核心区域、着丝粒、着丝鞘等;
c. 染色体的功能:遗传信息传递、稳定性维持等。
2. 染色体变异的分类和常见形式
a. 结构变异:插入、缺失、倒位等;
b. 数目变异:染色体数增加或减少;
c. 染色质重组:交叉互换等。
3. 染色体变异的影响
a. 染色体变异对个体性状的影响:如唐氏综合征、Down症等;
b. 染色体变异对物种进化的影响:如染色体重组促进物种适
应环境的能力。
4. 染色体变异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色体变异》复习课教学设计本节课程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五章第2节染色体变异,引起生物变异的原因除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外,还有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组、单倍体、多倍体的概念以及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是教学过程的难点,也是高考热点。
通过课前预习环节,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然后在教师引领下就相关问题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探讨,最后得出结论。
在教学中,注重模型建构也是本节课的一大特色。
这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染色体组这个概念,为下节课遗传育种知识的讲授奠定基础。
本节课程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相对较难的知识点,其中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判断以及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等,是学生知识的薄弱点,因此本节内容的讲授需要通过模型的建构,辅助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再达到知识应用的水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复习教材,掌握染色体变异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2)初步掌握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
(3)了解染色体变异在育种方面应用,例如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染色体组型图,尝试分析染色体变异的类型。
(2)尝试推断各种染色体变异的成因。
(3)尝试设计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
3.情感目标
(1)通过观察染色体图,建立染色体组的概念。
(2)探讨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
1.举例说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
2.染色体组的概念。
3.辨别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
三、教学难点
1.染色体组的概念。
2.辨别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
四、教学手段与教具
多媒体课件、纸卡。
五、教学过程
〖引入〗请同学们观看一组照片。
教师提问:这组照片集中体现了生物的什么性质?
学生回答:变异。
教师提问:上节课同学们学习了引起生物变异的原因之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本节课程我们共同来探讨引起生物变异的另一重要原因,染色体变异。
〖课前预习〗请大家用三分钟时间将学案的课前预习部分在小组内部进行交流,提出在预习过程中的问题,记录在“课前生疑”的表格中。
〖小组发言〗
1.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的区别?
2.请举例说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及其特点?
教师:辅助展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图解”,请同学据图回答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名称。
那么,染色结构变异可能会给人类健康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播放猫叫综合征视频)
除了染色体结构变异,还有染色体数目变异。
请小组代表交流下一题。
3.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哪两类?
教师:染色数目变异可能会给人类健康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辅助展示世界的著名“天才”音乐指挥家舟舟的简历。
通过舟舟的例子,说明人先天性的缺陷是自己无法改变的,但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4.什么是染色体组?什么是单倍体?什么是多倍体?
〖课前生疑〗请同学们写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并尝试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课堂探究〗
1.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的区别?(提示:变异发生的实质、意义、检测等)
2.染色体移接与染色体交叉互换的区别?
学生画图展示。
教师:辅助展示“染色体移接和染色体交叉互换图像”,请同学分析形成原因及区别。
学生回答:
3.染色体组的特点?
〖学生活动〗所有纸卡表示一个细胞内所有的染色体,相同大小、形态纸卡的染色体。
A请拿出一对同源染色体。
B请拿出一种类型全部的同源染色体。
C请拿出一个染色体组。
D请数一数本组中染色体组的数目。
E该细胞是受精卵发育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为几倍体?
F该细胞是生殖细胞发育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为几倍体?
〖结论〗学生总结染色体组的特点:
4.染色体组数目的判断:
(1)下图表示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成,请据图回答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规律总结:
(2)图中字母表示细胞内基因组成,请据图回答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规律总结:
(3)比较单倍体和多倍体
(4)如果你是一位农业育种专家,想要得到无籽西瓜,应该怎么做?请写出实验方案。
〖板书提纲〗缺失
重复
染色体结构变异倒位
移接
染色体变异
个别增减
染色体数目变异
成倍增减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程在深圳市育才中学高三(7)班按计划完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本节教学设计体现了高三复习课的特点,教学目标明确,知识讲授深入浅出,课前学生通过导学案进行预习,先对知识进行回忆和再现,完成导学案相应的问题,构建基本的知识框架,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
学生将学习中无法自己解决的问题,记录在导学案“课前生疑”部分。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更便于学生的理解,例如知名天才智障指挥家舟舟通过后天努力而成名的故事,培养学
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同时,在讲授染色体组这个抽象的知识概念时,还自制纸卡模型,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收效较好。
最后,将知识进行迁移,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为下节课遗传育种的过程讲解,做好铺垫。
3.教学过程中,活动环节时间稍显紧张,教师讲解稍多,应当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边学边讲,更好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