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综合提高训练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消息二则》同步练习附答案
1《消息二则》同步练习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溃.退(kuì) 荻.港(dí) 摧枯拉朽.(xiǔ)要塞.(sài) 歼.灭(jiān) 锐不可当.(dāng)qiān(签)订xiè(泄)气dū(督)战2.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A.你交友的标准是什么?是注重外表的美丽?还是注重内心的善良?B.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对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无法估价的贡献”。
C.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有人提出了“赢语文者赢高考”的口号。
因此,教师、家长、学生都有所动作。
D.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
(解析:A项中“是……还是……”是选择疑问句,中间连接的标点应为逗号)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A.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B.在对传统村落的修缮中,我们要保护文化遗产存在的真实性,禁止随意修建仿古建筑、仿古街区。
C.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表示,魏秋月目前的伤势达不到上场,甚至在8月的女排世界杯中能否上场也存在着疑问。
D.近3000名左右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盛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权。
(解析:A项搭配不当,“提高”应改为“转变”;C项成分残缺,应在“达不到上场”后加“的要求”;D项成分赘余,“近”和“左右”应删去一个。
)4.填空。
(1)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
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2)新闻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3)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
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
5.2017年是渡江战役胜利68周年,八年级(1)班开展了“纪念渡江战役,向老英雄致敬”的主题班会活动。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测试题-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测试题-部编版(含答案)巧用反衬态度鲜明——《消息二则》中作者观点的表达技巧一般来说,报道新闻要客观,但这并不等于作者就没有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而是要把观点态度用比较含蓄的方法间接地表达出来。
《消息二则》就运用了反衬的方法,色彩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例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例2: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上述两例,表面上是写国民党反动派的不堪一击,实际上是用国民党反动派的仓皇溃败,反衬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饱含着作者对我人民解放军的肯定和称赞。
例3: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这段话从战犯汤恩伯到芜湖督战的行动,及其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的判断失算,反衬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同时也把作者对敌人无能和愚蠢的讽刺表达得淋漓尽致。
例4: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这段话阐述了国民党军队溃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也是用国民党广大官兵对反动政权的失望和泄气,反衬人民解放战争的正义性和国民党发动内战的不得人心。
《消息二则》正是通过反衬的手法,把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色彩鲜明地表达出来了,同时也体现了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写作风格。
因此,这二则消息能够成为消息作品中的瑰宝,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步训练基础锤炼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溃.退()荻.港()芜.湖()歼.灭()阻遏.()锐不可当.()泄.气()督.战()要塞.()殷.切()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缠斗至中午,汉军固然是刀折矢尽,羌军更是吃不住劲,全线溃退..。
B.女足业已..晋级奥运会,苏州奥体中心内,上万球迷激动并幸福着。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 消息二则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A.《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导语包括人物、时间、地点及事件的经过四个要素。 B.《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导语和标题扣得很紧,导语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C.《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标题交代了渡江兵力,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
D.《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使读者对当时整个渡江战役的概貌有了一个明确的了解。
3. C 【解答过程】 C 解析:C项为议论,其他三项均为记叙。 故选:C。
4. D 【解答过程】 ABC.正确;
第1页 共3页
D.有误,“……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一句说明了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的 原因; 故选:D。
5. D 【解答过程】 A.缺少主语,删掉“通过”或“使”。 B.语意重复,删掉“逾”或“以上”。 C.谓语“讲述”后面缺少宾语,可在句末加“的故事”。 D.正确。 故选:D。
D.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4. (3分) 下列对文中词语或语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中,“不到”“即已”突出时间短,充分说明了人 民解放军的锐不可当。
B.“……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在这里的意思是“都”,它在这里表示战线之长、胜利之 大。
A.韶山山歌入选省级“非遗” C.韶山山歌获得银奖
B.韶山山歌曲调优美,令人叫绝 D.韶山山歌面临失传
第2页 共2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 消息二则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一、单选题
语文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B
D
C
D
D
A
B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单元 第1课《消息二则》 同步练习
1.1 消息两则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阌.乡(wén)阻遏.(è)逃窜.(cuān)绥靖..(suíjìng)B.荻.港(dí)阻塞.(sè)区域.(yù)踞.点(jū)C.泄.气(xiè)业已.(yǐ)纤.维(qiān)要塞.(sài)D.溃.退(kuì)管辖.(xiá)歼.灭(jiān)锐不可当.(dāng)2.下列字形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要塞业已被浮B.泄气协定衷心C.前峰阻遏二十八宿D.丝豪逃窜管辖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芜.湖(wú)业已.(yǐ)锐不可当.(dāng)B.荻.港(dí)泄.气(xiè)摧枯拉朽.(xiǔ)C.签.订(qiān)督.战(dū)纷纷溃.退(kuì)D.要塞.(sài)歼.灭(qiān)殷.家汇(yīn)4.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区域泄气业己毫无斗志B.占领阵地扩展冲破敌阵C.督战协定突破马革果尸D.巩固丝豪拒绝横渡长江5.下列词语中字的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是()A.锐不可当(dǎng阻挡、抵挡)B.馈退(kuì馈败)C.歼灭(jiān消灭)二.填空题(共3小题)6.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锐不可当歼灭溃退督战摧枯拉朽阻遏要塞泄气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摧.枯拉朽.:溃退..:荻.:8.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溃.退荻.港摧枯拉朽.要塞.歼.灭锐不可当.qiān订xiè气dū战。
三.基础知识(共1小题)9.字音字形。
芜.湖kuì退荻.港殷.家汇锐不可当.qiān订dū战xiè气歼.灭要塞.四.语言运用(共1小题)10.给加点字注音。
溃.退歼.灭督.战芜.湖签.订取缔.对峙.要塞.绥靖..阻遏.锐不可当.五.综合读写(共1小题)11.下面这则启事中有多处错误,请指出四处并改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1课《消息二则》知识点+练习
知识点0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作者简介毛泽东 (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思想” 的主要创立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 之一。
主要作品集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著名诗词有《沁园春• 雪》《七律• 长征》《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
二、故事背景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
两则消息分别刊载于 1949 年 4 月 22 日、24 日《人民日报》。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 1949 年 4 月 20 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 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 20 日子夜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2 日 2 时,新华社全文播发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我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三、理解词义1.锐不可当: 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当,抵挡。
2.摧枯拉朽:“枯” 指枯草,“朽” 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文中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四、问题归纳1.“新华社长江前线 1949 年 4 月 22 日 2 时电” 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是新闻的电头。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2.这则新闻的导语是哪一句?有什么作用?正文的第一句是导语,这句话包括四个新闻要素:何日(二十一日)、何人(解放军)、何事(渡江)、何果(渡过长江)。
简洁明了地介绍了渡江战役的情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这里用“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反衬了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精品测试
消息二则一、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锐不可当()歼灭()溃退()督战()摧枯拉朽()阻遏()要塞()泄气()二、在下列语段中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国民党的(A.广大B.大量C.多数D.部分)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A.反对B.抗拒C.拒绝D.抵触)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A.作战B.指挥C.鼓动D.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A.牢靠B.坚固C.巩固D.顽固)的,(A.弱点B.松懈C.劣势D.困难)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不料”一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2.“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为什么要连用“歼灭”“击溃”两个动词?3.从画“”的句子中“所有”“都”两词中,我们能感觉到作者发电时的感情。
这种感情是()A.藐视敌人的豪情B.胜利的自豪感C.必胜的信念D.对敌人的嘲讽四、阅读我能行。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1课《消息二则》知识点+练习
知识点0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作者简介毛泽东 (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思想” 的主要创立者,中华人民共和国 “开国领袖” 之一。
主要作品集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著名诗词有《沁园春 • 雪》《七律 • 长征》《七律 •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
二、故事背景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
两则消息分别刊载于 1949 年 4 月 22 日、24 日《人民日报》。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 1949 年 4 月 20 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毛泽东发布了 “向全国进军” 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 20 日子夜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2 日 2 时,新华社全文播发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我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三、理解词义1. 锐不可当: 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当,抵挡。
2. 摧枯拉朽:“枯” 指枯草,“朽” 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文中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四、问题归纳1.“新华社长江前线 1949 年 4 月 22 日 2 时电” 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是新闻的电头。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2. 这则新闻的导语是哪一句?有什么作用?正文的第一句是导语,这句话包括四个新闻要素:何日(二十一日)、何人(解放军)、何事(渡江)、何果(渡过长江)。
简洁明了地介绍了渡江战役的情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这里用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反衬了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部编语文八(上)第1课《消息二则》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部编语文八(上)第1课《消息二则》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度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kuì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芜.湖( ) kuì( )退荻.港( )(2)选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摧枯拉朽”在文中的意思是:。
(4)文中画线句主要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2.文学常识填空。
(1)新闻这一文体从狭义来讲又称,它最基本的特征是。
结构上一般包括、、、、结语五部分。
其中,前三部分是主要部分。
(2)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即“”“”“”“”“”“”。
(3)第一则新闻的导语是从、、三个方面来概括全文的。
3.2018年是渡江战役胜利69周年,八年级(1)班开展了“纪念渡江战役,向老英雄致敬”的主题班会活动。
请根据下面的活动场景,完成相应的练习。
(1)下面是一位学生对战斗英雄的采访,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补全相应内容。
学生:请问东路军当时渡江的过程是否十分顺利?战斗英雄:学生:您能描述一下当时渡江的情景吗?战斗英雄:学生:作为一名战斗英雄,每当回想起渡江的情况,您一定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说。
现在,您心里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呢?战斗英雄:(2)班委会拟组织全班同学到安徽名人馆参观学习。
请你根据下面地图中加粗的路线图(起点—终点)写一段话,告诉同学们怎样从学校前往目的地。
答:(3)战斗英雄的叙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答:(4)活动中,小明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了一段文字,请你帮他修改。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第1课《消息二则》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一、字词书写1.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1)经营锋利坚绝区域(2)防御抵抗丝豪顽强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芜.湖(____)泄.气(____)kuì(____)退荻.港(____)dū(____)战歼.灭(____)要塞.(____)锐不可当.(____)二、选择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战争已经持续了三天三夜,我军终于在黎明时分将负隅顽抗....的敌人全部歼灭。
B.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书呆子,除了书本知识,什么都不会。
C.敌人的进攻锐不可当....,我们就快支持不住了。
D.她十多年来生活在农村,忽然要面对电视采访,真有点不知所措....。
4.下列解词有误的一项是()A.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B.业已:已经。
C.溃退:散乱,败退。
D.督战:帮助作战。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锐不..的精神值得提倡。
..可当B.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断超越的勇气。
C.人生不应只祈求风平浪静....,而是要有造一艘大船,破浪前行的勇气。
D.夺冠而归,大家决心重整旗鼓....,以高昂的斗志和更科学的方法投入日常训练中,力争明年再创辉煌。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红海行动》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三、综合性学习7.2020年是渡江战役胜利71周年,八年级(1)班开展了“纪念渡江战役,向老英雄致敬”的主题班会活动。
部编版语文八上1《消息二则》练习及解析
部编版语文八上1《消息二则》练习及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阻遏(è) 管辖(xiá) 溃退(kuì) 锐不可当(dǎng)B. 磅礴(bàng) 歼灭(qiān)荻港(dí) 排山倒海(dǎo)C. 绥靖(suí) 芜湖(wú) 逃窜(cuàn) 高屋建瓴(líng)D. 阌乡(wén) 要塞(sè) 殷红(yīn)负隅顽抗(yú)【答案】C【解析】A项中“锐不可当”的“当”应读“dāng”;B项中“磅礴”的“磅”应读“páng”,“歼灭”的“歼”应读“jiān”;D项中“要塞”的“塞”应读“sài”,“殷红”的“殷”应读“yān”。
C项注音完全正确。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可以使屈原“忠心爱国、坚韧不懈”的精神传承下去。
B. 我的启蒙老师对我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啊!C. 一部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在于能否为读者奉上丰富、新颖、优质的精神食粮。
D. 现在医学发达,移植记忆也许不是完全可能的事。
【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
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
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解答】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
C.两面对一面,应删去“否”。
D.否定不当,应改为“现在医学发达,移植记忆也许不是不可能的事”。
B.正确。
故选B。
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
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遗憾(hàn)舆论(yú)胸脯(pú)锐不可当(dāng)B. 泄气(xiè)溃退(kuì)覆灭(fù)摧枯拉朽(cuī)C. 歼灭(jiān)区域(yù)阻塞(sài)要塞(sè)D. 封锁(suǒ)大厦(shà)纤维(xiān)签订(qiān)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封锁企图业已纷纷馈退B. 管辖策略占领甚为微弱C. 拒绝泄气功势万船齐放D. 惨败豫北坚决和平胁定3.下列词语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要塞(sè)顽强(wán)锐不可当(dāng)B. 芜湖(wú)签订(qiān)摧枯拉朽(xiǔ)C. 歼灭(qiān)督战(dū)毫无斗志(dòu)D. 荻港(dí)横渡(hèng)风平浪静(píng)4.一则消息通常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A. 标题主体结尾B. 标题导语主体C. 标题时间正文D. 标题时间人物5.选文《消息二则》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A. 记叙说明B. 记叙议论C. 议论抒情D. 说明议论6.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乱局中见定力,演变中有演进。
这一年,人们在求索未来,世界面临_______还是分裂、开放还是_______、合作还是_______的重要抉择。
人们在变局中看见,疫情中有情义,治理中有真理,_______中有转机。
A. 团结封闭抗拒危险B. 封闭团结对抗危机C. 团结封闭对抗危机D. 封闭团结抗拒危险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市民文明素质的高低,都是铜仁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B. 文艺界的同志对这一节目表示了极大的关心和浓厚的兴趣.C. 威海海防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D.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8.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那一把曾刺破“三八线”的“尖刀”,今时今日,仍然锐不可当。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两则》同步练习一、基础演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锐不可当.(dāng)当.真(dāng)绥.靖(suì)阌.乡(wén)B. 杜聿.明(yú)要塞.(sài)阻塞.(sè)堵塞.(sài)C. 阡.陌(qiān)歼.灭(qiān)纤.维(xiān)纤.夫(qiàn)D. 殷.家汇(yīn)荻.港(dí)阻遏.(è)溃.退(kuì)2.填空:新闻及时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具有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即:______性、______性、______性。
新闻的六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事件的起因、______、______。
在文体上,新闻既属应用文,又属______。
在结构上,新闻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在写法上,新闻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______、______。
3.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
①此处敌军抵抗______(较为、非常)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______(控制、占领、封锁)扬中、镇江、江阴诸县广大地区,并______(控制、占领、封锁)江阴要塞,______(控制、占领、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______(切断、阻断)镇江无锡铁路线。
②国民党的______(广大、大量、多数)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______(反对、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______(作战、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______(坚固、巩固)的,______(弱点、劣势、困难)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则新闻的主要内容:;5.理清两则新闻的记叙六要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江》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6.品味语言①“百万大军”、“横渡”这两个词,显现出。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同步习题(含答案)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同步练习1.常识填写。
⑴消息的主要结构有三:、和。
⑵消息的主要特点是。
2.这则消息的题目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三十万大军”突出了,“胜利南渡”点明了。
3.这是一篇动态消息,请指出本文所包含的五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事件结果:4.试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摧枯拉朽:。
⑵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风平浪静:。
5.请揣摩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含义。
(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2)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6.请写该消息的导语。
7.本文作者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他的许多经典语言哲理深刻,广为流传。
下面是毛泽东流传较广的几句话,请将它们连线。
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最谦虚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8、语言运用:在空格处各写一句话,把整个寓言补写完整。
上帝派三位天使前往人间,各自完成一项使命。
他吩咐第一位天使去寻找一个美貌的人,叮咛第二个天使选拔一个能干的人,委派第三个天使觅求一位品德高尚的人。
第一位天使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带着一个人回来,完成使命。
第二位天使也只用了十天时间,就带回一个人,完成使命。
奇怪的是第三位天使去了整整一年,依然没有回音。
上帝把他找回来,厉声训斥:“为什么别人早已完成使命,你却迟迟不归?”那位天使非常委屈,据理申辩:“尊敬的上帝,你想,一个人外貌的美丑,;一个人才干的大小,;而一个人品德的高下,。
”9、能力综合:阅读下面的文字,写出三个适于评价“约旦河”“盐海”的成语。
部编版初中八上语文1 消息二则课堂练习题课课练(后附答案)
1 消息二则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芜.湖(wú)溃.退(kùi)即.已(jí)B.荻.港(dí)要塞.(sè)签订.(dìng)C.协.定(xié)泄.气(xiè)督.战(dū)D.歼.灭(jiān)抵.抗(dǐ)业已.(yǐ)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
B.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度长江。
C.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D.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3.(2019·甘肃兰州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消防宣传员为“宅”在家里的大爷大妈发放了防灾减灾宣传材料。
B.城市绿道建设延伸的不仅是绿色的发展观念,更是绿色活动空间。
C.升旗时,全体同学的目光和歌声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前的旗杆上。
D.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电子产品极其广泛地进入大众的生活。
4.(2019·陕西中考)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平凡孕育伟大,劳动创造价值,让一切劳动与创新的活力竞相(迸射迸发迸溅),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2)器成还须久为功,卓越从来都不是速成的,(齐心协力坚定不移持之以恒)才是关键。
愿年轻人都能沉心静气,积蓄力量,静待花开。
5.关于课文《消息二则》,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通过全面报道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的概况,赞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司令部和各路军指挥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指挥才能,表现了全党全军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所向无敌的革命精神。
B.《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报道了我军顺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二语文课《消息二则》练习题
练习题|初二语文《消息二则》练习题
1.消息的结构包括以下哪些内容?(多项选择)()A.标题
B.导语
C.主体
D.结语
【答案】ABCD
【解析】消息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新闻的六要素是什么?(多项选择)()
A.何时
B.何地
C.何事
D.何故
E.何人
F.如何
【答案】ABCDEF
【解析】何时、何地、何事、何故、何人、如何。
3.解放军渡江战役发生在哪一年()
A.1948
B.1949
C.1950
【答案】B
【解析】解放军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
4.消息最大的特点是(多项选择)()
A.实效性强
B.真实客观
C.科学性
【答案】AB
【解析】消息最大的特点是实效性强、真实客观。
5.消息这一新闻体裁中标题的作用是()
A.简明
B.醒目
C.概括性强
【答案】C
【解析】消息这一新闻体裁中标题是消息内容的精粹,是对内容最鲜明最精练的概括。
【来源】《语文课本》(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_消息二则》1同步练习卷(含答案)
⑫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⑬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⑭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⑮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⑯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③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④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歼灭________
锐不可当________
qiān________订
xiè________气
d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________战。
7.填空。
(1)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D.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业已:已经)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对传统村落的修缮中,我们要保护文化遗产存在的真实性,禁止随意修建仿古建筑、仿古街区。
B.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C.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表示,魏秋月目前的伤势达不到上场,甚至在8月的女排世界杯中能否上场也存在着疑问。
初中语文能力提升训练-专题02 消息二则-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1 消息二则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横.渡(héng)荻.港(dí)溃.退(guì)摧枯拉朽.(xiū)B.歼.灭(jiān)业已.(yǐ)要塞.(sài)英勇善.战(shàn)C.诸.城(zhū)巩.固(gǒng)督.战(dū)风平浪静.(jìn)D.铜陵.(lín)芜.湖(wú)签.订(qiān)锐不可当.(dǎng)【答案】B【解析】A项,“溃”应读“kuì”,“朽”应读“xiǔ”;C项,“静”应读“jìnɡ”;D项,“陵”应读“líng”,“当”应读“dāng”。
故选B。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区域泄气业己毫无斗志B.占领阵地扩展冲破敌阵C.督战协定突破风锁长江D.巩固丝豪拒绝横渡长江【答案】B【解析】 A项,“己”应为“已”;C项,“风”应为“封”;D项,“豪”应为“毫”。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
B.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C.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D.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答案】C【解析】“顽强”是褒义词,意思是不怕困难,做事情有坚持到底的精神,也指一个人的品质很坚毅。
在这里当“顽固”讲,用作贬义。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假冒伪劣食品正以锐不可当....的势头冲击着食品市场。
B.截止..1月26日晚,共有103位明星通过“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为武汉捐款1150万元人民币。
C.经过充分讨论,大家认为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D.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破了敌人的最后一道防线。
【答案】D【解析】A项,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1《消息二则》
初二语文同步训练1课题:1.消息二则班级:学号:姓名:1.根据要求写出相应的汉字和拼音cuī kū lā xiǔkuì退xiè qìdū战ruì不可当qiān dìng要塞.yè yǐdǐ抗2.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渡过长江。
B.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C.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D.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
3.下列作为新闻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由上海歌舞团创作的舞剧《朱鹮》于1月5日至7日在纽约林肯中心上演。
作为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打造的“中华风韵”系列演出的组成部分,舞剧《朱鹮》以环保为主题,通过凄美动人的故事情节和唯美浪漫的舞台画面,讲述朱鹮与人类相惜相怜的命运,诉说人类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与自然休戚与共的关系,自2014年首演至今已演出超过200场。
《朱鹮》将在林肯中心演出3场,随后在波士顿舒伯特剧院演出2场。
[材料来源:2018年1月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A.《朱鹮》亮相纽约林肯中心B.《朱鹮》讲述朱鹮与人类相惜相怜的命运C.《朱鹮》将在林肯中心演出3场D.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打造“中华风韵”系列演出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长江。
A.占有牵制封锁B.占领控制封锁C.占领控制封闭D.占有牵制封闭5.综合性学习。
江汉区新添42个非机动车停车位集中在共享单车使用密集区本报讯(记者杨升通讯员王凯李波)从上周开始,江汉区城管部门在辖区人口稠密区域增设了42个非机动车停车位,这些停车位都可供共享单车停放,但并非专属。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综合提高训练
消息二则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诸.位(zhū)签.订(qiān)锐不可当.(dàng)B.溃.退(kuì)殷.红(yīn)摧.枯拉朽(cuī)C.泄.气(xiè)要塞.(sè)振聋发聩.(kuì)D.督.战(dū)荻.港(Dí)倔强.(jiàng)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摧枯拉朽:比喻枯草朽木受到摧折)B.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C.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D.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业已:已经)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新闻又称为消息,及时地、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
B.广义的新闻,泛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C.新闻稿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其中背景和结语是必要部分。
D.新闻的特点是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4.填空。
毛泽东,字,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家、家,诗人,是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10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③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消息二则》同步练习测试(含答案)八上语文同步测试
《消息二则》同步练习测试(含答案)一、基础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泄气(xiè)督战(dū)横渡长江(hèng)B.芜湖(wú)签订(qiān)锐不可当(dǎng)C.溃退(kui)荻港(di)摧枯拉朽(cuī)D.要塞(sài)歼灭(qiān)和平协定(xié)2.下列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第40师的两个团和第九十四军的第24师面对臭名昭著、惨无人道的日军第16师团,尽管装备相对落后,但守军们始终负隅顽抗,有效阻止了由徐州沿陇海线西犯的日军,为“兰封会战”赢得时间和空间。
26日,黄杰发现日军来势汹汹,锐不可当,为保存实力,旋即撤至开封,187 师临危受命镇守商丘.日军16 师团本想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荡平商丘抵抗力量,没料到他们的噩梦由此开始了A.惨无人道B.负隅顽抗C.锐不可当D.摧枯拉朽二、提升题3.下面关于新闻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篇消息(新闻),通常包含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有的还包含背景、结语B.新闻的六要素是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C.新闻主要使用事实说话,因此写新闻只能用记叙手法,不能用议论手法。
D.新闻除了“用事实说话”的特点外,还有“报道迅速及时”“语言简明扼要”的特点。
4.(2023 四川江油八校联考)下列对课文中词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中,“不到”“即已”突出时间之短,充分说明了人民解放军的锐不可当。
B.“……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在这里的意思是“都”,它在这里表示战线之长、胜利之大.C.“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藐视敌军、赞扬我军的思想感情。
D.“…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巧妙地交代战役的结果,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三、阅读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息二则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诸.位(zhū)签.订(qiān)锐不可当.(dàng)B.溃.退(kuì)殷.红(yīn)摧.枯拉朽(cuī)C.泄.气(xiè)要塞.(sè)振聋发聩.(kuì)D.督.战(dū)荻.港(Dí)倔强.(jiàng)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摧枯拉朽:比喻枯草朽木受到摧折)B.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C.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D.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业已:已经)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新闻又称为消息,及时地、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
B.广义的新闻,泛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C.新闻稿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其中背景和结语是必要部分。
D.新闻的特点是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4.填空。
毛泽东,字,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家、家,诗人,是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10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③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④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⑤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5.这则消息的“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短语是。
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事实的一个成语是。
6.第⑤句能否改为“现在,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一多半,剩下的二十三日可渡完”?为什么?7.第句中“歼灭”与“击溃”、“占领”与“控制”这两组词在句中能互换吗?为什么?8.第句中,战犯汤恩伯对长江防线做了两点判断,实际情况又如何呢?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加以剖析。
9.“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其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述。
(30字以内)10.这篇新闻中属于议论的句子是哪几句?这些议论的作用是什么?11.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媒体是正能量传播的主渠道,要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而不是让暴力和“负能量”动摇民众的信念。
②而正能量的传播需要传播者负责任的态度。
③正能量只有得到及时、广泛的传播,才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④同时,个体传播者也需要有正确的态度。
⑤只有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守住道德、法律的底线,才能与媒体合力用正能量坚固人们的精神高地。
A.③②①④⑤B.①②⑤④③C.①⑤③④②D.③⑤①④②12.(2017·四川乐山中考)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它沉溺..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致意,却从来没有到这深深的峡谷的底部来过。
B.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二十四小时内即已度.过.三十万人。
C.面对扑朔迷离....的案情,办案人员毫不懈怠,努力寻找蛛丝马迹。
D.第一次上讲台,他张皇失措....地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一节课都在尴尬中度过。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及击溃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结合全文,请你简要说说选文开头画横线部分句子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2)联系上下文,从下列句子中任意选择其中一句的加点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
①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②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3)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结合选文内容试分析其作用。
(4)选文在写三路大军的战况时,详写东路军,略写西路军和中路军。
请你结合全文说说这样的详略安排有什么好处。
14.综合性学习。
八年级(1)班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语文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为营造气氛,请你为该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
(2)你们班参加歌咏比赛的曲目是《歌唱祖国》,请根据歌词说说选择这首歌曲的理由。
歌唱祖国(歌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
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3)假如在访问烈士纪念馆时,让你采访纪念馆的解说员,你准备如何问?(4)请谈一谈你对这次活动的感受或者收获。
参考答案1.D 解析 A项中“当”应读“dāng”;B项中“殷”应读“yān”;C项中“塞”应读“sài”。
2.A 解析此题是对词语理解的考查。
做题时,一定要根据该词的语境意加以判断。
“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是“摧枯拉朽”的本意。
根据语境,“摧枯拉朽”在这句中用作比喻义,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3.C 解析新闻稿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其中标题、导语和主体是必要部分。
4.润之革命战略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5.冲破敌阵,横渡长江锐不可当6.不能。
“现在”与“至发电时止”比,不如后者概念确切;“一多半”与“三分之二”比,表达含混,模糊不清;“剩下的”所指不明(是人?是物?),“余部”是军事术语,贴切得体。
解析此题是对用词准确的考查。
先将改句与原句仔细比对,找出不同,然后根据语境加以分析判断。
该题通过比对,确定“现在”与“至发电时止”、“一多半”与“三分之二”、“剩下的”与“余部”是比对的不同点,结合语境分析,还是原句表述更准确。
7.不能互换。
“歼灭”指“全部消灭”,“击溃”指“被打击而逃散”,“占领”指“彻底得到”,“控制”指“拥有主动权”。
这两组词的后一个在程度上都不如前者深,当然不能互换。
8.“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课文中相应的句子是“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说明敌军外强中干,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汤恩伯认为“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课文中相应的句子是“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说明敌军不堪一击,反衬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决胜千里。
用事实说明我军的胜利已成定局,国民党大势已去,即使是非常坚固的防线也无济于事,任何人也无法改变当时的局势。
9.我军锐不可当(或英勇善战);国民党拒签和平协定,敌军厌战。
(意思对即可)10.第⑧⑨句。
揭示事件本质,长我军士气,增强文章的思想性。
解析此题是对关键语句理解的考查。
做题时,要先找出议论句,再联系文章内容,从该句与深化主旨关系的角度思考。
11.A 解析此题是对句子排序能力的考查。
解答此类题要求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关键词、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文段写了正能量的传播与选择,③句是说正能量的传播具有社会效益,是总起句,应放在文段开头,即可排除B.C两项;⑤句是总结句,应放在文段末尾,这样又排除了C项,所以选A项。
12.C 解析 A项,“沉溺”的意思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是贬义词,用在这里不合语境;B项,“度过”的“度”书写错误,应为“渡过”;D,“张皇失措”的意思为非常惊慌,不知怎么办才好,用在这里不恰当。
13.(1)这是新闻的导语部分,其作用是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全文的核心内容。
(2)①“至发电时止”强调时间仅限制在发电文的时间之前,这里适当采用文言词,使句子不拖沓,体现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精练、铿锵有力(意思相近即可)。
②“歼灭”与“击溃”词义有所区别,经过整天激战,敌军一部分被歼灭,另一部分被击溃,不是一概说歼灭或者一概说击溃,而是说歼灭及击溃,充分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