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推进工业两化深度融合

合集下载

两化融合知识点总结

两化融合知识点总结

两化融合知识点总结一、两化融合的概念与意义1. 两化融合的概念:两化融合是指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行数据处理、信息传递和资源管理的技术;工业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改进的技术。

两化融合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将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管理、监控、优化等环节进行智能化改造。

2. 两化融合的意义:两化融合可以带来多方面的意义。

首先,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过程的透明度和可控性,降低生产成本。

其次,可以改善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可追溯性和可靠性。

再次,可以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可以为新经济的发展打下基础,推动数字经济的崛起。

二、两化融合的关键技术1. 云计算: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模式,它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应用软件等资源通过互联网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访问这些资源。

在两化融合中,云计算可以提供大规模的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实现生产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分析,为智能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2. 物联网: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感知设备和通信技术将现实世界的物体互联起来,实现对物体的感知、控制和管理。

在两化融合中,物联网可以实现对生产设备、生产环境等物体的实时监测和管理,为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调度提供技术支持。

3. 大数据:大数据是指规模庞大、种类繁多、处理速度快的数据集合。

在两化融合中,大数据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中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隐含规律和潜在问题,为生产过程的优化和改进提供决策支持。

4.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指利用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等技术,模拟人类智能思维过程的科学。

在两化融合中,人工智能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中的复杂问题自动识别和分析,辅助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提高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水平。

5. 5G通信:5G通信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等特点。

在两化融合中,5G通信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中大规模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实时交互,提高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水平。

两化融合的好处和意义

两化融合的好处和意义

两化融合的定义和背景(字数:81)
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即将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相结合,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生产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两化融合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两化融合的好处(字数:86)
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数字化生产和智能化制造,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精细化和高效化,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降低成本: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能源的节约利
用,降低制造成本。

3.创新产品和服务: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产品的创新和升级,提供个性化定
制和差异化服务,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4.促进产业升级:两化融合能够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推动经
济发展进入新的增长阶段。

两化融合的意义(字数:61)
1.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两化融合能够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经济的
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促进就业增长:两化融合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推动就业增长和劳动力结
构的优化。

3.加速科技创新:两化融合将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速科技创新和
技术进步的步伐。

4.增强国家安全: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军事、环保等领域对国家安全具有重要
意义。

综上所述,两化融合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和加强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好处和意义。

两化融合及其发展

两化融合及其发展

两化融合一、概念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两化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成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

信息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不再相互独立进行,不再是单方的带动和促进关系,而是两者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各个层面相互交融,彼此不可分割,并催生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等新产业。

两化融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二、历史在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主席率先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指导思想;经过5年的发展和完善,在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主席继续完善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科学发展的观念,两化融合的概念就此形成。

"企业信息化,信息条码化",国家2011年11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

三、四个方面信息化与工业化主要在技术、产品、业务、产业四个方面进行融合。

也就是说,两化融合包括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四个方面。

技术融合是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

例如,汽车制造技术和电子技术融合产生的汽车电子技术,工业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融合产生的工业控制技术。

产品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或产品渗透到产品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

例如,普通机床加上数控系统之后就变成了数控机床,传统家电采用了智能化技术之后就变成了智能家电,普通飞机模型增加控制芯片之后就成了遥控飞机。

信息技术含量的提高使产品的附加值大大提高。

业务融合是指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推动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升级。

两化融合

两化融合

两化深度融合的含义编辑两化深度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在更大的范围、更细的行业、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更深的应用、更多的智能方面实现彼此交融。

两化深度融合的范围编辑从范围来看,两化融合将向地市、区县、产业集群、园区等基层单位延伸。

从行业来看,两化融合将从大类行业向各自细分行业扩展,并从工业扩展到生产性服务业。

从领域来看,两化融合将从单个企业的信息化向产业链信息化延伸,从管理领域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节能减排、安全生产领域延伸。

从层次来看,两化融合不只是停留在技术应用层面,还将引发商业模式创新甚至商业革命,催生更多新兴业态。

从应用来看,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在工业领域得到应用,企业信息化从单项应用向局部集成应用、全面集成应用发展。

从智能来看,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智能化水平将更高,涌现出一批“智慧企业”,“智慧行业”、“智慧产业”。

两化深度融合的意义编辑如果说以前的两化融合只是把两种物质搅在一起,产生“混合物”,那么两化深度融合将是两种物质起化学反应,产生“化合物”。

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

值得指出的是,两化深度融合是两化融合的继承和发展,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两化融合实践的基础上,在一些关键领域进行深化、提升。

两化深度融合的方向编辑一、推进产品信息化推进产品信息化,提高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

一是发展智能家电、智能家具等智能家居产品,为打造“智慧家庭”奠定基础。

发展变频家电、物联网家电,推广家电能耗管理系统,降低家电能耗,实现家电联网和远程控制;应用电子信息和自动控制技术,发展满足人体工程学的智能家具。

二是发展智能化的生产设备、机械装备。

重点发展具有远程控制、远程监测和故障诊断等功能的工程机械,发展类似工业机器人的无人驾驶、智能化工作的工程机械,发展网络化、具有协作能力的工程机械群。

2024年两化融合经验交流会心得(2篇)

2024年两化融合经验交流会心得(2篇)

2024年两化融合经验交流会心得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创新工业发展模式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信息化与工业深度融合是党的“____”提出的明确要求。

两化深度融合在改造传统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道路大有可为。

为做好河北省两化深度融合工作,有必要进一步深入讨论两化深度融合的内涵,在统一思想和认识的基础上,加速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一、两化融合的基本知识当今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信息技术正全面应用、渗透、融合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改变了整个社会。

本质上讲,信息化就是信息和知识的规模生产和大量消费过程。

信息化既是一个技术进步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变革过程,既改变了生产组织体系、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又推动了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

工业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工业领域各要素中的应用、渗透、融合、变革和创新,引发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工业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工业基础设施、工业技术、工业产品、工业装备、工业管理、工业市场环境、1工业经济运行等各个层面应用、渗透与融合,形成全新业务形态和企业运营模式,建立新型工业体系,全面提升工业能力和工业素质的过程。

1、两化融合的目标两化融合是通过信息技术与工业领域相关要素的应用渗透、融合提升和变革创新,逐渐打造软硬一体化的工业装备,其最终目标是:构筑新型工业体系,提升我国工业的能力和整体素质,提升我国工业的竞争力。

2、两化融合是工业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大型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突破了传统车间-企业-社会-国家的界限,迫切需要两化融合构建、形成全球产业链骨干企业:需要信息化与业务融合,构建支撑业务的能力平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核心能力,参与全球竞争中小企业。

需要信息化与业务的融合,形成灵活、快速响应市场的业务模式,积极参与全球制造链的竞争,为全球产业链提供配套、支撑与服务。

国家“两化融合”总体情况介绍

国家“两化融合”总体情况介绍
推动两化深度融合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践行工业革命4.0
工业和信息化部
1


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引领工业驶入崭新 的发展空间。 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 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其中,以大数据、云 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为标志的新一代信 息技术革命,被视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核 心与龙头。 无论是理论界还是产业界,一直都 在努力探求:作为这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龙头 ,信息技术引发工业变革的本质是什么?作为新 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成果给我国工业发展带来的最 深刻的影响究竟是什么?

信息技术与制造技
术相融合,将进一
步给工业技术和生
产方式带来深刻的
,甚至是革命性的 变化。 来源:原中航一集团
31
(2)工业信息化变革业务模式:网络化
全球24小时不间断赛车研发
32
(2)工业信息化变革业务模式:虚拟化
专家会议
讨论虚拟产品
33
(3)信息化创新工业企业业务形态
虚拟公司
产品
采购
供应商


数字化预装配——无金属样机的生产;
基于广域网的异地设计、异地制造;


基于STEP的数据交换;
Team work 238个工作组;


设计制造周期大大缩短:4.5年(波音757、767约9-10年);
获得更高的利润,每架777,$1.4亿。
7
JSF—数字化技术应用的最高典范
JSF 采用信息技术,建立了全球50家公司参与研发的 数字化协同环境,形成了无缝连接、紧密配合的全球虚拟企 业,快速地实现了以数字化技术为研制基础的三种变型、四 个军种、客户化程度高的飞机设计。

“两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在哪

“两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在哪

“两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在哪作者:苗圩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5年第22期《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文件先后出台,对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重点工作作出部署。

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战略部署的顶层设计、政策体系、组织保障和工作机制已初步形成。

当前,推动两化深度融合要突出六大重点:一是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二是实施“互联网+”先进制造行动计划,促进业务模式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

四是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五是建设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六是加快建立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体系。

推动两化深度融合面临的新形势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各国围绕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打造国家竞争新优势的竞争日趋激烈。

要准确把握当前两化深度融合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推动发展方式转变,重塑国际竞争优势。

一是信息通信技术处于加速发展和跨界融合的爆发期,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主导力量。

信息通信技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创新最活跃、交叉最密集、渗透性最强,以无线、宽带、移动、泛在为特征的网络建设和应用推动着群体性技术突破。

信息通信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技术创新活力和应用潜能裂变式释放。

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能源、材料、生物等技术加速交叉融合,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

二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推动生产方式持续变革。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线,是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的核心。

智能制造正成为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消费互联网持续扩张,工业互联网快速兴起。

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

三是围绕数字竞争力的全球战略布局全面升级,塑造国家长期发展新优势的国际竞争加剧。

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工信部联信… 2022‟160 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财政、科技、商务、国有资产主管部门,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转型升级,现提出以下意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重点环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推动创造业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着力用信息技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着力提高信息产业支撑融合发展的能力,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步伐,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

把增强创新发展能力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战略基点和改造提升传统创造业的优先目标,以信息化促进研发设计创新、业务流程优化和商业模式创新,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

把节能减排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切入点,加快信息技术与环境友好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能源资源节约技术的融合发展,促进形成低消耗、可循环、低排放、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把智能发展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长期努力的方向,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促进工业产品、基础设施、关键装备、流程管理的智能化和创造资源与能力协同共享,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将信息化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推进合力。

切实推动信息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应用需求的良性互动,提升产业支撑和服务水平。

注重以信息技术应用推动创造业与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促进向服务型创造转型。

到 2022 年,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取得重大突破,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主要领域、主要环节得到充分有效应用,业务流程优化再造和产业链协同能力显著增强,重点骨干企业实现向综合集成应用的转变,研发设计创新能力、生产集约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水平成为领军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支撑“两化”深度融合的信息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应用成本显著下降,信息化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

两化融合方案

两化融合方案

两化融合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两化融合成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有效实施两化融合,提出了一系列方案,旨在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本文将介绍两化融合方案的概念、目标以及相关政策和措施。

一、概念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和交叉,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数字化转型,实现传统工业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形成具有高效、智能、绿色的新型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

二、目标1. 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制造业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智能化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推进产业绿色化转型。

利用信息技术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循环化,促进可持续发展。

3. 加强产业安全防护。

建立健全信息化安全体系,提高企业信息化安全防护能力,有效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等风险。

4.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促进创新设计、研发和生产管理,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三、政策和措施1.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制定促进两化融合的政策法规,推动企业加大信息技术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2. 加强技术支持与培训。

提供资金支持、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帮助企业提升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专业人员。

3. 推进数字化转型。

鼓励企业建设信息化平台,实现生产流程的数字化管理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4. 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强化企业数据安全管理,建设安全可靠的信息系统,加强数据加密和备份,防止数据泄露和丢失。

5. 营造良好环境。

搭建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创新合作,打造良好的两化融合发展环境。

四、案例分析以某汽车制造企业为例,该企业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了制造工艺的数字化管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

通过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信息共享,实现了供应链的整合和优化。

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产品质量进行预测和监控,提前发现潜在问题,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两化深度融合战略分析

两化深度融合战略分析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相关材料一、深刻认识推进“两化”融合的重大意义在世界经济持续调整和快速变革的关键时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正在加速重构全球工业体系,成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

要准确把握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努力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信息化和工业化是两个具有本质差别又有一定联系的概念,是两个性质不同的社会发展过程。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社会的历史过程,包括企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社会生活信息化等方面。

工业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发展阶段,标志着经济增长的水平和社会进步的程度。

工业化是信息化的源泉,信息化是工业化的派生物;信息化产生于工业化,但信息化不是工业化的附属物,信息化和工业化可以融合发展,并催生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等新产业。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指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高层次深度结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发展,其核心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两化融合”的重点是工业中的信息化应用,但不局限于工业领域,还包括电子政务、农业、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其实质是把信息技术全方位广泛地应用到社会各领域,以影响和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我国对信息化与工业化关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

十五大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十七大提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五化”并举和“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融合。

“五化并举”和“两化融合”,这既是中国工业化的现实需求,又是中国工业的发展机遇。

回顾世界工业化进程,世界上很多强国都走过了各具特色的工业化历程,但只有那些善于把最有前途的新技术融入本国工业化的历程,并在继承与吸收的基础上勇于和善于创新的民族,才能造就出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工业化浪潮,其中比较典型的如美国和英国。

两化融合的发展理念

两化融合的发展理念

两化融合的发展理念两化融合的发展理念是指信息技术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两化融合已经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路径之一。

通过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可以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管理模式数字化、产品服务个性化等多方面的提升,从而为中国制造业走向高端化、智能化提供强大支撑。

在当前全球制造业竞争激烈的形势下,中国制造业正在经历由“大”向“强”的转变。

传统的制造业面临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生产成本逐步上升、环境和资源约束趋紧等多重压力。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中国制造业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和结构优化实现转型升级。

两化融合作为推动制造业智能化、高效化的战略选择,已经被多个国家列为战略性重点发展方向。

与此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也在不断推进。

传统的制造工艺和设备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变,工厂正在变成智能工厂,生产线正在变成智能生产线。

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智能、智能物流系统等先进技术,企业可以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减少人力成本和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两化融合的发展理念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制造业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变革。

它不仅推动了制造业的现代化进程,还催生了新的产业生态和商业模式。

在全球价值链日益复杂和多元化的今天,通过两化融合,中国制造业有望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两化融合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和难点。

技术标准不统一、安全问题难以保障、人才培养缺乏等问题制约了两化融合的深入发展。

要实现两化融合的良性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协同作战。

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创新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资金支持。

企业应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培养具备两化融合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拓展市场和服务网络,加强与供应链和价值链其他环节的协作与合作。

工信部规〔2021〕182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的通知

工信部规〔2021〕182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的通知

“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目录一、发展形势 (1)二、总体要求 (4)(一)指导思想 (4)(二)基本原则 (4)(三)发展目标 (5)三、主要任务 (6)(一)培育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 (6)(二)推进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 (8)(三)筑牢融合发展新基础 (11)(四)激发企业主体新活力 (13)(五)培育跨界融合新生态 (15)四、重点工程 (18)(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 (18)(二)两化融合标准引领行动 (19)(三)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工程 (20)(四)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升行动 (20)(五)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升级行动 (23)五、保障措施 (23)(一)健全组织实施机制 (23)(二)加大财税资金支持 (24)(三)加快人才队伍培养 (24)(四)优化融合发展环境 (24)(五)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24)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下简称两化深度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两个历史进程的交汇与创新,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集中体现,是新发展阶段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数字经济时代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扣合点。

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既是发展过程也是发展目的,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既加速了工业化进程,也拉动了信息技术的进步。

信息世界与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是未来世界发展的总趋势,两化深度融合顺应这一趋势,正在全面加速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企业形态、生产方式、业务模式和就业方式根本性变革。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持续做好两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十三五”期间,通过政策制定、标准推广、工程实施、试点示范等系列举措,两化深度融合既推动了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广泛应用,也带动了信息技术产业的系统创新和蓬勃发展。

《“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解读

《“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解读

《“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21.11.30•【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解读持续深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发展阶段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数字时代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扣合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多次要求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

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要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推进新时期两化融合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印发了《“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全面部署“十四五”时期两化深度融合发展工作重点,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做好两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

一、背景情况“十三五”期间,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部门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工作,通过政策制定、标准推广、工程实施、试点示范等系列举措,推动我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融合发展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生态加速构建、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以两化深度融合为本质特征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更加宽广,步伐更加坚定,成效更加显著。

“十四五”时期,是建设制造强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两化深度融合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发展环境经历深刻变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在制造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渗透融合,持续引发技术经济模式、生产制造方式、产业组织形态的根本性变革。

从总体看,我国两化深度融合发展仍处于走深向实的战略机遇期,正步入深化应用、加速创新、引领变革的快速发展轨道。

两化融合与工业互联网推进政策解读

两化融合与工业互联网推进政策解读

两化融合与工业互联网推动政策解读作为一名优秀旳CIO,除了要具有技术、业务流程、管理等能力外,还必须要理解政策。

在国内,理解并掌握市场及政策走向对公司发展至关重要,政策是公司将来发展旳风向和方向,CIO只有掌握了与产业有关旳政策,才干与管理者站在同一高度,更好地服务公司,引领公司发展。

工业互联网与两化融合至间,国家出台了有关政策,层层推动工业互联网旳建设以及两化融合、信息化旳落地实行。

5月8日,国务院印发旳《中国制造2025》成为推动工业互联网与两化融合旳总行动大纲;5月13日,国务院印发了《有关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旳指引意见》;11月27日,国务院印发《有关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旳指引意见》,开始部署工业互联网。

从政策旳具体部署可以看出,工业互联网将成为政府、公司将来发展旳一大重要抓手。

前几年,电子商务旳发展是将营销环节、模式、形态等移至线上去实现,而如今旳工业互联网就好比是将工业公司所有旳生产过程和环节放到互联网中去实现。

两化深度融合进入新阶段工业互联网技术与两化融合旳关系,工业互联网技术是将两化融合推向一种新旳阶段。

老式旳两化融合可以理解为公司信息化建设旳措施论,是自上而下指引公司如何实行信息化、如何与公司旳发展战略匹配,做到事前预测、事中监督、事后评测旳过程。

公司有了措施论和管理制度之后,接下来就要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去推动两化融合。

因此,工业互联网技术是两化深度融合旳新阶段。

工业互联网给两化融合带来旳变化重要体目前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新连接带来新数据。

全球网络正在进入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旳新时代。

新连接带来旳新数据具有4V旳特性,即大规模(Volumn)、速度快(Velocity)、类型杂(Variety)、低质量(Veracity)。

二是新技术引起新模式。

以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旳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速向制造业渗入融合,推动了产业链与价值链各环节旳全面深度交联,哺育出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分享制造等制造新模式,以及产业链金融等制造新业态。

两化融合

两化融合

两化融合百科名片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 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目录编辑本段名词解释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主席率先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指导思想;经过5年的发展和完善,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主席继续完善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科学发展的观念,两化融合的概念就此形成。

编辑本段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两化融合经过长期发展和完善,特别是经过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会,两化融合的理论逐渐成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两化融合不断深入。

工信部确立了“系统推进、多维推进、关键突破”的总体思路,即宏观、中观、微观[线(行业)、面(地域)、点(企业)]的三级推进思路。

在“2010”开放群组中国年会上,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兼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高新民表示,“两化”效果评价体系取得重大进展,通过对7个行业的效果评价,证明两化确实能提升企业竞争力。

高新民表示两化融合总体目标就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不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高新民专家还对如何推进两化融合做了重要解释:推进两化融合要从三个层次,行业层、区域层、企业层三个方面考虑:行业层次非常重要,涉及行业产业群、供应链、标准规范和服务。

区域层涉及基础设施,不仅仅是网络和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也包括工业化的基础设施。

另外,支撑市场的一体化服务平台化也要做很多工作。

在企业这个层次,有三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企业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不仅是开发新产品,而是通过两化融合在技术上、商业模式上、资源利用上、扩展企业影响力上建立起创新的体系,这种能力是要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上的。

“两化融合”和“深度融合”-吴澄讲座文稿

“两化融合”和“深度融合”-吴澄讲座文稿

【导语】在当今信息技术时代,信息化已经渗透到经济、生活、社会的方方面面。

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两化融合、五化并举”的目标。

如何深入理解关于“两化融合”的说法?如何实现“转型”、“升级”?有什么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新机遇?我国著名的自动控制专家吴澄院士通过自己近两年的研究成果和课题,介绍了我国工业信息化、自动化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未来两化的发展趋势以及体会,并对“智慧地球”、“云计算”等前沿科技概念进行了解释。

“两化融合”和“深度融合”——我国工业信息化、自动化的现状、问题及未来20年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华大学国家 CIMS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吴澄院士今天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最近这两年研究的成果,以及交流我们进行中国科学院和国家基金会研究中心的课题《中国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中关于“两化融合”的内容,还有我们20多年做的关于我们国家“工业化”、“信息化”的体会。

《中国科技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做到了2031年,大概是20年。

“十七大”提出“两化融合、五化并举”的概念,“五化并举”的“五化”是指:“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两化融合”是指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具体内容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

十七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深度融合、全面提高整个国家的水平”的进一步要求。

那么,如何深入理解关于“两化融合”的说法?如何实现“转型”、“升级”?有什么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新机遇?这不是简单的从政治的角度去理解的一个口号或一个政策。

实际上未来科技发展与这一政策有着密切联系,而这样的政策又是建立在对我国国情和世界当前形势的基础上。

所以,科技人员需要了解,一个技术的发展方向跟大局的发展形势要结合在一起。

我结合以前做过的例子来讲讲怎么理解这些问题。

两化工作总结报告

两化工作总结报告

一、前言自今年年初以来,我单位按照国家关于推进两化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推进两化融合工作。

现将一年来两化融合工作总结如下:二、主要工作及成效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单位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两化融合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确保两化融合工作有序推进。

2. 深化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管理水平(1)完善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

投入资金升级改造了企业内部网络,实现了网络覆盖全厂区,为两化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2)推进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建设。

通过引入ERP系统,实现了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协同效率。

(3)加强企业数据管理。

建立了企业数据中心,实现了数据的统一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为企业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3. 推进智能制造,提高生产效率(1)引进先进自动化设备。

通过引进自动化设备,实现了生产线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2)实施生产线数字化改造。

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生产线设备的实时监控、故障预警和远程诊断,降低了生产成本。

(3)开展智能工厂试点项目。

选取部分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探索智能制造新模式,为全面推广奠定基础。

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1)开展两化融合培训。

组织员工参加两化融合相关培训,提高员工信息化应用能力。

(2)引进信息化人才。

积极引进具备两化融合工作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为企业两化融合提供智力支持。

(3)鼓励员工参与创新。

设立创新基金,鼓励员工参与信息化创新项目,激发员工创新活力。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两化融合推进过程中,部分员工对信息化应用存在抵触情绪。

(2)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

(3)信息化人才储备不足。

2. 改进措施(1)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员工对两化融合的认识,消除抵触情绪。

(2)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