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差额与货币的均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收支差额与货币的均衡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的全部交易的货币价值记录,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综合反应。
(一)对我国国际收支差额的分析
国际收支总差额是经常财产差额+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差额+净误差与遗漏。且国际收支差额与国内消费。投资及其外贸结构之间存在密切联动关系已被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所证明,一般而言,当本国经济增长偏重于投资驱动时,会压迫国内企业不断提高收益留存并压低劳动报酬。从而引发国内消费需要相对不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出口向导政策和结构性失衡的作用下,我国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连续17年出现偏差,国际收支出现特有的“双顺差格局”。出现的问题是在“美元本位制”和全球经济面临二次探底分线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我国持续性的“双顺差”加深了全球经济结构失衡的程度,造成经济内外失衡不断加剧,并造成货币当局在事先调控目标时出现多重困难,突出表现在:由“双顺差”所带来的巨额外汇储备面临巨大的损失风险;人名币汇率调整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国内同伙膨胀预期强烈,货币政策操作空间被不断压缩;对外贸易摩擦不断强化。因此,如何通过结构调整来化解内外部失衡就成为当前理论研究的焦点。遗憾的是国内外现有在文献都未曾从经济结构调整是视角来分析国际收支平很的调节问题。考虑到作为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消费,投资与净出口GDP中所占比重的高地不但能够反映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而且这三者之间占比结构的。挑战还会通过不通的传导机制,对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产生影响,进而引起国际收支差额及其结构发生改变。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利用消费占比,投资占比已及净出口变动作为测评一局,探讨短期非均衡与长期均衡条件想通过的结构调整来促进国际收支事先基本平衡所表现出的差异性。
我过国际收支连续几年保持了较大数额的顺差,国际资本流入中国的数量日趋增长,为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提供了强有力。
货币均衡作为市场供求的一种反映,其自身均衡对市场供求均衡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的实现离不开利率的调节。
利率理论论证了货币供求对利率的决定作用:在货币市场上,货币供给是由政府决定的外生变量,货币需求与利率反方向变动,当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时,市场达到了均衡,此时的利率水平是均衡的利率水平。假设中央银行为了促进产出而增加了货币供给,则市场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增加了居民和企业部门对货币的需求,货币需求相应上升,货币供求在一个新的利率水平上实现了重新的均衡。假设中央银行保持货币供给不变,货币需求因某些原因上升,市场利率就会相应上升,通过利率的上升中央银行可以观测到货币需求的变动,相应增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一致,实现货币均衡。
改革开放前,我国识相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质。在这种经济体制下,利率受到严格管制,不可能反应货币供求状况,也无法调节货币供求的均衡。货币的均衡由国家根据生产增长计划和货币发行计划等经验数据调节和维持。改革开放后,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利率机制逐渐发挥作用,但由于利率尚未实现完全市场化,其调节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大量的顺差或逆差时,征服有必要对国际收支的失衡状况进行调节。调节的手段主要有:
(一)财政政策
运用财政政策调节国际收支的失衡,主要是通过扩大或缩小政府财政支出、提高或降低税率等措施。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政府可以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提高税率。紧缩性的政策将会降低本国各类经济主体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从而改善国际收支逆差状况。
(二)货币政策
运用货币政策调节国际收支,主要是通过调整汇率或利率等金融变量,用以影响进出口和资本流动。例如,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的逆差,可以采取提高利率的对策,吸引资本流入本国,改善国际支出的资本和金融账户;也可以让本币汇率贬值的对策,促进本国商品的出口,改善国际收支的经常账户。
(三)外贸政策
运用外贸政策调节国际收支,主要是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实行贸易管制。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政府可以通过提高进口关税,对出口商品采取出口退税、免税,达到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的目的。此外,也可以通过采取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等措施限制进口的过快增长,达到改善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