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渐离 樊期
《荆轲刺秦王》读后感
《荆轲刺秦王》读后感《荆轲刺秦王》读后感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荆轲刺秦王》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在这凄凉而又悲壮的歌声中,荆轲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一辆马车,一个待从,一把匕首。
他知道此行将意味着什么,他同样知道后果将会怎样,但他义无反顾。
为了一个国家的存亡,为了一个人的心愿和一句永不悔改的承诺。
他是应该回过头来看一眼的啊!其实,当他回过头时,看到的已不再仅仅是燕国,而是这几多留恋的人世啊!但他终究没有回头,昂然大步踏向秦关。
史家们对荆轲的评价可谓众说纷纭,有人赞他为英雄,有人称他为豪杰,而有人则叹之徒具匹夫之勇。
我无法回到过去亲眼目睹事情的经过,也无法找出哪位史学家的失误。
我只相信就在荆轲头也不回地离开燕国的那一刻,或许只有一分钟那样短暂的时间里,他是一个英雄,一个无悔的英雄。
人们对英雄是向往的。
在小说里、电影中看到出手挥金如土、豪气冲天、武功盖世的英雄时人人都会赞叹不已,而自己也做着这样一个英雄梦。
但无论英雄的形象如何改变,书本上的文字如何变化,小说和电影中都会有这样一相同而且永远不变的潜台词:“本故事纯属虚构。
”而当人们沉浸于虚构中时,已将英雄的定义染上了虚构的色彩,于是他们感叹这世间已经没有英雄。
其实就在他们感叹的时候,身边已经出现了无数的英雄。
当一个歹徒持刀抢劫,而在场的人却只愿成为观众而袖手旁观的时候,有人大声喝道:“住手!”当一场大火烧遍整栋楼房,人们皆自顾逃命,一位残疾人无法走出房屋而绝望地呼救时,有人毫不犹豫地跳进火海……其实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只是在人们眼中却已成了“小事”而不重视罢了。
或许他们的结果同荆轲一样:大喝“住手”反而被打成重伤;跳进火海结果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因此,他们永远无法成为人们眼中的英雄,无法名垂千古。
史记刺客列传全文翻译及赏析
曹沫,鲁国人,靠勇猛有力在鲁庄公那里任职。
庄公喜爱力土。
曹沫为鲁将、与齐交战,连连战败。
鲁庄公惧怕了,便割献遂邑之地,跟齐讲和,但仍然让曹沫为将。
齐桓公答应和鲁庄公在轲相会而结盟。
桓公和庄公在坛上结盟后,曹沫手执匕首登上坛去要挟齐桓公,桓公左右的人没有一个敢动的。
桓公问道:“你有什么要求?”曹沫说:“齐强鲁弱,您这个大国侵略我鲁国也太过分了。
现在鲁国城墙一倒,就会压在齐国境内,请您好好想想吧!”桓公于是答应把侵鲁所得的土地尽数归还鲁国。
桓公说过之后,曹沫扔掉匕首,走下坛去,面向北,站到群臣的位置上,脸色不变,辞令如常。
桓公恼怒,想背弃约言。
管仲说:“不行。
如果贪图小利以求一己之痛快,结果会失信于诸侯,丧失天下人的支持,还不如旧还给他们的好。
”于是桓公便割还侵鲁所占的土地,曹沫几次战败所丢失的土地这时全部归还给了鲁国。
这之后一百六十七年,吴国发生了专诸事件。
专诸,吴国堂邑人。
伍子胥逃离楚国来到吴国的时候,就知道专诸的才干。
伍子胥朝见吴王僚后,曾用伐楚的好处劝说过吴王。
吴公子光对吴王僚说:“那个伍员的父兄都死在楚国而他大谈伐楚,是想为自己报私仇,并不真能为吴国着想。
”吴王僚于是打消了伐楚的念头。
伍子胥了解到公子光企图谋杀吴王僚,心想:“那位公子光对内将有所图谋,我不能向他进说对外的事情。
”于是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
公子光的父亲是吴王诸樊。
诸樊有弟三人:老二叫余祭,老三叫夷眜,老四叫季子札。
诸樊知道季子礼贤能,因而自己不立太子,决定自己死后依次传位给三位弟弟,希望最后把国家交给季子札。
诸樊死后,王位转给余祭。
余祭死后,传给夷眜。
夷眜死后,照理应传给季子札;季子札逃了出去,不肯继位,吴人便立夷眜之子僚为吴王。
公子光说:“如果照兄弟次序传位,季子应当为王;如果一走要传位给儿子呢,那么我是真正的嫡嗣,应当为王。
”所以他曾秘密养了谋臣,想争夺王位。
公子光得到专诸之后,把他当作宾客优待。
吴王僚九年,楚平王死。
春,吴王僚想利用楚国有丧事的时机行事,派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盖余、属庸领兵围攻楚国的灊;又派延陵季子到晋国,观察其他诸侯国的动静。
秦朝成语故事
秦朝成语故事秦朝成语故事有如下:1、秦晋之好春秋时期,晋国和秦国是相邻的大国,晋献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秦穆公,称“穆姬”,以加强同秦国的关系。
献公死后,公子夷吾即位。
夷吾因长期在外,于是请秦穆公派兵护送自己回国,承诺割让河外五城给秦国作为报酬。
谁料,夷吾(晋惠公)即位后,食言了。
晋惠公言而无信,引起秦穆公的不满。
公元前641年,晋国发生饥荒,秦穆公还是送去了大批粮食,结果帮助晋国渡过了难关。
第二年冬天,秦国遇到了同样的饥荒,晋惠公却一点粮食也没有支援。
秦穆公气愤极了,便亲自率军讨伐晋国,活捉了晋惠公。
穆姬得到消息后,身穿丧服,带着四个儿女登上一座堆满干柴的楼台,并派人对秦穆公说:“上天降灾,使秦、晋两君兵戎相见。
现在晋君被您俘虏,他什么时候来到京城,我就什么时候死去,请君王早做打算!”秦穆公一听着了慌,决定宽恕晋惠公,把他安置在灵台,待以上宾之礼,两国国君还缔结了盟约。
之后,秦、晋两国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
晋惠公把太子子圉(yǔ)派到秦国去当人质,秦穆公将宗女怀嬴嫁给子圉。
但子圉担心当不上晋国的国君,就于公元前638年秋天,偷偷逃回晋国。
第二年,晋惠公因病去世,子圉即位,史称晋怀公,他生性刻薄,不能容人,弄得朝廷上下人人不安。
这时,晋公子重耳来到了秦国,穆公决定帮助他回国夺取政权,还要把女儿怀赢改嫁给他。
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国军队的护送和国内群臣的拥戴下,回到都城曲沃,派人杀死恶劣的怀公,即位为君,史称晋文公。
晋文公才华出众,忠厚谦逊,深得秦穆公的欢心。
从此,秦晋两国在整整六年的时间里一直友好相处,没有发生过严重的冲突。
“秦晋之好”由此而来,后泛指两家联姻。
2、鸡鸣狗盗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
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嬴稷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
荆轲刺秦王话剧剧本(通用5篇)
荆轲刺秦王话剧剧本(通用5篇)话剧是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到中国。
与传统舞台剧、戏曲相区别,话剧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但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
话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剧本创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缺一不可。
下面是精心整理的荆轲刺秦王话剧剧本(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荆轲刺秦王话剧剧本人物:太子丹,燕国侍卫1,燕国侍卫2,荆轲,百姓几人,秦舞阳,秦国侍卫,宫女几人,秦王。
道具:战国戏服,酒壶酒杯,匕首,地图,盒子,长剑,古代桌椅。
旁白:战国时期,改革家提出了许多强国的方案,其中商鞅变法成效最大,秦朝由一个弱国日渐强大,军事力量也日益增强,作战猛狠,被称为虎狼之师的国家。
荆轲卫国人,游历到燕国,由燕国智勇深沉的“节侠”田光推荐给太子丹,拜为上卿。
秦朝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边境,太子丹震惧,与田光商量,最后与荆轲密谋,征得荆轲同意后,答应其只身一人赴秦,刺杀秦王。
第一幕:易水一别(太子丹带了两个侍卫,于易水江边等待荆轲,等了许久,忍不住问了侍卫。
)太子丹:可知荆轲何方,孤人等待许久了,不见踪影,汝等催速来。
侍卫1:禀大王,荆轲迟迟未到,应治其罪,吾等抓来问罪。
(欲走状)太子丹:放肆,岂容你做主,荆轲为良臣,孤爱之不及,岂能治其罪。
侍卫2:大王所言极是,据卑职了解,荆轲为君子者也,打探得知,其正与家人朋友告别,恐怕远行。
太子丹:胡有此事?孤召其来,未有日程,其焉有此意?侍卫2:此等卑职不知,吾等且查明。
(只见荆轲急忙赶来,拜礼于太子丹。
)荆轲:大王,臣珊珊来迟,望恕罪。
(跪拜状)太子丹:免礼快起,汝等何事来迟?荆轲:大王,微臣作别家人友人,了却身后事。
太子丹:孤召汝共商诛秦国事,汝焉有此为?荆轲:大王,臣有一计相送。
(示意于太子丹,太子丹会意)太子丹:(对侍卫两人)汝等且退下,孤与荆轲密谈,尔后,孤召汝等,方才归来。
侍卫(齐):偌(两人退下)太子丹:轲,有何妙计?荆轲:大王,不算妙计,田光商量,臣愿献身,赴秦刺杀秦王,以解吾国之围困。
《史记·刺客列传第二十六》译文
《史记·刺客列传第二十六》译文《史记·刺客列传第二十六》译文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①。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②。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
犹复以为将。
①好力:爱好勇武、力气。
②败北:战败逃跑。
北,•打了败仗往回逃。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①,君其图之。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②,辞令如故③。
桓公怒,欲倍其约④。
管仲曰:“不可。
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⑤。
其后百六十有七年而吴有专诸之事⑥。
①鲁城坏即压齐境:意思是说,你们侵略鲁国,已经深入到都城边缘、假如鲁国的都城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
②颜色:脸色。
③辞令如故:像平常一样谈吐从容。
④倍:通“背”。
背弃、违背。
⑤所亡地:丢失的国土。
亡,丢失,失去。
⑥有:又。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
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①,知专诸之能。
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②。
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
”吴王乃止。
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③,未可说以外事。
”乃进专诸于公子光④。
①伍子胥亡楚如吴见卷四十《楚世家》、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
②说(shuì,税):劝说、说服。
③内志:在国内夺取王位的意图。
志,志向,意图。
④进:推荐。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
诸樊弟三人:次曰余祭,次曰夷眛,次曰季子札。
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①,欲卒致国于季子札②。
诸樊既死,传余祭。
余祭死,传余眛。
余眛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眛之子僚为王。
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③,当立。
历史趣谈:高渐离是谁 高渐离的生平简介他是个怎样的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高渐离是谁高渐离的生平简介他是个怎样的人导语:历史上的荆轲刺秦转瞬就过了几千年,当我们再回头回顾这件事的时候,除了能够看到当年在风萧萧、水啸啸边,高歌着:“壮士一去夕不复返。
”历史上的荆轲刺秦转瞬就过了几千年,当我们再回头回顾这件事的时候,除了能够看到当年在风萧萧、水啸啸边,高歌着:“壮士一去夕不复返。
”的荆轲,我们还能记住另一个悲壮的身影,他就站在荆轲的身边,他坚定的眼神里,满含深情的热泪。
《史记·刺客列传》文字记载:秦有荆轲之事。
一句话引出来了一场巨大的刺杀阴谋,太史公简短的几句话道出了这背后数不尽的计谋与纠缠。
荆轲,姜姓,庆氏(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人,战国时期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
荆轲在历史上是著名的四大刺客之一,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
荆轲刺秦,正是因为有了荆轲,这一场与秦始皇的生死搏斗,才显得那么激烈又扣人心弦。
荆轲虽然是刺客,但是在史家笔下,他的评价确实很高的,身为一个刺客在常人眼里看来他是有无情的、冷血的,奉命去刺杀一个与自己无冤无仇的人,看似冷酷的背后又是千百般的柔情,他又是充满侠义,有情有义的高洁之士,仅仅为了一个知心的人或是一句承诺,而毫无阻拦地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是自己的生命来完成自己的承诺,这样看来荆轲突然又高大起来。
而在荆轲的顺便同样有一个高洁之士,他虽然名气没有荆轲那么大,但是他所代表的精神,他为了朋友甘愿舍弃性命的做法,让千百年后的我们读来也依旧热泪盈眶。
“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宋子传客之,闻於秦始皇。
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
’”这一段描写出现在《刺客列传》上,太史公的这段文字告诉了我们,生活常识分享。
刺客列传学案设计
刺客列传学案设计一、文章内容分析:1、请生讲述文章大致内容2、文章段落层次分析二、分析人物形象:1、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荆轲的形象。
对荆轲其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速读课文,根据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可从思想、性格、才能、精神方面分析)2、本文在正面刻画荆轲形象的同时,还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对荆轲形象的刻画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秦王: 太子丹:樊於期:高渐离:三、本文的写作特色:1:故事情节惊心动魄,波澜起伏。
本文是《史记》中最扣人心弦的作品之一,也是最具备现代小说特点的古代短篇文言小说。
特别是易水诀别和廷刺秦王两个片段最为精彩。
2:人物形象鲜明感人。
在写作上的一个最突出特点,就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形格。
如: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一句话,太子丹仁慈之心可见。
荆轲与樊於期的一席对话,荆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之以谋,大智大勇;樊於期,痛于骨髓,切齿拊心,复仇之心,溢于言表。
樊於期的“仰天太息流涕”的神态,“偏袒扼腕”,“自刎”的动作,使他的语言形象化了。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似乎“万事俱备”了,但荆轲迟迟不动,不动也是一种行为。
太子迟之,荆轲叱之,但均未名其妙处。
直到“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方才省悟到荆轲为何“留待”。
这就是通过行为来表现荆轲的性格。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色变振恐”的神色,写出武阳的年幼胆怯;“群臣怪之”的神态,说明荆轲一行行迹可疑。
荆轲一“顾”,一“笑”,一“谢”,竟然化险为夷。
秦王“还柱而走”的狼狈,以剑击轲的残酷,以行动说明秦王是一个色厉内荏的暴君。
荆轲被断左股,虽然,仍“引其匕首提秦王”;身“被八创”,“知事不就”,还“倚柱而笑,箕踞以骂”,通过荆轲的行动、语言,塑造出一个了不起的英雄。
史记里的故事
史记里的故事战国末期,秦国实力强盛,攻灭了韩、赵两国后,又向燕国进军。
为此,燕太子丹决定派人去行刺秦王,以期扭转局势。
太子丹物色到一位勇士,名叫荆轲。
他擅长剑术,是行刺秦王的最好人选。
为了使荆轲能接近秦王,特地为他准备了两样秦王急于想获得的东西:一是从秦国叛逃到燕国的将领樊於期的头颅,二是燕国督亢地区今河北涿县东的地图,表示燕国愿将这块地方献给秦国。
这两样东西分别放图穷匕见典故场景再现图在匣子里。
行刺秦王的匕首,就放在卷着的地图的最里面。
此外,还为荆轲配了一名助手,此人叫秦舞阳。
临行时,太子丹和荆轲的好友高渐离身穿丧服,将荆轲送到易水边。
高渐离为他们弹奏了《易水寒》。
秦王得知燕国派人来献两样他最需要的东西,非常高兴。
在都城咸阳宫内隆重接见。
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颅的匣子走在前面,秦舞阳捧着装有地图的匣子跟在后面。
秦武阳在上台阶时,紧张得双手颤抖,脸色变白。
荆轲赶紧作了解释,并按秦王的要求,接过秦武阳手里装有地图的匣子,当场打开,取出地图,双手捧给秦王。
秦王慢慢展开卷着的地图,细细观看。
快展到尽头时,突然露出一把匕首。
荆轲见匕首露现,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举起匕首便刺。
但是,荆轲并未刺中秦王。
秦王急忙拔剑自卫,却又一时拔不出来。
于是两人绕着柱子转。
卫兵因没有秦王命令,不敢擅自上前。
就在这紧张的时刻,秦王的侍臣突然将医袋抽打荆轲,并提醒秦王把剑推到背后拔出。
秦王顿时醒悟过来,迅速拔出剑来,一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
荆轲倒地后,将匕首投向秦王。
结果未中,被拥上来的卫兵杀死。
秦朝末年,秦军大将章邯攻打赵国。
赵军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被秦军重重包围。
楚怀王于是封宋义为上,项羽为副将率军救援赵国。
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满,于是要求进军决战,解困赵国。
但宋义却希望秦赵两军交战后待秦军力竭之后才进攻。
但此时军中粮草缺乏士卒困顿,而宋义仍旧饮酒自顾,项羽见此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叛国反楚。
《汉魏六朝散文·司马迁·刺客列传(节选)》原文鉴赏
《汉魏六朝散文·司马迁·刺客列传(节选)》原文鉴赏《汉魏六朝散文·司马迁·刺客列传(节选)》原文鉴赏荆轲者,卫人也1,其先乃齐人2,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
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轲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3,卫元君不用。
其后秦伐魏4,置东郡5,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6。
荆轲尝游过榆次7,与盖聂论剑8,盖聂怒而目之。
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
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
”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荆轲游于邯郸9,鲁句践与荆轲博10,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11,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12。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13,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14。
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15,其少时与丹欢。
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
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
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16、楚、三晋17,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
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18。
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北有甘泉、谷口之固19,南有泾、渭之沃20,擅巴、汉之饶21,右陇、蜀之山22,左关、崤之险23,民众而士厉,兵革有余。
意有所出,则长城之南24,易水以北25,未有所定也。
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丹曰:“然则何由?”对曰:“请入图之。
”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26,亡之燕,太子丹受而舍之。
鞠武谏曰:“不可。
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27,不能为之谋也。
刺客列传荆轲原文翻译
刺客列传荆轲原文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小学资料、初中资料、高中资料、大学资料、文言文、中考资料、高考资料、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materials, ju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se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university materials, classical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examination material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materials, synonyms, antonym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刺客列传荆轲原文翻译荆轲是卫国人,他的祖先是齐国人,后来迁移到卫国,卫国人称呼他庆卿。
《荆轲刺秦王》练习
• 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仆所以留才,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 省略句
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 省略介词“以” ) 取之 ( 以 ) 百金 ( 省略介词“以” ) 欲与 ( 之 ) 俱 ( 往 ) ( 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 ) 待吾客与 ( 之 ) 俱 ( 往 ) ( 同上 )
•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 ( 之 ) 留待 ( 省略介词宾 语) 嘉为 ( 之 ) 先言于秦王曰 ( 同上 ) 乃 ( 穿 ) 朝服,设九宾 ( 省略谓语 ) 见燕使者 ( 于 ) 咸阳宫 ( 省略介词 ) 使 ( 之 ) 毕使于前 ( 省略兼语 ) 群臣侍 ( 于 ) 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 省略介词 ) 献 ( 于 ) 秦王 ( 省略介词 ) 比 ( 于 ) 诸侯之列 ( 省略介词 ) 而 ( 按 ) 秦法…… ( 根据文意省略 ) 皆陈 ( 于 ) 殿下 ( 省略介词 )
古代文化常识
徐夫人 击筑 变徵之声 慷慨羽声 既祖 中庶子 郎中 九宾 箕踞 戮没
太子丹
不以燕国弱小无力抵御秦国的侵略而坐待 灭亡,急起奋发,图谋保卫国家。孤注一 掷,诚不得已也。但急于求成,“始速祸 焉”。欲速则不达。
樊於期 身为秦将,但因得罪秦王,“父母宗族, 皆为戮没”,逃亡燕国。他对秦国之恨, 是刻骨铭心的。但是为了报仇,能不能献 出自己的头,这确是一个考验。樊将军为 解燕国之患,为报自己之仇,毅然决然自 刎。不失为一个反抗强暴的英雄。
• 成语典故
切齿拊心 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恨 到极点。 一去不复返 语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 称人或者已成陈迹。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 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发上指冠 语出《庄子· 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 如明星,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 本文“士皆目真目,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 图穷匕首见 语出本文。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 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历史上真的有高渐离吗 高渐离击筑的故事
历史上真的有高渐离吗高渐离击筑的故事历史上真的有高渐离吗其实与动漫中相同,历史上真实的高渐离就是出自燕国,而且是荆轲的好友。
他尤其擅长击筑,是文献记载中最早的击筑高手。
当时秦国一心想要统一六国,一直进攻燕国,还捉了燕国太子丹作为人质。
太子丹偷偷逃回国后,四处招兵买马,想要找到一个勇士,因而找到了荆轲。
这时秦王的军队渐渐逼近燕国,太子丹没办法只好叫来荆轲,让他去刺杀嬴政。
可是嬴政不可能随便接见他国来客,荆轲想到樊於期是秦国一直追杀的逃将,而督亢一直是秦国垂涎的土地,要是他手上有这两个筹码,肯定能嬴政的接见。
因为高渐离和荆轲是至交好友,荆轲出发前,燕国众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
高渐离演奏起筑来送别荆轲,众人听到高渐离敲击悲壮之声,让身边随行人员听到都不禁落泪。
荆轲听完高渐离击筑后,义无反顾地踏上赴秦之路。
高渐离击筑的故事嬴政统一六国后,开始到处缉拿太子丹的门客,高渐离也被迫四处潜逃,后来隐姓埋名在一家酒馆工作。
酒馆的工作又累又枯燥,所幸酒馆里常有客人在击筑,高渐离在一旁听了每次都会品评两句。
久而久之,高渐离懂音律的事情就被老板知道了,老板让高渐离在大堂击筑,宾客们听了直叫好,还把酒赏给高渐离。
高渐离心知自己隐姓埋名也不是办法,便整理好衣冠,带上筑,再次走到大堂。
这时,堂上的宾客认出他来,立即将他奉为上宾。
高渐离用自己的筑为大家表演,人们听了无不感动流泪。
没多久,高渐离的存在就被嬴政知道了,嬴政听说高渐离击筑厉害,特别开恩赦免了他的死罪。
死罪可免但活罪难逃,高渐离还是被熏瞎了眼睛。
高渐离在嬴政面前非常顺从,让他击筑他就顺从地表演。
在嬴政渐渐放松警惕时,高渐离把铅藏在筑中,在演奏时慢慢靠近嬴政,趁嬴政不备时,将筑砸向嬴政。
可是嬴政并没有中招,而高渐离被嬴政的侍卫迅速诛杀。
以上就是高渐离击筑的故事介绍,相信大家看了以后对高渐离这个人已经有所了解。
《高渐离》郭沫若全文
《高渐离》郭沫若全文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
下面是收集整理的《高渐离》郭沫若全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简介:战国时期,西方的秦国依靠商鞅变法而变得强大,东方六国无法抵抗。
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兵锋直指燕国。
燕国太子丹为化解危局,于公元前227年派遣荆轲西入秦国首都咸阳,以燕国督亢之地***与秦国叛将樊於期的首级为筹码,得以得到秦王召见,刺杀秦王。
后刺杀行动失败,荆轲死难,其朋友高渐离、宋意等人逃匿。
公元前222年,秦灭燕。
公元前221年,秦灭齐,统一天下。
两年后,也就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嬴***东巡郡县,本剧的故事也就从此开始。
高渐离隐居在宋子城的一家酒馆,隐姓埋名,充当佣保;后为秦始皇御医夏无且所发现,被擒。
在囚禁的期间,高渐离的女主人怀贞夫人也被带至琅琊行宫,秦始皇强了怀贞夫人,后者自尽未果。
秦始皇爱惜高渐离的音乐才能,又忌惮高渐离是荆轲的朋友,于是熏瞎高渐离双眼,并对其施以阉刑,而高渐离的心境也在慢慢变化……曾经的主仆再度聚首,都已是废人,高渐离和怀贞夫人开始策划对秦始皇的刺杀……人物表:秦始皇,年四十一胡亥,秦始皇之第十八子,年十一赵高,秦始皇之中车府令,与秦始皇同年。
李斯,廷尉,年近五十。
蒙毅,上卿,年五十余。
夏无且,侍医,年近四十。
徐福,齐之方士,年六十。
高渐离,荆轲之友,年四十许。
宋意,高渐离之友,与高渐离上下年纪。
怀清夫人,巴蜀寡妇,年三十许。
怀贞夫人,怀清之孪生妹,高渐离之女主人。
(此二人应由一人扮演。
)阿季,怀贞之子,年十一黄媪,怀贞之老佣妇,年六十余。
其他:酒客二人,卫士长一人,卫士、宦者、童男女等各若干人。
目录时间地点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第四幕第五幕附录关于筑剧本写作的经过人物研究校后记之一校后记之二。
《范雎说秦王》原文及翻译译文
《范雎说秦王》原文及翻译译文1、《范雎说秦王》原文及翻译译文《范雎说秦王》原文及翻译战国策范雎说秦王范雎至,秦王庭迎范雎,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
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进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
”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
”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范雎谢曰:“非敢然也。
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若是者,交疏也。
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
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
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
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答者,是也。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
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
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
五伯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
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
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蓤水,无以饵其口,膝行蒲服,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庐为霸。
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
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因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闇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
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
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
中国历史故事-高渐离和秦舞阳是什么关系 高渐离最后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故事-高渐离和秦舞阳是什么关系高渐离最后是怎么死的高渐离一个燕国集市上的屠夫,后来又逐渐成为了一个出名的音乐家,再后来又成为了继荆轲之后又一位刺杀秦王的人。
他的转变似乎有点令人惊讶,却又在情理之中。
作为荆轲刺杀秦王的一个旁观者,他的身上并没有荆轲那么多责任,他也大可不必理会荆轲的壮举,在大难当头的时候也大可以选择离开,撇清与荆轲所有的关系,但是高渐离并没有,他选择了以另一种方式作为自己对好友的缅怀。
他也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但是这条路因为荆轲走过,所以他更加坚定也绝不孤独。
《史记·刺客列传》:“秦有荆轲之事。
”一句话将荆轲刺秦的故事,娓娓道来。
高渐离和秦舞阳有什么关系?高渐离和秦舞阳的关系不大,两人的关系更多则通过荆轲来体现。
高渐离是燕国集市上的屠夫,而荆轲在没有刺秦之前,还只是一个游侠,说得好听一点就是侠客、浪子,说得不好听点就是整天在四处流浪的浪人,他在从卫国到燕国的途中,认识了在集市屠狗的高渐离,他觉得高渐离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于是便和高渐离结为了好友,高渐离和荆轲无话不谈,两人很快就成为了朋友,高渐离和荆轲在集市上兴尽而歌,他们俩率性高歌,完全不顾周围人异样的眼光,喝到高兴处三人哈哈大笑,忽然又悲从中来,相对而泣,旁若无人。
周围人都觉得三个人简直是不可理喻,高渐离和荆轲才不管,因为此时他们早已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了。
秦国灭亡了赵国之后,一度威胁到了燕国南界,燕国的太子丹震惧,与田光商量,燕太子丹素闻荆轲贤勇,筵为贵宾,尊为上卿,想让他帮助自己刺杀残暴的秦王,于是刺秦的故事由此延展开。
荆轲献计太子丹,要想要秦国相信自己,必须要拿出能够让秦国信服的东西,左思右想之后打算用秦国叛将樊於期的人头及燕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荆轲就可以借机行刺。
太子丹不忍杀樊於期,荆轲为了国家的利益只好亲自前往,找到了樊於期,把整个事情的真相告诉他,樊於期听后即自刎,可见其气节。
于是荆轲得到了樊於期的人头,带着这个人头荆轲终于踏上了刺秦的征途。
《荆轲刺秦王》翻译
《荆轲刺秦王》翻译秦国的将领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占领了所有赵国的土地,派兵向北侵占土地,一直到燕国南边的边界。
(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教荆轲说:“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想常常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荆轲说:“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现在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购取他的头。
如果真的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必定兴奋地接见我,那我就有机会报答太子了。
”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的心,希望您再想想别的办法吧!”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就私下去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太刻毒了。
父亲、母亲和宗族,全被杀戮和没收(为官奴)了。
现在听说悬赏征求将军的头,赏格一千斤金、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你)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眼泪说:“我每次想到这事,经常痛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荆轲说:“现在有一句话,既可解除燕国的祸患,又可报将军的仇恨,怎么样?”樊於期就走上前说:“怎么办?”荆轲说:“希望得到将军的头用来献给秦王,秦王一定很兴奋而好好地接见我。
(到那时)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刺他胸部。
这样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左手握住右腕,走进一步说:“这是我日夜为之咬牙痛心的事,而今日才得听到您的指教!”于是就割颈自杀死了。
太子听到这个消息,急速驾车赶去,伏在(樊将军的)尸体上痛哭,非常悲哀。
事已至此,无法挽回了,于是就收拾起樊於期的头,装在匣子里封好它。
于是太子预先寻求天下锐利的匕首,得到了赵国徐夫人的匕首,用一百金买下,让工匠在淬火时把毒药浸到匕首上。
于是打点行装派荆轲上路。
燕国有勇士叫秦武阳的,十二岁的时候就杀过人,人们不敢和他正视。
于是命令秦武阳作为他的助手(和他一道去)。
史记刺客列传翻译
史记——刺客列传翻译〔七十列传第二十六〕【说明】这是一篇类传,依次记载了春秋战国时代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和荆轲等五位著名刺客的事迹。
关于此传的传旨,在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中,只谈到“曹子匕首,鲁获其田,齐明其信;豫让不为二心”,专诸、聂政、荆轲之事不及一语。
显然,这不是此传的全部传旨。
细味全传,尽管这五人的具体事迹并不相同,其行刺或行劫的具体缘由也因人而异,但是有一点则是共同的,这就是他们都有一种扶弱拯危、不畏强暴、为到达行刺或行劫的目的而置生死于度外的刚烈精神。
而这种精神的实质则是“士为知己者死”。
所以太史公在本传的赞语中说:“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这也就是太史公对本传传旨的一种集中概括了。
当然,如果我们站在今天的立脚点重新审视和照顾这五位刺客或劫持者的行迹以及他们行刺或行劫的具体目的,我们完全可以得出一种新的认识,作出一种新的评价,但这新的认识和评价毕竟不是太史公的。
太史公是站在他所在的那个时代的立脚点,带着他特有的身世之感和爱憎,来热烈赞歌他所一再称赏的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刚烈精神的。
本传虽是五人的类传,但能“逐段脱卸,如鳞之次,如羽之压,故论事则一人更胜一人,论文则一节更深一节”〔吴见思《史记论文》〕,所以全篇次第井然,始于曹沫,终于荆轲,中间依次为专诸、豫让和聂政,俨然一部刺客故事集,而统摄全篇的内在思想则是本传的主旨。
载述五人行迹,太史公并没有平均使用笔墨,而是依传主的具体情况和行刺行劫的具体缘由,巧为剪裁和布局。
曹沫劫持齐桓公,有管仲缘情理而谏说,桓公权利害而宽容,使曹沫身名两全,所以,故事到这里也就戛然而止,不复枝蔓。
专诸刺王僚,前边略有铺叙,但高潮段则由伏甲、具酒、藏刃和王前擘鱼行刺几个精彩细节组成,而以事成身死,其子得封为尾声。
豫让刺襄子,故事已近曲折,始终围绕“义不二心”而襄子偏又义之这个矛盾冲突展开,最后以刺衣伏剑结束对传主的记述。
诗歌的故事精选
诗歌的故事精选1.中国最早的诗中国最早的诗是哪一首?这可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传说原始社会尧的时代,“天下太和,百姓无事”,过着安定舒适的日子。
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一边悠闲地做着“击壤”游戏,一边唱着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把它译出来,它的大概意思是:太阳升起,下田劳作,太阳落下,归来歇息。
开凿井泉,就有水饮,耕种田地,就有米食。
多么安闲自乐,谁还去向往那帝王的权力?击壤,是古代的一种游戏:用木头做两片“壤”,做成前边大、后边小的样子,各长一尺三寸。
先把一片立在地上,再站到若干步以外,用手上这片“壤”来打,打中了,就算赢。
这是一种老人游戏,对于老人活动筋骨,是有好处的。
他们一面玩着,一面唱着。
这支歌,后人称作《击壤歌》,可能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诗歌了。
2.千金之剑挂墓地春秋时期的吴国,锻制宝剑的技艺非常精良,各种宝剑名声远扬。
人们都以能有一把吴国的剑而满足。
吴国太子季札,人称“延陵季子”。
一次,他出使晋国,途中路过徐国,便去拜见徐国国君。
“大王,请接受我转达父王对您的问候!”季札行礼毕,习惯地握住腰间的剑柄。
徐君的眼光也自然地落在那金光耀眼的剑鞘上。
徐君对宝剑的注意虽是一刹那间的事,可还是让季札感觉到了,他一边饮酒,一边想:此剑送给徐君,对加强吴、徐友谊很有作用……可是,我出使晋国,身上无剑又不合适……他决定从晋国回来时再把宝剑献给徐君。
过了几天,季札从晋国返回,又经过徐国。
徐国上下素衣白幡,一派治丧景象。
原来徐君去世了。
”我有心向徐君表示敬仰,不料永远失去了机会啊!”一个随从说:“既然徐君不在,赠剑之事也就作罢吧?”季札摆摆手:“不行,此事不做,我心里总会不安的。
”于是他把宝剑赠给徐国新君王。
新君王感激地说:“先王没有遗嘱,我不该接受贵重礼物啊。
”季札只得把剑挂在徐君墓地上,寄托自己的怀念。
后来,有人作诗道:“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由此,吴国与徐国的关系更亲密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渐离
中国语文网编辑整理
高渐离,战国末燕人,荆轲的好友,擅长击筑(古代的一种乐器,是古代的一种击弦乐器,颈细肩圆,中空,十三弦),高渐离与荆轲的关系很好。
荆轲刺秦王时,高渐离与太子丹送之于易水河畔,高渐离击筑,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荆轲行刺失败后,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
“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
于是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
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
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旁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
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
”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座称善,赐酒。
而高渐离念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
举座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
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
”始皇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矅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
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不中。
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译文]秦王吞并了天下,立号为皇帝。
于是通缉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门客们都潜逃了。
高渐离更名改姓给人家当酒保,隐藏在宋子这个地方作工。
时间长了,觉得很劳累,听到主人家堂上有客人击筑,走来走去舍不得离开。
常常张口就说:“那筑的声调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
”侍候的人把高渐离的话告诉主人,说:“那个庸工懂得音乐,私下说是道非的。
”家主人叫高渐离到堂前击筑,满座宾客都说他击得好,赏给他酒喝。
高渐离考虑到长久他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便退下堂来,把自己的筑和衣裳从行装匣子里拿出来,改装整容来到堂前,满座宾客大吃一惊,离开座位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尊为上宾。
请他击筑唱歌,宾客们听了,没有不被感动得流着泪而离去的。
宋子城里的人轮流请他去做客,这消息被秦始皇听到。
秦始皇召令进见,有认识他的人,就说:“这是高渐离。
”秦始皇怜惜他擅长击筑,特别赦免了他的死罪。
于是薰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没有一次不说好。
渐渐地更加接近秦始皇。
高渐离便把铅放进筑中,再进宫击筑靠近时,举筑撞击秦始皇,没有击中。
于是秦始皇就杀了高渐离。
终身不敢再接近从前东方六国的人了。
下面是荆轲还没去行刺之前的记载: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
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樊於期
中国语文网编辑整理
樊於期原为秦将,因得罪于秦王,“父母宗族皆为戮没”,逃亡至燕国投奔太子丹,“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如此高价悬赏,似乎应该是个具相当分量的角色,然而之前却没有见其行事记载,于是许多学者认为应该就是另一个秦将桓齮,音同而通假,必是燕人口音有所变异而见诸史册为不同。
樊於期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大臣。
当时秦国的国君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嬴政。
嬴政的父亲是嬴异人,是秦国的皇子,年轻的时候在赵国做人质。
赵国当时有个富商叫吕不韦。
他虽然比许多王侯还富有,可是,那时的门第观念很强,商人是“奸商”,别人都瞧不起。
吕不韦野心很大,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很不满意,于是,就想利用嬴异人提高自己的地位。
为了巴结嬴异人,吕不韦就送给他一位姑娘做妻子,这个姑娘就是嬴政的母亲。
后来,在吕不韦的帮助下,嬴异人回到了秦国,做了秦国的国君,立了嬴政为太子,封吕不韦为丞相。
嬴异人死后,嬴政继位当了国君,可他发现自己并不是嬴异人的亲生儿子,他的生身父亲是吕不韦。
按照当时的规定,嬴政不是皇室子孙,不是真龙天子,不但不能继承王位,还要被处死。
嬴政为保住这个秘密,保住一命,就把知道这件事的人都找借口杀了。
最后剩下大臣樊於期。
樊於期知道嬴政要杀他,于是,就逃到燕国,住在朋友荆轲家里避难。
樊於期是个以大局为重的人,知道这个秘密一旦传出去,便会立即引起整个国家动乱。
国家一乱,不知要死多少人。
于是,他决心保住秘密──尽管嬴政一再派人追杀他。
后来,嬴政让燕国交出樊於期的头,不然就要攻打燕国,樊於期知道这件事后,主动叫荆轲献出自己的头,以免秦国找到借口发动战争。
他在临死之前,对荆轲说:“假如你见到秦王,请转告他:大后宫的秘密我对谁也没有说。
”
秦王嬴政是个野心很大的人,要燕国交出樊於期的人头只不过是个借口,他早晚还是要攻打燕国的。
为了阻止秦国发动战争,燕太子决定以送樊於期的头为借口刺杀秦国嬴政。
这个任务就交给了荆轲。
荆轲刺杀秦王失败,被嬴政用剑刺穿胸膛。
他在临死的时候,对嬴政说:“樊於期让我告诉你,大后宫的秘密他对谁也没有说。
”接着又断断续续地说,“想不到秦国这样一个不讲信用的国家,还有樊於期这样舍生守信的人。
”
秦王听了之后,羞愧难当,无地自容,后悔当初不应该迫害樊於期这样一位正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