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较高要求)
高中化学重点实验整理教案
高中化学重点实验整理教案
实验名称:电解水制氢气和氧气
实验目的:掌握电解水制氢气和氧气的原理、方法及实验操作技能,了解氢气和氧气的性质。
实验器材:水晶瓶、倒置烧杯、直流电源、导电线、电极(碳棒)、橡胶塞。
实验原理:在碱性或酸性条件下,用电解水析出氢气和氧气。
实验步骤:
1. 将水晶瓶内盛满蒸馏水,并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至溶液呈酸性或碱性。
2. 将两根碳棒作为电极插入水中,一端连接直流电源,另一端分别连接导电线。
3. 打开电源,进行电解反应,观察气体分离情况。
4. 用倒置烧杯收集氢气和氧气,分别点燃观察燃烧现象。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小心谨慎,注意电解水的溅出和碳棒的接触。
2. 确保电源接线正确,避免发生短路。
3. 氢气具有易燃性,要注意安全,保持远离明火。
实验结果:观察氢气和氧气的性质,氢气燃烧时产生清晰的“嘭”声和蒸气,氧气能助燃。
拓展延伸:可以对比不同条件下的电解反应,如使用不同电解质、改变电流强度等。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掌握电解水制氢气和氧气的实验方法,了解氢气和氧气的性质,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
高中生物物理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物理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水蕨叶片的气泡释放量,探究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对
光合作用的影响。
实验材料:水蕨植物、水槽、灯泡、二氧化碳气源、试管、吸管、苏打水、滴管、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
1. 将水蕨植物放入水槽中,确保叶片完整无损。
2. 设置两组实验条件:A组为高光照强度条件下,B组为低光照强度条件下。
A组在叶片
周围放置灯泡提供充足光照;B组在叶片周围遮挡光线减少光照。
3. 将A组和B组各一片叶片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的苏打水,加入适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4. 观察试管中气泡释放情况,记录每组的气泡释放量。
5. 分别在A组和B组中改变二氧化碳浓度,重复步骤4。
6. 使用显微镜观察水蕨叶片上的叶绿体,观察光合作用的过程。
实验结果分析:
1. 在高光照强度条件下,水蕨叶片释放的气泡量明显较多,说明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有促
进作用。
2. 改变二氧化碳浓度时,发现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会增加气泡释放量,说明二氧化碳浓度
对光合作用也有影响。
结论: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重要因素,光照强度越高、二
氧化碳浓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也越高。
拓展实验:可以进一步探究其他因素如温度、水分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深入理解植物生
长过程中的各种生理调节机制。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教案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对不同CO2浓度的响应,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实验材料:
1. 实验室玻璃器皿
2. 鲜活植物叶片
3. 碳酸氢钠(NaHCO3)
4. 小夹子
5. 烧杯
6. 塑料袋
7. 光照灯
实验步骤:
1. 将几片鲜活的植物叶片放入实验室玻璃器皿中。
2. 准备两组实验,分别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使其达到不同的CO2浓度。
3. 将两组烧杯分别放在植物叶片的两侧,用小夹子固定。
4. 将整个实验器皿放入一个塑料袋中,确保密封。
5. 打开光照灯,让植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
6. 观察实验组中植物叶片的变化情况,记录下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1. 在CO2浓度较低的烧杯中,植物叶片可能出现萎缩、产生黄叶等现象。
2. 在CO2浓度较高的烧杯中,植物叶片可能生长茂盛、颜色翠绿。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植物的光合作用对CO2浓度敏感,CO2浓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越高。
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机理,并认识到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拓展实验:
1. 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2. 研究植物对不同温度的光合作用反应。
注意事项:
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将碳酸氢钠溶液溅到皮肤或眼睛中。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洁实验器皿和其他实验用具,保持实验室整洁。
实验动物洁净等级划分
实验动物洁净等级划分实验动物洁净等级是指对实验动物饲养环境的洁净程度进行划分和评定的一种标准。
根据实验动物洁净等级的不同,可以对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进行相应的控制和管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本文将从实验动物洁净等级的定义、划分标准、饲养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实验动物洁净等级的定义实验动物洁净等级是指对实验动物饲养环境中微生物、灰尘、异味等因素的控制和管理程度的评定。
实验动物洁净等级越高,表示饲养环境中的微生物和异物越少,洁净程度越高。
二、实验动物洁净等级的划分标准根据实验动物洁净等级的划分标准,可以将其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SPF级、G级、S级、C级和非特级。
1. SPF级(特殊病原体自由):该级别要求实验动物饲养环境中完全没有任何病原体的存在,包括细菌、病毒等。
这一级别的实验动物洁净等级要求非常高,通常用于对实验结果要求极高、对病原体传播风险要求极低的实验。
2. G级(无特殊病原体):该级别要求实验动物饲养环境中没有特殊病原体的存在,但是允许存在非特殊病原体的微生物。
这一级别的实验动物洁净等级适用于对实验结果要求较高、对病原体传播风险要求较低的实验。
3. S级(特殊病原体控制):该级别要求实验动物饲养环境中可以存在特殊病原体,但需要进行一定的控制措施,确保病原体的传播风险降到最低。
这一级别的实验动物洁净等级适用于对实验结果要求一般、对病原体传播风险要求较低的实验。
4. C级(无病原体控制):该级别要求实验动物饲养环境中可以存在病原体,但需要进行一定的控制措施,确保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
这一级别的实验动物洁净等级适用于对实验结果要求一般、对病原体传播风险要求较高的实验。
5. 非特级:该级别是指未达到SPF级、G级、S级和C级的实验动物洁净等级,洁净程度较低。
三、实验动物洁净等级的饲养要求根据实验动物洁净等级的不同,对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和管理要求也有所不同。
1. SPF级:对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要求非常高,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饲养,确保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完整的心理学实验范式
最全的心理学实验范式中国心理学1.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任务(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 task, RSVP )在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任务中,给被试呈现一系列视觉序列刺激,每个序列包括大约20个刺激(字母,词语,数字,图片等),呈现速率为每秒6-20个刺激。
序列中通常包括两个靶刺激,其余的为分心刺激。
在某些情况下,为突出靶刺激,常以不同于其他项目的颜色或形态呈现。
每个刺激物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同一位置,前一个消失后出现下一个刺激,每个刺激呈现时间相等,约100ms左右。
第一个靶子(T1)出现位置大约在第4至第11位,第二个靶子(T2)出现在T1后的第一个位置(Lag 1)至第9个位置(Lag 9) o RSVP分为单任务和双任务。
在单任务中,要求被试忽略T1而正确识别T2,这时对每个位置的T2判断正确率在95%以上(Shapiro } Caldwell&Sorensen} 1997)。
双任务要求被试正确判断T1,并且正确判断T2。
当T2出现在T1后200-SOOms时间间隔时(Lag 2至Lag 5)对识别T2的正确率显著降低了,即注意瞬脱(attentional blink, AB)现象。
图1-3呈现了RSVP一个序列的示例。
目前,认知加工的两阶段模型通常用来解释双任务中发生的注意瞬脱现象。
该模型认为,对一个刺激的加工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平行加工阶段,即序列中的所有分心物和靶子都得到最初的察觉和编码,为下一阶段的加工做准备;第二阶段是系列加工阶段,只有被要求识别的项目才能进入这一阶段。
在第二阶段的加工过程中,T1, T2被精细加工,并且被转移巩固进入短时记忆中。
由于短时记忆的容易有限,在给定时间中只能对有限刺激进行加工。
因此,只有T1的系列加工完成了,才能对T2进行系列加工。
当T2出现在T1后200-SOOms 间隔内,由于T1的系列加工还未完成,所以T2被延迟在平行加工阶段,得不到精细加工,所以对T2判断的正确率下降,注意瞬脱现象产生了(Chun & Potter, 1995;张明&王凌云,2009)。
高中的各种化学实验教案
高中的各种化学实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当一种酸和一种碱按化学计量比混合,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相对中性的水和盐。
三、实验材料
1. 盐酸
2. 碳酸钠
3. 酚酞指示剂
4. 蒸馏水
5. 试管
6. 移液管
四、实验步骤
1. 取一只试管,加入适量的盐酸。
2. 在另一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
3. 分别加入一滴酚酞指示剂。
4. 使用移液管将碳酸钠溶液滴入盐酸溶液中。
5. 观察溶液变化,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五、实验结果
1. 当碳酸钠溶液滴入盐酸溶液中时,溶液会产生气泡,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并生成氯化钠和水。
2. 酚酞指示剂会从无色变为粉红色,表明反应产生的溶液呈弱碱性。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原理。
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七、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化学试剂,避免发生意外。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并按要求处理废弃物。
以上为酸碱中和实验的相关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织造专项实验-横机实验
《织造专项实验》之横机实验实验指导书纺织服装实验中心2010-3-5本实验课程总体情况介绍横机的构造、使用方法,针织羊毛衫的生产流程,横机的安装与使用,各种织物的织造,总学时数为18学时。
要求与安排如下:实验一单面基本组织的编织(4学时)介绍横机的构造、基本原理;介绍针织羊毛衫的生产流程,横机的安装方法与使用方法,并将针织横机进行正确的安装。
学习一种简单的基本组织,如纬平针单面织物的上机编织方法。
实验二单面提花组织的编织(4学时)学习单面提花织物的编织方法,并进行练习。
学习纬编针织工艺的起针方法,加、减针方法,拷针方法、收针方法,并进行上述各编织技巧的练习实验三罗纹组织的编织(4学时)学习双面织物中的罗纹组织的上机编织方法,并进行练习。
实验四自行设计织物的编织(6学时)自行设计一种纬编针织物,进行上机编织,并比较所织小样与设计构思的差异,进而分析原因。
实验报告要求四个实验做完后写一个总体报告,格式如下:1.实验目的与要求2.实验内容、方法与步骤(编织组织时,要用编织图表示出来)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3.心得体会(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4.附织物小样(如果是成衣或衣片,则拍照以图片格式贴在报告上打印出来)《织造专项实验》之横机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介绍横机的构造、使用方法,针织羊毛衫的生产流程。
2.学会横机的安装与使用。
3.理解和掌握各种织物组织的结构特点与织造方法。
二、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KH868编织机和KR838罗纹机、毛纱、配套工具等。
三、实验内容、方法和步骤实验一单面基本组织的编织(4学时)介绍横机的构造、基本原理;介绍针织羊毛衫的生产流程,横机的安装与使用方法,并将针织横机进行正确的安装。
学习一种简单的基本组织,如纬平针单面织物的上机编织方法。
实验二单面提花组织的编织(4学时)学习单面提花织物的编织方法,并进行练习。
学习纬编针织工艺的起针方法,加、减针方法,拷针方法、收针方法,并进行上述各编织技巧的练习实验三罗纹组织的编织(4学时)学习双面织物中的罗纹组织的上机编织方法,并进行练习。
塞曼效应实验报告
注意事项: ①F-P 标准具、干涉滤光片是精密光学元件,务必要保护好,严禁触摸光学面。对标准 具调节操作要细心,切勿摔、磕标准具。从支架上装卸标准具的工作必须由实验工程师进行。 F-P 标准具的操作:按上课老师的要求进行。 ②由于电磁铁具有大磁感,磁铁电源开启前必须使电流调节旋钮逆时针旋到头,实验结 束前,必须先使电流调节到零后在关闭电源开关,以免损坏仪器。
四、数据处理
(要求与提示:对于必要的数据处理过程要贴手算照片)
从=
可知,要想计算得到电子荷质比,则必须知道发生塞曼分裂后能级
跃迁光谱与塞曼分裂前能级跃迁光谱的波数差,磁感应强度 B,以及发生塞曼分裂后能级跃 迁关系。
我们测量的为三条 π 线的跃迁光谱,由于产生 π 线光谱有 3 条谱线,如下表:
M
M1
标准具 本实验通过干涉装置进行塞曼效应的观察。我们选择法布里-珀罗标准具(F-P 标准具) 作为干涉元件。F-P 标准具基本组成:两块平行玻璃板,在两板相对的表面镀有较高反射率 的薄膜。
多光束干涉条纹的形成 一束光以小角度 θ 射入 F-P 标准具后,在标准具的 A、B 两平行玻璃板的内表面之间经 过多次反射,分成相互平行的多束光从 B 板外表面出射,经透镜将会聚于其焦平面上产生干 涉。由于旋转对称性,同一入射角 θ 在其焦平面上汇聚成一圆环。设 A、B 两平行玻璃板内 表面间的距离为 d,两板间介质折射率 n,则相邻两平行光束的光程差△=2ndcosθ. 产生干涉主极大(亮纹)的条件为:
( e/
( K-1= 1
( K- 2
m)均
( C/kg
( C/kg
1)
1=3)
(C/
)
)
kg)
×1011
×1011
有机化学实验 课后习题答案
实验一常压蒸馏及沸点的测定1、解:当液体混合物受热时,其蒸汽压随之升高。
当与外界大气压相等时,液体变为蒸汽,再通过冷凝使蒸汽变为液体的两个联合操作的过程叫蒸馏。
从安全和效果方面考虑,蒸馏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①待蒸馏液的体积约占蒸馏烧瓶体积的1/3~2/3。
②沸石应在液体未加热前加入。
液体接近沸腾温度时,不能加入沸石,要待液体冷却后才能加入,用过的沸石不能再用。
③待蒸馏液的沸点如在140℃以下,可以选用直形冷凝管,若在140℃以上,则要选用空气冷凝管。
④蒸馏低沸点易燃液体时,不能明火加热,应改用水浴加热。
⑤蒸馏烧瓶不能蒸干,以防意外。
2、解:(1)温度控制不好,蒸出速度太快,此时温度计的显示会超过79℃,同时馏液中将会含有高沸点液体有机物而至产品不纯,达不到蒸馏的目的。
(2)如果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口之上,蒸气还未达到温度计水银球就已从支管流出,测定沸点时,将使数值偏低。
若按规定的温度范围集取馏份,则按此温度计位置收集的馏份比规定的温度偏高,并且将有少量的馏份误作前馏份而损失,使收集量偏少。
如果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支管口之下,测定沸点时,数值将偏高。
但若按规定的温度范围收集馏份时,则按此温度计位置收集的馏份比要求的温度偏低,并且将有少量的馏份误认为后馏份而损失。
3、解:(1)沸石的作用:沸石为多孔性物质,它在溶液中受热时会产生一股稳定而细小的空气泡流,这一气泡流以及随之而产生的湍动,能使液体中的大气泡破裂,成为液体分子的气化中心,从而使液体平稳地沸腾,防止了液体因过热而产生的暴沸。
简而言之,是为了防止暴沸!(2)如果加热后才发现没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待液体冷却后再补加,切忌在加热过程中补加,否则会引起剧烈的暴沸,甚至使部分液体冲出瓶外而引起着火。
4、解:中途停止蒸馏,再重新开始蒸馏时,因液体已被吸入沸石的空隙中,再加热已不能产生细小的空气流而失效,必须重新补加沸石。
5、解:应立即停止加热。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
1.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4.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5.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7.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8.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9.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0.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1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12.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1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14.调查常见人类遗传病15.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16.模拟尿糖的检测17.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18.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9.探究水族箱(或鱼缸)种群落的演替生物实验总结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DNA 绿色,RNA 红色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 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实验二物质鉴定还原糖 +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脂肪 + 苏丹III 橘黄色脂肪 + 苏丹IV 红色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1、还原糖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模拟尿糖的检测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光纤熔接及光纤损耗特性测量试验指导
《光纤通信原理与系统》课程实验指导和任务书(实验一)1、实验项目名称:光纤熔接实验2、实验目的和要求由于光纤熔接是光纤通信系统实际应用和试验研究中的一个基本技术,又是一个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工作,本实验目的是让学生们通过对实际的光纤进行熔接熟悉光纤熔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增加对光纤通信技术的感性认识。
3、实验内容和原理:本实验主要内容包括1)、利用光纤熔接机等必要的工具将两段单模光纤熔接以使其可以实现更长距离的稳定和低损耗的传输。
2)测量熔接点的附加损耗。
光纤熔接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纤熔接机将端面对准靠紧的两被接光纤接头处局部快速加热,致其纤芯和包层的石英材料熔化并熔合在一起,冷却后即可实现被连接的两段光纤之间稳定而低损耗的连接。
4、主要仪器设备和元件、耗材光纤熔接机、光纤、光纤涂覆层剥离钳、光纤切割刀/机、光纤热缩套管、酒精棉球等。
5、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第一步:检查确认所需仪器设备和元件等都已齐备,光纤熔接机已经接上电源。
第二步:给需要熔接的一根光纤套上光纤热缩套管(光纤热缩套管主要用于对光纤连接头的保护)。
第三步:将待连接的两段光纤进行端面处理。
1)用光纤涂覆层剥离钳分别将两根光纤一端的涂覆层剥离5-10cm,并用酒精棉球清理干净;2)然后使用光纤切割刀(/机)垂直切割光纤使其端面的表面平整,端面倾斜度要小;3)再次清洁光纤端面去除切割产生的残削。
第四步:对准和熔接1)将处理好的光纤放置在光纤熔接器的V型槽中,两端面靠近,然后轻轻放下光纤夹具将其固定,并合上安全盖。
2)查看两端对接情况:利用光纤熔接器的视屏观察并利用光纤熔接器的自动调节功能或采用手动调节的方式将两光纤端面对准;3)按熔接启动键开始熔接;第五步:完成光纤熔接后通过目视或调用光纤芯子的热图像检查光纤熔接质量(纤芯和外径是否平直、错位、存在亮点或亮线等),并记录。
第六步:保护接头将光纤热缩套管移到接头处,其两端必须都跨到光纤涂层处,然后把热缩管放入热炉,热缩管在热炉中受热会收缩,实现均匀密封。
高中生物经典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经典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调节植物所接受的光照强度,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光照强度的反应,加
深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实验材料:
1. 一盆植物(如绿萝)
2. 光照强度计
3. 尺子
4. 灯泡/灯管
5. 计时器
6. 实验报告表格
实验步骤:
1. 将植物放置在室内光线充足的地方,测量它的初始身高和叶片数量,并记录在报告表格上。
2. 在植物周围设置光照强度计,测量初始的光照强度并记录下来。
3. 将灯泡/灯管放置在植物的旁边,调节灯的位置并使用光照强度计测量不同的光照强度,记录在表格上。
4. 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每隔一定时间测量植物的身高和叶片数量,并记录下来。
5. 分析实验数据,观察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并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植物的生长环境,在调节光照强度的同时要保证植物的生长条件稳定。
2. 实验结束后要将灯泡/灯管关掉,并将光照强度计等实验用具收拾整齐。
3. 实验报告中要包括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及结论等内容。
拓展实验:
可以对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同样的实验,并比较它们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长情况和对光
合作用的反应,以进一步加深对植物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高中生物优秀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优秀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吸水的现象,探究渗透作用和浓度梯度对植物细胞的影响。
实验材料:
1. 鲜活的马铃薯片
2. 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0.1M、0.2M、0.3M、0.4M和0.5M)
3. 显微镜
4. 小盆或玻璃器皿
5. 玻璃片
实验步骤:
1. 将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分别倒入小盆或玻璃器皿中;
2. 将鲜活的马铃薯片放入各个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约15分钟);
3. 取出马铃薯片,用玻璃片轻轻擦干表面水分;
4. 将马铃薯片分别放在显微镜玻璃片上,在低倍镜下观察细胞的变化。
实验要点:
1. 观察马铃薯细胞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的变化:是否发生脆化或膨胀现象;
2. 分析不同浓度溶液中水分的渗透情况:细胞内外的水分是否发生渗透调节;
3. 总结浓度梯度对植物细胞的影响。
思考问题:
1. 不同浓度溶液中的渗透作用会使植物细胞发生哪些变化?
2. 在生活中,渗透作用对植物细胞的生长发育有何影响?
3. 该实验能否说明渗透作用是植物细胞内部水分调节的重要机制?
拓展实验:
可以进一步研究植物细胞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渗透调节机制,探讨植物细胞的生存适应策略。
实验评价:
此实验通过简单的观察和分析,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渗透作用对植物细胞的影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实验设计能力,提高学生对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大学化学师范高中实验教案
大学化学师范高中实验教案实验目的:1.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2. 学习如何正确使用酸碱指示剂;3. 掌握酸碱溶液的配制方法和鉴别方法。
实验材料:1. 盐酸(HCl)和氢氧化钠(NaOH);2. 酸碱指示剂(如酚酞或溴甲酚溶液);3. 常规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磁力搅拌器等。
实验步骤:1.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适量的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并使用酚酞或溴甲酚溶液作为指示剂;2. 将氢氧化钠溶液缓慢滴入盐酸溶液中,同时用磁力搅拌器搅拌,直到出现指示剂变色现象(通常是从无色到粉红);3. 记录添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直到溶液的颜色完全变为指定的颜色为止;4. 重复以上步骤,以探究当盐酸和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不同时,酸碱中和反应的终点体积的不同。
实验思考:1. 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用酸碱指示剂?其作用是什么?2. 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化学式分别是什么?它们在反应中的作用是怎样的?3.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PH值如何随着反应进行而变化?请绘制一张PH值变化曲线图。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需注意安全,避免溶液飞溅或误触;2.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实验器材和台面,保持实验环境整洁;3. 酸碱溶液重复使用前注意标记浓度和重新调整PH值;4. 小心操作化学试剂,严禁口试。
扩展实验:1. 可以尝试不同酸碱溶液之间的中和反应,并比较它们在中和终点时的颜色变化;2. 可以使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不同酸碱溶液的PH值,并分析其酸碱性质。
(备注: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和学生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实验步骤和思考问题,确保实验内容能够被学生有效理解和掌握。
)。
精确度和稳定性要求
精确度和稳定性要求1. 简介•精确度和稳定性是指在科学实验、工程设计、数据分析等过程中,对于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的要求。
它们是衡量一个实验或设计方案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在实验和设计中,精确度通常指的是实验数据或测量结果的接近程度,也可以说是测量的准确性。
而稳定性则是指结果的稳定程度,即在不同实验或设计条件下得到的结果的一致性。
2. 精确度要求•在科学实验中,精确度要求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较高的精确度要求意味着实验数据的测量误差较小,结果更加可靠。
•精确度的要求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保证:–使用准确可靠的测量仪器和设备: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并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它们的准确性。
–统一实验条件:在进行复杂的科学实验时,保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例如温度、湿度、光照等,以减小实验结果的误差。
–重复实验:通过多次重复实验来获得更加准确的结果,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等参数来评估结果的精确度。
–验证实验结果:将实验结果与已知结果进行对比,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来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精确度要求的具体数值通常根据实验目的和应用场景来确定。
在某些领域,如物理学和化学等,精确度的要求可能非常高,需要达到特定的精确度限制。
3. 稳定性要求•在工程设计和数据分析中,稳定性是指所设计或分析的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结果的一致性。
稳定性要求的高低反映了系统对外界扰动的抵抗能力和可靠性。
•保证稳定性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系统设计合理:合理设计系统结构,降低敏感性,增强系统对外界因素的稳定性。
–参数优化和调整:通过对系统参数的优化和调整,使系统在不同条件下都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可靠性测试:进行可靠性测试,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下的条件和因素来评估系统稳定性,识别和解决系统的潜在问题。
•稳定性要求的具体指标通常由设计或分析的系统本身的特点和应用环境来决定。
在一些产品设计中,如飞机、汽车等,稳定性的要求非常高,需要经过多次测试和验证。
sigema aldrich试剂纯度分类
sigema aldrich试剂纯度分类
Sigma-Aldrich是一家化学品和生物科学产品供应商,通常对其产品的纯度会进行分类和标记。
一般来说,Sigma-Aldrich对其试剂的纯度有以下常见的分类:
1. 分析纯(Analytical Grade):通常用于一般实验室分析和常规实验,具有较高的纯度,但不适用于某些高级实验或对纯度要求极高的实验。
2. 超纯(Ultra-Pure)或超级纯(Ultra-Grade):这类试剂通常具有非常高的纯度,适用于对试剂纯度要求极高的实验和分析,例如纯度要求严格的生物学或分子生物学实验。
3. 生物级(Biological Grade):适用于生物学实验和细胞培养,通常具有较高的纯度,能够满足一般的生物学实验需求。
4. 工业级(Industrial Grade):用于工业生产和一般工业用途,通常纯度较低,但足以满足某些工业生产过程的要求。
这些纯度级别可能因产品类型、应用领域以及供应商而有所不同。
在使用试剂前,最好查看产品说明书或技术说明,了解试剂的确切纯度级别和适用范围。
1。
实验一贝诺酯的合成(最新整理)
实验一贝诺酯的合成贝诺酯为一种新型非甾体类抗风湿,解热镇痛抗炎药,是由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经拼合原理制成,它既保留了原药的解热镇痛功能,又减小了原药的毒副作用,并有协同作用。
适用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痛,感冒发烧,头痛及神经痛等。
药物名称:贝诺酯英文名:Benorilate别名:扑炎痛,百乐来,苯乐莱,解热安,对乙酰氨基酚乙酰水杨酸酯外文名:Benorilate,Benasprate,BENORAL,BENORTAN,Win-11450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4-乙酰氨基苯酯CA登记号5003-48-5化学结构式为: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嗅无味。
Mp.174-178℃,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溶于氯仿、丙酮。
药理作用:本品为白色,无臭,无味稳定结晶性化合物,几乎不溶于水。
为非甾体类抗炎、抗风湿、解热镇痛药,不良反应小,患者易于耐受。
口服后在胃肠道不被水解,在肠内吸收并迅速在血中达有效浓度,在肝中代谢半衰期约1小时。
适应症:主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痛、感冒发烧、头痛、神经痛及术后疼痛等。
用量用法:类风湿、风湿性关节炎:口服每次4g,每日早晚各1次;或每次2g,1日3~4次。
一般解热、镇痛:每次0.5~1.5g,1日3~4次。
儿童:3个月~1岁,每千克体重25mg,1日4次;1~2岁每次250mg,1日4次;3~5岁,每次500mg,1日3次;6~12岁,每次500mg,1日4次。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每次1g,1日3~4次。
注意事项:1.可引起呕吐、灼心、便秘、嗜睡及头晕等。
用量过大可致耳鸣、耳聋。
2.肝、肾功能不全病人和乙酰水杨酸过敏者禁用。
3.不满3个月的婴儿忌用。
规格:片剂:每片0.2g; 0.5g。
类别:解热镇痛药风湿性关节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痛、感冒发烧、头痛、神经痛及术后疼痛等。
一、目的要求1.通过本实验了解拼合原理在化学结构修饰方面的应用。
2.通过实验了解Schotten-Baumann酯化反应原理。
实验一雪花膏的制备-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应用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精细化工实验》指导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部石油化工实验教学中心2017年3月目录实验一雪花膏的制备 (1)实验二阿司匹林的制备 (3)实验三氧化铁红的制备 (5)实验四浴用香波的制备 (7)实验五从植物中提取天然香料 (9)实验六香料苯甲醇的合成 (11)实验七N,N-二甲基十二烷胺的合成 (13)实验八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合成 (15)实验九聚醋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 (17)实验十醋酸乙烯涂料的配制 (19)实验十一食品抗氧剂TBHQ的合成 (21)实验十二天然皂的制备 (23)实验十三苯乙酮的合成 (25)实验十四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的合成 (26)实验十五间硝基苯胺的合成 (27)实验十六对硝基苯甲酸的合成 (29)实验十七间二硝基苯的合成 (30)实验十八椰子油烷基二乙醇酰胺的制备 (32)附录: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34)实验一雪花膏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乳化原理;2. 掌握配方原理和配方中各原料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一般雪花膏是以硬脂酸和碱化合成硬脂酸盐作为乳化剂,加上其它的原料配制而成。
它属于阴离子型乳化剂,为基础的油/水乳化体系,是一种非油腻性护肤用品,敷在皮肤上,水分蒸发后就留下一层硬脂酸、硬脂酸皂和保湿剂所组成的薄膜,于是皮肤与外界干燥空气隔离,控制皮肤表皮水分的过量挥发,使反肤不致干燥、粗糙或开裂,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
也可以在配方中加入一些可被皮肤吸收的营养物质。
雪花膏中含有的保湿剂可制止皮肤水分的过快蒸发从而调节和保持角质层适当的含水量,起到使皮肤表皮柔软的作用。
我国轻工业部雪花膏的理化指标要求包括:膏体耐热,耐寒稳定性,微碱性小于等于8.5,微酸性pH为4-7;感官要求包括:色泽,香气和膏体结构(细腻,擦在皮肤上应润滑,无面条状,无刺激)。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电动搅拌器、加热套、电子天平、烧杯、温度计。
三压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六醇、甘油、氢氧化钾、香精、防腐剂、pH试纸。
冷链物流实验报告 (1)
冷链物流实验报告冷链环境监控技术2014级物流工程专业2016-10(第8周)班级:指导教师:刘璐2016年10月版本实验名称:冷链环境监控技术实验目的及要求:利用冷链保证果蔬产品的市场供应,是保障果蔬产品品质的重要途径。
分析果蔬冷链的构成并建模,设计果蔬冷链管理方案。
实验内容1.实验目的分析果蔬冷链的构成并建模,设计果蔬冷链管理方案。
2.实验重点(1)果蔬冷链的构成;(2)果蔬冷链的关键技术;(3)果蔬冷链的实施方案设计。
3.实验仪器(1)物联网实验台(2)温/湿度传感器:有源、无源(3) PDA手持设备(4) RFID学习板、单片机学习板实验报告填写要求:(1)认真填写报告书各项内容,按照分组进行报告书撰写;(2)结合实际操作过程撰写详细实验过程;(3)必须附着小组实际操作照片,不是同组人员不可分享;(4)查阅资料、扩充知识,认真撰写实验小结。
实验一:物联网实验实验仪器(可插入图片)描述:涵盖传感器模块、RFID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应用层软件等。
数据采集部分以传感器与RFID为主,无线传输部分采用Zigbee组网技术及蓝牙技术,结合多个领域软件为应用平台,综合体现物联网在各领域应用的关键技术。
1. 物联网无线传感部分,包含温度、湿度、压力、噪声、电磁、光照、雨滴、震动传感器,直流电机、步进电机、继电器、蜂鸣器、高亮LED等7种控制器。
2. 物联网无线射频识别部分,RFID模块,可对RFID卡片进行信息写入和信息读出、身份证识别、全分立器件原理及调试设计、远距离读写。
3物联网网络层由手机通讯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
4. 通信模块涵盖了GPRS通信、GPS定位、有源标签、蓝牙等模块,主从模块搭配设计,实验灵活。
实验过程(可插入图片),要求:不少于1页:1 天线安装 将实验箱传感器节点以及中央处理汇聚节点天线正确安装。
2接通物联网实验箱电源,将物联网汇聚节点处开关拨至ON 端,将节点编程开关向上推,进入正常操作,触摸屏可以左右拖动切换界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较高要求):Debug使用进阶及80X86汇编初步
请在完成实验一(基本要求)之后,再选择完成下面的任务,可视完成情况予以加分。
如自认基本要求实验完成很好,且完成了较高要求实验所有任务,可申请直接验收较高要求实验,经老师认可,可免去基本要求实验的验收和撰写报告任务,提交较高要求实验报告即可。
任务一
课堂上曾书写一个求12+22+……+102的示例程序(见后面附录),请改写该程序,实现求一些毫无规律的任意数的平方和。
将这些数定义在内存中,假设这些数据都是字节型的非零无符号数(即1~255),请选用合适的Debug命令定义它们,约定数据值0作为结束标记。
1、将结果放在数据寄存器中,请编写程序,并设计实验过程(用合适的debug
命令),验证程序执行的正确性;
2、若结果要求存放在内存中,请编写程序,并设计实验过程(用合适的debug
命令),验证程序执行的正确性;
注:编写程序和定义初始数据、查看程序运行结果都在Debug下直接进行。
每次运行程序时请改变这些平方和数据的值以及数据元素个数,以多方验证程序正确性。
提示:程序中需要用到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示例语句:MOV SI, 0200
MOV BL, [SI]
附:课堂上的示例程序
任务二
1、在任务一中,你对结果的字长做过考虑吗?请重新审视你程序的正确性,阐
述你的程序将在什麽情况下出错。
2、假设有如下约束条件:一旦平方和结果超过16位字长,则报出错信息,在屏
幕上显示字符串“Overflow Error!”,并停止计算终止程序。
请在Debug下重新编写程序并调试,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提示:判断结果超长可在加法指令之后,判断进位标志位CF的值,80X86指令集中条件转移指令JC或JB均可做到这点。
任务三
在任务二完成的基础上:
1.考虑用键盘输入这些进行平方和的任意数,输入采取人们日常生活中习
惯的十进制数形式(假设为非负数,范围在0~255之间),自己约定一种结束输入的方式;
2.求和的结果如果没有溢出请用十进制形式显示在屏幕上。
提示:可考虑用10号和9号DOS系统功能调用实现输入输出,请注意缓冲区里的字符串是用ASCII码形式存储的,并不是直接的数值。
输入后,如何将ASCII码字符串转换为数值,输出前又如何将数值(平方和结果)转换为ASCII码字符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