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与教案

合集下载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教学设计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教学设计课时安排:1课时年级学科:八年级生物教学目标:1. 了解基因与DNA的关系;2. 掌握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3. 能够运用基因控制性状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教学重点:基因与DNA的关系,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

教学难点:基因控制性状的实例分析。

教学准备:PPT课件、生物学道具、案例素材。

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包括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和杂合基因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常见的遗传现象,如双眼皮、单眼皮等,并分析其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巩固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教师批改并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遗传观念。

三、课后作业1. 绘制基因控制性状的示意图;2. 收集家族遗传资料,分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实例;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练习成绩等多方面评价学生对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案内容拓展1. 基因与性状的关联教师通过PPT展示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理解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 基因突变教师讲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及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在遗传中的作用。

七、实践活动1. 基因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基因实验,如提取DNA、观察染色体等,直观地了解基因与DNA 的关系。

2. 实验报告八、课堂讨论1. 基因与环境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环境的关系,如营养、光照等因素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第4章 基因的表达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第4章 基因的表达第2节)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4章基因的表达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四章第二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在必修二课程设置中处在一个中心位置,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

在必修一《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蛋白质》和必修二本章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基础上进行本节课的学习,是对之前学习内容的分析总结和巩固,同时也对下一章《基因突变和其他变异》奠定了基础,加强了高中生物必修内容间的联系,也培养学生联系前后知识点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DNA、基因、RNA、蛋白质和性状等间的关系,并将其整合为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描绘“生物与生命活动”的微观世界,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探索科学世界的求知欲。

二.学情分析已有基础:现阶段学生掌握了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及其作为生命活动主要承担者的重大作用,学习了DNA和RNA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基本过程,对遗传信息的传递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通过孟德尔经典的遗传学实验了解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相关理论。

作为高中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对之前内容的学习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思维能力,具备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认知不足:目前学生虽然对DNA、RNA、蛋白质和性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也存在对相关知识点模糊不清,思维混乱的情况。

高中学生年纪尚小,整理归纳、总结前后知识点并形成完整思维导图的能力尚有欠缺,尚需老师引导。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分析材料,提炼关键内容的能力不足,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展方向:1.培养学生整理总结,归纳并形成思维导图的习惯和能力2.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发散思维3.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探索科学世界的求知欲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的基本内容,并结合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心理特征,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加强对生命观念的理解。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一、教材分析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现代遗传学的关键内容之一,是《遗传的物质基础》一节的最后一部分,是对DNA的结构和复制知识的具体应用。

学习了这些内容,学生才能在生物性状遗传和变异的复杂现象中,懂得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及规律。

它既是前面所学蛋白质基础知识的应用,又是后面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生物变异的理论基础,所以在知识的学习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教学难点:基因控制性状的实质。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中心法则的提出和发展;
(2)辨析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生物科学史的介绍和我国在生物的遗传方面的主要成就的介绍,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科学事业的热情,培养追求真理,团结协作相互交流、合作和评价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优秀教案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优秀教案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优秀教案篇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学设计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举例说出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区别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三、教学难点: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四、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内容。

遗传和变异使生命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内因。

生物的遗传是在生殖过程中完成的,生物的性状是遗传物质在发育中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所以,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应从比较亲子代的各种特征开始,然后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到基因水平。

五、学情分析:学生对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知识知之甚少,初一时学的克隆羊多利,也仅仅说明遗传信息在细胞核里。

所以,教师应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调查、分析和讨论,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准备丰富的性状、相对性状的图片资料,做成ppt。

(2)拍摄同学们熟悉的老师和同学的照片做性状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关于转基因生物的资料。

七、教学过程:一、遗传和变异生物界普遍地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

利用最近火热的《爸爸去哪儿》节目成员照片,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遗传是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是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克隆牛为什么长得都一样?几乎没有差异呢?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是从性状开始的,什么是生物的性状?二、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一)性状的概念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图中展现的是生物的什么特征。

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直发和卷发、有无酒窝、有无耳垂等。

这些都是人的外形特点(形态结构特征)。

教师举例说明,血型、血压??等是人的生理功能特点(生理特性)。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教案-2_基因对性状的控制_教学设计_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教案-2_基因对性状的控制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课程标准中与本节对应的要求是:“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属于“理解水平”。

这项要求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理解基因的概念和本质;二是理解基因的表达过程;三是理解从基因到性状的控制过程及其所对应的具体实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相关事例。

2、能力目标:本节以生物的具体外在性状分析入手,学生以原有知识结构为基础动脑分析事物现象背后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从实验证据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知科学研究是不断深入的,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而后又从微观到宏观、本质到现象的认知过程,要树立科学的认知观和发展观。

2.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中心法则(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2、教学难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图片师:罂粟,它的花朵娇艳欲滴,但果实却可能给人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与痛苦。

为了得到观赏用罂粟,科学家目前利用基因敲除技术,去除某种吗啡合成酶基因,可以使罂粟不生成某种吗啡合成酶,阻断吗啡的合成途径,获得“安全的”罂粟植株。

为什么使用基因敲除技术能实现这种转变?基因如何控制生物性状?首先,什么是基因?生: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讲授】基因师:基因具有什么功能?生: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即传递遗传信息。

遗传信息以一定的方式反映到蛋白质分子上,从而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即表达遗传信息(基因的表达)。

【活动】小任务1师:(小任务1)请根据DNA的复制和基因的表达,绘制流程图,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生:纸上作答师:略,这位同学刚书写的是DNA复制和基因表达有关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这也是一位著名的分子生物学家克里克提出的揭示遗传信息传递一般规律的中心法则。

生物界是否还有其它遗传信息传递途径呢?【活动】小任务2(小任务2)阅读P69 “资料分析”--中心法则的发展归纳。

资料1得出什么结论?生:RNA和DNA一样, 能进行自我复制师:资料2得出什么结论?生:遗传信息能反过来从RNA流向DNA师:资料3得出什么结论?生:遗传信息也有可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活动】小任务3师:(小任务3)根据以上讨论结果,修改以下中心法则图解。

高中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教案

高中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教案

高中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教案
授课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性状的,掌握基础的
遗传知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基础概念
1. 基因是DNA分子中的一段特定的序列,它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能够控制生物的遗传性状。

2. 基因的两种形式:等位基因,即来自于父母的两个互不相同的基因。

3. 表现型: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外在性状。

4. 基因型:生物所拥有的基因的种类及其组合。

二、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规律
1. 孟德尔遗传定律
- 第一定律:隔代遗传定律,即纯合子的个体自交所获得的后代会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性状。

- 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即不同基因的分离遗传。

- 第三定律:随机分配定律,即两个或多个基因分别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2. 重要概念
- 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基因会在表现型中表现出来,而隐性基因则需要两个相同的隐性等位基因才能在表现型中表现出来。

- 基因互作:不同基因之间相互作用,影响着生物的表现型。

- 多基因遗传:一个性状受到多个基因的共同控制。

三、应用实例及习题
1. 甲、乙两个患有无色盲的家庭共有四个孩子,其中三个孩子患有无色盲,一个孩子正常。

请你解释这个现象并分析可能的基因型。

2. 某种鼠的毛色有黑色和白色两种,黑色是显性基因B的表现型,白色是隐性基因b的表现型,若一个Bb的个体和一个bb的个体交配,他们可能得到的后代的毛色有哪些可能性?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基础的遗传知识,有问题随时
提问。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教案设计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教案设计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教案设计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教案设计: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一、教学目标:1.了解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原理;2.掌握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和效应;3.学会运用基因控制性状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原理;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和效应;3.运用基因控制性状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家谱图引起学生的思考:“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同一家族中的成员往往会有相似的性状?这是否与基因有关呢?”引导学生思考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2.讲解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原理(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基因的定义和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原理。

通过示意图展示基因在DNA上的分布,以及基因对性状的表现方式。

解释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

3.探究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和效应(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观察和分析一些家族性状的传递方式,分析并总结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和效应。

例如,讨论眼睛颜色、血型等常见性状的遗传规律。

4.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通过给出一些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例如,分析一家中有三个孩子,父亲和母亲的眼睛颜色分别为蓝色和褐色,其中一个孩子的眼睛颜色为绿色,请问根据这些信息,判断父母对孩子眼睛颜色的基因有没有突变?5.小组活动(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基因控制性状的实验。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性状,例如花色、叶形等,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和操作步骤,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和记录。

最后,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并讨论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和效应。

6.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基因对性状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鼓励学生多思考和研究相关问题,并向他们介绍一些基因工程的应用领域。

四、教学资源:1.家谱图模板;2.基因控制性状实验材料。

五、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小组活动和案例分析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和原理的理解,以及基因对性状的应用能力。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复习教案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复习教案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

3. 能够分析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基因的概念: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

2.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和共显性基因。

3. 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基因型决定表现型,但表现型还受环境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一父母生的孩子会有不同的特征。

2. 讲解基因的概念,用动画或图片展示基因的传递过程。

3. 分组讨论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每组找出一些实例进行分享。

4. 讲解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用实例进行分析。

5.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是否能正确完成相关作业。

3. 知识测试:通过测试题检查学生对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动画或图片展示基因的传递过程。

2. 分组讨论的材料和实例。

3. 相关测试题和答案。

六、教学建议:1. 在讲解基因的概念时,可以使用生动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2. 在讲解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增加他们的参与度。

3. 在讲解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可以使用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4. 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的内容。

七、教学难点:1. 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

3. 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八、教学准备:1. 准备动画或图片展示基因的传递过程。

2. 准备分组讨论的材料和实例。

3. 准备相关测试题和答案。

九、教学拓展:1. 讨论基因技术的应用,如基因编辑、基因治疗等。

2. 探讨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在未来可能带来的影响,如基因改造、定制宝宝等。

十、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概念。

《第4章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4章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观点和作用机制。

2. 掌握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

3. 理解遗传规律,能够运用基因理论诠释生物性状。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对性状的具体控制方式,如显性、隐性、突变等。

2. 教学难点:运用基因理论诠释复杂的生物性状,以及遗传规律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基因和性状的干系。

2.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文字和动画。

3. 准备相关实验器械,如显微镜、染色体模型等。

4. 安排学生预习课实情关内容,提前思考常见生物性状的遗传规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观看有关基因和性状干系的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性状的干系。

2. 提问:基因是如何控制性状的?3. 引出课题: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二)新课教学1. 讲授基因的观点和结构。

2. 介绍基因与性状的干系,包括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3. 举例说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如白化病、色盲等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4. 介绍基因重组和突变的观点和过程。

5. 引导学生讨论环境因素对性状的影响,并比较基因和环境对性状的控制干系。

6. 总结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机制。

(三)小组活动设计一个教室小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调查身边的遗传病案例,分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机制。

学生需要收集资料,分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并尝试诠释遗传病的发病原因。

这个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四)教室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机制,并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基因技术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五)作业安置1.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基因治疗的钻研进展和应用前景。

2. 调查身边的生物多样性,分析环境因素和基因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作用,包括显性和隐性基因的控制。

2. 能够区分不同基因型和表现型,并诠释其成因。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生物教案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生物教案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让学生理解基因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

3. 让学生掌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

4. 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基因的概念:基因的定义、基因的组成。

2.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如何控制性状。

3.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类型、基因突变的原因、基因突变的影响。

4.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的类型、基因重组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的概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2. 教学难点:基因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类型及原因。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因的概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展示基因的概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图片和案例。

2. 教学素材:准备相关案例,用于讲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3. 投影仪:确保投影仪正常工作,方便展示课件和教学素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图片,如同一父母生的孩子有不同的眼睛颜色,引发学生对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好奇心。

2. 讲授基因的概念:讲解基因的定义,基因的组成,以及基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3. 讲解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阐述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如何通过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如色盲、血型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

5. 讲解基因突变:介绍基因突变的类型,原因以及基因突变对生物的影响。

6. 讲解基因重组:阐述基因重组的类型,意义以及实例。

7.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9.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请举例说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高一生物《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

高一生物《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

高一生物《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生物《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教学目标1.解释中心法则2. 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教学重点1.中心法则;2.蛋白质、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二次备课教学难点蛋白质、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发展学生阅读课本68-69页勾画:⒈中心法则的提出者及法则的内容,完成填空:2.学生阅读课本69页资料分析完成讨论题。

3.试写出完善后的中心法则:4.在正常人体细胞内不能进行的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有哪些?二.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学生阅读课本69-70页勾画: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种途径(黑体字),完成填空并能说出对应的病例。

⒈基因对性状的间接控制:实例:白化病机理a.正常:酪氨酸酶基因酪氨酸酶酪氨酸黑色素;b.患病原因:白化病患者皮肤内__________异常,无法产生______酶,因而无法合成_________,出现白化症状。

⒉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实例:囊性纤维病三.细胞质基因学生阅读课本70页(后两段)勾画:1、来源:2、遗传特点:生成问题:1.讨论归纳在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中,哪些阶段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体现?① DNA的结构; ②DNA复制; ③转录; ④翻译; ⑤逆转录时⑥R NA 复制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1、下列关于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从根本上讲,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是基因的特定脱氧核苷酸序列B.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中核糖核苷酸序列也是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C.mRNA翻译形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也是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D.在DNA分子中,碱基对的特定排列顺序是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2、碱基配对行为最可能发生在下列哪组细胞结构中 ( )A.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B.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高尔基体C.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D.细胞核、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3、在大豆细胞内,遗传信息在生物大分子间转移通常不发生在 ( )A.从DNA→DNA的复制过程B.从DNA→RNA的转录过程C.从RNA→蛋白质的翻译过程D.从RNA→RNA及RNA→DNA4、在豌豆中,由于控制合成淀粉分支酶的基因中插入了外来DNA片段而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使得豌豆粒不能合成淀粉而变得皱缩。

高中生物《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附学案

高中生物《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附学案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附学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新课标中的描述是“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属于理解的层次。

教材主要介绍了“中心法则”及其完善发展的过程,说明了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并通过具体事例来阐明基因是如何通过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影响生物的性状的。

本节中教材还通过开始的“问题探讨”和结尾的“技能训练”引出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说明即使基因型完全相同,但其表达过程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表现性状出来。

最后指出在生物体中基因与性状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多种因素共同精细地调控生物的性状,再一次强调了生物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开放的系统,学习生物一定要建立系统观。

教师在这一章的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点拨。

列举具体事例说明基因、蛋白质、性状关系时,主要又是用一些表现异常的例子,如白化病、囊性纤维病等,这里为将来学习基因突变与遗传病乃至生物的进化打下伏笔。

所以本节在前后知识关联上具有重要的纽带作用。

二.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中心法则的发展历程,明确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的流向。

(2)举例说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明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及对生物的性状的精细调控。

2.能力目标:尝试总结概括已学知识,并以图示方式表达;掌握资料分析的方法并可得出相关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生命的本质观,“中心法则”是生命体系中最核心、最简约、最本质的规律。

(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系统观念,生物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中心法则的建立与发展。

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3.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四. 教学策略:学案导学法为主另辅以下列的各个方法。

1. 学生动手画遗传信息传递途径,帮助理解中心法则。

2. 采取资料分析并动手修改中心法则图示的方法,理解中心法则的发展。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教学设计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教学设计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让学生了解基因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

3. 让学生掌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并理解它们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

3.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及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基因如何控制生物性状。

2.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机理及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基因、性状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例,生动形象地展示基因控制性状的过程。

3. 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过程。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内容:1. 基因的概念:基因的定义、基因的组成、基因的位置。

2.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直接控制、间接控制、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

3. 基因突变:突变的概念、突变的原因、突变的特点、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4. 基因重组:重组的概念、重组的类型、重组的机理、重组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5.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基因、性状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2. 新课导入:介绍基因的概念和作用,解释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性状的。

3. 基因突变:讲解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并通过实验或实例展示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4. 基因重组:讲解重组的概念、类型、机理,并通过实验或实例展示重组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5.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基因、性状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作用。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基因控制性状教学设计

基因控制性状教学设计

基因控制性状教学设计引言:基因控制性状是遗传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基因对个体性状表现的调控过程。

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恰当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基因控制性状的概念以及相关的重要原理。

本文将介绍一个针对中学生的基因控制性状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建立对基因控制性状的深入认知。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控制性状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 能够解释遗传物质在控制性状过程中的作用。

3. 掌握基因控制性状的实际应用,如农业生产和医学研究等。

二、教学内容1. 基因的概念和分类- 介绍基因的定义和发现历程。

- 分析基因的组成和功能,如DNA、RNA等。

- 解释基因的分类,如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

2. 基因控制性状- 阐释基因表达和基因表型的关系。

- 讲解基因在性状控制中的作用,如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表现方式。

- 分析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

3. 基因控制性状的模式- 介绍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和基因型的概念。

- 讲解常见遗传模式,如纯合子、杂合子等。

- 解析复杂性状的遗传模式,如多基因控制的性状。

4. 基因控制性状的实际应用- 介绍农业生产中基因改良的应用,如作物品种改良。

- 讲解医学研究中基因治疗和基因检测的应用。

三、教学活动1. ppt讲解- 利用ppt讲解基因控制性状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 展示基因控制性状的实际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实验观察- 进行基因控制性状实验,如豌豆实验。

- 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理解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3. 讨论小组活动- 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对基因控制性状的理解和分析。

- 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基因控制性状的实际应用方案,并进行简短的汇报。

4. 视频资料观看- 带领学生观看相关基因控制性状的实际应用的视频资料。

- 引导学生对视频内容进行讨论和思考。

四、教学评价1. 完成课堂练习- 分发基因控制性状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答题。

- 收集和批改学生的答题作业,对学生整体理解程度进行评估。

教学设计10:4.2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教学设计10:4.2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则作何修改和补充呢?
2、根据学生的讨论,对中心法则作出补充,可以边讨论边在黑板上画,补充部分用红笔标出。

提出问题:
中心法则很好的揭示了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和途径,也直观的表达了基因的功能:通过转录和翻译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那么蛋白质又是如何变现生物的性状的呢?
举例1:孟德尔杂交实验选用的豌豆的粒型有园和皱这一对相对性状,圆形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皱粒是由隐性基因控制,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合成从而表现出种子的性状呢?请看教材提供的资料。

举例2:生物体内蛋白质合成代谢的途径。

(课件展示)白化病的形成过程,酪氨酸酶合成黑色素受阻。

小结:上述两个实例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好的遗。

高中生物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共2课时)

高中生物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共2课时)

(三)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目的: 1.掌握基因、密码子、中心法则的概念2.理解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教学重点:基因和密码子的概念教学难点:转录和翻译过程教具准备:相关挂图、模型、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我们说父母把自己的DNA复制一份传给子代,子代获取的只是父母的DNA而已,但是,子代最终能表现出与父母相似的性状,父母给子代不是直接给个性状而是传了DNA——那么,DNA与性状是什么关系?现代生物学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而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NA——基因——性状”(板书)1.什么叫基因? 基因的概念是数百年来众多科学家研究的结果,这个概念在不断发展。

Gene是音译,也是意译,现代遗传学认为,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即:从结构上看是DNA的片段,从功能上看能控制某一个性状。

具体分析,基因概念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从结构方面或从与DNA的关系描述) ,所谓遗传效应,就是在遗传中起特定的作用,或者说能控制一个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一个性状。

(2)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是DNA的片段,每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而DNA是在染色体上,因此,每一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如:人的一条染色体上约有1250个基因(平均)。

以往科学家推测,人类23对染色体上的基因有约10万个,最近的研究(人类基因组计划)表明,人类大约有3.5万个基因——平均每个染色体大约多少条?(3)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单位。

(与性状的关系或功能)(4)基因含有遗传信息。

先说什么是“信息”?打个比方,“旗语”、“英文26个字母的不同排列”、“哑语”、“电报密码”……都是“信息”,信息通常是借助某种载体,按照一定方式排列起来的符号系统。

遗传信息──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2.DNA的功能:DNA是分子水平的遗传物质,DNA上有基因。

初中生物《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1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学目标】1.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2.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 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举例说出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区别,2.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教学难点】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准备苹果、西红柿、萝卜等实物。

(2)准备三名同学爸爸或妈妈的照片以及丰富的性状、相对性状的图片资料,做成PPT。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关于转基因生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课:小游戏——猜爸爸妈妈三名同学到讲台前,教师展示三位同学爸爸妈妈的照片,同学们观察并猜测谁是他们的爸爸妈妈,并说说猜测的理由。

教师总结:同学们所说的像与不像其实就是生物学上所说的遗传与变异。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开始第二章的学习,首先进入第一站:《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教师引导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进行总结,并展示生活中的以下俗语对学生进行考查:(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3)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过渡: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那么什么是生物的性状呢?二、探究任务一: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一)性状的概念教师展示实物红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可以用哪些词来描述它?教师总结:同学们所说的颜色、形状、大小等都是苹果的性状。

每一种生物都有性状。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25 观察与思考1、2,并对P26 讨论题进行交流:1.描述几种植物和动物的生物性状。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观察对方的下列性状:(1)耳朵有没有耳垂?(2)眼睛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3)舌能否由两侧向中间弯曲?(4)大拇指能否向背侧弯曲?学生列举生物的各种性状,教师通过PPT 图片展示进行归纳梳理。

如苹果的颜色、形状,兔的黑毛和白毛,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有无耳垂等,这些都是生物的形态结构;人的血型、血压,苹果的味道等是生物的生理特性;惯用左手和惯用右手,拇指能否向背侧弯曲,以及请大家一起做十指交叉的动作等,这些通过动作表现出来的特征,是行为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与教案
一、课程标准及解读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点的内容标准是“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知识目标是理解(Ⅱ),即把握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对知识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二、教材分析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内容。

考虑到中心法则是生物学的核心规律,教材选择了这部分内容。

“中心法则的提出与发展”首先介绍了1957年,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的内容,然后安排了一则资料分析,意图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实验证据,分析最初的中心法则的不足,并作出适当的修改。

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科学发展是永无止境的。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是对三者关系的总结。

在经典遗传学中,孟德尔预言了遗传因子控制性状,当认识深入到分子水平时,孟德尔当年观察到的现象又该做何解释呢?通过不同时期,对同一个问题不同水平上的解释,学生可以切实感受到科学前进的步伐。

三、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报刊、杂志等多种传播媒体的介绍,以及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已经初步形成了有关DNA、基因、染色体和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对基因是什么以及基因能够决定生物性状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

但是学生并不知道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的。

这节课要帮助学生形成“基因—蛋白质—生物体性状”这三者关系的整体认识。

即帮助学生整合已有知识,以达到更深层次的整体认识。

四、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能力性目标】
● 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说。

● 运用证据和逻辑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情感性目标】
●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基因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

●认同人类探索基因表达的奥妙过程仍未终结。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心法则,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
●难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六、教学策略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探索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理念,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分析。

七、教学方法
层进设问法讨论法探究法
八、课时安排
1课时。

九、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表格等
十、教学过程
1、问题探讨导入新课
●问题情境:自然界有很多的秘密,他们就像散落在知
识长河中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如果你像孟德尔、道尔顿一样用心,
生物书上也会出现你的名字。

大家想不想呢?下面,就让我们开始
沿着科学家走过的路,开始寻宝之旅吧。

●引导思考:请你根据转录、翻译、DNA复制的内容,能
不能画出一张能表示出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流程图?可以讨论,前
后桌每四人一组,在导学案上画一下。

2、●展示资料:69页资料分析。

让学生阅读资料回答问

●提出问题:(1)、你认为上述实验证据是否推翻了传
统的中心法则,为什么?
(2)、根据上述资料,你认为传统的中心法则是否需要修改,如果需要,应如何修改?
(建议用实线表示确信无疑的结论,用虚线表示可能正确的结论。


●分组讨论:每4人为一组,自由讨论。

●表达交流:以4组代表各自表达本组讨论结果,其他各组同意哪组。

在导学案上补充一下
●形成结论:中心法则是对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的概括。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到底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有什么关系呢?
①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②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的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上述涉及的性状都是由单个基因控制的,生物体的很多性状都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如人的身高等。

基因和性状之间是简单地一一对应的关系吗?
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决定的,有的基因可决定或影响多个性状。

性状只是由基因决定的吗?还与其他因素有关系吗?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基因与基因、基因与环境、基因与基因产物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精细的调控着生物性状。

(老师补充)
除了染色体上有基因存在,基因还存在细胞的什么结构上?细胞质中的叶绿体、线粒体内含有少量的DNA,其上的基因,叫做细胞质基因。

细胞质基因能进行半自主自我复制。

细胞质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细胞质基因只能通过母亲遗传给后代的。

4、小组总结本节小结
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和发展
二、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三、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四、细胞质基因
5、举一反三,知识拓展
下列对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C.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
相同
D.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
定相同
金鱼草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在强光低温条件下开红花,在遮阳高温条件下开白花,这个实例说明()
A、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
B.表现型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C.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D.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6、小组评价,回馈学习过程
●今天这堂课,我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想知道什
么内容?可以登录
●/
●/
●/biology/
●/
或者参考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人类遗传学》
●同学们,今天,请大家填一下这张表格,给自己点个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