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研发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式研发管理

笔者是一个在欧美传统工业企业工作的中国研发管理人员。希望可以分享自己的

工作经验,和同业们交流提高。这些经验是完全基于笔者的个人感受,而且由于缺乏系统的管理学培训,这些经验可能是偏颇的。但是,这些经验的确是实用的,在工作实践中得到实验的,是否适用于不同的工业不同的人群,不得而知。不过,大家如果能体会背后的目的,也许多少有所启发。

在中国,随着经济发展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商业机构研发部门的建设正成

为一个红火的运动。这个运动得到了政府,商业机构,用户群体的支持。甚至也得到了做为竞争对手的科研院校的支持。

科研院校一直以来是中国的科研主体,他们并不认为商业机构的研发部门对其构

成了任何的冲击。相反其相信院校的各种知识产品,包括专利技术,实验服务以及学生培养,将得到更多的顾客。的确在越来越多的商业研发机构开张以来,这种合作关系取得急速的发展。

而正因为这种合作关系,相当多的商业研发机构或多或少采用了中国科研院校尤

其是大学的科研文化甚至体制。至少,当许多研发机构被从大学培养出的博士们领导时,这种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于是,无论洋博士还是土博士领导的研发团队,是随处可见的。如果他们还采用大学科研体制以及文化,成功的案例不多。常见的评价就是:“太理论化”,“不够贴近实际”,等等。

有看客会问,那还有什么其他的途径在中国建立商业机构研发体制吗?当然是有的。第一是模仿发达国家,特别是外资企业和以IT为主的高科技行业。其次则是传自

国企。奇特的是,两条道路在中国某种程度上合流到了一个结果:商业研发机构很快蜕变成了企业技术中心。

研发中心与技术中心有什么区别?在这里笔者不谈实质内容,只涉及体制和文化。研发中心的基础是创新文化,所以体制上必然是有许多现代管理内容。在笔者看来,主要是项目化管理和在此基础上的项目组合管理。而技术中心的文化是应用和及时反应,强调的是效率和速度。当然两者区别不是黑与白,更加不是取决于门口挂的是那块匾;一个机构如果更偏向创新与项目化,就是一个更“研发”的团队;而反之,如果更偏向效率和日常管理,就是一个更“技术部”的团队。

在中国建立研发机构,外资企业半心半意,不愿意将长期的核心的项目放在中国。往往他们更看重通过该机构更好的服务客户,收集客户对新技术的反馈,所以极其容易变成一个技术应用中心。这些研发机构所从事的项目,往往是典型的应用型项目,或者是本地开发型项目,很难有战略性的长期新技术项目。

而新建研发机构的民族企业,大部分是私人企业。老板很快会发现,要利用好自

己的研发机构,就是将其建设为技术应用中心。大多数民族企业对于需要大投入长回报的战略开发,还是依赖于山寨和购买。

当然我们国家的老国企,例如航天航空,高铁制造,一定是有其成熟成功的研发机构。但是这些机构并非“新”机构。不在笔者讨论范围之列。他们是否也需要借鉴本文的经验,只能是见仁见智了。

所以本文是立足于以上的个人认识,为当今在中国的新建商业研发机构提供一个样本来参考。我相信其中大多数经验是实际的有用的。至于当今研发机构现状是否会发生改变,这是不可预知的未来。如果没有显著的外围环境变化,笔者看不到现状改变的可能。

这个一点也不落后,近些年大行其道的“敏捷开发”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每一天都会举行项目状况会议,被称

为“scrum meeting”或“每日站立会议”。每日站立会议有一些具体的指导原则:

会议准时开始。对于迟到者团队常常会制定惩罚措施(例如罚款,做俯卧撑,在脖子上挂橡胶鸡玩具)欢迎所

有人参加,但只有"猪"可以发言。不论团队规模大小,会议被限制在15分钟。所有出席者都应站立。(有助于保持

会议简短)会议应在固定地点和每天的同一时间举行。在会议上,每个团队成员需要回答三个问题:今天你完成了哪些工作?

明天你打算做什么?

完成你的目标是否存在什么障碍?(Scrum主管需要记下这些障碍)

“猪”是全身投入项目和Scrum过程的人:they are the ones with "their bacon on the line."

中国式研发(一)任务管理

如我所言,在中国的新建商业研发机构,采取偏技术应用中心模式是更贴近实际的。这就意味着,实时的日常的任务管理比长期的项目管理,对研发管理人员来说更重要。据笔者观察,即使在我所在的偏研发体制的机构里,日常内容也要占到一半的资源。如果是完全贴近生产部门的技术中心,更是几乎100%的是日常内容。

研发任务管理,如同所有的管理一样,没有特殊之处。就是列出团队成员的任务,规定交期,考察完成情况。而且如同其他管理,任务管理,应该是以“日”为单位的。每天团队领导都必须和成员讨论他们的工作任务。

有看客会提出,对研发从业人员进行以“日”为单位的管理,是太落后了。在中国,由于人力资源市场的极度活跃,研发从业人员往往年轻,缺乏经验。又或者,由于我国分配体制及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完善,造成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普遍不高,无法为内在驱动而努力工作。进而言之,即使发达国家的工作人员,也未见得就是个个职业道德高尚,为公司倾尽所有。人的惰性是天然的,这正是管理存在的必要性。正面的挑战人性的自大和懒惰,是任务管理的目的。

也许对以一个管理数十人的研发机构老总来说,进行以日为单位的任务管理是不必要的。但是老总们必须建立起以日为单位的任务管理模式,要求某些必要的下属遵循。建立在这种模式上的效率分析,更是老总们掌握你的机构必须的工具。

中国式研发(一.1)任务分类

为了更好的描述笔者的经验,我必须举一个例子。而为了保密,我无法使用工作中的例子。而且笔者的工作内容,也许不容易为所有人理解。所以我试图创造一个简单易懂的例子。那么我假设一个奶茶连锁店的研发中心。在本文中,我们将管理这个中心。

假设该中心有一个团队,专门为上海地区的20家连锁店提供技术服务。该团队有3位同事,分别是负责配方的沪甲,负责设备的沪乙和负责客户体验的沪丙。团队负责人是沪组长。

沪组长必须对该团队的任务分类。方法有许多种。以下是笔者考虑过的方法:

1) 按内容划分为四类:配方,设备,客户体验以及团队发展。这里看客也许有两个问题:

a) 为什么要有团队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分类。首先,团队领导的任务一定要在分类中表现出来,也可以取名为“团队管理”。对以研发团队,透明度和民主性是很重要的领导力元素,不可轻视。其次,团队必然有一些无法分类的任务,如果取名为“其他”,不是最好的名字。所以“团队发展”是个不错的名字。而且与其把领导任务划为“管理”,不如归到“发展”更亲民。

b) 如果团队成员有明确分工了,为何还要按内容划分?不如用各自的名字更直截了当。事实上,许多管理人员正是采取的这种方法。但按人划分的分类方法,对研发团队是极其不合适的。首先,研发团队一定要强调能力的全面发展,按人划分就画地为牢了。其次,技术工作往往无法分割。例如配方的技术问题,常常离不开特定的设备情况,于是研究配方的任务,必不可免涉及设备。一项任务开始时分为以配方研究为主,而随着任务发展,也许成为设备研究。这时不是都可以简单的将该项任务从沪甲负责转为沪乙负责的。所以任务还是要以内容分为好。而且任何分类衡量的应该是团队效率而不是某个人的成绩。

2) 按项目管理的关卡模型分类:点子,可行性,项目,应用等等。这种分类法将在介绍项目管理时再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