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六制五年级下册12.《钻木取火》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2课《钻木取火》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2课《钻木取火》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钻木取火》是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2课的内容,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将会学习以下知识点:1.硬质物体的摩擦产生热能的原理;2.摩擦的条件和摩擦产生的规律;3.摩擦的应用:钻木取火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当达到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硬质物体通过摩擦可产生热能的原理;2.掌握摩擦的条件和摩擦产生的规律;3.熟悉钻木取火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硬质物体通过摩擦产生热能的原理;2.摩擦的条件和摩擦产生的规律。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通过摩擦产生热能的原理;2.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摩擦产生的规律。
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通过讲述故事、示范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硬质物体通过摩擦产生热能的原理;2.实验法: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摩擦的条件和摩擦产生的规律;3.提问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钻木取火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讨论一下正确使用火柴的方法。
通过讨论的方式,引出摩擦这个概念。
2. 知识点讲解1.硬质物体通过摩擦产生热能的原理通过讲解故事和示范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硬质物体通过摩擦产生热能的原理,并讲解其实际应用。
2.摩擦的条件和摩擦产生的规律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摩擦的条件和摩擦产生的规律,自主思考。
3.钻木取火的方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钻木取火的方法,并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说明钻木取火的原理。
3. 实验环节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摩擦,观察摩擦的现象,探究摩擦产生的热量和产生的规律。
4. 课堂小结通过回顾整个课程内容,让学生再次梳理所学知识点。
课堂小结提醒学生需要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可以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六、作业布置在课堂结束前,布置以下作业:1.阅读课本,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2.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收获的心得体会,字数不少于300字。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钻木取火》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钻木取火》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提出钻木取火实验的探究方案,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能用自己已有的经验与知识构想出方案的实施。
2、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重难点:知道钻木取火的道理,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初步认识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教学准备】滑轮、木板、绳子、木钻、把手各四(四组分组实验);土豆、吸管各四等。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上课伊始,以吸管穿土豆的比赛游戏引导出速度决定成败的道理,从而在此基础之上提出问题:土豆换成木板,吸管换成木棒,会如何?让学生大胆猜想各种可能的发生。
二、明确问题讨论问题交流总结形成共识(一)如何设计让木钻能够快速地旋转起来学生的猜想可能会有:1、用手搓2、用电钻帮忙3、做成弓的形状,来回拉······交流后形成共识:为了突出合作的精神,有的学生会想到用绳子来回的拉。
(二)如何解决木钻在快速旋转的时候不倒的问题在来回拉绳子的过程中,上面该如何处理呀?因为在绳子来回拉的过程中,上方不稳定,需要固定呀,同时还需要保持木钻能够快速地旋转起来,学生交流讨论,有许多猜想。
有的学生会想到:1、在上方扣个碗2、在上方按个帽·······形成共识:在一个厚木板上用凿子凿成一个坑,然后把匹配的轴承按在里面,再在木钻上,削成和轴承一样粗的圆辊,这样效果会更好. (三)确定所需的实验器材,让学生对照实验器材,总结实验步骤:1、把木板平放在课桌上2、把带有轴承的把手套在木钻上3、把绳子缠绕在木钻上(绳子不要与绳子挤压,确保能够来回拉动)4、一名同学按住上面的轴承,两名同学按住桌上的木板,第四名和第五名同学利用弓左右来回拉绳子,确保木钻能够快速旋转起来5、第四名同学快速来回拉动绳子(速度决定成败)其余同学仔细观察现象(在操作的过程中注意安全)。
青岛版五下科学12.《钻木取火》教学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
拓展活动
查阅资料,进一步探究: 1.机械能为什么能转化成其他多种能量? 2.详细了解古代人用火的方法和历史。
学习目标
1、复述故事,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初步把 握人物形象。
2、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 象。 3、体会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自学指导(一)
看图复述课文内容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 经过和结果要复述清楚。
对比
释担而立 但微颔之 取置覆酌沥
谦虚
道理: 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必骄傲自满。
课外延伸
1、联系生活、学习,说说熟能生巧的事例。 2、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 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课堂练习:
1、课文主要写了 和
射两个箭场面。 酌油
2、陈尧咨看待自己射技的句子是
公亦以、此自矜
吾射不亦精乎、
尔安敢轻这吾些射句子表现了陈尧咨
的
态度自。矜(或骄傲)
3、从神态描写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射技的句子是
, 睨之
但微颔之 ,表现了他对陈尧咨的射技的
油翁看待陈尧咨的射技的句子是
,
轻视的(态或度轻;从蔑语)言上描写卖 无他
但手熟尔这句话所包含的道理是
熟能。生巧
Hale Waihona Puke 4、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虚心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的道理,这让你想起哪些相 关的名言警句?
自学指导(二)
1、作者运用哪几种方法去刻画人物的形象?从文中找出具体句子进 行分析。并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两个人物的。 2、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陈尧咨(善射)
神态
忿然 笑而遣之
语言 动作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尔安敢轻吾射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钻木取火》教学参考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钻木取火》教学参考青岛版学校科学五班级下册《钻木取火》教学参考一、教科书说明:取火人类支配自然的开端。
钻木取火是最古老的取火方法,是古人才智的结晶,是人类利用自然的见证。
对于同学来说,钻木取火的故事同学通过多种媒体已有所了解,但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很多同学没有细致的探究。
本课是在上一课探究了机械能内部动能、势能相互转化的基础上,以古人钻木取火的故事为切入点,组织同学讨论钻木取火的道理,进一步熟悉机械能与其他能的转化,使同学会用简洁的器材做"摩擦生热'的模拟试验,培育同学搜集和整理信息的力量,乐于用学到的科学学问改善生活。
活动预备:教科书呈现了一幅古人钻木取火图:图上有一老一小两个古人,老者正在向少者传授钻木取火的方法,木头上有烟雾冒出,意在提示同学本课探究活动的主题钻木取火。
文字提示:搜集有关古人利用火的资料,了解"钻木取火'的方法。
意在提示同学课前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信息,了解古人用火的历史,并提前进行初步的探究,为课堂深入到讨论做好预备。
文字提示了本课需要预备的试验材料,如木板、砂纸、铁丝、手钻、火柴等。
本活动预备为同学供应了一个宽阔的思索空间,启发同学依据情景图和文字提示,绽开想象,开动脑筋,提出问题,体现了课前预备的开放性。
活动过程:☆活动一:试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古人钻木取火的道理。
本活动包括三个环节。
一是教科书供应了一幅同学相互沟通情景图。
四个同学围桌而坐,桌上摆放着各种书刊资料,意在提示同学相互沟通课前搜集到的文字及图片资料,传递获得的各种信息。
其中一生语言"我认为摩擦会产生热量'提示同学将摩擦与生热相联系,意在引领同学对"钻木取火'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提出自己的假设。
同学语言"能量是这样转化的'提示同学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解释钻木取火的道理。
本环节设计的目的主要是给同学营造一种宽松、开放的相互沟通氛围,让同学充分相互沟通课前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和信息,扩大信息占有量,实现资源共享,培育同学情愿合作相互沟通的情感态度。
小学科学《钻木取火》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钻木取火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坚持不懈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钻木取火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1)理解摩擦生热的现象及其在钻木取火过程中的应用。
(2)如何正确选择钻木的工具和木材,以及控制钻木的速度和力度。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1)钻木取火工具套装(包括钻头、木材、火绒等)。
(2)显微镜、放大镜等观察工具。
(3)实验记录表格。
2. 场地准备:(1)宽敞的实验室或户外活动场地。
(2)安全防护用品(如手套、护目镜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钻木取火的过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钻木取火的原理吗?”引导学生思考。
2. 探究与发现:(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钻木取火的过程和原理。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材料,讲解摩擦生热的现象。
3. 实践与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钻木取火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记录实验数据。
4. 交流与分享:(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2)教师总结实验现象,解答学生疑问。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表述钻木取火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生能通过实践,掌握摩擦生热的现象及其在钻木取火过程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积极进行科学探究。
4. 学生能够关注实验安全,遵守实验规程。
六、教学设计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等。
2. 教学环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实践操作、交流分享、总结反思。
青岛版科学六下《钻木取火》教学教法
青岛版科学六下《钻木取火》教学教法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钻木取火一、活动预备: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代人用火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分类,以备课堂上进行交流。
另外,还应让学生课前注意观看生活中摩擦生热现象,如玩滑梯、电锯、流星、飞机起飞、飞奔汽车的轮胎、火车道、划火柴等,并做好记录,为课堂上的交流作好铺垫。
在实验材料的预备上,要表达开放性的特点,如能够预备教科书提示的实验用的主体材料——手钻、木板、砂纸、钢条等,还能够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法预备实验材料。
只要学生能想到的、能找到的都能够。
教师课前也应预备一些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有条件的能够预备有关古代人用火的音像资料。
二、活动过程:能够先让学生观看事先预备的音像资料,也能够展现一些古代人钻木取火的图片或讲述相关的故事,从而引出关于钻木取火的话题,自然地导入新课。
也能够让学生观看、分析教科书活动预备中提供的情形图,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活动一:教师能够先提出问题:“你明白钻木取火是如何回事吗?你能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说明其中的道理吗?”,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为了培养学生对信息资料的处理、应用能力,提高资料的应用价值,交流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小组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和分类,能够按照故事类、科学知识类、历史类等来分,也能够按照钻木取火、阳遂取火、火镰火石取火、其他取火方式来分,不管学生如何样分,只要有一定的道理,教师就应该加以确信。
在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后,要组织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和展现。
交流时,不仅要对资料的内容进行讲解,还要交流对资料的处理过程和分类结果,并阐述理由或依据,以利于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利用猎取的资料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尝试说明“钻木取火”的道理。
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能有若干种不同的说明,教师不要给予评判,要尽量让学生针对自己或他人的观点展开辩解或争辩,使道理越辩越明,是非越辩越清。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钻木取火》教案2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钻木取火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钻木取火的原理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作简单的模拟实验,能利用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得相关信息。
2、情感态度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善于大胆且合理地进行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科学知识:知道钻木取火的道理,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初步认识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机械能与其他能的转化。
难点:使学生做成功“钻木取火”的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火柴、手钻、木板、有关古代人用火的资料。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人取火的方式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在不利用我们现在的火柴、打火机、燃气灶的情况下,你们知道什么方法可以取得火吗?2火的发现促进了为类迈向文明的进程。
你对这些取火方法有什么了解?它们有什么不同?二、实施探究。
1我们课前搜集了很多资料,小组内交流一下,讨论有关取火的知识有哪些?2汇报:你们知道了什么?木头本身没有火种,火是从哪里来的?3你能模仿这样的方法来取火吗?试一试。
4小结:钻木取火就是因为摩擦可以产生热量,在前两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有关能量转化的知识,能不能用能量转化的观点来解释其中的道理呢?(机械能转化为热能)三、巩固应用,拓展创新。
1通过实验研究我们明确了钻木取火的道理,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也是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呢?小组内交流,做好记录。
2这些能量的转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对于出现的不利影响,我们有什么好办法来减少呢?请你针对某一种现象写出自己的解决策略。
3机械能除了可以转化成热能还可以转化成什么能?谁能举出相关例子说明自己的观点?4古人利用钻木取火、阳燧取火、闪电取火、火镰火石取火等方法获取火种。
火是人类最早利用的自然力,火的使用宣告了人类茹毛饮血历史的结束,是人类在文明的征途上迈进的一大步。
课下同学们继续调查,详细了解古代人用火的方法。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钻木取火》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钻木取火》教案【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
【教材分析】
钻木取火是最古老的取火方法,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利
用自然的见证。
对于学生来说,钻木取火的故事学生通过多种媒体已有所了解,但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许多学生没有细致的探究。
本课
是在上一课探究了机械能内部动能、势能相互转化的基础上,以古人钻木取火的故事为切入点,组织学生研究钻木取火的道理,进一步认识机械能与其他能的转化,使学生会用简单的器材做“摩擦生热”的
模拟实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学情分析】
1.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了3年多的科学课学习,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课摩擦生热的探究活动,操作安全,难度适中,材料易得,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2.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偏向于表面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
观察,去发现实验的本质特点。
3.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那些平时动手能力比较弱的学生,鼓
励他们大胆动手,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整个探究
活动中,而对那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学
会交流,在动手操作中养成善于争鸣,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这样各。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钻木取火(2)青岛版
钻木取火教学目标: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钻木取火的原理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模拟试验;能利用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得相关信息。
2.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钻木取火的道理,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初步认识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重难点:知道钻木取火的道理,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初步认识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案例背景分析:活动准备提示了课堂交流所需要的资料:有关古人利用火的资料和钻木取火的方法的资料。
活动准备还提示了课堂探究所必备的典型的实验材料:木板、砂纸、铁丝、手钻、火柴等。
本课有两个活动。
活动一:试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古人钻木取火的道理。
本活动包括三个环节:一是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文字及图片资料,传递获得的各种信息。
二是设计试验验证钻木取火的道理。
三是表达与交流,总结钻木取火的道理。
活动二:说说生活中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将科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
自由活动中有两个指向:一是以“摩擦生热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怎么办呢?”为主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列举事实,阐述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是以“我们来说一说,机械能还能转化成什么能”为引领,将研究机械能与热能的转化延伸到机械能与其他能量间的转化。
拓展活动中提示了一个建议性活动内容:查阅资料,详细了解古代人用火的方法和历史。
因这部分内容与课前搜集的资料异曲同工,而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产生的新问题又是多方面的。
因此,根据授课安排和学生的兴趣,我将本课的拓展活动建议内容改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进一步探究:(1)机械能除了可以转化成热能,还能转化成什么能?(2)机械能为什么能转化成其他多种能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将课堂探究继续进行下去。
教学过程描述:一、以神话故事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那是在大约6000余年前,燧人氏偶然发现啄木鸟用尖长的嘴在树木身上小窟窿里找虫子吃,由于虫钻的深,啄木鸟嘴巴够不上,只好用尖硬的嘴去钻,不料却钻出浓烟火种。
五四制新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2课《钻木取火》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2课《钻木取火》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钻木取火》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能量》单元的第二课时。
本课以古人钻木取火的故事为切入点,组织学生研究钻木取火的道理,进一步认识机械能与其他能的转化,使学生会用简单的器材做“摩擦生热”的模拟试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的情感。
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先展现了一幅古人钻木取火图,意在提示学生本课探究活动的主题——钻木取火,文字提示“搜集有关古人利用火的资料,了解钻木取火的方法”意在提示学生课前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信息,为课堂深入研究做好准备。
文字提示了本课需要准备的实验材料,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法准备实验材料,体现开放性的特点。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通过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古人钻木取火的道理了解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通过交流生活中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能量的转化。
第三部分自由活动,首先通过交流能量转化现象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引导学生对摩擦生热现象的负面影响展开研讨,列举事实,阐述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其次以“机械能还能转化成什么能”为引领,将研究的重点从机械能与热能的转化转移到机械能与其他能量间的转化,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能量之间的转化是多途径、多方位的,为学生理解无处不在的能量及能量的转化做好铺垫。
第四部分拓展活动,主要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引导学生详细了解古代人用火的方法和历史,拓展探究空间,感受科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本课通过设计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发现钻木取火的原理,在交流研讨中认识到能量之间的转化是多途径、多方位的,在课后拓展延伸中感受古人的智慧,体会科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学生分析】钻木取火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神秘的,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浓厚,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视频播放和小组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提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钻木取火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2001》
《钻木取火》导学案一、课程背景本节课将进修古代中国的一种传统生活技能——钻木取火。
作为生存技能的一部分,钻木取火在古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今天我们将通过进修这项技能,了解古人是如何在没有摩登科技的情况下生存的。
二、进修目标1. 了解钻木取火的历史渊源和意义。
2. 掌握钻木取火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1. 钻木取火的原理和方法。
2. 钻木取火的步骤和技巧。
3. 学生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钻木取火的历史渊源和意义,激发学生进修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钻木取火的原理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简单的工具和技巧来取得火种。
3. 操作演示:教师现场演示如何进行钻木取火的步骤,引导学生注意技巧和注意事项。
4. 学生实践: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钻木取火的实践操作,让他们亲自体验并掌握这项技能。
5. 总结反思:让学生分享实践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总结钻木取火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作业安置1. 撰写进修笔记:要求学生根据教室内容,撰写关于钻木取火的进修笔记,包括原理、方法、步骤等。
2. 实践操作:要求学生在家中尝试进行钻木取火,并记录下操作过程和结果,以便下节课分享经验。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古代的生存技能,还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今天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传统技能的进修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学生更加珍惜摩登科技的便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和体验古代文化,同时也能够在实践中不息提升自己的能力。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2课《钻木取火》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2课《钻木取火》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火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2.掌握简单的生活实用动手技能。
3.创新思维,提高选材、安全和研发意识。
4.掌握“火组织者”的基本要素。
5.了解青岛地区的物产,多角度认识公园环境。
二、教学重点1.了解火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2.掌握“火组织者”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难点1.如何安全运用火种。
2.如何灵活运用技能。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课前导入通过做实验,观察火的产生过程,引导学生认识火,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学过程(1)了解火的起源和演化过程1.讲解火的起源和演化过程,让学生了解火的产生、分类、结构等基本知识。
2.通过观察、模拟火的燃烧,让学生认识火的特点和危险性。
(2)学习“火组织者”的基本要素1.讲解“火组织者”的基本要素,包括原料、危险性、使用方法等等。
2.通过演示,让学生了解使用火种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
(3)实践操作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有一个组长和组员。
2.通过让学生集合、布置阵地、敲打木板、擦取木柴和加热锅等活动,让学生熟练掌握安全使用火种的方法。
(4)总结1.总结学生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
2.安排下一步的植物科学活动,并让学生回家练习综合掌握那些技能。
3、课后扩展1.运用地理知识,介绍青岛地区的物产和公园环境。
2.通过模拟活动,让学生体验五莲山的观赏和研究。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问题解答和自评,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给予学生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激励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素质的高质量提升。
小学科学《钻木取火》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钻木取火》精品教案一、教学准备1、教师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钻木取火的资料。
2、教师准备槐木、梧桐木、砂纸、铁条、绳子、火柴、有关钻木取火的图片或文字资料等二、教学目标1、通过摩擦生热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2、通过教学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钻木取火运用的是摩擦生热的道理,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有关钻木取火的话题,导入新课。
板书:11、钻木取火(二)探究新知1、钻木取火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模仿古人钻木取火。
方法:选择比较硬的条状木头(如槐木),把木头的下端用刀子削尖;再选择比较软的木头(如梧桐木),用小刀剜一个小洞,平放于桌上,再用绳子缠在槐木上,用一个比较硬的东西顶住槐木上端,让学生一边一个来回拉,观察现象。
2(1)让学生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钻木取火的道理。
(2)教师参考资料:摩擦会产生热量,也就是摩擦生热。
3、实验验证(1)选择实验材料,验证摩擦会产生热量,即摩擦生热。
(2)学生做实验。
①搓手;②用砂纸打磨铁条;③在黑板上摩擦火柴;(3)交流实验现象,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其中的道理。
教师参考资料:机械能能转化为热能。
(三)科学与生活1、生活中有哪些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现象。
教师可根据课本上的图片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了解生活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现象。
并启发学生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生活现象。
2、讨论“摩擦生热”的利与弊。
利:冬天双手摩擦可以产生热量,使手变的暖和。
弊: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手钻工作时,钻头会很热,导致钻头损坏等重点讨论:摩擦生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商量解决的办法,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
3、机械能除了转化为热能以外,还可以转化为什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光能、生能等方面的例子。
使学生意识到能量之间的转化是多角度的。
青岛版小学科学《钻木取火》教学设计
钻木取火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钻木取火的道理进行解释,进一步认识机械能与其他能的转化。
2、使学生会用简单的器材做“摩擦生热”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认识到科学技术给人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
二、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有关钻木取火的资料2、教师准备火柴,细砂纸,铁丝,槐木、梧桐木、有关钻木取火的资料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有关钻木取火的资料,以此来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1、钻木取火-----摩擦生热(1)学生交流: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文字及图片资料,传递获得的各种信息。
(2)学生对“钻木取火”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提出自己的假设。
(3)动手实验验证猜想实验方法:把条状槐木的下端用刀子削尖,再把方形的梧桐木,用小刀剜一个小洞,平放在桌子上,再用绳子缠在槐木上,用一个硬东西顶住槐木上端,让学生来回的拉,观察现象。
(4)汇报现象得出结论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解释钻木取火的道理。
2、其他摩擦生热的实验(1)选择实验材料(2)制定实验计划(3)小组合作动手实验(4)汇报现象得出结论(机械能转化为热能)(三)科学与生活说说生活中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观察教科书展示了五幅图:第一幅图是工厂车间内工人师傅用切割机切割金属,火星四溅;第二幅图是商场电梯扶手因摩擦而发热;第三幅图展示的是一卡通正在玩滑梯,“屁股好热”暗示因摩擦而生热;第四幅图展示的是飞机降落时,轮胎与地面剧烈摩擦而产生火花;第五幅图是载人航天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生热燃烧。
以上五幅图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生活中的摩擦生热现象,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生活现象。
)(四)拓展活动:1、摩擦生热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怎么办呢?引导学生对摩擦生热现象的负面影响展开研讨,列举事实,阐述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
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手钻工作时,钻头会很热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保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钻木取火》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钻木取火》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能量》单元的第
二课时。
本课以古人钻木取火的故事为切入点,组织学生研究钻木取火的道理,进一步认识机械能与其他能的转化,使学生会用简单的器材做“摩擦生热”的模拟试验,培养学生搜集
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的情感。
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先展现了一幅古人钻木取火图,意在提示学生本课探究活动的主题——钻木取火,文字提示“搜集有关古人利用火的资料,了解钻木取火的方法”意在提示学生课前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信息,为课堂深入研究做好准备。
文字提示了本课需要准备的实验材料,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法准备实验材料,体现开放性的特点。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通过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古人钻木取火的道理了解机械能可以转化为
热能;通过交流生活中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能量的转化。
第三部分自由活动,首先通过交流能量转化现象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引导学生对摩擦生热现象的负面影响展开研讨,列举事实,阐述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其次以“机械能还能
转化成什么能”为引领,将研究的重点从机械能与热能的转化转移到机械能与其他能量间的
转化,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能量之间的转化是多途径、多方位的,为学生理解无处不在的能量及能量的转化做好铺垫。
第四部分拓展活动,主要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引导学生详细了解古代人用火的方法和历史,拓展探究空间,感受科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本课通过设计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发现钻木取火的原理,在交流研讨中认识到能量之间的转化是多途径、多方位的,在课后拓展延伸中感受古人的智慧,体会科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学生分析】
钻木取火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神秘的,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浓厚,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视频
播放和小组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提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
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钻木取火的原理,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
2.了解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也能转化成电能、光能、声能等。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做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模拟实验。
2.能用语言初步描述观察到的机械能转化成的热能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对生活中的其它能量转化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2.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重难点】
1.知道钻木取火的原理,了解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也能转化成电能、光能、声能。
2.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能量转化的模拟实验。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古人钻木取火、能量转化带来的不利影响等资料。
教师准备:木板、砂纸、铁丝、手钻、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
1.[PPT 1 出示]出示课题《钻木取火》。
2.[PPT 3 出示]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个童话故事。
3.[PPT 4 出示]教师提问:你知道钻木取火是怎么回事吗?学生交流。
4.聚焦话题:钻木取火有什么科学道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板书课题)。
二、活动探究
活动一:猜想钻木取火的道理。
1.[PPT 4 出示]教师提问:为什么“钻木”就能“取火”?你们能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
释其中的道理吗?
2.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汇总,对钻木取火的道理进行大胆猜想,提出自己的见解。
3.学生交流:每组选派一个代表发言,进行全班交流。
(我认为摩擦会产生热量、机械能转化成了热能……)
活动二:通过实验验证猜想。
刚才,同学们通过交流,对于钻木取火的道理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想,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摩擦生热吗?
1.[PPT 5 出示]制订实验方案。
(1)小组讨论:你们组准备怎么做这个实验?你们组将怎样分工?
(2)教师总结:经过刚才的交流,大家准备用砂纸打磨铁条、手钻钻木头、双手摩擦、
火柴擦黑板等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2.[PPT 6 出示]实验指导:接下来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做做这几个小实验来。
课本上为我们提供了四幅实验情境图,我们先来看看。
第一幅是两个学生合作,用手钻钻木,一人按着木板,一人负责钻;第二幅是一个学生正在搓手;第三幅是一个学生用砂纸
打磨铁条;第四幅是在黑板上摩擦火柴。
你们可以任选一个实验去做,如果有时间,最好都
做一遍。
如果你们还有其他可行的试验方法,不妨也试一试。
用老师也为同学们准备了木板、砂纸、铁丝、手钻、火柴等实验器材,你们可按照本组所选的实验,到老师这儿领取实验器
材。
(学生选实验,领器材。
)
[PPT 7 出示]温馨提示。
(1)实验中同学们要注意配合好,要认真、细心,还要有耐心。
(2)实验时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2.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活动。
(在学生进行实验之时,教师要进一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
3.[PPT 8 出示]学生交流实验现象。
(简单评价学生的实验情况)现在各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现象。
(1)手钻钻木:手钻工作时,钻头会很热。
(2)双手摩擦:两手互相摩擦会感觉到手很热。
(3)砂纸打磨铁条:用手触摸铁条,会感觉铁条很热。
(4)黑板上摩擦火柴:在黑板上摩擦火柴头,火柴会燃烧起来。
4.[PPT 8 出示]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现象。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与钻木取火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
)
(1)手钻钻木:摩擦产生热量,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2)双手摩擦:摩擦产生热量,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3)砂纸打磨铁条:摩擦产生热量,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4)黑板上摩擦火柴:摩擦产生热量,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5.教师小结。
钻木取火的道理:
[PPT 9 出示]燃烧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有足够的氧气;二是达到可燃物燃点的温度。
[PPT 10 出示]钻木的时候因为摩擦会产生热量,当这种热量积累到一定温度,就会达
到木屑的燃点,因为大气中本来就有足够的氧气,所以就点着火苗了。
因此,钻木取火的实
质是摩擦生热,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说,钻木取火的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板书: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活动三:说说生活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现象。
[PPT 11 出示]钻木取火的道理是摩擦生热,把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生活中机械能转化
成热能的现象有很多,我们先看看课本上都展示了哪些现象。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1.学生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交流)
2.[PPT 12 出示]教师展示:老师也发现了一些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我们一起
来看看。
三、自由活动
1.[PPT 13 出示]教师提问:我们已经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会出现摩擦生热这样
的能量转化现象。
能量转化现象有时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都会有哪些不利影响呢?改怎么办呢?
(1)[PPT 13 出示]学生分组展开讨论与交流。
(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索摩擦生热现象给
人们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并讨论、思考解决的办法,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阐述观点,
做出合理解释。
)
(2)(对学生的交流交流给予适当的评价)教师小结: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人们在
利用科学技术服务生活的同时,还要注意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
如何消除这些负面影响,是值得每一个同学思考的问题。
2.[PPT 14 出示]教师提问:机械能除了可以转化成热能,还能转化成什么能?
(1)学生分组展开讨论与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例子比如风力发电、水车发
电、电锯工作时产生的火花等)
(2)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机械能除了可以转化成热能,还可以转化
成电能、光能、声能等,能量之间的转化是多途径、多方位的,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更深
入的去研究。
四、拓展活动
1.引导课下探究的问题:学习这节课之后同学们想做些什么? (学生自由谈想法)
2.[PPT 15 出示]激发学生课下探究兴趣。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进一步探究:
(1)机械能为什么能转化成其他多种能量?
(2)详细了解古代人用火的方法和历史。
【板书设计】
钻木取火
摩擦生热
机械能——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