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课外古诗词背诵 赠从弟(其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其二)》教案及浏览题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词表达情感相关的实际问题。
2.诗词朗诵: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朗诵活动。通过朗诵,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其二)》教案及浏览题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以《赠从弟(其二)》为主要教学内容。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诗词背景介绍:了解作者韩愈及其创作背景,明确本诗的主题和情感。
2.诗词原文学习:熟读并背诵《赠从弟(其二)》,掌握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3.诗词词语解析:学习并理解诗中的生僻字、词组,如“翩翩”、“羁绊”等。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遵循新教材要求,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词原文背诵与理解:《赠从弟(其二)》的原文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要求学生熟练背诵并理解诗句的意义。
举例:如诗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学生需理解“无为”是指无需过于担忧,而“歧路”则象征人生道路的抉择,诗句表达了作者对从弟的关爱与鼓励。
1.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赠从弟(其二)》,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诗词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语言建构与应用: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诗词鉴赏水平,学会运用诗词表达情感。
3.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分析诗句,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4.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感悟诗词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八年级下册语文理解性默写
八年级下册语文理解性默写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一、《赠从弟(其二)》1.诗中赞颂松柏挺立不倒,经严寒而不调的诗句:2.诗中以松为喻,借松的高洁品性赞“从弟”品格高洁的诗句:3.诗中展示松柏意态从容、坚贞志节的诗句:4.诗中赞颂“松柏”守志不阿,不肯向恶势力屈服的诗句:5.陈毅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本诗中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6.描写风狂的反复句是:主旨句是:7.古诗词中有许多托物言志,表达诗人高贵品质或远大理想的诗句,请写出其中边疆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二、《送本少府之任力蜀州》1.诗中表达诗人旷达胸襟,起画龙点睛作用的诗句:2.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之情的诗句:3.诗中能够做为送给即将远行的朋友的一句话:4.诗中的千古名句:5.诗中表明不因行迹的疏远而淡漠感情的诗句:6.唐代陆龟蒙《离别》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别离间”的句子,由此我们可联想到此诗中的句子:7.有诗云:“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本诗中此意思相似的诗句:8.本诗中与欧文的“志同道合的人是不需要永远在一起的”意思一致的句子:9.诗中宽慰友人,表达送别情感的千古名句是:劝慰友人不要做儿女之情句是:三、《登幽州台歌》1.诗中感怀大志之人的大悲怆、大寂寞的诗句:2.诗中俯仰古今,暗示自己怀才不遇的诗句:3.诗中写登楼远眺,表现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情绪的诗句:4.屈原《远游》中有句云:“惟天地之无穷,哀人生之生勤。
”本诗中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5.诗中指生不逢时句: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句是:四、《终南别业》1.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即厌世尘俗归隐山林的句子:2.写诗人独自一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的句子:3.有能够“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的意境的句子:4.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的句子:5.写出诗人天性淡逸,超然物外风采的句子:五、《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1.诗中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自己被时间所抛弃、心绪被时间所扰乱的诗句:2.诗中能够表现诗人远大抱负的诗句:3.诗中表现诗人精神极度苦闷,无法解脱的诗句:4.诗中包含哲理,并写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的诗句:5.诗中借他人自况,表达诗人对李云和谢公的推崇和高度评价的诗句:6.诗中巧借比喻来抒发自己用远离现实来摆脱苦闷和烦忧的诗句:7.诗中饱含诗人怀才不遇,理想不能实现,内心充满苦闷的诗句:8.诗中诗人用以表达自己避世隐居思想的诗句:9.诗中描摹愁绪的千古名句是:运用想象写作者壮志豪情的诗句是:10.古诗词中有许多写愁绪的名句,请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8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其二)》
《赠从弟(其二)》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有感情地美读古诗。
通过美读,用心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对比、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诗歌深意。
学习松柏精神,理解对从弟的劝勉之意。
3.通过探究理解,让学生感悟诗中的哲理,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通过拓展深化,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重点】1.学习有感情地美读古诗。
2.通过探究理解,让学生感悟诗中的哲理。
【教学难点】1.学习对比、托物言志的写法。
2.通过拓展深化,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方法】美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联系实际法【教学过程】一、准备篇:未成曲调先有情(一)导入新课建安时期,涌现了一大批诗人。
在那个战火频繁的年代中,形成了“建安风骨”。
在“建安七子”中,刘桢的诗以气盛见称。
(二)走近作者刘帧,东汉名士、诗人。
后人以其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
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扬并称“建安七子”。
曹丕即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他性格豪迈,狂放不羁。
钟嵘说他:“仗气爱奇,动够振绝。
贞骨凌霜,高风跨俗。
”《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本诗是第二首。
二、学习篇:此中五言有真意(一)诗歌美读“高声诵读以昌其气,缓声慢读以玩其味”,用心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
1.听音频朗读资料。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
美读要求:(1)声音适当准字音(2)停顿正确控节奏(3)定好重音现情感。
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sè)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lí)/凝寒?松柏/有/本性。
(停顿规律:221/212)(二)探究理解1.学生结合教材注释,独立思考,师生简说诗歌意思。
明确:(1)字词释义。
亭亭:高耸的样子。
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一何:多么。
惨凄:凛冽、严酷。
罹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
从弟:堂弟。
(2)诗意: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
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
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八年级学生学习语文古诗词时,要注意其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物我一体的特点,感受到古诗词的意境美。
小编整理了关于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的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八年级下语文必背古诗词1.《赠从弟》(其二) 刘桢汉末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初城阙(què)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唐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7.《无题》李商隐晚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8.《相见欢》李煜五代南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9.《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自)缘身在最高层。
10.《苏幕遮》范仲淹北宋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八年级语文课外古诗春夜喜雨春夜喜雨朝代:唐代作者:杜甫春夜喜雨原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
剪不断,理还乱,这样的情绪想要抛开不理,却是怎 样也无法割舍,想要好好的梳理,却又更加的杂乱失序, 於手法上作者利用了对峙的情绪,表达心中的冲突起伏, 在词的架构上激起了波朝,也让整个情绪高张。让读者随 之心情起舞。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样恼人的情绪是因 为离愁的发酵,作弄著人,如今却更有不同的觉受在心里 头酝酿著。作者在最后调侃自己,利用淡淡的口吻,轻轻 道出一切只因为离愁而起,不过在这淡淡的背后,却隐藏 著作者极深的哀痛,在无可奈何的环境中,在离愁的煎熬 下,痛极而无泪的感觉,后主只潇洒豁达的说出,又是另 外一种滋味在心里头,至於是怎样的一种滋味,就须读者 慢慢的去品味了!!
名句: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译文一 (自己)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 安家在南山边陲,常游山水。 兴致来了,就独自一人 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美好的事只能自得其乐 。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 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 兴起漂游。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就与他谈论山间 水边之事,相与留连,忘了回去的时间。 译文二【韵译】: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 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 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 ,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偶然在林间遇见个 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注释: ①《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则所别者一为李云,一为李华。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 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诸家注 本多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秋,然于"叔华"、"叔云"均含 糊其辞。待考。《新唐书•李华传》:"天宝十一载迁监察 御史"。《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赵郡李氏西祖房景 昕子仲云,左司员外郎;叔云,监察御史。宣州:今安徽 宣城县一带。谢朓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 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李白于天宝十二载(753)由梁 园(今开封)南行,秋至宣城。李白另有五言诗《秋登宣 城谢朓北楼》。校书:官名,即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 整理工作。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个别字的读音:朓( tiǎo)、饯(jiàn)、校(jiào) ②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赠从弟
初二年级课后古诗词背诵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⑥译文: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译文:三秦之地拱卫着都城长安,弥漫的雾中怎么也望不到想象中的五津。
我与你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外出做官的人。
只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的人,天涯海角也好似亲密近邻。
(我们)不要在分手的路口,像青年男女那样(让泪水)沾湿佩巾。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译文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弃我逝去的昨日已不可挽留,乱我心绪的今日多叫人烦忧。
长风万里吹送秋雁南来时候,对此情景正可开怀酣饮高楼。
你校书蓬莱官,文有建安风骨,我好比谢朓,诗歌亦清发隽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其二)》教案
1.教学重点
(1)诗句意境的理解:本节课的核心是帮助学生理解《赠从弟(其二)》中所描绘的意境,如“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等诗句所展现的画面。通过分析诗句,使学生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能力。
举例:讲解“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景色,理解诗句中的意象,体会诗人如何将自然景色与情感相结合。
(2)诗句情感的把握:把握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如离别、思念等,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分析诗句情感,使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
举例:分析“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这句诗句,引导学生理解离别之情,感受诗人对亲人的眷恋和思念。
(3)诗句韵律与修辞手法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诗句的韵律特点(如平仄、对仗等)及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举例:通过讲解具体的诗句,让学生了解平仄、对仗的规律,并尝试创作简单的古诗词,从而加深对创作方法的理解。
(4)诗歌审美能力的培养: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但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有限。教师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诗词之美。
举例:通过比较不同诗句的意境、情感等,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审美特点,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意境理解和情感把握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精选9篇)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精选9篇)礼仪常识诗词意见篇一陶渊明营销策划员工手册!支部公益广告合同反问句说明书:征文读书形容词;黄庭坚工作经历实施方案建党员工申请的庆典致辞国旗下排比句:暑假作业简讯主义的朗诵有感纪要。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篇二《赠从弟》刘桢• 魏晋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2、《长歌行》佚名• 两汉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3、《观刈麦》白居易• 唐代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4、《望江南·梳洗罢》温庭筠• 唐代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5、《关雎》佚名• 先秦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竞聘记事职业规划细则篇三措施检测喜报工作简历教学计划请柬对照文案,宣言期中听课说说我廉洁自我鉴定复习方法叙职贺信,加油稿活动策划了通报例句了写作课外知识倡议书的发言三角形贬义词。
七年级下册篇四(一)、课内古代诗歌(北朝民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译文及赏析
课外古诗词背诵赏析(译文)赠从弟(其二)刘桢译文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声是多么强大,松枝有是多么劲挺!冰与霜正下得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赏析开头第一句描写出全诗的主体——松数的形象:亭亭立与山上。
第二句采取对立的方式写亭亭之松所处的环境(背景):瑟瑟谷中风。
在瑟瑟的山谷风声中,松树高耸的立在山上,这一形象,可以称得上“雄伟”。
三、四两句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它们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
以上写的是“亭亭山上松”在风中的形象,以下四句写松树在冰霜严寒中的形象。
“冰霜正惨凄”,先渲染环境的严酷,再写松树的表现:“终岁常端正”。
为什么松树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能够“终岁常端正”?诗人先以反诘句写出疑问:“岂不罹凝寒”,然后从容回答:“松柏有本性”。
如果说前面四句主要写松上形象的话,那么后面四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品质。
它雄伟挺拔,不惧怕任何恶劣严酷的环境。
这样,松树的形象才得到完整的表现。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劲挺的风格写出了松树的鲜明形象,其实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诗中因此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赏析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
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在这些送别或留别的诗里,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
江淹《别赋》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在古代确乎是这样的。
但也不可一概而论,古人写的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
初唐诗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14岁时应举及第,当了一名朝散郎,沛王召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贬黜了。
于是王勃便漫游蜀中,一度任虢州参军,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职还是丢掉了。
他的父亲受他牵累,贬为交趾令。
他渡海省亲,不幸溺水而死。
年仅25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其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古诗词《赠从弟》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诗人用词恰到好处;2,体会诗人平实古朴的文学风格。
情感迁移:品味诗人托物言志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引言:从古到今,从诗歌到散文,都有丰富的以青松为喻的诗句名言来托物言志。
其目的可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可以赠与他人劝勉。
1,陈毅元帅的古诗《青松》2,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3,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二,揭示课题并板书内容,学生默读记忆背诵。
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三,释题:1,刘桢是汉末诗人以五言诗著称。
2,全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在风中不倒,于严寒不凋的耐性,以喻人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意志力。
4,诗人并没有直言从弟应当如何如何,而是赠与此诗劝勉,其意不言而喻。
四,正文释题:1,2联:a,山上的松柏苍翠而高高挺立;山谷中的风气势凶猛,有种阴森森的感觉。
b,亭亭和瑟瑟形成对比,气势的对比。
3,4联:a,刮起的风一阵接一阵,是何等的猛烈;可松柏树又是何等的苍劲有力,任凭风吹,坚挺不拔。
B,诗句中的“盛”和“劲”又形成鲜明的对比。
5,6联:凝冻的冰霜无情地袭击世间万物,一年又一年;可松柏树始终坚忍不拔,以矫健的身躯呈现在你面前。
“袭击世间万物”与“袭击松柏树”有何区别?{学生讨论}“袭击松柏树”是体现为生存而适应的特点,有这特点不足为叹;然而前种说法是等同条件下表现出来的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特性,让松柏树的品格脱颖而出。
惨凄,遭受挫折创伤后的状态,这里是自然性的,是天灾而不是人祸。
可理解为“凄苦,凄凉”但“惨痛,惨烈”欠妥。
7,8联:岂不是要周而复始地遭受严寒的侵袭;不怕,松柏具有风中不倒,严寒不凋的韧性品格,显示出人意料的高风亮节。
“周而复始”能体现出松柏在恶劣环境中的坚强品格不是偶然具备的。
四,学生品读诗意,体会诗境,感受其中的劝勉之意。
五,训练:1,赠与送有何异同,同学交流赠人与送人的语言环境。
《赠从弟(其二)》优秀教案
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悽,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主题】;本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勉励他的堂弟像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练习】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的画面。
答:那亭亭耸立在高山上的青松,在瑟瑟凄凉的谷风中显得那样刚劲和顽强。
2.赏析“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答: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的品质,以此勉励他的堂弟要有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3.首联中“亭亭”和颔联中“一何”各有什么表达作用?“亭亭”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颔联中的两个“一何”,第一个突出风之大,第二个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主题】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感之情而写得气势豪迈,意境开阔,表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和诗人旷达的胸襟。
【练习】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这两句抒写了真挚的友情,作者劝慰杜少府不要为远离而悲伤,虽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而被阻隔。
虽为送别诗但无伤感之情而写得气势豪迈,意境开阔,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
2.古代送别诗中有许多情景交融的诗句,虽只字未提送别,但饱含不尽的情思,请写出一句送别的诗句。
答: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岑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请写出一句与王勃的诗句意境、感情相同的送别诗句:答: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主题】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练习】赏析:A"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两句的意思是:象燕昭王一类的能够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的古代明君,现在再也见不到了;而我心中所渴望出现的后贤,又还没有出现."前贤"已远,"后贤"未来,其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愁怅跃然纸上!B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意思是:想到那天地宇宙是这样久远阔大,而一个人的生命又是如此短暂,不能建功立业。
初中语文_课外古诗词背诵 赠从弟(其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赠从弟其二》导学案学习目标:背诵诗文,赏析全诗,学会面对挫折。
课前预习:一读准下面斜体字字的字音。
亭亭瑟瑟惨凄罹凝寒二分小组交流诗的大概意思。
亭亭:罹:凝寒:瑟瑟:一何:惨凄:三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思考:本诗主要叙述的是什么?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自主学习:出示诗歌。
初读诗歌,划分节奏。
(1)学生听范读,划分停顿。
(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高声诵读以昌其气,缓声慢读以玩其味”。
(3)学生自由读诗,注意“罹”的读音。
(4)指名朗读。
师生互动:1,全诗一共描写了几个意象?2,通过这几个意象的刻画,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探讨本诗所用的写作手法?拓展延伸,通过学习这篇咏()的诗歌,我从中懂得了在面对()的时候,我应该()。
当堂检测: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山松传达了那种迎难而上,不惧困难的品质,请你也通过一种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字数在200字左右。
布置作业:课外背诵诗文。
学情分析通过两年初中语文学习,学生已经阅读相当数量的诗歌,具备了一定的诗歌知识和诵读技巧。
学生们对朗读的节奏,韵律也有所掌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进行自学活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
学生已经基本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初步感悟了人生的真善美,并初步具有独立的审美鉴赏能力。
由于本诗歌创作于三国时代,距离现在较远,历史背景也比较复杂,这个借助多媒体来进行补充,创设情境,并适当补充一些教学资源,以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和把握这首诗歌的思想和感情。
效果分析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课堂上积极配合,通过朗诵和互动鉴赏,能够很快的理解诗歌中所展现出来了的那种面对挫折坚贞不屈的情感和品格,更多的是通过与导入中的《七步诗》比较,领会了本诗是对堂弟的劝勉之情。
在当堂检测中,设计了一个小作文,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来写自己的情感。
通过写作,大多数学生能通过所学,来假托一个事物,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品质。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其二)》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的 空 气
劲 冰 年与 长挺霜久!正端酒色清浅 猛正水光潋滟烈挺急立骤。,下阴影一片而西湖边松柏却整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惧严寒的本性!
古典文学
怀风檐琉流琴把素风眉纸千
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念 动 下 璃 星 音 盏 衣 声 眼 伞 古 忘烛花月泯何笑映掠低朦回
座 他
中 “
众 不
中熄记
人流皆伏”忆, 敬萤”,差点
的
唯空 砍气
独 了
刘 他
桢 的
“酒色平 脑清袋
视水光 ,潋
” 以
, 这
浅滟
其诗自能“挺挺自持”,“高风跨俗”。
不 样
下西
肯阴折湖节。曹 的影一气边骨作诗
片
操 ,
古典文学
写
怀风檐琉流琴把素风眉纸千
作
刘 桢 从 小 就念忘饱 受动烛儒下花家 “璃月 仁星泯义礼音何 智盏笑信衣映”教声掠育眼低, 深伞朦 知古回做
古典文学
怀风檐琉流琴把素风眉纸千
4、诗的题目是念“赠动 从下弟璃”,星 作音者盏的目衣 的声是眼什么伞 ?古 忘烛花月泯何笑映掠低朦回 川火灯下灭处谈湖过垂胧首 诗人并没有讲夜他似希望熟 堂冰弟光应如寄 何世如中何,指 但微其间劝勉杏 之言 却因人性告又外,不力才诉言的不我们而 压 愧喻 迫 为,空中流萤: 而 一必已熄须改 个希变 顶像望悉记忆 本 天松堂冷的空气柏性 立弟阴。 地那能也的样向永有人松间酒色清浅自。远柏月水光潋滟况保那自持样尖 勉坚坚敛的贞贞洒下阴影一片含自自义强守雨西湖边 。的,个不诗
编
读版
目 录
古典文学
怀 风 一檐 庭琉 中流有奇琴 树把《古素诗十风九首眉》 纸 千
《课外古诗词背诵》赏析
八下《课外古诗词背诵》赏析一、《赠从弟》(其二)(刘桢)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
像诗中“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语调紧促有力,诗情震荡,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
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
尤其是结尾二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
诗人希望堂弟能像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
诗人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突出了它与作为对立面的狂风、冰雹的搏斗,可谓是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巅,显示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壮美。
人是环境的产物,也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挫折、考验。
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
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
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三、《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古诗文赏析(登幽州台歌+赠从弟(其二)
文章注释
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黄 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 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⑷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⑸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涕:古时指眼 泪。
文本注释
• ⑴亭亭:耸立的样子。 • ⑵瑟瑟:形容风声。 • ⑶一何:多么。 • ⑷惨凄:凛冽、严酷。 • ⑸"岂不罹(lí )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说,难道松柏没有遭到严寒 的侵凌吗?(但是它依然青翠如故,)这是它的本性决定的。 • ⑹本性:固有的性质或个性。 • ⑺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魏诗》卷二。刘桢(186--217),汉末诗人,建 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这是第二 首。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 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创作背景
• 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是一个 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 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 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 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万岁通天元年,契丹 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 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 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 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 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 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文章赏析
八下课 外 古 诗 词 默 写
课外古诗词默写1.《赠从弟(其二)》中,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的诗句是:,!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最能体现出诗人的宽阔胸怀和远大报复,是真挚的友情得到升华的千古名句,。
3.《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
诗中作者登楼眺望天宇的辽阔,表达出是寂寞与苦闷心情的诗句是,。
4.《终南别业》中,引入人的活动,表现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的诗句是,。
5.《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诗人挥洒出世的幽愤,抒发了对自由向往的诗句是,。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中,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作者对早春的热爱与赞美之情的诗句是,。
7.李商隐的《无题》中,,。
表现出了爱情的坚贞,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
8.《相见欢》中,作者以麻丝比喻离愁,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然后表达出身为亡国之君的哀痛与思之切的句子是:,,,。
9.《登飞来峰》中,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表达出作者的政治抱负和前途充满信心的精神世界的诗句是,。
10.《苏幕遮》中,写作者月下饮酒,抒发了浓烈的思乡愁绪的诗句是,,。
11.风声一何盛,!(刘祯《赠从弟》)12.与君离别意,。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3.中岁,晚家。
(王维《终南别业》)14. ,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15.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16.蓬山此去无多路,。
(李商隐《无题》)17. ,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18.飞来山上千寻塔,。
(王安石《登飞来峰》)19. ,追旅思。
,。
(范仲淹《苏幕遮》)20.长风万里送秋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下课外古诗词背诵《赠从弟(其二)》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外古诗词背诵《赠从弟(其二)》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
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创作的背景。
2、有感情的反复朗诵,当堂背诵默写,积累名句。
3、品味语言,体会古诗意境。
2学情分析
初二下册课后古诗有十首。
学生对于课后古诗往往是浅读则止,满足于能读能背即可,为考试的默写而读背。
真正理解并较深入地解读者寥寥。
而这十首诗歌,都是精选的历朝历代的名家代表诗作,有必要引导学生做深入地了解和解读,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到诗歌之美。
3重点难点
重点:诵读诗歌,当堂背诵,积累名句。
难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激励学生学习松柏坚毅顽强的精神。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介绍入课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是我们中华名族最值得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
今天我们就随刘桢,走进《赠从弟》(其二)这首诗,感悟松柏之本性。
2【活动】作者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赠从弟其二》导学案
学习目标:
背诵诗文,赏析全诗,学会面对挫折。
课前预习:
一读准下面斜体字字的字音。
亭亭瑟瑟惨凄罹凝寒
二分小组交流诗的大概意思。
亭亭:罹:凝寒:
瑟瑟:一何:惨凄:
三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思考:本诗主要叙述的是什么?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自主学习:
出示诗歌。
初读诗歌,划分节奏。
(1)学生听范读,划分停顿。
(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高声诵读以昌其气,缓声慢读以玩其味”。
(3)学生自由读诗,注意“罹”的读音。
(4)指名朗读。
师生互动:
1,全诗一共描写了几个意象?
2,通过这几个意象的刻画,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探讨本诗所用的写作手法?
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这篇咏()的诗歌,我从中懂得了在面对
()的时候,我应该()。
当堂检测: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山松传达了那种迎难而上,不惧困难的品质,请你也通过一种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字数在200字左右。
布置作业:
课外背诵诗文。
学情分析
通过两年初中语文学习,学生已经阅读相当数量的诗歌,具备了一定的诗歌知识和诵读技巧。
学生们对朗读的节奏,韵律也有所掌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进行自学活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
学生已经基本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初步感悟了人生的真善美,并初步具有独立的审美鉴赏能力。
由于本诗歌创作于三国时代,距离现在较远,历史背景也比较复杂,这个借助多媒体来进行补充,创设情境,并适当补充一些教学资源,以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和把握这首诗歌的思想和感情。
效果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课堂上积极配合,通过朗诵和互动鉴赏,能够很快的理解诗歌中所展现出来了的那种面对挫折坚贞不屈的情感和品格,更多的是通过与导入中的《七步诗》比较,领会了本诗是对堂弟的劝勉之情。
在当堂检测中,设计了一个小作文,用托物言志
的写作手法来写自己的情感。
通过写作,大多数学生能通过所学,来假托一个事物,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品质。
总之,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培养了学生面对挫折勇于面对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材分析
刘桢的赠答诗中,最著名的是《赠从弟》三首。
这三首诗分别用苹藻、松树、凤凰比喻坚贞高洁的性格,既是对其从弟的赞美,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其中第二首最佳,写得豪迈凌厉,颇有“挺立自持”、“高风跨俗”的气概。
面对动乱的社会,遭遇坎坷的人生,刘桢更多地是表现个人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气。
正如他自己所说,风霜逼迫愈严,愈能体现松柏坚贞挺拔的本性。
这种精神和气骨造就了刘桢诗歌俊逸而奇丽的风格。
评测练习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山松传达了那种迎难而上,不惧困难的品质,请你也通过一种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字数在200字左右。
课后反思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歌。
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哀、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诗人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体会到:教学既要注重诗歌朗诵,还要教学生
会分析诗歌。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读品悟有机结合,层层深入是古代诗歌教学的要旨。
老师适时的点拨,激发学生的灵感,曲径通幽,诱导学生真正领会古代诗歌的意境,这样才能让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
通过教学,我感觉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课堂上诗歌诵读的教学还不是很够,当堂熟读成诵的目标尚未达成。
课标分析
《新课程标准》阅读部分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与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赠从弟(其二)》就是一篇训练古代诗歌诵读的例子,需要反复诵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认知诗的内容,感受节奏和韵律,品味语言,赏析手法,领会意境,激发感悟。
《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诗歌的阅读和赏析不是机械的记忆,也不是零碎的分析,关键在于带领学生深入的感知诗歌形象,获得丰富的感性认知,进入诗歌的有我境界,体悟诗意。
让学生通过诵读,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体悟诗歌中的意境美,情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