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律_生态平衡与环境资源合理利用

合集下载

熵增加原理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

熵增加原理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

熵增加原理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熵增加原理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重要内容,它指出了一个系统在自发过程中,系统内部的无序程度(或称为熵)总是增加的。

这个原理不仅在物理与化学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在生态环境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生态环境是由各种有机体和无机物质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其中的能量和物质流动以及各种生物的相互作用都遵循着熵增加的原理。

本文将探讨熵增加原理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并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生态环境中的能量流动遵循着熵增加原理。

能量在生态环境中以太阳能为源,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传递给各种生物,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在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不可逆的,而且总是伴随着一定的熵增加。

在食物链中,能量的流动总是向不稳定的状态转化,最终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去,而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熵的增加。

这就说明了能量的流动是符合熵增加原理的,而且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的废热,导致了系统的熵增加。

生态环境中的物质循环也受到熵增加原理的影响。

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通过生物和非生物过程不断地循环利用,这个循环过程也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总是伴随着熵的增加。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然后转化为有机物质,当生物死亡或者动物排泄物质时,这些有机物质又转化为无机物质,然后被再次吸收利用。

在这个过程中,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之间的转化总是伴随着熵的增加,这就是物质循环过程受到熵增加原理的影响。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受到了熵增加原理的制约。

生态系统是一个包含了多种生物和物质循环的复杂系统,而且在这个系统中也存在着各种能量的流动以及物质转化过程。

根据熵增加原理,一个系统内部的熵总是趋向于增加,而熵的增加又意味着系统的无序程度增加。

在生态系统中,当系统内部的无序程度越高,系统的稳定性就越低,这就意味着当系统内部的熵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系统就会发生崩溃或者崩塌。

熵增加原理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

熵增加原理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

熵增加原理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熵增加原理是热力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也被广泛应用于生态学中。

熵增加原理表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系统的无序度(也被称为混乱度或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

这个原理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熵增加原理指出了一个基本的生态学现象,即自然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不可逆的过程。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往往是单向的,而不可逆过程正是导致熵增加的原因。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一般会从太阳照射到植物,再从植物转移到动物,最终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

这个过程中,能量的利用和转化会导致一定的能量损失和熵的增加。

熵增加原理还可以解释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群落的结构。

根据熵增加原理,自然生态系统往往有更高的熵(即更高的无序度),而高熵状态下的系统更具有稳定性。

在一个高熵的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竞争将更加复杂,而这种复杂性正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的重要因素。

熵增加原理为我们理解和研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

熵增加原理还有助于我们对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进行优化和管理。

通过熵增加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流动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通过优化能量流动的路径和提高物质循环的效率,我们可以减少系统中能量和资源的损失,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在生态环境管理和保护中,熵增加原理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措施,以减少对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提高生态系统的抗扰能力和恢复力。

熵增加原理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优化能量和物质的流动,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熵增加原理的理论指导,我们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熵增加原理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

熵增加原理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

熵增加原理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摘要】本文探讨了熵增加原理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生态系统中的熵增加原理,讨论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对熵增加的影响,以及生物多样性维持、自我调节机制、稳态与灵敏度等方面。

结合这些内容,突出了熵增加原理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其对生态环境的启示。

总结了熵增加原理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强调了其在维持生态平衡、提高环境灵敏度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熵增加原理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自然规律,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生态环境、熵增加原理、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自我调节、稳态、灵敏度、生态系统、保护、启示1. 引言1.1 熵增加原理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熵增加原理是热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指出在任何系统中,系统的混乱程度是不断增加的。

在生态环境中,熵增加原理同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元素之间的互动过程是非常复杂的,而熵增加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种复杂性。

通过熵增加原理,我们可以看到生态系统中不可逆的趋势,即系统的无序状态不断增加。

这说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不断扩大的,而这正是生态系统健康和稳定的关键。

熵增加原理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从高能量级别向低能量级别转移,同时产生熵的增加;物质在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和非生物过程不断循环利用,但也会产生熵的增加。

这种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熵增加原理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保护生态系统,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

2. 正文2.1 生态系统中的熵增加原理生态系统中的熵增加原理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物质和能量流动过程中,系统的混乱度和无序度不断增加的规律。

这一原理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的不可逆性和自然规律性,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学物理ppt之熵与环保与发展

大学物理ppt之熵与环保与发展

负熵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 林业一直是我国建设中的微薄环节。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低下,而且它的 潜在能力己经很有限,靠大量利用林业资源获取粗放式增产是不可能的,由于 人类无节制的开垦,破坏,森林急剧减少,草原退化严重,引起了很多自然灾 害的疯狂掠夺,肆意扫荡。例:水土流失、滑坡、荒漠化、沙漠化等。据悉, 全球受荒漠化影响或威胁的土地近5200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面积由1991年 的3592万平方千米猛增到1999年的4773平方千米,占整个地球陆地的四分之一, 而且目前仍以5—6万平万千米的速度在增长。生态平衡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人 们利用、破坏大大的超过了林业的承载力,它始终处于一个熵增过程。 根掘吉布尼斯方程可知,它是一个自发过程,不可逆过程。虽然森林、林木资 源是可再生资源,但是它的增长速度远远不及人们开发利用速率。所以,熵呈 直线上升。 树木的用途很多,它直接主宰着地球以后的发展趋势和环境质量。现今,经济 社会发展对生态改善的需求将取代林产品需求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只 有这样,我们的林业才能够可持续发展,林业的欠缺是我们生活资源最大的缺 憾,它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和危害,给予了我们无尽的担忧,况且,林业生产过 程远远没有农业生产快,林业生产过程由多种生产作业分享时间和资源。我们 必需协调资源制度和经济产品周期等因素的冲突,为了让生态系统沿着从无
高 熵 原 料
低熵能源
生产系统
知识技术 废高 热熵 废 物
低熵产品
生产过程中的熵变
在生产过程中:
产品中的熵 + 废物废热中的熵 > 原料中的熵 + 能源中的熵
所以生产过程是熵增加的过程
人类社会经济过程包括三个子过 程: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消费 过程每个过程都是导致“熵”增 加的过程。

熵增加原理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

熵增加原理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

熵增加原理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熵增加原理是热力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也可以应用于生态环境中。

生态环境是由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复杂系统,根据熵增加原理可以解释生态环境中一些重要的现象和规律。

熵是描述系统混乱程度的物理量,熵增加意味着系统的混乱程度增加。

在生态环境中,可以把生物群落或生物多样性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应用熵增加原理可以分析和解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重要问题。

熵增加原理可以解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通常与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根据熵增加原理,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其中的能量和物质流动是否能够增加系统的混乱程度。

如果能量和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过程中增加了系统的混乱程度,这个生态系统就是一个稳定的系统。

相反,如果能量和物质的流动降低了系统的混乱程度,这个生态系统就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

一个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中的食物网越复杂,能量和物质的流动越复杂,系统就越稳定。

熵增加原理可以解释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也是熵增加的过程。

能量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然后通过食物链向上转移。

在这个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而熵增加。

熵增加的原因是,能量转化过程中有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这导致熵的增加。

食物链的消费者也将能量转化为热能,并散发给周围环境,增加了熵的增加。

熵增加原理可以解释物质循环。

在生态环境中,物质循环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环节。

物质循环包括生物的生长、繁殖、死亡和分解等过程。

这些过程中,有机物质被分解为无机物质,并通过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重新合成为有机物质。

这个过程中,物质的分解和合成导致了熵的增加。

分解过程中有机物质的分子结构变得更加混乱,而合成过程中有机物质的分子结构变得更加有序,这导致了熵的增加。

物质的循环过程中,熵的增加使得生态系统能够持续地进行物质循环,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熵增加原理在生态环境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解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重要现象,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保护生态环境。

【精品】熵定律的经济学涵义及对可持续发展的再认识

【精品】熵定律的经济学涵义及对可持续发展的再认识

熵定律的经济学涵义及对可持续发展的再认识李建民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2年10月17日)【内容提要】物质和能量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基础,因此,物质形态的转变和能量的转换是人类经济系统与自然物质系统之间联系的最基本形式。

热力学所揭示的熵定律对于人类而言,也就成了最终约束。

对物质和能量形式的转换、占有、交换和再转换构成了人类经济活动的全部物理学意义,也赋予了熵定律丰富的经济学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熵定律作用结果的一种理性反应。

平等、自由、理性、进步是构成人类发展内核的基本元素.可持续发展应该是在充分维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的前提下,使人类步入精神世界的自由王国。

一、引言可持续发展作为新世纪人类追求发展的新模式,已经于20世纪末在国际社会取得了基本共识,尽管分歧在最近的国际社会的最高政治舞台上依然呈现。

但是,一个更为明显的事实是,人类威胁和危害资源环境可持续性的行为却仍在继续.这表明可持续发展对当今世界的人们而言,还仅仅是一种道德约束,或者说,软约束.当社会需要约束或禁止某种行为的时候,它需要的是硬约束,就人类社会内部而言,硬约束就是暴力、法律、行政力量等。

但是,这些约束形式仍然不是人类行为的最终约束,因为,这些形式的约束仍然可以不时地被人类自己所改变。

人类行为的最终约束来自自然界,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自然规律是人类无法抗拒也无法逃脱的专制者,因为无论人类文明如何发达,它始终还是自然界的一个物种。

从这个逻辑出发,我们对可持续发展理解必需建立在自然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迄今为止,人们改善自己生存状态所采取的途径无非是以下三条:其一,科学和技术进步;其二,发展经济;其三,政治革命或政治改革。

实际上,这三条途径的本质是:增强人类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能力,提高资源在人类各种用途上的配置效率,改善资源在社会成员之间分配的公平性。

因此,无论人们寄托于经济发展和政治变革多大的期望,无论人类是否将自己的未来完全托付给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一个目前还难以辩驳的公理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这个物质-能量基础。

熵增加原理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

熵增加原理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

熵增加原理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熵增加原理是热力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也适用于生态系统的研究。

这个原理描述了系统趋向于自发地增加混乱度、不可逆过程和熵的过程。

在生态环境中,熵增加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生物种群、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

熵增加原理可以用来解释生物种群的动态变化。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是相互依存的,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维持能量和物质的流动。

根据熵增加原理,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趋向于使系统的混乱度增加。

当一个物种的数量增加时,它的食物资源可能会减少,导致其他物种的数量下降;反之,当一个物种的数量减少时,其他物种的数量可能会增加。

这种相互作用会导致种群数量的波动和周期性变化,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熵增加原理也适用于能量流动的研究。

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的关键要素,它通过食物链的传递来维持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生物群落的稳定。

能量流动并不是高效的过程,其中有大量的能量会在不同的转化过程中耗散掉,增加系统的熵。

在光合作用中,植物从太阳光中吸收能量并转化为化学能,但这个过程中有很大的能量会以热量的形式散失。

同样,当一个物种捕食另一个物种时,也会有能量被散失和浪费。

这些能量的耗散过程会导致系统的混乱度增加,符合熵增加原理。

熵增加原理还可以应用于物质循环的研究。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包括有机物的分解、养分的循环和生物体的排泄等过程。

这些过程中的物质转化也会伴随着能量的耗散和混乱度的增加。

有机物的分解过程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但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无用的废物。

这些废物需要进一步进行分解和转化才能重新进入生态系统的循环,但其中总会有一些物质流失或浪费,导致系统熵的增加。

熵增加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些物质循环的不可逆性和不完整性。

对资源环境问题的思考——熵率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对资源环境问题的思考——熵率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维普资讯
第3 2卷第 7期
20 07年 7月
环境科学与管理
ENVⅡt 0NM 匮NTAL CI S ENCE AND ANAGEM ENT M
Vo 2 L 3 N0 7 ’
J l 0 7 uy2 0
文章编 号 :63— 22 20 }7- 11- 4 17 1 1 (07 0 07 0
源 的利 用 率 。
关键词 : 自然资源 ; 环境 ;熵增定律 ; 合理利 用;热力学定律
中 图分 类 号 : 2 X4 文 献 标 识 码 : A
C0 sd rt0 b u h su so s u c sa d En io me t n i eain a o tte Is e fRe o r e n vrn n
flt h n i n e t l y tm’ sa ln s n e u a o u o t e e v r m n se S tb e e s a d r g lt n.An h u n,t e man p r f h n elg n e—cr l o a s i d t e h ma h i a t e i tl e c ot i ice,c n b n a r g i
对 资 源 环 境 问题 的 思 考
— —
熵 率 与 自然 资源 的合 理 利 用
沈昊院 , 华 湖北 武汉 4 07 ) 30 9
摘 要: 自然界 中的能量与物质 系统的运动是遵循热力学定律 的0从 熵的 角度来看 , 现在人类开发利 用资源的 方式 , 系统熵增加速 , 使 不利 于环境 系统的有序 和稳 定。而人类作为智慧圈的主体 , 是可以通过 智慧和知识 , 向 其输入 负熵 , 以延缓熵增速度。 目前 的形 式下 , 可以采取 适 当的对 策 , 坚持科 学的发展观 , 实行 节约型经 济模 式, 从熵的角度 出发寻找高效的新能 源, 充分利 用不 可逆过程 的建设 性作用 , 通过知识技 术的进 步提 高资 源能

熵在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熵在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熵在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熵是热力学基本概念之一,表示了物质的混乱程度。

在生态环境研究中,熵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一、熵在生态系统中的意义生态系统是自然系统中最复杂的系统之一,包括生物、非生物和人类活动等多个方面。

生态系统的运行必须遵循能量守恒和物质循环原则,而这两个原则恰恰与熵密切相关。

当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处于稳态时,熵的增加速率最小,系统也就相对稳定。

相反,当生态系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时,熵的增加速率就会快速增加,而系统的稳定性将会受到影响。

通过对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的观测和分析,可以计算热力学中的熵,并知道生物圈发生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等。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二、熵在生态系统评估中的应用生态系统评估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其中熵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1.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评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评估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性的一个关键指标。

熵可以用来计算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状况,以及评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当一个生态系统的熵增加速率较低时,说明该系统中能量和物质的流动运转效率较高,系统稳定性相对较高,反之则说明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

2. 水环境质量评估生态系统中的水是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核心部分。

利用熵可以评估生态系统中水环境的质量,如水体中溶解氧的浓度、电导率、化学需氧量等指标,可以反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供应能量水平。

3. 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评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指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量必须保持在一个可持续的范围内,以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熵可以用来评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流量,并借此评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三、熵在生态系统管理中的作用生态系统管理是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生态过程和社会经济利益的一项综合性工作。

熵在生态系统管理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1. 环境监测和评估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可以了解生态系统的状态和潜在的问题,并据此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案。

熵增加原理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

熵增加原理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

熵增加原理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熵增加原理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熵增加原理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它指出系统的熵总是朝着增加的方向发展,当系统达到熵极大值时则无法继续运转,即出现了环境破坏和生态恶化现象。

在生态环境中,熵增加原理被广泛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具体的应用:1.生态平衡与熵增加原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非生物物质不断交换,构成了一种稳定的生态平衡。

然而,如果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则会破坏生态平衡,进而导致环境的不可预测性和生态系统的崩溃。

这就是熵增加原理所预示的结果。

因此,我们必须注意不破坏自然中的平衡,避免过度开采资源和过度消耗。

2.回收再利用和熵增加原理回收和再利用是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

这也与熵增加原理密切相关。

例如,金属的回收可以减少矿物燃料的开采,同时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生态工程是一种利用自然系统的力量来改善生态环境的方法。

例如,通过利用湿地处理污水,来达到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的目的。

这么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提供了一种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自我调节方式。

这与熵增加原理是相符的。

生态恢复土壤重要因素包括植物、微生物的作用,其中植物和微生物的区分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熵增加原理的分析和体现,在生态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

4.可持续发展和熵增加原理熵增加原理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人类经济、社会和环境需求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不仅能够实现资源的利用,还能帮助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这也是人们对熵增加原理的应用。

总之,熵增加原理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运用熵增加原理来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就可以避免环境破坏和生态恶化的发生。

因此,我们要关注环境质量和生态保护,做到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和地球的未来做出积极的贡献。

熵定律的启示_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熵定律的启示_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许多组成部分的起源、意义和相互关系。因 多值得现在以及未来重视的问题。
此# 如果在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
首先,对于人类近几个世纪以来所取得
和资源消耗方面按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 这 的物质文明要进行彻底的反思。近代以来人
个星球上增长的极限将在今后一百年中发 类只用了短短四百来年的时间# 就获得了自
/ 关键词 0 熵定律 自然能源 可持续发展 / 中图分类号 0 1## / 文献标识码 0 2 / 文章编号 0 !$$3 % ,$$ ( #$$! * $" % $$!" % $’
十八世纪后- 牛顿机械力学在各个领域 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它不仅改变了人类的 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而且还改变了整个人类 价值观念和历史发展的方向- 形成了对人类 具有重大意义的时代———机械论时代。
危机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恐慌和思考,很 多专家、学者开始冷静地对整个人类的行为 进行反思。,$ 年代初-“罗马俱乐部”的成员经
收稿日期:#$$! % $& % !’ 作者简介:梁飞 ( !&’) % * ,男,安徽合肥人,!&)# 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系,!&&+ 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
班,现就读于天津大学博士研究生班。主要研究方向:系统分析。
利用的到不可利用的状态# 从有效的到无效 复。每一转化。熵是表示一定数量的有用的能 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
量转变成了无用的能量的一种度量,熵值越 出呼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
大,转变越多,无用的能量越多。例如,人们烧 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
其次# 要处理好改造自然与生态平衡的 关系,即现今我们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 略。我们要放弃对自然的殖民掠夺方式# 但这 并不是说要人们放弃对自然的改造和开发。 我们的目的是要在未来对自然的开发和改造 的同时# 努力保持与自然的和谐、保持整个大 自然的生态平衡。“只有从我们在自然界中的 位置出发,才能成功地与自然对话,而自然对 那些明确承认自身是自然的一部分的人作出 回答”。(普里高津《与自然对话》)。人类过去 由于采取对自然的殖民掠夺政策# 不尊重自 然规律# 破坏生态环境# 而遭致自然报复的事 情是屡见不鲜的。例如,森林———“地球的肺 叶”为全球物质能量的循环起着巨大的作用, 它对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 土,防风固沙等方面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但自 工业文明以来,全球的森林被大量地破坏,据 统计,!$ 世纪时全球的原始森林约为 %& 亿公 顷,到本世纪 %’ 年代约为 (" 亿公顷,而到 !$)" 年第八届世界林业大会时则降为 *& 亿 公顷,到 "’ 年代只有约 *% 亿公顷了。也就是 说,自本世纪中叶以来,全球森林正以每年约 !"’’ + *’’’ 万公顷的速度递减着。我国每年 森林面积减少 !%’ 万公顷。森林的破坏,致使 全球生态系统失去平衡,进而导致生态环境 的恶化,自然灾害更加频繁。水土流失、土地 荒漠、风沙尘暴、温室效应等已不是少数国家 的问题了。

熵商定律与管理

熵商定律与管理

熵商定律与管理
熵增定律,也被称为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熵(衡量混乱程度的指标)会随时间增加,直到达到最大值,即热寂状态。

这意味着系统最终会达到最无序的平衡态。

这个定律对于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企业中,随着公司规模增大,组织架构可能变得臃肿,员工可能变得官僚化、懒散,整体工作效率和创新意识降低。

这是因为“工作上的自我管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熵减行为,比“放弃自我约束,任由懒散”来得痛苦。

这是“熵增”的本质,即熵的混沌程度增加,导致的生命或组织功能减弱失效,也是宇宙的终极演化规律。

为了抵抗熵增,企业家需要采取一些策略。

例如,灰度管理和容错机制可以帮助降低熵增的速度。

灰度管理需要领导者保持自己的观点,同时倾听他人的观点,给员工足够的积极性,进行平行的交流和妥协。

这样的管理方式有助于在混沌中产生清晰的方向,并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和谐。

此外,熵增理论也强调了能量和资源在自然界中的有限性,需要合理管理和利用。

这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启示,即需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能源和资源,避免浪费和滥用,以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总的来说,熵增定律对于管理有着重要的启示,提醒我们在面对混乱和无序时要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持续的努力和管理来维护秩序和组织,避免陷入混乱和无序的状态。

熵值法_精品文档

熵值法_精品文档

其中xij 表示第i个样本第j项评价指标的数值。
(二)数据处理—标准化处理
① 由于各指标的量纲、数量级均有差异,所以为消
除因量纲不同对评价结果的影响,需要对各指标进行
标准化处理。
方法一:
x ' ij xj x min ; x ' ij x max xj
x max x min
x max x min
主要精髓:熵值 效用价值 相对变化程度正相关)
权重(与指标的
二、熵值法的计算方法及步骤
(一)原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假定需要评价某城市m年的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
系包括n个指标。这是个由m个样本组成,用n个指标 做
综合评价的 x1问1 题,便x1n 可 以形成评价系统的初始数据矩Leabharlann 阵:Xxm1
xmn
因而,扬州市在以后的发展中,要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 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A、切实采取措施加强耕地保护,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 衡。
B、加强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划控制,合理确定建设用地 规模,提高土地利用率。
C、积极推进市场置地,调整和优化用地结构与布局, 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D、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注重土地开发与利用的生态效 益。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 ——熵值法
内容提要:
一、熵值法的基本原理 二、熵值法的计算方法及步骤 三、在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实际运用 四、对熵值法的评价
一、熵值法的基本原理
①熵的概述
熵,英文为entropy,是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在 1850年创造的一个术语,它用来表示一种能量在空间中 分布的均匀程度。熵是热力学的一个物理概念,是体系 混乱度(或无序度)的量度,用S表示。
主要包括“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四大一级指 标,如下表所示:

生态基本规律包括

生态基本规律包括

生态基本规律包括“生态基本规律”,一个常被提及的环境概念,表达了在生态系统中,个体和整体之间发生作用的一般原理。

它包括六个重要的基本原则:熵递增定律、能量流动定律、平衡定律、适者生存定律、多样性定律和系统可辨性定律。

首先,伽马定律是熵递增定律的一种,它指出热力学系统的熵值不断增加,衡量动力学状态的熵的总和必须不断增加。

这一定律对生态系统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有限的资源,生物群落必须被组合,这种聚集性不仅会导致熵的增加,还会带来热量累积,从而影响环境的热力学状况。

其次,能量流动定律指出,在自然界中,能量被转化为有用的功能形式,并且能量还能被转移到其他系统。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从阳光或风湿风形式开始,然后被植物从空气中吸收,最后被动物通过植物获取到,而植物又从动物身上获取了有益的营养物质。

从能量的运动形式和路径看,能量流动定律在保持生态系统动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平衡定律是控制生态系统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则,它指出,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都能达到平衡点,并持续维持在这样的状态。

如果系统出现改变,则其状态也会不断调整,以达到新的平衡点。

因此,当生态系统出现变化时,平衡定律能够有效地调节系统,使其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

此外,适者生存定律是一种重要的生态学原理,它指出生活在竞争性环境中,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可以生存,而不适应者则会消失。

其实,竞争和适应是赖以生存的重要前提,一个物种在种群中竞争更佳的存在空间,而根据某个特定环境发展出适应性,则使其具有生存优势,更容易获得资源和生存空间,而其他不适应的物种就会被淘汰。

此外,多样性定律指出,在生态系统中,多样性越大,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

根据多样性定律,系统中的物种越多,互相依赖的程度也越强,网络中影响因素越多,各种冲撞和利益博弈也就越复杂。

对系统而言,多样性越大就意味着系统的稳定性越高,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而当多样性降低时,就会导致系统的稳定性降低,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甚至发生灾难性结果。

熵在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中的应用

熵在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中的应用

熵在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中的应用引言: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是一个复杂的任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其中之一是熵的应用。

熵是物理学和信息论中一种衡量系统混乱度的指标,也可以用来描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本文将探讨熵在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中的应用,并阐述其在生态学研究和保护中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熵的定义和基本原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熵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熵是描述系统混乱度的物理量,也可以理解为系统的无序程度。

在生态学中,我们可以将生态系统看作是一个具有各种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的复杂网络。

这些相互作用会导致能量的转移和物质的循环,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熵的计算,我们可以衡量这些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进而评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二部分:熵在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中的应用熵可以作为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

首先,通过计算生态系统中各组分的熵,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和复杂程度。

这有助于揭示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群和相互作用网络的结构。

例如,如果某个组分的熵很高,说明它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可能是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评估其稳定性。

其次,熵还可以用来衡量生态系统中信息的增加或减少。

当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或变化时,系统中的信息量会发生改变。

通过计算系统的熵变化,我们可以评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扰动的能力。

较低的熵变化意味着生态系统对干扰具有较强的韧性,而较高的熵变化可能意味着生态系统容易受到扰动并丧失稳定性。

第三部分:熵在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熵在生态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组分的熵和相互作用网络的结构,我们可以揭示生态系统中关键种群和关键相互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其次,熵还可以用来评价生态系统与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性。

通过测量生态系统中的熵变化,我们可以评估系统对干扰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熵增加原理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

熵增加原理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

熵增加原理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熵增加原理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之一,它表明任何封闭系统的熵都会不断增加,也就是系统的无序程度会逐渐增加。

在生态环境中,熵增加原理同样适用,因为生态环境可以被视为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它是由许多不同的生物群落、水、大气和地理元素组成的。

生态环境的熵增加过程是由于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所导致的。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通过生物圈,非活性层和土层之间的交换来流动。

这些流动是通过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这种流动使得生态系统不断地产生无序状态。

例如,一些物种的数量会不断增加,导致资源竞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会逐渐降低。

然而,生态系统内的熵增加过程并不是一定的,它可以受生态系统内各个层次的生物和非生物的相互作用和调节。

比如,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共同协作,以一种有组织的方式进行能量和物质的交换,这样就可以减少熵的增加。

这种共同作用包括诸如生态系统中繁殖和寄生作用等方面。

在生物圈之间的各类关系中,共生关系和食物链联系是最为直观的例子。

共生关系是两个不同物种之间互利共存的现象,食物链联系是生态系统内物种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另外,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人类活动会导致生态环境内的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极度不平衡,导致生态系统的熵增加加速。

例如,过度的采伐和捕捞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的崩溃,这样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熵增加进一步加速。

更严重的是,污染和环境退化也将使得生态系统的熵不断增加,并最终引发严重的环境危机。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生态环境中熵增加的重要性,采取措施减少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流动的紊乱程度。

这包括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包括建立合理的资源利用和保护机制、加强监管、推广科技创新等。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平衡和有序流动,使得生态系统能够在熵增加的背景下,发展出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熵在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中的应用

熵在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中的应用

熵在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中的应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物群落在面临内外环境干扰时保持其结构、功能和物质循环的能力。

在生态学研究中,评估和监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至关重要。

随着信息理论的发展,熵这一重要的概念被引入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中,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工具。

熵是信息理论中用来描述系统复杂度、不确定性和无序性的指标。

在生态系统中,熵可以用来度量生物多样性、物种组成以及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

熵的应用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和动态变化。

首先,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评估中,熵可以用来衡量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种类的相对丰富度以及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多样性。

通过计算生态系统中的熵,我们可以评估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程度。

熵值越高,说明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丰富度和相对丰富度越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能存在较大的风险。

相反,熵值越低,说明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丰富度和相对丰富度越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高。

其次,熵可以用来评估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组成和相对丰富度。

物种组成是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

通过计算不同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熵值,我们可以了解生态系统中物种组成的稳定性。

较低的熵值表明物种组成相对稳定,物种间的相对丰富度变化较小,而较高的熵值则表明物种组成较不稳定。

了解物种组成的稳定性对于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

此外,熵还可以用来评估生态系统中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方式。

通过计算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的熵值,我们可以了解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

较低的熵值表明生态系统中物种间的相互关系较稳定,生态系统的结构较为稳定。

而较高的熵值则表明生态系统中物种间的相互关系较为动态和复杂,生态系统的结构较不稳定。

此外,熵的应用还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评估生态系统对干扰的响应和恢复能力。

通过比较生态系统在不同干扰下的熵值,我们可以判断干扰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程度。

通过对环境系统的简单的熵分析论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通过对环境系统的简单的熵分析论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通过对环境系统的简单的熵分析论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摘要:本文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引入熵来讨论人类活动及环境的关系,通过对人类活动系统及环境系统的熵分析,讨论了环境系统随有序度变化而产生的后果,指出人类活动不能无节制的消耗资源以及破坏环境。

关键词:热力学第二定律,熵,有序度,环境Abstract:The paper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uman activity and environment by introduced entropy of the second of thermodynamics,through the entropy analysis of the human activity system and environment system to discuss the consequence of environment’s change with degree of order,pointed out the people can not consume the resources and destroy the environment.Key Words: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entropy,degree of order,environment1 引言熵这一概念以及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发现及提出,是科学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虽然科学的发展已经涉及了极为广泛的领域,但是熵却没有像科学那么发展迅速,直至今天也没有遍及所有科学领域。

熵主要地表达了“变化”和时间方向的特征,是从全域的角度将时间表达为一种内部性质的“变化”。

熵这一概念的发现和提出,对人们如何科学地去理解自然的存在和事物演化的基本观点(世界观)产生了积极深刻的影响[1]。

2 熵与熵增原理热力学第一定律描述了能量的传递和能量转化在数量方面的关系,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为了阐述与热现象有关的各种不同过程进行的条件、方向及限度的定律[2]。

论述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熵的关系

论述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熵的关系

论述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熵的关系一、自然资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自然资源的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自然资源的内涵,随时代而变化,随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扩展。

按自然资源的增殖性能,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可更新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二、熵自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来,人类的生存就一直依赖自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资源利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资源紧缺、全球变暖等,这些问题可能会给人类带来许多不利影响。

研究自然资源利用及利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等问题成为必要。

由此,将熵的概念引入了自然资源及其开发的研究中,用熵的理论指导资源开发利用。

熵是表示物资系统状态的一种度量,用它来描述系统的无序程度。

熵越大,系统越无序,意味着系统结构和运动的不确定和无规则;反之,熵越小,系统越有序,意味着具有确定、整齐的结构和有规则的运动状态。

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熵增定律,它是从能“质”的角度说明自然界中的能是“有限的”,自然界中能的传递总是从高能位向低能位、由集中到分散、从有序到无序进行的。

在传递过程中消耗的一部分能量不可逆转地成为无用能而逸散到环境中,造成了整个系统的熵增,也使能量的可利用度降低,即能量“变质”或是说“贬值”了,因此熵也称为“能趋疲”。

自然界里一切自发过程都是向着熵增的方向进行,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也是这样的,也就决定了人类在经过充分而奢侈地发展后,资源与能源出现危机的历史必然性。

三、自然资源与熵的关系自然界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在其内部的物质运动和转换都要受到热力学定律的制约。

人类在开发利用资源的同时,通过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将储存高能质的自然资源转变成贮存低能质的废弃物,使自然界的熵增加速,熵增又意味着混乱度和无序度的增加。

我们开发资源就是利用其中贮存的有序能,但在利用过程中,不注重效率问题,使“高能质”物质在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就急剧减少,自然资源出现了向着“低能质”形式演变的逆向演化过程,其“负熵资本贮存”也就相应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熵律、生态平衡与环境资源合理利用南开大学经济学系 李慧明内容提要:人类对环境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是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而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既要遵从经济规律,又要遵从自然规律。

本文从制约环境资源状况的两个最基本的自然规律──滴律和生态平衡规律出发,探讨环境资源合理利用的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环境资源 熵律 生态平衡 在展开讨论之前,本文对环境资源作如下定义:环境资源是自然环境中人类可以用于生产、生活和净化废弃物的物质和能源的总称。

按照这样一个定义,环境资源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取之不尽的恒定性资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第二类是可以更新或再生的可更新资源,如生物、水、土壤以及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等。

这类资源在被开发利用后能够自我恢复、再生、但其再生能力是有限的;第三类是不可更新或再生的不可更新资源,如各种矿物资源,因其很难再生,这类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

严格说起来,土地和水界于后两类资源之间,局部土壤可以更新,整个土地面积是不可以增加的;一般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可以更新,但深层地下水却如其它矿物资源一样,越来越少,难以更新。

可见,环境资源不仅包括直接进入经济生产过程的自然资源,还包括作为生产和人类生存条件的生态环境状况,环境自净能力等生态资源。

环境资源具有有限性。

自然界中不可更新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随着人类消耗量的增加,这类资源的储量日益减少;可更新资源的更新(再生)能力是有限的,人们的利用量如果超出其再生能力,这类资源也会耗竭;环境的自净能力也是有限的,废弃物的排放量若超过环境自净能力,便会使其遭到破坏。

充分认识到环境资源的有限性,是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前提。

一、熵律与环境资源合理利用热力学是研究与热现象有关的能量转换规律的科学,它有两条定律来阐明能量转换规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在自然界中,能量既不能消灭,也不能凭空产生。

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在转换过程中能量守恒,能量守恒定律是物质不灭定律的能量表达方式。

然而,热力学第二定律却决定着能量的传递总是从高能位向低能位,由集中到分散、从有序到无序进行;在传递过程中不仅需要消耗一部分能量,而且总会有一部分成为无用能逸散到环境之中。

人类处于一定时空范围的生态经济系统中,这一系统的能流和物流是遵循热力学定律的,只有遵守和顺应规律,人类才能持续地取得丰富而又合乎需要的资源和能源,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用热力学第一定律重新审视人类的生产和消费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个足够长的时期内,从自然界获取的物质必定基本等于排入自然界的物质。

从整个环境经济系统的角度来分析,自然环境向经济系统投入燃料、食物和原材料,在较短时期内,这些投入一部分转换成商品,一部分变成残余物排入环境,在较长时期内,除了作为储备的商品外,其余商品最终还是要进入残余物流。

在一个封闭的,没有物质净积累的经济系统中,排放量基本等于投入量加上氧。

在一个开放的、有物质积累的经济系统中,任何给定年的残余物量将少于基本投入。

在环境经济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总过程中,“消费”也有了不同的含义。

通常所说的“消费”,只是指人们利用了商品的某种(或某些)效用,而不是指消费了商品的物质本身,商品在“被消费”之后物质实体依然存在,只是效用消失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消费过程只是商品的服务过程。

因此,如果从物质变换观点来看待现代生产和消费活动产生的残余物,就会出现现有市场和计划手段都不能解决的资源配置问题。

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熵律,在环境研究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熵是热力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物质系统中的状态函数,用来表示物质系统的无序度。

熵越高,混乱度越强。

用熵作为一种能的量度,即表示有用能变成无用能(不能用来作功的能)的数量。

所以,熵也被称为“能趋疲”,即趋于疲弱的能量。

能趋疲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就是说,在不可逆循环系统中,有用的能量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为无用的能量,这种现象叫做“熵增”,揭示这一现象的内在联系的定律叫做熵增定律即熵律,也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

熵律告诉我们,环境经济系统不仅要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而且要遵守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增定律。

环境经济系统作为非平衡态的自组织系统,它通过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功能涨落之间的相互运动,以突变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的发展演化。

在这种情况下,能量在系统内外部的流动数量和速度也随之加快,总能量的消耗也在加速。

据有人计算,人类工业时期只占人类历史的0. 2%,这一时期生活过的人口总数却占人类历史总人口的80%,消耗的能量是这以前人类历史总能量消耗的99%以上,生物等再生能源和石油等非再生能源的消耗相当于地球在过去30多亿年内对太阳能吸收的积累总和。

人类的工业时期,加剧了地球生物圈系统的熵增,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经济增长的取得以高产出为目标,而高产出又是以高能耗物耗作为代价的。

经济生产的目标是价值的增殖。

在线性的非循环生产过程中,生产过程越多,变化工序越多,创造的价值就越多,能源资源消耗和产生的废弃物也相应地越多。

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道理。

日本从我国大量进口一次性卫生筷子,选用上好的原木做成筷子原料时,有60%以上的原木变成了废渣,筷子原料再做成筷子又丢掉60%以上的废渣,总共丢弃的废弃物达原料的80%以上,成为污染源排入环境中。

问题还不止于此,大量生产卫生筷子的结果,使我国相关林木资源迅速减少,严重影响了资源再生能力,危及了生态平衡。

第二,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不适当干预,引起系统熵增大。

当今世界,环境资源被破坏的事例不胜枚举。

人类对环境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生态环境要素和生物种群从数量上、质量上都发生了蜕变,资源再生能力下降,人类可利用的能源、资源减少,从而减少了抑制熵增加的负反馈力量,导致熵增加。

例如森林草场锐减使地球净初级产量①减少,不但影响到后续生产量,还大大降低了环境自净能力。

那么,人类有没有办法减少熵增加呢?从理论上讲,在绝对封闭的可逆循环系统中,系统的熵变等于零,而这样的系统至少在目前是不存在的。

但是,在可逆循环系统中,系统的熵增加可以减少。

针对上述熵增加剧的两点原因,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努力,以减少熵增。

首先,可以通过提高系统的可逆循环程度减少熵增。

经济活动要提高可逆程度,就要增加系统自身的负反馈机制,及时对无序状态进行调整,以达到新的有序。

通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就能够在增加产成品的同时减少废弃物,使废弃物资源化、少量化、无害化。

比如,多采用可更新资源,尽量少采用不可更新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发展少污染、低消耗、高回收的闭路循环工艺(生态工艺、生态农场)等,都可以使同一环境容量承受较大的经济增长。

其次,通过人类有目的的能量供给和能量转化途径,用正反馈机制增加系统中的负熵流。

系统内部的熵流以及系统同外部进行能量、物质交换过程中输入的负熵(有用的能源、资源)共同构成了系统的熵。

当熵值为负时,系统处于有序状态;而当熵值为大于零的正值时,系统则处于无序状态。

这就是说系统的能流、物流、价值流、信息流畅通,便可以使系统运动处于有序状态,整个系统保持动态平衡。

上述两种减少熵增的途径是以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基础的。

合理开发,可以使生态系统相对稳定,资源供给与利用相协调;合理利用,则可以使资源利用量增加,废弃物量减少,从而达到对资源适度、充分利用的目的。

二、生态平衡与环境资源合理利用对生态环境问题广泛、深入的研究,已经使得“生态平衡”概念为人们所熟悉。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

它包括生物群落的种群结构、个体数量的稳定,物质循环的稳定,能量流动的稳定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平衡机制。

但是,在强调生态平衡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对于生态平衡的片面理解。

一些人片面强调维护和保持自然的生态平衡目标,忽视社会经济的需要和平衡。

这种离开经济目标奢谈生态环境问题的结果,只能使自然生态平衡被偶像化,使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无所作为。

另有一种观点则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原有的生态平衡必然要被打破,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是必然的,因此我们不能激烈地反对一切环境问题。

笔者认为,对于生态平衡与环境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关系,应该有这样几点基本的认识:1.生态平衡中的“平衡”,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如同一切事物的运动规律一样,生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生态的不平衡是绝对的、经常的,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平衡只是生态运动整个链条中的一环。

地球自有生命以来,历经沧桑巨变,自然生态系统本身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事实上,地球上绝大多数地区已经从纯粹的自然生态系统演化成为人工、半人工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因此具有了新的含义──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复合形成的生态经济系统(也可以叫做环境经济系统)的平衡。

所以笼统地提保持生态平衡,不能表达保持的是什么样的生态平衡,没有明确的实际内容。

 ①“净初级生产”是全球生物量通过光合作用变成有用的有机质的过程,其产量则为“净初级产量”(net Primar y Product)。

2.自然生态平衡并不等于经济目标的必然增益性。

人类为了实现自己的经济目标,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就必须要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发展生产,对自然界不触动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而,保持生态平衡绝不能被误解为不允许触动或改造自然界,永远保持原始状况。

但是,自然生态环境对外力的承受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人类对环境施加的压力不能超过这个限度,否则就会引起生态平衡的破坏,使人类的发展失去基础保障。

在这里,关键是要尊重自然规律,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去改造客观世界,追求一种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良性的生态平衡。

人工生态系统的社会和自然双重属性决定了它既服从自然生态规律,又服从社会经济规律,它的良性发展要遵从下列生态调控原则①。

第一,循环再生原则。

生物圈中的物质是有限的,原料、产品和废物的多重利用和循环再生是生态系统长期生存并不断发展的基本条件。

为此,生态系统内部必须形成一套完善的生态工艺流程。

其中,每一组分既是下一组分的“源”,又是上一组分的“汇”,物质在其中循环往复、充分利用。

环境污染、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原因就在于系统内部缺乏物质和产品的这种循环再生机制,而把环境资源当做无尽的源和无底的汇来处理,致使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效益都不高。

循环论的思想是认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

它要求我们在城乡建设中抛弃传统的有始有终、有因有果、有源有汇的单目标线性思维方法,采用善待自然环境的循环经济模式。

第二,协调共生原则。

协同学的创始人哈根(Harmann Haken)指出,一个由大量子系统组成的系统,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和协作,这个系统就会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自组织结构。

共生是不同种的有机体或子系统合作共存、互惠互利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