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必杀技:掌握数字推理规律

合集下载

公务员行测中的数字推理与解题技巧

公务员行测中的数字推理与解题技巧

公务员行测中的数字推理与解题技巧数字推理是公务员行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需要考生运用逻辑思维和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解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数字推理的基本方法和解题技巧,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公务员行测中的数字推理题。

一、数字推理的基本方法在解决数字推理题时,考生首先需要明确题目给出的数字序列或者关系,并找到其中的规律。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数字推理方法。

1. 数列推理数列推理题是公务员行测中常见的题型,它要求考生根据已知的数字序列,推断出接下来的数字。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找到数列中数字的变化规律。

常见的数列规律有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其中,等差数列的每个数字之间的差值相等,等比数列的每个数字之间的比值相等。

通过观察数列中数字间的关系,找出变化规律,即可准确推测出下一个数字。

2. 数字关系推理数字关系推理题要求考生从一组数字中找出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而推断出缺失的数字。

解决这类题目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常见的数字关系有加减乘除、平方立方等运算关系;还有数字的奇偶、大小关系等。

考生需要仔细观察数字间的变化规律,找出其中的逻辑关系,才能正确推断出缺失的数字。

3. 数字排列与组合推理数字排列与组合推理题要求考生从一组数字排列或者组合中找出符合一定条件的数字。

解决这类题目需要考生熟练掌握排列组合的知识。

在排列与组合的题目中,数字的顺序、重复与否等都可能是解题的关键。

考生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灵活运用排列组合的规则,准确地确定符合条件的数字。

二、数字推理解题技巧除了掌握数字推理的基本方法,考生还可以借助一些解题技巧,提高解决数字推理题的效率。

1. 注意整体和局部在解决数字推理题时,考生既要关注数字序列的整体规律,又要注意其中的局部规律。

有时候,数字序列的整体规律并不明显,但是通过观察数字间的局部规律,也可以推断出接下来的数字。

2. 多角度观察考生要习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数字推理题。

有时候,单一的数学运算规律并不能完全解释题目中的数字关系,此时考生可以从逻辑思维、几何形状等其他角度出发,寻找隐藏的规律。

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必杀技:掌握数字推理规律

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必杀技:掌握数字推理规律

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必杀技:掌握数字推理规律在公务员考试中,数字推理考查内容非常丰富而且灵活,这需要广大考生考前进行专业学习和认真备考才能做到从容不迫。

但是对于很多考生来说,数字推理规律繁多,复习起来不得要点。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了数字推理特点及规律,希望能为广大的考生拨开云雾,旗开得胜。

数字推理其实考查的就是对数字或者数列的一种敏感性,敏感性强会对题目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解决起来自然会得心应手很多,这是迅速准确解好数字推理题材的前提。

如何增强这种敏感性呢?就需要大家熟记常见数字的运算关系,比如各种数字的平方、立方等。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如下:(1)平方关系:1-2111=121,12=144,13=169,14=196,15=225,16=256,17=289,18=324,19=361,20=400(2)立方关系: 1-112=8,3=27,4=64,5=125,6=216,7=343,8=512,9=729,10=1000,11=1331(3)质数关系:20以内的质数要熟知。

2,3,5,7,11,13,17,19(4)多次方关系:22=2,2=4,2=8,2=16,2=32,2=64,2=128,2=256,2=512,2=1024以上四种,特别是前两种关系,基本上每次考试必定会出现,所以大家一定要给与足够的重视。

当然,多次方之间的转化也要烂熟于心。

比如,64是8,也是4,还是2,只有这样的转化关系清楚,遇到题目才会举一反三。

首先我们需要判断题目类型,观察数列的整体特征,如有以下特征可判定为相应的数列形式。

等差数列作为基础数列,有很多题都是由等差数列衍生而来的,两项做差后得到的有可能是等比数列,也可能是质数列、和数列等,所以要由考生灵活掌握,在熟悉基础数列的基础上才能更好更快地解题。

满足这样的题干特征,但做差无法得出答案时可以考虑做和、做乘积。

【例题1】0.5,2,9/2,8,()A、12.5B、27/2C、29/2D、16中公解析:观察数列特点,单调变化,变化幅度并不大,故可以考虑做差。

行测数字推理题技巧

行测数字推理题技巧

行测数字推理题技巧
行测数字推理题是考验考生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的一个考试科目,一般都需要考生通过对数字规律的发现和推理来解决问题。

以下是一
些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技巧。

1. 对于数字序列,首先需要看清楚序列中数字的规律是否有明
显的特点,比如数字之间的间隔、加减乘除等关系。

如果可以找到规律,就可以依据规律进行数学计算,得出答案。

2. 对于数字图形,需要先观察数字的排列顺序是否有规律,以
及数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然后需要分析图形中各个数字的位置和数量,通过计算来找出规律。

例如,可以统计数字在图形中出现的次数
及其位置,通过计算得出结果。

3. 对于数字的大小比较题,需要注意数字之间大小的差异和数
量的关系。

例如,如果题目中有两个数列,并且一个数列的数字都比
另一个数列的数字小,那么很可能需要找到两个数列之间数字的关系,例如倍数、比率、权重等等。

4. 对于数字的逻辑推理题,需要注意确定一些基本前提,以及
从基本前提中推出一些相关结论的能力。

例如如果已知不等式关系,
则需要基于此推断出更多的不等式关系,进而解题。

总之,通过对数字之间的关系和规律进行分析,发现规律,再通
过计算或逻辑推理求解问题,可以有效提高数字推理题的解题能力。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数字推理题规律详解(三)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数字推理题规律详解(三)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数字推理题规律详解(三)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是否已经对数字推理的一般规律有了较好的掌握,也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解题思路呢?如果没有也没关系,下面,中公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分类列举了一些例子,考生可于此处加深巩固,检验成果。

一、奇、偶数列1、全是奇数:【例1】1,5,3,7,( )A.2B.8C.9D.12【中公解析】整个数列中全都是奇数,故答案为C。

2、全是偶数:【例2】2,6,4,8,( )A.1B.3C.5D.10【中公解析】整个数列中全都是偶数,只有答案D是偶数。

3、奇、偶相间【例3】2,13,4,17,6,( )A.8B.10C.19D.12【中公解析】整个数列奇偶相间,偶数后面应该是奇数,答案是C。

二、排序数列题目中的间隔的数字之间有排序规律【例4】34,21,35,20,36,( )A.19B.18C.17D.16【中公解析】数列中34,35,36为顺序,21,20为逆序,因此,答案为A。

三、加法规律【例5】4,5,( ),14,23,37A.6B.7C.8D.9【中公解析】此题空缺项在中间,从两边找规律,可发现前两个数相加等于第三个数4+5=9,5+9=14,9+14=23,14+23=37,因此,答案为D。

【例6】22,35,56,90,( )A.162B.156C.148D.145【中公解析】此题规律为前两数相加再加或者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三数22+35-1=56 35+56-1=90 56+90-1=145,答案为D四、减法规律1、前两个数的差等于第三个数:【例7】6,3,3,( ),3,-3A.0B.1C.2D.3【中公解析】6-3=3 3-3=0 3-0=3 0-3=-3答案是A2、等差数列:【例8】5,10,15,( )A. 16B.20C.25D.30【中公解析】相邻的数之间的差都是5,典型等差数列,答案是B.3、二级等差:【例9】115,110,106,103,( )A.102B.101C.100D.99【中公解析】邻数之间的差值为5、4、3、(2),等差数列,差值为1,答案是B。

2016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数字推理常见规律及解题思路

2016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数字推理常见规律及解题思路

2016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数字推理常见规律及解题思路数字推理是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的一部分,在考场上,很多考生会觉得这些看似容易的数字,很难得出正确结果,尤其感觉数字千变万化。

在此,文都网校公考老师以例题的形式简单介绍数字推理题的常见规律及解题思路。

1.等差数列在数字推理中,如果单调递增的数列,各项间的变化不大时,可能是等差数列。

1,5,9,( ),17,21A.12B.13C.14D.15该题的答案为B,逐差后,各项间隔为4,所以9+4=13,选择B。

2,3,6,15,( )A.25B.36C.42D.64该题的答案为C,逐差后为1,3,9是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所以后面应为27,15+27=42,选择C。

7,13,24,45,( )A.155B.136C.90D.817,13,24,45,( )做差6 11 21 →36做差5 10 →15该题答案为D,做2次差,应填45+36=81。

2.倍数列倍数列,顾名思义,相邻项之间存在倍数的关系,当然,前一项的几倍±小数字等于下一项也会考到。

3,5,11,21,43,( )A.60B.68C.75D.85该题答案为D,由前几项可知,3×2-1=5,5×2+1=11,11×2-1=21,21×2+1=43,所以43×2-1=85,选择D。

4,2,2,3,6,( )A.12B.15C.18D.22该题答案为B,依次后一项除以前一项得到,0.5,1,1.5,2,所以后面的商应为2.5,6×2.5=15。

3.和数列数字推理经常考查到和数列的关系。

和数列,顾名思义,数列存在加和的规律,其中包括两项和是下一项、两项和±小数字是下一项、相邻两、三项求和后的数字存在规律等。

6,11,17,( ),45A.30B.28C.25D.22该题的答案为B,通过前三项可知,规律为两项和是下一项6+11=17,所以11+17=28,选择B。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字推理解题方法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字推理解题方法

数字推理题难度较大,但并非无规律可循,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对解答数字推理问题大有帮助。

1.快速扫描已给出的几个数字,仔细观察和分析各数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前三个数之间的关系,大胆提出假设,并迅速将这种假设延伸到下面的数,如果能得到验证,即说明找出规律,问题即迎刃而解;如果假设被否定,立即改变思考角度,提出另外一种假设,直到找出规律为止。

2.推导规律时往往需要简单计算,为节省时间,要尽量多用心算,少用笔算或不用笔算。

3.空缺项在最后的,从前往后推导规律;空缺项在最前面的,则从后往前寻找规律;空缺项在中间的可以两边同时推导。

(一)等差数列相邻数之间的差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

等差数列是数字推理测验中排列数字的常见规律之一。

它还包括了几种最基本、最常见的数字排列方式:自然数数列:1,2,3,4,5,6……偶数数列:2,4,6,8,10,12……奇数数列:1,3,5,7,9,11,13……例题1 :103,81,59,( ),15。

A.68B.42C.37D.39解析:答案为C。

这显然是一个等差数列,前后项的差为22。

例题2:2,5,8,( )。

A.10B.11C.12D.13解析:从题中的前3个数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等于一个常数。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5,第一个数字为2,两者的差为3,由观察得知第三个、第二个数字也满足此规律,那么在此基础上对未知的一项进行推理,即8 3=11,第四项应该是11,即答案为B。

例题3:123,456,789,( )。

A.1122B.101112C.11112D.100112解析:答案为A。

这题的第一项为123,第二项为456,第三项为789,三项中相邻两项的差都是333,所以是一个等差数列,未知项应该是789 333=1122。

注意,解答数字推理题时,应着眼于探寻数列中各数字间的内在规律,而不能从数字表面上去找规律,比如本题从123,456,789这一排列,便选择101112,肯定不对。

行政能力测试数字推理的规律及其解题过程

行政能力测试数字推理的规律及其解题过程

C�B�2�A�3
快较度速增递且�增递距间且而�大较比度跨的数往往列数的方 立 、方平到及涉且而 �了够就 01~1 悉熟 �数方立于对 �了够就 02~1 悉熟得觉人个 �数方平对 1 减方立的 4、3、2、1 是到想要就�36、62、7、0 到看如 1 加方平的 4、3、2、1 是到想该应就�71、01、5、2 到看如 悉熟 较比数方立和数或方平的数�2 2/1、3、6、2、3/1、6/1、2/1 如 略忽易容且�中列数的数分带在现出往往律规种这�积乘的数边两于等数间中�1 �充补 )别差的值分有没�分 021 分满�题 021 共一员务公省江浙如但�别差值分有题各�分 001 分满�题 521 员务公 家国(视重得值很以所�大较量题且而�题一分一�的高最是值分题算计学数中试考员务公 家国。考参做法方题解的捷快、趣有多很有是还�书的面方这看看以可友网的难困有己自觉 感位各 �)数奥导辅学小某在曾时者愿志年青人本(多不差度程数奥学小和度难得觉人个题用 应。)嘿嘿�话废(度态的难后易先着抱要也时试考�成完内间时常正在能不常经题理推字数 。1/2 成看要就 2 如 �数分成看要往往�数分是不果如数个一第且而。系关接衔有子分的数个二第和母分的数个 一第者或�律规找上母分从就�样一子分�化演步一进的律规字数是就�律规的间之数分)8 。律规出找来后化深法方绍介面前把用也列数杂复更�种一的单简最算这�律规出看能 才间之数个 3 邻相即�c=a-3*b 是律规的数组这�55、12、8、3、1、0 如�点一杂复再)7
等 53�1 加方平的 8 于等 56�是律规现发考思步一进。列数方平个一含隐到觉感难不:析解 3.D 9.C 31.B 51.A 1� �� �71�53�56�例 �列数方平个一到得�减加隔间�3 57 为案答�然显�61�9�4�1 得�3 以除同 84�72�21 ,3 �� �84�72�21�3 �列数方平全完成归化除乘过通�2 。63 方平的 6 为案答�方平的 5�4�3�2�1 为别分�52�61�9�4�1 到得别分 1 加数个一前 �� �42�51�8�3�0�列数方平全完成归化减加过通�1 �列数方平全完含隐、3 776 为案答�数个三第于等 1 减方平的数个一前�776� �62�5�2�1 �数个二第于等数个一减加方平的数个一前�2 。652 为案答�数个三第于等方平的数个一前�析解 � � �61�4�2�出得接直 �1 。数个二第是方平的数个一前、2 �61� �4�9�3�4�2�1�1�序间 63�94�46�18�001�序逆 52�61�9�4�序正 �列数方平全完、1 �方平、七 ...�方平�比等�差等�序顺�律规现呈商的除相数两、2 数三第于等除相数两、1

3分钟搞定行测【数字推理】绝招(不得不看)

3分钟搞定行测【数字推理】绝招(不得不看)

1)等差,等比这种最简单的不用多说,深一点就是在等差,等比上再加、减一个数列,如24,70,208, 622,规律为a*3-2=b2)深一愕模型,各数之间的差有规律,如1、2、5、10、17。

它们之间的差为1、3、5、7,成等差数列。

这些规律还有差之间成等比之类。

B,各数之间的和有规律,如1、2、3、5、8、13,前两个数相加等于后一个数。

3)看各数的大小组合规律,作出合理的分组。

如7,9,40,74,1526,5436,7和9,40和74,1526和543 6这三组各自是大致处于同一大小级,那规律就要从组方面考虑,即不把它们看作6个数,而应该看作3个组。

而组和组之间的差距不是很大,用乘法就能从一个组过渡到另一个组。

所以7*7-9=40 , 9*9-7 =74 , 40*40-74=1526 , 74*74-40=5436,这就是规律。

4)如根据大小不能分组的,A,看首尾关系,如7,10,9,12,11,14,这组数7+14=10+11=9+12。

首尾关系经常被忽略,但又是很简单的规律。

B,数的大小排列看似无序的,可以看它们之间的差与和有没有顺序关系。

5)各数间相差较大,但又不相差大得离谱,就要考虑乘方,这就要看各位对数字敏感程度了。

如6、2 4、60、120、210,感觉它们之间的差越来越大,但这组数又看着比较舒服(个人感觉,嘿嘿),它们的规律就是2^3-2=6、3^3-3=24、4^3-4=60、5^3-5=120、6^3-6=210。

这组数比较巧的是都是6的倍数,容易导入歧途。

6)看大小不能看出来的,就要看数的特征了。

如21、31、47、56、69、72,它们的十位数就是递增关系,如25、58、811、1114,这些数相邻两个数首尾相接,且2、5、8、11、14的差为3,如论坛上f jjngs解答:256,269,286,302,(),2+5+6=132+6+9=172+8+6=163+0+2=5,∵256+13=269269+17=286286+16=302∴下一个数为302+5=307。

行测指导:公务员考试的数字推理技巧

行测指导:公务员考试的数字推理技巧

数字推理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中的固定题型,主要用来测查应试者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在历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中,数字推理考查的题型都在不断变化,但如果考生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无论怎么变化都是万变不离其宗,下面就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的专家为广大高声总结的几条解题技巧,希望能够给广大考生带来帮助。

一、看特征,做试探。

①首先观察数列的项数,如果项数比较长,或有两项是括号项,可考虑虑奇、偶项数列和两两分组数列。

例如:25,23,27,25,29,27(奇、偶项数列)②其次观察数列的数字特点,注意各项数字是否为整数的平方或立方,或是与它们左右相邻或相近的数字,如果是,则可考虑平方数列或立方数列。

例如:2,5,10,17,26(数列各项减1得一平方数列)③再次观察数列数字间的变化幅度的大小,如果前几项较小,末项却突然增大数倍,则此是可考虑等比数列;如果数列的起伏不大,变化幅度小且逐渐递增或递减,则可考虑等差数列。

例如:4,8,16,32,64,128(等比数列)3,5,8,12,17(二级等差数列)④如果数列内有多项分数或者根式,则一般需要将其余项均化为分数或者根式。

二、单数字发散。

即从题目中所给出的某一个数字出发,寻找与之相关的各个特征数字,从而找到解析试题的“灵感”的思维方式。

①分解发散。

针对某个数,联系其各个因子(即约数)及其因子的表示形式(包括幂次形式、阶乘形式等),牢记典型质数与“典型形似质数”的分解方式。

②相邻发散。

针对某个数,联系与其相邻的各个具有典型特征的数字(即“基准数字”),将题干中数字与这些“基准数字”联系起来,从而洞悉解题的思想。

例如:题目中出现了数字26,则从26出发我们可以联想到:三、多数字联系。

即从题目中所给的某些数字组合出发,寻找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到解析例题的“灵感的思维方式”。

多数字联系的基本思路:把握数字之间的共性;把握数字之间的递推关系。

例如:题目出现了数字1、4、9,则从1、4、9出发我们可以联想到:。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字推理必知的30个规律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字推理必知的30个规律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字推理必知的30个规律公务员考试中,数字推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试科目。

数字推理是指通过对数字、图形、文字等信息的分析和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数字推理中,有很多规律需要掌握。

本文将介绍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字推理必知的30个规律。

一、数字规律1. 数字序列规律数字序列规律是指在一组数字中,数字之间的关系所遵循的规律。

常见的数字序列规律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

2. 数字排列规律数字排列规律是指在一组数字中,数字的排列顺序所遵循的规律。

常见的数字排列规律有逆序、顺序、交替等。

3. 数字替换规律数字替换规律是指在一组数字中,数字被替换成其他数字的规律。

常见的数字替换规律有加减乘除、平方、开方等。

4. 数字组合规律数字组合规律是指在一组数字中,数字之间的组合所遵循的规律。

常见的数字组合规律有排列组合、加减乘除等。

二、图形规律图形旋转规律是指在一组图形中,图形的旋转方向和角度所遵循的规律。

常见的图形旋转规律有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等。

6. 图形翻转规律图形翻转规律是指在一组图形中,图形的翻转方向和方式所遵循的规律。

常见的图形翻转规律有水平翻转、垂直翻转等。

7. 图形平移规律图形平移规律是指在一组图形中,图形的平移方向和距离所遵循的规律。

常见的图形平移规律有水平平移、垂直平移等。

8. 图形缩放规律图形缩放规律是指在一组图形中,图形的缩放比例所遵循的规律。

常见的图形缩放规律有放大、缩小等。

9. 图形填充规律图形填充规律是指在一组图形中,图形的填充方式和颜色所遵循的规律。

常见的图形填充规律有交替填充、渐变填充等。

三、文字规律10. 文字替换规律文字替换规律是指在一组文字中,文字被替换成其他文字的规律。

常见的文字替换规律有字母替换、数字替换等。

文字排列规律是指在一组文字中,文字的排列顺序所遵循的规律。

常见的文字排列规律有逆序、顺序、交替等。

12. 文字组合规律文字组合规律是指在一组文字中,文字之间的组合所遵循的规律。

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数字推理答题技巧(非常有用)

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数字推理答题技巧(非常有用)

数字推理一、基本要求熟记熟悉常见数列,保持数字的敏感性,同时要注意倒序。

自然数平方数列:4,1,0,1,4,9,16,25,36,49,64,81,100,121,169,196,225,256,289,324,361,400……自然数立方数列:-8,-1,0,1,8,27,64,125,216,343,512,729,1000质数数列: 2,3,5,7,11,13,17……(注意倒序,如17,13,11,7,5,3,2)合数数列:4,6,8,9,10,12,14…….(注意倒序)二、解题思路:1 基本思路:第一反应是两项间相减,相除,平方,立方.所谓万变不离其综,数字推理考察最基本的形式是等差,等比,平方,立方,质数列,合数列.相减,是否二级等差。

8,15,24,35,(48)相除,如商约有规律,则为隐藏等比。

4,7,15,29,59,(59*2-1)初看相领项的商约为2,再看4*2—1=7,7*2+1=15……2 特殊观察:项很多,分组。

三个一组,两个一组4,3,1,12,9,3,17,5,(12)三个一组19,4,18,3,16,1,17,(2)2,-1,4,0,5,4,7,9,11,(14)两项和为平方数列。

400,200,380,190,350,170,300,(130)两项差为等差数列隔项,是否有规律0,12,24,14,120,16(7^3-7)数字从小到大到小,与指数有关1,32,81,64,25,6,1,1/8每个数都两个数以上,考虑拆分相加(相乘)法。

87,57,36,19,(1*9+1)256,269,286,302,(302+3+0+2)数跳得大,与次方(不是特别大),乘法(跳得很大)有关1,2,6,42,(42^2+42)3,7,16,107,(16*107—5)每三项/二项相加,是否有规律。

1,2,5,20,39,(125-20-39)21,15,34,30,51,(10^2-51)C=A^2-B及变形(看到前面都是正数,突然一个负数,可以试试)3,5,4,21,(4^2—21),4465,6,19,17,344,(—55)—1,0,1,2,9,(9^3+1)C=A^2+B及变形(数字变化较大)1,6,7,43,(49+43)1,2,5,27,(5+27^2)2/3,1/3,2/9,1/6,(2/15)3/1,5/2,7/2,12/5,(18/7)分子分母相减为质数列1/2,5/4,11/7,19/12,28/19,(38/30)分母差为合数列,分子差为质数列。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速解数字推理超实用方法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速解数字推理超实用方法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速解数字推理超实用方法行测答题技巧:行测作为公务员考试的必考科目,有着题量大、时间短的特点,面对这样的压力,考生首先要遵从的答题原则就是最简原则,也就是要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更多分数。

更多国家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请点击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数字推理整体难度较低,是考场上必答题型之一。

不过由于这类题型考察的是发散性思维,也就是一道题可能存在多种思路,若每种思路挨个验证的话,很容易浪费时间,所以解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快速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向,做到快、准、狠。

拿到一道题之后,一般情况下要根据它最直观的特征,坚持用从简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去解题,在此中公教育专家通过几个例题为大家介绍数字推理的常用方法。

1.位数统一,找数字本身特征当遇到题干都是位数统一的多位数时,它考察基础的和差数列可能性会大大降低,这时从它们整体的特征更容易入手。

如:例1:100,102,113 ,133,()2015年国家公务员笔试网校课程【网络】A.153B.161C. 172D.177【中公解析】此题利用逐差可得二级等差数列,推得结果为162,没有符合选项,故转换思路,会发现各位数字加和分别是1、3、5、7,所以答案应该是各位数字加和为9,故答案为A。

故答案为A。

4.多次出现-1,0,1,考虑多次方关系2015年国家公务员笔试网校课程【网络】例5:-1,0,1 ,1,4,25,( )A.576B.636C.729D.841【中公解析】变化幅度较小,根据前几项数字可知,连续两项加和的平方即为下一项,故答案为D。

5.观察整体变化幅度,从最大两项倍数入手如果数字没有明显特征且基本单调时,我们要根据最大两数的倍数关系判定题型,如两者倍数在三倍以上,一般可以考虑倍数、乘积数列,而在三倍以下时更多考虑和差数列。

例6:2,5,16,65,( )A.198B.254C.326D.402【中公解析】数列基本单调,增幅较大,比较最大两项16×4+1=655×3+1=162×2+1=5故答案为65×5+1=326,选C。

行测数字推理题技巧

行测数字推理题技巧

行测数字推理题技巧数字推理题是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包含数字序列、数字关系、数字分类等多种形式。

数字推理题不仅考察了考生的数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考察了考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为大家介绍数字推理题的技巧和方法。

一、数字序列题数字序列题是指给出一组数字序列,要求考生根据规律推断出下一个数字或者缺失的数字。

数字序列题考察的是考生的数学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下面介绍一些数字序列题的常见规律和解题方法。

1.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相等的数列,例如1、3、5、7、9……。

在等差数列中,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相等,这个差值称为公差。

在数字序列题中,等差数列的规律通常是给出前几项,要求考生推断出下一项或者缺失的项。

解题方法是求出公差,然后根据公差推断出下一项或者缺失的项。

2.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相等的数列,例如1、2、4、8、16……。

在等比数列中,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都相等,这个比值称为公比。

在数字序列题中,等比数列的规律通常是给出前几项,要求考生推断出下一项或者缺失的项。

解题方法是求出公比,然后根据公比推断出下一项或者缺失的项。

3.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指第一项和第二项都为1,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的数列,例如1、1、2、3、5、8……。

在斐波那契数列中,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这个规律称为递推关系。

在数字序列题中,斐波那契数列的规律通常是给出前几项,要求考生推断出下一项或者缺失的项。

解题方法是根据递推关系推断出下一项或者缺失的项。

二、数字关系题数字关系题是指给出一组数字之间的关系,要求考生根据这些关系推断出其他数字之间的关系。

数字关系题考察的是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能力。

下面介绍一些数字关系题的常见关系和解题方法。

1.加减乘除加减乘除是数字关系题中最为常见的关系,例如1+2=3,2-1=1,2×3=6,6÷2=3等。

在数字关系题中,加减乘除的规律通常是给出部分数字和运算符号,要求考生推断出其他数字和运算符号。

公务员行测:数字推理解题技巧

公务员行测:数字推理解题技巧

公务员⾏测:数字推理解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政职业能⼒测验》数量关系中数字推理题是给出⼀数列,但其中缺少⼀项,要求仔细观察数列,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选项中选出你认为最合适、合理的⼀项,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公务员考试中有个别地⽅及个别题还出现了图形形式的数字推理题,我们也应当有所了解。

总的来说,解答数字推理题有以下四⼤技巧: (1)快速扫描已给出的⼏个数字,仔细观察和分析各数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前三个数之间的关系,⼤胆提出假设,并迅速将这种假设延伸到下⾯的数,如果能得到验证,即说明找出规律,问题即迎刃⽽解,如果假设被否定,⽴即改变思考⾓度,提出另外⼀种假设,直到找出规律为⽌。

(2)推导规律时,往往需要简单计算,为节省时间,尽量⽤⼼算,少⽤笔算或不⽤笔算。

(3)空缺项在最后的,从前往后推;空缺项在最前的,从后往前推;空缺项在中间的,可以两边同时推导。

(4)若⼀时难以找出规律,可⽤常见的规律来“对号⼊座”加以验证。

常见规律为奇、偶数规律,等差,等⽐,⼆级等差,⼆级等⽐,递推规律;幂次数,混合型规律等等。

下⽂将通过历年公务员考试真题来阐述各类解题技巧的运⽤。

上海市公务员考试《⾏政职业能⼒测验》数量关系——数字推理练习 1.8,6,2,-6,()[2009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政职业能⼒测验真题-1题] A.-8 B.-10 C.-20 D.-22 【答案】D 【解析】⼆级等⽐数列。

2. 【答案】C 【解析】原数列可化为:。

【注释】这是⼀道带根号的题⽬,⼀般带根号的题⽬都⽐较简单,我们不要被根号所迷惑。

3.(), A.-1 D.1 【答案】C 【解析】原数列可化为() 4.0,6,6,20,(),42 [2009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政职业能⼒测验真题-4题] A.20 B.21 C.26 D.28 【答案】A 【解析】原数列可化为12-1,22+2,32-3,42+4,(52-5),62+6。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字推理必知的30个规律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字推理必知的30个规律
【例】若一个边长为20厘米的正方体表面上挖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洞,问大正方体的表面积增加了多少?
A.100cm2 B.400cm2 C.500cm2 D.600cm2
二十九、看到“若用12个注水管注水,9小时可注满水池,若用9个注水管,24小时可注满水,现在用8个注水管注水,那么可用多少小时注满水池?”等类似排比句的出现,直接代入牛吃草问题公式,原有量=(牛数-变量)×时间,且注意牛吃草量“1”及变量X的变化形式。
A. 2/15 B. 4/15 C.2/5 D.3/5
二十六、重点掌握容斥原理,两个集合容斥用公式:满足条件1的个数+满足条件2的个数-两个都满足的个数=总个数-两个都不满足的个数,并注意两个集合容斥的倍数应用变形。三个集合容斥文字型题目用画图解决,三个图形容斥用公式解决:A∪B∪C=A+B+C-A∩B-A∩C-B∩C+A∩B∩C
十四、注意数字组合、逆推(还原)等问题中“直接代入法”的应用。
【例】一个三位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15,百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的差是5,如颠倒百位与个位上的数的位置,则所成的新数是原数的3倍少39。求这个三位数?
A. 196 B. 348 C. 267 D.429
十五、注意数学运算中命题人的基本逻辑,优先考虑是否可以排除部分干扰选项,尤其要注意正确答案往往在相似选项中。
A.15 B.16 C.18 D.19
三十、记住这些好用的公式吧:
裂项相加的(1/小-1/大)×分子/差。日期问题的“一年就是一闰日再加一(加二)”。等差数列的An=A1+(n-1)×d, Sn=((A1+An) ×n)/2。剪绳子问题的2N×M+1。方阵问题的最外层人数=4×(N-1);方阵总人数=N×N。年龄问题的五条核心法 则。翻硬币问题:N(N必须为偶数)枚硬币,每次同时翻转其中N-1枚,至少需要N次才能使其完全改变状态;当N为奇数时,每次同时翻转其中偶数枚硬币,无论如何翻转都不能使其完全改变状态。拆数问题:只能拆成2和3,而且要尽可能多的拆成3,2的个数不多于两个。换瓶子问题的,所换新瓶数=原购买瓶数/(N-1)。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技巧:数字推理的几种规律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技巧:数字推理的几种规律
9、 前一个数乘一个倍数加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二个数;
10、 隔项数列:数列相隔两项呈现一定规律,
11、 全奇 、全偶数列
1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序数列
二、数列中每一个数字本身构成特点形成各个数字之间的规律
1、 数列中每一个数字都是n 的平方构成或者是n 的平方加减一个常数构成,或者是n的平方加减n构成。
2、 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立方构成或者是n的立方加减一个常数构成,或者是n的立方加减n。
第二步,如果不是隔项数列,那么从数字的相邻关系入手,看数列中相邻数字在加减乘除后符合上述的哪种规律,然后得出答案。
第三步,如果上述办法行不通,那么寻找数列中每一个数字在构成上的特点,寻找规律。
当然,也可以先寻找数字构成的规律,在从数字相邻关系上规律。这里所介绍的是数字推理的一般规律,在对各种基本题型和规律掌握后,很多题是可以直接通过观察和心算得出答案。
2、 相邻两个数加、减、乘、除后再加或者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三数
3、 等差数列:数列中各个数字成等差数列
4、 二级等差: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相减后的差值成等差数列
5、 等比数列 :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的比值相等
6、 二级等比: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相减后的差值成等比数列
7、 前一个数的平方等于第二个数
8、 前一个数的平方再加或者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二个数;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技巧:数字推理的几种规律
字推理主要是通过加、减、乘、除、平方、开方等方法来寻找数列中各个数字之间的规律,从而得出最后的答案。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根据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分为两大类:
一、相邻数之间通过加、减、乘、除、平方、开方等方式发生联系,产生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种规律:
1、 相邻两个数加、减、乘、除等于第三数

国考省考行测数字推理-解题技巧

国考省考行测数字推理-解题技巧

数字推理——“读懂”数字,发现不一样的它!(共55题)【考点梳理模块:共24题】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2016上·统考)3,5,10,18,29,()A.43B.47C.58D.65【答案】A。

解析:原数列后项减前项得到:2、5、8、11、(14),是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

因此原数列未知项为29+14=43。

故本题选A。

(2014上·统考)214,149,116,99,90,85,()A.81B.82C.83D.84【答案】B。

解析:原数列前项减后项得到:65、33、17、9、5;继续前项减后项得到:32、16、8、4、(2),为等比数列。

因此原数列未知项为85-(5-2)=82。

故本题选B。

二、等比数列及其变式(2016上·统考)-16,8,4,6,(),2105A.15B.30C.45D.60【答案】A。

解析:原数列后项除以前项得到:12 、21、23、(25)、(27),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因此原数列未知项为25×6=15,验证后项:2105÷27=15,符合规律。

故本题选A。

(2013下·统考)3,3,6,18,72,()A.98B.181C.272D.360【答案】D。

解析:原数列后项除以前项得到:1、2、3、4、(5),为等差数列。

因此原数列未知项为72×5=360。

故本题选D。

三、幂指数数列及其变式(2013上·统考)0,5,26,17,124,37,()A.24B.92C.208D.342【答案】D。

解析:原数列可以写成:13-1、22+1、33-1、42+1、53-1、62+1。

底数:1、2、3、4、5、6、(7),为等差数列;指数:3、2、3、2、3、2、(3),为周期数列;修正项:-1、+1、-1、+1、-1、+1、(-1),为周期数列。

因此原数列未知项为73-1=342。

故本题选D。

(2016·温州)1,4,3,1,51,361,()A.921 B.1241 C.2621 D.3431【答案】D。

公务员数字推理题解析技巧与答题思路

公务员数字推理题解析技巧与答题思路

公务员数字推理题解析技巧与答题思路数字推理题是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一类题型,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数字序列或规律,推断出下一个数字或者填入适当的数字。

下面将介绍一些解析技巧和答题思路,帮助考生在这类题目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观察规律在解答数字推理题时,首先需要观察数字序列中的规律或者模式。

这些规律可能涉及数字间的运算、排列顺序、数字之间的关系等。

通过观察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例如,给定数字序列:2, 4, 6, 8, 10,问下一个数字是多少?观察可知,该序列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2。

因此,下一个数字应该是12。

二、数学运算数学运算在数字推理题中经常出现,包括四则运算、平方、开方、乘方等。

对于这类题目,考生需要善用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各种运算法则。

例如,给定数字序列:1, 3, 6, 10, 15,问下一个数字是多少?观察可知,该序列是一个递增的自然数序列。

进一步观察可知,每一项是前一项加上一个自然数。

这表明每一项与自然数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即前一项加上当前自然数等于当前项。

因此,下一个数字应该是15加上下一个自然数,即20。

三、几何图形有些数字推理题中给出的数字序列可能是几何图形中的数字。

考生需要观察图形的形状、结构以及数字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规律。

例如,给定数字序列:1, 4, 9, 16, 25,问下一个数字是多少?观察可知,该序列是平方数的序列,每一项都是前一项的平方。

因此,下一个数字应该是36。

四、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数字推理题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情况。

通过观察数字序列中的逻辑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推断出下一个数字的值。

例如,给定数字序列:1, 3, 6, 10, 15,问下一个数字是多少?观察可知,该序列中的每一项可以通过将前一项加上一定的数字得到。

进一步观察可知,每一项与与它的位置数相等的数之和等于当前项。

因此,下一个数字应该是15加上下一个位置数,即21。

五、试错法在解答数字推理题时,有时候需要进行试错。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数字推理常考考点总结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数字推理常考考点总结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数字推理常考考点总结1500字数量关系是行测考试中的一大常考考点,主要内容包括数字推理和数量关系推理。

在数字推理部分,常考的题型包括数字组合、数字运算、数字排列等。

下面是关于数字推理的一些常考考点总结:一、数字组合:1. 数字组合:给定一组数字,按照一定规律组合后求出结果。

常见的规律有数字之和、数字之差、数字之积等。

2. 数字替换:给定一组数字,将其中某几个数字替换为其他数字,求替换后的结果。

常见的规律有数字之和、数字之差、数字之积等。

二、数字运算:1. 加减乘除:根据给定的加减乘除法则,求解表达式的结果。

2. 数字计算:根据给定的数字以及计算规则,计算最终结果。

常见的规则有数字之和、数字之差、数字之积等。

三、数字排列:1. 数字排序:根据给定的排列规则,求出待排序数字的顺序。

常见的规则有从小到大排列、从大到小排列等。

2. 数字替换:将给定数字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排列后,将某几个数字替换为其他数字,求替换后的结果。

在数量关系推理部分,常考的题型包括数量比较、数量关系、数量推理等。

下面是关于数量关系推理的一些常考考点总结:一、数量比较:1. 大小比较:根据给定的数值大小进行比较,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

常见的比较方法有大小排列、数值相加、数值相减等。

2. 数量关系:根据给定的数值关系进行推理,求出符合要求的数值。

常见的关系有倍数关系、百分比关系、比例关系等。

二、数量关系:1. 数量变化:根据给定的数量变化规律,推断出下一个数值。

常见的变化规律有线性关系、指数关系、循环关系等。

2. 数量比例:根据给定的数量比例,求出未知的数量。

常见的比例关系有百分比、比例尺、三角函数等。

三、数量推理:1. 数列推理:根据给定的数列规律,推断出下一个数列。

常见的规律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

2. 数字推理:根据给定的数字规则,推断出满足规则的数字。

常见的规则有数字之和、数字之差、数字之积等。

以上是关于数量关系推理的一些常考考点总结,希望对大家的行测备考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多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尽在:陕西人事考试网
数字推理其实考查的就是对数字或者数列的一种敏感性,敏感性强会对题目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解决起来自然会得心应手很多,这是迅速准确解好数字推理题材的前提。如何增强这种敏感性呢?就需要大家熟记常见数字的运算关系,比如各种数字的平方、立方等。中公教育专家总结如下:
(1)平方关系:12-212
112=121,122=144,132=169,142=196,152=225,162=256,172=289,182=324,192=361,202=400
组合数列又分为间隔数列和分组数列。间隔数列比较简单,就是奇偶项分别找规律,先考虑间隔数列,间隔数列没规律再考虑分组数列。
【例题3】40, 3, 35, 6, 30, 9,( ),12, 20,( )
A.28 ,11 B.25,10 C.24,15 D.25,15
中公解析:数列项数很多并且有两项是括号项可判定为组合数列。其实此题为典型的间隔组合数列,奇数项40,35,30,(25),20是公差为-5的差数列;偶数项3,6,9,12,(15)是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故答案为D,观察数列的整体特征,如有以下特征可判定为相应的数列形式。
1.数列单调变化,各项数字之间的变化幅度不大——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作为基础数列,有很多题都是由等差数列衍生而来的,两项做差后得到的有可能是等比数列,也可能是质数列、和数列等,所以要由考生灵活掌握,在熟悉基础数列的基础上才能更好更快地解题。满足这样的题干特征,但做差无法得出答案时可以考虑做和、做乘积。
5.分数数列
一般这种数列出难题较少,关键是把分子和分母看作两个不同的数列,有的还需进行简单的通分,则可得出答案。
【例题6】2/51 ,5/51 ,10/51 ,17/51 ,( )
A.15/51 B.16/51 C.26/51 D.37/51
中公解析:本题中分母相同,可只从分子中找规律,即2、5、10、17,这是由自然数列1、2、3、4 的平方分别加1而得,( )内的分子为52+1=26。答案为C。
(2)立方关系: 13-113
23=8,33=27,43=64,53=125,63=216,73=343,83=512,93=729,103=1000,113=1331
(3)质数关系:20以内的质数要熟知。
2,3,5,7,11,13,17,19
【例题2】0,4,16,40,80,( )
A.160 B.128 C.136 D.140
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数字推理考查内容非常丰富而且灵活,这需要广大考生考前进行专业学习和认真备考才能做到从容不迫。但是对于很多考生来说,数字推理规律繁多,复习起来不得要点。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了数字推理特点及规律,希望能为广大的考生拨开云雾,旗开得胜。
一、解题前的准备
1.增强数字敏感性,熟记各种数字的运算关系
综上所述,其实可以发现,数字推理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难。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大家熟悉规律,多做练习,让数字推理成为提分部分。
(4)多次方关系:2(1-10)
21=2,22=4,23=8,24=16,25=32,26=64,27=128,28=256,29=512,210=1024
以上四种,特别是前两种关系,基本上每次考试必定会出现,所以大家一定要给与足够的重视。当然,多次方之间的转化也要烂熟于心。比如,64是82,也是43,还是26,只有这样的转化关系清楚,遇到题目才会举一反三。
中公解析:本题考查三级等差数列。原数列的后一项减去前一项得到第一个新数列为4,12,24,40,新数列的后一项减去前一项得到第二个新数列为8,12,16,因此第二个新数列的下一项为20,第一个新数列的下一项为60,则未知项为80+60=140。故答案为D。
2.数列项数很多或有两项是括号项——组合数列。
4.数列单调变化,各项数字之间的变化幅度大(一般大于2倍)——乘积(倍数)数列或者多次方数列
【例题5】1,6,20,56,144,( )
A.256 B.312 C.352 D.384
中公解析:首先,整体递增,括号前最大两个数:56、144,倍数大于2可以考虑乘积或者倍数关系。20×56远大于144,固排除,考虑“倍”,也即如何找到144=56×?+/-?,进行尝试,144=56×2+32,或者144=56×3-24,同样再往前看,56=20×2+16,或者56=20×3-4,与前面144进行综合,选取×2作为递推规律,因此有,20=6×2+8,6=1×2+4,也即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是前一项的两倍加上修正项,而修正项依次为4,8,16,32,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括号应=144×2+32×2=352。答案为C。
【例题1】0.5,2,9/2,8,( )
A、12.5 B、27/2 C、29/2 D、16
中公解析:观察数列特点,单调变化,变化幅度并不大,故可以考虑做差。本题考查二级等差数列。后项减前项得新数列1.5,2.5,3.5,新数列是以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其后一项为4.5,即未知项为4.5+8=12.5。故答案为A。
3.各项数字是多次方数或者多次方周围的数——多次方数列。
如:2,5,10,17,26(数列各项减1得一平方数列)
【例题4】2,7,28,63,126,( )
A.181 B.200 C.215 D.225
中公解析:通过观察,发现各项基本无幂次数,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28=33+1,63=43-1。通过推导发现整个数列满足立方数列变式规律,2=13+1,7=23-1,28=33+1,63=43-1,126=53+1(215)=63-1,故答案为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