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二首》资料刘禹锡(精品)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教学目标
1.读懂《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体会诗人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刘禹锡的《浪淘沙》。
2.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领略了黄河宏大的气势,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江南的景色和乡村风光。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近距离触摸古诗所描写的景物,感悟景物之美,体会诗人内心的感受,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
四、作业:背诵默写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前两首诗词:
背诵、默写、说体会。为学习下文作铺垫。
二、学习《书湖阴先生壁》
课件出示《书湖阴先生壁》。
5.课文配套图片借用图片理解。
四、质疑探究
1.【出示课件6】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品读,深化理解。
牵牛织女:指牛郎星和织女星。神话传说中把它们说成牛郎和织女两个人。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既是咏史怀古,也是
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注释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_课件1
浪淘沙 刘禹锡
qū
bǒ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时牵牛织女家。
一二句主要写了什么? 一二句是写景,写出了黄河的 气势非凡。从“九曲黄河”“浪淘 风簸”中体会出来的。作者运用了 夸张的手法。 三四句主要写了什么? 写出了作者大胆的想象。想到 了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
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如果现在沿着黄河逆流而上,大概 就可以一直走到银河。那就能到牛 郎织女的家中了。
九曲黄河万里沙
解释:万里黄河弯弯曲曲 挟带着泥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解释:波涛滚滚如巨风 掀簸来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解释: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 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解释: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 织女的家
《浪淘沙》一诗,作者通过面对雄伟 浩瀚的黄河之水,幻想到银河去寻访 牛郎织女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奋 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同 时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浪淘沙
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刘禹锡
唐代思想家、 文学家,其诗 与白居易齐名, 世称“刘白”。
浪淘沙 刘禹锡
qū
bǒ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时牵牛织女家。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 样子。 天涯:天边。
弯弯曲曲的黄河从遥远的地方奔腾 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黄沙。
《古诗二首》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长江的文章,同长江的热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黄河的凝重、悲凉。从古到今,黄河也是诗人们描写的对象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有关黄河的诗歌。
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指生读诗并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玉门关的荒凉,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悲凉的心情。
金台区逸夫小学“高效课堂”课时教案(A)
学 科
语文
授课年级
六年级
日 期
主备人
崔建平
授课教师课 型课 题来自古诗二首课时序号教
材
分
析
本课两首古诗的作者分别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刘禹锡。《凉州词》写的是边塞的荒凉,这首诗情感深沉,风格悲壮苍凉,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千古名作。《浪淘沙》是一首借黄河雄伟壮丽的景象,书法豪迈气概和奋发有为精神的诗篇。
重点
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知识积累,了解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
后
反
思
金台区逸夫小学“高效课堂”课时教案(B)
第( 1 )课时教学过程设计(附件:)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激趣导入
检查预习交流汇报发现问题
归纳问题总结评价
5
25
再读诗歌,思考: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自读课文,填写
"我的视角"
全班集体背诵。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古文古诗复习
)
四、回答:
二人的学习效果不一样,是什么原因呢?
六单元:《十五从军征》
一、按要求填空:
这首诗出自( )代的《 》,诗歌从( )的角度,表现了( )。
诗歌中表现战争时间之长的诗句是( )。
表现老兵的家人大多死于战乱之中的诗句是( )。
老兵走到家中看到的荒凉、狼藉、破败的景象的诗句是
。
二、解释加点的字。
在《墨竹》中,诗人画的竹与实际生活中的有什么不同?他为什么要这 样画?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 千年方未已。”这几句诗赞颂了苍松的哪些品质?
四、写一写自己积累的有关松竹梅的诗歌。
孟子:名( ),他是( )时期的( )。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 )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汇编而成。
二、解释词意。 弈: 善: 援: 弗若:
诲:____ 鸿鹄: ____ 俱: ____ 然: ____
三、解释下面“之”的含义
通国之善弈者也(
)
之 思援弓缴而射之(
)
虽与之俱学 (
《别挤啦》一诗的作者是( )国的( )。他的代表作有( )( )。 诗题《别挤啦》的意思是( ),“你”指( ),“挤”指( )。
四、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它容纳得了我。
它容纳得了你。
我们不要把善良从心灵深处挤走。 我们得严防丑恶偷偷潜入我们心底。
八单元:《墨梅图题诗》《墨竹图题诗》《苍松怪石图题诗》
一、填空:
《墨梅》的作者( )是( )朝的( )、( )、( )。诗歌通过对墨梅 的描写,表现了墨梅( )的特点。作者借物喻人,实际赞美( )。
《墨竹》的作者是( )朝的( ),他是“扬州八怪”之一,这首诗看似 写( ),实则写( ),“一枝一叶总关情”写出了他对老百姓的( )之心, ( )之情。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1、字词:审阅陈设蒙眬咨询浏览劳苦宫殿一叠一碟简朴勉强抱怨保佑XXX眼帘蜷缩呼啸汹涌澎湃搁板帐子掀开均匀倒霉忧虑自作自受心惊肉跳怒吼魁梧黧黑忐忑不安喃喃自语蜿蜒瞭望倚靠摇曳浅唱荡涤浮躁狂妄忽略激励一撮烟瘾揣着警惕絮絮低语倾诉衷肠拜谒浑浑噩噩难以企及唉声叹气微不足道盛赞不绝2、课文理解《一夜的工作》题目是指XXX坚持工作彻夜未眠,这里用了以点带面的写法,讲的是作者在陪同XXX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XXX一夜工作的情形,歌颂了XXX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崇敬、爱戴XXX的思想感情。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XXX的作品。
当时,俄国劳动人民处于XXX的黑暗统治之下,生活极度贫困,但是他们心地善良、情操高尚。
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XXX关心、同情邻居XXX,在XXX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穷”字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然而恰是因为“穷”,才更能显示出穷人的崇高品质。
文章中运用多种形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间接描写法、环境衬托法,表现了XXX崇高的品德。
《白桦林的低语》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
白桦林,是茫茫林海的缩影,没有白桦林就不会有大森林;白桦林是守林人的象征,没有守林人的牺牲,哪会有大森林的安静。
文章热情讴歌了守林人经年累月,默默奉献,甘做牺牲的伟大精神。
《杨震暮夜却金》讲述了XXX“暮夜”拒贿的故事,本文妙就妙在“暮夜”二字上。
在夜深人静之时,在没有第三者知道的情况下,XXX作为XXX的上司,同时又是他的恩师,坚决拒收重金,并且铮铮铁言,这是天理不容,法理不容,人理不容,情理不容的事,其“慎独”的精神可嘉,堪称历代师表。
故事虽小,其教育意义却不小。
背诵(能够填空)《一夜的事情》在返来的路上,我不竭地想,不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
我瞥见了他一夜的事情。
他是何等劳苦,何等简朴!”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浪淘沙》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诗。
第三单元的单元主题是《长江》,本课表现出诗人对祖国的母亲河黄河的赞美之情,及其对田园生活的憧憬与向往,通过学习,学生将更深切的感悟黄河宏伟壮观的魅力,体会诗人充满想象的浪漫主义情怀。
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五年多的语文学习,接触过不少古诗,很多学生能通过诵读,借助工具书对古诗有初步的感悟。
但见过黄河的学生虽多,对黄河却缺少感性的认识,更不用说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了。
在本课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制作课件,引导学生不光从感官上认识黄河,更从内心热爱黄河。
三、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以及大纲对六年级学段的要求,和古诗的教学特点,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意。
3、体会诗歌抒发的感情,并尝试品味诗歌的韵味。
4、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诗意,体会诗中的美感。
教学难点为:体会诗歌抒发的感情,理解浪漫主义的写作手法。
五、教法与学法本课是一首古诗,为了让学生在乐学中突破重难点,在本课导课时,我用河水奔腾流淌的视频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然后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在通过生与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明诗意。
再用层层深入,多种方式诵读古诗,让学生体会诗中的美与情。
以读代讲,让学生在交流的课堂中收获自学的成果。
六、教学环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为了学生更好的探索学习这首诗,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1、视频导入(《黄河》) 静下心来看一看,看出了什么能用学过的古诗来形容看到的景象吗引导学生说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两句诗,的确,黄河是如此壮观美丽,今天,我们在学一首描写黄河的诗,从中感受它另一种更加动人的美丽。
最新审定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二首》资料刘禹锡(精编)
《古诗二首》资料刘禹锡早年生活刘禹锡籍贯洛阳,是北方匈奴后裔。
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其父、祖均为小官僚,父刘绪曾在江南为官,刘禹锡并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
他很小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既聪明又勤奋,在做诗方面,曾得当时著名诗僧皎然、灵澈的熏陶指点。
贞元六年(790年)十九岁前后,刘禹锡游学长安,在士林中获得很高声誉。
贞元九年(793年),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
两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释褐为太子校书,不久丁忧居家。
贞元十六年(800年),杜佑以淮南节度使兼任徐泗濠节度,辟刘禹锡为掌书记。
后随杜佑回扬州,居幕期间代杜佑撰表状甚多。
贞元十八年(802年),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不久迁监察御史。
当时,韩愈、柳宗元均在御史台任职,三人结为好友,过从甚密。
贬谪生涯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卒,顺宗即位。
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丕素有改革弊政之志,这时受到顺宗信任进入中枢。
刘禹锡与王叔文相善,其才华志向尤受叔文器重,遂被任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对国家财政的管理。
这段时间刘禹锡政治热情极为高涨,和柳宗元一道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
“二王刘柳”集团在短短的执政期间采取了不少具有进步意义的措施,但由于改革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很快宣告失败。
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王叔文赐死,王丕被贬后病亡,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贬为远州刺史,随即加贬为远州司马。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件”。
行至江陵,再贬连州(今广东连州市)刺史。
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
元和九年十二月(815年2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
元和十一年三月(817年2月),刘禹锡写了《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
刘禹锡被贬在朗州前后近十年。
其间创作了大量寓言诗,表达了对当朝权贵的极大不满,又写了许多赋来表达自己不甘沉沦的雄心。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6.1 古诗二首》课件
课件PPT
从军行 【唐】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 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 独领残兵千骑归。
课件PPT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课件PPT
葵:kuí
上下结构
部首:艹
字义:植物名。草本植物,花序盘状,花 常朝向太阳。 组词:葵花 向日葵 造句:向日葵开出了圆盘似 的花朵,正对着太阳笑呢。
课件PPT
羹:gēng
上下结构
部首:
字义: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 的食品。 组词:羹汤 调羹 肉羹 鸡蛋羹 造句:妈妈做的肉羹很香。
课件PPT
王昌龄 ,字少伯,汉族,又一说京兆长安人。盛 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与李白、 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安史乱起, 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 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 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 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集 六卷,今编诗四卷。
课件PPT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分析:这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表 达了诗人寄希望于像汉代李广那样有才能的 将军,同时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 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
课件PPT
意思: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 和边关,征战万里的将士还 没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 广至今健在,绝不会让匈奴 的兵马度过阴山。
课件PPT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分析:“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 “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 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一个“始”字,强有力地揭示了当时兵役制 度的惨无人道。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掌握《古诗二首》中的生字词,如“窥”、“鹤”、“舞”等,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理解并背诵《古诗二首》,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分析古诗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4.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对古诗进行品析,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七、课后作业
1.背诵《古诗二首》。
2.运用课堂所学,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
3.尝试创作一首古诗,下节课分享。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节课《古诗二首》的教学,学情分析如下: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前期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和鉴赏能力,对古诗的基本知识和修辞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古诗的兴趣日益浓厚,求知欲强,善于探索和发现。然而,学生对古诗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感悟仍需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对古诗中意象的把握和作者情感的领会。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待加强,对古诗创作规律的掌握尚需引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使他们在互动交流中不断提升古诗学习的效果。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活动:
1.让学生进行诗句仿写,巩固所学知识。
2.组织古诗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古诗,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学习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3古诗二首课件1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7/292021/7/292021/7/292021/7/29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春羌一黄 风笛片河 不何孤远凉 度须城上州 玉怨万白词 门杨仞云 关柳山间
【309教育网优选】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二首》.pptx教学课件
同 时 牵 牛 织 女 家
如 今 直 上 银 河 去
309教育网
内容详解
古诗今译
弯弯曲曲的黄河从遥远的地方奔腾而来,一路夹裹着
万里黄沙。既然你是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 高空,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 到牵牛织女家里做客吧。
309教育网
拓展训练
1、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黄河的诗句、传说、谚语、歌曲。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黄河。
309教育网
补充介绍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3、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4、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309教育网
字词解释
1、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2、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3、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 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4、“远”一作“直”。
内容详解
“一片”是唐诗习惯用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
片孤云”等等。
在本诗中相当于“一座”,在词采上“一片”比“一座”多一层单薄的
意思。孤城在万仞高山的衬托下,像一片落叶,显得单薄。 孤城: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 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 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孤城”意象的引入,为后两句进一步刻画征夫的心理
309教育网
内容详解
黄河远上白云间,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 向上(游)、由近及远眺 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
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
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 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 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 神思飞跃,气象开阔。
北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16 古诗二首
第六单元战争本单元以“地球家庭”为主题来编排,渗透了“和平”“民族”“种族”“责任”“给予”等内容。
其中《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黑孩子罗伯特》《瑞恩的井》《阳光皮肤》通过人物的举止、言行表现人物的美好心灵,令人震撼不已。
《别挤啦》以诗歌的形式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朴素的道理。
1、知识目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揭示人物的品质,了解倒叙、插叙、侧面描写的作用,理解诗歌的深刻含义。
2、能力目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揭示人物的品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在写作中学习使用含蓄性结尾突出中心的方法。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和平的向往,对民族团结、种族平等、做人要有爱心的深刻理解。
古诗二首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诗歌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3、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4、体会边塞诗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句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背诵、默教案一2 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让学生背诵一些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引入今天这两首反映战争的诗歌。
二、交流资料乐府诗:乐府,原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规模较大。
后来将其演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三、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
1、诵读:教师划出诗歌节奏让学生自由散读,教师在订正。
2、诗歌大意:《十五从军征》这首乐府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征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
一位衣衫褴褛、鬓发全白、手拄拐杖的老人茫然地站在曾经是那么熟悉,而今却家破人亡的,绝望地望着东方……这首诗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四、讨论探究:1、请同学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所喜欢的诗句,及喜欢的理由。
2、诗歌揭示了什么?你从那些诗句体会到的?3、你是怎样看待战争的?五、推荐阅读王昌龄——从军行(一、二)王翰——凉州词六、作业:背诵默写兵役的残酷无限的凄凉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不尽的悲哀第二课时一、导入: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始终有战争在相随,无论是哪一个朝代都有战争的刀痕,印在文学的诗词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便不可封盖地长成为一颗艺苑奇葩。
六年级语文上册3.3古诗二首教案2北师大版
309教育网309教育资源库 古诗二首教材分析:本课的两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刘禹锡有关黄河的诗歌。
《凉州词》写的是边塞的荒凉,《浪淘沙》写的是黄河的蜿蜒曲折,流程较长。
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是学习难点。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课文插图等。
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查阅作者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凉州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长江的文章,同长江的热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黄河的凝重、悲凉。
从古到今,黄河也是诗人们描写的对象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有关黄河的诗歌。
二、学习《凉州词》。
1.简介作者王之涣。
2.解释题目。
3.初读课文。
播放录音,范读。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4.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5.想意境,悟诗情。
(1)自由读诗歌,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指生读诗并交流。
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玉门关的荒凉,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悲凉的心情。
6.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
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7.练习背诵。
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三、诵诗会。
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学《浪淘沙》教学过程:一、背诵《凉州词》1.指名背诵。
2.全班集体背诵。
二、学习《浪淘沙》。
1.初读课文。
播放录音,范读。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六年级语文上册3.3古诗二首课件北师大版
上 白
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 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
云
间
孤零零一座边城 一 屹立在崇山峻岭间。 片
孤 城 万 仞 山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兵士们何必老是吹奏那哀 怨的《折杨柳》曲调呢?
柳
要知道,春风是难以
春
吹过玉门关外的。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思考:这首诗表现出什么?
表现了边塞将士生活的凄苦, 但悲而不失其壮。也表现出盛唐诗 人的宽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 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出仕 后,其主张革新,被贬。后复 用,至礼部尚书。 《全唐诗》 编其诗十二卷。其诗与李白齐 名,并称“刘白”,白居易称 他为“诗豪”。所作《杨柳词 》《竹枝词》《浪淘沙》等, 都思想深刻,语调清晰,有浓
春羌一黄 风笛片河 不何孤远凉 度须城上州 玉怨万白词 门杨仞云 关柳山间
王之涣:
公元688-742,字季凌, 排行七, 原 籍晋阳(今山西太原),五世祖隆迁居 绛州(今山西新绛)。曾任冀州衡水主 簿,因谤辞官,家居十五年。晚年出任 文安县(今禹河北)尉,卒于官舍。为 人慷慨有大略,善作边塞诗,与高适、 王昌龄、崔国辅等唱和,名动一时。《 全唐诗》存绝句六首,皆历代传诵名篇 。
主题思想
• 《凉州词》一诗,作者通过对驻守在黄 河上游、生活艰苦的孤城将士们听到羌 笛吹奏《折柳曲》,不免产生思念家乡 、思念亲人之情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豪 迈的气概和柔细之情。也寄予诗人对守 卫边疆的将士们的深切同情。
补充诗句
•
凉州词
王之涣
• 黄河远上____, 一片孤城 ___ 。
(教案)古诗二首-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2)
(教案)古诗二首-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2)古诗二首教材分析:本课的两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刘禹锡有关黄河的诗歌。
《凉州词》写的是边塞的荒凉,《浪淘沙》写的是黄河的蜿蜒曲折,流程较长。
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是学习难点。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课文插图等。
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查阅作者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凉州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长江的文章,同长江的热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黄河的凝重、悲凉。
从古到今,黄河也是诗人们描写的对象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有关黄河的诗歌。
二、学习《凉州词》。
1.简介作者王之涣。
2.解释题目。
3.初读课文。
播放录音,范读。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4.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5.想意境,悟诗情。
(1)自由读诗歌,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指生读诗并交流。
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玉门关的荒凉,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悲凉的心情。
6.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
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7.练习背诵。
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三、诵诗会。
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学《浪淘沙》教学过程:一、背诵《凉州词》1.指名背诵。
2.全班集体背诵。
二、学习《浪淘沙》。
1.初读课文。
播放录音,范读。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2. 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六年级语文上册3.3古诗二首教案2北师大版(最新整理)
古诗二首教材分析:本课的两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刘禹锡有关黄河的诗歌。
《凉州词》写的是边塞的荒凉,《浪淘沙》写的是黄河的蜿蜒曲折,流程较长.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是学习难点。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3。
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课文插图等。
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查阅作者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凉州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长江的文章,同长江的热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黄河的凝重、悲凉。
从古到今,黄河也是诗人们描写的对象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有关黄河的诗歌。
二、学习《凉州词》。
1。
简介作者王之涣。
2.解释题目.3。
初读课文。
播放录音,范读.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4.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5.想意境,悟诗情.(1)自由读诗歌,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指生读诗并交流。
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玉门关的荒凉,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悲凉的心情。
6.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
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7。
练习背诵。
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三、诵诗会.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教学《浪淘沙》教学过程:一、背诵《凉州词》1.指名背诵。
2.全班集体背诵。
二、学习《浪淘沙》。
1.初读课文.播放录音,范读。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2. 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3。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1)再读诗歌,思考: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二首》资料
刘禹锡
早年生活
刘禹锡籍贯洛阳,是北方匈奴后裔。
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其父、祖均为小官僚,父刘绪曾在江南为官,刘禹锡并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
他很小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既聪明又勤奋,在做诗方面,曾得当时著名诗僧皎然、灵澈的熏陶指点。
贞元六年(790年)十九岁前后,刘禹锡游学长安,在士林中获得很高声誉。
贞元九年(793年),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
两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释褐为太子校书,不久丁忧居家。
贞元十六年(800年),杜佑以淮南节度使兼任徐泗濠节度,辟刘禹锡为掌书记。
后随杜佑回扬州,居幕期间代杜佑撰表状甚多。
贞元十八年(802年),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不久迁监察御史。
当时,韩愈、柳宗元均在御史台任职,三人结为好友,过从甚密。
贬谪生涯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卒,顺宗即位。
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丕素有改革弊政之志,这时受到顺宗信任进入中枢。
刘禹锡与王叔文相善,其才华志向尤受叔文器重,遂被任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对国家财政的管理。
这段时间刘禹锡政治热情极为高涨,和柳宗元一道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
“二王刘柳”集团在短短的执政期间采取了不少具有进步意义的措施,但由于改革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很快宣告失败。
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王叔文赐死,王丕被贬后病亡,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贬为远州刺史,随即加贬为远州司马。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件”。
行至江陵,再贬连州(今广东连州市)刺史。
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
元和九年十二月(815年2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
元和十一年三月(817年2月),刘禹锡写了《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
刘禹锡被贬在朗州前后近十年。
其间创作了大量寓言诗,表达了对当朝权贵的极大不满,又写了许多赋来表达自己不甘沉沦的雄心。
由于接触当地民间歌谣,从中吸取了营养,他的诗歌创作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在此期间,他还写了多篇哲学论文,最重要的便是与柳宗元《天说》相呼应的《天论》三篇。
元和九年(814年)十二月,他才与柳宗元等人奉诏还京。
但不久又被贬谪到更远的播州去当刺史,幸有裴度、柳宗元诸人帮助,改为连州刺史。
刘禹锡在连州近五年。
元和十四年(819年)因母丧才得以离开。
长庆元年(821年)冬,刘禹锡被任为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刺史。
长庆四年(824年)夏,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
宝历二年(826年)奉调回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
从初次被贬到这时,前后共历二十三年。
晚年生活
锡任东都尚书。
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写了《再游玄都观绝
句》,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
以后历官苏州、汝州、同州刺史。
从开成元年(836年)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
会昌元年(841年),加检校礼部尚书衔。
世称刘宾客、刘尚书。
刘禹锡晚年到洛阳,与朋友白居易、裴度、韦庄等交游赋诗,唱和对吟,生活闲适,和白居易留有《刘白唱和集》、《刘白吴洛寄和卷》,与白居易,裴度留有《汝洛集》等对吟唱和佳作。
此后,他历任集贤殿学士、礼部郎中、苏州刺史、汝州刺吏、同州刺史,最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会昌二年(842年)病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岁。
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葬在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