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初探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初探
学科教育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初探◆杨定明素质教育的重点和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而语文课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担负着艰巨的任务。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实现由重知识传授到重能力培养的转变。
能力培养目标最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文通过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内容及其特点的认识,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进而探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
批判性思维 语文教学 批判性思维教学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和目标。
语文课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担负着艰巨的任务。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实现由重知识传授到重能力培养的转变。
其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帮助学生适应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代,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完善学生的创新人格,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批判性思维的本质、特征,中外对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差异所谓“批判性思维”,是相对传统应试教育培养“海绵式”思维而言的。
对于批判性思维,一般认为,是指对所学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进行个人的判断,并在判断的基础上作出个人的合理的决策。
批判性思维强调的是学生对所学的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进行个人的判断。
它不仅要求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审视,而且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独立地提出新的见解。
它是对“旧”的扬弃,对“新”的建构。
批判性思维具有三个特征:第一,质疑与创新的统一。
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真实性进行质疑不仅可以找出、发现和扬弃不合理的因素、构建新的因素,而且也可以对正确的内容加深认识。
第二,证伪与求真的统一。
在批判性思维中,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真理性进行证伪,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求真。
第三,自由与民主的统一。
在思维中不人云亦云,不盲从附和,但也不是我行我素,自以为是,独断专行,而要尊重别人,在平等、和谐、民主的气氛下思考问题。
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或能力培养,中外有别。
探讨语文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
探讨语文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是指人们通过对事物进行分析、评估和推理等思维过程来发现问题、产生新思路并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给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对语文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的理解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深入思考的能力,它不拘泥于表面现象,而是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来思考问题,评估现象的真伪,并做出合理的判断。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仅仅掌握知识本身,更要培养他们质疑、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这一能力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和策略1.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各类文学作品、新闻报道和学术论文等,这些资源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
通过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培养分析和评估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争议性的主题或问题,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和辩论。
通过参与讨论和辩论,学生可以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理清自己的观点,并学会用合理的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培养辨别问题的能力。
3. 提供开放性和探究性的学习任务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和探究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
例如,让学生自选文本,通过深度阅读和分析来探究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这样的任务,学生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4.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他们探索问题的答案。
通过学生自主提问和自主解决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5. 注重对学生的评估和反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评估和反馈。
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更要关注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批判性思维是指通过分析、评估和提炼信息,从而形成独立和客观判断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面探讨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阅读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可以激发学生对于不同观点和观念的思考。
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一定争议或者话题性的文本,例如社会问题、伦理道德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且展开讨论。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和引导性的分析,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的思考,并从不同角度评价作者的观点。
二、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讨论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环节。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全班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并对他人观点进行评价和反驳。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推理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写作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通过写作,学生不仅可以深入思考问题,还可以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的主题或者命题,要求学生在作文中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事实、论据对观点进行支撑。
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合理组织,培养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平台。
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多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评估信息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的学生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更好地适应和成长。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语文教学作为基础学科,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这是因为,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是学生在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时必不可少的能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一、注重思辨性阅读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的培养需要依赖于丰富的阅读经验和深入的思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具有争议性和探讨性的文本,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
比如,选择一些具有不同观点的文章,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作者观点的合理性和论据的支持情况。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和辩论活动,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文本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提问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的重要手段。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提出有深度和启发性的问题。
例如,在讲解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关于人物性格、情节推理等方面的问题。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还可以促使他们运用逻辑和推理的能力来解决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
比如,在教学诗歌鉴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等,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本对比和作品评析活动,培养学生辨析不同文本的能力。
四、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还需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个人的思考和创新来解决问题。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辩题演讲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教授逻辑推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来解决问题。
此外,在阅读和写作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注意逻辑关系和推理过程,提高他们辨别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批判性思维是指通过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的能力。
本文将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以及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等方面,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基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可以更好地理解、分析和评价所阅读的文章。
首先,可以通过导读来引导学生阅读。
在学生阅读一篇文章之前,可以通过问题导读、图片导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思考。
导读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其次,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同时,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和推理,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的本质,培养他们对问题的深入思考能力。
要做到这一点,可以采用以下措施:首先,鼓励学生提问。
在课堂上,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提问,不断追问问题的本质。
鼓励学生多思考,不因表面上的答案而满足,而是要通过不断追问,找到问题的根本。
其次,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问题。
启发性问题是指那些不能简单回答的问题,需要学生通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才能得到答案的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又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同一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而不仅仅是一种解决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使他们能够形成全面的观点。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愈发重要。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培养这种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开拓思路,独立思考。
本文将探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一些可行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思辨欲望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我们首先需要激发他们的思辨欲望。
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首先,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富有争议性的话题或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理性辩论。
例如,在讲解文章时,可以提出一些与文章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其次,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时,多角度思考。
要求学生观察事物、人物、事件的不同细节,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与自身经验、文化背景相结合,培养学生客观分析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批判性阅读批判性阅读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环节。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
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核心观点。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去挖掘文章中的细节和隐含信息,培养他们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其次,利用例证推理的方法,鼓励学生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生活例子或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对文章中所提到的观点进行质疑与评价。
三、开展多元化的思维训练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多元化的思维训练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首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写作要求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用文字进行表达。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争议性的话题,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观点,并提供充分的理由和论据进行支持。
其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辩论活动。
通过合作与碰撞,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学会听取他人的不同意见。
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最后,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与语言学习相关的任务,如阅读、听力、写作等。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一、引言中学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但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语文教学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创新。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能力1. 鼓励学生多角度理解文本在传统教学中,学生通常被要求背诵文本,重点在于记忆和理解字面意思。
然而,批判性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的隐含信息、作者的用词选择以及文本背后的意图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并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还需要进行对比和分析。
教师可以选择具有对比性质的文本,并引导学生分析并找出差异之处。
例如,让学生比较两篇描述同一事件的新闻报道,分析其中的观点、立场以及信息的真实性等。
通过这种对比和分析,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和辩论1.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是具备对问题的敏感和意识。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并让他们思考问题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意识。
2.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辩论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辩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通过辩论来锻炼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通过辩论,学生能够学会分析问题、寻找证据以及提出有力的论证。
同时,辩论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提供开放式的学习环境1. 鼓励学生表达不同观点学生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往往习惯了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而对于观点的表达可能显得极为保守。
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创造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表达他们自己的观点,无论这些观点是否与教材的内容一致。
通过鼓励学生表达不同观点,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在对待问题时持怀疑、探索和自主思考的态度,并借助逻辑和推理能力进行问题解决和判断的思维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提出问题、引导讨论、阅读分析、写作表达以及评价反思等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一、提出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围绕课文主题提出一些问题,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培养他们的审视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引导讨论在听课或者阅读课文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辩论赛等活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多面性和不同观点的存在,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理解学生的观点,并引导他们运用逻辑和推理能力进行辩证的思考,让学生从看问题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
三、阅读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要的一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分析,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意图。
通过分析文章中的情节、人物形象等元素,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了解问题,思考问题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办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理和归纳,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四、写作表达通过写作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要求他们写作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方面,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改善写作,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写作能力。
五、评价反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语文课堂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探讨
语文课堂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探讨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
语文课堂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任。
批判性思维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还能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呢?一、营造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先需要营造一个开放、包容、鼓励质疑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因此,教师要转变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
例如,在讲解一篇课文时,教师不要急于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肯定,即使学生的观点存在错误,也不要急于否定,而是通过引导和讨论,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修正观点。
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批判性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二、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提问是批判性思维的起点。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提问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个情节的设置有什么作用?”“如果换一种表达方式,效果会怎样?”等,让学生模仿这些问题,自己提出问题。
同时,教师还可以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如从文本的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入手提问,或者通过比较、联想等方法提出问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一些常见的观点和结论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疑问。
通过不断地练习提问,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会逐渐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是分析和推理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作者的论证方法等,让学生通过分析和推理,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中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通过理性思考、分析和评判,对信息和观点进行深入思考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培养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一、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鼓励他们提出质疑和不同观点。
例如,在教授一个文学作品时,可以引导学生对人物的动机、情节的发展等进行深入思考,并就不同观点进行讨论。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评估信息的能力。
二、开展阅读和写作活动阅读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阅读各种类型的文本,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观点、思想和文化。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文本中的逻辑关系、推理过程等来培养批判性思维。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活动,鼓励他们就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思考进行表达。
写作可以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提炼观点,并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避免单一的观点和思维方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对话等思维活动,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多样性。
例如,在讨论一个社会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如经济、政治、道德等)进行思考,并就不同观点进行交流和辩论。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和评估信息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批判性阅读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提问、判断等活动,培养他们评估信息和推理能力。
例如,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作者的意图等,并就文章中的观点进行评价。
此外,教师还可以教授一些批判性阅读的策略,如辨别事实与观点、辨别偏见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评估文本。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批判思维是一种能够深入思考、分析问题以及评估信息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成为一项重要而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了解批判思维的内涵在着手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批判思维的内涵和特点。
批判思维是指学生能够独立、客观地思考问题,对所接受到的观点和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和判断的能力。
批判思维强调对问题的全面性和深度性的思考,不仅要具备批判性的眼光,还需要有逻辑性的推理和判断能力。
二、创设启发性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教师需创设启发性的学习环境。
首先,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
其次,教师应提供多样的学习资源,如不同风格和角度的文本、视频、图片等,以激发学生的思考。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培养批判思维的能力。
三、重视对文本的批判阅读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对文本的阅读与理解。
在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文本的批判阅读。
批判阅读是指通过深入地思考和分析,对文本中隐含的信息和观点进行评价和判断。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思想、推理过程和论证方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读能力。
四、引导学生发表见解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还需要引导学生发表见解和观点。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思考和评价。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或辩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展示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辩论和对话。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锻炼批判思维,还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运用课外阅读拓宽思维领域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通过推荐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
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文本,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一项重要目标。
批判性思维能够让学生在阅读、写作和思考等方面更加深入和理性,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文将从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和思维方法等方面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一、阅读理解阅读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选择适合学生的文学作品、历史文章和新闻报道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在读取文本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思考作者的意图、观点和论据,并用自己的逻辑推理进行分析、评价和判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批判性问题,激发他们对文本的思辨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思考作者的立场是否有偏见,论证是否充分,逻辑是否严密等,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写作能力写作是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的一种重要方式。
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撰写议论文、评论文和辩论稿等,让他们锻炼批判性思维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所选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理清自己的观点,并用有力的逻辑和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教师可以提供写作指导,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多样性、论证的合理性和文字表达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写作能力。
三、思维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批判性思维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学习使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分析问题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培养归纳和演绎的思维方式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辩论活动、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可以锻炼批判性思维,还可以培养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一个需要长期并持续进行的过程。
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通过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和思维方法等方面的培养,逐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水平。
只有在探究、质疑和思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和思考问题时,能够不盲从,具有独立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在当今社会,批判性思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问题,还可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而批判性思维是这些能力的重要支撑。
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写作文章、表达观点,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思考和交流,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成为了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教学策略1. 提问引导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师可以以引发思考的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在阅读、写作、讨论等环节中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在阅读课文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主题、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在写作课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培养了批判性思维。
2. 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环节。
在讨论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同学一起探讨问题,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交流中互相启发,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互相讨论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从而培养了批判性思维。
3. 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献阅读、写作比较、课外作业等,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和活动中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
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批判性思维能力已经成为人们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量的信息源源不断地涌入人们的生活中,如何筛选、分析和评价信息已经成为每个人必备的基本能力。
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却存在一定的不足。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主要场所,而批判性思维在语文课堂中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语文教育,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批判性思维的核心要义,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是当前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研究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边界,促使他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提升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沟通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研究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义重大,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思考文本背后的含义和作者意图,避免片面理解和盲目接受信息。
批判性思维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使他们具备分析问题、推理论证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在语文学科中有用,还对其他学科和日常生活具有积极的影响。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引言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事物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和思考,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并做出独立的判断。
在当今信息泛滥的社会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课堂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阵地,应该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成为了语文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批判性思维的涵义及重要性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所面临问题提出质疑、分析、判断并提出解决方案的思维过程。
它是一种高级认知水平的思维活动,要求考虑问题时要有深度、全面的思维,不是机械地记忆或模仿。
在当今社会,信息资源的丰富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对我们的思维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果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就可能会受制于他人意见,无法独立地做出判断和决策,这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是不利的。
二、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现状目前,语文课堂的教学普遍存在着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死记硬背,教师往往以灌输为主要教学方式。
学生缺乏对语文材料的深入思考和挖掘,缺乏对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能力。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很难得到有效地培养。
三、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法1.引导学生有疑问语文课堂教学时,老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疑问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可以对课文内容提出质疑,或者引导学生解读课文中的难点或争议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
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将疑问抛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 多角度思考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在讲解散文时,不仅可以从作者的角度去分析,还可以从读者的角度或者社会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维思维能力。
3. 提倡争论在进行课文分析或者诗歌鉴赏时,老师可以提出一个观点,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审美能力和辨析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鼓励学生写作写作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重要场所,引起了广泛关注。
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所面临的挑战也愈发严峻。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分析的能力成为了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语文课堂作为传授语言文字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场所,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展,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
传统的语文教育更注重对语言文字知识的传授和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背景下,仅仅掌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以正确理解和评价各种信息,做出明智的决策。
研究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字数:258】.1.2 研究意义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批判性思维是学生终身受益的重要能力,能够帮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分析问题、提出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仅有助于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更深入地理解文本,还能帮助他们在其他学科领域和日常生活中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批判性思维作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正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不仅有益于学生个体的发展,也符合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对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2. 正文2.1 定义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面对问题时对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不仅仅局限于接受表面信息,而是能够进行高效的推理和判断。
批判性思维要求个体具备辨别信息的能力,能够理性地思考,不轻信一切所看所闻。
批判性思维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对问题的敏锐分析和独立思考能力,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能够理性地进行判断和决策。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当前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呢?本文将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就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展开探讨。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场所。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运用讨论、辩论、分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理性的论证。
通过这些讨论和辩论的过程,学生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培养起批判性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提出问题,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学习文言文时,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结构、词语搭配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文的含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引导学生批判性阅读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选取一些有争议性的文本,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
这种文本可能包括一些引起争议的观点、不同意见的对比、含糊不清的描述等。
通过阅读这些文本,学生将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分析和评价文本,形成自己的看法。
老师还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
在阅读一篇文章后,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其中的道理、逻辑和价值观。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能够培养起说理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语文课堂也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思辨能力的重要场所。
老师可以通过词语拆分、句子改写、语法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语言的构成和运用,从而培养起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
老师还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些难度适当的作文题目,要求他们在语言表达的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将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起批判性思维。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阅读、对语言的敏感性和探究文学作品等途径,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在获取信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时,能够理性地分析、评价和判断信息,并且能够融会贯通、综合分析、独立思考的思维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期能够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可行的策略和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判断所学内容,提高学习的质量。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它有助于学生在生活中理性分析问题,合理抉择。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职业素养,它可以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处理各种复杂的情况,提高工作效率。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需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这包括培养学生的具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活动的实际操作能力。
需要培养学生的判断和评价能力。
这包括培养学生在获取信息后能够理性地分析、评价和判断信息的能力。
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合作能力。
这包括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能够融会贯通、综合分析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在合作时能够有效地协作和交流的能力。
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需要有科学的策略和方法。
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学生需要具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这样才能为后续的思考和判断提供有力的支撑。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图书等资源,引导学生获取丰富的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广泛的知识结构。
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学生需要具备理性的分析和评价能力,这样才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判断。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启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且帮助学生养成理性的评价习惯。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导言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全面能力的重要途径,其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更是其重要任务之一。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事物进行分析、评价和判断的能力,是一种理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成为了教师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和策略,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了解学生思维习惯和认知水平了解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认知水平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第一步。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思维习惯,了解学生的这些特点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有些学生习惯于听从他人的意见,缺乏自主思考的习惯;有些学生对于逻辑关系的把握较差,缺乏辨析能力等。
只有了解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不断引导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
二、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和文本分析深度阅读和文本分析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基础。
通过深度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意图,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文本的精读和解读,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语言特色、逻辑结构、情感表达等,培养他们对文本的批判性思维。
三、设计批判性思维训练课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设计批判性思维训练课程,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可以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目,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并回答问题,提高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还可以设计一些辩论或讨论课,引导学生对某一主题展开辩论,培养学生对事物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可以逐渐培养起自主思考和独立分析的能力。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还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学生在学习中如果缺乏兴趣,就难以主动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案例、引人入胜的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对于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评价和推理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展开论述。
教师应该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在教授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作品中的情节是否合理,人物形象是否真实等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文本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分析作品的内涵。
在分析一篇诗歌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诗歌的意象、语言运用等方面,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并从中获得思考的启示。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和对立的思考。
在学习不同作者的作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他们的写作风格、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并给出自己的理解和评价。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相同作品的不同解读进行对立思考,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讨论中,教师应该注重鼓励学生的多元思维,尊重学生的意见,并及时给予反馈和引导。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批判性思维的任务和活动。
可以通过阅读一些争议性的文章,让学生对其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还可以设计一些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和对立的思考、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以及设计一些批判性思维的任务和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初探[摘要]素质教育的重点和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而语文课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担负着艰巨的任务。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实现由重知识传授到重能力培养的转变。
能力培养目标最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文通过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内容及其特点的认识,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进而探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语文教学批判性思维教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和目标。
语文课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担负着艰巨的任务。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实现由重知识传授到重能力培养的转变。
其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帮助学生适应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代,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完善学生的创新人格,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批判性思维的本质、特征,中外对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差异所谓“批判性思维”,是相对传统应试教育培养“海绵式”思维而言的。
对于批判性思维,一般认为,是指对所学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进行个人的判断,并在判断的基础上作出个人的合理的决策。
批判性思维强调的是学生对所学的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进行个人的判断。
它不仅要求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审视,而且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独立地提出新的见解。
它是对“旧”的扬弃,对“新”的建构。
批判性思维具有三个特征:第一,质疑与创新的统一。
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真实性进行质疑不仅可以找出、发现和扬弃不合理的因素、构建新的因素,而且也可以对正确的内容加深认识。
第二,证伪与求真的统一。
在批判性思维中,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真理性进行证伪,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求真。
第三,自由与民主的统一。
在思维中不人云亦云,不盲从附和,但也不是我行我素,自以为是,独断专行,而要尊重别人,在平等、和谐、民主的气氛下思考问题。
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或能力培养,中外有别。
我国的批判性思维传统以学生质疑思考为核心,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辨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治学精神。
而在西方,批判性思维传统以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目的是提高学生个人的综合思维能力和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完善,它培养的是一种使学生富于创新意识的批判精神。
比较而言,在批判性思维教学中,我们应该中西和璧,既要培养严谨治学的精神,又要把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综合思维技能来培养,与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结合起来,与人格完善结合起来。
二、在语文课中进行批判性思维教学的意义在语文课中进行批判性思维教学,既是语文课的性质和任务所要求的,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特殊性所决定的,更是语文课适应创新教育需要和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第一,语文课性质和任务的自身要求。
语文先天就具有工具性这一基本属性,语文学科教学是技能性学科教学。
当然,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毫无疑问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适应生活的能力。
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其实是个体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是主动地对外部信息做选择和加工的过程。
知识或意义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语文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也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
第二,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在要求。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在青少年时期处于比较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思考问题,思维敏捷,对新事物、新观念保持着高度的敏感和强烈的好奇心。
这些都是批判性思维不可缺少的品质。
第三,创新教育的必然要求。
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根本是创新教育。
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有了批判性思维,特别是其中的批判精神,便能够发现问题,敢于质疑,进行积极思考,从而为创新提供条件。
第四,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在目前我国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就应尽快确立批判性思维教育的观念。
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探索批判性思维的运用和培养涉及到人的深层次的心理层面,要取得理想效果,决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但是,批判性思维并不是神秘莫测、不可施行的。
许多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都表明批判性思维技能不仅应该教,而且可以教。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呢?我们认为可以尝试如下的对策。
第一,转变教学观念是前提。
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思想基础,并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
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观念不可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因为在传统的教学观念看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就是犯上作乱。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模仿秀”,而是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品质的人和创新精神的人。
语文课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观念。
第二,实行课程渗透是主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墨守成规、不敢质疑、缺乏创新精神,可以说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的教学自身不重视批判性思维培养,缺乏批判精神有关。
因此,将批判性思维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课程,是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这就要求将批判性思维作为语文课的一部分,在教学中设计批判性思维主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会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
第三,注重实践锻炼是源泉。
实践活动是创新的源泉。
缺乏批判性思维活动的实践,创新也无从谈起。
只有将批判性思维贯穿于实践中,创新才会永不枯竭。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适当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
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和公益活动等,使学生接触社会实际,取得一定的社会经验,从而增加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的机会,最终整合为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
教师要善于组织设计批判性思维训练活动,如开展大讨论、写驳论文、开研讨会、提合理化建议、进行最优方案评估等多项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训练的机会,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形成。
第四,培养问题意识是手段。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自己难以解决疑惑的问题时而产生的一种怀疑、探究的心理状态。
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存在一种不良倾向:教师讲得多,对问题讨论得少;教师提问多,学生回答少甚至没有问题。
苏格拉底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因此,语文课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问题意识进到课堂中去,通过反思知识与现实的差距和矛盾,产生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提出解决办法。
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第五,课堂民主教学是根本。
民主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要体现民主精神。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以问题为中心,相互回答,强调争论,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地意见和看法。
而传统的“一言堂”式的专制教学则是实行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大敌,它不可能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学生,更不可能培养创新人才。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少一点专制,多一点民主,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中才会有心理安全感;要引导他们学会相互尊重,彼此探讨,帮助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
例如,笔者曾经在讲授《祝福》一文时提出:谁是杀死祥林嫂的凶手?请学生当法官对案情作分析,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积极,答案丰富多彩。
凶手或自私伪善的鲁四老爷,或将祥林嫂卖进山坳的婆婆,或柳妈,或卫老婆子,或“我”。
最后虽经过笔者点拨,确认凶手是封建礼教和迷信,其时有一学生却认为凶手应是祥林嫂自己,其理由是人的命运是由自己主宰的,祥林嫂虽挣扎和抗争过,但这种挣扎和抗争是软弱的。
此学生的认识虽然与此文主旨不符,但他这种标新立异的思维,独特的见解,是值得肯定的。
对同一问题,为什么会有如此众多的答案?为什么学生思维活跃,见解独特未受习惯定论束缚?究其原因是发扬民主教学思想,创造生动教学氛围的结果。
第六,学生人格培养是目标。
学生人格的核心是学生自由的个性和意志。
人格培养就是将学生作为个体使其自主性及主体地位得到张扬和体现。
我们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
教师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一切都是为了考试。
国内外研究表明,只有完善的人格,才能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品质。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要进行批判性思维教学,就要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使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得到张扬和体现。
总之,培养学生不盲从权威,不迷信书本,敢于标新立异,随机应变,不圃于传统思维定势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师的重任。
参考文献:[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朱新秤.批判性思维德教学与迁移[J].教育研究与实践,1999,(1):42.[3]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钱民辉.学生实话实说[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5]黄白兰.盲点:中国教育危机报告[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6]肖川.教育的意义: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J].上海教育科研,1999(3).[7]罗清旭.批判性思维的结构、培养模式及存在的问题[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8):215.[8]邰启扬,全盛华.语文教育新思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9]彭华生.语文教学思维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