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的实践 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模式探索与实践分享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模式探索与实践分享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模式探索与实践分享在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中,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可和应用。

本文将探索和分享在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中实施合作学习模式的经验和成效。

一、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论依据合作学习模式源于社会交往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能够促进个体发展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在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中,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合作的需求和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因此,采用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

二、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方式在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中,合作学习模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施:1. 小组合作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适合年龄的短文进行阅读,然后进行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

通过互助学习,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提高语言能力,还培养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2. 合作听写: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听写内容,合作完成听写,互相纠正错误。

这样既能提高听写的准确性,又能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互助批改作文: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帮助,提供修改意见。

这样不仅可以改善作文质量,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

三、合作学习模式带来的益处实践表明,在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带来以下益处:1. 提高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2. 增强学习效果: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学习和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培养团队意识: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和协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提升综合能力:通过互助学习,学生不仅仅是接受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还能够培养自主学习、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等综合能力。

四、实施合作学习模式的要点在实施合作学习模式时,应注意以下要点:1. 小组合作平衡:小组成员应尽量保持能力和学习水平的平衡,避免出现某一小组成员过于依赖他人或者承担过多责任的情况。

浅淡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的实践 精选文档

浅淡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的实践 精选文档

浅淡“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的实践构建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就是在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下,师生能够提出问题,任务定向,有分有合,互相评价,互帮互助,互为师生,构建平等互动、教学相长的学习平台,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

如何真正使语文课堂成为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不断地坚定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实践、反思、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在课堂上的实践措施。

(一)提出问题、确定任务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往学习,共同发展进步的过程。

在教学时,教师应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并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地把他们引入特定的学习情景之中。

在提出问题,明确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可以给各个学习小组实行任务定向,学习任务可以选择随机分配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自由申请的形式。

对学生来说,明确的学习任务以及融洽的合作扭转,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在学习中承担积极的责任,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如《土地的誓言》是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属略读课文,通过本文的教学,要求学生能梳理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表达的爱国情感,感受作者浓郁的抒情风格与独特的抒情方式。

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本单元中的三篇表现爱国主义情感的文章,已初步掌握分析文章思想感情、体会语言特色的方法,所以,这篇课文适合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一课时内完成。

根据这一情况,我先布置学生查找文章的背景资料,独立阅读课文,再根据自己的理解,从文章的结构、思想感情、语言特色等方面设计自认为最重要的五个题目,并做好解答。

第一步骤: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事先设计好的题目与答案:题目设计是否合理、明确;答案是否正确;去掉重复的问题并做整理。

教师巡视、指点后表扬问题设计较好的小组。

这是本节课内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

第二步骤:让问题设计较好的几个小组向其他小组发起挑战(向他们提问自己小组讨论整理的问题),挑战组可指定应战组内任意一位同学回答问题,应战同学如遇到难题,可先向组内成员求助,如不成功,可再向其他组求助。

探讨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模式

探讨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模式

探讨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模式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关键环节。

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合作学习模式逐渐在语文课堂中被引入。

本文将探讨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模式,分析其优势和实施方法。

首先,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者。

而在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一篇课文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析、讨论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和难点,然后进行小组展示,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其次,合作学习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例如,在写作课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共同撰写一篇文章,并进行互评和修改,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借鉴和提高,从而提升写作能力。

再次,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现实生活中,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是非常重要的素养。

而通过在语文课堂中引入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例如,在学习一篇古诗词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背诵和解读一首诗,然后进行小组展示和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和借鉴,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最后,实施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模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明确学习目标,并合理设计合作任务,确保任务的难度适中,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其次,教师要合理组织学生的小组,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能够相互合作,互补优势,达到良好的合作效果。

探讨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模式

探讨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模式

探讨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模式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模式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场所。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感。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合作学习模式应运而生。

合作学习模式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

本文将探讨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和实施方法。

首先,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而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可以与同伴进行互动和合作,共同探讨问题,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小组中可以互相交流和启发,共同解决问题,这样能够增加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其次,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与同伴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要求学生要相互配合,协调工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通过与同伴的合作,学生能够学会倾听、尊重和合作,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进行讨论和辩论,这要求学生要运用批判性思维来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和辩论,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创造力。

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实施合作学习模式呢?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讨问题,交流观点。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项目,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任务。

例如,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创作,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辩论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合作学习模式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做合一语文实践(3篇)

教学做合一语文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学做合一的语文实践应运而生。

教学做合一,即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学生的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教学做合一的语文实践。

二、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得到全面发展。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方法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荷花》一文时,教师可以播放荷花的图片、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荷花的美丽,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2. 引导探究,合作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授《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然后进行汇报交流,使学生在合作中提高语文能力。

3. 重视实践,学以致用教学做合一的语文实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

例如,在教授《成语故事》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成语故事,编写自己的成语故事,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4. 融入生活,拓展延伸语文教学应贴近生活,将语文知识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例如,在教授《四季》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四季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反馈。

例如,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2. 总结性评价在学期或学年末,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性评价。

探讨语文教学中有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

探讨语文教学中有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习共同体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 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构建以学生为 主体的语文课堂是国内语文课程改革 要重点突破的问题。语文具备一定的
人文性,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爱国 主义精神、形成个性品质方面有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 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传统 被动学习模式的影响,语文教学的本 质作用并不能发挥出来,教学的本质 意义也无法实现。在语文课堂中建设 有效学习共同体有助于实现语文课堂 的人文性和实践性,不过,由于相关 研究依旧处于起步阶段,一些概念比 较模糊,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知如何 将语文教学与学习共同体理论有效结 合,无法建设有效的语文教学学习共 同体。下文从学习共同体基础理论开 始探讨,在理论和实践教学基础上探 究有效建设语文教学学习共同体的教 学策略。
4.面对新的教育形式,以及教学 中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师要敢于 面对现实,善于学习,不断提升自身 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智慧,敢于摒弃旧 的教学模式,避免单一的灌输式教学 模式,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更 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教学设计和教学 活动情境中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 学习,充分给学生独立、能动的学习 时间和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做中学、
一、学习共同体概述 学习共同体是参与学习的主体和 学习引导者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进 行沟通和交流进而获得知识延伸学习 的团体。在学习团体中,每一个参与 者都是平等的,可以自由表述自己的 观点和态度,并且还可以在其他学习 主体和引导者的启发基础上得到知识 的拓展和延伸,从而实现团体中每一 个个体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二、学习共同理念下的语文课堂 建设特征和意义 (一)协同性 建设学习共同体课堂的主要手段 就是协作学习,其最初起源于维果茨 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协作学习中, 主 要 涉 及 到 教 师 与 学 生 之 间 的 关 系、

建立“学习共同体”实现语文教学新转变

建立“学习共同体”实现语文教学新转变

·教学2018.01课改新探KEGAI XINTAN刘颖“学习共同体”又称为“学习社区”,学校班级“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学生)和助学者(教师)共同组成的,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基层学习集体。

它与传统教学班和教学组织的主要区别在于强调人际心理的相容与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

“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我校生根发芽,现在已经由理念变为教学实践。

这场教学改革以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等为基础,并在余文森教授和台湾同行的指导下进行。

目前,接触和实践“学习共同体”已一年有余,笔者和同事在实践中感悟摸索,从怀疑到坚定,真切地感受到“静悄悄”的共同体课堂充满无限的魅力。

在此,笔者以为福建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执教的教学观摩课《数星星的孩子》为例,浅述实践“学习共同体”所带来的教学上的四个改变。

一、优化师生关系——平等《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纵观我们的课堂,最为常态的就是学生整齐面向黑板,无形中造成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形式。

没有课堂上平等对话的形式基础,教师“高高在上”的形象很难改变。

人教版第四册《数星星的孩子》是一篇优秀课文,将人物描写、学习科学知识、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

如何做到保留传统课堂的优势,又能有所创新?笔者结合日本佐藤学教授的“学习共同体”理念,先在课堂环境上做了两个改变:第一,将课桌摆成U 型,教师在教室中间授课。

教师和每个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近了,可以毫不费力地关注到每个学生细微的变化。

学生在发言、交流时,能看到大家的表情,“面对面”让学生更直接地体验到倾听自己发表见解的除了教师,更主要的是伙伴。

第二,努力促成同桌两个成为学习伙伴。

语文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刍议

语文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刍议

语文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刍议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语文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学习共同体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合作和相互支持的关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提升。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学习共同体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构建学习共同体需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基础。

教师需要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小组活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之间形成密切的互动,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观点,激发思维碰撞,从而建立起学习共同体。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文学社团、语文读书会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构建学习共同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构建学习共同体需要注重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也是各不相同的。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个性化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通过个性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构建学习共同体提供有力的支持。

构建学习共同体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情感的引领者。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关怀学生的成长成才。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文学情感教育活动,让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人生的情感变化和命运的深度,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情感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在学习中融入一些乐趣性强、启发性强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构建学习共同体注入新的活力。

语文课堂合作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语文课堂合作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语文课堂合作教学模式实践探索作为一名参加工作十多年的语文教师,我深知要想获得良好的成绩,离不开扎实的备课,有效的课堂教学,作业的认真批改以及耐心的学生辅导。

这其中“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重中之重,而贯彻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是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合作从对方获取有用的信息来填补自身在信息、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得到能力上的提高。

下面我从合作的方式,合作的过程,合作取得的成绩及问题三方面来谈谈对于合作学习的几点认识。

一、合作的方式通过合作能够在学生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

我以班级为单位,依据教学目标定位以及学生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把合作学习分成以下几种类型:1.全班集体合作。

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然后全班交流。

如教学课文《荷花淀》时,我要求全班围绕“水生嫂人物形象”展开讨论和交流。

有同学认为水生嫂勤劳,因为她织席子又快又好;有同学认为水生嫂深明大义,因为她说出“你走,我不拦你”;也有同学认为水生嫂思想狭隘,因为她听到丈夫要参军时说出“你总是很积极的”充满酸意的话语。

采用全班集体合作的方式,就是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让学生在争辩中碰撞出智慧火花,在质疑解惑中明晰努力方向。

而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只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

2.小组合作。

首先是组别的划分,组员的搭配也是一个需要精心设计的步骤。

针对每个学生之间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语文素质的差异,可采用“优等生+普通生+学困生”的搭配模式。

三类学生相应的人数分别是:1、4、1。

例如在我所教过的班级有38人,以6人为一组,共分6个组。

我班有田某某等6名学困生,我把他们分入6个组。

这样做,每一组中都做到优势互补,三类学生会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与反作用。

当然老师们也可以结合自己班级的具体的情况,尽量发挥学生的优势,缩小学生的劣势。

二、合作的过程1.明确布置学习任务,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

“学习共同体”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实操-精选文档

“学习共同体”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实操-精选文档

“学习共同体”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实操近一年,我校积极探索语文课堂的“学习共同体”实践活动:U型排列的座位,科学分配学习协作小组,能力强弱搭配,让同伴协同更有效。

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学习基础设计课程,打造魅力文本,让学生更自然地融入学习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课堂中,师生协同,师生、生生平等地互助互学,消除学生的不安全心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本文以《尊严》教学为例,阐述如何使课堂在安静、倾听、思考、合作、分享、求助过程中,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给学生提供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

本课的核心目标有两个,一是理解意蕴深刻的句子,理解尊严的内涵;二是学会并灵活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学会读书。

本课时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一、开门见山,解题导入齐读课题,初谈“尊严”含义,出示“尊严”在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

那么“尊严”在本节新课中,是什么寓意呢?一起走进课文。

二、整体感知,交流预习,学会归纳出示读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读词语。

第一组:例外、款待、捶背、僵硬。

找发现。

第二组:面呈菜色、枯瘦如柴、疲惫不堪、狼吞虎咽。

同伴轻声交流:都是描绘人困苦生活,艰难不幸生活的词语。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同伴互助)组织规范语言,互相学习借鉴。

教师出示:关于逃难人的悲惨情境,找出课文中相关的语句来一起读一读?三、研读课文,体会尊严,领悟写法1.课堂主问题“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独立思考后同伴之间分享疑问。

预设:为什么说他有尊严?为什么他什么都没有,却百分之百是个富翁?为什么只要有尊严就是富翁?2.出示共同学习的要求第一,个人自主研读,独立思考:默读课文,找出能看出哈默有尊严的相关语句。

用“――”划出,积极思考,尝试批注,记录体会。

第二,从独立思考到四人同伴互助。

选择感受最深的一处,同伴交流,教师可适时介入点拨。

高中语文教学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实践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实践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实践研究我校教师在不断探索高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发现传统的教师一家独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以共同合作和分享的方式推进教育进程。

一、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基本原则1.平等参与: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参与机制,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角,教师仅仅是一个指导者和协助者。

2.互助共赢:通过师生协作,学生之间相互启迪,学习相互借鉴,其次要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互助共赢的价值,建立友好的关系。

3.聚焦学习: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其目的在于推进学习进程,所以必须聚焦学习,并让学生深入认识学习的意义、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

1. 教师授课反思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授课质量。

同时,教师需要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让学生深入思考知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互动。

通过互动,教师要求学生在思考之后,给出自己的答案,沟通之后,教师给出正确的答案,缩小教师和学生思考的差距,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3. 课堂互动和小组合作课堂上,可以将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合作。

教师提出提出课堂问题,小组成员把自己的答案汇总到一起,一起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 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师生学习共同体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建立起友好的关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不断适应教师所提出的要求。

2. 极强的讨论能力在师生学习共同体中,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和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讨论能力。

3. 高质量的学生作品和课堂展示师生学习共同体可以有更好的成果,包括高质量的学生作品和展示,这有利于学生自我评价和学习创新。

同时,学生通过课堂展示,也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四、总结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学习共同体”的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实践

“学习共同体”的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实践
◆语文教 学 ◆S A N WE N B A U I A
“ 学习共同体” 的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实践
解辉 荣
山 西省 潞 城 四 中
构 建语文课 堂“ 学 习共 同体 ” 的教 学模 式 , 就是在 宽松 、 和 谐、 民主的学 习气 氛下 , 师生能够提 出问题 , 任务定 向 , 有 分有 合, 互相评价 , 互 帮互 助 , 互为师生 , 构建平等互动 、 教学相长 的 学 习平 台. 从而使课堂真正 成为一个 学习共同体 。如何真正使 语文课堂成为学 习共 同体 的教学模式 , 需要我们语文教 师不 断 地坚定 观念 . 在教学过程 中不断地摸索 、 实践 、 反思、 总结 出一 套行之有效 的方法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 自己在课 堂上的 实践措施 。 提 出问题 、 确 定任 务 教学过程是 师生互相交往学 习, 共同发展进步 。 在教学时 , 教师应根据 自己对课 文的理解 和把握 .并结合教学 的重点 、 难 点, 有针对性地提 出一些 问题激发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迅速 地把
一 一
人 一 句 翻译 全 文
步骤六 : 其 他学生提 问不解之处 或提出不同见解 , 由台上 : “ 小老师” 解答 . 教师在旁顺势点拨 。
步 骤七 : 由“ 小老师” 向下面学生提 问 . 以检查是否 真正掌
作, 二教师则轮渡参加 小组 的学 习活动 , 和小组 成员 进行讨论 。 并对 小组成员 引导 。使他们能更加 深入地关 注和探究 学 习问 题。 在小组 内 , 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对课文 内容的理解 . 对作者思想感情 的体会都不可能完全相 同 . 。在提 出问题 , 明确学习任务之 后. 教师可 以给各个学 习小组 实行 任务定 向 , 学 习任务 可 以选 择 随机分配 的形式 、 也 可以采用 自由申请 的形式 。 对学生来说 , 明确 的学 习任务 以及融洽的合作扭转 。 有利于激发他们 的学 习 动机 . 促 使他们在学 习中承担积极 的责 任 , 从 而达到 良好 的学 习效果 。 如《 我 与地坛》 是高一年级必 修二第一单 元 的第一 篇课 文 属讲读课文 。 通过本文的教 学 , 要求学生 能梳理文章 的结构 , 理 解文章表达 的珍爱生命 的情感 . 感受作者浓郁风格与独特 的抒 情方法 。在学 习本文之前 . 学生 已学 习了校本教材 中的三篇表 现生命 隋感 的文章 , 已初 步掌握通过 自主思想感 情 、 体会语 言 特色 的方法 , 所以, 这篇课 文适合让学生通过 自主 、 合作 、 探 究 的学习方式 。 在一课时 内完成 根据这一 隋况 , 我先布置学生查 找文章的背景资料 。 独立阅读课文 , 再根据 自己的理解 . 从文 章 的结构 、 思想情感 、 语言 特色等方面设计 自认 为最 重要 的五个 题 目。 并做好解答 。 第一步骤 : 让学生在小组 内讨论 自己事先设计 好的题 目与 答案 : 题 目设计是否合理 、 明确 : 去掉 重复的问题并 做整理。教 师巡视 、 指点后表扬 问题设计较好 的小组 。这是本 节课 内小 组 成员之间 的合作 第二步骤 : 让 问题设计较好 的几个小组 向其他 小组 发起 挑 战( 向他们提 问 自己小组讨论整理 问题 ) , 挑战组可指定应战组 内任 意一 位同学 回答 问题 , 应 战同学如遇 到难题 , 可先 向组 内 成员求助 , 如不成 功 , 可再向其他组求 助。 教 师适 时点拨 、 点评 。 这是班级 内各小组之间的合作及小组成员之 间的进一步合作 最后 , 评选最佳挑 战组 、 最佳 应战组 和最佳援助者 。 这样 . 使学生在 自主学习 的基 础上通过 合作探究 . 既培养 了提 问意识和能力 , 又弥补 了个人 问题不 全面、 不透彻 的不 足 。 使 困难 、 中、 优三类学生各有所 获 , 且兴趣盎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学习共同体”理念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学习共同体”理念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学习共同体”理念的实践研究作者:蓝国云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沿》 2018年第5期【摘要】本学期起,开始尝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学习共同体”理念的实践研究,从倾听、导学、应对三方面来具体阐述在实践研究中粗浅的思考与尝试。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实践与思考倾听导学应对一、初识“学习共同体”何谓“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中包含了两个关键词,即“共同体”和“学习”。

“共同体”最早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指基于协作的有机组织形式,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共同目标、归属感和认同感。

在“共同体”中人与人是平等的,人们团结互助、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也是“学习共同体”的精神内涵。

而“学习”既是“共同体”形成的途径,也是“共同体”的奋斗目标,即“共同体”中的人必须具有持续的学习意愿,每个人都能看到其他人的优势,并能通过各种方法向其他人学习,同时,自身也处于开放状态,也成为其他人学习的参照。

二、“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一)倾听《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倾听”一词:“细心地听取(多用于上对下)”。

审视我们之前的课堂教学,似乎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倾听(下对上),而事实上要让课堂教学走向纵深处,并非侧重于把学生培养为忠实的听众,而是要求教师放下架子,把自己看成是教学活动中的一员,用专注的眼神、真诚的话语、耐心地等待润泽每一个学生的心,带给孩子们一个非常安全、平等的课堂氛围,认真地倾听学生的讨论与思考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合作者,从而达到教学相长。

四年级语文组秋萍老师、燕妮老师和笔者在“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中的倾听行为。

秋萍老师在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时身子微微向前,正驻足倾听一对同伴的发言,燕妮老师则俯下身子,近距离地倾听学生之间的交流,笔者更是接近学生,面带微笑,充满期待。

笔者发现,在“学习共同体”的课堂上,教师要自己学会倾听,倾听学生的课堂发言,欣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当他们提出不同的结论时,教师应給学生表达的机会,并机智地思索在何时介入讨论,以何种方式介入,对学生的理解水平也才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学习共同体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体会

学习共同体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体会

相互进行作品的评价,让学生们也当一次“美术教师”,对其他同学的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和评价,进而营造更为轻松、愉快的美术课堂氛围,使得学生们对于教师的评价标准有深刻的认知。

三、探讨教学评价,建立随堂评价体系在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往往是直接通过评价学生们的课堂作业来对学生们的课堂表现进行评判的,这种评价方式过于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成果,而忽略了学生们的学习过程,对于培养学生们学习良好习惯其实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应当尝试着建随堂观察记录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对学生们进行观察与评价,将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纳入到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来,从而使得教学评级更为客观公正,学生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在美术课堂上表现出更为积极的一面,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可以针对学生们的课堂听课状态、与教师的互动积极情况还有学生们准备美术课堂所需工具的情况等等进行记录,利用这样的随堂评价方式对学生们进行监督,使得学生们在美术课堂上也保持较强的专注度,能够在课堂上遵守纪律,积极回应教师,认真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

需要注意的是,美术课堂所培养的是学生们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教师在记录学生们的随堂表现的时候,应当重点观察学生们想象力与创造力,鼓励学生们在美术课堂上积极开动脑筋,将自己的奇思妙想与美术作业融合在一起,提升课堂评级公正性、科学性的同时也增强学生们的艺术素养。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当转变教学概念,尝试着转变评价体系,重视对学生们随堂表现的评价,给予学生们更多的鼓励与赞赏,设计更加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给予学生们最科学公正的评判,确保学生们能够在美术课堂上释放自我想象力与创造力,保持良好的听课状态,严于律己,有效开展美术教学。

学习共同体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体会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抚顺小学 穆艳春 【摘 要】 学习共同体是新课改背景下,新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它强调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观念,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语文教师需要不断从旁协助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完成语文讨论学习过程。

语文共同体实践教学案例(3篇)

语文共同体实践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构建语文共同体教学模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语文共同体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合作、探究、互动中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案例以某中学八年级语文课堂为例,探讨语文共同体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二、案例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案例实施(一)课前准备1.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共同体活动方案。

2.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控制在4-6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

3. 教师向学生介绍共同体活动的规则和流程,明确各小组成员的职责。

(二)课堂实施1. 情境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2. 合作探究(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分工合作,搜集资料,分析问题。

(3)各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质疑。

3. 互动交流(1)教师对各小组的汇报进行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

(2)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后延伸1. 教师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2. 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拓宽知识面。

3. 教师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共同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进步。

四、案例评价1. 学生参与度高:在共同体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互相帮助,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

2. 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会了倾听、沟通和协作,培养了良好的合作意识。

3. 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敢于质疑、勇于创新,提高了自己的创新精神。

合作学习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合作学习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合作学习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一、引言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重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的教育领域。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师生单向传递知识,往往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而近年来,合作学习模式在教育界逐渐流行起来。

本文将探讨合作学习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二、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社会学家薛佛洛·芬兰德的社会交互理论。

他认为,学习是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协作来实现的。

合作学习模式着重于学生间的互动合作,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促进、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三、实践案例分享为了更好地理解与实践合作学习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我通过一次小组合作阅读的课堂活动来分享我的实践。

在一堂阅读课中,我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中有4-5名学生。

每个小组分配一篇阅读文章,并给予一定的时间让他们互相讨论阅读内容和理解答疑。

小组内部的合作使得学生可以共同梳理文理关系,解答他们彼此之间的疑问。

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互相启发、促进,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也增强了对他人观点的理解和尊重。

随后,我组织了一个角色扮演的活动,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来扮演文章中的角色,通过角色的对话和互动来深入理解文本背后的意义和信息。

这一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性理解,也锻炼了他们的表达和扮演能力。

四、合作学习模式的效果分析通过实践中的观察和学生的反馈,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合作学习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效果分析。

首先,合作学习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

而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们在小组中可以相互激励,共同学习,这使得学生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其次,合作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

通过小组内外的互动合作,学生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协商。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力与团队合作将会成为学生的一项重要素质。

最后,合作学习模式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探索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

探索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

探索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在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相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方式,它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语文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并分析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团队中共同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首先,合作学习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被动接受。

而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合作与讨论来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他们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阅读理解时,学生可以小组合作,共同解读文本,理清篇章结构,提取关键信息,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其次,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分工合作、相互支援,才能完成共同的任务。

这种合作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比如,在写作教学中,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写作讨论和草稿修改,通过互相批评与修改,不仅提高了写作质量,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此外,合作学习模式也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碰撞可以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讨论与交流,解决问题和提出新的观点。

例如,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合作研究古文的背景,分析句子的结构和意义,促进他们的深层次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然而,合作学习模式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学生之间的合作程度不一,有的学生可能依赖他人,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因此,在实施合作学习模式时,教师需要适时给予指导和引导,明确每个学生的角色和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合作中。

其次,合作学习模式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淡“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的实践构建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就是在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下,师生能够提出问题,任务定向,有分有合,互相评价,互帮互助,互为师生,构建平等互动、教学相长的学习平台,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

如何真正使语文课堂成为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不断地坚定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实践、反思、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在课堂上的实践措施。

(一)提出问题、确定任务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往学习,共同发展进步的过程。

在教学时,教师应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并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地把他们引入特定的学习情景之中。

在提出问题,明确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可以给各个学习小组实行任务定向,学习任务可以选择随机分配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自由申请的形式。

对学生来说,明确的学习任务以及融洽的合作扭转,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在学习中承担积极的责任,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如《土地的誓言》是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属略读课文,通过本文的教学,要求学生能梳理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表达的爱国情感,感受作者浓郁的抒情风格与独特的抒情
方式。

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本单元中的三篇表现爱国主义情感的文章,已初步掌握分析文章思想感情、体会语言特色的方法,所以,这篇课文适合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一课时内完成。

根据这一情况,我先布置学生查找文章的背景资料,独立阅读课文,再根据自己的理解,从文章的结构、思想感情、语言特色等方面设计自认为最重要的五个题目,并做好解答。

第一步骤: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事先设计好的题目与答案:题目设计是否合理、明确;答案是否正确;去掉重复的问题并做整理。

教师巡视、指点后表扬问题设计较好的小组。

这是本节课内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

第二步骤:让问题设计较好的几个小组向其他小组发起挑战(向他们提问自己小组讨论整理的问题),挑战组可指定应战组
内任意一位同学回答问题,应战同学如遇到难题,可先向组内成员求助,如不成功,可再向其他组求助。

教师在旁适时点拨、点评。

这是班级内各小组之间的合作及小组成员之间的进一步合作。

最后,评选最佳挑战组、最佳应战组和最佳援助者。

这样,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既培养了提问意识和能力,又弥补了个人考虑问题不全面、不透彻的不足,使困难、中、优三类学生各有所获,且兴趣盎然。


(二)有分有合、互相评价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形成阅读小组,
并让学生推选出小组代言人。

每组学生分别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

这样,每个小组的成员基于共同的学习目标进行密切合作,而教师则轮渡参加每个小组的学习活动,和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引导,使他们能更加深入地关注和探究学习问题。

在小组内,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都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往往对同一个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学生在表达、倾听、辨认的学习任务时,教师可以让各小组代言人汇报学习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小组代言人陈述完之后,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对他们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拨、总结。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习者之间可以合理分配责任。

而且每位学习者,包括教师和每位学习的思想与智慧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师生、生生之间也因此具有了很强的相互依赖性。

如《孙权劝学》是七年级(下)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属略读课文。

文章篇幅短小,且文中词语的用法和意思基本上在前面的文言文中学过,因此翻译课文的教学环节较适宜通过学生合作学习来完成。

因此我就设计了以下步骤来完成教学任务。

步骤一:四人小组内轮流朗读课文,讨论纠正断句的错误。

教师巡视指点。

步骤二:请断句正确的一小组齐读课文(巡视时已摸清情
况),并予以表扬。

步骤三:各人根据注解和已有的文言知识翻译全文,落实到每
一个句词。

步骤四:四人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各人在翻译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巡视并点拨解疑。

步骤五:请自认为有把握翻译全文的小组到台上当教师,一人一句翻译全文。

步骤六:其他学生提问不解之处或提出不同见解,由台上“小老师”解答,教师在旁顺势点拨。

步骤七:由“小老师”向下面学生提问,以检查是否真正掌握。

步骤八:学生评价“小老师”是否称职,如称职,则每人百分制加两分。

并评出“最有水平提问者组”,予以加分。

这样就确保了整个课堂始终在学生饶有兴趣的气氛中进行,学生钻研、探究得很仔细,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支持,十分配合,学习效果比教师讲授要好得多。

(三)互帮互学、互为师生
研究发现:“对学生而言,有机会轮流相互测验要比自己独立学习更有效,而且不需要外界的激励。

”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设计互相背诵、互相默写、互相检查,甚至相互批改作文等活动,有效地促进互帮互学友好氛围的形成。

这样,融洽的课堂氛围、相互合作的态度、共同的学习目标,可以使学生互换.角色、互为师生。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师生在认知、交流、合作中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分享,不断缩小彼此间的心理距离,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喜悦,使课堂真正成为地学习共同体。

通过对以上几个案例的分析,我们认为,在组织合作的学习时,我们必须考虑到如何使每个学生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
人的责任,否则,合作将流于形式;我们还应要求小组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小组合作中得到提高;合作结束后还应对合作的成效进行评估,才能促使学生去寻求提高有效性的途径。

“沟通、合作、对话”相信会成为新课程实验中的语文课堂一路带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让语文课堂发展成为气氛和谐、活跃的“学习共同体”,是现阶段的语文课改实验工作值得努力的目标。

虽然实现这个目标还要解决很多问题,消除很多困惑,克服很多困难。

但它能为语文老师实现个性化教学提供一条可行之路,老师们,让我们“捧着一颗心来”,走进新时代,走进新课程。

让我们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