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巴彦温多尔金矿床地质特征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干觉岭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干觉岭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作者:吕召恒来源:《西部资源》2011年第02期摘要:干觉岭金矿属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床,具有规模大,品位低,矿化比较均匀的地质特点。
锡林郭勒盟西部中元古界绿片岩中找金具有很大的潜力。
关键词:地质特征矿床特征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床1. 前言干觉岭金矿区位于苏尼特右旗东-苏尼特左旗西温都尔庙群绿片岩糜棱岩带中,在该带中已发现巴彦合尔敖包中型金矿,该带往东还有阿尔盖特金矿、白音宝力道金矿、南菜园沙金矿等。
矿床类型属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
2. 区域地质背景大地构造位置属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Ⅱ),爱力格庙—锡林浩特中间地块(Ⅱ3)西部的北缘。
2.1地层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大区(V)内蒙古草原地层区(V3),锡林浩特—磬石地层分区(V31)。
主要为温都尔庙群绿片岩系,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层位为一套中低变质岩系,受侵入岩体的影响,形态各异。
其岩性主要为绿泥片岩、绢云母石英片岩、安山玢岩夹石英岩、泥灰岩等。
受后期强烈挤压和岩浆侵入活动的影响,使温都尔庙群地层普遍发生片理化,局部形成糜棱岩化带,并赋存金工业矿体,是本区有利的赋矿地段。
2.2构造构造表现为褶皱、断裂及破碎等构造形迹,呈紧密线形褶皱,局部倒转,由于岩体的破坏构造形迹不完整,总体构造线方向为北东向或近东西向断裂,其次为北西向和近南北向断裂。
北西西向断裂为主要控矿构造,矿(化)体多产于主体构造和次级构造的交汇部位或两侧。
2.3岩浆岩区域岩浆活动频繁强烈,既有小岩株又有大的岩基侵入。
以中酸性、酸性岩为主。
规模较大的有华力西期石英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燕山期花岗岩、石英斑岩等,形成不同期次、不同阶段的岩浆岩带,受区域构造控制,多呈北东向展布,主要侵入于温都尔庙群。
早期为中酸性侵入体,中期以酸性脉岩为主,晚期以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及花岗岩为主。
总之,中元古界海底中基性火山岩变质基底是金的良好矿源层,华力西期中酸性岩浆岩为金矿形成提供了热源和热液,构造为矿液的运移提供了通道和空间。
内蒙古自治区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黄金矿产资源概况内蒙古自治区黄金矿产资源概况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边疆,面积110多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目前重要的产金省区之一。
黄金资源现状截至1989年底,全区共发理金矿床(点)363处,其中金矿床86处,包括岩金矿床39处(大型3处,中型7处,小型29处),砂金矿床39处(大型1处,中型7处,小型31处),伴生金矿床7处(中型3处,小型4处),小型共生金矿床1处,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和阴山地区的50余个旗(县、市)。
截至1989年底,全区累计探明金矿储量为177.135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129.367吨),占全国累计探明储量的3.66%,居第11位。
保有储量为141.386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90.016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3.57%,居第10位,其中岩金保有储量64.867吨,砂金保有储量40.468吨,伴生金保有储量32.751吨,共生金保有储量3.300吨。
已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119.149吨,未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22.237吨。
据目前正在勘查的28个矿床预测,可获金矿储量102吨,其中“八五”期间可新增储量52吨。
黄金生产概况截至1989年底,全区已建黄金矿山47个,总生产能力为’6010公斤/年,占有储量90.239吨,其中岩金矿山28个(中型3个,小型25个),生产规模2095吨/日,生产能力4700公斤/年,砂金矿山19个(中型1个,小型18个),生产规模276万米。
/年,生产能力1310公斤/年。
在建和“八五”期间拟建矿山36个,预计“八五”期间新增生产能力为3648公斤/年。
1989年全区黄金产量为2476公斤,居全国第6位,矿产金3159公斤,居全国第6位。
全区年产黄金万两的旗(市)有5个,即察右中旗、达茂旗、赤峰市、敖汉旗、喀喇沁旗;年产黄金万两的矿山有3个,即金厂沟梁、红花沟、赛乌素。
预计“八五”末期全区矿产金产量可达6162公斤。
金矿地质特征内蒙古主体大地构造位置,约以北纬41。
内蒙古巴彦温多尔金矿床构造演化及成矿特征
期宽缓 复式 褶 曲。在早 古生代 末一 晚古生 代初发 生 过一 次较大 规模 的构 造 运 动 , 形成 了纬 向褶 皱 带 和 相 应 的构造 岩浆带 。 中新 元古代 一早 古生代 本 区可 能存 在 过裂谷 或陆 问 小 洋盆 的发 育过 程 , 老 陆块 古 发 生 了裂解 , 陆 块之 间相 距不 远 , 但 而且 有较 多 的古 老 陆块残 留 , 洋壳 发育 也不 充分 J 。 早二 叠世早 期 的安 山质火 山. 屑 岩建 造 , 碎 晚期 的海 相一 海陆 交互相 碎屑 岩夹碳 酸盐 沉 积 , 反映 了大 陆边 缘陆 表海沉 积环境 。两 次较 大规模 的火 山喷发
2 区域构 造演化 特征 2 1 区域构 造演 化 .
西拉 沐伦断 裂近于平 行 。构造 岩浆活 动强烈 、 持久 。
区 内仅 出露元古 界 和古生 界地层 。主要 有元古
古 元 古代 主要 构 造 形式 为 褶皱 构 造 , 第一 期 褶 皱多 为层 内和无 根褶皱 , 其枢纽 走 向近东西 , 是在 区
sr 1 o5 4 ei .0 aN
Ap i. 0 r1 2 11
一 — … 一 ~ 一 ~ 一 一
现
一
代
~
矿
— —
业
~ 一 一 一 ~ 一
总 第5 4期 0
M ODERN I NG M NI
2 o
!
内蒙古 巴彦 温 多尔金 矿 床构 造 演化 及成 矿特 征
龚全德 徐 桓 陈 满 边 红 业 刘 洪利 赵春荣
于 印支期 。 主要 有 N E 向 的阿 萨 哈一 巴润 萨拉 压 E 性 断裂 、 布 嘎尔 敖 包一 哈尔 楚鲁 特 音努 如 断裂 和 舒 巴彦温 多 尔一 巴润 萨拉 韧 性剪 切 带 、 东 向苏尼 特 北
蒙古国巴彦洪格尔铜金矿集区地质特征及成因
蒙古国巴彦洪格尔铜金矿集区地质特征及成因王新亮;熊煜;苏新旭【期刊名称】《内蒙古地质》【年(卷),期】2000(000)002【摘要】巴彦洪格尔地区位于蒙古国中部 ,由古生代俯冲体系构成。
该体系包括前寒纪微板块 (白得拉格和伯得高尔构造带 )、逆冲蛇绿岩带、加积型沉积岩 (巴彦洪格尔和得扎格构造带 )和弧前沉积岩 (可汗盖构造带 )。
巴彦洪格尔地区岛弧岩浆作用主要以早古生代钛铁矿系列和晚古生代磁铁矿系列花岗岩类为特征。
许多诸如斑岩型、矽卡岩型及脉岩型等各种类型的热液矿床与这些花岗岩类伴生。
该区四大矿床的 K Ar同位素测年显示 :南方 Cu Au斑岩型矿床、呼布金洪迪矽卡岩型 Cu Au 矿床、罕乌尔含金剪切带和塔磁高尔伟晶岩 W Au矿床的形成年龄值分别为 2 40± 5 Ma、2 5 2± 5 Ma、2 83± 6 Ma、32 9± 7Ma。
由此可见 ,前三个地区的矿床与二叠纪—三叠纪初期磁铁矿系列花岗岩类具亲缘关系 ,而塔磁高尔W— Au 伟晶岩则与早石炭世钛铁矿系列花岗岩类具亲缘关系。
斑岩型和矽卡岩型 Cu—Au矿化作用发生在二叠纪末期—三叠纪初期 ,此时紧随着安第斯型岛弧岩浆作用 ,发生了白得拉格和塔巴嘎泰微板块的碰撞。
【总页数】8页(P37-44)【作者】王新亮;熊煜;苏新旭【作者单位】内蒙古地质调查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相关文献】1.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巴彦洪格尔地区土壤测量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方向 [J], 李诗言2.蒙古国巴彦洪戈尔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J], 张长青;张承帅;王义天;聂凤军;白大明;江思宏;侯万荣3.蒙古国巴彦洪戈尔省查干察黑尔山金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J], 袁彦安;智喜如;班允峰;丁磊;赵铁辉4.蒙古国巴彦乌列盖省某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J], 张建宝5.陕西省勉略宁矿集区铜厂铜-铁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J], 栾燕;王瑞廷;钱壮志;孙晓辉;郑崔勇;张天运;刘民武;丁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蒙古自治区重要成矿带的划分及其特征
内蒙古自治区重要成矿带的划分及其特征内蒙古自治区重要成矿带的划分及其特征1、区域地质背景内蒙古自治区横亘于祖国北疆,横跨西伯利亚陆块、塔里木-华北陆块和华北板块,经历了太古宙-中新生代漫长的演化历史,铸就了复杂多样的地质构造类型。
具有山盆耦合、多块体多缝合带镶嵌的大地构造格局;陆块规模小于现代大陆板块,陆间洋盆小于现代大洋;地壳经历了多旋回的造山和增生;加里东期的碰撞造山作用具有多岛海特征;块体的拼贴、旋转、走滑过程极其复杂,其造山机制与安提斯造山带和阿尔卑斯造山带的形成差距较大,难以简单套用后者的模式。
我区造山带具有独特而复杂的地质特征,指示其形成和发展过程较为复杂,除包容了安提斯式的洋陆俯冲和阿尔卑斯式的陆--陆碰撞之外,尚有大规模的块体旋转、走滑、压剪、拉分以及广泛的裂解、残留等独特的现象,已有的造山模型难以全面概括北方造山作用。
既有十分典型的前寒武系古陆块,又有规模宏大的古生代陆缘增生带,中晚元古代还发育了十分独特的白云鄂博-渣尔泰裂谷或裂陷槽以及温都尔庙-白乃庙拼贴陆缘增生带,初露板块构造端倪。
中生代陆内造山运动显著,既有推覆机制,又有大规模的岩浆喷发和侵入,形成令人瞩目的北北东向大兴安岭火山岩区斜跨于近东西向古生代陆缘增生带之上,呈现立交桥式交叉结构。
新生代以来差异升降显著,尚有大规模的玄武岩浆喷溢。
北山褶皱带:位于内蒙古西北角北山地区,北与蒙古国接壤,南与甘肃省相邻。
处于华北陆块与塔里木陆块的交汇部位,大体属于塔里木陆块北东缘增生带。
古生代地层发育齐全,除寒武系为海相碎屑岩-碳酸岩系外,其余均为海相火山-碎屑岩系,其中以奥陶系和石炭、二叠系最为发育。
中生界盖层以下白垩统陆相碎屑岩为主,少量的侏罗系碎屑岩系。
侵入岩以华力西中期酸性岩为主,规模较大。
华北陆块:基底岩系:由太古宙和古元古代变质岩组成。
主要建造单位有兴和岩群、集宁岩群、乌拉山岩群以及大量的变质深成体。
变质相达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
内蒙古巴彦温多尔金矿床韧性剪切带特征及成矿机制
音图群角闪岩相r _ f 1 深变质岩系 、 中新元古界温都尔庙
群绿片岩相岩层 ( 由于其金丰度较高 , 可能是区内金
成矿 有 利 的矿 源层 ) 、 泥盆 系 色 日巴彦 敖 包组 磨 拉 建造 、 石 炭一 白 系 火 山熔 岩 、 火 山碎 屑 岩和 浅海 相 碎 屑 岩组 成 的沉 积 建 造 , 以 及 新 生 界 松 散 堆
床 的成矿作 用进 行 了论述 和分 析l l _ I 。 文章 重点 分析
韧性 剪切作 用 的宏微 观 特征 及其 演化 规 律 ,并讨 论
了该矿 床 的形 成机制 。
l 区域地 质背景
彦 温 多尔金 矿所 在 区域 大地 构造 位 置处 于华
北板 块 和两 f F l 利亚板 块 ( 蒙 古古 板块 ) 之 间 的火 山型
均有 岩浆 岩 发 育 , 岩 体 主要 为 岩株 或 岩枝 状 , 其 次 为
岩基 、 岩墙 和 岩脉 等 , 多呈 近 E W或 N E向展 布 . 代 表
性岩 体 为( 黑云母 ) 二 长花 岗岩 和黑云母 化 岗闪长 岩 。
本 区岩浆 活动 以印 支期最 为强烈 , 而华 力两早 期 岩浆
彦温 多尔金 矿 床位 于 内蒙古 苏 尼特 左旗 满 都 拉 图镇 南 约 1 0 k m处 , 是武 警 黄金 第 四支 队于 2 0 0 2
年 在该 开 展金矿 预 查时 发现 的 。该 金矿 是受 韧性
剪 切带 控制 的典 型金 矿床 之一 。前人从 围岩 和矿 石 元 素组 合特 征 和韧性 剪切 带 的控 矿作 用 等角 度对 矿
内蒙古 巴彦温 多尔金矿床韧性剪切 带特征 及成 矿机制
蒙古国巴彦洪戈尔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系列 花岗岩类 密切 相关,与钛铁 矿系列 花岗岩类 有关 的矿化 较少 。成矿年 代学研究 显示 ,金矿 床 的形 成应早 于 三叠纪,主要发 生于石炭 纪 和二叠 纪,形成 于微 大陆碰撞 期构 造转换 过程 中 的岩 浆活动 期间 ,区 内金 矿床 ( 构成蒙 古 国最具 潜力 的金成 矿带 。 点)
Go d d p s t a e o u  ̄z v i y e o p y y t p n k r y e l e o is r f q a en t p ,p r h r y e a d s a n t p .M a n g l n r l a i n i e ae o i o d mi e a i t s r l td t z o P r in e m a ma neie s re g a io d . wh r a i e i — e i s r n t d r l t d g tt — e i s r n t i s e e s l n t s re g a i o —e ae m i e ai a i n S e s e n. m e i n r l to i 1 s s e z Or -o mi g c r n l g h wst a o d d p st h u d h v e n f r e a l rt a i s i , .. t e c u d e f r n h o o o y s o h t l e o iss o l a e b e o g m d e ri h n Tr s c i , h y o c  ̄e e a e ma n y i r o ie o sa d P r in r s l n r m h a m a i c i iy d rn h e t n c c n e s o r c s i l Ca b n f r u n e m a , e u t g fo t em g t a t t u i g t et c o i o v r i n p o e s n i c v o emi r - o t e t l o lso e i d T e eg l e o isc n t u ea g l r e t t h e t o d p t n i l f h c o c n i n a lii n p ro . h s o d d p st o si t o d o eb l wi t e b s l o e ta t n c t h g
特征分析在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巴彦温多尔矿区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d o |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 0 1 5 5 . 2 0 1 3 . 0 1 . 0 0 8
中图分类号: P 6 3 2 文 献 标 志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8— 0 1 5 5 ( 2 0 1 3 ) 0 l一 0 0 1 6— 0 1
一
现为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在职工程硕士 。
・
( 下转第 2 0页 )
1 6・
斑 岩型金矿床 , 由于受 到矿 区构造带 的控制作用 , 所 以在 围岩蚀变的分带上有别 于经 典的斑岩型金矿床模 式 。 本 文从板 块运动 、 岩石 的矿物组成 、 围岩蚀变等方 面 粗浅分析 了巴彦查干金矿床 的形成过程及成矿 流体在温 度、 压力等物理条件变 化 的情 况 下形成 的围岩蚀 变 及其 分带 l 生的原 因。参 照经典 斑岩 型矿 床模 式进 行 了 比较 , 完善了其所属成矿体系的成矿理论和成矿模式。 可 以预测 , 在 苏 尼 特 右 旗 一正 镶 白旗 这 一 区 间形 成于燕 山早 期呈 北东 向展 布 的一 系列 岩体 中还 应存 在 与 巴彦查 干矿 区成矿模 式 类似 的金 矿 床 。本 文 对此 类 金矿 床 的形成 机 制 的 探讨 , 可 以 为该 地 区金 及 多金 属 矿床 的勘 查和开 发提供 依据 。
收稿 日期 : 2 0 1 2…1 0 1 2 作者简介 : 饶伟 ( 1 9 8 2一) , 男, 2 0 0 4毕业 于东华 理 工学院 , 武警黄金第四支队工程师 , 长期从事地质 矿产 勘查 与找矿工作 ,
矿 区 内岩浆 活动 频 繁而 强烈 , 其 产 物 为加 里东期 、 华 力西 期 、 印支期及燕 山期 花 岗杂岩体 。 3 、 地 球化 学特征 3 . 1化探 布 置方案及 元 素测试 矿 区属典 型的半 干旱 草原 景 观 区 , 降水 量 较少 , 化 学 风化作 用相 对较 弱 , 机 械风 化 作用 较 强 , 风积 物 对采 样 介质 的影 响 较 大 。地 形 相对 高差 不 大 , 岩 石风 化后 移 动距 离较小 , 多堆积 于 原地 及 其 附近 , 形 成残 坡 积 物 土壤 。 化探 工作 布 置 区域 为 矿 区西 北 部 , 根 据 残坡 积 物 覆 盖 和基 岩 出露情 况 , 进行 了 次级 景 观划 分 。在 三 叠 纪 黑 云母 二 长花 岗岩 与 下 二 叠统 大 石 寨 组 安 山岩 、 凝 灰 岩 的外 接触 带 上 , 主要 开 展 了 1 : 1 0 0 0 0岩 石 地球 化 学 剖 面测 量 工 作 , 而 在 内接 触带 上 则 进 行 了 1 : 1 0 0 0 0 土 壤地球 化学 剖面测 量工作 , 分别 布置 测 线 3 8条 和 2 6 条, 测线 间距 2 0 0 m, 采 样点 间距 2 0 m, 共 完 成 采样 9 1 7 0 件 。根据 本 区地 球化 学特 征 , 结 合该 区的成 矿 特 点 , 共 选择 A u 、 A g 、 c u 、 P b 、 z n 、 A s 、 s b等 7个 主成 矿 元素 及 伴 生 元 素进 行测 试 。 3 . 2地 球化 学特征 分析
内蒙古巴彦乌拉山矿区地质构造及金矿床特征分析
I nn er M on gol i a ba h e ur al m oun t ai n mi ni ng a r e a ge ol ogi c al s t r uc t ur e an d t h e an al y si s of
c h a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gol d d ep os i t s
新近 系上 新统 ( N ) 及 第 四系 ( Q o中太 古界 乌拉 山岩 群在 该 区大面 积 出露 , 侏 罗系 、白垩系 则零星 出露 , 古近 系渐新 统( E。 ) 、新 近系 上 新统 ( N ) 及第 四系 ( Q) , 分布 广 泛 ,出露 于 山麓 、 平滩 、 河谷 中。 但规 模小断距 小对矿体破坏 大 。
1 区域 成矿背景
巴彦乌 拉 山岩 金矿 位于 内蒙 古 自治 区 阿拉善 左旗 境 内
及北西 向。Βιβλιοθήκη 北东 向构造 :由走 向4 0 。一 6 O 。 的一 系列压 扭性 断裂 及挤 压破碎 带组 成 , 控制 着 巴彦乌拉 山 隆起带 的展布 方 向 , 该 方 向压 扭性 断裂 及挤 压 破碎 带的岩 性 主要 为碎 裂岩 及糜 棱岩 , 为 区域上主要 控矿构造 。
.
GAI J i n g — we n
(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n i n t h g e o l o g y mi n e r a l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Co . , L t d , X i l i n h a o t e 0 2 6 0 0 0 ,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 : Th i s a r t i c l e f r o m t h e r e g i o n a l me t a l l o g e n i c b a c k g r o u n d , mi n e g e o l o g i c a l s t r u c t u r e s , ma g ma t i c a c t i v i t y
试论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学特征
试论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学特征文章以“内蒙古1:5万准和热木音苏木等六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为背景,对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方面展开探讨。
文章中出现的研究区域属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兴蒙造山带的北方造山带,是处在苏尼特左旗西北部边境的地区。
该造山带在古生代和中生代的构造域也有所不同,在古生代时其属于古亚洲洋构造域,在中生代则属于滨西太平洋构造域。
在分布上,苏尼特左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岩石层组成格局简单明了——上为粗安岩类,下为安山岩类,在总体上也呈现出NE的走向。
在Zr/Yb-Nb/Yb图解中火山岩大部分分布在富集的地幔范围内,显示了岩浆源区可能是经过俯冲带流体改造后的富集地幔楔。
通过对区域的构造环境及相关资料进行研究之后,可以得知,苏尼特左旗中生代火山岩形成于造山后的伸展背景。
标签:苏尼特左旗;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学;地球化学1 造山带的形成及作用造山带当中有着极其丰富的地球演变史的信息,它是大陆构成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构造岩浆活动最为剧烈的地带,通过增生和碰撞这两种方式可以形成。
通过其在不同的地质体中记录的岩浆活动、洋陆转换、盆地的消失与再生、变质作用等一系列地质事件的发生与发展,可以清楚的看到碰撞造山带的连续演变进化的过程。
中亚造山带因其是全球显生宙陆壳增生与改造最显著的大陆造山带,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研究的热点区域。
苏尼特左旗地区西北部边境地区的东段-兴蒙造山带就属于中亚造山带。
随着中亚造山带的发现,人们对此区域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进而由此发现的问题和争议也就越多。
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两大陆板块的最终缝合位置和最终闭合时间的争议。
兴蒙造山带索伦-林西缝合带和二连-贺根山缝合带是学者们一直以来存在分歧的地方。
部分学者依据古地磁学、古生物学资料及早二叠纪大石寨组火山岩,认为兴蒙造山带索伦-林西缝合线是华北和西伯利亚地块间中亚洋最后闭合的界限。
内蒙古巴彦哈尔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内蒙古巴彦哈尔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张雪旎;王佳新;张赋【摘要】内蒙古巴彦哈尔金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北缘艾力庙-锡林浩特中间地块西北缘.矿床赋存于中元古代温都尔庙群的绢云石英片岩和绿泥石片岩中.矿床的形成与区内韧性剪切带及华力西期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矿区内共圈定出5个矿体,总体走向为北西向,矿体呈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矿石类型包括石英脉型和糜棱蚀变岩型.金矿化与硅化和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关系密切.结合矿床的矿体地质、矿物成分、矿物嵌布及围岩蚀变特征以及前人包裹体测温结果,认为矿床类型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年(卷),期】2015(024)003【总页数】5页(P179-183)【关键词】巴彦哈尔金矿床;华力西期侵入岩;韧性剪切带;低温热液型;内蒙古【作者】张雪旎;王佳新;张赋【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内蒙古巴彦哈尔金矿床是近年来在苏尼特左旗南部地区发现的代表性金矿床之一,其具有规模小、品位高、埋藏浅和易选冶的特征.该矿床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境内,距苏尼特左旗旗政府驻地满都拉图镇西南50 km.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陆块北缘古生代造山带所裹挟的前寒武纪中间地块——艾力庙-锡林浩特中间地块西北缘,地处华北陆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缝合带——二连浩特-贺根山深大断裂带南侧[1].该区属于兴蒙造山带,是内蒙古中南部地区重要的铁和黄金产地.区域上以前寒武纪和上古生界地层出露广泛.古生代—中生代岩浆岩活动频繁以及构造情况复杂为特征.1.1 地层本区主要存在3个构造-地层单元,即前寒武系中间地块、上古生界火山-沉积岩地层和中—新生界火山-沉积岩(物)盖层[1].前寒武系变质岩主要由中元古界白银都西群和新元古界温都尔庙群组成.白银都西群出露于白-巴金矿区南部,是一套角闪岩相的中深变质岩系,是锡林浩特微板块的结晶基底.主要由黑云母斜长片麻岩、黑云母变粒岩、斜长角闪岩和大理岩构成.温都尔庙群分布于该金矿区西部和西北部,为一套绿片岩相的岩层,是区内金成矿有利的矿源层[2].主要岩石类型为绿泥绿帘阳起片岩、绿泥钠长片岩、绢云石英片岩、片理化安山岩、斜长角闪片岩和石英片岩.上古生界火山沉积岩地层主要由上泥盆统才伦郭少组、中石炭统本巴图组、上石炭统阿木山组、下二叠统大石寨组和哲斯组组成.分布于白-巴矿区的北部、东部及东北部,以分布面积小,连续性差和岩石类型复杂为特征.中—新生界火山-沉积岩层主要由中—下侏罗统阿拉坦合力群(马尼特庙群)和下白垩统巴彦花组以及第三系和第四系沉积岩组成.1.2 构造受华北陆块、古蒙古洋壳和西伯利亚板块的多次俯冲、碰撞和对接作用影响,区内构造形迹复杂,断裂构造分布广泛.其中与推覆构造有关的韧性剪切带与金矿床有密切的时空分布关系.空间上,金矿床展布受次级韧性剪切带的控制;金矿化受韧性剪切带的变形强度控制;矿脉的产出受韧性剪切带内裂隙的控制[3-4].时间上,金矿床主要形成于韧性变形后的脆韧性及脆性变形叠加阶段.目前,苏尼特左旗地区由北至南已圈定出4条规模较大的韧性剪切带[1](图1),这些剪切带主要活动时段为华力西晚期至燕山早期,主要变形期为印支期.对剪切带的形成温压条件研究表明,其形成温度和压力分别为380℃和500 MPa,从而推测其形成深度应为15~20 km[5].根据金矿床的分布情况,将它们分为三带:北带为巴彦温都尔-巴润萨拉和祖勒格图-道勒花图格韧性剪切带,与之有关的金矿点包括巴彦温都尔金矿点、敖其敖包金矿点等,矿化类型以石英脉型为主,赋存于印支期二长花岗岩、华力西晚期花岗闪长岩体内及二叠系中.中带为巴彦宝力道-哈珠车根庙韧性剪切带,金矿点包括白音宝力道金矿点、巴彦布拉格金矿点等,矿化类型包括糜棱蚀变岩型与石英脉复合型,以糜棱蚀变岩型为主,产于加里东期片麻状石英闪长岩、印支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内或与温都尔庙群接触带内.南带为巴彦敖包-交其尔推覆构造及韧性剪切带,金矿床(点)包括“365”金矿点、色日古楞金矿点以及巴彦哈尔金矿床.矿化类型主要为糜棱蚀变岩型,分布于华力西中晚期花岗岩与温都尔庙群接触带内[6].1.3 岩浆岩该区不同产出时代、成因、规模的岩浆岩组成了复杂的岩浆岩带,这些岩浆岩产出状态以岩株、岩枝为主,次为岩基、岩墙、岩脉等,多呈近E—W或NE向展布.其中花岗岩类侵入岩分布面积占全部侵入岩体的96%,且岩石类型较多,含矿性较好.区域金矿与加里东期、海西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1].其中海西期的巴彦哈拉图序列花岗岩类与巴彦哈尔金矿床关系密切.该花岗岩类主要包括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岩体呈不规则状岩瘤、岩株或岩枝状产出,分布于满都拉图镇南部28 km处.陈斌等[7]认为其成岩作用与古生代古板块同碰撞构造活动有关,属S型花岗岩.2.1 矿体特征矿区目前发现5个主要矿体,矿体厚1.05~76.50 m,主要沿中元古界温都尔庙群与晚古生代花岗岩类侵入岩体接触部位分布,并严格受北东向挤压破碎带构造的控制(图2).Ⅱ-1号金矿体是本矿区的主要矿体,矿体形态呈似层状或大透镜体产出,沿走向和倾向矿体具有波状起伏、分枝复合、尖灭再现、膨胀收缩的特征.矿体走向北东50°,倾向北西320°,倾角5~39°,控制长度为2 084.60 m.单工程厚度1.99~76.50 m,平均厚度27.95 m.金最高品位67.50×10-6,最低品位0.005× 10-6,平均品位0.93×10-6.矿体顶板围岩为流纹斑岩或绢云母石英片岩,底板围岩为绢云母石英片岩或绿泥石英片岩,矿体工程控制最大垂直深度189.29 m,控制斜深为210 m.据统计品位变化系数282.0%,厚度变化系数64.6%.赋存标高为847.27~1036.56 m.2.2 矿石特征矿体赋存于挤压破碎带中,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蚀变岩型和糜棱岩型.矿石构造主要为网脉状和浸染状,局部地段有晶洞状、蜂窝状和角砾状.结构有碎裂结构、鳞片(叶片)变晶粒状结构、半自形假象粒状结构、他形晶粒结构等.矿石矿物组分比较简单.金属矿物主要包括褐铁矿、赤铁矿、白铁矿、钨锰铁矿、黄铁矿、砷黄铁矿及自然金.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绢云母、绿泥石、黑云母、白云母.次有石榴石、绿帘石、高岭石、磷灰石和方解石.褐铁矿:灰白色,半自形假象粒状,呈分散状嵌布于脉石中,含量3%~5%.菱铁矿:作为后期碎裂充填物形式出现,主要充填脉石裂隙面上,与黄铁矿共生. 赤铁矿:呈浸染状、细脉状沿微裂隙分布,构成网脉状,大部分为不规则集合体状,含量为10%~15%.白铁矿:呈细小叶片嵌布于黄铁矿内的连生体中,含量微量.钨锰铁矿:褐灰色,呈棱状结构晶体与晚期形成的细粒黏土和次生黄铁矿同时出现,充填在裂隙中.黄铁矿:呈微小的自形立方晶体,几十微米大小不等,稀疏地散布于微晶石英和相关黏土上,有时不规则的充填在细脉中.矿石有用组分主要为金.金的粒度在4 μm×6 μm~10 μm×150 μm之间.金粒形态呈不规则片状、粒状.自然金为中等成色,金粒嵌布方式有3种形式:一是在石英脉中与褐铁矿嵌布出现;二是在黄铁矿中呈包体出现;三是在石英脉中呈浸染状独立出现.2.3 围岩特征矿体顶底板围岩主要为绿泥石英片岩、绢云母石英片岩和流纹岩.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明显,呈渐变过渡关系.金矿体是后期热液活动形成的产物,围岩与金矿体关系紧密,围岩受成矿后期热液活动的影响而产生蚀变现象,从金矿体中心向外,依次分布有硅化带、黄铁绢英岩化带、绢云母化带和青磐岩化带,其中硅化和黄铁绢英岩化与金矿化具密切空间分布关系.硅化带主要由石英脉及细脉、微细脉构成,其内分布有黄铁矿、自然金和银金矿.黄铁绢英岩呈条带状或残片状分布在硅化带两侧或硅化带之间,其形态明显受构造裂隙带控制.绢云母化带呈不规则条带状叠加在前述硅化带和黄铁绢英岩化带之上.青磐岩化分布广泛但分带性不明显,青磐岩化发育的地段常可以找到硅化或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岩,进而为寻找隐伏金矿床提供了重要线索.前人根据含金石英脉和构造蚀变岩的空间分布关系以及矿物共生组合特点,推断巴彦哈尔金矿床的形成过程大体经历了热液期和表生期.热液期可进一步划分为2个阶段:早期黄铜矿-石英阶段以形成大量石英、钾长石和绢云母以及少量黄铜矿和磁铁矿为特征;晚期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阶段以发育石英、绢云母、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和毒砂以及少量自然金和银金矿的矿物组合为特征.流体包裹体测温研究表明,晚期热液阶段温度(平均值为238℃)较早期热液阶段(平均值为296℃)低.表生阶段原生金矿石在地表遭受不同程度氧化淋滤作用,形成含金的次生氧化富集带,且次生富集带中金的含量一般略高于原生硫化物富集带.1)由矿床所在区域乃至中蒙边境成矿带中金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分析可知,该区金矿床成矿作用均与华力西中晚期中酸性—中性—中基性侵入岩体有关.多期次、多旋回的岩浆活动不仅从深部携带了部分金成矿物质,同时也为金成矿作用提供了热动力.成矿岩浆热液与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接触部位,是金成矿的有利地段.巴彦哈尔金矿床在时空分布上与海西晚期查干德尔斯花岗岩类岩体(巴音哈尔图序列)关系密切.2)苏尼特左旗地区韧性剪切带是区域性西里庙-达青牧场大型挤压破碎带的次级构造.如前所述,该区主要金矿床(点)均位于次级剪切带内,沿次级剪切带呈带状分布,也就是说金矿床展布受次级韧性剪切带的控制,巴彦哈尔金矿床也不例外,该金矿区金异常的分布特征反映,金异常的空间分布受控于韧性剪切带,即异常基本均位于剪切带内,且异常长轴方向与剪切带展布方向一致.反映了剪切构造活动对金成矿和控矿的影响.3)根据前人研究资料,推断该矿床成矿过程大致如下:本区于中元古代形成了Au丰度较高的变质基底,从而为后期金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受晚古生代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对接影响,早古生代火山-沉积岩地层和各类侵入岩发生不同程度的变质和变形作用,并且形成一系列断层破碎带、褶皱隆起带.在板块的持续挤压下,该区进入了以脆韧性剪切作用为特征的构造强烈活动时期,形成各种脆性裂隙及充填脉.剪切带为热液活动提供了通道,此时金元素发生初步富集.随着剪切作用的持续进行,构造-岩浆活动达到顶峰.由于主构造系统流体来源深、温度高,不利于金的沉淀,而主构造与次级韧性剪切带之间具有贯通性且存在着较大的温压和浓度梯度,因此含金流体沿主构造至上而下运移,并且选择性地进入次级构造中,同时含金络合物等成矿物质从流体中分解、沉淀出来.早侏罗世,区域主要为陆内造山活动,此时剪切带以脆性变形机制为主,大量张性裂隙在剪切带中前期形成的金矿化部位再次遭受到热液蚀变作用,发生原位重新活化,金元素在局部张裂隙内进一步富集,形成富矿体.4)祝洪臣等[8]对该矿床石英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其爆裂温度为230℃和240℃,并出现叶片状方解石和以微晶石英为主的硅化特征[8],由此认为该矿床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相关文献】[1]聂凤军,江思宏,张义,等.中蒙边境中东段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315—330.[2]陈旺.内蒙古巴彦哈尔-昌特敖包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初探[J].矿产与地质,2003,17(3):211—213.[3]何绍勋,段嘉瑞,刘继顺.韧性剪切带与成矿[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6:102—120. [4]张亚雄.金矿与剪切带[J].矿产与地质,1996,4(5):18—24.[5]高德臻.内蒙古中部交其尔复杂构造带构造研究[J].地质与勘探, 1998,34(5):18—22. [6]袁士松,葛良胜,郭晓东,等.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韧性剪切带及其控矿作用研究——以巴彦温都尔金矿为例[J].西北地质,2009(4):11—21.[7]陈斌,赵国春,Simon WILDE.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南两类花岗岩同位素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J].地质论评,2001,47(4):361—367.[8]祝洪臣,王海坡,张炯飞.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两种不同成因类型金矿[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36(5):759—766.。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石炭纪弧花岗岩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石炭纪弧花岗岩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石炭纪弧花岗岩摘要:苏尼特左旗位于内蒙古中北部,其地质构造及岩石组成成为了地质学及矿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研究采用野外地质工作和宝石仪器分析等多种方法,对该地区的弧花岗岩进行了逐一地勘探研究。
结果表明,在该地区的石炭纪时期,曾经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形成了数个露头的弧花岗岩岩体,这些岩体分布广泛,分别分布于苏尼特左旗的中西部和南部地区。
该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苏尼特左旗地区的地球动力学演化过程,为该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考价值。
关键词:苏尼特左旗;岩石组成;石炭纪;弧花岗岩;地球动力学。
Abstract:Sunite Left Banner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north of Inner Mongolia, and its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rock composition have become research hotspots in geology and mineralogy. In this study, multiple methods, such as field geological work and gemological instrumentanalysis, were used to individually explore the arc granite in this reg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large-scale magmatic activity occurred in the Carboniferous period, which formed several outcropping arc granite bodies in the central-western and southern regions of Sunite Left Banner. These bodie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and the study further revealed the geodynamic evolution process in this region, providing important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this area.Keywords: Sunite Left Banner; rock composition; Carboniferous period; arc granite; geodynamicThe Carboniferous period in Sunite Left Banner was characterized by large-scale magmatic activity, which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several outcropping arc granite bodies. These bodie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central-western and southern regions of Sunite Left Banner, covering a vast area of land. The study of these arc granites in this region has provided valuable information about the rock composition and geodynamic evolution process.The arc granites in Sunite Left Banner are mainly composed of biotite granite, with small amounts of muscovite granite and two-mica granite. These types ofgranite are typically associated with subduction-related magmatism, indicating that the magmaticactivity in this region was likely a result of subduction of the Paleozoic oceanic plate beneath the eastern and northern margins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The study further revealed that the geodynamicevolution of the region during the Carboniferousperiod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final closure of the Paleozoic oceanic basin and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North China Craton and the Mongolian orogenic belt.The collision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a large-scale magmatic arc, which ultimately gave rise to the arc granites observed in this region.Overall, the study of arc granites in Sunite Left Banner has provided important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this area. The wide distribution of these granites suggests the potential for the discovery of valuable mineral deposits, such as tungsten, molybdenum, and tin. Further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in this region is warranted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mineral potential of these arc granitesIn addition to their mineral potential, the arc granites in Sunite Left Banner also provide valuableinsights into the geological history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region. The magmatic rocks and associated structures offer a window into the processes that have shaped the earth's crust over millions of years.For example, the occurrence of arc granites in Sunite Left Banner is indicative of subduction processes that occurred during the tectonic activity of the Early Paleozoic era. The subduction of oceanic crust beneath the continental crust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volcanic arcs and associated plutonic rocks, such as the granites observed in this region.Furthermore, the presence of shear zones and faults in the area suggest that the arc granites and other magmatic rocks have undergone significant deformation during their formation and subsequent tectonic activity.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and timing of such deformation is important for assessing the economic potential of any mineral resources that may be present in the region.The study of arc granites in Sunite Left Banner has also contributed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ider tectonic and geological history of the region. For example, the analysis of radiometric dating of thegranites has helped to constrain the timing of major tectonic events, such as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Siberian and North China cratons during the Late Paleozoic.Overall, the study of arc granites in Sunite Left Banner has provided valuable scientific informationfor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the region, as well as contributing to our wider understanding of the geological history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is part of China. Further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the area will undoubtedly lead to new discoveries an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ineral potential and geological history of this regionIn addition to the study of arc granites in SuniteLeft Banner, there are many other areas of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that are currently being undertaken in China.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is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hale gas and oil resources in the country.China has vast reserves of shale gas and oil, with estimates suggesting that the country may hold more than 1.1 quadrillion cubic feet of recoverable shale gas, making it the largest shale gas resource in theworld. In addition to this, China also has significant shale oil resources, with estimates suggesting that it may hold as much as 32 billion barrels of recoverable shale oil.The development and exploitation of these resources are seen as crucial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the country seeks to reduce its reliance on imported energy sources and increase its energy security. However, the extraction of shale gas and oil can be a complex and challenging process, requiring advanced technologies and significant investment.One of the biggest challenges f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shale gas and oil resources in China is the need to overcome the geology of the country. This is because the geology of China is complex, with significant variations in the types of rocks and geological structures present in different regions.To overcome these challenges, researchers and engineers are employing a range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 including hydraulic fracturing and horizontal drilling, to extract shale gas and oil from the country's rock formations. These technologies are allowing companies to tap into previously inaccessible reserves of shale gas and oil, helping to unlock thecountry's energy potential.Overall,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China is an area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for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ergy security. By continuing to invest in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and by deploying advanced technologies and techniques, China can continue to unlock new reserves of valuable minerals, helping to drive growth and improve the standard of living for millions of people across the countryIn conclusion,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China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country's economic growth and energy security. With continued investment in research and advanced technologies, China can tap into new reserves of valuable minerals, contributing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and improving the standard of living for its citizens。
内蒙古某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81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工 业 技 术区域出露地层主要有: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古生界石炭系上统酒局子组、二叠系下上统于家北沟组、中生界侏罗系上统白音高老组及新生界第四系。
本区地质构造表现为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
褶皱构造是倒转褶曲的一翼,老地层覆盖于新地层之上,为倒转褶曲的倒转翼。
断裂构造为该区域内主要构造形式。
多数断裂发生在晚古生代之后,特别是燕山构造运动时期表现的尤其强烈,北东向的断裂不但控制了构造盆地、火山机构的形成,同时也是火山岩浆和侵入岩浆的活动通道,含矿热液沿北东向断裂的派生断裂(北西向)充填成矿,北西向断裂成为容矿构造。
1 矿区地质特征1.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区内大面积出露二叠系下上统于家北沟组及第四系全新统。
1.2构造1.2.1褶皱构造,矿区只出露二叠系于家北沟组地层,岩性为安山岩,为一走向北东东64°,倾向北西,倾角15°的单斜构造,为区域上倒转褶曲的倒转翼。
一区西部及二区南部被燕山早期花岗闪长岩(γδ52)侵入。
1.2.2断裂构造,矿区内断裂构造以四条石英脉为代表,四条矿脉均为走向北西,石英脉构造断裂带。
断裂面形态在走向和倾向上均呈舒缓波状。
断裂带内岩石强烈破碎,成为碎裂岩、压碎岩及糜棱岩。
断层泥普遍存在,挤压片理与挤压透镜体相当发育,透镜体有的由围岩构成,矿脉被围岩环绕,有的围岩则直接为矿体或矿化体征。
局部地段有构造角砾岩出现,断裂所控制的矿脉形态以脉状为主,成因类型属岩浆热液含硫化物石英脉型,断裂带内黄铁矿、石英在某些地段形成清晰的条带状构造,延长方向与断裂方向一致或小角度斜交,由于岩石发生强烈破碎,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空间。
1.3岩浆岩区内岩浆岩为燕山早期花岗闪长岩(γδ52)。
花岗闪长岩(γδ52):分布于详查区一区西部及二区南部,侵入于二叠系下上统于家北沟组安山岩,呈岩株状产出。
内蒙古矿床地质特征简介
内蒙古矿床地质特征简介YUKI was compil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内蒙古二连矿床地质特征简介联系人:吴铁军电话:E-mail内蒙古二连矿床地质特征简介二连矿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境内,矿床属内蒙古高原二连—苏崩风蚀平台地貌,地势平坦,海拔为910m~1055m,属高原低丘陵草原地貌景观,为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多风少雨,气候干燥。
二连矿床分为努和南和苏北两个矿床,两矿床相距11km。
矿床工作区中新生代沉积盖层有:上侏罗统查干诺尔组(J3c)、下白垩统巴彦花群(K1B)、上白垩统二连组(K2e)、古新统脑木根组(E1n)、下始新统巴彦乌兰组(E2b)、中始新统阿山头组(E2a)和伊尔丁曼哈组(E2y)、渐新统呼尔井组(E3h)、上新统宝格达乌拉组(N2b)和第四系(Q)等,其中二连组(K2e)是努和南和苏北矿床的赋矿层位。
两矿床均为非煤矿床,矿体为层状产出,沉积型矿床,埋藏浅,主矿体形态简单,矿石类型为砂岩、泥岩或泥质砂岩等,两矿床矿石成因相同,矿体的赋存状态相同,矿石的性质相近,只是埋藏深度与矿体厚度略有不同。
所以,请专家在进行矿床地质资料分析时,可比照参考借鉴两矿床的地质资料,相互补充,相互完善。
以下是两矿床的地质特征资料,请专家审阅。
一、努和南矿床1、地层及构造二连组地层在本矿床大面积出露,上与古新统脑木根组不整合接触,下与下白垩统巴彦花群不整合接触,该组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主要发育湖泊沉积体系,岩性为绿黄色、灰黄色泥岩,具纹状层理;下段发育冲积扇—湖泊沉积体系,其中下部岩性为砖红色砂质砾岩、砂岩、泥质砂岩、粉砂岩、泥岩,上部岩性为蓝灰色—深灰色细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顶部为膏岩层。
其中,二连组下段是本矿床主要的含矿层位,具有矿床周边薄、中间厚的特点。
根据地层特点划分为4个成因地层单元,现分述如下:Ⅰ亚层:厚度0~32m,平均22m。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东苏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东苏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牟业龙;胡银平;张峰
【期刊名称】《甘肃冶金》
【年(卷),期】2022(44)3
【摘要】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东苏金矿矿体赋存于中元古界志留-泥盆系下统温都尔庙群组绢云石英片岩、绿泥石英片岩与流纹斑岩脉接触部,受北东向挤压破碎构造制约,并叠加岩浆期后热液动力,属挤压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
研究其矿体地质特征及成因,对该矿区外围及周边寻找金矿提供基础的地质依据。
【总页数】3页(P112-114)
【作者】牟业龙;胡银平;张峰
【作者单位】西北矿冶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
【相关文献】
1.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东苏A型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2.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巴彦温多尔金矿床地质特征
3.瓜州县东南山—东小泉一带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4.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准苏吉花斑岩钼(铜)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
5.山东省栖霞苏家店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蒙古巴彦温多尔金矿床构造演化及成矿特征_龚全德
Ser i a l N o .504A pri.l 2011现代矿业M ODERN M I N I NG总第504期2011年4月第4期龚全德(1977 ,男,武警黄金第一总队,硕士研究生,工程师,150086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内蒙古巴彦温多尔金矿床构造演化及成矿特征龚全德1,2徐桓3 陈满2 边红业2 刘洪利2 赵春荣2(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2.武警黄金第一总队;3.武警黄金第四支队摘要:巴彦温多尔矿床位于巴彦温多尔-巴润萨拉剪切带内,剪切带经历了自华力西晚期至燕山早期3个韧性变形时期,每个时期均伴随不同阶段金元素的活化、迁移以及富集成矿。
通过对矿床构造演化及成矿特征的总结,明确了区域找矿方向。
关键词:构造演化;韧性剪切带;巴彦温多尔;金矿床巴彦温多尔金矿床位于苏尼特左旗南约5km,中型规模,主要由4,6,22,31,31-1,31-2,31-3,35号金矿(化体组成,为糜棱(化岩夹石英脉型矿床,赋矿围岩为阿萨哈粗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矿体走向以近E W 向为主,次为NE 向。
通过对矿床构造演化及成矿规律的总结,旨在为矿区及外围找矿提供思路,扩大矿区找矿远景。
1 地质概况巴彦温多尔金矿床位于二连浩特贺根山深大断裂南侧,中古生代华北板块与蒙古古板块对接带,艾力格庙锡林浩特中间地块中南部。
本区NE 和NEE 向构造分别与二连浩特贺根山、温都尔庙西拉沐伦断裂近于平行。
构造岩浆活动强烈、持久。
区内仅出露元古界和古生界地层。
主要有元古界花敖包特岩组(Pt 1h片麻岩,楚鲁浩铙图岩组(Pt 2c变质片岩,呼和敖包组(Pt 2h变质安山岩;古生界下二叠统大石寨组第二段(P 1ds 2火山岩系,哲斯组第一段(P 1zs 1碎屑岩,以及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地层。
岩浆活动具有多期性,主要有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杂岩体。
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主要为三叠纪阿萨哈岩体,粗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是主要的赋矿围岩。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苏尼特左旗原生金矿类型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苏尼特左旗原生金矿类型
廖蕾;李尚林;姚文光;袁华钵;李瑞清;杨文瑞;李国春;米继宏
【期刊名称】《矿床地质》
【年(卷),期】2010(0)S1
【摘要】1地质背景乌拉特中旗-苏尼特左旗位于内蒙古中北部,大地构造处于华北陆块北缘及北缘增生带,从南至北次级构造单元分别狼山-白云鄂博中晚元古代裂陷槽、宝音图地块、桑根达来晚古生代坳陷。
地层从上太古界、元古宇、中新生界均有出露,中上元古界白云鄂博群和中元古界渣尔泰群分布广泛。
区内构造强烈并具多期性,川井-赤峰近EW向的区域性深大断裂,由此派生的次一级深大断裂亦广泛发育,其中白乃庙。
【总页数】2页(P965-966)
【关键词】乌拉特中旗;苏尼特左旗;白乃庙;白云鄂博群;宝音图岩群;内蒙古;渣尔泰群;巴音杭盖金矿床;区域性深大断裂;中上元古界
【作者】廖蕾;李尚林;姚文光;袁华钵;李瑞清;杨文瑞;李国春;米继宏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第一地质勘查院;筑波大学生命环境科学研究科;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勘查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
【相关文献】
1.内蒙古中部原生金矿类型及找矿方向 [J], 王振华;赵广明;胡鸿飞;郭瑞卿;张学权
2.浅析内蒙古乌拉特中旗284地区及其周边金矿矿化类型 [J], 蔡振锋
3.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浩尧尔忽洞金矿金矿化特征及成因 [J], 金文庆
4.我国原生金矿类型的划分和不同类型金矿的远景剖析——在广西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成立大会上的报告 [J], 涂光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蒙古巴彦温多尔矿区发现金脉
内蒙古巴彦温多尔矿区发现金脉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矿山工程》
【年(卷),期】2008(37)6
【摘要】武警黄金四支队与新疆中浩投资有限公司就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温尔矿区金矿勘查达成合作意向。
巴彦温多尔矿区共发现含金脉体52条,其中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脉体有6条,预计可提交金资源量14.1t。
据悉,巴彦温多尔矿区隶属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左旗满都拉图镇,工作区面积为64.46km^2。
该矿区是武警黄金四支队于2001年开展预查工作时发现,
【总页数】1页(P53-53)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矿区;现金;古巴;苏尼特左旗;金矿勘查;资源量;工作区【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0.8;X322
【相关文献】
1.特征分析法在内蒙古巴彦温多尔矿区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J], 李伟;韩经;李宏宇;黄英;刘广新
2.特征分析法在内蒙古巴彦温多尔矿区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J], 李伟;韩经;李宏宇;黄英;刘广新
3.巴彦温多尔矿区石英脉特征 [J], 杜维春
4.特征分析在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巴彦温多尔矿区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J], 饶伟;严昊伟;刘学元;陈广宇
5.内蒙古巴彦温多尔矿区发现金脉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巴彦温多尔金矿床地质特征摘要:巴彦温多尔岩浆—中低温热液金矿为贫硫化物石英脉—蚀变型金矿,产于阿萨哈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侵入体中,受控于巴彦温多尔—巴润萨拉韧性剪切带。
关键词:地质特征金矿床1 地质背景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巴彦温多尔金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二连浩特—贺根山深大断裂南侧,华北地台北缘中元古代巨型陆缘碰撞造山带的北侧,中古生代华北板块与蒙古古板块对接带。
1.1 地层本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中元古界温都尔庙群楚鲁浩铙图音组(Pt2c)的绢云母石英片岩、绿泥石英片岩、石英岩及大理岩及呼和敖包组(Pt2h)的变质安山岩。
上古生界下二叠统大石寨组(P1ds2),主要岩性为灰绿色安山岩、玄武安山岩、英安岩;下二叠统哲斯组(P1zs1),岩性为灰色、灰绿色、紫色复成分砾岩、含砾岩屑长石砂岩[1]。
1.2 构造本区地处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汇聚带,受南北两大构造单元的控制和影响,构造活动强烈,构造形迹多样。
NNE向开阔直立褶皱构造发育于二叠系地层。
断裂构造主要由近EW向、NNE向逆断层及压性压剪性断裂组成。
近EW西向断裂多发育于元古界变质岩中,为一系列逆断层及产状不明的压性及压剪性断裂组成。
NEE向断裂由逆断层及一些性质不明的压性断层组成,与NEE向褶皱伴生。
与巴彦温多尔金矿成矿关系密切的构造为是区内四条主要韧性剪切带之一的NE向的巴彦温多尔—巴润萨拉韧性剪切带,与该韧性剪切带相关的NE向、近EW向压剪带、压扭带和NW向张剪性、张扭性断裂构造,是矿区重要的成矿控矿构造(图1)。
巴彦温多尔—巴润萨拉韧性剪切带总体特征是其北东侧以韧—脆性形变为主,构造角砾岩和硅化带发育;而其南西侧为变形强烈的韧性变形,透入性面理及各种褶曲发育,变化多样。
由于应变强弱不同及岩性差异,形成一系列强弱相间、不同规模的韧性剪切带[2]。
剪切带横向岩性特征是从两侧的正常岩石向形变中心逐渐加强,相应的构造岩种类亦较复杂。
带内糜棱岩极为发育,种类齐全,从边缘到中心发育糜棱岩化—粗糜棱岩—糜棱岩—超糜棱岩(千糜岩)—构造片岩的演变序列。
糜棱结构、超糜棱结构特别发育。
糜棱岩广见于二叠系及阿萨拉侵入体岩石中,并发生面理置换,形成较为发育的糜棱面理,构造岩内的矿物具有不同程度的静态恢复而构成变晶糜棱岩。
岩石、矿物形变强烈,晶粒的压扁-拉长、石香肠化、眼球化、透镜化、细粒化现象特别发育。
矿物颗粒经细粒化、重结晶,形成亚颗粒、动态重结晶颗粒,颗粒边界呈锯齿状、港湾状,如长石、石英、白云母、黑云母等,形成发育的糜棱结构。
矿物颗粒的进一步细化,形成超糜棱岩。
糜棱岩中拔丝石英、石香肠构造,S-C组构,旋转残斑,糜棱面理的褶曲、揉皱、膝折及鞘褶皱,云母鱼,压力影,显微褶皱,扭折带,矿物的波状消光、带状消光、棱形消光,变形纹,毕母纹,核幔构造、书斜构造等微观、宏观变形现象丰富多样。
巴彦温多尔—巴润萨拉韧性剪切带内新生变质矿物相当于钠长石+绿帘石+阳起石+绿泥石+石英组合(如图1)。
Q+N:上第三系、第四系;P1zs2:下二叠统哲斯组二段;P1ds2:下二叠统大石寨斯组二段。
PBδν-二叠纪闪长辉石岩TAηγ-三叠纪二长花岗岩JDS-侏罗纪二长花岗岩KSE-白垩纪钾长花岗岩。
1-平移断层;2-性质不明的断层;3-韧性剪切带;4-逆断层。
巴彦温多尔—巴润萨拉大型韧性剪切带经历华力西末期(240Ma)、印支期(215Ma~225Ma)和印支末—燕山初期(197Ma~209Ma)三个韧性变形序列,印支期是主变形期。
剪切带中心部位变形特征以递进的均匀剪切变形为主,边部则具有左行剪切及多期组构叠加特征。
运动学标志为先左后右、以左为主的韧性压剪性变形特点。
该带形成温度约220°C、围压约270Mpa,约11km深度的中低温剪切变形环境。
1.3 岩浆岩区内岩浆活动频繁而强烈,其产物为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及燕山期花岗杂岩体,见表1。
与巴彦温多尔金矿成矿关系密切的岩体为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阿萨哈独立侵入体(TAηγ),其岩体岩性变化较大,主体为粗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局部过渡为花岗闪长岩或正长花岗岩。
石英含量低,黑云母几乎全部蚀变为绿泥石,钾长石则为微斜长石,常形成粗大斑晶(0.5×1.0cm,最大可达2×4cm),且含量变化大(10%至50%~60%),是造成岩石类型变化的主要因素。
岩体内部见有大量的片麻岩包体及围岩捕虏体,大小变化很大,一般10cm左右,大者则可达数米,形态不规则,与主岩的接触界线不清晰。
与该岩体相关的脉岩种类较复杂,有细粒闪长岩、闪长玢岩、伟晶岩、细粒花岗岩、英安玢岩、花岗斑岩等,特征性脉岩组合为伟晶岩和细粒花岗岩。
锆石测龄表明,其U-Pb一致线为220Ma。
岩体形成时代为三叠纪。
2 矿床地质特征2.1 矿体地质本矿区于31号矿带发现、圈定8个工业矿体,地质特征如下[3]。
31-1号脉:矿体总体走向260°~318°,倾向SW,倾角55°~77°。
矿体长320m,水平厚度变化于0.90m~2.48m间,平均水平厚度1.47m,厚度变化系数45.58%。
品位变化于1.70~4.79-6间,平均品位2.83-6,品位变化系数41.92%。
31-2号脉:矿体总体走向279°~303°,倾向SW,倾角58°~69°。
矿体长5600m,水平厚度变化于0.79m~3.21m间,平均水平厚度1.70m,厚度变化系数54.69%。
品位变化于0.97~18.06-6间,平均品位3.18-6,品位变化系数171.58%。
31-3号脉:矿体总体走向276°~310°,倾向SW,倾角54°~66°。
矿体长400m,水平厚度变化于0.82m~1.14m间,平均水平厚度0.96m,厚度变化系数14.38%。
品位变化于0.91~8.13-6间,平均品位2.17-6,品位变化系数111.35%。
31-4号脉:矿体总体走向276°~306°,倾向SW,倾角57°~66°。
矿体长360m,水平厚度变化于0.66m~2.16m间,平均水平厚度1.115m,厚度变化系数46.59%。
品位变化于0.86~11.44-6间,平均品位3.01-6,品位变化系数134.04%。
31-5号脉:隐伏矿体。
矿体总体走向281°~292°,倾向SW,倾角53°~62°。
矿体长440m,水平厚度变化于0.68m~3.54m间,平均水平厚度1.62m,厚度变化系数52.95%。
品位变化于0.86~7.67-6间,平均品位2.13-6,品位变化系数106.05%。
31-6号脉:隐伏矿体。
矿体总体走向281°~317°,倾向SW,倾角57°~65°。
矿体长680m,水平厚度变化于0.84m~3.96m间,平均水平厚度1.70m,厚度变化系数65.38%。
品位变化于1.05~5.76-6间,平均品位2.76-6,品位变化系数67.71%。
31-7号脉:矿体总体走向284°~297°,倾向SW,倾角59°~62°。
矿体长320m,水平厚度变化于0.75m~2.21m间,平均水平厚度1.35m,厚度变化系数56.46%。
品位变化于2.07~3.56-6间,平均品位3.10-6,品位变化系数40.76%。
31-8号脉:矿体总体走向275°~297°,倾向SW,倾角58°~62°。
矿体长200m,水平厚度变化于0.73~3.30m间,平均水平厚度1.11m,厚度变化系数64.78%。
品位变化于1.07~5.60-6间,平均品位2.89-6,品位变化系数67.27%。
2.2 矿石质量2.2.1 矿石矿物成分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方铅矿、针铁矿、纤铁矿及少量的磁铁矿、赤铁矿、黄铜矿、毒砂、白铅矿、闪锌矿、铜蓝等,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及少量的长石、方解石等。
矿物共生组合为自然金-石英-黄铁矿-方铅矿组合。
2.2.2 矿石结构构造根据主要金属矿物和脉石矿物的结晶程度、形态及相互嵌布关系,矿石主要结构为粒状结构、碎裂状结构,少数为骸晶结构、溶蚀结构、交代残余结构。
依据主要金属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及其与脉石矿物集合体在矿石中的分布特征,确定矿石构造为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少数具斑点构造、斑杂构造及条带状构造。
2.2.3 金的赋存状态根据观察及检测,巴彦温多尔金矿自然金分布于构造裂隙和原生石英中,分为裂隙金及包裹金。
2.2.4 成矿期及成矿阶段经初步研究,巴彦温多尔金矿成矿期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根据同位素测定资料可分为华力西末期(240Ma~250Ma)、印支期(215Ma~225Ma)和印支末-燕山初期(197Ma~209Ma)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生在NE向韧性剪切带活动期或之前,形成过程中主应力带的边部产生两组次级共轭热构造裂隙,以韧性变形为主,形成糜棱岩化带,含矿性一般较差。
第二阶段发生在近EW向韧性剪切带活动期,主要表现为NS向挤压,石英脉和糜棱岩被挤压,呈薄板状构造;构造面可见阶步、插痕等。
该阶段矿化较强,黄铁矿化、方铅矿化、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及钾化等发育的同时,也伴随金矿化。
此阶段为金主要成矿阶段。
第三阶段发生在NE向韧性剪切带活动期,NE向韧性剪切带显示张性特征,伴随金矿化叠加在早期形成的矿化体上,形成局部富矿体。
2.2.5 矿石类型地表及揭露的矿石具有蜂窝状孔洞并充填有褐铁矿,较大的褐铁矿团块中可见原生黄铁矿残余,显示一定程度的氧化淋滤作用,但强度弱,矿石自然类型为原生矿石。
区内矿体地表为石英脉或蚀变岩夹石英脉,其两侧岩石在构造作用下强烈蚀变,钻孔中的矿石主要为蚀变岩性,硅化强烈,多以石英细脉或网脉形式出现,故确定矿石工业类型主要为贫硫化物石英脉-蚀变岩复合型原生金矿石。
2.2.6 围岩蚀变围岩蚀变较为发育,主要发育于岩体接触带、韧性剪切带内及断层、裂隙两侧,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孔雀石化等。
参考文献[1] 内蒙古地质局.内蒙古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2] 赵国春.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巴润萨拉北东向强变形带的构造特征及其形成环境[M].现代地质,1995(9).[3] 武警黄金四支队.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巴彦温多尔矿区31号带岩金普查报告[R],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