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合集下载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思考】什么人会像君主这样进言?这些人为什么会这样说?商鞅最后 的结局如何?
旧贵族
改革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战国策》”
【思考】商鞅变法失败了吗? 你怎么看?
后世评说——强大的秦国,英雄的悲歌
“鞅去卫适秦,能明其术,强霸孝公,后世遵其法。”——《史记》 评价改革是否成功的两大标准: 一、改革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改革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趋势。
二、军爵之变——第一个打造平民社会的时代
花了三年时间,商鞅将秦国变成了 一个大农场之后,商鞅需要做的就 是训练出一只虎狼之师。
观看视频,秦人从军有何心酸之处? 为国捐躯,却没有得 到公正的待遇。
二、军爵之变——第一个打造平民社会的时代
4、变法内容 (4)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
(5)奖励军功,赐予爵位和田宅
家臣甲“这下主人可放心了!奴隶们很高兴,他们一家一户卖力的干了起来, 平均每亩地要多收个三五斗呢!” 奴隶主满意地点点头“这样算来,除去留给他们的,我的嘛······嘿嘿嘿!” 家臣乙“报告主人,大事不好,商鞅大人巡游至此,发现我们家的私田规模, 正在田上视察,不知道会不会被公家没收,毕竟主人的土地没有得到公家的认 可啊。” 奴隶主“你说什么?赶快带我去看看。”
三、郡县之变——第一个设置中央集权的政府
【小剧场】都是药方惹的祸
韩国人:“是的,这是我们韩国老家带来的药方,我家内人以前犯病时就吃这 药,三服过后就好了。” 秦国大夫:“这药方不对啊,请贵人恕老朽不敢将药方开给您。您还是去别家 吧。” 韩秦国国人大:夫“只诶是,摆大了夫摆,手您就别将啊我,推我了们出等去着。药救急呢,这方子真度没量问衡题没。有”统一 韩国人:“接连我去了几家药铺,都被人请了出来,都说我这药方的药材用量 不对,会害人性命,可是之前我家娘子一直都是这样吃着,并未觉得有何不妥 啊,这该如何是好呢?””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及认识:
原因:1、变法适应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顺应时
代潮流。 2、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3、商鞅有政治家的魄力,敢于同旧势力作斗
争,措施得当。 精神:我们要学习商鞅勇于创新、勇于斗争的精神,
同时我们要认识到: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是 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感受古人的智慧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 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
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 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等 功效合成一个系统,建成之后使成 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今天的都江堰还在为四 川8个市、42个县的30 00多万人提供着生活、生 产和生态用水,灌溉面积达 1010万亩。
知识小结:社会变化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春秋战国时期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战国时期)自读梳理要点
1、都江堰的建造
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秦国)
2、都江堰的结构 由渠首和灌溉网构成
3、都江堰的作用与影响 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 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 调节内、外江流量
排泄进入内江过量的洪水 和泥沙
控制内江的 喉咙
复习巩固
东周
春秋
战国
前770年
前476年
前475年
前221年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第 七 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自读教材p33—34梳理知识点)
1、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2、战争特点(兼并战争)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东 、 南 、 西 、 北 、 后 中 间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春秋列国图
战国形势图
战国时期的战争与春秋时期在目的上有什么不同? 春秋时期:争夺霸主地位 战国时期:各自为政、扩充军队、拓展疆土
战争性质: 春秋时期: 争霸战争 战国时期: 兼并战争
如何看待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消极: 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积极: 1、有利于国家统一 2、促进了民族融合。
背景 政治 经济 目的
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水平 不断提高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
商鞅变法 时间
地点 目的
前356年
秦国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
相关 商鞅、秦孝公 人物 影响 使秦国国力大增,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
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 什么样的感受?他们最渴望什么?
反对战争,渴望和平
秦 国 崛 起 的 秘 诀
政治:改革
商鞅变法
经济:兴修水利
都江堰
1、都江堰是什么?由哪几部分构 成?各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 2、都江堰的修建者是?是哪国人? 修建于何时?修建于何处? 3、都江堰有什么功能? 4、都江堰的修建有什么意义?
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春秋列国图
战国形势图
1、战国七雄指哪七个国家? 2、战国七雄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有哪些?
4、战国时期战争有什么特点? 5、战国时期各国发动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6、经过长期战争,哪个国家实力最强?
齐 、 楚 、 秦 、 燕 、 赵 、 魏 、 韩
鱼嘴 渠首 宝瓶口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22张PPT)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22张PPT)
5.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
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我国人民的智慧。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都 平
分水鱼嘴
原 把岷江分成
外江和内江
——

分洪



内江 外江
灌溉 分洪 排沙
宝瓶口
出水口 引水入渠 灌溉农田
李冰石像
材料研读
水旱从人,不知饥谨,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东 南 西 北 到 中 间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一、战国七雄 5.战国时期的战争
①目的: 强大的诸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
②特点: 当时的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 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③主要战役: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④性质: 带有统一战争性质的兼并战争。
⑤过程: 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越来越激烈。 战国中期以后,各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 魏齐赵秦先后崛起,其他几国逐渐衰落。
3、时间: 公元前356年
4、人物: 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秦 孝

出生于卫国,又称卫鞅、
公孙鞅,后因功被秦国
封于商,故称商鞅。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徙木立信取信于民
二、商鞅变法 5、内容: 加强中央集权(对地方的控制)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政治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损害旧贵族利益,利于新兴地主掌权
一、战国七雄 (一)战国七雄的形成
1.背景 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
侯国左右着政局,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

历史七上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历史七上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假如你是当时的士兵,你对商鞅变法是支持 还是反对?说出你的理由。
• 假如你是当时的贵族,你对商鞅变法是支持 还是反对?说出你的理由。
• 假如你是当时的国君,你对商鞅变法是支持 还是反对?说出你的理由。
•合作探究
• 材料一:《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
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 材料二:(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 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春秋后期,晋国政权为卿大夫控制,战国初年, 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稍后,齐国 大夫田氏完全控制了齐国政权,继而取代原来的国君, 建立田氏齐国。这样就形成了齐、楚、燕、秦、赵、 魏、韩 “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
一、战国七雄
形成:
(1)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的小诸 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侯国左右着政局, 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
(2)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 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说出战国七雄的名称,指出它 们相当于今天的哪些地区。


赵齐 魏 韩 楚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D
D.战国
5.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 显著提高的是
A.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水利工程的兴修
A
D.农业产量的提高
(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取胜。
(3)时间: 公元前356年
(4)支持者: 秦孝公
内容
影响
政 1.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中央

23..废 改除 革贵 户族 籍的 制世度袭,特加权强。对人民的管理集。权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战国七雄:。

2.战国时期,和的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新兴的势力增强。

3.各国的变法中,国的变法成效最大。

(1)时间:(2)支持者:(3)目的:(4)主要内容:①政治:确立,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改革;严明法度。

②经济:废除,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

③军事:奖励,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5)作用:使秦国的国力,提高了军队的,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全国奠定了基础。

4.造福千秋的:战国时期国蜀郡郡守主持修建,使成为“天府之国”。

第8课百家争鸣1.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春秋后期楚国人,他认为,人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万物都是都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政治上主张。

《》又称《》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2.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该追求,保持独立的人格。

3.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春秋后期鲁国人,核心思想是“”;主张治国;反对苛政。

他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他创办,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方法。

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一书。

4.战国时期儒家主要代表人物是,他主张实行“”,提出“”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到天下,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儒家的另一代表人物是,主张实行“”,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5.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他主张“”“”,还主张选贤治国,提倡节俭。

6.法家的集大成者是,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治国,建立专制统治。

7.兵家的创始人是,著有《》,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商鞅变法内容及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2、废除井田制,允许自由买卖 统一度量衡
加强中央集权
建立封建土 地私有制
3、奖励耕战
奖励耕织 奖励军功
经济发展
国富
军队战斗力增强
兵强
使秦国国力 大为增强, 提高了军队 的战斗力, 一跃成为最 强盛的诸侯 国,为以后 秦统一全国 奠定了基础
C.管仲改革
D.秦孝公改制
3.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
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
的是( )
A.奖励耕战
B.承认土地私有
C.废除旧贵族特权 D.建立县制
4.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
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
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
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 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渠首工程建于岷江之中, 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 三个主体工程。
鱼嘴是江心修筑的分水 堤坝,形似大鱼卧于江中。 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 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
宝瓶口是在内江下游人 工凿山开出的出水口,引水 流入网状的渠道,灌溉农田。
飞沙堰是是分水堤坝与 宝瓶口之间长120米的滚水 坝,在洪水期用于泄洪,并 减少泥沙淤积。
在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已不再打着
“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 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七国都拥有强大 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当时的战争 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 续时间长。
马陵
长平之战
廉颇率军
坚壁固守 赵括
(公元前260年)
40多万赵军 降秦
赵军进攻路线 秦军进攻路线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内容: 1.确立县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后世 影响深远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政治: 3.改革户籍制度; 确立了封建土地制度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经济: 2.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
有利于经济发展
军事: 奖励军功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意义: 使秦国的国力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
各诸侯 国君主
渴望获 得政治 权利 变
渴望在 法 兼并战 争中取 胜
1、变法的历史背景: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 经济。(根本原因)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现实压力。(在兼并战 争中取胜,直接原因)
2、商鞅变法
时间: 公元前356年(战国时期)
目的: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
长平之战
廉颇率军
坚壁固守 赵括
(公元前260年)
40多万赵军 降秦
赵军进攻路线 秦军进攻路线
战国时期三次经典战役
主要 时期 战役
交战 国家
典故
战 桂陵之战 魏、赵、齐 围魏救赵
国 马陵之战 魏、齐 减灶计
长平之战 秦、赵 纸上谈兵
三、商鞅变法 大量私田被开垦
经济发 展,生 产力水 平提高
新兴地 主阶级 崛起
影响: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至今仍发 挥巨 大作用。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 充分反 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小结
战 军 兼并 国 事 战争
战国七雄


期 的 社
政 变法 治 运动
商鞅变法
完 成 统
会变变 化
经 兴修 济 水利
都江堰

课堂练习 1、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其根本原因是 ( D) A、战争频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yǐng]
战国形势图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2年,秦军进攻赵国长平,双方数十万大军对峙3年。后来 赵王改派赵括为将。赵括只会纸上谈兵,骄傲轻敌,导致赵军大败。 结果赵括被射死,赵军投降。为了彻底削弱赵国,除了240个年幼士 兵被放回赵国报信,其余40多万士卒全被活埋。
问题3:结合课本,谈谈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什么特点? 规模大,参战兵力多,持续时间长,伤亡大
课后活动
1.查一查下列成语的典故,哪些是出自春秋时期,哪些是出自战国时 期?
退避三舍 纸上谈兵 老马识途 百发百中 唇亡齿寒 卧薪尝胆 朝秦暮楚 三令五申 一鼓作气 完璧归赵
春秋:退避三舍、老马识途、唇亡齿寒、卧薪尝胆、三令五申、一鼓作气 战国:纸上谈兵、百发百中、朝秦暮楚、完璧归赵
7
课后活动
2.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 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
⑤秦国各地的长度、重量、容器不一样,不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也影响了国家的税收。
针对秦国种种落后的现象,商鞅是如何废旧立新,变法图强?
商鞅变法的内容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政治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在汶川大地震中,都江堰几大主要水利工程组成部分 挺了过来,只有鱼嘴出现了裂缝,这被许多考古专家视为 奇迹。
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7
本课小结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大动荡 七雄并立
争霸战争
兼并战争(战争之变)
大变革
变法图强(秦国商鞅变法)(制度之变) 铁兴器修牛水耕利的(推都广江堰)(生产之变)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五分钟后,看谁找的又快又准确。老师巡视,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地学习。
(二)课件展示自学指导答案,老师点拨重难点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过渡语:同学们,商鞅变法知识有问题的请举手?
(三)高效记忆
(四)学生默写,老师出示答案,对子互批,评定对错,比谁能得满分,针对刚才的错题再次高效记忆
过渡语:秦国除了商鞅变法外还修建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它是怎么修建的,又有什么作用呢?请看自学指导三。
4.战争的结果
要求:认真默读课本P33-P34.用横线在课文中画出下列1、2、3、4、题答案,理解并准确记忆,力争自学后书面检测全对)三分钟后,看谁找的又快又准确。老师巡视,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地学习。
(二)课件展示自学指导答案,老师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重难点
兼并战争的性质和特点
过渡语:同学们,战国七雄的知识点有问题的请举手?
课题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日期
节次
1节
来源
课型
新授课
授课对象
七年级
设计者
目标
确立
依据
课标
分析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材
分析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中的第4课。本课以政治局面战国七雄,重大变革商鞅变法,水利工程都江堰为主体,展示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商鞅变法为本课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了解秦国强大的过程,以及关于封建社会的形成问题。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同学们明白战国时期的有关历史,都江堰的修建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伟大工程,激起学生的家国情怀。

第7课时: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7课时: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2.战国时期的战争 (1)战争特点: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 时间长。 (2)战争性质:兼并战争,逐渐带有统一战争的性质 (3)著名战役:桂陵之战(成语“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成语“因势利导”) 长平之战(成语“纸上谈兵”) (4)战争结果: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其他几国逐 渐衰落。地处西部的秦国,逐渐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 构成威胁。
答案
(1)法家学派 (2)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逐渐推广,说明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 (3)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进行经济改革。 (4)正确,因为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土地变成私有了 (5)“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王制”指以井田制分封制为基础的奴隶制度灭亡了。 (6)变法的历史作用: ①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
项目
出现的顺序 所处历史时期
战争性质 战争特点 称霸方式 与周天子的关系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先后出现
同时出现
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争夺霸主地位的战争
兼并战争,具有统一战争的性质
时间较短,规模较小
持续时间长,规模大,更加残酷
强者通过会盟确立霸主地位
强者兼并弱者,进而统一全国
诸侯仍承认周天子的地位 诸侯称王,周天子已完全无足轻重
封建社会
土地国有
土地私有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
拓展 思维延伸
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商鞅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2)从外部因素看,商鞅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3)从个人品质看,商鞅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启示是什么? 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创新献身精神,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

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8课百家争鸣笔记

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8课百家争鸣笔记

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 战国七雄1. 战国的开端:以韩、赵、魏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作为战国的开端2. 战国七雄有:齐、楚、秦、燕、赵、魏、韩3. 看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图(书31页、34页),想想春秋到战国发生了哪些变化?①诸侯国数目减少②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③匈奴在北方崛起④各国修筑长城⑤战争频繁4. 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七雄并立、战争频繁、争相改革、富国强兵5. 怎样评价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影响?客观影响:①促进了富国强兵的政治改革和民族交融②有利于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③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历史呈现出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发展趋势负面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6. 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伤亡大、作战方式改变、重视战略战术7. 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8. 春秋战国战火连绵,但也出现了一些城市,商品经济得到发展,人口也有所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①铁器、牛耕的推广和使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②各国统治者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各国兴修水利工程,为农业发展提高了有力保障④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活动逐渐活跃,人口有所增加9.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重要的转型期,“转型”的具体表现:①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加强②经济获得长足发展③管理地方的制度由分封制逐渐变为中央集权制④社会变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二. 商鞅变法1. 商鞅变法的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2. 商鞅变法的背景:经济方面: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经济有了很大发展,推动了社会变革政治方面: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要求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军事方面:战国时期征战不断,各国希望通过变法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3. 商鞅变法的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4. 商鞅变法的内容:书35页5. 商鞅变法的作用:①鼓励耕织,经济发展②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③使秦国国力大增,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6. 商鞅变法成功的主要因素:①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③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④秦国改革决心大,秦孝公鼎力支持⑤商鞅的胆略气魄,商鞅讲求诚信,取信于民⑥制定法律,保障改革措施的贯彻执行7. 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①改革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强国家的实力,提升国家的地位。

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随着铁犁牛耕的推广,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化进程加速。
土地兼并与争夺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频繁进行战争,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新兴 地主阶层崛起。
土地经营方式的变革
由集体耕作向个体小农经营转变,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阶级关系的变动
1 2
士族阶层的兴起
随着战争的频繁,士族阶层逐渐崛起,成为战国 时期的重要政治力量。
《左传》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记述了春秋时期的 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
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得到广泛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还出现了许多新的 农具和技术,如犁耕、水车等。
数学与物理学
战国时期的数学和物理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周髀算经》中记载了许多关于勾股 定理和三角函数的知识;《墨经》中则有许多关于力学、光学、声学等方面的论述。
天文学与医学
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和医学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例如,《甘石星经》中记载了许多关于星座 的知识;《黄帝内经》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学知识。
04
战国时期的战争与统一
频繁的战争
战争的频繁发生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争夺领土和 资源。
战争的残酷性
战争通常采用大规模的兵力和战术,导致大量的 人员伤亡和社会动荡。
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土地逐渐私有化, 促进了土地的买卖和兼并。
社会环境的变化
士族阶层的崛起
战国时期,士族阶层逐渐崛起,成为社会的重要力量。
百家争鸣
这一时期,各种思想流派兴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人口流动与民族融合
随着战争和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加速,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也加强 了。
02
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周王城 封国都邑
燕4

赵5
魏7
洛阳

郑梁
韩6
渤海
齐1

鲁淄
东海
楚2

齐 楚 秦 燕 赵 韩 魏
讨论:
支持商鞅的秦孝公死后。商 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 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商鞅变法是成功的。变法改 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强烈反对, 要付出代价;但只要顺应了历史 潮流,改革终会推行下去,并取 得成功,得到后世肯定。
人物扫描:
立 木 为 信
你知道商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研读: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 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 亲近……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 推行改革的? 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 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时间: 公元前256年
主持修筑者:秦国蜀郡郡守李冰
功能: 防洪、灌溉、水运 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
都江堰工程的建成,既解决了 洪水泛滥的问题,也保障了周边 地区的农业灌溉,为周边地区农 业丰收提供了有利条件。


战国七雄
时 期 奴隶社会向封 的 建社会过渡

商鞅变法



都江堰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分裂走 向统一
政治 经济 军事
秦国 强盛
防洪、灌溉、水运
战国七雄形势图


西

秦3



“天府之国”;在世界水利史 上绝无仅有。
相关史事: 都江堰李冰父子塑像
分水堰
内灌 江溉
外分 岷江 江 洪

七年级历史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优秀课件

七年级历史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优秀课件
活动规那么:准确答复出问题〔+1分〕
图说历史
孝 公 求 贤 商 鞅 入 秦
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 鞅主持变法。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
便治 国世 不不 法一 古道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商鞅变法 背景:
铁农具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春秋时期,出现铁农具。 战国时期,范围扩大。
3.时间: 公元前356年
4.支持者: 秦孝公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5〕内容:
政治 1.建立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
可免除徭役。
可免除徭役
3.统一_度__量__衡__
确立了封建土 地私有制
促进了经济 的开展
富 兵 强
军事
奖励军___功__,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 增强军队
土地,废除无军功的旧贵族的权利
的战斗力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6〕作用或意义:
使秦国国富兵强,为 统一六国打下根底。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水利工程的修建——都江堰
退避三舍
只赶跑楚军,不追杀 晋军大败楚军 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反间计
40余万人多数被坑杀 赵军大败 六国再无法抵御秦的进攻
小组合作 春秋和战国时期战争有何不同?
时期 目的
规模
影响
用少量军队在短 春秋 称霸
时间内决定胜负
出现一些疆域 较大的国家
兼并 战国
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
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
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
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
这是谁?他做 了什么贡献?
始知李太守,
伯禹亦不如.
自学2:著名的都江堰(2分钟)
1、时间:( )时期 2、地点:( )蜀郡岷江中游。 3、主持者:( ) 4、用途:( ) 5、意义(作用):消除了岷江水 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 ) 成为“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 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1、都江堰水利工 程解决了那条河流 B 造成的水患灾难() A.黄河 B.岷江 C.淮河 D.长江
2、商鞅变法中主要为了加 强君主权力的措施是(A ) A.建立县制 B.奖励耕战 C.奖励军功 D.承认土地私有
3、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老大 因作战有功获得了爵位,老二在家勤 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 县城任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 能活在( C) A.管仲改革之时 B.周平王东迁之时 C.商鞅变法之后 D.晋文公称霸中原之前
变法内容 建立 封建 允许自由买卖. 制度 , 国 经济发展 富 为统 奖励耕织 2.奖励耕战. 一全 军队战斗 兵 奖励军功 国奠 力增强 强 定了 加强中 基础. 3.建立县制: 由国君派官吏治理 央集权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
建立土地所有制
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
公元前356年,秦国新上任的官员商鞅在咸 阳城南门竖起一根木杆,并贴出告示:“谁能把 这跟木棍扛到北门,赏十金。”告示下聚满了人, 大伙直嘀咕:“这是什么难事,赏这么多金?” 结果谁也不去扛。商鞅见没人响应,把赏金提高 到“五十金”。人们更加疑惑了,不知这位新官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时候,一个壮汉上前扛起 木杆就走,一口气走到北门。商鞅立刻赏他“五 十金”。看热闹的人纷纷议论:“这位新官说话 真算数。”商鞅因此很快提高了威信。不久,商 鞅在秦国开始变法。
商 鞅
秦 孝 公
变革是曲折的,充满阻力的,但历史向前发展必须变革。
秦国变法舌战图
秦孝公
旧 贵 族
改 革 派
商鞅
立木为信 百 姓 青年一代必须从小就树立勇于变革、积极实践的精神, 才能与时俱进,顺应这个变革的时代。
课后思考:
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 是失败了,为什么?
•成功了,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 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 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守旧贵 族的反对,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
灌 溉
内 江
分 水 堰
外 江 岷江
分 洪
背景
农 业 大 变 已使用, 战国时进一步推广。
战国时期,秦蜀郡太守李冰 在岷江中游修都江堰
兴修水利
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生产关系大变革
社会性质大变革
公田 奴隶 奴隶主
私田 农民
地主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 从此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每一次变革都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 的发展。 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发生巨大 变化的“大变革的时代”。
第七课
战国七雄
自学1:商鞅变法(4分钟)
1、背景:春秋以前,土地属于( )所有.春 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 )将新开垦出 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 建地主。租种土地的人,变成( )。 2、目的: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 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3、支持者:( ) 4、时间:(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