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时代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理念、路径与实践

合集下载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策略创新路径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策略创新路径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策略创新路径作者:张慧来源:《新闻爱好者》2019年第08期[摘要]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当今市场对新闻人才的需求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更高的专业针对性。

因此,传统的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只有从新闻人才培养的源头做好调整,紧跟新媒体时代发展的步伐,新闻人才才能更好地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传播;策略创新“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新媒体带来了更多更快捷的传播途径,新闻人才作为新媒体的核心力量,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崔保国在2012年《传媒蓝皮书》发布会上总结:2011年是中国传媒产业在平静之中涌动着深刻变革的一年,报社、出版社等媒体的转企改制进一步深化,传媒企业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转企改制;微博的盛行使传统媒体相形见绌,网络广告正以近60%的增长速度赶超传统报纸广告,互联网多媒体形态迅猛发展,深刻影响着整个传媒产业的格局。

在新媒体时代,媒介组织都在进行战略性的调整,以适应媒介融合的趋势,其中人才战略是改革的重点。

[2]作为培养新闻人才的高校,在新媒体时代需要有新的思考。

媒介形态的融合对传媒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高校原有的培养模式已经严重滞后于传媒产业的发展,在办学理念、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环节等诸多方面都需要改进。

[3]一、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新闻专业针对性不够强在招聘会的现场,在面试的场景中,只见招聘人员直摇头,究其原因,原来是在来应聘的人才中很难遇到合适的人才,特别是新闻专业人才,基本情况是仅限于表面知识,一旦被问到专业性强的内容就不知从何谈起,甚至对行业内的前沿信息几乎一无所知。

新媒体时代,新闻信息本就更新快,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专业知识不过硬,就很难适应新闻工作的需要。

追溯到目前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上来,很多高校对新闻专业人才采用的培养模式还是传统模式,传统的培养模式培养的是综合型人才,知识面较广,从文学到管理、从设计再到新闻,很多知识都了解一二,但真是具体到某一行业领域,知识明显不够,专业明显针对性不强。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媒介融合时代是指在新闻传播领域,不同媒体之间不再存在明显的边界,而是相互融合、相互交流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合作共享资源,新闻传播不再依赖于单一媒体,而是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进行。

在这个背景下,培养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传播人才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1. 多元化的知识与能力培养: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往往存在学科单一的问题,只培养学生的新闻写作能力而忽视了其他媒体技能的培养。

在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应该具备多元化的知识和能力,包括新闻写作、编辑、摄影、音频制作、视频制作等各个方面的技能,并具备跨媒体传播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2. 实践与创新的结合: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传播需要具备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理论为主,缺乏与实际工作的结合。

应该注重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平台和机会锻炼自己的技能,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探索新的报道形式和传播方式。

3. 团队协作与合作能力培养: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传播强调团队合作与集体智慧。

培养新闻传播人才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合作能力,通过团队项目、实习、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培养: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传播需要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新闻传播人才不仅要了解新闻传播的理论和技术,还需要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如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

应该注重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开设跨学科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1. 课程设置的创新:传统的新闻传播课程往往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忽略了技术和实践的培养。

应该进行课程设置的创新,增加实践课程和技术培训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技能和经验。

2. 实习机会的提供:实践对于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

学校应该积极与媒体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他们能够接触真实的新闻工作,并锻炼自己的能力。

3. 多媒体教学与实验室建设: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多媒体技能和创新能力。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随着媒体行业的发展,媒介融合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和必然。

在媒介融合时代,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正在发生改变,要适应新的媒介环境,就需要培养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传播人才。

本文将探讨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

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首先需要更新理念。

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主要依托于单一媒介,如报纸、电视等,而媒介融合时代,传播方式已经多元化,人们获取新闻的途径也更加多样化。

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应从单一媒介到多元媒介的转变。

新闻传播人才不仅要掌握传统新闻传播工具的操作技能,更要学会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信息传播。

新闻传播人才还需要具备新闻创作能力、新闻分析能力、传播策划能力等多方面的素养,以适应新闻传播的多样化需求。

在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路径也需要重新规划。

传统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而媒介融合时代,培养新闻传播人才需要更加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外实习,利用实践机会接触真实的新闻工作环境,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技能。

还可以通过与新闻机构合作开展培训项目,提供实践培训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新闻传播行业的要求。

除了注重实践,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路径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都是全球性的,因此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新闻传播人才非常重要。

学校可以开设国际新闻传播课程,引入国外新闻传播理论和案例,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国际新闻传播交流活动,与国外新闻界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学习。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需要与时俱进。

培养新闻传播人才需要更新理念,从单一媒介向多媒体转变,注重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和新闻传播能力的培养。

培养路径需要加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国际交流的拓展。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当前已进入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也需要与时俱进,因此需要重新构建培养理念与路径。

在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需具备全面的素质与能力,能适应多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新闻传播人才时要注重以下几点。

培养新闻传播人才要注重全面素质的培养。

媒介融合时代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的单一形式,而是多媒体、跨媒体、融媒体并存的时代。

新闻传播人才需要有广泛的知识储备和综合能力,包括新闻学、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新闻传播人才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多样化的媒介表现形式。

培养新闻传播人才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媒介融合时代需要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新闻传播人才。

所以,除了理论学习外,实践教学也应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

学校应提供各种实践机会,如新闻报道、采访、编辑、摄影、编程等,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媒体工作,并通过实践不断积累经验与技能。

培养新闻传播人才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

媒介融合时代对新闻传播人才具有更高的专业技能要求。

一方面,新闻传播人才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媒体形式的运作机制和特点,包括纸媒、广播、电视、网络等。

新闻传播人才还需要具备与媒体技术相关的技能,如新媒体运营、数据分析、视听制作等。

在培养新闻传播人才时,应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包括课程设置、教师培养和学生实践等方面。

培养新闻传播人才要注重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工作涉及多个领域、多个媒体平台的合作,新闻传播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培养新闻传播人才时,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沟通协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可以通过项目实践、团队作业等形式,让学生在多人合作的环境中锻炼并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理念与路径需要注重全面素质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媒介融合时代需求的新闻传播人才。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媒介融合时代是指新闻传播领域中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与发展。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理念和路径也需要与时俱进。

本文将从培养理念和培养路径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传统媒体人才培养的理念需要从单一角度向多元角度转变。

传统媒体人才主要侧重于文字功底、新闻采编技巧等方面的培养。

在媒介融合时代,除了传统的新闻采编能力之外,还需要具备影视制作、社交媒体运营、数据分析等多种能力。

传统媒体人才的培养理念应更加注重多元的专业能力和跨界结合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需求。

传统媒体人才培养的路径需要从单向发展向多向发展转变。

传统媒体人才培养主要通过院校教育和传媒机构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这种传统的培养路径往往是单一的,缺乏与其他行业的交流与合作。

在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需要具备跨界交流和创新的能力,因此需要开展与其他行业的深度合作,提高专业能力的广度和深度。

可以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如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深化对社会变革和人群需求的理解,同时可以与互联网、科技公司合作,学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新闻表达形式。

通过多向发展的培养路径,培养出具备更广阔视野和跨界能力的新闻传播人才。

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还需要注重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媒体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环节较少,往往是在毕业后才真正接触到实际工作。

在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需要具备实践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媒体工具和平台,并能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如校内媒体实习、校外媒体实训、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人才的培养理念和路径也需要更新。

培养理念要从单一角度向多元角度转变,注重培养跨界和多领域的专业能力。

培养路径要从单向发展向多向发展转变,加强与其他行业的交流与合作。

还应注重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培训。

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适应媒介融合时代需求的新闻传播人才。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挑战。

传统的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形式逐渐被数字化、网络化的新媒体所取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也面临着新的需求和挑战。

为了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的发展,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新闻传播人才,需要具备新的理念和路径。

一、理念:多元技能与跨界融合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需要具备更加多元化的技能。

不仅要熟练掌握传统媒体报道的技巧,还需要具备新媒体、数字化媒体、社交媒体等方面的技能,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互动传播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这些多元技能的融合,能够让新闻传播人才更加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的需求。

新闻传播人才还需要具备跨界融合的能力。

媒介融合时代,不同领域的知识、技能、经验之间的融合将成为常态。

比如新闻与科技的融合、新闻与商业的融合、新闻与艺术的融合等等。

传统的新闻传播专业需要和其他不同领域进行跨界融合,借鉴其他领域的观念和实践,使新闻传播人才更具创新意识和跨界沟通的能力。

二、路径:专业化与实践性在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需要以专业化和实践性为路径。

首先是专业化的学习。

新闻传播人才需要系统学习新闻传播领域的理论知识、技术方法和专业技能,建立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

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特点,注重数字传播、网络传播、社交媒体传播等新兴媒体形式,以及数据分析、新闻创新和跨文化沟通等专业技能的学习。

其次是实践性的培养。

除了学术理论的学习,新闻传播人才还需要通过实践来完善自己的专业能力。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的实践性培养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传统媒体实践,包括采访报道、编辑制作、新闻写作等传统新闻传播技能的实践。

二是新兴媒体实践,包括数字化媒体、网络传播、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形式的实践。

通过实践,新闻传播人才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新闻传播的实际操作过程,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际经验。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

传统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因此需要探索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的核心理念是整合多种媒介形式,通过跨媒体传播进行多元化的信息传递。

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跨媒体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在不同媒体平台上进行新闻报道和传播。

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媒介融合时代,纸媒、电视、网络等不同媒体形式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新闻报道和传播的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

学校应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不同媒体平台的运作方式,掌握不同媒体形式的技能。

学校还可以与媒体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还应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媒介融合时代,一个优秀的新闻传播人才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面和较强的综合素质,才能在跨媒体传播的时代中脱颖而出。

学校应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

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还应关注行业需求的动态变化。

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行业也在不断变化。

学校应密切关注行业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和内容,以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

学校还应与媒体机构保持紧密联系,定期开展实习和交流,了解行业动态,并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以提高培养质量。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跨媒体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关注行业需求的动态变化等。

只有通过全面深入的培养,才能培养出适应媒介融合时代需要的新闻传播人才。

构建新时代国际传播能力体系的实践路径——试论我国互联网国际舆论场趋势与对策

构建新时代国际传播能力体系的实践路径——试论我国互联网国际舆论场趋势与对策

构建新时代国际传播能力体系的实践路径*——试论我国互联网国际舆论场趋势与对策□文│刘鹏飞 曲晓程 何睿敏*本文系2016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公关项目“大数据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风险与防范体系建构研究”(16JZD006)子课题“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体系建构与大数据策略运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全球移动互联网发展突飞猛进,我国新闻传播事业也面临新的国际国内环境,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曾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就《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做出重要批示,希望海外版“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努力成为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

”这是我国领导人对国际传播、特别是对外宣传工作做出的重要指导,对国际舆论场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媒体、企业、驻外机构和数亿网民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群体和推动者,国际新闻中的中国身影以及中国新闻的国际反馈则是国际舆论场的重要热点。

2016年2月19日,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

”我们对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有了更准确的判断和定位,工作目标与方向更加明确。

今天,国内、国外舆论相互渗透的现象愈发明显。

新媒体不仅扩展了国际舆论信息流通的带宽,也在不断开拓了新的传播路径。

“向世界传播中国”“向中国报道世界”已经不仅是通讯社以及传统媒体承担的任务,新媒体在扩展国际舆论信息流通的同时,也肩负起了“传播中国、报道世界”的责任。

回顾近年我国互联网国际舆论场的发展,国内网民在关注国际新闻的同时,不仅更加关注世界如何看待中国,同时也更加关注国际社会的变化即将给中国带来的诸多影响。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媒介融合时代已经到来。

这个时代给新闻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充满了竞争。

在这个时代,媒介融合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理念和路径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适应行业的需求。

首先,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应该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媒体擅长文字表达,而新媒体则更加注重视觉传达,包括短视频、图文制作,新闻传播人才需要掌握更多的媒介技能,只有拥有足够的实际操作经验才可以更好地应对行业的变化。

因此,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应该加强实践训练,包括新闻采写、视频拍摄、制作和编辑等方面的技能培养,同时注重与社会、企业的合作交流,多接触实际工作场景,融入实际的工作氛围。

其次,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应该打破学科壁垒,跨界融合。

媒介融合是一个多元化的过程,涉及到文化、艺术、技术等诸多领域,要想做好媒介融合,就需要在各个领域之间建立跨界的交流和合作。

因此,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应该尝试在其他学科领域拓宽自己的经验,尝试跨界融合。

比如,可以参加相关的课外活动,如艺术设计、编程和科技等方面的比赛和课程,以培养自己的跨界思维和技能。

最后,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应该注重团队合作的能力。

媒介融合时代,不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更多的是团队合作的集成。

因此,在培养新闻传播人才时,应该注重提升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可以在课程安排上增加小组草木,让学生们在合作中共同完成新闻采写、视频制作等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需要跟随时代步伐,坚持实践和精神上的跨界融合,提高团队合作和综合素质,满足行业对于新闻传播人才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这对于新闻传播行业的未来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领域的发展与变革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进行着。

为适应这一时代的需要,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从传统的单一媒介时代转变为适应多媒体时代的全能型人才,培养具备跨媒介背景和综合素质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本文将围绕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进行阐述。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理念必须从传统单一媒介的“一技之长”向发展为多媒介融合下的“全能型人才”。

具体表现为:(一)跨媒介背景新闻传播人才必须拥有跨越多平台的媒介背景,能够在不同媒介上进行信息搜集、采访和撰写。

对于传统的新闻媒介,如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传播人才必须具备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需要掌握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和新兴媒体等多元化的网络媒介,能够快速把握媒介发展趋势,适应媒介的变化和创新。

(二)综合素质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的综合素质尤为重要。

他们需要拥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深厚的新闻理论功底和广泛的人文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技能以及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此外,新闻传播人才还应该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不断地追求新的技术和方法,为社会做出更好的贡献。

(三)团队协作新闻传播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一个团队中与其他人员紧密配合,相互补足,共同完成任务。

他们需要了解其他专业领域,如广告、公关、市场营销等,能够与其他专业人员有良好的沟通和理解,需要在项目管理、人际交往等方面做出良好表现。

(一)课程设置的调整要培养具备跨媒介背景和综合素质的新闻传播人才,就需要在课程设置上进行调整。

学校应该将传统媒介课程与网络新媒体技术课程相结合,加强新闻传播领域的深度与广度,同时开设数据分析、计算机编程、数字传播、市场营销等相关课程,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科知识和能力训练。

(二)实践教学的创新实践教学是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传统媒体的衰落和新兴媒体的兴起,使得新闻传播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为了培养适应媒介融合时代需要的新闻传播人才,需要制定一套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培养理念和路径。

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应该是以创新为核心。

媒介融合时代要求新闻传播人才具备丰富的创新能力,能够主动适应和引领行业发展的变化。

在人才培养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造性的表达能力以及对新技术的敏感性。

通过开设创新思维和创意表达等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培养其在媒介融合时代具备创新能力的核心竞争力。

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路径应该是多元化和综合性的。

媒介融合时代要求新闻传播人才具备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素养。

传统的新闻传播学科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需求,需要融合更多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

应该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开设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课程,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全面和综合的知识结构。

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路径还应该注重实践与能力培养。

传统的新闻传播专业主要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在媒介融合时代,实践能力已经成为了新闻传播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

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实际案例的分析和实践操作的训练,让学生能够在实际项目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还应该注重实习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

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路径还应该注重专业道德的培养。

媒介融合时代对新闻传播人才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知识,还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

在人才培养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让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伦理意识。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应该遵循创新为核心、多元化和综合性、实践与能力培养以及强调专业道德的理念和路径。

只有通过这样的培养方式,才能够培养出适应媒介融合时代需求的优秀新闻传播人才。

我国当下新闻人才的培养

我国当下新闻人才的培养

浅论我国当下新闻人才的培养摘要:我国的新闻传播学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然而在新闻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中仍然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目前新闻传播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剖析,并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会,对当下新闻人才的培养提出来一些思考和建议,希望我国的新闻人才培养能够往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新闻教育;新闻人才培养;理念;模式中图分类号:c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1伴随着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体产业的发展程度越来越成为国家软实力的象征,媒介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很多国家的重视,也意识到新闻人才对于媒介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

新闻人才的培养对于媒介是至关重要的,媒介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是向社会输出新闻人才的大本营,在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新闻人才,是面临的一项新的课题和挑战。

一、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与人才需求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新闻教育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办学力量、办学层次、办学规模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这是很值得我们欣慰的。

然而在新闻教育高速发展的繁荣背后,水平良莠不齐、质量难以保证等负面的问题开始显现,也暴露出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新形势下,新闻人才的培养面临着很大挑战。

我们应该看到,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与社会对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新闻人才培养的理念落后、模式也比较单一,对新闻人才成长的规律性认识不足。

许多学校没有形成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对这种人才成长的规律性研究不够,必然导致在培养方法与培养目标上发生畸变与错位。

(二)办学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了教学设施的现代化,妨碍了课程改革与教学方式的革新。

新闻传播学是一门需要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紧密结合的注重应用的社会科学。

然而长期以来新闻业务课程的内容改革和教学方式的改进因为办学资金投入不足而受到影响。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媒体形式的多元化,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新闻的多方位需求。

在这个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一个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而新闻传播人才的新理念与路径,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课题阶段。

首先,新闻传播人才必须以信息化素养和多媒体技能为主导,因为现代新闻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描述,而包含了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形式。

新闻传播人才应该具备基本的图像处理技能,能够利用多媒体软件处理信息,并能够熟练掌握各种现代化的通信设备和工具。

而对于道德素质的要求也非常高,如客观、诚实、公正、自觉、有责任心等,这些都是新闻传播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其次,新闻传播人才必须具备深刻的社会及文化背景知识,了解新闻传播与社会、文化关系的相互作用。

只有这样,才能使新闻传播人才具备洞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为新闻传播贡献更多的精华。

再次,新闻传播人才应该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并能够熟练使用现代英语,能够与世界各地传媒人进行交流。

全球化的视野将为新闻传播人才带来更多的机遇,可以在全球性的新闻舞台上发挥自己的才华。

最后,人才培养的路径也非常重要,传统路线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新闻的追求。

在培养人才时,应尽可能的去开发学院的软件环境建设,提供各种专业的模拟实验工具,以及生动活泼的实践机会,并与市场紧密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综上所述,媒介融合的时代,新闻传播人才要具备信息化素养、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全球化视野以及基本的道德素质等多个方面的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路径的探究也需要与时俱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与实践的整合,从而加速人才的成长,为新闻传播事业发掘更多更好的人才。

“互联网+”背景下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互联网+”背景下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58农场经济管理 (2024/3)Nongchang Jingji Guanli“互联网+”背景下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孙武 孙彦雷(黑龙江科技大学)摘要: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时代随之来临。

社会对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是当今社会亟需的关键性人才,这也为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探索“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能够有效解决我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质量不高和数量不足的问题,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路径【作者简介】孙武(1995—),男,助教,硕士研究生,黑龙江科技大学研究生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工科高校会计学专业多元多维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项目号:2021HLJWY036);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专业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建设研究》 (项目编号:GBB13171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互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利用通信技术与各行各业进行跨界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建构万物互联的新生态。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如何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成为当下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一)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含义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可以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进行界定。

从内涵上来讲,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主要指对经济、科技产生重大影响、做出重要贡献的人。

从外延上讲,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主要指那些从事知识创新的拔尖人才、从事技术创新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以及从事知识传播的教育人才等人才。

[1](二)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评价标准1.广博的知识基础。

广博的知识结构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进行创造性实践的基础。

融媒时代数字传播课程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路径探索——以华侨大学为例

融媒时代数字传播课程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路径探索——以华侨大学为例

教育传播JIAOYU CHUANBO 融媒时代数字传播课程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路径探索—以华侨大学为例◎叶秀端[摘要]在媒体深度融合的环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应改革创新,以满足新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需要。

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数字传播课程从教学理念和实践路径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帮助学生树立融合传播思维、加强创新创业意识、提升数字传播技能,致力于培养具备全媒体传播能力和跨媒体叙事能力的全媒化、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

[关键词] 媒体融合;数字传播;教育改革2014年以来,国家推出了一系列媒体融合顶层设计方案,从中央级融媒体到县级融媒体,均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就。

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5G、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对传媒生态产生深刻影响,重塑新闻生产、分发和消费的流程,信息传播呈现数字化、网络化、社交化、移动化、智能化等特点。

传媒生态的变革以及新闻生产传播方式的嬗变,要求新闻传播院校从媒体现实环境和行业需求出发,培养具有融合传播思维、创新创业意识、数字传播技能、适应未来媒体发展趋势的全媒化、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

“培养跨媒体、全能型人才是适应媒介融合趋势的必然选择。

”[1]这是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数字传播课程改革的根本动因。

一、融媒时代数字传播课程改革目标媒体融合对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其核心价值诉求是“确立融合与创新理念、锻造融产品研发与运营能力”[2],要求学生“能全方位胜任多种媒介形式的新闻报道方式”“能综合利用文字、声音、图片和视频等多种符号表达和叙述新闻”[3]。

概言之,融媒时代的新闻传播人才应具备全媒体传播能力和跨媒体叙事能力,能够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数字传播课程改革基于数字传播技术,通过教学理念创新和实践路径探索,让学生在传播技能层面掌握全媒体传播能力,在叙事策略层面掌握跨媒体叙事能力,夯实全媒化、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专业基础。

(一)培养全媒体传播能力媒体融合的目标是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

“互联网+”背景下新型传媒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互联网+”背景下新型传媒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互联网+”背景下新型传媒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互联网+”背景下,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传媒领域的深入使用,传统传媒产业的边界日趋模糊,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进程逐步加快,进入全面转型升级阶段。

伴随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传媒人才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出现了较大的矛盾:一方面,传媒业界需要大量具备复合能力的新型传媒人才,新闻单位苦于人才难求;另一方面,大多数高校按照传统新闻传播专业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编辑、记者已经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很多新闻单位宁愿选择非新闻专业的毕业生,也不要现有新闻传播教育流水线上批量生产出来的人才。

大量非新闻专业出身的人才进入传媒业,进一步挤压了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就业空间。

[1]就业难,成为新闻传播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共同性问题。

“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改革现有传媒人才的培养模式,为业界提供真正需要的新型传媒人才,是当前新闻传播教育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传媒变革与新型人才需求以互联网技术为主要推动力的这一轮传媒变革是从信息传播渠道和内容生产方式的变革开始的,进而扩大到传媒运营模式与企业营销方式,从而改变了整个传播格局与传播生态。

传媒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深刻变革需要大量新型采编人才与新型运营人才的推动。

1.全媒体内容生产方式要求新型采编人才具备跨媒介内容生产能力。

随着网络与手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媒体的崛起,媒介内容的传播渠道、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微信、微博、博客、手机电视等具备较强互动性、及时性、社交性的新型传播方式诞生并快速积累用户。

传统媒体也积极转型,与新媒体进行深度融合,开启了全媒体时代:媒介机构把记者采访编辑好的内容,以视频、音频、动画、联盟图片、文字等表现手段,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网络、手机等多种媒介同时传播,受众可以选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收任何一种媒体发布的同一信息。

全媒体的生产方式要求传统采编人才转型成为能够进行跨媒介内容生产的新型采编人才,不仅在技能层面要熟练掌握不同媒介的内容生产方式、新兴的网络技能以及现代设备的操作,还要具备突破传统媒体界限的思维与能力,在面对同一新闻题材时,能够快速进行判断、选择,确定合理的跨媒介内容生产方案。

智媒时代新闻传播人才能力培养的目标、困境与出路

智媒时代新闻传播人才能力培养的目标、困境与出路

智媒时代新闻传播人才能力培养的目标、困境与出路智能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给瞬息万变的媒体世界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对高校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

本文试图在反思与超越的基础上,将智能媒体时代的主要特征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法论运用到媒体教育的现实中。

为教育部倡导的全媒体、复合型、专家型新闻工作者的培养和创新提供参考。

标签:智能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以“一切都是媒体,人机融合,自我进化”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媒体时代的不断升级,不仅开创了新媒体在商业领域的新常态、新局面,同时也开辟了当前新闻传播教育必须面对的新局面和新格局。

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了解传统媒体时代的常规教学技能,保证主要教学内容的顺利实施。

另一方面,也要掌握智能媒体时代的新理念、新技术,紧跟新媒体领域的新事物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

否则,高校教师作为世俗意义上的精神工程师,不仅不能适应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教学环境,更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优秀媒体人。

总而言之,以服务社会实践且注重传播价值的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学活动来说,传统高校的任课教师只有直面智媒时代新闻传播教学的客观瓶颈,不断创新日常课堂教学的内容和传播方式,才有可能为国家所倡导的全媒化、专家型、复合型及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找到改革路径和创新之策。

1 智能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人才能力培养的实现目标1.1价值判断能力从媒体形式的表现和智能媒体时代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来看,新闻工作者需要提高自身的价值观和职业素质。

价值观是实践者与人工智能之间最显著的差异,实践者的价值判断是生态人机协同内容的关键,是保证人工智能生产质量的关键,是复杂认知情境与事实和产出整合深度的差异从内容交付的角度来看是机器无法编写和算法实现的。

因此,本文提出了智能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人才的金字塔型需求模型,认为智能应用媒体时代从业人员的核心能力由价值判断和情境内涵的认知能力构成。

价值判断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智能背景下的信息价值;二是智能背景下的沟通伦理和信息伦理。

新时代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论坛在湖北经济学院举行

新时代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论坛在湖北经济学院举行

新时代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论坛在湖北经济学院举行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等主流媒体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新时代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11月25日,由湖北经济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的“新时代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论坛在该院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闻传播学科领域专家、教授、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下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路径和方向,交流学科建设经验和教学方法,以期为推动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贡献智慧和力量。

论坛上,湖北经济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敏主持开幕式并致辞。

他表示,当前,媒体融合日益深化,传播技术不断更新,新闻传播学科建设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此次论坛的召开,旨在集聚各界智慧,深入探讨新时代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科的良性发展和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开幕式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的新闻传播学科专家围绕新时代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研讨。

他们纷纷从学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材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经验等方面展开了探讨,分享了各自学校在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与会代表认为,随着传媒技术的日新月异,新闻传播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需要不断创新,培养出更加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优秀新闻传播人才。

在分组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和学者还就新时代新闻传播学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充分交流。

他们认为,当前新闻传播学科人才培养需要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加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跨界人才。

必须加强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湖北经济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在论坛上还进行了学科建设成果展示,分享了学院在新时代下的学科建设实践和成果。

通过学院师生的精彩展示和分享,与会人员更直观地感受到了湖北经济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就和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理念、路径与实践近十多年来,我国新闻院系数目不断增多。

据《南方日报》2013年的报道,1994年以前,全国新闻学类专业点仅有66个,10年之后年增加至459个,增长近7倍。

目前,我国已有800多家高校开设了新闻学专业,在校本科生超过17万,硕士研究生超过4万。

而据中国记者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持有新闻记者证的采编人员共有23.6万余名。

这意味着,新闻专业在校生的数量已逼近全国记者总数。

在国内,新闻专业在各大高校尤其是名校中录取分数线普遍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新闻专业的生源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新闻专业在中国学生心目中一直享有较高的地位。

不过,也有人认为媒体融合时代恰恰凸显出真正新闻人才的缺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程蔚东就认为,“媒体融合已足够抢眼,眼下最为关键是缺人才”。

在国外,新闻教育改革如火如荼。

以美国为例,面对数字化的浪潮,多所知名高校自二十一世纪伊始便开展了新闻教育的改革,包括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威斯康辛大学等。

本期热点访谈邀请的四位学者,或为国内知名新闻院系教学事务的负责人,或在美国新闻院系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和访学经验。

我们将围绕国内外新闻教育的话题展开讨论,重点关注美国新闻院校的课程改革、国内新闻教育以及新闻教育的功能等方面的问题。

本期的四位访谈对象是:陈昌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胡百精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副院长韩纲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陈刚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常江: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早在十几年前就设立“媒介融合”专业方向,《美国新闻评论》AIR的近期调查也发现,美国新闻学院近10年来对教学大纲进行了大幅修订,增加的课程包括计算机编程、大数据新闻学、数字受众分析、社交媒体新闻学以及利用无人机、谷歌眼镜做新闻报道等。

您如何评价美国主流新闻院校的课程改革?【背景资料】瞄准媒介融合和数字化趋势,国外许多高校的新闻专业课程改革均表现出了数字化特点。

例如,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就组建了Reese Fehs数字新闻项目,学生设计、开发、制作和运营新闻网站(),然后利用这一平台试验各种不同的报道和叙事方式。

类似的,科罗拉多大学也建立了一个名为“数字媒体实验厨房”(Digital Media Test Kitehen)的实验室。

此外,科罗拉多大学通过“重组”的方式推进课程改革的强度和规模,该校的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曾进行过较大规模的重组,这种重组甚至被一些人解读为学院的“关闭”,主要是由于新闻专业被划定为选修类目。

该校高层表示,现有的学院太小,太孤立,太受约束,以至于无法为学生提供他们所希望的新闻教育,也无法使教师从事他们所希望的教学和研究。

校方强调此举将是提升该校新闻传播教育的一大契机,未来可能建立一所融合信息、传播、媒体和技术等多种相关学科和资源的新学院。

密苏里大学让媒介融合系与计算机专业学生组成团队,由老师通过调查锁定高新科技公司需求,并获得公司的技术资金支持,然后围绕需求进行新闻传播和计算机编程等授课,由学生研发解决方案,最后向老师、公司的科研和市场人员演示。

早在2008年,密苏里大学就成立了“雷诺兹新闻研究院”,专门研究大数据时代的新闻采访、编辑、重整传播所涉及的新技术和新模式,培养新兴媒体分析师、网页设计师、多媒体销售经理、多媒体内容监制、信息图表设计师、节目研发员、数据营销经理等人才。

微信公号“媒介观察”近期的一篇推送文章写到,自新闻传播学诞生以来,传媒环境和传播技术一直处于急剧变动之中,这也促使海内外的新闻院系在培养学生时,必须不断更新观念与技术,开设新的课程。

正如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S.ShyamSundar所言:“没有哪一个领域像新闻传播学一样如此认真地对待日新月异的媒介技术,我们的课程必须紧跟最新技术的发展。

”国内的新闻教育也处在变革之中。

有学者在2004年就撰文指出,中国新闻教育应该重视宽基础。

中国新闻教育在传统模式下,都是一种单学科教育,即偏重人文学科的教育。

80年代中期以后,不少学校的新闻学科在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增设高等数学、传播学和一些计算机类课程,但仍然是人文学科的教学体系。

到了90年代,有的学校提出将新闻教育从单学科教育转向多学科综合教育的设想,并且做了有益的尝试。

学生在学校不仅要接受文、史、哲等人文学科教育,接受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行为科学教育,还要接受电信、计算机等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

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内几所著名新闻教育院校也十分注重数字化时代的新闻课程改革,具体的改革方式主要是调整学分、优化课程体系、开发新课程包等。

陈昌凤:这是与时俱进的举措,也是美国新闻院校一向的市场主导下的必然选择。

可贵的是,美国的教育基本思路中还是比较重视素养的,通识课程比例还在。

胡百精:在新闻实务教研领域,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素来扮演着探索者、引领者的角色。

他们的很多尝试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关注和仿效,而最可赞叹者,是他们持续推进改革的勇气。

事实上,国内的一些新闻院系在十年之前(最迟比密苏里晚两三年)就开设了新媒体方向课程,有的院系还设立了新媒体专业。

目前,国内有条件的新闻院系也都开设了数据新闻、社交媒体新闻传播实务类课程,并尝试通过自建、跨学科合作等方式解决计算机编程等技术导向的课程建设问题。

这说明,我们在“做法”上仿效、追赶甚或超越美国主流新闻学院的部分改革方案并不困难,而真正的障碍在于以巨大的勇气改革、创新那些“我们用来看家的东西”。

比如,面对信息技术革命和社会巨变,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从国家和社会需求看,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从职业社会学和新闻传播事业的新属性看,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从价值观、人的自由和解放看,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首先要解释和解决这些问题,而后才涉及到课程安排上的加减法问题。

但是,一旦深入这些根本问题,我们就会碰到某些观念上顽固的偏见、体制机制上沉疴式的偏差。

问题显而易见,办法也不是没有,关键是要焕发改革的勇气。

韩纲:课程改革需要回应新的媒体形态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要求,这是新闻教育的传统,但往往也使得新闻教育难以摆脱作坊式职业培训的窠臼。

对于美国新闻院校的课程更新,我无法以偏概全,但大致可以看到两个趋势:一是媒介融合的深化。

逐步淡化以媒介类型来区分或设立专业或院系的模式,试图打破平面、广电、网络媒体的界限,以培养全媒体、全天候记者。

同时某些院校在实操课上开始尝试整合的、演播室(或编辑部)即课堂的“医院式教学”模式。

二是内容为王。

记者培养的理念从“杂家”向“专家”转变。

全美有不少新闻学院很多年以前就已经设立相对独立于传统的报纸杂志专业、广电专业等的专业报道学位,专门培养体育、财经、政治、医学(或健康)记者等。

有些中西部院校的新闻传播学院更是脱胎于早年的农业新闻专业。

但现在的趋势是尝试以报道内容的性质或特征为抓手来调整整个传统意义上以媒介种类区分的新闻专业必修课的结构。

加大特定内容的必、选修课的比例,甚至要求达到相当于再拿一个新闻学以外的学位的双学位水准。

目标是把传统的报纸记者、电视记者培养成侧重于某一种特定领域的专业化记者。

听说国内一些高校也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比如要求学生在修完一个非新闻学专业以后再回来修新闻学专业,或同时修一个新闻学之外的专业)。

某种意义上说,由内向外(新闻教育为主,其他专业为辅)或由外向内(以其他专业为主,新闻教育为辅)的结合,或许有助于探索今后新闻教育的新模式。

陈刚:可以说,随着媒介融合、大数据等的影响以及新技术的进步与应用等,新闻院校的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是必须改的。

但是“究竟如何改,改什么”才是最要紧的问题。

从目前美国主流新闻院校的课程改革来看,是仅仅围绕业界的变革需要来进行的,这里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现在的业界媒体革命依然是正在进行时,而且变化很快,许多东西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uncertainty),那么学界的课程改革其实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实际上,美国的一些主流的新闻院校也处在探索中,这一点从一些著名的新闻院校,如西北大学的Medill School of Journalism、俄亥俄大学新闻学院等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局部整合调整性改革就可以看出。

因此,“究竟如何改,改什么”,“整合还是细分?”美国的主流新闻院校依然存在不同的声音和观点。

常江:美国就业网:CareerCast曾发布2013年度职业排行榜,报社记者取代伐木工人成为年度“最差职业”,这引发人们对记者职业的唏嘘以及对新闻教育的关注。

我国大学的新闻教育究竟是否有开办的必要也是社会争论的话题之一。

这些话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对新闻教育功能的质疑。

您认为新闻教育的核心功能是什么?【背景资料】我国的新闻教育已走过近百年历史,新闻教育的功能也与特定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创办标志着我国将新闻作为一个学科进行研究的开端,也是我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开端。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兼任会长,学会聘有两名导师:一是徐宝璜、一是邵飘萍。

新闻学研究会出版了3期《新闻周刊》,这是我国早期采用横排的报纸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业务刊物。

学会还曾举办了两期研究班,培养会员百余人。

毛泽东当时正任职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他参加新闻学会,并取得了听讲半年的证书。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一些会员,如高君宇、罗章龙等,后来都曾担任《向导》周报、《工人周报》以及劳动通讯社等中共早期新闻机构的出色记者和编辑。

二十一世纪,我国的新闻教育规模扩大,但同时也引发了社会舆论对新闻教育核心功能的争议。

《南方日报》曾在一篇报道中提到,新闻专业的学生知识面广,但都不精通,和经济、法律等专业的学生比起来专业性不强,没有核心竞争力。

不可否认,新闻专业是一个有门无学但其实你什么都要学的专业,作为新闻记者你需要有十分广博的知识储备,这是单纯的新闻专业学生无法企及的。

因此,国外大部分一流新闻学院都会提供双学位,比如新闻+法律、新闻+经济。

但是反过来说,单纯的法商理工等专业的学生即使不是科班出身,在训练之后也照样能当好记者。

普利策投资创办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时,最初的目的便是“对内提升报业职业标准,对外提升新闻业的社会地位,成为有教养的专业人士”。

作为美国新闻教育的开创者,普利策还曾表示,一个编辑只要有教养、尊重精确原则、热爱真理、热心服务公众,采集新闻的技巧是绝不成问题的。

陈昌凤:首先,新闻与传播教育需要适应时代的潮流,培养的是这个时代需要的传播人才,不能仅限于传统的媒体或新闻记者职业;保持与提高传播的专业性,永远是教育的核心目标,即使在专业性被不断消解的当下,开放的态度和与时俱进的能力,也是新闻与传播教育应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