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10 小石潭记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小石潭记教案 新人教版
10.《小石潭记》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2.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的抑郁忧伤的感情。
3.体会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的重难点重点: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用特写镜头写景状物的方法。
难点: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作者作品】《柳宗元》,了解作者作品,导入新课。
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苏(洵、轼、辙)、曾巩、王安石。
﹞“远在江湖砺心志,古来贬官多妙文”:柳宗元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其最好的文章,都是写于被贬时期,其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名篇。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
二、整体感知1.播放【影视课文】,指导学生朗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进行跟读练习。
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读出节奏,停顿正确;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教师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
【精品课件】展示篁竹(huáng)清冽(liè)坻(chí)嵁(kān)佁然(yǐ)俶尔(chù)翕忽(xī)寂寥(liáo)悄怆(chuàng)幽邃(suì)3.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意。
可以“从……这句话中,我发现这是一个……的小石潭。
”句式说话。
示例从“坐潭上……悄怆幽邃”这句话中,我发现这是一个环境凄清的小石潭。
答案点拨怪石嶙峋、树木青葱、群鱼戏水、水清见底、源头曲折、岸势崎岖……4.理清文章脉络。
明确按游览顺序的分别写了: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三、局部探究(一)探究重点词语、句子的翻译1.小组合作,圈点勾画出疑难词句,组内质疑,记录不能解决的难题,再由全班讨论,参照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教师点拨用“猜”“看”“查”的手段疏通词义。
猜:凭借已有的语言积累,根据对上下文大意的把握,猜测关键词的意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够。这可能是因为我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强调重点,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阅读,了解作者柳宗元及其创作背景;掌握生字词,如“涟漪”、“峭壁”等;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小石潭的景色特点及其与作者情感的关系;品味文章精彩语句,如“潭影空人心”、“山色有无中”等;探讨作者以景抒情的写作特色;学写游记,培养观察自然、表达感受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1.加强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教学,采用更多有趣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自信心。
3.提高自己的引导和启发能力,适时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4.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点。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文学素养,强化审美鉴赏能力,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小石潭记》,使学生能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自然景观之美,学会以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加深对我国古代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从而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小石潭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小石潭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小石潭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小石潭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是中国古代小说,也是我们八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借助了不同的动物性格,来表达出每个人的不同性格和处世方式。
本文旨在通过小石潭记的教学,促进学生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人际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理解(1)了解小石潭记的文化背景。
(2)理解文章中包含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际关系的内涵。
(3)理解文章中动物的形象化以及对人物的刻画。
2、技能与能力(1)了解并掌握小石潭记的基本情节,领会人际关系的内涵。
(2)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分析、理解和解释文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欣赏古代文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学修养。
(2)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和自然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懂得感恩、珍惜自然,注重保护环境。
二、教学策略本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的人际关系,并通过小石潭记的故事,对动物进行形象化的描述。
通过对其中的故事、人物、情节等方面的分析,让学生理解、认识、感受、描写故事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提高对人性、人际关系和自然意义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1、填充预备知识 (10分钟)老师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导学生,从学生熟悉的植物和动物展开,让学生说说他们知道的关于自然和生命的礼仪和观念。
比如,我们在有很多动物的裸露大自然中生活着,可以探索一片丰富的地球,最好理解珍惜环境,保护自然。
2、导入主题 (10分钟)老师使用PPT课件,向学生展示小石潭记人物的动物形象化的方式,并通过对其中的故事、人物、情节等方面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认识、感受、描写故事中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带领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些关系的内涵是什么?”“不同的人物形象化了人的什么性格特点?”3、阅读小石潭记 (50分钟)学生阅读小石潭记,并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以下任务:(1)了解和归纳故事情节。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0《小石潭记》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0《小石潭记》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石潭记》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石潭的优美景色,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寓意丰富,是篇很好的写景抒情文章。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与分析,让学生领略自然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但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手法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针对本课文,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文章的美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自然之美,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难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文章的美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写作法: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朗读示范。
2.相关背景资料:介绍作者和课文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课文解析资料:分析课文内容,为学生提供参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课文的语言表达。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小石潭记教案
1.读准字音
篁竹(huánɡ)清冽(liè)坻(chí)嵁(kān)佁然(yǐ)俶尔(chù)翕忽(xī)寂寥(liáo)
悄怆(qiǎo chuànɡ)幽邃(suì)
2.一词多义
(1)以全石以为底(介词,把)
卷石底以出(用法相当于“而”)
以其境过清(连词,因为)
(2)为全石以为底(作为)
(3)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4.词类活用
(1)心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2)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做状语,向西)
(3)日光下澈(名词做状语,向下)
(4)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做状语,在空中)
(5)斗折蛇行(名词做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6)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做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2.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品味文章由景及情、以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2.体会文章按照游踪移步换景和抓住景物特征的写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的抑郁忧伤的感情。
【译文】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往下看见一个小石潭,潭水格外清凉。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译文】阳光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静止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3.第二段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作者怎样的感情?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1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1一. 教材分析《小石潭记》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一篇古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
文章以记叙为主,描绘了小石潭的优美景色,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内心的孤寂。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古文阅读方法,对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有所了解。
但本课中的有些词语和句式较为复杂,学生理解和运用起来有一定难度。
此外,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主题思想的把握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古文阅读和理解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内心的孤寂,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主题思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小石潭的美景图片和相关音乐;2.教案:准备详细的教学方案,明确每个环节的目标和时间安排;3.参考资料: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小石潭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同时,播放轻柔的音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小石潭记》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小石潭记》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小石潭记》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一、引言《小石潭记》是唐代名士王羲之所留下的一篇隶书,读了这篇文章,不仅能够感受到王羲之对小石潭的见闻和感慨,更能欣赏到他精湛的书法技艺。
当然,这篇文章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点课文之一,对于深入学习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结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文将介绍一套《小石潭记》的优质课程设计。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应该能够达成以下目标:1.能够深入理解《小石潭记》的内容,掌握文章的核心思想和艺术特征。
2.能够了解唐代和王羲之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能够提高文化素质。
3.能够欣赏王羲之的隶书艺术,提高审美素养和书法技能。
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三、教学内容1.课文整体分析本部分通过对课文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对《小石潭记》的整体认知,包括文章的结构、主题、情感倾向等方面。
2.文化背景介绍本部分介绍唐代和王羲之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等方面,以及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石潭记》的出处和意义,并提高文化素质。
3.隶书艺术欣赏本部分通过对王羲之的隶书艺术进行欣赏和分析,让学生了解书法艺术的精髓和技巧,增强审美素养和书法技能。
4.课文细节分析本部分对《小石潭记》中的一些重要细节进行分析,包括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文字表述方式等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5.课堂互动和展示本部分将围绕教学内容展开互动和展示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进行交流和合作,增强学习成果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活动1.互动问答环节通过设置问题和答案,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同时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2.课外阅读推荐通过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加深对唐代历史和文化的认识,以及对书法艺术的认识。
3.书法教学通过教师讲解和模拟,让学生学习隶书的基本技巧和特点,同时提高审美素养和书法技能。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小石潭记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 小石潭记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 小石潭记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 小石潭记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10 小石潭记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二)情感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记"的特点,把握文意,理清文章思路.(四)教学难点: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品味由景入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走入《小石潭记》1、朗读课文(1)请一名学生朗读,教师组织学生听读、评议,教师最后总结;(2)学生齐读2、细读课文、疏通文意(1)小组交流、疏通文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是:着重翻译前四段,每人一段,将翻译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2)集体质疑学生提出疑问,由学生帮助解决,教师点拨,同时引导学生划出本课的重点字、句;框出通假字,找出常见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教师进行归类板书。
(课件展示板书)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并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小石潭记教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小石潭记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小石潭记》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并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和文学知识。
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
1. 课文教材《小石潭记》。
2. 多媒体设备。
3. 学生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一张小石潭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小石潭是什么样的地方,有什么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你见过类似的自然景观吗?你觉得自然景观对人们有什么影响?
Step 2 学习课文
1.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Step 3 分组合作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关于小石潭的话题,例如:小石潭的生态环境、小石潭的保护等。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准备好相关的资料和展示方式。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选话题的内容和观点。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 教案
小石潭记【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生字词读音,要求学生能熟读全文;2.识记并理解前两段话重点字词解释,熟练翻译文章前两段。
【作者简介】柳宗元,字子厚,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曾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
贞元九年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后入学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司马,在此十年期间,他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后又加贬柳州,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年仅四十七岁的生命。
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却又是一不幸的人。
【文本链接】记,古代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往往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额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本文就是一篇叙事记物的山水游记。
柳宗元的文章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
余秋雨先生曾在《柳侯祠》中说:“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了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悟,与自我对话!”【自学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清冽.( liè)为坻.( chí)为屿.( yǔ)为嵁.( kān )参.差.(cēn cī)披拂.(fú)佁.然( yǐ)俶.尔( chù)翕.忽( xī)寂寥..( qiǎo chuàng )幽邃.( suì)..( jì liáo )悄怆【互学探究】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初步感知文章。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线索。
①发现小潭(闻声—见形)——②潭中景物(水、石、树、鱼)——③小潭源流(溪身—岸势)——④潭中气氛(气氛、感受)3.在熟读课文的理清线索的基础上,精读课文词句并准备翻译句子。
第一段: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初二语文下册10《小石潭记》教案新人教版
初二语文下册10《小石潭记》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正确熟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疏通文意,积存文言词汇。
3、品味文章语言,探究景物特点。
4、体悟作者情感,感受文章意蕴。
教学重点:积存文言词汇,品味文章写景的妙处。
教学难点:体悟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唐宋八大伙儿”都有谁吗?(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对,他们八人的文章曾在唐宋文学史上产生过庞大的阻碍,而柳宗元的文章在山水游记上又略胜一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作家柳宗元写的一篇山水游记——《小石潭记》。
(板书课题:小石潭记)二、作家作品简介1、学生依照预习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柳宗元。
2、老师简单总结:(多媒体出示: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唐代闻名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伙儿之一。
他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为《永州八记》。
著有《柳河东集》。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
)三、朗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并记下在读音及停顿上的难点2、小组讨论解决各自的难点,并记下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
3、各小组代表提出自己的疑难,师生共同解决。
(二)熟读1、听录音,注意刚才的难点。
2、学生再次自由朗读,同位互听读。
3、指名读,师生共同纠错。
4、学生自由读,至读熟。
5、齐读。
四、疏通文意,积存文言词汇1、依照课文下注释学生自己疏通文意,记下难点。
2、分组讨论难点,记下解决不了的地点。
3、师生共同解决难点,老师适当强调一些重点字、词、句。
4、各组派代表作小老师给大伙儿讲解译文,一组一自然段,全班逐段评议。
五、品味文章语言,探究景物特点刚才同学们对字、词、句都明白得得专门好。
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摸索下列问题:1、透过文章的语言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并找出在文章中的文字依照。
2、在这些景物描写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并结合课文陈述理由。
(学生可能会回答:1、潭水清亮:(1)第一段:“水犹清洌”:清亮,冰冷。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小石潭记教案 新人教版
10 小石潭记1.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4.体会文章按照游踪移步换景和抓住景物的特征。
5.品味文章由景及情,以情入景的写作特点。
1.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3.体会文章按照游踪移步换景和抓住景物的特征。
4.品味文章由景及情,以情入景的写作特点。
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访名山游大川实乃人生一大乐事,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山山水水,我们总会心旷神怡、浮想联翩,既能获得美的享受,又常有许多感悟。
然而有那么一位名人,面对秀丽奇特的自然风景,却觉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不信?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石潭记》,与他同游,去感受他那特有的心境。
二、资料助读柳宗元参与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到永州。
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
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
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
“记”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扫清字词障碍1.听老师范读课文(或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注意字音与停顿。
给加点字注音。
清冽.(liè)坻.(chí) 嵁.(kān) 佁.(yǐ) 俶.(chù)翕.忽(xī) 差.互(cī) 寂寥.(liáo) 悄怆.(chuànɡ) 幽邃.(suì)2.学生根据工具书、课本注释,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3.质疑交流。
(1)将自主学习到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组长负责本小组同学疏通文意,有不懂的先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做好记号提出质疑。
新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教案(2019最新编辑)
10.小石潭记课题小石潭记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2 课时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响及文意梳理、课时整体感知;第二课时进行课文详尽感知的交流显现及当堂检测。
可合适分配调治。
1.能正确朗诵课文,劝导文意,积累常有的文言实词、虚词。
知识与技术 2.学习对光景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色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学1.抓住重点词语,理清课文序次。
目2.利用合作、讨论、研究的方法,与作者同游,领悟课标过程与方法文抓住特色描述光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屡次朗诵,感觉作者孤独悲凉的心境。
感情、态度与品味文章的优盛意境,提高审美情味,激发对祖国大价值观好河山的热爱。
柳宗元( 773—819),字子厚,河东(现在山西永济西)人,作者因此世称柳河东。
因官迁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代文学家,与课简介韩愈共同提议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
前作品丰富,尤以山川游记最富艺术独创性,著有《柳河东集》。
预公元 805 年,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运动。
改革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在永州历时十年,贫病交加,政治习写作理想无法实现,满怀愤懑。
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异态背景的潭水、小丘、山涧目不暇接,他便借山川调停内心的忧愁。
出名的《永州八记》即为这一时期所作。
文体知识读准字音重点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可以记述描述,也可以抒情讨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生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属于记述文的范围。
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讨论抒情结合起来,如《岳阳楼记》。
篁竹( huánɡ)清冽( li è)卷石底( quán)坻(chí)屿( yǔ).....嵁(kān)俶尔(chù)佁然(yǐ)翕忽(xī)....悄怆( chuànɡ)幽静(suì)奉壹(yī)...水尤清冽:尤,格外;冽,凉。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0《小石潭记》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0《小石潭记》教案课型:复习课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练背诵课文,说出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
2、找出写景语句并分析写作手法,领悟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语:美丽的大自然带给我们心情的愉悦与奇妙的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会使我们放松心情,派遣掉内心的郁闷,流连其中,乐而忘返。
今天,让我们再次随着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赏石潭美景,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自学检测:(一)、文学常识:柳宗元(773—819),字,河东人,世称“”,著有《》,文学家,之一。
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为。
他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
《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之一。
(二)、课文理解性默写:1、描写小石潭周围景物:2、侧面写潭水清澈的句子:3、写小潭源流的句子:4、写鱼的静态的句子是:写鱼动态的句子:5、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是:三、解释下列黑体字的词语。
(1)水尤清冽()(2)潭中鱼可百许头()(3)佁然不动()(4)俶尔远逝,往来翕忽()(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6)悄怆幽邃()四、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2、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3、凄神寒骨形容词使动用法凄:使…感到凄凉寒:使…感到寒冷4、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爬行那样五、重点句子翻译: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六、小组合作:1、本文是按什么写作顺序来写的?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2、文中主要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在文中起何作用?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该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学生展示后明确:1、本文是按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的游览顺序来写景抒情的。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小石潭记》
八年级语文 ( 人教版 ) 下册教课设计《小石潭记》学习1.认识文章粗心并背诵全文。
目标2.领会文章的写景抒怀的方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情形交融的写教具多媒体要点1.背诵全文法2.理解课文内容小石潭记板柳宗元书设计导学过程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1、导入以柳宗元的《江雪》导入2、简介作者、文体课件出示作者简介3、出示目标课件出示学习目标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课件出示预习题2、放课文录音,注意字音字形,初步感知课文。
3、阅读提示课件出示阅读提示(1)课文第一二段写作者兴致勃勃畅游小石潭 , 有全石带来的好奇 , 有清亮的水流和飘忽不定的游鱼所带来的快乐 , 应读得高兴些.(2)第三四五段写小石潭四周幽静冷寂的氛围 , 应当读得伤感些 , 低落些 .1、认识作者、文体学生沟通自己收集的作者资料后,观看教师增补的作者状况2、认识学习目标(1)认识文章粗心并背诵全文。
(2)领会文章的写景抒怀的方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1、读准字音三、精读品析(一)部署学生分通词句, 落实字词 , 整体把三、握课文的内容 .(一)小组合作,疏导词句,联合课下说明、从前学过的文言知识和工具书,落实字词。
难点提示1、提出小组内不可以解决的问题,全班议论解课件出示难点提示决。
(二)要旨研究2、看教师出示的难点提示,稳固学习课件出示问题(二)1. 课文是依据什么次序写的?明确:1、课文的写作次序是(旅行次序):发现小2. 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色?石潭──潭中光景──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什么?4.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光景和自己的感觉,描绘了小石潭中如何的氛围?反映了作者如何的心情?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边又写“悄怆幽深”,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四、展现沟通学生沟通展现学习成就五、总结反省《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这篇散文生动地描绘出了小石潭环境光景的优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落后的孤凄之情。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10《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小石潭记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感知文章内容。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结合背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感知文章内容。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流程一、导入美丽的大自然带给我们身心的愉悦与奇妙的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往往会使我们放松心情,排遣掉心中的郁闷,流连其中,乐而忘返,林语堂有云: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纸上的山水,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踏着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足迹,浏览小石潭,赏美景,品柳宗元在山水间寄寓着怎样的情感?二、作者简介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亦称“柳柳州”。
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韩愈并称“韩柳”,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
三、文体知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
四、初读课文(1)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2、读准停顿(2)检测1、给生字注音:这些字你会读了吗?篁竹清洌为坻为屿为嵁佁然俶尔翕忽差互寂寥悄怆幽邃2、读准节奏1)潭中鱼∕可百许头2)蒙∕络∕摇∕缀3)其岸势∕犬牙差互4)不可知∕其源五、疏通文意感受美景(一)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
要求:1、忠于原文,表述要明确,语句要通顺2、标注出不理解的词句。
(二)检测句子翻译: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而幽深。
(过渡:同学们,如果在题目中加一个字,你觉得加哪个字好?游记,那何为游记?顾名思义就是把旅游中所至所见所感记录下来的文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版)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
举例解释:
-文言文句式理解:通过对比现代汉语的句式,解释文言文倒装句的使用背景和作用,如“岩峦叠翠”实际上是“翠峦岩叠”的倒装,以此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写作手法运用:通过具体的例句分析,如“鱼戏莲叶间,往来翕忽”,让学生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自然景物的活泼与自己的孤寂形成对比,表达内心的感受。
在实践活动环节,同学们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的积极性很高,每个小组都能够展示出他们对文言文景物描写技巧的理解和应用。但同时我也观察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个别同学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还不够自信。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些同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自信心。
学生小组讨论的环节中,我尝试作为一个引导者,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我发现这种引导方式有助于同学们深入探讨文言文景物描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但也发现部分同学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稍显紧张。为此,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营造轻松的讨论氛围,让同学们更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小石潭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游玩时是否遇到过一个非常吸引你的景点?”(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柳宗元是如何通过文字描绘小石潭的美丽景色。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2.教学难点
-文言文句式理解:学生往往对文言文中的倒装句、省略句等特殊句式理解困难,如“石潭嵌岩,岩峦叠翠”中的倒装句式。
-写作手法运用:学生可能难以把握作者如何将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有机结合,如通过描写石潭的幽静来抒发作者内心的孤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教学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设计思路说明《小石潭记》的语言简洁而丰富,细致而生动,简短而有节奏感。
所以在教学时从朗读入手,通过反复诵读掌握字词大意,读出景物的幽美,理解蕴含的感情,体会作者的心境。
然后在阅读的基础上设计探究性问题,以深入理解作品,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探究能力。
最后设计练习,把学生引到表达上“如果你也坐在小石潭边,会有怎样的感受”。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内容浅显,其中抓住景物特点,用特写镜头写景状物的方法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色。
课文语言表达含蓄,寓意深刻,对初中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作为一个学习难点,请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梳理作者的感情起伏变化。
教学中建议采取合作学习的原则,探究学习,课前学生通过自学,查阅工具书,自己动手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争取小组讨论后就能了解文章大意并尝试翻译。
课前建议能够结合背景资料,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掌握文章大意,结合注释自主翻译;2.理解文章写景语句中蕴含的感情,体会作者的心境;3.在准确理解课文文字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写景语句中蕴含的感情,体会作者的心境;2.在准确理解课文文字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的感受。
◆课前准备自学课文,查阅工具书,自己动手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柳宗元,导入新课。
柳宗元(773—819),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柳柳州。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但其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
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公元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
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
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
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
柳宗元与唐代另一位文学家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的古文运动。
他与欧阳修,苏轼等人被后世称为“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有:韩愈、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请学生听读、记录。
)(二)给出写作背景。
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
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
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
《小石潭记》中景语即情语,“悄怆幽邃,凄神寒骨”处的描写,情景交融,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
(三)教师范读课文。
请学生分小组练习朗读。
然后请两名学生独立朗读。
(8分钟)(四)请学生分小组自主翻译课文。
教师解答疑难之处,在黑板副板书记录。
(20分钟)提示注释要点:篁竹:竹林。
如鸣珮(pèi)环:好像佩带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
珮、环,都是玉饰。
形容流水声清脆悦耳。
心乐之:心情为之高兴。
乐,以……为乐。
水尤清冽(提示字形):水格外清凉。
尤,格外。
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坻:水中高地。
嵁:不平的岩石。
翠蔓:翠绿的藤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上下”。
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澈,穿透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俶(chù)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
俶尔,忽然。
翕(xī)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
凄神寒骨: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悄怆(qiǎochuàng)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悄怆,忧伤。
邃,深。
清:凄清。
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
龚古:作者的朋友。
宗玄:作者的堂弟。
隶而从,跟随着同去。
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参考译文:从小丘东面向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听到流水的声音,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心情便很舒畅。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
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潭水十分清澈。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形成坻、屿、堪(应该是“山”字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青的树枝,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似乎在与游者嬉戏。
站在潭边向西南方向望去,一条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溪身若隐若现,都可以看清楚。
小溪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我坐在小石潭边上,四周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什么人,这样的环境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这气氛令人感到忧伤。
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我记录下来便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作为随从跟着去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五)布置作业:梳理本文的线索,背诵全文,完成对联。
对对联:石奇水清鱼亦趣潭景情也?第二课时(一)朗读课文,思考回答。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课文的写作顺序是(游览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2.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小石潭的特点:幽静。
具体特点: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追问:文章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特征,用生动鲜明的语言写景状物。
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临其境。
例如写小石潭,不仅“下见小潭”点出了“小”,而且说“潭中鱼可百许头”,也暗示了潭的范围不大,否则,潭的范围怎能尽在眼底,又怎能一览无余?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二)梳理游记线索、背诵全文。
线索:发现石潭——潭中景物——潭水源流——潭中氛围——记录同游者(细节见板书设计)(三)讨论作者的情感起伏变化。
分析:开篇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由此可以看出,当作者隔着成片的竹林听见像玉佩玉环相撞及所发出的的流水声,是那样的清脆悦耳,心里面是感到快乐的。
乘着兴致,循着水声,找到了这个比较罕见的小石潭,看见潭水清澈见底,水中游鱼好像在空气中游动等景象。
作者心中的愤懑不平暂时烟消云散。
他在永州之所以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
他喜欢清脆悦耳的水声,因而“心乐之”,观鱼时他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心情因此而愉悦。
但作者到底是处于被贬谪的地位,这种快乐只能是短暂的。
一经小石潭周围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这种感情始终贯穿在整个《永州八记》系列中。
可以这样说,前文写心情愉悦,正是为后文写心情抑郁做的铺垫,以更好的表达作者愤懑不平而难于言表的思想感情。
(四)表达训练。
小石潭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如果你也坐在小石潭边,会有怎样的感受。
分析:注意借助分析课文,让学生理解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地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的抒情特点。
柳宗元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进一步讨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文学表达投射出的审美心理。
板书设计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移步换景潭水:清澄侧面描写潭中景物特写镜头抒发在寂寞游鱼:动静结合处境中的悲溪身:曲折蜿蜒形象比喻小潭源流:凉凄苦(五)作业。
1. 仔细品味下面一段文字,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这种景致。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设计此题,意在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文中描写潭中游鱼的这一段文字,品味作者在文中描写的妙处。
复述不等于翻译,不必搞字字落实。
品味和复述,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答案,可以引导学生在准确理解这一段文字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的感受。
举例:这是一幅极美的画面。
在水中游动的鱼儿,不像是在水里,而是像在空中游动。
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
从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写鱼,但透过字面,却令我们不能不对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极深的印象。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有的鱼飞快地窜向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又游到那儿,好像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
2. 阅读《永州八记》中其他的作品。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阅读《永州八记》中其他的文章,这样才能对一个作家作品风格有较全面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