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让我们站在培育人才的高峰
大学生对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8篇
大学生对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8篇大学生对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1《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指出,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加大人才对外开放力度,用好用活各类人才。
人才是第一资源,为发展注入创新动力,是推动时代发展的“活力引擎”。
各级组织部门要强化责任担当,务实做好人才工作,奏好“思想引领”前奏、奠定“党管人才”基调、唱响“队伍建设”旋律,坚持以人才引领发展,不断壮大人才体量、提升人才质量,以“质量双优”构筑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奏响新时代“人才曲”。
奏好“思想引领”前奏。
各级组织部门要紧抓“后继有人”根本大计,在思想上“跟得紧”,在行动上“不掉队”。
要从发展大局出发,以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为“时代考题”,将人才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人才,让人才教育和党员教育相互融合、相互推进,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以思想为引领,加快构建更有吸引力、更有竞争力、更有创新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力量,激荡事业发展的澎湃动能。
奠定“党管人才”基调。
人才都是强国之基础、兴邦之大计。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各级组织部门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站位要高、理念要新、使命要践、力量要聚,增强针对性、规划性、全面性,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更好地凝聚起人才发展的磅礴力量。
要积极发挥“引路人”作用,将“党管人才”原则贯彻于实践中,把人才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强化政策导向、目标导向、服务导向,凝聚人才支撑发展的内生动力,激励广大人才主动担当起推进乡村振兴、为民办实事的时代重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
唱响“队伍建设”旋律。
人才强,则事业强;人才兴,则事业兴。
建设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是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
各级组织部门要积极推动创新、践行重要使命,着力在组织保障、发掘人才和制度机制上下功夫,聚焦人才政策的制定、人才工程的实施和推进、人才环境的打造,完善人才工作格局,竭尽全力做好人才工作。
创新教育:让我们站在培育人才的高峰(连载) 第十三章 教育创新者的思维原则
人类 的历 史是一部创造 史, 也是 一部 创新史。 对 于任何一个 民族 来说 , 创造都是一种求生存、 求发展的 必由之路 。创 新教 育
学是 一 门综合性科 学 , 是 总结人类教 育创新理 念、 内容、 方法及
j j j j } I ‘ }业 j‘ }jI } I j } § l }夸 夸j } 夸‘ } 业 jI § I 色j; } 夸 夸j } }夸‘ } I jI } I I } ‘ 宣 壹
由于教育创新者在社会 、 国家 、 部门和单位 中所处 的特殊地 和战术 。
位, 以及创造者们 的创新工程在社会发展 中的特殊作用 , 决定 了 创新工作的科学性和 目标的优化性。
思维空间的广延性 ,就 是要求创新者将具体 的工作对象恰 多联系的系统思维 ,明确诸 因素之间的线性相互作用 和非线性
论: 中 国 出不 了乔 布 斯 !
实践 , 这对 于当前创新人才的培养 , 对 于把我 国建设成为一个创
“ 位卑 未敢忘忧 国。 ” 成 才之路 杂志社从创刊起 , 成才人就 以 “ 呕心 沥血 , 育人报 国” 作为座右铭。为了提 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岸冷眼指 出: 中国可以培养 出很 多的科学 家和工程 师, 但 创新者 新能力强、 创新人才辈 出的国家 , 是至 关重要的。
、
以说 , 创造 和创新者 的思维活动贯穿于创新活动的始终 , 创新 者
就在于增 强统筹全局 , 驾驭全局 , 控制全局 在 创新工作中 , 又不 时地碰 到这样或那样 的新鲜课题 , 甚至还要 用全方位 思维原则 , 求 创造和创新者就某一问题必须作 出瞬间的决断 。现代创新 活 的能力 。具体说来有以下四点 : 动的这一特 点 , 无 论在 主观上 , 还 是在客观上 , 都要求 创新者 的
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 努力在中原大地起高峰做贡献
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努力在中原大地起高峰做贡献作者:刁玉华来源:《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4年第02期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龙头是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结合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主力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枢纽和关键点,肩负着特殊重要的责任与使命。
在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强省的新征程上,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功能优势,强化高等教育龙头引领,持续推动高等教育起高峰,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对高等教育“龙头作用”的初步认识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高等教育的发展高度决定着国家的发展高度,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是教育强国战略核心中的核心、关键中的关键。
(一)高等教育龙头与基础教育基点的关系“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龙头是高等教育”,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
现代教育为了适应工业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要进行有规模的班级讲授、标准培养,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要建设教育强国,首先要改变目前的教育模式,从小培养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教育战线的同志对此要有系统的思维、辩证的认识,要深入思考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因为只有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高等教育的龙头才能摆起来。
(二)从教育内部看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高等教育应该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教育体系中发挥示范、引领、保障作用,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提供理念革新、知识迭代、技术更新、师资发展等强有力的支撑。
(三)从教育外部看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高等教育应该主动在國家重大战略实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服务、支撑、引领作用,为传统产业高位嫁接、新兴产业抢滩占先、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提供科研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急需紧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强有力支撑。
创新教育工作总结
创新教育工作总结创新教育工作总结(精选5篇)创新教育工作总结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
我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国转变,作为教书育人的我们,肩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们不可能人人是专家,不可能人人成为大国工匠,但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自己要挑战自我注重创新。
首先要改变角色定位。
让自己从课堂的中心转移出来,转变成课程资源的建构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对话的交流者,课堂教学的研究者。
这需要自己由“主演”变“导演”,变成学生学习的协作者,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者。
这还需要恢复学生的“主角”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探索过程,张扬个性,发现自我。
其次要改变思维模式,有了新思维才会有新行动。
由原来的重视“双基”教学转变成重视三维目标的落实,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
改变对教材的理解,重视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挖掘蕴含在教材中教育素材,创造性地利用教材,不断地开发新的教材资源,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时代的发展合拍。
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与评价内容,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各种素养的养成。
最后要转变备课方式。
“一堂课备一辈子,一辈子备一堂课。
”从单纯的备教材转变为备学生,备资源,尤其备自己,备思路。
备出挑战传统、适应自己学生的课,备出理科思路,解决文科的课,为学生的成效引路,为学生的发展奠基,同时也为教师自己的幸福教学积累资本。
创新教育工作总结2近几年来,我校以“创建规范加特色的学校,培养合阿格加特长的学生”为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把科技创新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工作来抓,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教育的新途径。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工作逐步走上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的快车道。
一、抓管理,科技创新教育机制健全我校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着手建立创新教育教学体系,投资数十万元组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藉以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们更加重视对科技创新教育的探索,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创新教育的内涵,“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不懈追求,开拓创新”成为我校创新教育的行动指南。
国旗下教师誓词
国旗下教师誓词国旗下教师誓词誓词,是我们的一种誓言,各位,我们看看下面的国旗下教师誓词,一起阅读吧!国旗下教师誓词【1】1.教育,是我们无悔的选择;教师,是我们骄傲的称号;育人,是我们神圣的职责。
我们将全身心地投入于神圣的工作,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
2.我们既然已经选择了教育这艘航船,便决心勇往直前,用现代的理念武装自己,用自己的人格去感染学生,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甘愿为学生奉献我们的一切!3.我们将永存从教之心,以宏扬传播真善美为己任,高扬理想的风帆,让自己的价值体现在学生们沉沉甸甸的收获里,让我们的成就熔铸在学生们人生的辉煌中!4.我们立志于成为一名最普通的人民教师,努力从每一个细小的教育环节做起,渴望用知识与责任播撒阳光,奉献社会,报效祖国。
5.我愿成为一个探索者,在教育这座大山里攀登新的高峰,永无止境;我愿化作一丝春雨,用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灵,永不后悔;我愿是一个真诚的朋友,站在自己的高度为学生指明航向,并教学相长。
让每位学生都拥有快乐成功的人生,是我毕生的执着和追求!6.作为青年教师,以青春的名义宣誓:我们将以最饱满的热情、最昂扬的斗志、最刻苦的精神、最坚韧的毅力,脚踏实地、勤奋钻研、全力以赴、不弃不馁。
山高人为峰,努力定成功!7.只要心中有爱,胸中有热情,脚下有热土,我愿意用青春和生命书写两个字:教师!8.我们始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锐意改革,无私奉献,团结进取,荣辱与共。
9.以校为荣,育人为先,心有学生,终身无悔。
为了学校的发展,我们将竭尽全力:为了学生的未来,我们愿意全力付出。
竭尽所能,全力以赴,奋勇拼搏,直至胜利。
10.我们将成为一个终身学习的倡导者、实践者和示范者,始终如一地努力钻研教学内容,用崇高的价值准则去引导学生不成熟的人生观。
国旗下教师誓词【2】我宣誓:我立志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用人格引领人格,让智慧点燃智慧;尊重个性,激发创造;发展德智体,弘扬真善美;培养具有世界胸襟的现代中国人,实现推动民族进步的神圣使命!我庄严宣誓:我是光荣的人民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履行神圣职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育德启智健体益能,依法执教为人师表,因材施教敬业爱生,格物致公践言躬行,博识慎思终生学习,勤勉自律弘毅创新,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薪火相传科教兴国,为人民教育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我宣誓:我立志做一名人民教师,用智慧启迪学生,用情感感化学生,用人格陶冶学生。
对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感想和见解
对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感想和见解(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励志名言、好词好句、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对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感想和见解对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感想和见解8篇对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感想和见解有哪些?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创新教育:让我们站在培育人才的高峰
现在 , 我们 遇到 了一个 良好 的机 遇 , 这个机 遇是 由许多 王树 国说 。 创造 性人才 的创造 性工作成果促成 的。面临这个机遇 , 我们
的事业 , 开拓前人未开拓 的领域 。
一
问题是 , 这种差别 , 在两年前 的上一届 大学校长论坛上 还会被继续说起 。
二、 “ 状元” 为何不如“ 第十名”
一
阵笑声 。担 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 长四年 , 他 发现 了一个蹊 成为社会精英 者 , 很 少有人是高考成绩排行第一的。 这个调查是中南大学教授蔡言厚等人做 的。r 他们 历时
跷 的现象 : 一些 留校 的博 士生 最初很有创意 , 待了几年后 , 就
没什么想法 了 , 送到 国外 , 又发展很快 。这逼得王树 国思考 :
要敢 于解放思 想 , 破除 旧观念 , 敢 于异 想天开 , 去闯前人未 闯 就 曾被提及 , 不知道 两年后 的下一届大学校长论坛上 , 是否
教 育创新耍科学面对 “ 被格式化的一代”
、
第三届 中外大学校 长论坛 , 在上海举行 。有 一篇报道 的 题 目是 : 《 校长论坛 自揭大学之短 : 大学缺失 的是什么》 。 、
【 戍才痔编 】
【 才・ 哲】
剑 新 教 育 ●
让羲们 莅⑤ ⑤ ⑧ ⑦ 曲离】 I 謦
本 刊 总编 辑 于 童
第二十二章 第二 节
教育创新贵在 实践 教 育创 新弥补缺 失
此 次论 坛上 ,记者 听 到多位 中 国校长批 评 了大学 当 前 的培养 方式 : 过 于强调 知识 的灌 输 , 不断 重复地 考 察学 生对 书本 知识 的掌握 ,扼 杀了学 生对 知识 的兴趣 和好 奇 心。 “ 这也许是 我们 与国外在人 才培养方 面最大 的差别 。 ”
教师红色事迹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位伟大的教师——张桂梅同志的红色事迹。
张桂梅同志是一位共产党员,她用一生的时间诠释了“人民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深刻内涵,她的事迹感人至深,令人敬佩。
张桂梅同志出生于1938年,她的一生都在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
她曾任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怒江州民族中学教师,后担任怒江州民族中学副校长。
在她的带领下,怒江州民族中学成为了怒江州乃至云南省民族教育的一面旗帜。
一、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张桂梅同志从小就立志要为民族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她深知,只有教育才能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只有教育才能让贫困地区的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因此,她毅然放弃了优越的城市生活,来到了怒江州,投身于民族教育事业。
在怒江州民族中学,张桂梅同志担任副校长期间,她始终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地为民族教育事业奋斗。
她深知,要改变怒江州的教育现状,必须从提高教师素质入手。
于是,她带领全校教师,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关爱学生,无私奉献张桂梅同志始终把关爱学生放在第一位。
她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她的带领下,怒江州民族中学形成了“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良好风气。
有一次,怒江州民族中学的一位藏族学生因家庭贫困无法继续学业。
张桂梅同志得知后,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不仅为学生垫付了学费,还亲自为他购买了衣物和生活用品。
在她的关爱下,这名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成为了家乡的骄傲。
三、创新教育,培养人才张桂梅同志在怒江州民族中学担任副校长期间,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方法,努力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她提出“全面发展、注重个性”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她的努力下,怒江州民族中学的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
其中,怒江州民族中学的足球队在全国青少年足球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成为了怒江州乃至云南省足球的一面旗帜。
四、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张桂梅同志深知,要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必须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深化教学改革 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首先,我们要明确,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能力的培养。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这就如同栽培一棵树,既要浇水施肥,更要修剪枝叶,使其茁壮成长。
在深化教学改革中,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
创新能力,就如同人的灵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我们要通过改革,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构建一套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这套模式,就如同一个巨大的舞台,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尽情挥洒自己的创新才华。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如美国的"创新教育",日本的"宽松教育",以及芬兰的"现象教学"。
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就如同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这就如同游泳,只有亲身下水,才能真正学会游泳。
我们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不断总结,最终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就如同人的手足,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我们要通过改革,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就如同人的眼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我们要通过改革,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于这一伟大的事业。
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教育:让我们站在培育人才的高峰(连载)(2)
创新教育:让我们站在培育人才的高峰(连载)作者:于童来源:《成才之路》2013年第27期第二十一章教育创新过程中的创新技法创造、创新的核心问题是创造性思维能力问题,一般地说,创造或创新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在不同学科和不同问题上的创造也是不一样的。
西方、东方都有科学家各自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创造思维方法和创造技法。
第一节教育创新是一个过程一、教育创新的几个阶段创新的过程本身就是创造性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1926年研究了各种类型创造思想活动的经验,提出了创造性过程的四阶段论。
第一,准备阶段。
它包括发现问题,掌握问题,搜集材料。
它是外界信息的输入环节。
对于有意识的创造活动来讲,准备阶段是十分必要的,其关键在于发现问题。
要想从事创新活动,首先就要通过观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创造性思维就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并且决定着创造思维以后解题的方向、解题的意义、有价值的问题。
然后围绕掌握的问题,收集材料,并使之概念化、形象化和可视化。
准备阶段,创新者要高度紧张、全神贯注,努力对问题深入地探讨,找出突破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框架。
第二,酝酿阶段。
这是操作、加工所收集到的信息,是探索解决问题的潜伏期。
这一时期常常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甚至需几年、十几年。
高桥浩把酝酿形象地比喻为:“出思想与酿酒一样需要发酵期。
经过第一阶段的有意识努力后,获得的是稍高于一般常识但并不是成熟了的概念。
经过这一阶段的酝酿期,才像酿得名酒一样使得概念趋于成熟。
然而一般人常常闯不过酝酿期,甚至也不相信酝酿的存在,所以他就在第一阶段徘徊不前。
”这一阶段的活动是“创新出成果”期,针对“问题”进行大量研究。
这时创造者要充分养神或睡觉、散步等来“散心”。
通过松弛,使思维更加自由奔放。
在这个时期,要重视发挥潜思维作用,即潜意识功能。
第三,顿悟阶段。
是发现具体的解决方法的明朗期。
这时问题的求解是突然出现的,创造性的新意识常常伴随着“哦,原来如此!”“我找到了!”的感觉。
创新教育:让我们站在培育人才的高峰
、
前 瞻 性 思 维含 义
所谓创新者的前瞻性思维 , 其实质是一种理性思维 , 是 创 新
孤立的 , 还须将教育创新纳入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系统 。
二、 我们 要 充分 重 视 “ 前瞻性” 问 题
者在深入调查研究 、 统筹兼顾基础上超前预见、 超前谋划 、 超前决
断 的一 种 科学 思 维 。具 体 来 说 , 作 为 现代 创 新 者 首 先 必须 具 有 超 前意 识 , 并 能 以维 护 大 局 、 顺应大潮 、 把 握 大 势 的神 态 , 在充分 了 解 国情 、 深知社情 、 体 察 民意 , 摸 清事 物 发 展变 化 的 客 观规 律 的 前
民族来说 , 创造都是一种求生存、 求发展的必 由之路 。创新教 育 学是 一 门综合性 科学 , 是 总结人 类教 育创 新理念 、 内容 、 方 法及
业 新 教 育 ●
让 1 ) 1 莅⑥ ⑤ ④ ⑦ 曲离峰
本刊总编辑 于 童
著位置 上。
的办刊大旗 , 得 到 了时任 全国人 大常委会 副委 员长 、 们这些媒 体人 感 受到 了必须有所 作为 的使 命 感。在本 刊 学术 素质教 育” 民进 中央主席雷洁琼 , 民进 中央副主席楚庄和国家教委 副主任 、
国家总督学柳斌等 中央主要领 导的认 可和扶持 。 而今 , 成才人再 次吹响教育创新的号角, 号召所有媒体人 、 所有教育 工作 者和我 献 出我们的青春和汗水! ——本 刊编 辑部
业 业 业 业 业 妇 业 业 业 业 业 业 业 业 业 业
二 十余 万字 的《 创 新教 育 学》 , 将从 2 0 1 3年 起 , 刊登在 本 刊 显
人 类 的历 史是 一 部 创 造 史 , 也是一部创新 史。 对 于任 何 一 个 们一道 , 为建设创新 型 国家、 为 中华 民族培 养杰 出的创新人 才 ,
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浅谈【摘要】文章结合笔者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介绍了其对创新教育这一新课程改革概念的相关理解和认识。
认为观念变革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队伍建设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关键,课堂教学是开展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以及科学富有管理机制是开展创新教育的保障。
【关键词】改念变革队伍建设课堂教学管理机制一观念变革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开展创新教育首先要变革观念,观念不更新,创新教育即是一句空话。
本文着重从三个关系来解答创新教育的前提——观念变革的问题。
第一,认清教育和人才的关系。
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在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时曾发表讲话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而要想拥有具有创新精神的子孙后代,离开教育显然是无稽之谈。
第二,认清人才和经济的关系。
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
”而正因为知识和科学技术都在人才的掌握之中,所以使人才成为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
由此,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正是人才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当我们认识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候,就应该认识到人才是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
第三,认清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关系。
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际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综合国力首先要有经济实力,经济实力靠人才开发,而人才开发离不开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首先是观念的创新,因此,我们要树立新的教育职能观,把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最重要职能观,树立新的教学观,把教学过程当作发现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过程;树立新的人才观,即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人无全才、人人有才的观点。
二队伍建设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关键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关键。
钱学森院士思维科学体系研究
钱学森院士思维科学体系研究于童(《成才之路》杂志社,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摘要:思维科学概念是恩格斯于1876年在《反杜林论》中提出的,但恩格斯对那时只含有形式逻辑和辩证法的思维科学是不满意的。
到了20世纪80年代,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大力倡导思维科学研究。
钱学森适应非线性科学划时代的发展要求,提出了新的思维科学体系。
钱学森认为现代思维科学应成为研究中国智能机的理论基础,成为人们创意、创造、创新的思想武器。
现代思维科学主要包括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和社会思维等。
科学研究并掌握钱学森现代思维科学体系,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实施国家“创新工程”是非常有益的。
文章对钱学森院士思维科学体系进行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思维科学;钱学森;创造性思维;灵感思维;社会思维;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思维中图分类号:B80-05;C9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01-0012-04作者简介:于童(1969-),男,黑龙江哈尔滨人,民进会员,《成才之路》杂志社总编,黑龙江省思维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哈尔滨孔子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从事教育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主要著作有《教育创新———让我们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峰》《教育创新思维》等。
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科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他当初怀着一颗爱国之心,冲破种种困难回到祖国,为我国科学和国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钱学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继承并发展了恩格斯的思维科学思想,创建了现代思维科学体系。
他认为现代思维科学应成为研究中国智能机的理论基础,成为人们创意、创造、创新的思想武器。
现代思维科学主要包括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和社会思维等。
科学研究并掌握钱学森现代思维科学体系,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实施国家“创新工程”是非常有益的。
演讲稿_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话题——创新与未来。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创新者强,创新者胜”的优良传统。
在当今世界,创新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从蒸汽机的发明到互联网的普及,每一次科技创新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创新,将其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其次,创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创新是破解难题的“金钥匙”。
以我国为例,近年来,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我国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比如,载人航天、高速铁路、5G通信等领域都走在了世界前列。
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创新精神的支撑。
再次,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源泉。
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包括制度、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具备创新精神。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我们要积极培育创新文化,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那么,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呢?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行为的指南,也是创新精神的重要基础。
我们要树立“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价值观,敢于挑战权威,勇于突破传统。
其次,我们要加强创新教育。
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再次,我们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有利于激发创新人才的潜能。
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为创新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
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创新意识,关注科技发展,积极参与创新实践。
总之,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教师小家大家国家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至关重要的主题——教师小家大家国家。
教师,这个职业,既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家庭和社会的纽带。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让我们共同思考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以及如何将小家、大家和国家紧密相连。
一、教师小家:承载爱与温暖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港湾。
教师作为家庭的支柱,肩负着传承文明、培育后代的重任。
在教师小家中,我们承载着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夫妻之间的扶持,以及亲朋好友的祝福。
1. 父母的期望自古以来,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作为教师,我们深知父母的殷切希望,因此,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孩子们搭建起通向成功的桥梁。
2. 夫妻的扶持在教师这个职业中,男女教师的比例逐渐趋于平衡。
夫妻双方共同承担起家庭的重担,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在这个温馨的小家中,我们学会了关爱、包容和责任。
3. 亲朋好友的祝福教师这个职业,得到了亲朋好友的广泛关注和尊重。
他们在我们背后默默支持,为我们加油鼓劲。
在这个充满爱的大家庭中,我们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
二、教师大家:传递知识与智慧教师大家,指的是学校这个大家庭。
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共同追求教育事业的繁荣,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而努力。
1. 同事的互助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我们共同面对教育教学的挑战,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同事之间的互助,让我们在教育事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 学生的成长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我们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引领学生走向光明。
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见证了学生的成长,分享了他们的喜悦。
3. 学校的发展学校是教师大家的依托,我们要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共同追求卓越,为实现教育强国的梦想而努力。
三、教师国家:肩负使命与责任教师是国家未来的希望,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1. 传承文明教师是国家文明的传承者,我们要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协同攀高峰创新育英才——南京大学“微结构国家实验室实验班”的探索和实践
协同攀高峰创新育英才——南京大学“微结构国家实验室实验班”的探索和实践作者:周安,杭祝洪来源:《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6年第3期周安a,杭祝洪b(南京大学a.物理学院;b.研究生工作部,江苏南京210093)收稿日期:2016-02-29作者简介:周安(1981-),男,江苏淮安人,南京大学物理学院讲师,博士。
杭祝洪(1969-),男,江苏兴化人,南京大学研究生工作部部长,教授。
基金项目: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2011协同创新中心”项目支持(项目编号:101114901000)摘要:创新人才培养是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重要基石,也是研究型大学的核心功能。
本文总结了国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指出新时期国内外博士生培养的困难和挑战。
同时,结合南京大学所采取的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培养模式,从构建本科-博士连读培养模式、贯通本科和研究生的学科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这几个角度,深入探讨培养过程中“国家实验室协同创新平台-院系-导师-学生”的四元互动关系,以期利用多方面的资源培养出基础扎实、高层次的研究型创新人才。
关键词:南京大学;国家实验室实验班;创新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1663(2016)03-0058-05科技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源泉,而创新人才的培育是研究型大学的核心功能。
[1] 教育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重大成就,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
但总体上看,研究生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培养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在创新人才的培育过程中,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是至为关键的。
经历了本科和硕士阶段的知识积累和基本研究方法的训练,再加上此时旺盛的个人学习热情和开拓精神,博士生群体成为当前各类创新活动的生力军,掌握着众多第一线的核心技术和实践经验,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人才支撑点。
科技创新与高端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与高端人才培养近年来,科技创新在全球范围内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一领域的强化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还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并有望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种社会和环境问题。
为了确保未来创新的成功,科技领域需要不断吸引和培养高端人才,这是科技创新取得成功的关键。
人才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不仅在发展中国家,而且在世界各地都是如此。
当今世界,人才是科技创新之母,“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一直在增强。
一方面,高素质的人才不仅有能力为公司和政府机构创造出高品质的科技产品,同时也可以为公司和政府机构带来极大的收益和利润。
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可以吸引这些人才,因为他们看重的不仅是工资福利的高低,也重视自己在工作中的发挥和成就感。
科技创新人才的形成与发展需要注重人性化管理,注重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进一步培养人才的能力,为青年人才、技术工人、技术管理人才提供一流的学习和工作机会,引导和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增强科技和技术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是我们应该注重的智力优势。
科技创新的目标是创造出更加高效、更加有效的工具、设备和服务,然而,这需要人才和相应的培养机制。
要想获得高端人才,首先需要建立良好的教育体系,为年轻人提供创新性思维、实用技能等全方位的培训,培养他们的商业管理能力和创新工程实践能力。
在许多国家,政府机构会为人才创造一系列优惠条件,以激励人才的发展性。
例如,美国紫外线激光器产业协会为高端人才提供奖励和支持,德国有多项法规允许人才从其他公司离职并加入新企业而不被惩罚。
俄罗斯的一家卫星电视公司还会为高端人才提供有吸引力的薪酬、实习和交流方案。
此外,科技创新和高端人才的培育还需要建立合适的人才培养机构,为新生代的科技专业人才提供科技创新的平台和场所,以及技术支持和信息安全方面的重要资源。
如中央财经大学的科技创业学院,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教育、科学研究支持、学术创新平台、创新组织和信息安全保障服务,是一个重要的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守正创新、领航征程,攀登交通建筑人才培养新高峰——专访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季玲莉
守正创新、领航征程,攀登交通建筑人才培养新高峰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汽车工程分院)是无锡市教育局直属的公办职业技术学校。
学校位于无锡职教园,占地389.53亩,建筑面积15.3万平方米;建有11栋实训楼,面积5.7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340余名,在校学生4 100余名,是无锡地区汽车、建筑、轨道交通类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现有汽车、建筑、轨道交通三大类专业群,共有27个专业,其中五年制高职专业12个。
学校现为“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建设单位、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为了深入了解学校成功的办学经验,本刊编辑部编辑曹稳专程访问了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季玲莉。
曹稳:季校长,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采访。
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在省内有着很强的社会影响力,并在2020年成功入选为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建设单位,请问贵校有哪些成功的办学经验可以分享?季玲莉:您好!非常感谢《职教通讯》对我校的关注 ! 我校历史可以追溯到由我国著名工商巨子荣宗敬、荣德生先生于1919年创办的无锡公益工商中学,与江南大学同根同脉。
学校传承百年工商基因,弘扬工匠精神,在百年职业教育的发展长河中,秉承“有道正业”校训,不断坚守、传承和创新。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秉承“有道正业”校训,造就德技并修的人才;始终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始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健全多元办学格局;始终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聚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始终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全力创设人人出彩的机会。
在精益管理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始终保持自身文化内核,坚持品牌发展战略、生本发展理念和面向市场的原则,采取文化适应、文化融合、文化主导等策略,形成“道业”文化,不断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2篇 《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读后体会心得
2篇《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读后体会心得《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读后体会心得:篇一:《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读后体会心得2021 年 3 月 16 日,《求是》杂志发表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文章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21 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着全球经济结构,科学技术前所未有地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命运与人民的生活福祉。
必须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以体制改革、自主创新、人才引领的科创“三步棋” 激活发展的“一池春水” 。
快人一步下好体制改革的“先手棋”。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
“十四五” 时期是承上启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五年,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 ,激活发展动能,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政府应加快转变科技管理职能,主动求变,攻坚克难,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让一切创新泉充分涌流,充分释放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含的巨大潜能,积极抢占新一轮科技竞争与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矢志不移下好自主创新的“关键棋” 。
当前,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之上,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要想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一个关键问题。
实践已然证明,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不否认的是,目前我国在诸多科技领域尚未拥有核心技术,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打好基础、储备长远,敢于涉“难险” 、闯“难关” ,攻克横亘在实现自主创新道路上的“娄山关” “腊子口” ,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坚持不懈下好人才引领的“长远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教育:让我们站在培育人才的高峰第一章创新教育学概述第一节创新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和体系一、创造是人类的天性任何创新活动,其本质内涵都是创造,是创造性思维活动。
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天性,也是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显著标志。
所谓创造就是指创造主体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对客观世界所进行的前无古人的、独特的、新颖的利用和改造,一句话就是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
创造或创新,实际上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首创,二是再造。
当然,从本质上讲,再造是一种重新整合,也是一种独创。
创造或创新的形态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
物质形态主要是指产品的创造,而生产关系、精神产品的创造则是属于非物质形态的。
人类的所有创造,都属于创造主体,即现实的人的创造。
然而,自然界变化的结果不属于这一类创造,可称其为自然创造。
如果没有创造发明,就不会有劳动工具,人类也决不会走出原始人穴居的山洞,不会成为地球的主宰。
因此,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发明的演变史。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创造更加显示出不可估量的伟大作用,人类的创造开出了无数美妙的智慧花朵,产生着层出不穷的神话般的奇迹!在此,我们可以引证陶行知先生的《创造宣言》: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
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
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米开朗琪罗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
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
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赛布竟能在沙漠中开通苏伊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
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词。
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
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见着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笑。
但是当你把莫扎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之帕斯卡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
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
可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惠能传了黄梅的教义。
惠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
”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呢!可见,无能也是借口。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
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
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
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总结陶行知先生的《创造宣言》,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创造的必要。
正如陶行知先生在评论“创造”时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这就是千古名言。
二、创新教育研究的对象创新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创新思维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创新主体及创新主体的思维个性、心理,创新主体与创新客体间的教与学的活动规律,创造性思维方法和技巧。
每当我们欣赏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绚丽多彩的人文美景的时候,总是情不自禁地发问,这美好的一切是怎么来的呢?那些数以万计的创新型人才是如何培养的?对此,先辈们会自豪地告诉我们,这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自然,研究人类这种创新机遇、创新精神、创新技巧、创新机制和规律的任务,就必然地落到创新教育概论的肩上。
人类生息至今的地球,大约有近五十亿年的历史了。
那么,地球是怎样变迁的?美国科学家v·f弗斯科夫在《人类认识的自然界》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在十亿年前,地球上就出现了原始“细菌”;六亿年前,原始海洋中就有了海藻和海绵;四亿年前,树木、花草开始覆盖原始地球表面了;三亿年前,水中就有鱼类和蜗牛了。
大约在两亿七千年前,地球上开始有爬行动物了;哺乳动物在一亿五千万年前,就大量出现了;人类已经有近一百多万年的历史了。
以上这些年代的确认,绝不是凭科学家的想象,也不能简单地看做数据的堆积,而是历代地质学家、天文学家、生命科学家、植物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地球化学家、考古学家、计算机学家们,根据自然界演化过程中的岩石、沉积物内所含不同年代的菌类、动物类、植物类等化石而印证的。
事实上,不同年代、不同层次上的各种“化石”,都是“记载”地球史和生命史的“特殊文字”,而“懂”或“破译”这些“文字”,确实是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伟大发现和创新。
也正是有了这一发明和创造,人们才最终揭示了史前史演变的奥秘。
“人猿相揖别”,人类就已经有了近一百多万年的历史了。
其实,人类的历史,是一部自身求生存、求自由、求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爱护自然的历史;也是一部认识自我,实现自我,改造自我的历史。
为此,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从不计较历史的曲折和旅途的艰难,而是顽强地用自己聪明的头脑,科学的思维,不屈不挠、无怨无悔地进行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不间断地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
因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色彩斑斓的创造史、创新史。
这个创造史发生发展的活动规律最值得研究,而这种研究的任务历史地落在了诸创造者身上。
公正地说,创造史也好,创新史也罢,这一切创造或创新都与教育创新思维相关。
我们不仅要敬重科学和尊重科学规律,而且要强化公众对科学创造的理解。
科学创造是高尚的文化品味,是科学发展观的凝聚。
温元凯在《创造学原理》中认为,根据现代创造学的研究证明,同一创造目标,在创造发明的历史上犹如百米赛跑一般,通常有许多人在同一跑道上竞争。
例如,牛顿和莱布尼茨在微积分上,达尔文和华莱士在进化论上,罗巴切夫斯基、高斯、鲍耶、史威卡特、塔乌里努斯在非欧几何上,勒威耶、亚当斯在发现海王星上,迈尔、焦耳、赫尔姆霍茨在热功当量上,就连在相对论上爱因斯坦与彭加勒,在碳丝灯的发明上爱迪生和斯旺,也都曾并头前进过。
所谓取得成功的“天才”,只不过是在创造过程中发挥了更大的创造力、具有胜人一筹的创造技能,更巧妙地运用了他们独特的创造方法而已。
然而,人类历史上这些杰出的“天才”“名人”“大家”却都与教育创新思维相关,他们既是创新教育的产物,又是创新教育的践行者。
三、创新教育学研究的体系创造,是一个古老的词汇,而创新教育学在我国则刚刚兴起,像创新教育学这类交叉学科、综合性学科还处于尚需完善阶段。
因此,也就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完备的学科体系。
但在我们这里有一个观点是肯定的,就是不管谈创新,还是讲创新教育,其核心因素离不开创造和创造性思维。
在这里,我们认为,《创新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可分成互相关联的七大部分。
第一部分:教育创新理念篇绪论篇主要讲创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体系、性质和价值及教育创新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章明确了教育创新概念的内涵、特征、意义,以及时代召唤创新、创业、创优人才。
在第三章,探讨了教育创新的培养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具体要求和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问题。
在第四章,明确了教育创新思维学的产生和发展趋势问题。
第二部分:教育创新范畴篇本篇是有关创新的理论和概念。
分别是创新概念、创新始于创意、创新与创造的异同、创新须开发大脑潜能,以及全脑超强思维诱发潜能。
第三部分:教育创新思维篇在这一篇中,我们探讨创新思维的一些理论问题。
分别是创新思维的主体与客体、教育创新者的思维观念、思维特征、思维原则等问题。
第四部分:创新思维素质篇这一篇强调教育创新思维者的素质问题,分别是教育创新者的品质、创新精神等问题。
第五部分:创新思维方式篇这一篇重点讲创新思维要讲究方式问题。
创新者有了观念更新,又有了较高素质,但不讲究方式也不行。
教育创新应重点强调两种方式,一是科学的思维方式,二是前瞻性思维方式。
第六部分:创新思维方法篇这一篇着重强调的是方法,方法就是实现目标的“桥”和“船”。
一般地说,创新要使用收敛方法、发散方法、开拓潜能思维方法,以及教育创新过程中的创新技法。
第七部分:创新实践篇本篇极为重要,其重点在于解读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
同时,强调教育创新贵在实践,教育创新必须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教育创新是一项长远的、艰辛的、伟大的系统工程。
教育创新的目标,是培养栋梁之才。
当前,学校教育必须“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
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
”人才成长不是一次完成的,也不是仅仅在学校就能完成。
人才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最终要通过社会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来实现。
尤其是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成为时代的趋势和潮流,人才成长更要经历一番艰苦的实践磨炼和奋斗。
教育创新实践作为开发人、发展人、完善人的社会公益事业,必将成为伴随人的终身、贯穿人的各项活动之中的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