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考点解读试题(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合集下载

山东历年高考考点分布(地理)

山东历年高考考点分布(地理)

地理考点梳理表从2004年开始,山东省新课改已进行了八个年头,历经六次高考的考验。

高考文综试题地理部分从最初的雏形到现在的成熟,并且初步形成了山东省高考地理试题的特色。

每年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都对高考地理试题有进一步的修正,但又具有很好的连贯性,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教学也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现在把山东省近六年的高考试题按考点分布、试题变化特征等进行分析,以期在此基础上揭示一点高考地理命制的趋势、特点,为同学们有针对性的复习指明方向。

一、根据“核心考点年年考,非核心考点轮流考”的指导方针,把近六年山东考试说明中必修部分的十大主干知识和47个考点进行重要性排序,选修地理只列了自然灾害与防治部分。

必修地理十大主干知识考点重要性统计(共47个考点)1.宇宙中的地球核心考点:③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从未涉及的考点:①考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②考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④考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核心考点:②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包含初中地理地形图部分)。

④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包含初中地理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⑤考点: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包括初中地理天气预报符号)。

⑥考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非核心考点:③考点:大气受热过程。

⑦考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从未涉及的考点:①考点:地壳的物质循环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核心考点:③考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非核心考点:②考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从未涉及的考点:①考点:自然地理环境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核心考点:③考点: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非核心考点:②考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从未涉及的考点:①考点: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高三地理复习重难点: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三地理复习重难点:地球的圈层结构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重难点:地球的圈层结构重难点1.地球内部圈层具体划分及特点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具体比较见下表。

重难点2.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与联系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的外壳。

岩石圈不同于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二者关系如下图所示:重难点3.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来探知地球内部结构的。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处,上下层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B.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C.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软流层之下只有纵波D.在任一深度都是横波的传播速度大于纵波2.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壳和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B.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C.在莫霍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D.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1.A 2.D [第1题,由于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根据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可以推测该处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横波能在软流层中传播;在任一深度,横波的传播速度都小于纵波。

第2题,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在古登堡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

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B.横波在②层传播速度比③层快C.②是软流层D.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4.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快的地方是( )A.莫霍界面附近B.上、下地幔之间C.古登堡界面D.内外核之间3.D 4.C [第3题,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的固体外壳。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特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特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特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具有多样的自然景观和地理特点。

地球的圈层结构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它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层组成。

这四层的特点和相互作用,影响着地球的地貌、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进而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人类的生活。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地球的圈层特点。

地球的圈层结构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层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薄的一层,厚度约为5-70公里,主要由硅和氧的化合物构成。

地壳是我们生活的物质基础,包括陆地和海洋。

地壳上的陆地为我们提供了居住和生产的空间,而海洋则是地球上最大的自然资源库,供应着我们所需的水和食物。

地壳下面是地幔,它是地球最厚的一层,约占地球半径的85%。

地幔主要由硅、镁和铁的氧化物构成,是地球内部的热源和能量储备。

地幔的高温和高压状态造成了地壳板块的运动和地球表面的变化,形成了地壳板块的构造运动、地质构造和火山地震等现象。

外核和内核分别位于地幔之下,外核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内核主要由固态铁和镍组成。

外核的液态状态和内核的固态状态形成了地球的地磁场,保护着地球免受太阳辐射和宇宙射线的侵害。

地磁场还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和生物的生存,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和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深入探讨地球的自然现象和地理特点,为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对地球的圈层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家园,建设美丽的地球家园。

【2000字】。

第二篇示例: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是一个由多个圈层构成的行星。

通过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结构和特点。

地球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圈和生物圈,每个圈层都在地球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气圈是地球周围的气体层,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它起着保护地球的作用,阻止太阳的紫外线和宇宙射线击中地球表面。

精选-高三地理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精选-高三地理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高三地理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鉴于大家对查字典地理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三地理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供大家参考!本文题目:高三地理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第6 讲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考点整合】【要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

根据地震波传播的特征,可将地震波分为纵波(P 波) 和横波 (S 波) 。

纵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速度较快; 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

2.划分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莫霍面距离地表约 33 千米 ( 大陆部分 )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 古登堡面距离地表约 2900 千米,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突然消失。

3.三大圈层: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⑴地壳:①厚度:地壳平均厚度约17 千米,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约33 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 6 千米 ; 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 ②结构:上层为硅铝层,相对密度较小,分布不连续,在大洋底部罕见甚至缺失 ; 下层为硅镁层,相对密度较大,分布是连续的。

⑵地幔:①结构:分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具有固体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 ; ②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 软流层以上 ) 合在一起组成 ; ③软流层:位于上层地幔中,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⑶地核:①组成: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组成;②结构: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

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 内核呈固态。

例 1 ( 改编 ) 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

填图并回答问题。

地理默写汇总(答案解析版)

地理默写汇总(答案解析版)

第一章地球运动【考纲】(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有: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辐射、日地距离适中(保证了温度的适中)、一定的体积和质量(形成了适合的大气层)、液态水的存在。

2、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为_ 光球_层、_ 色球层和_ 日冕层。

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称为_ 太阳活动_,周期约为_ 11年,其重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表现在:扰乱地球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进入两极的高空大气,与之碰撞产生极光。

4、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黄赤交角是指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 。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四季和五带2).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_地转偏向力(北右南左)_、地方时差现象。

3).自西向东,由_夜_半球进入_昼_半球的界线叫晨线,由_昼半球进入_夜_半球的界线叫昏线。

4).因_经度不同_而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经度相差_15°_,地方时相差1小时;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的时刻,地方时为_12_点。

5).全球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共分为24 个时区,各个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

6).国际日界线原则上指180°经线,向东过日界线减一天,向西过日界线加一天。

7).春分——秋分(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日照时间最长的季节。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南半球相反。

8).秋分——次年春分(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的季节。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 小 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 短 夜越 长 。

2020年高考地理复习考点专题突破--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020年高考地理复习考点专题突破--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020年高考地理复习考点专题突破第一部分自然地理专题一宇宙中的地球【考纲在线】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考点突破】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S、P两类地震波的区别代码类型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S波横波较慢固体P波纵波较快固体、液体和气体【对点演练1】读“一个震源的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图”,回答(1)~(2)题。

(1)当O处地震发生时,地震波传播方向有( )A.沿地表传播与向下传播 B.沿地表传播与向上传播C.只有向下传播 D.只有沿地表传播(2)上图是地震波向下传播的示意图。

P波与S波都能够到达的是( )A.甲与乙B.乙与丙C.丙与丁D.甲与丁【答案】(1)A (2)D【解析】(1)读图,图示代表地球圈层,O处位于地表,当O处地震发生时,图中地震波有的在地表传播,有的经过地幔、地核部分,说明传播方向有沿地表传播与向下传播。

故选A (2)读地震波向下传播的示意图。

P波表示纵波,S波表示横波。

甲、丁两处位于地表,P 波、s波都能到达,D对。

乙是阴影区,表示横波不能穿过地核,丙处表示纵波能够穿过地核。

乙、丙地震波不能都到达。

故选D。

2.圈层划分①两个界面: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

②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km)地震波的速度变化特征地壳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平均172 900陆地33 km处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2 900 km处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消失固体外壳;厚度最小,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幔上地幔下地幔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温度、压力、密度增大地核外核呈熔融状态(液态)内核呈固态,压力、密度很大【对点演练2】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2)图中的X处为()A.莫霍界面B.古登堡界面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D.内核与外核交界【答案】(1)B (2)B【解析】(1)根据深度和波速大小、变化分析:①为地壳和地幔,②为外核;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乙波为横波,可以通过地幔;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理必修一考点2021精选全文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理必修一考点2021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理必修一考点2021大气圈包围着地球,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它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理必修一考点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理必修一考点2021一、知识点梳理1、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划分依据及内部圈层结构——对地震波的研究地震波特点2、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大气圈包围着地球,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它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两个判断题(1)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A.当雄B.成都C.上海D.北京(2)此次地震,拉萨有轻微震感,理论上拉萨居民感觉到()A.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C.只左右摇晃D.只上下颠簸(3)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我们要了解西藏地区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________,其研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地壳厚度不均,高山、高原较厚,平原、盆地较薄。

第(2)题,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

第(3)题,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了解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征。

【答案】(1)A(2)B(3)地震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考点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这一知识点是教师考试中的高频考点,今天特为大家总结了这一考点的相关知识,并结合练习题进行巩固,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高三地理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高三地理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高三地理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鉴于大家对查字典地理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三地理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供大家参考!本文题目:高三地理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第6讲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考点整合】【要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

根据地震波传播的特征,可将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

纵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速度较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

2.划分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莫霍面距离地表约33千米(大陆部分),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古登堡面距离地表约2900千米,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突然消失。

3.三大圈层: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⑴地壳:①厚度: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②结构:上层为硅铝层,相对密度较小,分布不连续,在大洋底部罕见甚至缺失;下层为硅镁层,相对密度较大,分布是连续的。

⑵地幔:①结构:分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具有固体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②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组成;③软流层:位于上层地幔中,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⑶地核:①组成: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组成;②结构: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

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例1 (改编)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

填图并回答问题。

⑴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构造。

在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中的方框内,填写地球内部各圈层和分界面的名称。

高三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下图“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部分)”,回答下列各题。

【1】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空间范围最接近于A.生物圈B.水圈C.①圈层D.②圈层【答案】A【解析】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人属于生物圈,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空间范围最接近生物圈,A对。

水圈中主要是海洋生物,B错。

①圈层是大气圈,②圈层是岩石圈,不是人类最接近的圈层。

C、D错。

【2】有关图中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圈都分布在海平面以下B.生物圈孕育于其他圈层中C.①圈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D.②圈层中硅镁层在大洋洋底缺失【答案】B【解析】水圈、大气圈、岩石圈有交错在一起的部分,所以水圈不都分布在海平面以下,A错。

生物圈主要分布在这个交错地带,所以说孕育于其他圈层中,B对。

①圈层在底部的对流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中部平流层随高度增加而温度增加,C错。

②圈层中硅铝层在大洋洋底缺失,不是硅镁层,D错。

【考点】地球的圈层结构,主要圈层的分布特征。

2.据监测,M火山喷发时间约8个月,大多数时间火山灰(图中灰白色部分)向东南方向飘去,火山灰几乎覆盖了整座山。

完成下列各题。

【1】该火山最有可能位于A.意大利B.美国西海岸C.菲律宾D.南美洲西海岸【答案】D【解析】读图,根据图中火山灰飘去的方向判断,该地至少8个月时间吹西北风,不会是季风区,意大利、美国西海岸位于北半球,受西风带影响时吹西南风,没有西北风,A、B错。

菲律宾北部是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东北季风。

大部分是热带雨林气候,也没有西北风盛行,C错。

南美洲西海岸受西风带影响地区,常年盛行西北风,D对。

【2】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B.地幔C.地壳下部D.地壳上部【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组成该山体岩石是火山岩,岩浆来自地幔的软流层,所以组成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地幔,B对。

A、C、D错。

【考点】气压带、风带分布,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3.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

【名师导学】新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3.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知识讲解名师精编课件

【名师导学】新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3.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知识讲解名师精编课件

地 震 波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不连续面 不连续面 莫霍面 地下深度 波速变化 33千米处 该面下,P、S波 (大陆部分) 速都明显增加 在这里,P波速度 2 900千米 突然下降,S波完 处 全消失
古登堡面
3. 划分:以两个不连续面 ( 莫霍面、古登堡面 ) 将地球的 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全部 由岩石构成,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提供各种 矿产资源。岩石圈与其他三个外部圈层 ( 大气圈、水圈、 生物圈)一起,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例3读“地壳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是:A为 硅铝层 ,B 为 硅镁层 ,C为 莫霍面 ,D为 地幔 。 (2)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地壳厚度不均 和 硅铝层不连续分布状态 。
(3)根据地壳 化学组成 的差异和 地震波 传播 速度的不同,把地壳分为硅铝层和硅镁层。 【解析】(1) 此题是一个考图题,考查对地壳结构
气体及其中的悬 厚度2 000~ 浮物质,主要由 3 000千米 氮、氧组成 按状态包括液态 水、固态水和气 态水,按位置包 括海洋水、陆地 水、大气水和生 物水 生物、环境
水圈
由各种水 体组成的 外部圈层 地球表层 的生物及 其生存环 境的总称
连续但不规 则
生物圈
分布于地壳、 大气圈和水 圈中,最活 跃的圈层
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呈 固态
【特别提示】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 一起叫做岩石圈。要注意对岩石圈和地壳的区分。
例2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2)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 甲 莫霍面 、乙 古登堡面 。

高考地理复习(新高考1) 必修第1册 第2章 第2讲 考点四 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考地理复习(新高考1) 必修第1册 第2章 第2讲 考点四 地球的圈层结构

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圈层名称
地壳
地 上地幔 幔 下地幔 地 外核 核 内核
特征 ①固体外壳;②厚薄不一,其中大陆地壳厚,海洋 地壳薄 ①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 融状态;②温度、压力、密度大
呈熔融状态 呈固态,温度很高,压力、密度很大
真题溯源
高考探秘 有的放矢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中横波的速度在5 km深处 突然变大,说明这里存在不连续面,即莫霍界面,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读图,完成5~7题。 5.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 依次是 A.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3.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
A.纵波
√B.横波
C.纵波和横波
D.无法判断
解析 从图中可知此地震波传播速度在3~6 km/s之间,速度较慢,为横 波。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
√A.5 km处
B.17 km处
C.33 km处
D.2 900 km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岩石圈的范围是指图中 A.①的顶部 B.②的全部
√C.①的全部和②的顶部
D.②的全部和③的顶部 解析 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①的全部和②的顶部,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读“某地地震波随深度的变化
图”,回答3~4题。
(2019·海南地理)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

高考地理复习考纲对点(分课)考题精析专题一4、地球的圈层结构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地理复习考纲对点(分课)考题精析专题一4、地球的圈层结构新人教版必修1

必修一专题一4 、地球的圈层结构、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2010年汕头模拟)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

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又提出,与这一效应相伴随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

请回答1~3题。

1. 图甲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A. 25 CB.12 CC.10 C D . 8C2. 图乙中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A. ①B. ② C .③ D .④3. 图乙中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解析:本题组考查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和温室效应原理。

图甲中没有放在玻璃瓶中的温度计显示的气温为10C,则考虑温室效应作用,放在玻璃瓶中的温度计温度要稍高于10C。

全球变暖主要是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即图乙中的④(大气逆辐射)增强。

地球变暗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的结果,即②增强。

答案:1.B 2.D 3.B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

2009年入冬以来,北京遭遇多次大雾天气,有些地区的能见度甚至只有50米左右。

气象台也多次发布全省大雾黄色预警。

据此完成4~5题。

4. 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A. 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B. 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 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D. 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干燥空气又提供了足够的扬尘颗粒5. 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A. 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B. 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C. 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D. 大雾增强大气逆辐射解析:深秋、初冬时节,天气一般晴好而昼夜温差大,夜晚温度降低快,导致水汽易于凝结,形成大雾天气;白天大雾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很强,使光线很微弱,从而能见度降低。

高三地理考点解读试题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高三地理考点解读试题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新高考考点解读试题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考点解读】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由地核、地慢、地壳组成的内部圈层和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的外部圈层。

它们的特点是:地核的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内核为铁镍固体;地慢为铁镁固体,地慢上部的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地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地壳上为硅铝层,下为硅镁层;大气圈高度愈增大气密度愈降;水圈由液、固、气三态组成,连续而不均匀分布;生物圈与地壳、大气圈、水圈交叉分布且相互渗透,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最活跃的圈层。

(一)地球内部圈层(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不连续面地震波分类及特点(3)划分:以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全部由岩石构成,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

岩石圈与其它三个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一起,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二)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1.大气圈的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大气,而且还是生物生存的保护层等,对人类有重大作用。

2.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各种成分的环境意义总的说来,自然界干洁空气中各部分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中,但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能够改变大气各种成分的含量(特别是微量气体,如、臭氧的含量的变化)。

当前,特别引起人类关注的是全球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和臭氧含量减少的现象,已经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3.大气的垂直分层各部分大气层的基本特点:大气层虽然有数千千米(一般认为有2000~3000千米),但其质量的3/4以上却分布在离地面十几千米的低层。

依据各大气层温度(如图5-1)、密度和运动状况,我们可以将大气层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1)大气层的基本特点见下表:【考题例析】1.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波,B表示波,其判断依据是。

浙江新高考必备丛书.地理(上册):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含答案

浙江新高考必备丛书.地理(上册):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含答案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知识条目】考试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考情统计1。

地球的内部圈层⑴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层的特点⑵岩石圈的范围ba2年0考2年0考2.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及特点b 2年0考知识梳理·夯实基础【条目解析】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层的特点⑴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

⑵各层特点:见下表.内部圈层范围特点地壳地表—-莫霍很薄的固体外壳,分硅铝层和硅镁层.平均厚度约17km,大陆约33 km,海洋约6km(往往缺失硅铝层);一般海拔越高,地面壳越厚.自上而下穿越莫霍面时地震波速度突然增加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分上地幔和下地幔。

呈固态。

上地幔的上部有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地震波在往下穿越古登堡面时横波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地核古登堡面—-—地心分外核和内核。

外核的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横波不能在外核传播),内核可能为固态(纵波速度加快)2.岩石圈的范围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地壳与岩石圈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范围联系示意图地壳地表至莫霍面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而且包含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岩石圈地表至软流层(岩浆的发源地)3。

地球的外部圈层及特点【自我反馈】1。

菲律宾棉兰老岛附近海域12月9日发生里氏6.1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0公里。

地震发生时A。

能量以波的形式传播到棉兰老岛 B.只有横波传播到棉兰老岛C.棉兰老岛的居民先感觉到水平晃,后感觉到上下颠D.棉兰老岛的居民只感到上下颠【答案】1。

A【解析】地震的能量都是地震波的形式传播的,这个地震波包括横波和纵波,纵波速度快,横波速度慢,故居民先感觉先感觉到上下颠,后感觉到水平晃。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2~4题。

2。

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3.图中M和N位于的地形区分别是( )A.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C.黄土高原、汾河谷地D.四川盆地、大别山区4。

备战2022年新高考地理复习考点帮04 地球的历史及地球的圈层结构 (解析版)

备战2022年新高考地理复习考点帮04 地球的历史及地球的圈层结构 (解析版)

专题04地球的历史及地球的圈层结构(2021·江苏高三零模)下图示意横跨帕米尔高原主体、阿莱谷地、西天山、费尔干纳盆地等主要构造单元及对应的莫霍面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地壳厚度最大处为()A.费尔干纳盆地B.西天山C.阿莱谷地D.中帕米尔2.图示剖面断层发育的根本原因是()A.地壳垂直运动B.地壳扩张运动C.岩浆活动D.地壳挤压运动【答案】1.D2.D【分析】1.图中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为地壳,图中莫霍面与地表起伏线之间的间隔即是地壳厚度,读图可知,选项四个地区相比而言,中帕米尔两者之间间隔最宽,地壳厚度最大,故选D。

2.该区域位于帕米尔地区,岩层受地壳挤压,当内力挤压超过岩层的承受能力,岩层破裂并沿破裂面发生位移,形成断层,主要受地壳水平挤压运动形成,D正确,AB错;与岩浆活动无关,C错。

故选D。

(2021·北京海淀区·人大附中高三三模)下图示意北京时间2021年5月21~22日世界上发生的三次震级较高地震的位置,下表为三次地震的相关信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乙地发生地震时,震中所在地的区时是()A.5月21日20:02B.5月22日03:02C.5月21日21:02D.5月22日09:024.据图表信息推测()A.三地震源都位于岩石圈内B.甲地震中位于板块生长边界C.乙地地震可能诱发风暴潮D.丙地地震烈度大,破坏最强【答案】3.C4.A【分析】3.乙地发生地震的北京时间为22 日00:02,震中经度为68.20°E,位于东5区,比东8区晚3小时,所以此时震中所在地的区时是21日21:02,故选C。

4.三地震源深度小于等于10km,都位于岩石圈内(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A正确;甲地震中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B错;风暴潮多是由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的海水异常升降,与地震关系不大,海底地震易诱发海啸,C错;丙地地震震级大,但震中深居海洋,周边人口密度小,对人类财产等破坏不大,D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四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考点解读】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由地核、地慢、地壳组成的内部圈层和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的外部圈层。

它们的特点是:地核的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内核为铁镍固体;地慢为铁镁固体,地慢上部的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地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地壳上为硅铝层,下为硅镁层;大气圈高度愈增大气密度愈降;水圈由液、固、气三态组成,连续而不均匀分布;生物圈与地壳、大气圈、水圈交叉分布且相互渗透,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最活跃的圈层。

(一)地球内部圈层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不连续面
地震波分类及特点
(3)划分:以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全部由岩石构成,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

岩石圈与其它三个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一起,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二)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1.大气圈的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大气,而且还是生物生存的保护层等,对人类有重大作用。

2.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各种成分的环境意义
总的说来,自然界干洁空气中各部分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中,但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能够改变大气各种成分的含量(特别是微量气体,如、臭氧的含量的变化)。

当前,特别引起人类关注的是全球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和臭氧含量减少的现象,已经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3.大气的垂直分层各部分大气层的基本特点:
大气层虽然有数千千米(一般认为有2000~3000千米),但其质量的3/4以上却分布在离地面十几千米的低层。

依据各大气层温度(如图5-1)、密度和运动状况,我们可以将大气层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1)大气层的基本特点见下表:
【考题例析】
1.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波,B表示波,其判断依据是。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面,其判断依据
是;该面以上C代表,该面以下E代表。

(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地震波B速度并继续往深处传播。

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态,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态,F面是面。

(4)C层主要由组成,G层叫,H层叫。

地球的岩石圈是指和。

【解析】该题的关键是读图。

该图分左右两部分,左图是地震波由地表向地心传播过程中波速随深度的变化情况(注意左侧的深度尺),上方横坐标表示地震波速度,图内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横波和纵波。

地震波在通过同一介质时,波速慢者为横波,快者为纵波。

并可根据两种地震波传播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相互补充,相互印证,推断地球内部不同深度物质、状态的变化。

右上图是地球内部根据左上图作出的判读结果。

例如,根据地震波在距离地表平均33千米处波速突然增大,可确定D面为莫霍界面。

又根据在2900千米处,纵波波速锐减,横波完全消失,可确定F面为古登堡界。

F面以下横波不能通过,说明F面以下物质非固态。

再根据纵波通过F面以下时的波速(纵波波速与通过介质的密度成正比),说明F面以下物质非气态。

那么,既然非固态,就只能是液态(实际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熔融态)。

【答案】(1)横纵 A波波速慢,B波波速快(2)莫霍横波和纵波在此处波速突然加快地壳地幔(3)消失突然变小固液古登堡(4)各类岩石外核内核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2.图5-2表示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①—③题。

①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②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③2003年10月,我国发射的“神舟”五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大气层()
A.气温在—50℃~20℃之间 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低气温约为—80℃ D.最高气温约为40℃
【解析】该组题考查了对大气温度垂直变化规律与大气分层的认识,并紧密结合热点,考查了各大气层的大气环境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还考查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由下往上,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气温垂直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对流层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因此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而导致其升温;高层大气变化稍微复杂一点,随高度上升,温度先是下降,然后再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图中曲线相似的情况下,要从其温度值加以判别。

电离层位于80~500千米的高空,主要原因是高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它能够反射无线电波。

2003年10月,我国发射的“神舟”五号飞船运行轨道是在高层大气中,正确解答第(1)题是回答本题的关键。

【答案】①B ②D ③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