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 考点四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考点四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考点解读】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由地核、地慢、地壳组成的内部圈层和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的外部圈层。
它们的特点是:地核的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内核为铁镍固体;地慢为铁镁固体,地慢上部的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地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地壳上为硅铝层,下为硅镁层;大气圈高度愈增大气密度愈降;水圈由液、固、气三态组成,连续而不均匀分布;生物圈与地壳、大气圈、水圈交叉分布且相互渗透,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最活跃的圈层。
(一)地球内部圈层(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不连续面地震波分类及特点(3)划分:以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全部由岩石构成,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
岩石圈与其它三个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一起,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二)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1.大气圈的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大气,而且还是生物生存的保护层等,对人类有重大作用。
2.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各种成分的环境意义总的说来,自然界干洁空气中各部分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中,但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能够改变大气各种成分的含量(特别是微量气体,如、臭氧的含量的变化)。
当前,特别引起人类关注的是全球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和臭氧含量减少的现象,已经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3.大气的垂直分层各部分大气层的基本特点:大气层虽然有数千千米(一般认为有2000~3000千米),但其质量的3/4以上却分布在离地面十几千米的低层。
依据各大气层温度(如图5-1)、密度和运动状况,我们可以将大气层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1)大气层的基本特点见下表:【考题例析】1.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波,B表示波,其判断依据是。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新教材高中地理学案: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在地球内部的变化。
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具体对比如下:传播速度传播介质纵波较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2.不连续面:是指地震波在一定深度波速突然发生变化的面。
有两个不连续面,如下图所示:以这两个界面为界,地球内部被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1.各圈层的特点:(1)大气圈。
项目内容基本概念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氮气和氧气主要作用使地球的温度变化和缓;为生物提供必需的氧气;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息息相关(2)水圈。
项目内容概念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组成主体是海洋,还包括陆地上的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等作用在地表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3)生物圈项目内容概念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分布集中分布在大气圈、水圈与岩石圈很薄的接触地带中作用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也在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各圈层的联系: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在图中合适位置填出地球内部圈层、不连续圈层的名称。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地壳是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厚度均匀。
(×)②海洋地壳薄,大陆地壳厚。
(√)③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是岩浆发源地。
(√)④地核由铁和铜等金属组成。
(×)⑤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
(√)⑥三个内部圈层中占比最大的是地核。
(×)在图中横线处填出圈层名称。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氧气。
(×)②大气圈的存在使地球上气温变化和缓。
(√)③大气圈能提供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氧气。
【2019(秋)地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新教材)】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1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1.从地球圈层的角度,认识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区域认知】2.观察、识别、描述与地球圈层有关的一些自然现象。
【地理实践力】3.能够运用圈层理论,说明各圈层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
【综合思维】4.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描述地球各圈层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知识清单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地震波2注意横波和纵波波速的变化(1)分类:图中A 表示横波,B 表示纵波。
(2)特性⎩⎪⎨⎪⎧A 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B 波:传播速度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3)波速变化①在地下平均33千米C 处(指大陆部分)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②在地下约2 900千米D 处:A 波完全消失,B 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2.圈层划分地球的内部圈层类似于鸡蛋壳(地壳)、鸡蛋清(地幔)、鸡蛋黄(地核)(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2)界面:图中C 为莫霍界面,D 为古登堡界面。
(3)圈层:由内向外E +F 为地核,G 为地幔,H 为地壳。
3.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知识清单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1.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
3.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
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地震发生后,陆地上的人们先感觉到上下颠簸,然后感觉到左右摇晃;而在海洋中航行的人们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
34图示法识记地球外部圈层位置任务清单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情境探究[情境] 人们利用地震波——横波(S )和纵波(P )的传播速度及传播过程中发生的显著变化来确定地球内部结构,这种手段同样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活动中,如利用地震波寻找石油。
请小组合作探究:[探究] 遇到石油时,S 波和P 波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并在下图中画出S 波和P 波波速的变化。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含解析)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程标准原文】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核心素养定位1.结合地震波曲线图,认识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
(综合思维)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
(区域认知)3.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意义。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知识体系导引知识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方向平行的波。
形象记忆法:地球内部圈层类似于鸡蛋壳(地壳)、鸡蛋清(地幔)、鸡蛋黄(地核)思考1当某处发生地震时,附近有明显震感的城市中,街道上的行人与湖中船上的人的感觉是否一样,为什么?提示:不一样。
处于街道上的行人首先感到地面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晃动,因为陆地上纵波、横波都能通过,且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处于行船上的人只能感到上下颠簸,因为水中只有纵波通过。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口诀法记忆地壳的厚度大陆厚,大洋薄;高山厚,平原薄;海岭厚,海沟薄;高处厚,低处薄。
2.分界面——不连续面地球内部地震波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
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A表示横波,B表示纵波。
C为莫霍界面,D为古登堡界面。
图中H为地壳,G为地幔,E +F为地核。
3.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征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的外壳。
岩石圈不同于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二者关系如下图所示:地壳与岩石圈的关系(1)区别:地壳是地表至莫霍面,平均厚度约17千米;岩石圈是地表至软流层,平均厚度约100~110千米。
(2)联系:岩石圈包括地壳,都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知识点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思考2为什么说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提示: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仅使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进行了迁移,而且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从而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因此,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含答案)

第4课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1.掌握地震波的分类和不同特征2.能说出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及根据它们划分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以及每一圈层的特征3.掌握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及其特征知识点01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一)地震波1,地震波可以分为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
2,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3,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4,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二)不连续面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在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
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
2,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另一个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古登堡界面。
以这两个不连续面为界,地球内部被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3,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位于莫霍界面以外。
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会更厚。
4,地幔从莫霍界面直至古登堡界面,占地球总体积的80%。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
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球板块的运动目标导航知识精讲与之相关。
上地幔顶部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5,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
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科学家认为,外核液态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
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
【即学即练1】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千米的海域,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引发最高达10米的大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新教材)人教版必修一地理

(2)思考各事物之间的联系,简述各圈层之间存在的相互联 系。 答案:大气影响气温和降水,进而影响树木类型及其生长, 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受岩石圈地势起伏影响形成瀑布,岩石 受流水侵蚀作用,同时土层为植物提供肥料。 相互联系: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 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可通过固体、液体和 气体传播
只而变化
2.阅读教材第21页、第22页图1.34,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 划分。 (1)不连续面:是指地震波在某一深度 波速 突然发生变 化的面。 (2)据下图分析。
第一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 ,在地下平均 33 千米处,波速的变化是 纵波和横波、
探究点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例1】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A.①为地壳
B.②为岩石圈
C.③为软流层
D.④为下地幔
(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A.地震波不能在①圈层中传播
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2.从地表到地心,需要穿过哪些圈层?穿过物质的形态依次 有哪些? 答案:依次穿过地壳、地幔和地核。 物质形态依次有固 态、熔融状态和固态。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教材初探| 1.阅读教材第23页和下图,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的组 成和特点。
(1)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 、 水圈 、 生物圈 等。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态
() ()
审题能力培养 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图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
信息提取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横波(S波) secondary 速度慢,固体介质
怎样根据地震波划分地球内部圈层?
纵横波波 速都明显 增加
横波突然 消失,纵 波波速突 然下降
地球的 内部圈 层结构
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之外,是地 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 成的坚硬外壳。它厚薄不一, 大陆部分比较厚,大洋部分比 较薄,平均厚度为17千米。
我们的地球 可以分几层
呢?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 地球内部由于地壳的 阻挡,对人类来说始 终是神秘的,那我们 要通过什么手段才能 认识地球内部呢?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
地震波
地震发生时,地下 物质受到强烈的冲 击会发生弹性震动, 并以波的形式向四 周传播,这种弹性 波就叫地震波。
纵波(P波)primary 速度快, 固、液、气体介质
地壳
陆地
海洋
地幔
地核
岩石圈 软流层
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外部圈层
概念
组成
其他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地球的圈层结构—— 同心圈层
大 生
气 物 圈
壳
地
地
水
地
圈
水
圈
壳
圈
幔
地
水圈
球
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圈
层
地核
结 构
岩石圈
谢谢观看
教学重难点
•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界线
它有几层?
鸡蛋有蛋壳、蛋白、蛋黄三层
横波(S波) secondary 地幔界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厚度为2 800多千米。 鸡蛋有蛋壳、蛋白、蛋黄三层 地幔界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厚度为2 800多千米。 它厚薄不一,大陆部分比较厚,大洋部分比较薄,平均厚度为17千米。 横波突然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怎样根据地震波划分地球内部圈层?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将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 它厚薄不一,大陆部分比较厚,大洋部分比较薄,平均厚度为17千米。 厚度为3 400多千米。 地球内部由于地壳的阻挡,对人类来说始终是神秘的,那我们要通过什么手段才能认识地球内部呢?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怎样根据地震波划分地球内部圈层? 它厚薄不一,大陆部分比较厚,大洋部分比较薄,平均厚度为17千米。 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厚度为3 400多千米。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
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标要求学习目标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
3.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意义。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地震波(1)分类:图中S 表示________,P 表示________。
(2)特性2.圈层划分(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2)分界面——不连续面地球内部地震波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________。
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________界面和________界面。
界面深度波速变化分界意义C______地面下平均______千米处P 波和S 波的速度都明显________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D______地面下________千米处P 波的传播速度突然______,S 波完全______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3)圈层:由内向外E +F 为________,G 为________,H 为地壳。
①地壳:由固体________组成,位于莫霍界面以外;________地壳薄,________地壳厚。
②地幔:从莫霍界面到________界面之间,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________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岩石圈的结构如图:岩石圈位于________以上,包括M________、N________顶部,主要由________组成。
③地核:由________和________等金属组成。
外核呈________态,其运动形成了地球的________;内核是密度极大的________金属球,压力极大。
【判断】1.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厚度相同。
( )2.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 )3.地震发生时,位于震中地面上的人们先感觉到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摇晃。
( ) 4.从地幔到地壳,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越来越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地震波的应用 地震波是科学家探测地球(行星)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也是勘测石油与天然 气资源的重要手段,还可以进行地震预警与地震预报。
(1)地震预警:在地震发生时,利用地震波比电波传播速度慢的特点,通过在主 要地震区布设密集的地震预警监测仪,在地震造成破坏前,通过手机、应急广 播等,提前几秒到几十秒为用户发出全自动秒级响应的预警警报。
使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和缓,提供生 物 生 存 所 必 需 的 ___氧__气, 存 在 风 、
气和氧气
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水圈
地 表 和 近 地 表 主 体 是 __海__洋__ , 还 包 水是最活跃的自然环境要素之一,
_②__ 的 各 种 形 态 水 括陆地上 的河流 、 冰 在地球表面_物__质___迁移和__能__量__转
体的总称
川、地下水等
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生物 _③__ 地 球 _表__层__生__物__ 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圈
的总称
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同 时也在促进__太__阳__能__转化、改变大 气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 __形__态___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微思考] 岩石圈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还是外部圈层? 提示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它的范围比地 壳大,因此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
提示:略。
[微思考] 为什么能用地震波来探测地内结构? 提示 地球内部物质性质不均一,不同深度上性状、组成不同。纵波和横波的 传播速度,会随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圈层
概念
组成
作用
大气 圈
①
笼罩着地球外 部的气体圈层
由 组
气 成
体 和 __悬__浮__ 物 ,主要成分是
质 氮
看情景
因为横波和纵波特性的差异,导致地震发生后陆地上的人们先感觉到上下颠 簸,然后感觉到左右摇晃;而在海洋中航行的人们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
海陆差异:大陆厚,大洋薄 地貌差异:高山厚,平原薄 海拔差异:高处厚,低处薄 深度差异:海岭厚,海沟薄
讲学法 地壳的厚度差异
拓知识 地壳的分层 根据地壳化学组成的差异和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将地壳分为上下两层, 这两层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有着明显的区别(下图)。
理实践力)
1. 能 够 运 用 圈 层 理 论 , 说 明 各 圈 层 之 间 的 关 系 和 变 化 过 程 。 等级考 (综合思维) (水平3-4) 2.能够从不同层面(宏观、微观)认识地球的自然环境,解释
圈层有关的自然现象。(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地震波
(1)类型甲 乙表 表示 示____纵横______波 波 (2)特点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内容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学业质量水平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1.能够区分横波与纵波的波速及传播特点,知道内部圈层划分
合格考 (水平1-2)
依据。(综合思维) 2.运用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并能概括 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主要特点。(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
内部结构 。
2.圈层划分 (1)划分依据:两个不连续面ab是是____莫_古___霍_登_____堡界__面_界:面地:面地下下平约均23930千0千米米处处
(2)内部圈层 名称 厚度 地壳 33千米
地幔 2 900千米
地核 3 400千米
分层
组成和特点
由岩石组成,厚薄不一:海洋地壳__薄__, ①
大陆地壳__厚____,高山处更__厚___
上地幔 _②___ 上部的软流层,是_岩__浆___的主要发源地
下地幔 __③__
固体物质
外核 内核
__④__ __熔__融___状态的金属,形成地球的磁场
⑤
由_固__体__金__属___组成,以铁、镍为主
3.岩石圈:位于 地壳 和上地幔 顶 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 石组成。
硅铝层是不连续分布的,在海域地壳中很薄,甚至缺失;而硅镁层呈连续分 布状态。
讲学法 图示法识记地球外部圈层位置
辨差别 地球的四大圈层在高空和地球内部,基本是上下平行分布的;但是在地球表 面附近,各个圈层却是相互渗透,甚至是相互重叠的。
探究点一 地震波 情境探究
[情境] 北京时间23日17点31分左右,美国阿拉斯加州科迪亚克东南281公里处 海域发生8.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美国海啸预警部门已经发出海啸预警。强 震发生时,科迪亚克镇一位正在打渔船上的居民表示,“震了有一分钟之久”。 他们几位渔民在震后都下船前往高地避险。速度 特征横波
纵波
___慢___
快
只能通过__固___体传播
可通过固体、___液___体和气体传播
都随所通过物质的__性__质___而变化
(3)波速变化ab处处:甲 乙速波 波度速 完都度 全明突 __显消_然__失___增___下___加__降_____ (4)意义: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来了解地球的
[探究]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震发生时,打渔船上的居民有怎样的震感? 为什么?
提示 感觉到渔船不停的上下颠簸。因为横波只能穿过固体,渔民感觉不到 左右摇晃。但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在海上的渔民可以感觉到上下颠 簸。
素养凝练 1.地震波的原理和特性
地震波属于机械波,是通过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来定义的,如质点 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就称为纵波,垂直的称为横波。
(2)地震勘探:就是通过人工地震产生地震波,传播到深部的地层中,当地震波 碰到岩层产生反射波,并传回到接收装置被记录下来,绘制成地震反射剖面,并 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例如,地震波遇到石油时,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波 速突然下降。
素养应用 例1:(2019·河北唐山高一期中)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科学家们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完成(1)~(2)题。 (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千米处 横波完全消失,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这说明了( )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该深度上下层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该深度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的差异
[判一判]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地震发生时,在水中的人与在陆地上的人感觉一样。( × ) ②上地幔与下地幔的分界线就是软流层。( × ) ③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圈即地壳。( × ) ④内核由铁、镍等金属组成,形成了地磁场。( × )
[填图] 在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中的方框内填写地球内部的三个圈层名称, 在箭头尾端填写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并标注甲、乙两处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