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一章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第1章第1节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含答案)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基础巩固练]一、单项选择题(2023·浙江衢州高一期末)黑杨树具有生长快、吸水多的特点,产于我国新疆。
其因良好的经济效益被引进并大面积种植于洞庭湖地区,但却使得当地生态遭受了极大的破坏。
据此完成1~2题。
1.当地引进黑杨树,主要是为了( D )A.防风固沙B.防治水土流失C.调整种植结构D.获得木材资源2.人类获取自然环境服务时,不同服务之间有时会相互冲突。
大面积种植黑杨树对洞庭湖生态产生破坏,主要损害了自然环境的( A )A.支撑服务B.文化服务C.供给服务D.调节服务解析:第1题,材料信息表明,黑杨树生长快,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因而被引进并大面积种植于洞庭湖地区,故当地引进黑杨树,主要是为了获得木材资源,D正确;洞庭湖地区属气候湿润地区,风沙危害少,A不符合题意;洞庭湖地区水土流失不严重,B不符合题意;当地引进黑杨树,可以调整种植结构,但不是主要目的,且调整种植结构不用大面积种植黑杨,C不符合题意。
第2题,当地引进黑杨树,主要是为了获得木材资源,故当黑杨树成材后会被大面积砍伐,大面积砍伐森林,减弱了养分循环和光合作用;占用大量空间,且黑杨树吸水多,使得当地地下水位下降,减弱了水循环;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繁殖,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减少。
这些都是对自然环境支撑服务的损害。
由于往年枯干的芦苇容易引发火患且消耗养分,宁夏沙湖景区多采用放火烧的方式来清除。
今年景区摈弃了以往火烧的做法,组织400余人对15 000亩芦苇进行人工或简单的机械收割。
据此完成3~4题。
3.沙湖景区15 000亩芦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C )A.增加景区经济收入B.防治景区沙漠化C.美化景区环境D.净化空气、改变景区气候4.相对往年,沙湖景区今年对芦苇的处理方式,将( C )A.增加土壤肥力B.杜绝废弃物排放C.减轻大气污染D.不利于来年芦苇生长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芦苇主要分布在景区,由此可以判断景区内植被的主要作用在于美化环境,而并非为了增加经济收入,A错误,C正确;芦苇属于湿地植被,具有净化空气、改善景区气候的作用,但不是景区芦苇的主要作用,D错误;芦苇生长在湿地内,湿地内不会存在沙漠化现象,B错误。
【新步步高】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学案:第一章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Word版含答案
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掌握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特点。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1.资源短缺:地球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①无限的需求与②有限的供应之间的矛盾造成了资源短缺。
2.环境污染:人类弃置到环境中的废物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且有些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降解,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3.生态破坏:③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和核心,生态破坏主要是④植被的破坏。
4.全球环境变化: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已经遍及全球每个角落,人类的某些行动,使全球环境趋于恶化,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乃至人类的生存。
像全球气候变暖、⑤臭氧层破坏、酸雨、⑥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已成为热门话题。
思维活动1.如何区别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答案环境污染是指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环境污染会导致生态破坏,生态破坏也会影响到环境污染的发生及其后果。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以⑦人为原因更为重要。
2.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表现为以下几对矛盾的冲突:(1)资源的⑧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⑨无限性的矛盾;(2)短期⑩经济利益与长远⑪环境效益的矛盾;(3)⑫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⑬大众利益的矛盾。
思维活动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归根结底,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向自然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另一方面是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⑭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
2.过程的不可逆性由于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具有了大规模的⑮干预环境的能力,使环境中经长期演化形成的物理、⑯化学、生物过程发生改变,而有些过程是⑰不可逆的。
【新步步高】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作业:第一章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含解析
第一章海洋概述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学习目标1.了解海与洋面积比重、水深、受陆地影响程度、水温和盐度变化、海流系统等方面的区别。
2.了解四大洋的分界线,记忆各大洋的特点。
3.了解海的分类,理解内陆海、边缘海、陆间海的区别;记忆海峡的定义,理解海湾与海的区别;了解海、海湾和海峡在交通方面对人类的作用。
一、海与洋的区分1.海洋:地球表面凹凸不平,凹下去的部分被①____________淹没形成海洋,它是地球上水圈的主体,海洋总面积约为②____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71%。
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水文特征的不同,海洋可分为③____和④____两部分。
(1)大西洋与北冰洋大致以○35__________以南为界。
(2)太平洋与大西洋以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36________经线为界。
(3)大西洋与印度洋以通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37__________经线为界。
(4)太平洋与印度洋,北段大致从○38__________海峡北端向南向东;南端大致从○39________________南角向南,以147°E经线为界。
三、海、海峡、海湾1.海(1)分类:○40________海、○41________海和○42________海。
(2)内陆海:深入大陆○43________的海。
边缘海:位于大陆○44________,一面以○45________为界,另一面以半岛、岛屿或群岛与大洋分开。
陆间海:介于大陆之间,并有○46______与相邻海洋相连通。
2.海峡:连通海洋与海洋的狭窄○47______水道。
3.海湾:洋或海延伸进大陆,且深度逐渐○48______的水域。
一、海与洋、海峡与海湾的正确区分1.海与洋的区分(1)海:在洋的边缘,是大洋的附属部分。
海的面积约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较浅,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
海临近大陆,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的影响,海水的温度、盐度、颜色和透明度,都受陆地影响,有明显的变化。
2018-2019版地理新步步高同步人教版必修三讲义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的概念及其基本特点。
2.通过对不同区域的比较,学会区域的分析方法,树立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观。
3.以某区域为例,理解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2)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3)区域具有层次性。
(4)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思考 区域内部为什么存在差异?答案 区域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不仅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差异,就是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区域内部的差异性是区域进一步划分的基础。
应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就越小。
我们所说的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并不是说内部没有差异,只是同一区域内差异较小,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较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地理环境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差异区域发展差异→⎩⎪⎨⎪⎧发展水平差异发展方向差异2.区域地理环境的主要差异(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比较为例)3.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比较为例)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1.长江中下游平原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2.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长阶段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工商业发展时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探究点一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图1为“长江三角洲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图2为“松嫩平原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读图,思考以下问题。
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纬度较低,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年平均气温高;松嫩平原纬度较高,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年平均气温低。
【新步步高】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学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疑难规律方法Word版含答案
一、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1.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人为原因更为重要,具体原因与危害表现如下:2.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虽属不同形式的环境问题,但二者之间密切相关。
表现在:(1)都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影响。
(2)环境污染问题会衍生出许多生态问题,如二氧化硫大量排放会导致大气污染,进而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鱼类等生物资源的减少(消亡)等;反过来,生态破坏也会影响环境污染的发生及其后果。
(3)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是生态破坏问题,而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是环境污染问题。
3.分析某些环境问题成因的方法(1)根据环境问题的类别和性质进行分析不同的环境问题形成原因不同,必须针对这种不同进行具体分析。
就污染来说,大的成因是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而对生态破坏来讲是人们获取资源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供应能力。
(2)针对造成环境问题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导致环境问题形成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如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水的污染以及固体废弃物、噪声等污染,不同的污染方式具体成因各不相同;又如生态破坏包括土地沙化、盐碱化、森林破坏、草地退化等不同方式,其成因又是各不相同的。
对于这些不同的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其原因。
练习1读“影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各因素中,对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影响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__。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面积广大的自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疆绿洲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3)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哪些?答案(1)过度放牧城市交通建设(2)干旱或降水少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活动题答案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活动题答案【导语】高二年级有两大特点:一、教学进度快。
一年要完成二年的课程。
二、高一的新鲜过了,距离高考尚远,最容易玩的疯、走的远的时候。
导致:心理上的迷茫期,学业上进的缓慢期,自我束缚的疏松期,易误入歧路,大浪淘沙的挑选期。
因此,直面高二的挑战,认清高二,认清高二的自己,认清高二的任务,显中意义十分重大而迫切。
作者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活动题答案》,期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篇一】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P3【摸索】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点拨】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摸索回答。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散布各出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散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点拨】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国降水量的普遍规律一致,原因从该地地势为平原,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于受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基本出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点拨】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
松嫩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
P4活动1.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出现出诸多不同。
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搂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如果不推敲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本钱比南方高;——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点拨】本活动要求学生了解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南北方建筑物特点的不同,并由此认识地理环境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影响》课时作业.doc
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影响》课时作业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区域内部所有特征完全一致B.区域划分的指标一般都是综合性的,按单一指标划分的区域很少C.区域划分的冃的仅仅是为了了解区域内部特征D.区域是按一定指标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划分出的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①“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②“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③“琼海独具大于•笔, 五指擎天”;④“石林自冇高材生,群峰拔地”。
这两副对联描绘出了我国四省区的突出特点, 读后冋答下列各题。
2.以上四句对联描写的分别是(A.新疆、黑龙江、海南、云南)B.黑龙江、内蒙古、海南、云南C. 内蒙古、宁夏、海南、云南D.内蒙古、黑龙江、贵州、广西3. 上述四省区季相变化不明显的是A. 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 .一卜'列地貌组合与四省区相对应的是()A.冰川地貌、冲积平原、风蚀洼地、火山地貌B.断层谷、背斜山、沙雕群、盐碱地C.冲积平原、沙漠、海蚀崖、溶洞群D.三角洲、蒙古包、红树林、火山岛2010年5月,兰州人学陈全功教授等人首次对中国南北分界线给出了定量、定位分析,将“线”还原成了宽度26. 42公里一195.41公里的“带”。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5.关于中国南北分界带的地理意义,错误的叙述是• •A.亚热带与暧温带的分界C.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6.屮国南北分界带西端,最接近我国A.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区交界带0.河流外流区与内流区的交界带7.我国三大B然区的内部A.①区经度地带性差界较显著B.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早地区的分界D.水[□农业和旱作农业的分界B.地势一、二级阶梯交界地带D.森林向温带荒漠过渡的地带B.②区纬度地带性差异较显著C.③区垂肓地带性芜异较显著D.地带性差界均以热量为主导&诗歌民谣屮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
回答下题。
8.“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无村不榕,无榕不怕。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第1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检测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第1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检测(时间:45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以下图为甲、乙两个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活动表示图。
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甲、乙两个区域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假定甲表示我国的中西部地带,乙表示东部地带,那么箭头①表示粮食B.假定甲表示我国的中西部地带,乙表示东部地带,那么箭头①表示核电C.假定甲表示兴旺国度,乙表示开展中国度,那么箭头①表示资金D.假定甲表示兴旺国度,乙表示开展中国度,那么箭头②表示资金、技术2.该图表达的区域特征是( )①综合性②全体性③差异性④开放性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我国东、中、西地带性经济差异是一切自然、经济、社会要素综协作用的结果,据此完成3~5题。
中国三大经济地带散布图3.影响我国地带性经济差异的要素中属于社会缘由的是( )A.天文区位B.气候条件C.矿产资源D.开放政策4.有关东部经济带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交通便利B.经济国际化水平较高C.动力、原资料丰厚D.环境效果严重5.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东部首先应向西部迁移的产业是( )①高科技产业②高能耗产业③高燃料消耗产业④高污染工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长江中下游地域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变小的缘由能够是( )①非农业用地比重上升②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下降③所产粮食少量出口④农业消费结构的调整A.②④B.③④C.②③D.①④2012年8月8日3时第11号超强台风〝海葵〞在我国浙江象山登陆。
受〝海葵〞影响,广东、福建、浙江风大雨急。
结合以下图,回答7~9题。
7.台风中心位置确实定用到的关键技术是( )A.RS B.GPSC.GIS D.数字地球8.台风途径的预测用到的关键技术是( )A.RS B.GPSC.GIS D.数字地球9.台风过境后受灾面积的获取用到的关键技术是( )A.RS B.GPSC.GIS D.数字地球以下图表示某天文专题研讨树立的天文信息系统图层。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第1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检测3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第1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检测3(时间:6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读某行政区域的空间结构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区域的描画正确的选项是( )A.具有一定界限但界限是不确定的B.有一定功用C.具有独立性,不会对其他区域形成影响D.外部存在差异性,与周边区域具有延续性2.从区域空间散布方式看,以下判别正确的选项是( )A.a能够表示城市B.b能够是城市群C.d能够是公路D.c能够为农业区读下面〝2021年11月7日(立冬日)我国各地时节状况散布图〞,回答3~4题。
3.构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时间表现为三种时节的最主要缘由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地形地貌的地域差异C.南北纬度差异大 D.各地经度差异大4.此时,由西南到长江以南的地域构成大范围的降水,其构成缘由最能够的是( ) A.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B.锋面活动C.空气对流强盛 D.受台风影响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开展的资源、环境、交通、动力、休息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目的的量化参数。
读〝我国区位指数散布图〞,回答5~7题。
5.关于我国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B.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缘由是资源丰厚C.乙地的区位指数小于10的主要缘由是环境恶劣D.丙地的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缘由是交通闭塞6.图中区位指数在10~20的省级行政区中,正确的一组是( )A.陕西、山西 B.甘肃、内蒙古C.山西、河南 D.广西、贵州7.甲地域的区位指数大于40,其中关于其优势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交通便利②老工业基地,经济基础好③矿产资源丰厚④毗邻港澳,便于引进资金、技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读〝某地域表示图〞,完成8~10题。
8.对图中所示地域自然环境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地处西风带,气候平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厚B.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C.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表达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际变化大9.图中A地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北冰洋④印度洋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10.该地域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消费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A.光照 B.水源 C.地形 D.土壤1986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民居〞特种邮票一套,邮票上的这些民居修建除了反映各地习俗外,还反映了外地天文环境的重要特征。
【新步步高】地理中图版必修三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 区域与区域差异的涵义 中国三大自
【基础过关】读右图,回答1~2题。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来的区域特征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C.发展方向D.发展条件答案 1.B 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特征。
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几点:第1题,图中反映了不同干湿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范围不同,体现了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第2题,不同的干湿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类型,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方向。
读下表,回答3~4题。
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3.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B.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D.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4.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B.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C.③以水田农业为主D.④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答案 3.C 4.A解析第3题,由表中资料分析可知,四地冬季气温都在0℃以下,我国南方地区冬季平均气温高于0℃。
而①地的年降水量稀少,说明地处内陆,无春汛,②③两地年降水量超过400 mm,应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我国季风区降水量大于400 mm,所以判断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第4题,分析表中材料,①地年降水量稀少,发展农业必须有充足的灌溉水源。
而水源不可能是大气降水,因此是高山冰雪融水。
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每年所能获得的最大可能产量。
下图是“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读图回答5~6题。
5.以下四省区中,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是()。
A.广东B.江苏C.江西D.云南6.与我国南方大多数地区相比,甲地农业生产潜力较小的最主要原因是()。
A.生长期光照时间短B.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C.纬度较高,热量不足D.春播期间旱情严重答案 5.A 6.C解析直接读图即可判读出广东农业生产潜力最大;农业生产潜力与光热、水条件有关,甲纬度位置较高,所以热量条件较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过关】地理标志是指标志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特性,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决定的。
地理标志已成为区域形象名片。
比如,浙江绍兴市——绍兴黄酒,吉林延边州——延边苹果梨,宁夏中宁县——中宁枸杞,黄山市——黄山毛峰茶等。
据此完成1~2题。
1.黄山毛峰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被誉为茶中精品,定为国家礼品茶。
黄山毛峰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等特有品质主要得益于黄山独特的()A.市场优势B.历史悠久的文化优势C.科技优势D.地理环境优势2.关于黄山毛峰产地的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B.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C.有一定明确的界线D.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黄山毛峰品质优良主要是由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决定。
第2题,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如行政区界;有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黄山毛峰产地没有明确界线。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为东部和西部,再分别分为南北两部分,并分别命名为“绿色中国”“黄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
据此回答3~4题。
3.有关题干所述四个区域的分界线,说法正确的是()A.“银色中国”与“金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B.“金色中国”与“黄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太行山C.“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D.“银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巫山4.应该说这位教授对中国区域的划分还缺少一部分,这部分应该命名为()A.“黑色中国”B.“白色中国”C.“红色中国”D.“蓝色中国”答案 3.C 4.D解析第3题,“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的分界线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
第4题,我国除了大陆以外还有广阔的海洋,海洋的颜色为蓝色,因此应该命名为“蓝色中国”。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但是地理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区域发展方向也不同。
据此完成5~6题。
5.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分布B.地形C.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D.纬度位置和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6.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耕地多为水田,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程度高B.温带季风气候,优越的水热条件,农作物能够一年两熟至三熟C.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广,水产业较发达D.长江三角洲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甜菜和棉花答案 5.D 6.C解析第5题,松嫩平原比长江三角洲的纬度位置高,接受太阳辐射能量少,再加上距冬季风的源地近,故年平均气温较低。
第6题,长江三角洲地区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水田,且较为分散;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种植水稻、棉花、油菜等作物。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
读甲、乙两个不同区域简图,回答7~8题。
7.若甲、乙分别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A.资金B.劳动力C.信息D.观念答案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之间的联系。
农村流向城市的主要是劳动力,而资金、信息、观念等因素均是由城市向农村转移。
8.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A.矿产品B.粮食C.工业制成品D.技术答案 A解析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的是矿产品,而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的是粮食、资金、技术和工业制成品。
9.读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黄河和长江两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
(2)比较两三角洲农业生产。
(3)河三角洲地区并未建设。
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黄河:径流量小,含沙量大,汛期短,有结冰期,部分河段有凌汛现象;长江:径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无结冰期。
(2)(3)建设可最大限度缓解能源紧张状况;而黄河三角洲本区及周围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并且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能源供应可基本得到满足。
解析本题考查南北方差异。
第(1)题,从水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分析。
第(2)题,黄河三角洲是旱地,粮食作物为小麦,油料作物主要为花生。
长江三角洲是水田,粮食作物主要为水稻,油料作物为油菜。
第(3)题,核电站建设与经济发展需求有关。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山东自古人杰地灵,风景优美。
西部地区文化古迹众多,如聊城的光岳楼、山陕会馆,济宁的太白楼、曲阜的“三孔”等;东部地区风景名胜众多,如崂山、昆嵛山风景区等。
材料二山东省地形图。
(1)结合山东省地形图,分析形成材料一所述山东省东西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2)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与西部地区差距日渐突出,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多选)()A.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B.产业结构相对较优,第二、三产业比重较大C.政策优惠,改革开放早D.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心理素质较好(3)你认为山东省应该如何协调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实现优势互补,缩小差距,共同发展?答案(1)西部多平原,历史上因近京杭运河而交通发达,经济文化繁荣,形成了很多文化古迹。
东部半岛地区多低山丘陵,气候温和湿润,自然风光秀丽多样。
(2)ABCD(3)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可以给西部地区提供资金、技术支持;西部地区为东部地区提供资源、劳动力支持。
解析第(1)题,结合历史知识及图可知,聊城、济宁位于鲁西北平原,是京杭运河附近著名的城市,交通便利、文化发达;东部地区多低山丘陵,气候温和湿润,因此形成众多自然风光。
第(2)题,改革开放后,东部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国家政策及人们思想观念开放分不开。
第(3)题,东部地区具有资金、技术等优势,西部地区劳动力丰富,工业化水平低,资源相对丰富。
【能力提升】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回答11~12题。
1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答案 C解析由图可知,甲为新疆塔里木盆地,乙为海南岛。
甲区域以冰雪融水为主,夏季气温高,以夏汛为主,河流为内流河,向心状水系;乙区域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河流为外流河,呈放射状水系,汛期为夏汛。
1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答案 B解析甲、乙两地分别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都是夏季高温,热量条件好,都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而这两地都处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农业科技水平较低,机械化程度不高。
读下表,回答13~14题。
湖南某乡村面貌变化对比表续表13.①自然条件的改变②产业结构的调整③劳动力数量的大量增加④环境的综合整治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答案 B解析该乡由过去的种植业为主,发展成为种植、养殖、林业综合发展,旅游、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局面,这得益于该乡对环境的综合整治,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
14.该乡在今后发展中应注意()①大力发展工业,以此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②鼓励农民外出打工,减轻本区域环境压力,并促进劳务收入增长③严格控制乡镇企业的污染,保护环境④根据环境的承载量合理规划旅游业的发展,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答案 C解析该乡今后应注意避免乡镇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在发展旅游业时,要注意当地的环境承载量,以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新疆与浙江两区域图”。
新疆地形为“三山夹两盆”;浙江地形复杂多样,西南部山地高峻,中部多丘陵、盆地,东北部则为冲积平原。
材料二下图为“浙江和新疆生产总值和增速示意图”。
(1)据材料一及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两省区河流开发利用方式的主要差异及原因。
(2)根据浙江“七分山二分水一分田”的特点,分析该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根据材料二,比较两省区的生产总值和增速的异同点。
(4)浙江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近年来纺织服装业开始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策略。
试分析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加工业的原因。
答案(1)山育林,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农业科技。
(答出三点即可) (3)相同:两省区的生产总值都呈上升趋势;增速的变化波动均较大,且波动方向基本一致。
不同:两省区的生产总值相差很大,浙江省是新疆的约5倍以上;浙江省的增速波动幅度更大。
(4)新疆棉花和羊毛丰富,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
解析第(1)题,河流开发利用方式主要从灌溉、航运、水能开发等角度考虑。
第(2)题,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一般要强化农业结构调整和延长农业产业链,同时要注意环境保护和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
第(3)题,依据材料中信息回答即可。
第(4)题,新疆具有原料优势,同时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利于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