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二课学案
第2课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
第2课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第一课时)题;1、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是()。
2、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经过地球球心的旋转轴叫()它作为地球旋转轴实际上是否看得见()(填“是”或“否”)其中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是(),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 ),地球表面与南、北极点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叫()。
3、地球仪对我们学习地理又和帮助?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表示哪些地理事物?(二)纬线和经线1、认识纬线和经线: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与赤道平行的圆叫(),.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
也称()。
2、观察并2、我还有些问题讨论:(1)、纬线指示什么方向?经线呢?(2)、每一条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每一条经线的长度是否相等?从赤道到两极,纬线的长短变化有何规律?所有纬线都不相等吗?3、总结纬线和经线的特点:地球仪上,纬线是个()(圆或半圆),纬线指示(方向,纬线的长度(),其中最长的纬线圈是(),由赤道向北、向南去,纬线圈越来越(),长度越来越(),最后变成两点,即()和()。
与赤道距离相等的纬线圈()。
在地球仪上,经线是个()(圆或半圆),经线指示(方向,,所有经线的长度都()。
4、拓展延伸:讨论:如果一架飞机从北京一直往北飞,最终能否回到北京?如果一直往东或往西飞呢?总结:在地球上,东西方向是()方向,而南北方向是()的,北极是地球上最()一点,南极是地球上最(一点。
学习小结:1、在这一节课中我知道了下面这些知识:2、我还有些问题:达标测试1把下列表格补充完整:形状特征半圆指示方向东西长度分布等长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任何地方都有一条经线和一条纬线经过。
B、赤道以北叫北纬,赤道以南叫南纬。
C、所有的纬线都比经线长。
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3、地球仪的形状是()、A、不规则球体B、扁球体C、正球体D、椭圆球体4、以赤道为界,纬线往北、往南去得变化规律是()A、没有变化B、越往北越短,越往南越长C、变化无规律D、由赤道向北、向南去纬线圈越来越短5、假如小强和小明从赤道上向东、向西一直行走,那么下列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小强和小明永远不可能相遇B、小强和小明一定会相遇C、小强会走到南极点D、小明会走到北极点6、填空:地球仪是地球的(),地轴是地球的()纬线是与地轴(),且与赤道平行的(),最长的纬线是(),在地球仪上可画出()条纬线。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精品学案——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如海学校陈泽学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学习目标1.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特点,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重要的意义。
2.初步学习对具体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分析、比较,得出历史结论的历史思维方法。
二、自主预习1.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和。
2.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
其中,距今约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最具代表性。
3.在河姆渡遗址还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的木构水井。
4.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考古学者发现了一处大型的原始聚落遗址。
距今年,定名为半坡遗址。
三、合作探究1.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式样是怎样的?在生活中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又是什么?饲养哪些家畜?制作的农业工具中最为典型的是什么?学会了制作什么器物?2.在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半坡人居住的房屋式样是怎样的?在生活中学会了制作什么?种植什么?饲养什么?使用什么?3.指出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所处地理环境的差异?四、随堂演练1. 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聚落④半坡聚落A.①B.②C.①②D.③④2.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A.大豆和小麦 B.花生和高粱C.甘薯、玉米 D.水稻、粟3.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A.饲养猪狗家畜B.种植粟等农作物C.住干栏式房屋D.住半地穴式房屋4. 下列哪一考古遗址能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A.元谋人遗址B.半坡原始居民遗址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5.下列哪一地区原始居民的房屋,对后世的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影响最大()A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 B.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C.陕西临潼姜寨原始居民 D.河南新政裴李岗原始居民6. 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学会建造房屋技7.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A. 自然环境不同B. 使用的工具不同C. 生活习惯不同 . 思想意识不同五、课后反思【答案】二、自主预习1.稻粟黍2.70003.最早4.约6000三、合作探究1.(1)房屋建筑—半干栏式建筑;(2)主要农作物—水稻;(3)饲养家畜—猪、狗和水牛为主(4)典型的农业工具—骨耜;(5)制作器物—陶器、玉器、乐器骨哨。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教师寄语: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
——巴尔扎克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3.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话题如果说,人生是一首诗,那么童年是其中最耐人咀嚼的一节;如果说,人生是一幅画,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写意的一笔;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歌,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动人的音符;如果说人生可以重新来过,那么童年是人们的首选时光。
鲁迅先生用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调,回忆似水流年,获得些许温馨,我们共同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1.放声朗读课文,把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感受用“……的百草园”“……的三味书屋”说出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刚才为什么认为百草园是“美丽的”(或其他),三味书屋是“单调的”(或其他),并从文中找出依据来。
3.作者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部分,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感?这对作者的成长有什么影响?三、研读与赏析“百草园”1.第一段重点写了什么?作用是什么?2.你认为描写的最精彩的部分在哪里?有什么特点?3.美女蛇的故事和冬天捕鸟的情节,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呢?4.如何理解“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中的“似乎”和“确凿”?5.百草园中的景物很多,但看起来又井然有序,作者写景有哪些高妙之处?6.百草园是乐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7.课文为什么要写“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四、研读与赏析“三味书屋”1.课文两部分内容是怎样衔接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第二部分是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的?3.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在内容上有哪些联系?4.阅读课文第七段,挑选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句子、片段等,读一读,并说说理由。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学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唐太宗的统治措施,培养学生的概括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
学习重难点•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学习过程:预习提纲: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年,建立唐朝,定都。
2、唐太宗:年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3、贞观之治:1)、出现原因:(1)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2)用人唯贤,虚心纳谏,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3)国家统一安定,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2)、治国措施。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虚心纳谏,知人善任。
重用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军事上:发兵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4、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二、女皇武则天1、历史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国号为。
2、统治措施:(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统治局面: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1.统治思想:(1)稳定政局,励精图治。
(2)重用贤能,任用为相。
2.改革措施:(1)整顿______,裁减冗员。
(2)发展经济,改革______。
(3)注重 ,编修经籍。
3.统治局面: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进人鼎盛时期,史称“”。
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学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导学案)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唐朝建立基本史实。
理解并记住“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2.了解开元年间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
识记唐玄宗时期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包括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
3.知道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1)建立: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
(2)发展: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国号为“”。
2.“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
(1)治国措施用人上虚心纳谏,重用;广纳贤才,重用房玄龄、杜如晦等政治上完善;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军事上发兵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2)盛世局面: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二)女皇武则天1.历史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
2.统治措施(1)打击敌对的。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制度。
(3)继续推行贞观之治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统治局面: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1.统治措施(1)重用贤能,任用、宋璟为相。
(2)实行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统治局面: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进入鼎盛时期,史称“”。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你怎么评价唐太宗?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以史为镜,可知兴亡;以人为镜,可知得失。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二课第二课时《心中有火山》学案(无答案) 人民版
第二课第二课时心中有火山【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把握愤怒的基本含义。
2.懂得愤怒的情绪的双重作用。
3.知道愤怒的情绪产生的原因。
能力目标:运用愤怒的情绪积极的一面去做人、做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克制那些对人对己没有任何益处的愤怒情绪【学习重点】从正反两面认识愤怒的情绪对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学习难点】愤怒的情绪的积极作用【课堂活动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指导学生列举人在愤怒时的种种表现,并能用固定的词语加以描述。
二、导读自学,书中探宝:1.与“爽”那种情绪相比,愤怒应该说是一种的情绪。
2.愤怒情绪产生的原因是。
3.人处于愤怒的情绪中时常见的具体表现有、、等。
4.常用的描述愤怒情绪的词语有、、。
5.愤怒的情绪从结果来看具有两面性,一是性,另外的一种结果,对人对社会反而有益即它的性。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我们怎样去控制自己不该表达出来的愤怒情绪?2.根据愤怒的情绪的两面性联系,举一例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进行分析。
导学案内容修改意见四、知识梳理,巩固记忆: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六、达标测评,连接中考:1.(单选)下列描述愤怒的情绪的词语是 【 】A 、感激涕零B 、万念俱灰C 、心不在焉D 、暴跳如雷2.(单选)面对一个个黑心矿主造成的一桩桩矿难,你会 【 】A 、痛哭流涕B 、无动于衷C 、奋笔疾书D 、拍案而起3.(多选)下面哪些事物是因愤怒的情绪造成的 【 】A 、神五发射成功B 、投笔从戎C 、焚书坑儒D 、虎门销烟4.(多选)心中有火山、我们应该 【 】A 、一发为快B 、当发则发C 、忍者为止D 、不当发则不发七、课后反思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二课第二课时《心中有火山》学案(无答案) 人民版人民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思想品德学案 主备人: 使用时间: 年 月 导学案内容 修改意见心中有火山成因:一个人的愿望一再受挫,紧张状态逐渐积累。
含义:愤怒的情绪。
意义:理智型的愤怒情绪的表达对人对己对社会有利。
初中语文书第二课教案
初中语文书第二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春》;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课文《春》的理解和分析;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识别和运用。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的理解;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
教学准备:1. 课文《春》的文本;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对新学期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展望;2. 提问:你们对春天有什么印象?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经历。
二、课文朗读与理解(15分钟)1. 学生朗读课文《春》,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拟人、比喻等;3.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教师进行解答和解释。
三、课文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主题和结构,理解作者对春天的描写和表达;2.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运用,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春》,并进行课后习题的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课文《春》的内容和修辞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核心知识点
第2课《济南的冬天》一: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2.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学习重点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三:学习难点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自主预习案】1、文章里面有你不熟悉的字词吧,通过努力,你能掌握吗?赶快动笔吧,亲爱的孩子!水zǎo()chéng()清宽chǎng()水藻()狭窄()宽敞()贮蓄()澄清()济南()镶上()髻()看护妇()2、解释下列词语。
响晴:。
温晴:。
安适:。
空灵:。
3.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字,满族人。
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
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46年赴美讲学。
1949年应召回国。
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
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等和话剧《》《》是其代表作。
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4.认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5.在文中圈画出你感到难以理解的句子,认真品读,准备课上与同学老师交流【课内探究案】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同学们,一提起冬天,我们脑子里浮现的恰是北风怒号、白雪皑皑、万木萧条的画面。
但济南的冬天却是与众不同的,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更是别有情趣,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
那么济南的冬天到底有什么特别的美感呢?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美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原始的农耕生活学案【标要求】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明白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简要概述他们的农耕生活。
归纳原始农耕生活的要紧特点。
能力目标:比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
情感目标:分析熟悉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农耕生活。
【学习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学习难点】对农耕生活的明白得熟悉。
【学习进程】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阅读教材,在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填写下面的表格)自己概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原始居民距今时刻生活区域劳动工具农作物衡宇样式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2说说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二、交流展现,合作探讨学以致用材料一:1973年,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发觉了一处古民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谷、用水牛骨骼做的耕具……。
材料二:194年,考古学家在陕西发觉了距今6000连年的一处文化遗址出土了许多磨制石器的耕具、粟粒、白菜种子……。
①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各是什么遗址?②结合材料说说这两处遗址有什么相同与不同?2探讨试探归纳一下原始农耕生活的要紧特点?3各抒己见①观看河姆渡遗址的干栏式衡宇和半坡遗址的半地穴式衡宇的恢复模型图,看一看它们在衡宇结构上有什么不同?议一议这些不同形成的缘故。
干栏式衡宇半地穴式衡宇②在原始社会里,由于生产工具简陋,人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农业对自然界的依托程度较高,但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都开始了原始农耕生产活动。
在那时没有历法的情形下,他们靠什么来安排农时呢?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第一咱们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古代居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通过今天的学习,咱们各小组讨论一下。
河姆渡原始居民到底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四、知识整合:五、巩固练习元谋人和河姆渡遗址都散布在()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珠江流域D辽河流域2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主食是()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主食()A玉米B水稻小麦D粟3以下说法最能表现原始农耕生活特点的一项为哪一项()A种植粮食B饲养家禽制造陶器D居住4我国是世界上最先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精品教学课件与学生学案(部编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考点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 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
2. “贞观之治”①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②改革的新措施政治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文化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考点二女皇武则天1. 表现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她重视发展生产。
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2. 影响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考点三“开元盛世”考点梳理1. 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 统治措施政治整顿吏治,裁减冗员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文化注重文教,编修经籍知识小测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建立:618年,________称帝,定都________,建立唐朝。
2.“贞观之治”:(1)即位: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________”,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________。
(2)措施:纳谏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大臣________敢于进谏,前后进谏200多次。
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用。
朝中人才济济,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有善于谋略的________,敢于决断的杜如晦。
政治进一步完善________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________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3.局面: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____________”。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2课时)学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6分钟
7分钟
8分钟
9分钟
10分钟
11分钟
明亮 阴暗
5、[得出结论]:光_________鼠妇的生活,(鼠妇适应_______________环境中)。
6、[表达和交流]:小组成员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小组之间交流,分析原因。
实验完后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鼠妇? 【巩固提高】
要求:动动脑,看谁最先想到。
见课本第15页的讨论。
【检测反馈】
要求:5分钟完成后,比一比谁做的最快最准。
1.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鼠妇,如图所示。
他和同学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 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下表: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A .阳光充足
B .阴暗潮湿
C .空气新鲜
D .高温干燥
2.在探究“鼠妇的生活是否受土壤湿度的影响”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 A .光照 B .土壤湿度 C .土壤温度 D .土壤中的无机盐
地点 鼠妇只数 水泥路上 0 水槽边的石头下 24 种花的湿花盆下 18 干草地中 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学案班级课时课型【认定目标】1.细读课文,赏析并学习课文的写作特色。
2.精读课文重点段落,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3.把握全文内容,分析重要事件的作用。
【预习检测】一、默读第1-8段,重点读第2段、第7段。
1.在第2段中画出作者提到的景物。
2.作者描写了百草园这么多景物,用了一个什么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第2段对百草园的景物从多角度进行描写,按提示找一找,写下来。
写视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听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味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近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远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探究】4.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还写了美女蛇的故事,该部分在记叙的顺序中属于什么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5.第7段中,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6.从第7段中找出描写捕鸟的动词,说说这些动词的作用。
【归纳整理】这一课我们畅游了百草园,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许多动物和植物,听了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学会了怎么捕鸟。
真切的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天真快乐而充满童趣的童年。
从中我们学习到了景物描写的方法,对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起到了铺垫作用。
【拓展练习】每个人都有快乐的童年记忆,请结合自身的实际,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一段自己的童年记忆。
【参考答案】【预习检测】1.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藤和木莲藤、覆盆子等14种景物。
绩优学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
绩优学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第二课知识点:注音字衣襟(jīn)鸡毛掸子(dǎn)玉簪花(zān)骊歌(lí)花圃(pǔ) 抽屉(tì)雇车(gù)咻咻(xiū)哭号(háo)第二课知识:注音组词①夹:jiā(夹缝)jiá(夹袄)②散:sǎn(散文)sàn(分散)③掸:dǎn(掸子)shán(掸族)④撩:liāo(撩起)liáo(撩拨)⑤栅:zhà(栅栏)shān(栅板)⑥扎:zā(捆扎)zhā(扎针)zhá(挣扎)⑦数:shǔ(数钱)shù(数学)⑧转:zhuǎn(倒转)zhuàn(旋转)⑨种:zhòng(种地)zhǒng(种子)⑩号:háo(哭号)hào(号召)第二课知识点:词语解释①谢词:在正式场合作的表达谢意之辞。
②硬着头皮:勉强去做难度较大的事。
③叮嘱:再三嘱咐。
④我何…过:反问句,加强语气。
⑤懒惰:偷懒;不喜欢费体力或脑力。
⑥恐惧(kǒng jù):一种心理倾向,害怕,惧怕。
⑦骊歌(lí):告别的歌。
⑧闯练:走出家庭,到实际生活中去锻炼。
⑨知交:知己⑩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比喻犹豫不决或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第二课知识点:文学常识及中心归纳(1)文学常识:林海音(1918年3月18日—2001年12月1日),台湾作家。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作品有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另外还有《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
(2)中心归纳:作者以参加小学毕业典礼为主线(明线),以夹竹桃花为副线(暗线),双线穿插,通过写主人公的爸爸对她严中有爱的'教育和爸爸在去世时她的人生体验,表现了父爱的伟大,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感激,崇敬和怀念。
人教版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同步学案: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人教版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同步学案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课标解读1.知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主要表现:生产工具、农耕作物、原始手工业、原始饲养业和建造的房屋特点。
2.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原始居民时间地区原始农耕原始家畜饲养业原始手工业河姆原始居民①②流域1.种植③2.使用④石器,用耕地3.干栏式房屋在房屋下面饲养家畜制作⑤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⑥器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1)流域1.种植(2)、蔬菜等2.使用(3)石器、木制的(4)、石刀、骨制箭头、鱼叉和鱼钩3.(5)房子饲养猪狗等制造(6)、纺线、织布、制衣三、合作探究1.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的特征有何不同?2.河姆渡人与半坡人在生产生活方面有哪些不同之处?四、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原始居民最早能够吃上自己种的大米饭的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2.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生产区域位于我国的()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辽河流域3.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典型遗址分别是()A.山顶洞人、半坡原始居民 B.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C.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二)改错题4.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距今约五六千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河姆渡人已经学会种植粟。
错误:订正:5.我国很早就出现原始农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小麦和水稻的国家。
错误:订正:(三)材料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一图二材料二: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作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请回答:(1)请写出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分别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建造的什么房屋?(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3)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原始居民已经过过上什么生活?(4)上述材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五、自主学习参考答案①距今约七千年;②长江流域;③水稻;④磨制;⑤陶;⑥乐。
人教版《道德和法治》七年级下册 第二课 青春的心弦 复习学案
设计人:张先柱合作人:单兰婷张中锋审核人:赵伟
学习
预设
问题与活动
教学
(学习)目标
1.了解男生女生的性别差异和性别优势。
2.理解男生女生优势互补的意义。
3.学会辩证看待性别差异与性别优势。正确认识自我常现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5、小茜和同学小明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关系很好,且经常一同进出教室。于是班上开始有人悄悄议论他俩“早恋”,小茜知道后心里非常苦恼和困惑。对此,你认为(C)
①异性之间的友谊,常常让人敏感,会遭到质疑 ②只要我们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这份友谊就会成为我们青春美好的见证 ③与异性相处,有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等,是成长的重要方面 ④异性之间没有真正的友谊
答:①影响身心健康的发展;②影响学习成绩;③给我们带来烦恼。
10、怎样与异性相处交往?(与异性交往应注意什么?)
答:①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
②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③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④注意交往的时间、方式、场合和频率(次数)。
(二)分析复习目标:(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上述考点)
①男女同学不应有正常的交往②交往要掌握分寸③交往时既要尊重别人,又要自尊自重④性格的差异可以克服,达到性格互补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4、互相尊重是男女同学正常交往的基本要求。下列做法违背这一原则的是( C )
A.热情大方,举止文明B.不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对方
C.异性同学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要附和D.维护对方的自尊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
10、进入青春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我们会对异性产生好感,愿意与异性交往。对这种现象认识正确的是(C)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二课学习新天地学案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二,课,学习,新天,地学,学习伴成长课前预习一、填空中学阶段,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学习不仅仅局限在②,时时处处都可以学习打开学习之窗学习需要自觉、③的态度学习伴随着我们的④。
学习伴成长学习没有终点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让我们有更加充实的⑤学习点亮生命学习就是给⑥添加养料学习点亮我们内心不熄的明灯,激发前进的持续⑦二、简答1.初中阶段的学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2.为什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3.为什么说学习让我们有更加充实的生活?课堂练习一、选择▲单项选择(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人题后括号)1.中学生小强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广泛阅读课外书籍。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这不是学习,学习仅限于学校学习B.这不是学习,学习仅限于教材知识C.这是学习,学习不受时间、场所限制D.这是学习,只有阅读书籍才是学习2.漫画《痛与不痛》中的主人公没有认识到:培养学习习惯和劳动习惯【】A.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需要B.是与生俱来的,无须培养C.是中学阶段的重要任务D.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3.生活中,我们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与不同个性的人相处。
这些做法【】A.不是学习,而是实践B.有利于培养各种能力C.会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D.对于中学生来说多此一举4.学习无止境。
学生阶段,我们学的是一些基础知识,通过最初的学习,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
走向社会,我们不断地学习,掌握生存的技能,才能适应社会。
停止了学习,我们将会被淘汰。
这主要说【】A.学习没有终点,需要终身学习B.学习需要有自觉、主动的态度C.学习让我们获得成长和智慧D.学习可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多项选择(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人题后括号)5.课外活动时,同学们围绕“什么是学习”展开了讨论。
下列属于学习的有【】A.学习书本上的科学文化知识B.学会运用知识分析思考问题C.学习与不同个性的人交往D.星期天到网吧玩一通宵游戏6.学习点亮生命,如果不学习,人的生命将会枯萎。
2023湖北教师招聘初中道法考试七年级上册(备用学案)第2课时 享受学习
第二课学习新天地第2课时享受学习【学习目标】1、知道学习中有乐也有苦。
2、掌握科学学习的方法,享受学习中的快乐。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学习的方法。
难点:体味学习。
【自主学习】1.学习中有,学习中也有。
2.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掌握科学的______________;还意味着要善于运用_________________。
3.学习方法因人而异,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可以自己学习,我们还可以与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习中的快乐有哪些?6.你知道哪些科学的学习方法?【课时达标】1.《论语》中指出学习要“温故知新”,这告诉我们一个学习上的好方法()A.课前要认真预习B.在课后及时复习旧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C.科学的安排好学习时间D.要把小学的旧的学习方法用到新的学习中来2.有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而又有人说“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这说明()①学习中有苦也有乐②以前学习是很苦的,现在学习是快乐的③学习就像生活,可以痛并快乐着④前者说法是正确的,后者说法是错误的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3.江苏徐州市中考状元杨旸对记者说:“遇到难题决不放弃,先和同学研究,实在不行,再向老师请教。
不要熬夜,作息要有规律。
”你从中收获的学习秘籍有()①上课专心致志,注意力集中②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劳逸结合③善于与同伴交流④善于提问,学会质疑A.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4.下列成语故事中,表明学习态度刻苦的是()①悬梁刺股②凿壁偷光③守株待兔④叶公好龙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5.《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综合表现为6大素养,“学会学习”位列其中。
下列说法与这一素养不相符的是()A.转变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B.尽量把学习时间延长C.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D.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6. “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我们更好的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挡才能的发挥”以下学习方法中,不可取的是()A.课堂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B.课外时间不需要计划,应该自由支配C.课内有固定的笔记本,笔记有条理D.学新内容之前,先把学习内容预习一遍7.张华说:“我以前学习成绩一直比较好,上中学后,各个学科学习强度加大,常感到时间不够用,经常是坐着这门作业又想着别的作业,结果哪个都没做好,好郁闷啊!”假如你是张华的同学,你将如何解决学习上的困惑?理由是什么?参考答案:1、B 2.B 3.C 4.B 5.B 6.B7.答: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
七年级地理上册我们怎样学地理第二课时学案范文整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我们怎样学地理》第二课时学案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提供工具、指明途径、打好基础。
学会看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首要。
要把许多地理事物尽收眼底,靠我们零打敲碎地观察、识记是不容易做到的。
在一般的情况下,个人不可能到过许多遥远的地方,从而把地理事物完整的记录下来。
因此通过看地图来知晓天下景物与事物,是人类认识地球与区域的“捷径”。
教材把地图的学习安排在开头,就是源于上述认识。
教材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让他们站在学校的最高建筑物上俯瞰学校的全貌,分别绘出学校的鸟瞰图、平面图、地图。
学生对地图的认识从感性到感性加理性,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自然就把学生对地图的学习引到了地图的组成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上了。
学会收集地理信息是学习地理之本。
地理知识是不断发展的,只有让学生获取学习地理的方法,学会收集地理信息,才会在终身地理学习中获得主动权,才会获得常新的地理知网上查询、教材从许多方面教学生收集地理知识的方式:识。
.图书馆查阅、社会实践中了解情况等。
同时让学生在收集地理信息时学会怎样处理这些信息。
学会思考地理问题是学习地理的关键。
学习地理不是素材的堆积,而是对地理素材的整理、区别、加工的过程。
教学中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以培养学生对地理的空间思维、综合想象去认识地理的分布规律和地理成因,辨证地分析地理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使学生能够自己提出地理问题并带有自己创新意识的能力。
野外旅行是学习地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类型需求的多样化,学生通过野外旅游获取地理知识和地理信息的可能性越来越多,在地理课堂上进行必要的总结和指导就成为必要。
●学情分析:学生大多数在小学对方向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也有的学生对方向一无所知,循序渐进,务求扎实掌握,打好基础。
学生小学时学习过分数、比例尺,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定的基础,但可能有遗忘或不理解,多练习,随时巩固。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4.1 等式与方程》第二课时——学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4.1等式与方程2》学案一、学习目标1、会归纳等式的基本性质;2、会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二、重点难点重点:等式基本性质的应用.难点:等式基本性质的应用.三、导学问题知识探究1(等式的性质和应用)1、上一节课学习了小华和小彬的问题,你能帮小彬解开年龄之谜吗?请学解方程5ⅹ=3ⅹ+45ⅹ=3ⅹ+4 2ⅹ=4 ⅹ=21、等式的两边同时(或)同一个,所得结果仍是。
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如果a=b,(a、b为代数式),则(1)a+c=b+c ;(c 为代数式);(2)ac=bc ;(c 为任意有理数);(3)cb c a =(c≠0)。
温馨提示:(1)式中的c 为代数式;(3)式中的c≠0必不可少.2、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例1 解下列方程: (1)x + 2 = 5; (2)3 = x -5. 解:(1)方程两边同时减去 2,得 (2)方程两边同时加上 5,得x + 2-2 = 5-2. 3 + 5 = x -5 + 5.于是 x = 3. 于是 8 = x .解下列方程 (1)-3 x = 15 (2)-3n - 2 = 10.解下列方程 (1)3 x+4=-13;(2)32x -1=5 ;(3)8=7-2y ;(4)91=3x -612 x=5 x ,她在方程的两边都除以x ,竟然得到2=5.你能说出她错在哪里吗?三、知识探究2(联系与提高:列方程,求解)1、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cm ,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5cm ,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m ?2、足球的表面积是由若干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皮块围城的,黑、白皮块的数目比为3:5.一个足球的表面共有32个皮块,黑色皮块和白色皮块各有多少?已知关于ⅹ的方程3a -ⅹ=2x +3的解是ⅹ=4,求a a 22-的值【当堂检测】1、若2x−a=3,则2x=3+ ,这是根据等式的性质,在等式两边同时 ,等式仍然成立。
精品2019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A.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
B.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
C.陕西临潼姜寨原始居民
D.河南新政裴李岗原始居民
6.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学会 建造房屋技
7.下列能反映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比以前进步的是(
)
①会种粮食 ②会饲养家禽 ③会制造陶器 ④会建造房屋⑤用针缝制衣服 ⑥用磨制石器
原始农耕生活
※精品试卷※
科 目 历史 课型 新授课 年(班)级
七年级
授课时间
【合作复习】 要求:1、快速回顾并完成以下问题。时间约 3--5 分钟。
元谋人 发现地点:
距今时间:
生产生活:已经能够
,知道
。
我国境内的
地位:
。
早期人类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北京人
体貌特征: 生产工具:用
。 制作的各类工具。
生产活动:猎取 ,采集 ,已经学会
长时间
。
生活方式:过着
生活。
【探究学习】(要求:用 15 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
名称
半坡原始居民
河姆渡原始居民
1、原始农 耕的出现 使远古居 民从食物 的采集者 变为食物 的生产者
,还会
2、河姆渡 居民和半 坡居民过 着定居生
活。
距今年代
地理位置大河流域房名称A.饲养猪狗家畜 B.种植粟等农作物 C.住干栏式 房屋
D.住半地穴式圆形房
屋
4.下列哪一考古遗址能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 )
A.元谋人遗址 B.半坡原始居民 遗址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原始的农耕社会
一、目标展示
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了解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所反映的原始农耕文化的具体内容: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生产工具、生活器具等。
比较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所反映的原始农耕文化与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了解新石器时代相对旧石器时代所取得的巨大进步。
二、自主学习
(一)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1、基本情况:河姆渡遗址位于,它展现了距今约的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是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
2、生产:①生产工具:河姆渡居民已使用。
使用
的时代,被称为。
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区别是什么?磨制石器有什么好处?
②手工业:河姆渡居民已经会制造。
多为,人们用它们烧饭、储物。
③农业:河姆渡居民广泛种植,我国是世界上。
④畜牧业:那时的居民还饲养、、等家畜。
3、生活:
①生活形态:农业和畜牧业出现使成为可能,随之出现。
②居住房屋: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当时盛行高架的式建筑。
③其他信息:河姆渡遗址中,还发现了迄今所知我国最早的。
(二)半坡社会
1、基本情况:半坡遗址发现于,反映了距今约年的半坡社会风貌,是农耕文化的代表。
2、生产:①生产工具:半坡居民使用工具和的箭、鱼叉等
②农业:半坡居民的主要食物是,还有和,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的国家。
③畜牧业:半坡居民还饲养、等家畜。
④手工业:是半坡居民的主要生活用具。
陶器上绘有人、动物等,这些陶器就是。
上面还有刻划符号,有人认为这是。
3、生活:①生活形态:半坡居民按照关系,组成的生产生活集体,这就是。
②居住房屋:半坡居民的住房大多是。
(三)大汶口居民的分化
1、基本情况:大汶口遗址发现于,反映了距今约当地居民的社会生活。
2、生产生活:大汶口居民以为主要生产活动,他们的陶器有和。
此外,在大汶口墓葬中还出土有。
3、阅读课本13页最后一段小字,回答13页说一说。
三、合作探究
比较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有何异同?
四、拓展提高
14页问题探究
五、反思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