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

合集下载

2022至2023年年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吉林省通化市第十四中学)

2022至2023年年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吉林省通化市第十四中学)

选择题中国的耕犁达到完善阶段的标志是A. 耦犁的出现B. 代田法的出现C. 曲辕犁的出现D. 耕耙技术的出现【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耕作工具改进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中国的耕犁达到完善阶段的标志是曲辕犁的出现。

A B是错误的;这是西汉时期的耕作技术。

D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所以选C。

选择题关于官营、私营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B. 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C. 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效率低下,弊端丛生D. 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后来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B【解析】官营手工业在明朝以前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被私有手工业超越,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A正确;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效率低下,弊端丛生,C正确;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明朝中后期在江南丝织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C和D项。

选择题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是自然经济的产物B. 它的实行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C. 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D. 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而被废除【答案】D【解析】试题重农抑商政策,是重视农业的发展,抑制商业的发展,这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我国的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决定的,因此A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强华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因此BC项正确;D项说法错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我国的重农抑商政策不但没有废除,反而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故选D。

选择题古代西方一直称中国为“塞里斯”,讲的是什么手工业发达()A、冶金业B、制瓷业C、丝织业D、造纸业【答案】C【解析】试题对于罗马人来说,丝绸是非常遥远的东方国家产的,经过许多人的转卖,才到了自己的国家。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25小题,总分50分)1.(2分)墨西哥的特瓦坎山谷是最早的植物栽培中心之一,那里的原始农业从公元前7000年前后开始,但在公元前1500年前,当地印第安人通过栽培获得的食物不过占其粮食消费总量的10%左右。

这说明( )A.世界农业源于美洲地区B.农业发展历程艰难漫长C.农业难以提升生活质量D.采集经济占据主要地位2.(2分)埃及第五王朝(公元前2494年~公元前2345年)大臣普塔赫舍普舍斯死后,在自己的铭文中特别写明:“当陛下因为一件事而赞扬他时,陛下允许他吻他的脚,不允许他吻地。

”这反映出古埃及( )A.种姓制度贵贱有序B.官僚系统较为完备C.借助神权强化君权D.君主具有无上权威3.(2分)古罗马帝国留下很多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一个城市的发达不是要看这个城市的建筑物的华丽程度,而是要看这个城市排污能力”。

这些谚语从侧面反映出古罗马( ) A.工商业经济比较繁荣 B.城市的建筑水平高超 C.与世界各地联系密切D.环境污染问题较严重4.(2分)斯芬克斯最初源于埃及神话,著名的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位于埃及哈扶拉金字塔的东面。

后来在希腊神话中,斯芬克斯是一个长着狮子躯干、女人头面的有翼怪兽。

这一现象表明( )A.希腊神话源自埃及B.世界文明大同小异C.文明发展交流借鉴D.埃及文化多元并存5.(2分)在中世纪西欧,封臣每年都要为封君服兵役,12世纪时一般为每年服役40天,超过40天之外的服役,需由封君提供一定的报酬。

从12世纪开始,在英、法等国,国王开始征收“盾牌钱”来取代封建军役,且这项义务常常改为货币支付。

这表明当时西欧( )A.商品经济有所发展B.人身依附逐渐强化C.王权摆脱教会控制D.封君封臣义务对等6.(2分)公元6世纪的《查士丁尼法典》记载了古罗马法学家将法律分为公法和私法,直到今天这仍旧是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这说明罗马法( )A.法理精深B.言简意赅C.影响深远D.内容全面7.(2分)16世纪50年代开始,沙皇伊凡四世用忠于自己的人组建新一任政府,称之为“重臣拉达”,这些人指派军事总督到所有城市和公国去,对各个领地的领主们进行控制。

2022-2023学年天津市高一(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天津市高一(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天津市高一(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 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人类由游牧到定居生活方式的变化,主要由于()A. 农耕和畜牧业产生B. 早期城市出现C. 私有制逐渐产生D. 国家开始形成2. 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是因为()A. 农耕和畜牧经济的发展B. 各大文明早期都是小国寡民状态C. 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D. 自然环境和历史的不同3. 字母文字是相对象形文字的概念,它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最初是把象形文字中简单的“字”做为“字母”再进行组合成“拼音文字”。

世界上最早的字母文字是()A. 腓尼基字母B. 希腊字母C. 阿拉马字母D. 拉丁字母4. “这个帝国对外抵抗亚洲游牧民族的入侵,对内直接或间接地保存了古典文化。

其后它所形成的文化至今仍存留于俄罗斯、巴尔干半岛和希腊一带。

”这个帝国是()A. 西罗马帝国B. 拜占庭帝国C. 阿拉伯帝国D. 奥斯曼帝国5. “中古时期”是历史学名词,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时代。

它一般是指()A. 5-15世纪B. 公元前475年-1840年C. 5-19世纪D. 公元前221年-1840年6. 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①封君封臣制度②庄园制度③农奴制度④奴隶制度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7. 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

在这种体制下,掌握幕府实权的是()A. 天皇B. 将军C. 武士D. 僧侣8. 明朝时,朝鲜请求中国派兵赴朝作战,抗击日本侵略。

在这次战争中壮烈牺牲的明朝大将是()A. 李舜臣B. 郑成功C. 邓世昌D. 邓子龙9. 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他们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创造出的文明是()①克里特文明②玛雅文明③阿兹特克文明④印加文明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10. 因文化的差异,各地对最高统治者称呼各异。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2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2

下学期历史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2.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3.《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4.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

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C.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 D.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5.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

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

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6.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

按规定,“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

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

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7.《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推荐文章山西历史会考必背知识点热度:高一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知识点热度:高一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知识点热度:高一历史袁世凯的独裁统治知识点热度:高一历史上册第四章知识点热度:期中考试是教师的全过程教学管理的重要支撑环节。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1.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使我党总结出最突出的教训是A.必须建立人民军队B.必须进行武装斗争C.必须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入农村D.必须坚持革命的领导权2.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根据国际国内时局的变化,调整政策的着眼点是A.开创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B.由国内革命战争转向民族革命战争C.解决反封建的根本问题,即农民的土地问题D.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3. 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是A.第五次反“围剿”失利B.要建立陕北根据地C.要北上抗日D.摆脱蒋介石的围追堵截4. 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实质是A.没有国内的统一,无法抗击日本侵略B.认为共产党比日本侵略者容易对付C.当时革命根据地已迫近南京,威胁国民党统治D.欺骗社会舆论,为“剿共”寻找借口5. 下列哪一事件不是发生在1933年的A.蒋介石对苏区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B.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C.“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D.东北抗日联军组成6. 迫使国民政府正式对日作战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8. 1946年“制宪国大”的非法性主要体现在A.国民党一党参加B.违背政协决议C.各民主党派拒绝参加D.国民党建立了独裁统治9. 人民解放军把中原地区作为战略反攻的主要方向,直接原因是由于这一地区A.群众基础良好B.国民党军队防守力量薄弱C.有利于进行大规模的运动战D.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10. 1946年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对中国哪一阶级打击最大最直接?A.农民阶级B.官僚资产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买办资产阶级11. 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军队气势汹汹的全面进攻,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题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题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题我们学习历史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大家来看看吧,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来分享一下高一年级,欢迎大家来学习吧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描写的是中国人对祖先及逝去亲人的怀念、祭祀的风俗。

对祖先的祭祀体现了家族的传统,这个传统与下列制度关系密切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3. “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诗词中提到的四位皇帝:A.都在地方推行分封制和行省制度B.都出身于农民阶级,曾是农民起义领袖C.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专制皇权D.都废除了丞相制度,设立了军机处4.19世纪中叶,针对列强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先生愤怒地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

……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

”文中的“两个强盗”和“夏宫”是指:A.英、法圆明园B.葡、西圆明园C.美、日颐和园D.俄、日紫禁城5.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的不平等条约分别是:A.《南京条约》《马关条约》B.《南京条约》《辛丑条约》C.《马关条约》《辛丑条约》D.《南京条约》《北京条约》6.下列事件属于中国人民群众自发抗击列强侵略的有: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②黄海海战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④义和团运动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以下六个阶段:①尊敬时期(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1905),③乐善好施时期(1905—1937),④赞赏时期(1937—1944),⑤清醒时期(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30小题,总分60分)1.(2分)在古代世界的文明成果中,被视为王权象征和灵魂安息之所的建筑是( )A.长城B.二里头宫殿C.帕特农神庙D.金字塔2.(2分)某古代文明具有如下典型特征:①有自己的文字体系①以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经济①有迄今所知的第一部成文法典①在文学方面成就突出。

该文明是( )A.古代中国B.古代西亚C.古代埃及D.古代印度3.(2分)罗马帝国的边界是英国和德国共同申请的世界文化遗产。

1987年英国的哈德良长城首先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5年增加了德国的北日耳曼──雷蒂恩界墙,2008年增加了英国安东尼长城。

这一文化遗产见证了( )A.英德两国社会转型B.英德两国世代交好C.罗马帝国的扩张D.罗马外贸的兴盛4.(2分)5世纪后期,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①封君封臣制度①庄园与农奴制度①王权高于教权①主要封建国家形成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5.(2分)公元7世纪,某国家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仿效唐朝的制度和文化,把处于蒙昧状态的民族,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

这个善于学习的国家是()A.日本B.阿拉伯帝国C.罗马帝国D.拜占庭帝国6.(2分)“他不是靠近海岸航行,而是远离海岸,这样既无浅滩之险,海风又吹得强烈而均匀。

他在安全地到达预定的纬度(即与好望角相同的纬度)时,便朝正东方向驶去,终于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岸航行……从而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

”“他”可能是( )A.迪亚士B.哥伦布C.达伽马D.麦哲伦7.(2分)美洲种植园生产了大量烟草和蔗糖,以后又生产了大量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

这种种植园实行单一经营,必须输入劳动力,从而导致了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

“三角贸易”产生的影响有( )①加强了欧洲、非洲、美洲之间的经济联系①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①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扩大①锐减了非洲青壮年劳动力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8.(2分)新航路开辟后,洲际间的人口迁移逐渐增多。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40小题,总分60分)1.(1.5分)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 站在今天, 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A.房屋建造B.谷物种植C.陶器制作D.牲畜饲养2.(1.5分)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这主要得益于( )A.农耕和畜牧的产生B.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C.国家和文字的产生D.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3.(1.5分)人类最早的文明一般产生于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

下列人类古代文明中,发源于非洲地区的是( )A.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C.古代尼罗河流域文明D.古代黄河流域文明4.(1.5分)印度电影《流浪者》里有句经典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盗贼的儿子永远是盗贼。

”这句话有明显的阶级歧视。

这种阶级歧视最有可能源自以下哪一制度( )A.种姓制度B.禅让制度C.分封制D.分化制度5.(1.5分)“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这种个性愈是高度发展,愈是强烈地被意识到,就愈不愿意哪怕是部分地牺牲它······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

”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A.小国寡民B.独立自治C.人民主权D.轮番而治6.(1.5分)古希腊智者普罗泰格拉强调人在宇宙万物中的重要地位。

他的学生普罗狄克思认为神是想象出来的,并把对人有用的事物视为神。

他们的观点( )A.重视人与人之间平等B.彻底否定了神灵崇拜C.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D.强调了“美德即知识”7.(1.5分)罗马帝国的边界是英国和德国共同申请的世界文化遗产。

1987年英国的哈德良长城首先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5年增加了德国的北日耳曼―─雷蒂恩界墙,2008年增加了英国安东尼长城。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带答案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带答案版)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这主要得益于(C)A.农耕和畜牧的产生B.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C.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D.国家和文字的产生2.伴随亚历山大武力东征,建立了许多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新城,如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就是那时兴建的。

许多希腊商人、士兵、学者和移民也来到西亚、埃及等地,据此可知,亚历山大东征( A )A.促进亚欧文化的碰撞与发展B.主要通过战争的方式来完成C.欧洲文化优势地位确立D.推动了古希腊文化的繁荣3.公元11—12世纪,伦巴第城市联盟、巴黎及法国北部城镇以多种方式取得自治权。

伦巴第城镇在自选的执政官带领下与腓特烈一世进行斗争,并于1100年左右,摆脱主教,获得了自由。

1183年,腓特烈一世承认了它们的自治权,只保留名义上的领主关系。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A.市民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B.法国国王为加强王权,打击封建领主,给予城市自治权C.领主为发展庄园经济和促进大学的发展,给予城市自治D.城市居民取得自治需要反抗基督教征收什一税4.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古代穆斯林作家比鲁尼说“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

”由此可知( D )A.阿拉伯帝国信奉基督教B.阿拉伯人依靠武力扩张C.苏丹是军队和宗教的主宰D.阿拉伯帝国政教合一5.在公元1500年前的几个世纪中,非洲大陆在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

公元1500年以后,世界的其他部分在发展方面超越了非洲。

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 D )A.非洲普遍存在地域性闭塞的状态B.内部之间的战争频繁C.地理环境决定非洲发展D.非洲内部的发展和破坏性的外部联系6.为纪念航海王子亨利逝世 500 周年,葡萄牙在里斯本海旁的广场上建立了萄萄牙海洋发现纪念碑,纪念碑外形如同一艘展开巨帆的船只,碑上刻有亨利及其它 80 位水手的雕像,船头站立者即为亨利,气势不凡,已成为葡萄牙的象征。

2023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完整版(四川省成都市区石室佳兴外国语学校 )

2023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完整版(四川省成都市区石室佳兴外国语学校 )

选择题南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诗中能够体现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精耕细作B.男耕女织C.分工细密D.土地私有【答案】B【解析】据材料“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可得男耕女织,故B项符合题意。

精耕细作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男女劳动分工并不细密,故C不符合题意;私有制在材料无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选择题铁犁牛耕是古代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下图中的耕作工具是A.耦犁B.翻车C.耧车D.曲辕犁【答案】D【解析】曲辕犁是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其辕曲,因以名,故D符合题意。

耦犁即用二牛三人一组的耕作法,故A不符合题意。

翻车是农业灌溉工具,故B不符合题意;耧车是播种工具,故C不符合题意。

选择题《元丰九域志》宣城县下有镇名“符里窑”,史载,符里窑于宋熙宁十年上交商税1408贯612文、盐税802贯527文,相当于江淮间小县上交之数。

该商税中可能征收的瓷器税是()A. 青花瓷B. 五彩瓷C. 珐琅彩D. 青瓷【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的瓷器发展问题,符里窑”是宋代的并且出产青瓷,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青花瓷是元朝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五彩瓷是明朝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珐琅彩是清朝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选择题秦汉时期,商品买卖双方若有争讼时,市场答理者“以券书(契券)从事,毋(没有)券书,勿听”,这表明,秦汉时期A.官府注重通过契约规范市场行为B.商人守法经营,政治地位不断提高C.国家对商业采取宽松的管理政策D.商品交易管理混乱,商人冲突不断【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政府对商业买卖诉讼要依契约办事,反映出官府注重通过契约规范市场行为,故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商人政治地位不断提高,故B项不符合题意;秦汉时期国家对商业管理严格,故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商人政治地位不断提高,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不在于商人冲突矛盾,而在于对市场的管理,故D项不符合题意。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70分)1.南京国民政府不代表...下列哪个阶级或阶层的利益()A.国民党新军阀B.大地主大资产阶级C.官僚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2.与南昌起义相比,秋收起义最明显的特点是:( )A.开始用工农革命军的名称B.以夺取城市为目标C.起义的余部转移到了农村D.建立了苏维埃政府3.土地革命中,中共对中小工商业者的政策是( )A.联合B.保护C.限制D.消灭4.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的最主要原因是( )A.坚持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B.共产国际给予支持和帮助C.国民党新军阀忙于混战D.日本侵华逐步加剧5.彭湃建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是()A.湘赣革命根据地B.左右江革命根据地C.海陆丰革命根据地D.闽浙赣革命根据地6.指挥红军粉碎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国剿”的是( )A.毛泽东、朱德B.周恩来、朱德C.博古、李德D.毛泽东、周恩来7.遵义会议以后成立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其成员不包括...()A.毛泽东B.周恩来C.张闻天D.王稼祥8.遵义会议之所以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 )A.使中国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B.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C.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领导D.开始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问题9.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密电张学良:“沈阳日军行动,可作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一切对日交涉,听侯中央处理是也。

”由此可表明国民政府对日军侵略的态度是()A.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B.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C.坚持不抵抗政策D.当作地方事件处理10.红军被迫长征的直接原因是()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武装力量不够强大B.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力量过于强大C.中共党内“左”倾错误带来的危害D.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1.瓦窑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A.完成战略转移,庆祝长征胜利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C.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D.如何反对国民党反动派12.标志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新高潮的是(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一二·九”运动D.西安事变13.奠定了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的是( )A.《八一宣言》B.瓦窑堡会议决定C.《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D.以上都不是14.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B.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并成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D.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15.土地革命时期,中国社会最基本的政治特征是( )A.内战加剧B.国共政权对峙C.国民党一党专政确立D.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16.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抗战是在( )A.“九·一八”事变后B.“一·二八”事变后C.“七·七”事变后D.“八·一三”事变后17.国民党实行的抗战路线是( )A.全面抗战路线B.一边打日军,一边打红军C.片面抗战路线D.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相结合18.八路军第一块抗日根据地的开辟者是( )A.聂荣臻B.罗荣桓C.徐向前D.林彪19.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主要目的是( )A.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B.为了迅速战胜日本帝国主义C.指出抗战的艰苦性D.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战的正确道路20.台儿庄大捷在抗战史上的地位是( )A.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B.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第一次胜利C.是一场著名的敌后作战D.使徐州会战得以胜利21.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本的侵华方针不包括( )A.集中主要兵力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B.抽调主要兵力转向太平洋战场C.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首要策略D.强化对沦陷区的统治与掠夺2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仍存在斗争的根本原因是( )A.阶级矛盾有时上升为主要矛盾B.两党对日本侵略认识程度不同C.国民党被迫与共产党合作D.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23.日本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在中国( )A.宣扬封建道德B.建立大东亚新秩序C.实现其同化政策D.建立一整套殖民化的教育体制24.在抗战相持阶段,中共坚决回击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主要是为了( )A.与国民党进行决裂B.巩固并扩大民族统一战线C.显示人民军队力量D.消耗国民党顽固派的力量25. 1946年初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争论的焦点问题是()A、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B、制定宪法。

2021-2022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含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I卷l至5页,第Ⅱ卷6至8页。

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32题,每题2分。

共64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书》记载西汉时每年亩产约一石半,而《昌言》上说东汉时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增长。

你认为造成当时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增多B.牛耕、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C.农作物品种的改良D.更加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2.中国古代最稀少、最精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

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于A.民间私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 D.外国贡品3.青铜器在商周时期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这说明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属于A.农具和酒器 B.兵器和农具C.礼器和兵器 D.农具和礼器4.就“中国古代制瓷业发展历史”这一主题,某班学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形成了以下四组认识,其中认识正确的一组是A.秦汉时期出现了原始的陶瓷 B.北朝时期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C.唐朝出现五大名窑 D.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5.歌谣:“黄道婆,黄道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

”描述的是A.西汉时期的丝织业 B.北宋时期的丝织业C.元代的棉纺织业 D.明清时期的棉纺织业6.《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

勤有余布,亦兼鬻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①自然经济解体②家庭手工业发展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7.“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

”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是A.白银大量使用 B.贸易繁盛C.工商业繁荣 D.交子的使用8.“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1.“它不仅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它指的是A.大运河B.郑国渠C.都江堰D.赵州桥2.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l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

均田制的目的是A.抑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3.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这表明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限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4. 下面的郡县增置表可以反映出汉至唐前期东南三区的郡县增置A.江南地区不断得到开发B.江西受隋末战乱影响最大C.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南方D.福建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5.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6.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多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 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D.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7.唐朝长安城内宣阳坊里开设有彩缬铺,延寿坊里有金银珠宝店,丰邑坊有出租丧葬用具的店铺。

这表明当时A.宅第逾制现象明显 B.市民的商业观念发生了改立C.坊市分离制度难以维持 D.工商业者与政府的矛盾比较突出8.唐宋之际,城市商业、手工业者职业分工更加细化,从事服务业、娱乐业的社会群体逐渐扩大,游手、闲汉、乞丐等无业人员活动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山西省阳泉市第二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山西省阳泉市第二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山西省阳泉市其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

”这一“调笑令”所调笑的工具应当是下图中的()A BC D2、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A.小农经济 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 D.石器锄耕3、一般来说,古代手工业产品质量最好的应当出自()A.民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私营手工业4、明中后期出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点是()A.依附关系 B.隶属关系 C.雇佣关系 D.附属关系5、官营手工业西周起直到明朝前期始终占据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它的主要特点是()①由政府干脆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②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致商品和为对外贸易供应精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6、城市是一个社会旺盛的标记,历代王朝都加强对城市的规划管理,其中唐都长安的集市是()A. “日中而市,交易而退”B.整齐划一的坊市制C.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出现了街市D.民间自由集市的兴盛7、在古代城市中,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限制和政府的干脆监视起先于A.宋朝B.唐朝C.元朝D.清朝8、下列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评述,错误的是()A.给中国航海业和对外贸易带了沉重打击B.使中国日益脱离了世界发展潮流C.目的是为防范外夷入侵和沿海人民抗拒D.促进了国内工农业与商品经济发展9、史学界认为:资本主义在西方逐步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世界各地由相互隔绝过渡到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冲突的统一整体的历史。

然而中国在这个时候却渐渐的游离于这个整体之外,这种现象产生的影响主要是()A.中国航海业地位一落千丈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驾驭主动权C.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推动工业化的契机,使中国渐渐脱离世界发展大趋势D.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渐渐丢失10、下列属于新航路开拓的缘由是()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航海家们信任地圆学说③欧洲人对黄金的追求④罗盘针和火药的运用⑤商业危机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11、新航路的开拓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

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

我们能从中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氏’”得到的合理的历史信息是:A.古代的人主要是吃肉的B.“神农氏”是被神化了的一个人C.古代的人口增长得很快D.农业的出现适应了社会的需求“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由此来看: A.这2、一时期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B.手工业内部有森严的等级C.天子的手工业可以处理所有材料D.这一手工业只为天子服务3、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

所至,国君无”越王勾践甚至“除道郊迎,身御至舍。

”这说明当时 A.商人地不分庭与之抗礼。

位堪比国君B.大商人的实力雄厚C.商业成为百业之首D.子贡是最有钱的商人4、《国语•周语中》中说:“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意思是说公田埋没在杂草丛中,庄稼熟了也无人收割。

究其根源在于:A.生产力的巨大进步B.劳动者更关注私田C.井田制度日趋衰落D.国君权威一落千丈《史记·平准书》记载:“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5、辱之。

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

下列关于汉初商人们状况说法不准确的是吏”A.不能穿华衣坐豪车B.赋税负担十分沉重C.子孙后代不能当官D.一直面临严苛压迫《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身上的打扮为“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床上6、的装饰为“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这是由于 A.汉代社会等级色彩并不明显B.焦仲卿家经济实力十分雄厚C.汉代服饰的规制相当的复杂D.汉代的纺织业有较大的发展7、曲辕犁出现于唐代,但从下的照片我们可以知道,直到本世纪在我国依然大量存在这种犁耕方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辕犁是犁耕技术的巅峰B.曲辕犁出现之后农业技术不再进步C.这种现象符合我国的国情D.落后的小农不懂得使用农业新技术8、两宋时期,江南地区修筑圩田相当普遍。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学年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6分。

)1、“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A.祖先牌位B.皇帝宝座C.青铜兵器D.铁制农具2、农村亲属称谓是以辈分划分的,不受年龄限制,常常会有长胡子的孙子或怀抱着的爷爷。

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3、据《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这表明周代社会A.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较为平等C.君臣之间的界限不明显D.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且趋激化4、商纣王有两个同母的哥哥,长兄叫微子启。

纣王的父母都想让微子启为太子,但有大臣据理力争,说:生微子启时商纣王的母亲为妾,生纣王时其母为妻,有妻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儿子为太子,虽然母亲是同一个。

这位大臣之所以力争的主要目的是A.保证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维护等级制度5、历史学家张传玺认为:“废王称皇帝,是秦始皇大胆的革新之举……是历史发展的需要。

”皇帝制度的创立主要是适应了A.神化皇权的需要B.显示皇帝至尊地位的需要C.结束割据的需要D.巩固国家统一局面的需要6、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向景帝建议:“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

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他所说的“之”是指A.郡县B.丞相C.太尉D.王国7、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

...... “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

”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中央集权 B.皇权至上 C.为政以德 D.以法治国8、下图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是A.郡国并行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9、秦朝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地方官吏的产生方式是A. 贵族世袭B. 朝廷任命C. 选举产生D. 地方推荐10、反映的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下期中考试卷一、选择题(44﹡1.5=66)1.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

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

”这里的“大合唱”指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合法地位2.《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一书中写道:“中国与其他新兴国家不同,中国想按照自己的方式被西方接受,而非作为西方社会的荣誉会员”。

下列事件中能体现该观点的有()①建国初“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④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①②③④3.“在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中国在选择政党制度时必然要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应运而生。

”这旨在说明新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A.符合传统文化内涵B.是民主革命实践的产物C.是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D.是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要求4.“文化大革命”中有部电影叫《决裂》,其中的两个主要情节一是手上有茧子才能上大学,二是一位教授讲授马尾巴的功能遭到学生的嘲弄。

这部电影带来的最大问题是()A.学风淡化B.知识分子地位下降C.价值观扭曲D.科学发展滞后5. 1958年之后,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的表决方式,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明确规定票决方式。

这表明我国()A.民主制度曲折发展B.人大制度重新恢复C.法律制度已经健全D.依法治国理念确立6.“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能印证这一结论的是()A.《告台湾同胞书》B.香港回归C.通过“九二共识”D.澳门回归7. 20世纪50年代,美国纽约市政府曾花费15.9万美金打造了250万身份识别手链及名牌(Dog Tags)发给儿童并要求24小时佩戴。

其目的显然是灾难后辨别尸体或确认迷路儿童身份等工作可以顺利展开。

此举引得美国诸多城市效仿。

你认为美国在预防()A.二战后大量难民进入美国引发恐慌B.冷战局面可能失控而引发的核灾难C.《北大西洋公约》的反对者大破坏D.极端恐怖主义势力对美国全面攻击8.美国1950年拍摄的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惨遭二战蹂躏,后来获得美国财政援助,生活生产重又回复正常。

美国实施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帮助欧洲复兴经济B.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C.遏制苏联力量D.建立北约组织9. 1948—1949年,美国飞行员霍尔沃森向西柏林运送生活物资时,都会给小孩空投巧克力,被称为“巧克力叔叔”。

与其相关的历史背景是()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柏林墙的建成C.北约组织的建立D.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0. 1945年12月,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问题的文件规定: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并把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维持在20年代后半期的水平,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不高于亚洲的其他国家。

1949年美国政府决定大幅降低对日本的赔偿要求,1950年5月停止战争赔偿计划。

造成美国政府变化的原因是()A.扶植日本对抗西欧B.恢复日本经济,利用日本作为冷战工具对抗中国和苏联C.与苏联对日本的控制权D.缓和与日本矛盾,建立良好的盟友关系11.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冷战时期,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

一个由美国领导的最富裕和民主的社会集团,同一个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还有一个部分…。

”与“还有一个部分”最相关的是()A.欧共体B.欧盟C.不结盟运动D.日本12.《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在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下,在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下,欧洲产生了一种轻快的充满生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明……”文中所指的“文明”行为是()A.接受马歇尔计划B.参加了经济互助委员会C.成立欧洲共同体D.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3.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日本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表现不包括()A.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B.在国际合作的名义下向国外派兵C.不断增加军费开支D.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14. 1956年7月,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三国领袖共同宣言反对把“世界分成强有力的国家集团”,为此他们倡导了()A.社会主义运动B.和平与发展C.不结盟运动D.世界多极化15. 1948年,美国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值的比重为54.6%,英、法、日、联邦德国则占19.6%,到1970年,美国比重为37.8%,其他四国则为31.5%,这种变化趋势说明的本质问题是()A.各国工业生产总值发展不平衡B.欧、美、日工业生产二战后持续发展C.欧、美、日三足鼎立局面长期存在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16. 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各国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

“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意味着()A.美国成为全球世界霸主B.欧洲与美国、日本三足鼎立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D.中国成为世界大国17. 1974年,欧共体执行主席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表明()A.欧共体成为经济政治实体B.资本主义阵营瓦解C.世界多极化局面已经形成D.西欧力求摆脱美国控制18.让·莫内认为“如果欧洲各国仍然按照国家主权为基础重生,那么欧洲将不会出现和平……应有一个民主的欧洲联邦。

”材料中“欧洲联邦”的设想直接推动了()A.西欧的一体化进程B.欧元的发行与使用C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 .国家干预经济盛行19.下列表格反映的是二战后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态度的变化情况。

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西欧国家一体化进程加快,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B .苏联对西欧的强力支持,使西欧有了强大的后盾C .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控制不满,双方最终反目成仇D .西欧国家一贯坚持正义,反对美国侵略弱小国家20.(2015·山东济宁一模·22)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联盟并不十分紧密”。

“1962年,法国不再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事指挥”,北约组织衰落。

这一时期北约组织的衰落体现出( )A .战后美国放弃了世界霸权政策B .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的趋势C .苏联在冷战中已具有优势地位D .西欧政治一体化水平的提高21.《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谓神农也”。

反映了这一时期A .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C. 原始农业的出现D.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22.以下能够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是A .使用耒、耜等生产工具B .犁壁的发明C.铁农具的使用 D.曲辕犁的发明23.《广东新语》:“澄海山中有輋户……其人耕无犁,锄率以刀,治土种五谷,曰刀耕,燔林土使灰入土,土暖而蛇虫死,以为肥,曰火耨。

”与材料中信息不符的是A.以家庭为单位B.精耕细作C.刀耕火种D.生产方式落后24.《管子·权修》篇说:“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

以有时与有倦养无穷之君,而度量不生于其问,则上下相疾也。

……故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人必危”。

结合材料,判断一下说法错误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自耕农已经出现B.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着C.自耕农的生存状况决定着政权的安危存亡D.历代统治者都能落实这一思想25.王安石在关于风俗的论议中谈到:“……兼并之家多。

富者财产满布州域,贫者困穷不免于沟壑”。

造成当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井田制遭到破坏B.均田制的实施C.均田制开始遭到破坏D.“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26.根据下列图表判断以下论断错误的是A. 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呈下降趋势,江淮地区人口呈上升趋势B. 影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北方战乱不断,人口大量南迁C. 经济重心的南移与表中变化有密切关系D. 到明朝时,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27、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从下面几件青铜器图片中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是司母戊鼎编钟战国铜戈四羊方尊A.农具和酒器B.礼器和兵器C.礼器和酒器D.兵器和农具28.铁生沟汉代冶铁遗址,是西汉时期河南郡铁官的三号作坊。

铁生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冶铁用的耐火砖、木炭、煤饼、矿石等,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我国汉代冶铁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B. 铁生沟汉代冶铁遗址是当时最大的铁矿C. 当时已经用煤冶铁D. 当时用煤冶铁已经相当普遍29.与刺绣、玉雕和象牙雕、景泰蓝并称为中国四大特种工艺品,并与云锦合称为中国两大珍品手工丝织物。

古有“织中之圣”和“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美誉。

由于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又被称之为“千年不坏艺术织品”。

所提到的工艺技术最早出现于A. 春秋时期B. 西汉C. 唐朝D. 明朝30.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青花《鬼谷下山图罐》以1568.8万英镑成交(约合2.3亿人民币)。

这一价格不仅仅创造了中国瓷器的最高的成交价,同时也创下了中国艺术品的最高成交价,这一瓷器属于A.南北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31.ABCD四位同学对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A、官营手工业在相当长时期内占据手工业生产的主流B、官营手工业使手工的发展比较有序,但也限制了手工业者的自由C、相对私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的发展趋是日益萎缩D、古代官营手工业发达,大量产品投放市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要32.下面一则史料记载了杭州城的商业贸易情况,它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杭州城?“杭州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敲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A.商代B.汉代C.唐代D.宋代33.“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

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去赶集。

我手里拿着小皮鞭,我心里正得意。

不知怎么哗啦啦啦啦,我摔了一身泥。

”儿歌中的“集”在宋代应属于A.城市B.都市C.草市D.夜市34.商鞅变法时即定下国策:“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

”汉初,“贾人不得名田为吏,犯者以律论”这说明统治者实行的是A.休养生息政策 B.限制商业的政策C.禁止经商的政策 D.反腐倡廉的政策35.明朝中后期,出现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