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 2.5 解决问题教案 新人教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第5课时)《解决问题的整理与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第5课时)《解决问题的整理与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整理问题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整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信、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复习整理问题的方法。
•学习如何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点。
三、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具:课件、黑板、笔、小板书、教案。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复习上一课时学习的整理问题的方法。
2. 教学展示•整理问题方法的复习:提供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要求学生在小板书上整理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教学引导•让学生自主讨论问题并整理。
4. 教学训练•师生互动,学生上台展示整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5. 课堂小结•整理问题的方法:复习整理问题的关键步骤。
•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问题整理与解决。
2.按照本节课学习的方法,整理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对整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复习与训练。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整理问题时可能会漏掉一些细节,需要加强引导,让学生更加细致地整理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则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2.5 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2.5 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中的“2.5 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本节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并能够正确运用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说出除法各部分的名称,理解除法的含义,并能够运用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难点:1. 正确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 学会运用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除法算式卡片、PPT课件。
2. 学具:学生自备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PPT展示一组除法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算式中的数字。
- 提问:这些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探究新知- 出示除法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 通过PPT展示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学生跟读并记忆。
- 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除法各部分的含义。
- 教师总结并讲解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3. 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应用拓展-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5. 总结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
- 学生自评、互评,提出改进措施。
板书设计:1. 板书2.5 除法各部分的名称2. 板书内容:- 除法算式- 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例题解析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除法现象,举例说明并计算结果。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并能够正确运用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理解和应用相邻数的简单应用;•能够通过图片等辅助工具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够与同伴共同探讨问题。
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勇于面对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乐于合作。
二、教学重点•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应用相邻数的概念;•通过实际物品或图片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内容1. 认识数•复习加法和减法运算;•认识相邻数的概念;•复习近似数的应用。
2. 运用数•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相邻数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运用辅助工具辅助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问题;3.图像辅助法:通过图片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复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2.引入相邻数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
第二课时1.运用相邻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第三课时1.运用辅助工具解决简单数学问题;2.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教学评价1.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及时给予反馈;2.学生可根据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效果评价自己。
七、教学反思1.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2.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为《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的教学内容安排,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未学生能够掌握加法、减法运算,理解相邻数的概念,并能够通过运用实际物品或图片等辅助工具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三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三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用图形和文字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能够应用简单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和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并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并用文字描述过程。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学生课桌椅摆设3.适量的图形卡片和数字卡片4.练习册和笔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请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加减法运算的方法。
2. 新知讲解1.引导学生认识“解决问题”的概念,通过实例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讲解问题解决的步骤:先观察,再思考,最后解决。
3. 解决问题的练习1.给学生一些简单的问题,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他又买了2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尝试用文字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2.鼓励学生用图形和符号表示解题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拓展练习1.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解决问题的场景,并邀请同学们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并找出解决方法。
5. 总结课程•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鼓励学生勇于尝试解决问题。
五、课堂作业•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用文字描述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过程,并写在练习册上。
六、教学反思•教师对今天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思考学生的反应和表现,以指导下一堂课的备课工作。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教案背景分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第53-54页例4解决问题。
在前期的学习中,学生已了解了一步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并学会解决连续两问的数学问题。
在此基础上,教学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问题,思维难度比较大,掌握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后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为此,教材用完整的色条图比较直观地呈现数量关系,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和思考问题的顺序,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知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画图对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之前的学生接触的画图方式与这节课的画图方式不一样,让学生自己画有难度,教师自己“端”出来,起不了作用,怎样出示这个色条图,以及怎样利用色条图帮助找到解题思路,是这节课中值得研究的地方。
另外根据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找两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是从综合法入手,还是从分析法入手,学生更好接受?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是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在这节课中如何体现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在教学中需要探讨的问题。
教学目标:1、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利用连续两问解决问题的经验,学习通过连贯思考找出中间问题,解决需要多步计算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用直条图表示信息,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在分步列式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
教学重点:学习用直条图表示信息、分析数量关系,会通过连贯思考解决需要多步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会连贯思考,发现并提出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说一说:下列各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① 27+6-2 ② 18+4×2 ③(12-5) ×3 ④ 16÷(7+1)2、解决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16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16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教学内容:课本P14页例5,练习三第4、5、6题。
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一)数与代数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以往安排在六年制义务教材第三册里,现在是乘法口诀全学完之后,再学习。
()仍分成用~的乘法口诀求商、用~的乘法口诀求商两段编排分散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
.万以内数的认识。
()仍分两段:以内数的认识、以内数的认识,但更强调培养数感。
()不同的是:提前教学“整百、整千数的口算加减法”(义教在“万以内的加、减法(一)中)。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增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和估算.量的计量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
.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推理)()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继续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
·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
·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解决问题结合所学的知识,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独安排一个单元。
.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结合计算教学内容进行。
·结合其他教学内容安排例题或练习。
如,在“克和千克”(第页的内容、第页第题)和“统计”(第页第题)的教学中,都安排了解决问题例题或练习。
(二)空间与图形图形与变换(包括:平移和旋转、锐角和钝角)(三)统计(以当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仍然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当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四)实践活动(安排了剪一剪和有多重两个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编排还处于一个开始阶段,对实践活动的认识也各不相同,究竟什么样的活动才叫实践活动,应该怎样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分哪几个层次,在教材上应该怎么呈现,这确实是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的。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节(第三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节(第三课时)《解决
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2.能够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
1.理解问题并准确提取问题中的数据。
2.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教会学生如何根据问题提取出正确的数据。
2.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适当运用加法和减法运算。
四、教学准备
1.教案、课件、教学素材。
2.学生书、教师书、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可以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有关加法和减法的情境图片或简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2. 学习
1.老师向学生讲解如何解决一个关于加法和减法的问题,重点讲解提取
问题中的数据。
2.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3. 拓展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解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实践
1.让学生自主进行解决问题的练习。
2.师生互动,共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5. 总结
老师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并展示。
六、课堂作业
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七、教学反思
经过本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提取问题中的数据和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时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训练和指导。
以上就是本节课《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希望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够在学习中取得进步!。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第四课时)《解决问题练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第四课时)《解决问题练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能力目标–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的耐心和毅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2. 学习1.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讲解示范一个或多个解决问题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
3. 练习1.让学生进行个人练习,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分组合作,让学生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所学的知识。
四、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也可以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解决一些问题,并写下解决过程。
五、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练习1.方法:找规律、列式计算、逻辑推理2.技巧:理清思路、多角度思考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是否理解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下节课如何继续引导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本对教学有所帮助。
2024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024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学期所学的数学概念、公式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加强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推理等活动,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树立自信心和进取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本学期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如加减乘除运算、认识图形、统计等。
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难点:学生对复杂计算问题的理解和处理。
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或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与新课建立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连贯性。
探究学习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猜测、验证,主动探究新知识。
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讲解与演示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释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
使用教具、多媒体等辅助工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实践与操作设计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归纳知识点。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注重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使用教具、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具,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机会。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挑战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3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考逻辑。
2.激发学生克服困难、挑战自我解决问题的意愿和信心。
四、教学内容1. 思考问题的方法- 分析问题- 寻找问题的关键- 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2. 解决问题的步骤- 确定问题- 分析问题- 拟定方案- 实施方案- 反思总结五、教学过程1. 导入-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
2. 概念讲解- 讲解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引导学生理解。
3. 教学实践- 分发问题解决练习册,学生自主解答问题,教师辅导。
4. 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仍然存在解决问题时思维不够灵活的问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启发式问题设计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课后作业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问题,并思考如何将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其他学科或生活中。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更深刻的思考,希望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五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五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能力点:1.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估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5.培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德育点:1.使学生知道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鼓励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1.两位数加两位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
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两辆车,每辆车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成一辆车呢?(小组交流)汇报不同的乘车方法。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的全部内容。
教案(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学科数学教案二年班执教者二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教材分析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会比较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近似数。
了解除法的含义;能熟悉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辨认锐角、钝角;认识质量单位,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活动感受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教学的实际应用。
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将这两个单元整合起来,学过《表内除法》后,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表内除法中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探索,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
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迁移能力,还可以省时。
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及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节(第五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节(第五课时)《解决
问题》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教授如何解决一些涉及数学问题的实际情况。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能够独立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2.课件:包含解决问题的示例及练习。
3.黑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
1.开场导入:通过引入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
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法。
2.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分析问题、制订计划、执行计划、检验结
果。
3.示范解决一个简单数学问题,并让学生跟随操作。
4.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各自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并用解决问题
的方法进行讨论和解答。
5.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强化所学内容。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同学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升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设计一个数学问题,并用所学方法解决,并写下解决问题的过程。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加深对解决问题方法的理解,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本单元的研究内容是让二年级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通过研究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学生能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在学情分析中,强调了学生已经研究了比较、分类,能正确进行计数的基础,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并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同时,本单元的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如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
重点在于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师应该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本单元课时安排为3课时,其中2课时用于数据收集整理,1课时用于练。
这样的课时安排可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同时也有时间去练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这是研究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研究表内除法(二)以及研究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和口算基础上,开始研究除法。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但是小学生缺乏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因此需要通过教材设计和实践活动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
单元主题图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平均分,并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除法的含义,并将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而更积极地研究。
小学二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作为一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
教案应当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仅供参考,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二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进程,让学生明白“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知道并掌控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运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运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目标解析:创设跷跷板乐园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知道并掌控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在算法的比较中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在练习的设计中注意层次性,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掌控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能正确知道和运用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知道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等。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课件出示第48页例2的情境图。
(一)引导学生仔细视察,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重视学生语言表达的完全性)提取信息:跷跷板乐园场地内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人,场地内还有7个人。
(二)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问题预设:1、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2、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三)解决以上两个问题1、解决“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1)学生独立列式并运算。
(2)学生汇报、交换。
2、解决“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1)想一想: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运算?(2)学生独立列式并运算。
可能显现以下方法。
方法一:分步运算方法二:不含括号的综合算式方法三:添加小括号的综合算式4×3=12(人) 4×3+7 7+(4×3)12+7=19(人) =12+7 =7+12=19(人) =19(人)3、指解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板演,并让他们分别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设计意图:例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仅数量关系简单,而且有情形图作为直观支持,学生还有过学习乘加的体会,给教师指导学生视察和处理信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因此这个素材是极好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运用。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课时分配:1课时教材分析:本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
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研究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学法:练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包含师生活动):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询问学生是否去过游乐园,以及最喜欢玩什么。
2、指导学生观察游乐园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画面中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观察主题图,问学生看到这个画面,想知道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组交流讨论:(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4.2《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4.2《解决问题》教案教学目标•能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准备好教学课件•准备好学生作业本和练习册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呢?2.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说明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解决问题。
第二步:新知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然后给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检查答案。
2.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3.教师讲解归纳总结,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
第三步: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师生互动,指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师生共同检查学生的答案,进行讨论和思考。
第四步: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与练习。
2.强调作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在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出现困难,需要更多的辅导和指导。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数学解决问题的比赛或活动,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心得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方法上可以改进的地方,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能够理解问题并正确提取问题的关键信息进行计算。
–能够用文字或图形表示解决问题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积极与他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耐心和毅力,勇于面对挑战。
二、教学重点•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并提取问题的关键信息。
三、教学难点•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综合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一组简单的生活问题,让学生讨论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2. 概念讲解•介绍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类型。
•提醒学生关注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如数量、计算方式等。
3. 练习1.例题一:老师给了学生一道题目:“小明有5只苹果,他吃了3只,那么他现在还剩几只?”请学生尝试并讨论解决方法。
2.例题二:师生共喝了10瓶水,老师喝了3瓶,那么学生喝了几瓶?3.例题三:一些苹果,第一天卖了3个,第二天卖了2个,剩下5个,问原来有几个?4. 拓展练习老师出示更多类似的问题,让学生分组尝试解决,并分享解决思路。
5. 总结归纳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五、课堂检测出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并互相核对答案。
六、作业布置完成课堂练习中未完成的题目,或设计自己的生活问题并用加减法解决。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中,学生表现如何?解决问题时是否理解问题的关键信息?是否能运用加法和减法正确解题?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下一节课教学策略。
以上教案是针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3、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格子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例3主题图。
(1)谈话:小朋友在课间喜欢玩些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在愉悦的谈话中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情绪饱满、积极投入学习。
二、探索学习
1、教学例3
(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一共有多少学生?*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每组5人,可以分几组?
(3)、一幅图提出了3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
第二、三个问题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由吗?
(4)、你能说出表示的意思吗?
通过解答这3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
(5)、看!又来了3位同学,那每组应该有几人?你是怎么算的?和组里的小朋友说说。
2、出示课题
板书:解决问题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再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做铺垫。
创设开放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P29页“作一做”。
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2、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
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3、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1~3。
教师巡视、指导。
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十课时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课本P31页例4,练习七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
出示例4的主题图。
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
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商场,身临其境,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
(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
,应该付多少钱?
引导学生得出:12÷3=4(元)是求1辆小汽车多少钱。
因为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
(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
2、小结: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题。
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么?
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3、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并掌握利用乘法和除法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