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物理总复习资料11
(教师用书)201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11讲恒定电流与交变电流课件
)
P 2 1 ) R, kU n P 2 1 D.( ) R, 2 kU n
【解析】选D。原线圈的电流为 I1 P , 由于P、U不变,故I1不
U
I1 n2 P 2 变,由 I1 n 2 k 得 P1 I 2 由 nk R ( ) R ; 2 I2 n1 kU P 1 P 2 2 得 P2 I2 则 2 2, 故选项D正确。 R ( ) R, P1 n nkU
3.(2012·天津高考)通过一理想变压器,经同一线路输送相同
的电功率P,原线圈的电压U保持不变,输电线路的总电阻为R。
当副线圈与原线圈的匝数比为k时,线路损耗的电功率为P1,若 将副线圈与原线圈的匝数比提高到nk,线路损耗的电功率为P2, 则P1和 P2 分别为(
P1
PR 1 , kU n PR 1 C. , 2 kU n A. B.(
_____________
t
3.变压器的四个基本关系: P入=P出 。 (1)功率关系:______ (2)电压关系: U1 n1 。
U2 n2
(3)电流关系: I1 n 2 。
I2 n1
f1=f2 。 (4)频率关系:_____
1.(2012·新课标全国卷)自耦变压器铁芯上
只绕有一个线圈,原、副线圈都只取该线圈
专题五 电路与电磁感应 第11讲 恒定电流与交变电流
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1)表达式。
①I=
E 。 Rr
E-Ir 。 ②U路=_____ (2)图像。
2.交变电流的四值: nBSω 。 (1)最大值:Em=______ Emsinω t 从中性面计时)。 (2)瞬时值:e=________( 热效应 定义。 (3)有效值:由电流的_______ (4)平均值: E n 。
【高考调研】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11-4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课件
次数 S/ cm 1 2 3 533 493 563
2
V d= / cm d 平均值 S
【解析】 一滴油酸溶液的体积为 1 V0= mL=4×10-3 mL 250 一滴油酸溶液中含纯油酸的体积 1 V=V0× =8×10-6 mL=8×10-6 cm3 500
三次的测量结果为 8×10- 6 V - d1= = cm=1.50×10 8 cm S1 533 V 8×10 d2= = S2 493
(4)将石膏粉(或痱子粉)均匀的撒在水面上,目的为了便于 看清油膜. (5)用注射器(或滴管)吸取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并在浅盘中 央水面上方 1 cm 内,滴一滴稀释的油酸溶液. (6)将有机玻璃迅速盖在浅盘上,并用水彩笔在有机玻璃板 上描绘出油酸薄膜的轮廓图.
(7)将有机玻璃放在坐标纸上,计算出油酸薄膜的面积 S, 求面积时以坐标纸上边长为 1 cm 的正方形为单位, 计算轮廓内 正方形的个数,不足半个的舍去,多于半个的算一个. (8)根据 d=V1/S 即可计算出油酸薄膜的厚度,即油酸分子 的大小. (9)清理好有机玻璃及浅盘,使表面没有油酸残留,将仪器 整理好、归位. (10)处理实验数据,填好记录表.
-6
cm=1.62×10-8 cm
8×10- 6 V - d3= = cm=1.42×10 8 cm S3 563
分子大小的平均值为 d1+d2+d3 d= 3 1.50×10 8+1.62×10 8+1.42×10 = 3 =1.51×10- 8 cm =1.51×10
- 10 - - -8
纸 D.不再缺器材
)
6.关于油膜面积的测法,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
A.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水中后,应立即用刻度尺去量油膜的 面积 B.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水中后,应让油膜尽可能地散开,再 用刻度尺去量油膜的面积 C.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水中后,应立即将油膜的轮廓画在玻 璃板上,然后用坐标纸去计算油膜的面积 D.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水中后,应让油膜尽可能地散开,再 把油膜的轮廓画在玻璃板上,然后用坐标纸去计算油膜的面积
2014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2014高考物理复习资料高考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次考试,物理作为其中的一门科目,难度也一直备受考生们的关注。
为了能够取得好的成绩,选择一份好的复习资料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可供选择的2014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首先是“高分物理618”系列。
这是由北京大学物理系多年的高考物理辅导经验和资料积累而成的,其中包含多种不同类型的题目,例题和试题分别都有详细的解析和讲解,能够帮助考生完整地理解每一道题的解题思路,从而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此外,该系列资料还有完整的知识点总结,提供了不同难度级别的例题和习题,并提供了每个知识点的综合练习卷,帮助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加强练习。
其次是“高考物理全程提高组”,该套复习资料相对于其他资料来说较为全面,覆盖了高中物理全部知识点,并且逐渐增加了难度,以小组方式进行学习,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交流复习经验,弥补缺漏知识点,在集体的学习氛围中逐渐提高自己的水平,从而实现突破。
此外,还有“高考物理课堂教材”等一系列名家授课的物理教材,各章的知识点讲解详尽,例题和习题种类繁多,解题思路清晰明了,采用了比较有趣的方式进行讲解,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快速掌握物理知识。
以上就是近几年备受关注的三种高考物理复习资料,每一种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选取哪一种资料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来进行选择。
在选择过程中,要考虑到自己的物理水平,以及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时间安排等因素,选购适合自己的资料,有助于提高复习效率,达到良好的成绩。
在复习物理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一些小技巧,比如要充分理解知识点,一定要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这样才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
同时,还要注意时间分配,合理进行时间规划,不要在部分知识点上消耗过多时间,影响其他知识点的学习。
当然,也要注意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这样才能有充分的精力和体力应对压力较大的考试。
综上所述,好的复习资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达到理想的成绩目标。
【高考调研】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11-2固体、液体与气体课件
②固体(活塞或汽缸)封闭的气体压强的确定. 由于该固体必定受到被封闭气体的压力,所以可通过对该 固体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建立方程,来找出气体压强与其 他各力的关系. (2)加速运动系统中封闭气体压强的计算方法:一般选与气 体接触的液柱或活塞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利用牛顿第 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2. 在应用气体实验定律解题时, 首先应选取一定质量的理 想气体作为研究对象,然后确定气体做的是等压变化、等容变 化,还是等温变化,选定始末状态参量和合适的定律列方程求 解. 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适用对象是描述一定质量的理想气 体三个参量均发生变化,当然两个参量变化也适用.它的适用 范围比气体的实验定律更大一些.
(2)应用: ①利用液晶上加电压时,旋光特性消失,实现⑨______功 能,如电子手表、计算器、微电脑等. ②利用温度改变时, 液晶颜色会发生改变的性质来测温度.
二、气体 1.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1)气体分子间距较⑩______,分子力可以⑪______,因此 分子间除碰撞外不受其他力的作用,故气体能充满⑫______. (2)分子做无规则运动,速率有大有小,且时而变化,大量 分子的速率按“中间多,两头少”的规律分布. (3)温度升高时,速率小的分子数⑬________,速率大的分 子数⑭________,分子的平均速率将⑮________,但速率分布 规律⑯________.
2.三个实验定律
玻意耳定律
查理定律 一定质量的某种 气体,在体积不 变的情况下,压 强与热力学温度 成正比 ⑱______
盖—吕萨克定律 一定质量的某种 气体,在压强不 变的情况下,其 体积与热力学温 度成正比 ⑲______
内容
一定质量的某种 气体,在温度不 变的情况下,压 强与体积成反比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十一章 第3讲 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图11-3-2
2013-11-27
有志者事竟成
16
高考复习· 物理
A.气体温度升高,压强不变 B.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变大 C.气体对外界做正功,气体内能增加 D.外界对气体做正功,气体内能减少
2013-11-27
有志者事竟成
17
高考复习· 物理
解析
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仅与温度有关,
在猛推推杆的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由于推杆的时间极 短,认为气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所 以C、D项错误.又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温度升高,体 积减小,则压强一定变大,A项错误,B项正确.
高考复习· 物理
第十一章 热学
2013-11-27
有志者事竟成
1
高考复习· 物理
第三讲
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回扣教材
题型归类
误区反思
双基限时练
2013-11-27
有志者事竟成
2
高考复习· 物理
回扣教材•自主学习
2013-11-27
有志者事竟成
3
高考复习· 物理
知 识 梳 理
一、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1.做功:外界对物体做了多少功,物体的内能就增加多少; 物体对外界做了多少功,物体的内能就减少多少.
图11-3-1
2013-11-27
有志者事竟成
10
高考复习· 物理
(1)热机是一种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W 热机效率η= ,其中W为热机对外做的功,Q1为热机 Q1 从热源吸收的热量.热机工作时,必向冷凝器散热Q2,故总 有Q1>W.故热机效率不可能达到100%.
2013-11-27
有志者事竟成
2013-11-27
2014高中物理经典复习资料.
2014年高考物理 新课标114个考点知识 必修1知识点1.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Ⅰ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这时,我们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
这种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路程和位移 时间和时刻Ⅱ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
我们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用这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3.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和速率Ⅱ 匀速直线运动的x-t 图象和v-t 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x-t 图象一定是一条直线。
随着时间的增大,如果物体的位移越来越大或斜率为正,则物体向正向运动,速度为正,否则物体做负向运动,速度为负。
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t 轴的直线,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4.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Ⅰ如果在时间t ∆内物体的位移是x ∆,它的速度就可以表示为txv (1)由(1)式求得的速度,表示的只是物体在时间间隔t ∆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
如果t ∆非常非常小,就可以认为tx表示的是物体在时刻t 的速度,这个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速度是表征运动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5.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探究)Ⅱ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纸带上连续3个点间的距离除以其时间间隔等于打中间点的瞬时速度。
可以用公式2aT x =∆求加速度(为了减小误差可采用逐差法求) 6.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加速度Ⅱ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tva 加速度是表征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014年全国高考物理分类汇编(含详解)
2014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 直线运动 专题2. 相互作用 专题3. 牛顿运动定律 专题4. 曲线运动专题5. 万有引力和天体运动 专题6. 机械能 专题7. 静电场 专题8. 恒定电流 专题9. 磁场专题10. 电磁感应 专题11. 交变电流 专题12. 光学专题13. 原子物理 专题14. 动量专题专题15.机械振动和机械波2014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1:直线运动14.[2014·新课标Ⅱ卷] 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 =0到t =t 1的时间内,它们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A .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B .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v 1+v 22C .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 .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14.A [解析] v t 图像中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可知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而时间相同,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A 正确,C 错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可以用v 1+v 22来表示,乙的运动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B 错误;图像的斜率的绝对值代表加速度的大小,则甲、乙的加速度均减小,D 错误.14. [2014·全国卷] 一质点沿x 轴做直线运动,其v t于x =5 m 处,开始沿x 轴正向运动.当t =8 s 时,质点在x 轴上的位置为( )A .x =3 mB .x =8 mC .x =9 mD .x =14 m14.B [解析] 本题考查v t 图像. v t 图像与x s 1-s 2=3 m ,由于初始坐标是5 m ,所以t =8 s 时质点在x 轴上的位臵为x =3 m +5 m =8 m ,因此B 正确.(2014上海)8.在离地高h 处,沿竖直方向同时向上和向下抛出两个小球,她们的初速度大小均为 ,不计空气阻力,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 ( )(A(B)(C(D[答案]A13.[2014·广东卷] 图6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图像,由图可知,该物体()A.第1 s内和第3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B.第3 s内和第4 s内的加速度相同C.第1 s内和第4 s内的位移大小不相等D.0~2 s和0~4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13.B[解析] 0~3 s内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故选项A错误;v 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第3 s内和第4 s选项B正确;v t图像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第1 s内和第4 s内对应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故位移大小相等,选项C错误;第3 s内和第4 s内对应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故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0~2 s和0~4 s内位移相同,但时间不同,故平均速度不相等,选项D错误.5.[2014·江苏卷] 一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下列速度v和位移x的关系图像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AC5.A[解析] 设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为a1,则由运动学公式得2a1x=v2,由此可知选项C、D错误;设刹车时汽车的位移为x0,速度为v0,其后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2,则减速过程有v2-v20=2a2(x-x0),这里的v20=2a1x0,x>x0,则v2=2a1x0+2a2(x -x0)=2(a1-a2)x0+2a2x,即v=2(a1-a2)x0+2a2x(x>x0,a2<0).综上所述,只有选项A正确.15.[2014·山东卷] 一质点在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在图中标出的时刻中,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的有()A.t1B.t2C.t3D.t415.AC[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速度图像.速度图像中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t1时刻速度为正,加速度也为正,合外力与速度同向;t2时刻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合外力与速度反向;t3时刻速度为负,加速度也为负,合外力与速度同向;t4时刻速度为负,加速度为正,合外力与速度反向.选项A、C正确.1.[2014·天津卷]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该质点()A .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B .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C .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D .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1.D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应用图像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速度的正负代表了运动的方向,A 错误;图线的斜率代表了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B 错误;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代表了物体的位移,C 错误,D 正确.22. [2014·全国卷] 现用频闪照相方法来研究物块的变速运动.在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用频闪相机拍摄的不同时刻物块的位置如图所示.拍摄时频闪频率是10 Hz ;通过斜面上固定的刻度尺读取的5个连续影像间的距离依次为x 1、x 2、x 3、x 4.已知斜面顶端的高度h 和斜面的长度s .数据如下表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g 取9.80 m/s 2.单位:cm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1)物块的加速度a =________m/s 2(保留3位有效数字). (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知斜面是粗糙的.22.(1)4.30(填“4.29”或“4.31”同样给分) (2)物块加速度小于g hs =5.88 m/s 2(或:物块加速度小于物块沿光滑斜面下滑的加速度)[解析] (1)根据逐差法求出加速度a =(x 3+x 4)-(x 1+x 2)(2T )2=4.30 m/s 2.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块沿光滑斜面下滑的加速度a ′=g sin θ=g hs =5.88 m/s 2,由于a <a ′,可知斜面是粗糙的.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2:相互作用14. [2014·广东卷] 如图7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 在支撑点M 、N 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B .N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C .M 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 方向D .N 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14.A [解析] 支持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所以M 处的支持力的方向与地面垂直,即竖直向上,N 处支持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即垂直MN 向上,故选项A 正确,选项B 错误;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平行,与支持力垂直,故选项C 、D 错误.14.[2014·山东卷] 如图所示,用两根等长轻绳将木板悬挂在竖直木桩上等高的两点,制成一简易秋千.某次维修时将两轻绳各剪去一小段,但仍保持等长且悬挂点不变.木板静止时,F1表示木板所受合力的大小,F2表示单根轻绳对木板拉力的大小,则维修后()A.F1不变,F2变大B.F1不变,F2变小C.F1变大,F2变大D.F1变小,F2变小14.A[解析] 本题考查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在轻绳被剪短前后,木板都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木板所受的合力都为零,即F1=0 N.因两根轻绳等长,且悬挂点等高,故两根轻绳对木板的拉力相等,均为F2.对木板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竖直方向平衡方程:2F2cos θ=G cos θ减小,故F2变大.选项A正确.14.[2014·浙江卷] )A.机械波的振幅与波源无关B.机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C.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与其运动方向相反D.动摩擦因数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无关14.B[解析] 本题考查机械波、静摩擦力、动摩擦因数等知识.机械波的振幅与波源有关,选项A错误;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选项B正确;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也可以互成一定的夹角,选项C错误;动摩擦因数描述相互接触物体间的粗糙程度,与材料有关,选项D错误.[2014·重庆卷] (2)为了研究人们用绳索跨越山谷过程中绳索拉力的变化规律,同学们设计了如题6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将不可伸长的轻绳的两端通过测力计(不计质量及长度)固定在相距为D的两根立柱上,固定点分别为P和Q,P低于Q,绳长为L(L>PQ).题6图3他们首先在绳上距离P点10 cm处(标记为C点)系上质量为m的重物(不滑动),由测力计读出绳PC、QC的拉力大小T P和T Q.随后,改变重物悬挂点C的位置,每次将P点到C 点的距离增加10 cm,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最后得到T P、T Q与绳长PC的关系曲线如题6图4所示.由实验可知:题6图4①曲线Ⅱ中拉力最大时,C 点与P 点的距离为________cm ,该曲线为________(选填“T P ”或“T Q ”)的曲线.②在重物从P 移到Q 的整个过程中,受到最大拉力的是________(选填“P ”或“Q ”)点所在的立柱.③在曲线Ⅰ、Ⅱ相交处,可读出绳的拉力T 0=________ N ,它与L 、D 、m 和重力加速度g 的关系为T 0=________.[答案] (2)①60(56~64之间的值均可) T P ②Q③4.30(4.25~4.35之间的值均可) mgL L 2-D 22(L 2-D 2)[解析] (2)①从曲线Ⅱ可读出,拉力最大时C 点与P 点的距离为60 cm 左右,对绳子的结点进行受力如图所示,重物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有T P sin α=T Q sin β,当结点偏向左边时,α接近零度,sin α<sin β,则T P >T Q ,故可推断曲线Ⅱ为T P 的曲线,曲线Ⅰ为T Q 的曲线.②通过①的分析结果和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受到最大拉力的是Q 点所在的立柱. ③曲线Ⅰ、Ⅱ相交处,T P =T Q =T 0,根据力的正交分解,可列方程如下,T 0sin α=T 0sin β,得α=β,T 0cos α+T 0cos β=mg ,对绳子,设左边长度为l 1,由几何关系有l 1sin α+(L -l 1)sin β=D ,以上方程解得T 0=mgL L 2-D 22(L 2-D 2).21. [2014·浙江卷] 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1连接起来进行探究.图(a)第21题图1第21题表1(1)某次测量如图2所示,指针示数为________ cm.(2)在弹性限度内,将50 g 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 、B 的示数L A 和L B如表1.用表1数据计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____ N/m(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由表Ⅰ数据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第21题图221. [答案] (1)(15.95~16.05)cm ,有效数字位数正确 (2)(12.2~12.8) N/m 能[解析] (1)由图2可知刻度尺能精确到0.1 cm ,读数时需要往后估读一位.故指针示数为16.00±0.05 cm.(2)由表1中数据可知每挂一个钩码,弹簧Ⅰ的平均伸长量Δx 1≈4 cm ,弹簧Ⅱ的总平均伸长量Δx 2≈5.80 cm ,根据胡克定律可求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12.5 N/m ,同理也能求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23. (10分)[2014·新课标Ⅱ卷] 某实验小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个指针P 0、P 1、P 2、P 3、P 4、P 5、P 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10、20、30、40、50、60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P 0指向0刻度.设弹簧下端未挂重物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 0;挂有质量为0.100 kg 的砝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 .测量结果及部分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n 为弹簧的圈数,重力加速度取9.80 m/s 2).已知实验所用弹簧总圈数为60,整个弹簧的自由长度为11.88 cm.(1)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①________;②________.(2)以n 为横坐标,1k 为纵坐标,在图(b)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1k n 图像.图(b)(3)图(b)中画出的直线可近似认为通过原点.若从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截取圈数为n 的一段弹簧,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圈数n 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 =____③__N/m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自由长度l 0(单位为m)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 =____④__N/m.23.[答案] (1)①81.7 ②0.0122 (2)略(3)③1.75×103n (在1.67×103n ~1.83×103n 之间均同样给分) ④3.47l 0(在3.31l 0~3.62l 0之间均同样给分)[解析] (1)①k =mgΔx =0.100×9.80(5.26-4.06)×10-2=81.7 N/m ;②1k =181.7m/N =0.0122 m/N. (3)由作出的图像可知直线的斜率为5.8×10-4,故直线方程满足1k =5.8×10-4n m/N ,即k =1.7×103 n N/m(在1.67×103n ~1.83×103n之间均正确)④由于60圈弹簧的原长为11.88 cm ,则n 圈弹簧的原长满足n l 0=6011.88×10-2,代入数值,得k =3.47l 0(在3.31l 0~3.62l 0之间均正确).11.[2014·江苏卷] 小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实验记录纸如题11-1图所示,O 点为橡皮筋被拉伸后伸长到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时,拉力F 1和F 2的方向分别过P 1和P 2点;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F 3的方向过P3点.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3.30 N、F2=3.85 N和F3=4.25 N.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图求出F1和F2的合力.(题11-1图)(2)仔细分析实验,小明怀疑实验中的橡皮筋被多次拉伸后弹性发生了变化,影响实验结果.他用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将橡皮筋拉伸到相同长度,发现读数不相同,于是进一步探究了拉伸过程对橡皮筋弹性的影响.实验装置如题11-2图所示,将一张白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橡皮筋的上端固定于O点,下端N挂一重物.用与白纸平行的水平力缓慢地移动N,在白纸上记录下N的轨迹.重复上述过程,再次记录下N的轨迹.(题11-2图)(题11-3图)两次实验记录的轨迹如题11-3图所示.过O点作一条直线与轨迹交于a、b两点,则实验中橡皮筋分别被拉伸到a和b时所受拉力F a、F b的大小关系为______.(3)根据(2)中的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果有________(填写选项前的字母).A.橡皮筋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B.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橡皮筋第2次的长度较长C.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2次受到的拉力较大D.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4)根据小明的上述实验探究,请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提出两点注意事项.11.(1)(见下图,F合=4.6~4.9 N都算对)(2)F a=F b(3)BD(4)橡皮筋拉伸不宜过长;选用新橡皮筋.(或:拉力不宜过大;选用弹性好的橡皮筋;换用弹性好的弹簧.) [解析] (1)用力的图示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合力并量出其大小.(2)画受力分析图如图所示,橡皮筋的拉力F与手的拉力F手的合力F合总与重力G平衡,故F cos θ=G,两次实验中的θ角相同,故F=F(3)力相同时,橡皮筋第2 次的长度较长,A错误,B正确;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2 次受到的拉力较小,C错误;根据轨迹越向右相差越多,说明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D正确.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牛顿运动定律17.[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如图所示,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A.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C.保持不变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17.A[解析] 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与受力分析.设橡皮筋原长为l0,小球静止时设橡皮筋伸长x1,由平衡条件有kx1=mg,小球距离悬点高度h=l0+x1=l0+mgk,加速时,设橡皮筋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此时橡皮筋伸长x2,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有kx2sin θ=mg,小球距离悬点高度h′=(l0+x2)sin θ=l0sin θ+mgk,因此小球高度升高了.18.[2014·北京卷] 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B.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18.D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动力学分析、超重和失重.加速度向上为超重向下为失重,手托物体抛出的过程,必定有一段加速过程,即超重过程,从加速后到手和物体分离的过程中,可以匀速也可以减速,因此可能失重,也可能既不超重也不失重,A、B错误.手与物体分离时的力学条件为:手与物体之间的压力N=0,分离后手和物体一定减速,物体减速的加速度为g,手减速要比物体快才会分离,因此手的加速度大于g,C错误,D正确.19.[2014·北京卷] 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 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19.A本题考查伽利略理想实验.选项之间有一定的逻辑性,题目中给出斜面上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小球的位臵逐渐升高,不难想象,当斜面绝对光滑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没有能量损失,可以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臵,这是可以得到的直接结论,A正确,B、C、D尽管也正确,但不是本实验得到的直接结论,故错误.15.[2014·福建卷Ⅰ] 如下图所示,滑块以初速度v0沿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顶端下滑,直至速度为零.对于该运动过程,若用h、s、v、a分别表示滑块的下降高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表示时间,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这一运动规律的是()A BC D15.B[解析] 设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倾角为θ,滑块在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上下滑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其加速度的大小为a =μg cos θ-g sin θ,故D 项错误;由速度公式v =v 0-at 可知,v -t 图像应为一条倾斜的直线,故C 项错误;由位移公式s =v 0t -12at 2可知,B 项正确;由位移公式及几何关系可得h =s sin θ=⎝⎛⎭⎫v 0t -12at 2sin θ,故A 项错误. 8.[2014·江苏卷] 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A .当F <2μmg 时,A 、B 都相对地面静止B .当F =52μmg 时,A 的加速度为13μg C .当F >3μmg 时,A 相对B 滑动D .无论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 8.BCD [解析] 设B 对A 的摩擦力为f 1,A 对B 的摩擦力为f 2,地面对B 的摩擦力为f 3,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f 1与f 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f 1和f 2的最大值均为2μmg ,f 3的最大值为32μmg .故当0<F ≤32μmg 时,A 、B 均保持静止;继续增大F ,在一定范围内A 、B 将相对静止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设当A 、B 恰好发生相对滑动时的拉力为F ′,加速度为a ′,则对A ,有F ′-2μmg =2ma ′,对A 、B 整体,有F ′-32μmg =3ma ′,解得F ′=3μmg ,故当32μmg <F ≤3μmg 时,A 相对于B 静止,二者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当F >3μmg 时,A 相对于B 滑动.由以上分析可知A 错误,C 正确.当F =52μmg 时,A 、B 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将A 、B 看作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32μmg =3ma ,解得a =μg 3,B 正确.对B 来说,其所受合力的最大值F m =2μmg -32μmg =12μmg ,即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 ,D 正确.7.[2014·四川卷]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 1匀速运动,小物体P 、Q 由通过定滑轮且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t =0时刻P 在传送带左端具有速度v 2,P 与定滑轮间的绳水平,t =t 0时刻P 离开传送带.不计定滑轮质量和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绳足够长.正确描述小物体P 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 )A B C D7.BC [解析] 若P 在传送带左端时的速度v 2小于v 1,则P 受到向右的摩擦力,当P 受到的摩擦力大于绳的拉力时,P 做加速运动,则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一直做加速运动,第二种是先做加速度运动,当速度达到v 1后做匀速运动,所以B 正确;当P 受到的摩擦力小于绳的拉力时,P做减速运动,也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一直做减速运动,从右端滑出;第二种是先做减速运动再做反向加速运动,从左端滑出.若P在传送带左端具有的速度v2大于v1,则小物体P受到向左的摩擦力,使P做减速运动,则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一直做减速运动,第二种是速度先减到v1,之后若P受到绳的拉力和静摩擦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以速度v1做匀速运动,第三种是速度先减到v1,之后若P所受的静摩擦力小于绳的拉力,则P将继续减速直到速度减为0,再反向做加速运动并且摩擦力反向,加速度不变,从左端滑出,所以C正确.5.[2014·重庆卷] 以不同的初速度将两个物体同时竖直向上抛出并开始计时,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另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的速率成正比,下列分别用虚线和实线描述两物体运动的v-t图像可能正确的是()A BC D5.D[解析] 本题考查v-t图像.当不计阻力上抛物体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图像为一倾斜直线,因加速度a=-g,故该倾斜直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g.当上抛物体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率成正比时,对上升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k v=ma,可知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通过图像的斜率比较,A错误.从公式推导出,上升过程中,|a|>g,当v=0时,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此时a=-g,而B、C图像的斜率的绝对值均小于g,故B、C错误,D正确.2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与钩码的质量m的对应关系图,如图(b)所示.实验中小车(含发射器)的质量为200 g,实验时选择了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和轻定滑轮,小车的加速度由位移传感器及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得到,回答下列问题:图(a)图(b)(1)根据该同学的结果,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________(选填“线性”或“非线性”)关系.(2)由图(b)可知,a -m 图线不经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3)若利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的结论,并直接以钩码所受重力mg 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实验中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钩码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22.(1)非线性 (2)存在摩擦力 (3)调节轨道的倾斜度以平衡摩擦力 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解析] 本题考查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1)根据图中描出的各点作出的图像不是一条直线,故小车的加速度和钩码的质量成非线性关系.(2)图像不过原点,小车受到拉力但没有加速度,原因是有摩擦力的影响.(3)平衡摩擦力之后,在满足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下,可以得出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拉力与加速度成正比的结论.2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 s ,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 m .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25,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 m ,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24.2 m/s(或72 km/h)[解析] 设路面干燥时,汽车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0,安全距离为s ,反应时间为t 0,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μ0mg =ma 0①s =v 0t 0+v 202a 0② 式中,m 和v 0分别为汽车的质量和刹车前的速度.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依题意有μ=25μ0③ 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μmg =ma ④s =v t 0+v 22a⑤联立①②③④⑤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v=20 m/s(72 km/h).⑥24.C5[2014·新课标Ⅱ卷] 2012年10月,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乘气球升至约39 km的高空后跳下,经过4分20秒到达距地面约1.5 km高度处,打开降落伞并成功落地,打破了跳伞运动的多项世界纪录.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取10 m/s2.(1)若忽略空气阻力,求该运动员从静止开始下落至1.5 km高度处所需的时间及其在此处速度的大小;(2)实际上,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空气的阻力,高速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可近似表示为f=k v2,其中v为速率,k为阻力系数,其数值与物体的形状、横截面积及空气密度有关.已知该运动员在某段时间内高速下落的v-t图像如图所示.若该运动员和所带装备的总质量m=100 kg,试估算该运动员在达到最大速度时所受阻力的阻力系数.(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24.[答案] (1)87 s8.7×102 m/s(2)0.008 kg/m[解析] (1)设该运动员从开始自由下落至1.5 km高度处的时间为t,下落距离为s,在1.5 km高度处的速度大小为v,根据运动学公式有v=gt①s=12gt2②根据题意有s=3.9×104 m-1.5×103 m③联立①②③式得t=87 s④v=8.7×102 m/s⑤(2)该运动员达到最大速度v max时,加速度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k v2max⑥由所给的v-t图像可读出v max≈360 m/s⑦由⑥⑦式得k=0.008 kg/m ⑧23.(18分)[2014·山东卷] 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甲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t0=0.4 s,但饮酒会导致反应时间延长.在某次试验中,志愿者少量饮酒后驾车以v0=72 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L =39 m,减速过程中汽车位移s与速度v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此过程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取10 m/s2.求:图甲。
【高考调研】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11-1分子动理论 内能课件
②当 r<r0 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随着 r 的减小,分子斥 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 ③当 r=r0 时,分子势能最小,但不一定为零,可为负值, 因为可选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 ④分子势能曲线如图所示.
(2)判断分子势能变化的两种方法: ①看分子力的做功情况. ②直接由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线判断.但要注 意其与分子力和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线的区别. (3)物体的体积越大,分子势能不一定就越大,如 0℃的水 结成 0℃的冰后体积变大,但分子势能却减小了.
(2)建立水分子的球模型有 1 3 Vmol′ πd = 6 NA 水分子的直径为 3 6V ′ 3 6×1.8×10- 5 mol d= = m=3.9×10- 10 m πNA 3.14×6×1023
V′mol 建立水分子的立方体模型,有 a = NA
3
水分子的直径为 3 V ′ 3 1.8×10-5 mol - 10 a= = m 23 m=3.1×10 NA 6.0×10
【说明】 1.要求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Ⅰ) (Ⅰ) (Ⅰ) (Ⅰ) (Ⅰ)
2.要求定性了解分子动理论与统计观点的内容.
1. 本章考点内容重在理解, 即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 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 的应用.题型多为选择题和填空题.绝大多数选择题只要求定 性分析, 极少数填空题要求应用阿伏加德罗常数进行计算(或估 算).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验依据 2.阿伏加德罗常数 3.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 4.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内能 5.晶体和非晶体 6.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 7.气体实验定律 8.理想气体
(Ⅰ) (Ⅰ) (Ⅰ) (Ⅰ) (Ⅰ) (Ⅰ) (Ⅰ) (Ⅰ)
(重庆版)2014届高考物理(第02期)名校试题解析分项汇编 专题11 电磁感应(含解析)
专题11 电磁感应(解析版)重庆理综卷物理部分有其特定的题命模板,无论是命题题型、考点分布、模型情景等,还是命题思路和发展趋向方面都不同于其他省市的地方卷。
为了给重庆考区广大师生提供一套专属自己的复习备考资料,物理解析团队的名校名师们精心编写了本系列资料。
本资料以重庆考区的最新名校试题为主,借鉴并吸收了其他省市最新模拟题中对重庆考区具有借鉴价值的典型题,优化组合,合理编排,极限命制。
一、单项选择题1.【2014•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三(上)入学考试】如图所示,矩形闭合线圈放置在水平薄板上,薄板左下方有一条形磁铁,当磁铁匀速自左向右通过线圈下方时,线圈始终保持静止,那么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从上向下看) 和线圈受到薄板的摩擦力方向分别是( )A.感应电流的方向先逆时针方向,后顺时针方向 B.感应电流的方向先顺时针方向,后逆时针方向C.摩擦力方向先向左、后向右 D.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2.【2014•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三(上)入学考试】如图甲所示,直角三角形ABC是由同种金属材料制成的线框,线框位于跟有界匀强磁场垂直的平面内。
现用外力将线框ABC匀速向右拉进磁场,至AB边进入磁场前,设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U、线框受安培力的合力为F、回路中消耗的电功率为P,如图乙所示中画出了上述各物理量与图示位移x的关系图象,则与这一过程相符合的图象是()3.【2013·重庆市铜梁中学高三(下)三月考试】在右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键S断开之前与断开之后的瞬间,通过灯A的电流方向是( ).A.一直是由a到b B.先是由a到b,后无电流C.先是由a到b,后是由b到a D.无法判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开关S断开之前,通过灯A的电流方向为a到b;当开关断开后,A灯中原来的电流消失,通过线圈的电流要减小,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小,产生自感电动势,根据楞次定律可知,线圈右端相当于电源的正极,左端相当于电源的负极,则通过灯A的电流方向由b 到a,选项A、B、D均错误.故选C。
新教版高考物理总复习:11 C功、功率、机车启动问题 提升版(教师版)
功、功率机车启动问题考点一恒力做功的分析和计算1.做功的两个要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2.公式W=Fl cosα(1)α是力与位移方向之间的夹角,l为物体的位移.(2)该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3.功的正负(1)当0≤α<π2时,W>0,力对物体做正功.(2)当α=π2时,W=0,力对物体不做功.(3)当π2<α≤π时,W<0,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者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技巧点拨1.判断力做功与否以及做功正负的方法判断依据适用情况根据力与位移的方向的夹角判断常用于恒力做功的判断根据力与瞬时速度方向的夹角α判断:0≤α<90°,力做正功;α=90°,力不做功;90°<常用于质点做曲线运动时做功的判断α≤180°,力做负功2.计算功的方法(1)恒力做的功:直接用W=Fl cosα计算.(2)合外力做的功方法一:先求合外力F合,再用W合=F合l cosα求功.方法二:先求各个力做的功W1、W2、W3…,再应用W合=W1+W2+W3+…求合外力做的功.方法三:利用动能定理W合=E k2-E k1.例题精练1.图1甲为一女士站在台阶式自动扶梯上匀速上楼(忽略扶梯对手的作用),图乙为一男士站在履带式自动扶梯上匀速上楼,两人相对扶梯均静止.下列关于做功的判断中正确的是()图1A.图甲中支持力对人做正功B.图甲中摩擦力对人做负功C.图乙中支持力对人做正功D.图乙中摩擦力对人做负功答案A解析题图甲中,人匀速上楼,不受摩擦力,摩擦力不做功,支持力向上,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则支持力做正功,故A正确,B错误;题图乙中,支持力与速度方向垂直,支持力不做功,摩擦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做正功,故C、D错误.2.如图2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在与竖直方向成α角的恒定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一段距离l.在此过程中,小车受到的阻力大小恒为F f,则()图2A.拉力对小车做功为Fl cosαB.支持力对小车做功为Fl sinαC.阻力对小车做功为-F f lD.重力对小车做功为mgl答案C解析根据力做功的公式:W=Fl cosθ,其中θ为力与位移的夹角,所以拉力做功为:W=Fl sin α,阻力做功为:W f=-F f l,故A错误,C正确.支持力和重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所以不做功,故B、D错误.考点二变力做功的分析和计算方法以例说法应用动能定理用力F 把小球从A 处缓慢拉到B 处,F 做功为W F ,则有:W F -mgL (1-cos θ)=0,得W F =mgL (1-cos θ)微元法质量为m 的木块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运动一周克服摩擦力做功W f =F f ·Δx 1+F f ·Δx 2+F f ·Δx 3+…=F f (Δx 1+Δx 2+Δx 3+…)=F f ·2πR图象法一水平拉力拉着一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的位移为x 0,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拉力所做的功,W =F 0+F 12x 0平均值法当力与位移为线性关系,力可用平均值F =F 1+F 22表示,代入功的公式得W =k Δx2·Δx等效转换法恒力F 把物块从A 拉到B ,绳子对物块做功W =F ·(h sin α-h sin β)例题精练3.如图3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一弯曲的槽道AB ,槽道由半径分别为R2和R 的两个半圆构成.现用大小恒为F 的拉力将一光滑小球从A 点沿槽道拉至B 点,若拉力F 的方向时时刻刻均与小球运动方向一致,则此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为()图3A .0B .FRC.32πFR D .2πFR答案C解析虽然拉力方向时刻改变,但力与运动方向始终一致,用微元法,在很小的一段位移内F可以看成恒力,小球的路程为πR+π·R2,则拉力做的功为32πFR,故C正确.4.用铁锤把小铁钉钉入木板,设木板对钉子的阻力与钉进木板的深度成正比.已知铁锤第一次将钉子钉进d,如果铁锤第二次敲钉子时对钉子做的功与第一次相同,那么,第二次钉子进入木板的深度为()A.(3-1)d B.(2-1)dC. 5-1 d2D.2 2d答案B解析铁锤每次敲钉子时对钉子做的功等于钉子克服阻力做的功.由于阻力与深度成正比,可用阻力的平均值求功,据题意可得W=F1d=kd2d①W=F2d′=kd+k d+d′2d′②联立①②式解得d′=(2-1)d,故选B.考点三功率的分析和计算1.定义: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之比.2.物理意义:描述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3.公式:(1)P=Wt,P描述时间t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2)P=F v①v为平均速度,则P为平均功率.②v为瞬时速度,则P为瞬时功率.③当力F和速度v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可以将力F分解或者将速度v分解.技巧点拨1.平均功率的计算方法(1)利用P =Wt.(2)利用P =F ·v cos α,其中v 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2.瞬时功率的计算方法(1)利用公式P =F v cos α,其中v 为t 时刻的瞬时速度.(2)P =F ·v F ,其中v F 为物体的速度v 在力F 方向上的分速度.(3)P =F v ·v ,其中F v 为物体受到的外力F 在速度v 方向上的分力.例题精练5.如图4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于O 点,另一端系一小球.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小球以恒定速率在竖直平面内由A 点运动到B 点.在此过程中拉力的瞬时功率的变化情况是()图4A .逐渐增大B .逐渐减小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答案A解析小球以恒定速率在竖直平面内由A 点运动到B 点,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F =mg tan θ,由P =F v cos θ,可得P =mg v sin θ,θ逐渐增大,则功率P 逐渐增大,A 项正确.6.如图5,我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大型喷气式客机C919首飞成功后,拉开了全面试验试飞的新征程,飞机在水平跑道上的滑跑可视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当位移x =1.6×103m 时才能达到起飞所要求的速度v =80m/s.已知飞机质量m =7.0×104kg ,滑跑时受到的阻力为自身重力的0.1倍,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求飞机滑跑过程中图5(1)加速度a的大小;(2)牵引力的平均功率P.答案(1)2m/s2(2)8.4×106W解析(1)飞机滑跑过程中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v2=2ax 解得a=2m/s2(2)设飞机滑跑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v′,则v′=v 2F-0.1mg=ma在滑跑阶段,牵引力的平均功率P=F v′解得P=8.4×106W.考点四机车启动问题1.两种启动方式两种方式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P-t图和v-t图OA段过程分析v↑⇒F=P 不变v↓⇒a=F-F阻m↓a=F-F阻m不变⇒F不变⇒v↑P=F v↑直到P=P额=F v1运动性质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持续时间t0=v1a AB段过程分析F=F阻⇒a=0⇒v m=PF阻v↑⇒F=P额v↓⇒a=F-F阻m↓运动性质以v m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BC段F=F阻⇒a=0⇒以v m=P额F阻做匀速直线运动2.三个重要关系式(1)无论哪种启动过程,机车的最大速度都等于其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即v m=PF min=PF阻(式中F min为最小牵引力,其值等于阻力大小F阻).(2)机车以恒定加速度启动的过程中,匀加速过程结束时,功率最大,但速度不是最大,v=P额F <v m=P额F阻.(3)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时,牵引力做的功W=Pt.由动能定理得:Pt-F阻x=ΔE k.此式经常用于求解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过程的位移大小和时间.例题精练7.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速度v0匀速行驶,发动机功率为P.快进入闹区时,司机减小了油门,使汽车的功率立即减小一半并保持该功率继续行驶.下面四个图象中,哪个图象正确表示了从司机减小油门开始,汽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答案C解析功率减小一半时,由于惯性汽车速度来不及变化,根据功率和速度关系公式P=F v,此时牵引力减小一半,小于阻力,汽车做减速运动,由公式P=F v可知,功率一定时,速度减小后,牵引力增大,则汽车所受合力减小,加速度减小,故汽车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减速运动,当牵引力增大到等于阻力时,汽车做匀速运动,C正确.8.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60kW,汽车的质量为5×103kg,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阻力是车重力的0.1倍(g取10m/s2),则:(1)若汽车保持额定功率不变从静止启动,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大?当汽车的加速度为2m/s2时速度是多大?(2)若汽车从静止开始,保持以0.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这一过程能维持多长时间?答案(1)12m/s4m/s(2)16s解析(1)汽车运动中所受阻力大小为F f=0.1mg①当a=0时速度最大,牵引力F等于F f的大小,则最大速度v max=PF=PF f②联立①②解得v max=12m/s.设汽车加速度为2m/s2时牵引力为F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F f=ma③此时汽车速度v1=P F1联立①③④并代入数据得v1=4m/s.(2)当汽车以加速度a′=0.5m/s2匀加速运动时,设牵引力为F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2-F f=ma′⑤汽车匀加速过程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v t=PF2⑥t=v ta′⑦联立①⑤⑥⑦并代入数据解得t=16s.综合练习一.选择题(共10小题)1.(鹤山市校级期末)用钢索吊起质量为m的物体,当物体以加速度a匀加速上升h时,钢索对重物做的功是(不计阻力)()A.mgh B.mgh+mah C.m(g﹣a)h D.mah【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钢索对重物的拉力,再由功的公式可求得钢索对重物所做的功.【解答】解: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g=ma;故拉力F=mg+ma;则钢索对重物所做的功W=Fh=m(a+g)h=mgh+mah;故选:B。
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十一章 第2讲 光电效应 波粒二象性练习(含解析)
第2讲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中,能证实光具有粒子性的是( )A.光电效应实验B.光的双缝干涉实验C.光的圆孔衍射实验D.泊松亮斑实验答案 A 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A项正确;泊松亮斑是光的衍射现象,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均说明光具有波动性,B、C、D项均错误。
2.硅光电池是利用光电效应将光辐射的能量转化为电能;若有N个频率为ν的光子打在光电池极板上,这些光子的总能量为(h为普朗克常量)( )A.hνB.NhνC.NhνD.2Nhν答案 C 光子能量与频率有关,一个光子能量为ε=h频率,N个光子能量为Nh频率,故C项正确。
3.已知钙和钾的截止频率分别为7.73×1014Hz和5.44×1014Hz,在某种单色光的照射下两种金属均发生光电效应,比较它们表面逸出的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钙逸出的光电子具有较大的( )A.波长B.频率C.能量D.动量答案 A 钙的截止频率大,由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hν-hν0可知,钙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小,其动量p=,故动量小,由λ=可知,波长较大,则频率较小,选项A正确。
4.(多选)具有相等动能的电子和质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子和质子具有的能量相等B.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较长C.质子的波动性更明显D.分别用上述电子流和质子流通过同一狭缝做单缝衍射实验,电子的衍射现象更明显答案BD 质子质量大于电子质量,根据E=mc2可知,质子具有的能量大于电子具有的能量,故A项错误;根据E k=知,动能相等,质量大,动量大,由λ=得,电子动量小,则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较长,故B项正确;质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短,波动性不明显,故C项错误;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长,则电子的衍射现象更明显,故D项正确。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物的运动有特定的轨道,所以实物不具有波粒二象性B.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子既有能量又有动量C.光是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单个光子不具有波粒二象性D.宏观物体的德布罗意波长非常小,极易观察到它的波动答案 B 由德布罗意理论知,宏观物体的德布罗意波长太小,很难观察到波动性,但仍具有波粒二象性,A、D项错误;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子除了具有能量之外还有动量,B正确;波粒二象性是光子的特性,单个光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C项错误。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11章机械振动机械波光电磁波实验十六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鸭课件
4π2
g
A.g
B.g
C. g
D.4π2
解析 (1)摆球的直径为 d=20 mm+6×110mm=20.6 mm=2.06 cm。 (2)秒表的读数为 t=60 s+7.4 s=67.4 s,根据题意 t=60- 2 1T=529T,所以周期 T=529t =2.28 s。 (3)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 T=2π Lg,可得 TL2=4gπ2=k(常数),所以选项 C 正确。 答案 (1)2.06 (2)2.28 (3)C
测出单摆的_摆__长__l_和_周__期__T_,就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来自考点一 实验原理及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时应注意 1.悬线顶端不能晃动,需用夹子夹住,保证顶点固定。 2.摆球在同一平面内振动且摆角小于10°。 3.选择在摆球摆到平衡位置处开始计时,并数准全振动的次数。 4.小球自然下垂时,用毫米刻度尺量出悬线长l′,用游标卡尺测
实验十六 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选考)
[考纲解读] (1)练习使用秒表和米尺,测单摆的周期和摆长。 (2)求出当地重力加速度g的值。(3)考查单摆的系统误差对测重 力加速度的影响。
1.实验原理图
2.定性探究单摆的振幅、质量、摆长对周期的影响 (1)探究方法:_控__制__变__量__法。 (2)实验结论 ①单摆振动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_无__关__。 ②振幅较小时,周期与振幅_无__关__。 ③摆长越长,周期_越__长__;摆长越短,周期_越__短__。
3.定量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1)周期的测量:用停表测出单摆 N(30~50)次全振动的时间 t,利用 T=Nt 计算它的周期。 (2)摆长的测量:用刻度尺测出细线长度 l0,用游标卡尺测出 小球直径 D,利用 l=l0+D2 求出摆长。 (3)数据处理:改变摆长,测量不同摆长及对应周期,作出 T -l、Tl2 或 T- l图象,得出结论。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11章电磁感应第2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应用课件
q=It= t=
t=
Δ
,因在 0~0.2 s 与 0.2~0.6 s 的
时间内,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量的绝对值 ΔB 相同,故通过金属框的电荷
量之比为 1∶1,A 错误;金属框中电流的电功率
1
2
=
2 2
1 2
=
4
,B
1
正确;金属框中产生的焦耳热
2
P=
=
1
Q=Pt,得
2
Δ 2
=
1 1
2 2
=
(Δ)2
,所以
2
=
2
,C
1
错误;在
0~0.2 s 与 0.2~0.6 s 时间内,通过金属框的电流方向相反,所以金属框 ab 边受
到安培力方向相反,D 错误。
2.(2022全国甲卷)三个用同样的细导线做成的刚性闭合线框,正方形线框
的边长与圆线框的直径相等,圆线框的半径与正六边形线框的边长相等,如
。
2
2
64
1 1
Q= ×( 0 2 +mgh)
4 2
增素能 精准突破
考点一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师生共研]
1.磁通量Φ、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磁通量的变化率
的比较
物理量
磁通量Φ
磁通量的变化量 ΔΦ
Φ
磁通量的变化率 t
意义
某时刻穿过某
个面的磁感线
的条数
某段时间内穿过某个
面的磁通量变化多少
Δ
Δ
Δ 2
Δ
E=n =n S=n πr ,因
Δ
Δ
2014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11:电学实验ppt课件
图12-1
(3)将插入“+”、“-”插孔的表笔短接,旋动部件 ________,使指针对准电阻的________(填“0刻线”或 “∞刻线”). (4)将两表笔分别与待测电阻相接,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 小.为了得到比较准确的测量结果,请从下列选项中挑 出合理的步骤,并按________的顺序进行操作,再完成 读数测量. A.将K旋转到电阻挡“×1 k”的位置 B.将K旋转到电阻挡“×10”的位置 C.将两表笔的金属部分分别与被测电阻的两根引线相接 D.将两表笔短接,旋动合适部件,对电表进行校准
解析
(1)欧姆表读数:对应最上一行刻度值为 15,倍率为
“×100”,读数为 1.5×103 Ω;应选“×1 k”的欧姆挡. (2)选 50 mA 直流电流挡,则每一大格表示 10 mA,每一小 格表示 1 mA,测量的精确度为 1 mA,应估读到 0.1 mA(此 1 时为 估读),指针对应的读数为 30.8 mA;选择量程为 250 10 mA 的电流挡, 则每一大格表示 50 mA, 每一小格表示 5 mA, 1 测量的精确度为 5 mA, 应估读到 1 mA(此时为 估读), 指针 5 对应的读数为 154 mA.
解析 使指针对准电流的“0”刻线,应旋动机械调零部件S; 使指针对准电阻的“0”刻线,应旋动欧姆调零部件T;测 电阻时若指针偏转角度过小,则待测电阻的阻值很大, 据欧姆表测电阻时指针尽可能接近“中值”的原则知, 应换用较大倍率的挡位,因此A合理;每换一次挡位应 重新欧姆调零,则选D;测电阻时两表笔的金属部分分 别与被测电阻的两根引线相连,应选C. 答案 (1)S2-2所示为多用电表的刻度盘,若选用倍率 预测1: 为“×100”的电阻挡测电阻时,表针指示如图所示,则:
图12-2
【高考调研】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11-3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课件
诱思启导 (1)由等压变化能求出 B 状态的体积吗? (2)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气体对外界的作用力为恒力,即 F=pS 为定位,由压强 p 和体积变化,能求出气体对外做的功 吗?
【解析】 气体由状态 A→B 为等压变化, VB TB TB - 根据 = ,得 VB= VA=8.0×10 3m3 VA TA TA 体积增大量为 ΔV=VB-VA=2.0×10 3m3 气体对外做功 W=F· l=pS· l,而 Sl=ΔV 故 W=pΔV=1.0×105×2.0×10- 3J=2.0×102 J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ΔU=Q+W 可得 ΔU=7.0×102 J+(-2.0×102) J=5.0×102 J
2.热力学第二定律 表述一:⑨______________——热传导的方向性. 表述二:⑩______________——机械能和内能转化过程的 方向性. 【重点提示】 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
体,但在有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 物体,如电冰箱;在引起其他变化的条件下内能可以全部转化 为机械能,如气体的等温膨胀过程.
2.气体压强变化的判断 (1)根据气体定律或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判断. (2)根据气体压强的两个决定因素判断. 平均动能(或温度)和分子密集程度(分子数密度)、 即温度越 高,分子越密集,气体压强越大.
【注意】 内能的改变方式或压强的决定因素都涉及两个 方面的因素,不能只根据某一因素来判断内能或压强如何变 化.如对气体做功,其内能一定增加、温度升高,气体的压强 一定增大,都是错误的.
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一、热力学定律 1.热力学第一定律 (1)内容:物体内能的增量 ΔU 等于外界对物体所做的功 W 和物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Q 的总和. (2)公式:ΔU=①______.
2014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11:电学实验配套检测
2014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11:电学实验配套检测(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1.(10分)图为“测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实验的实物电路图,已知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 V。
(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①闭合开关前,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闭合开关后,逐渐移动变阻器的滑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断开开关,……。
根据实验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小灯泡灯丝的伏安特性曲线。
(2)在虚线框中画出与实物电路相应的电路图。
2.(10分)一电流表的量程标定不准确,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测量该电流表的实际量程I m。
所用器材有:量程不准的电流表A1,内阻r1=10.0 Ω,量程标称为5.0 mA;标准电流表A2,内阻r2=45.0 Ω,量程1.0 mA;标准电阻R1,阻值10.0 Ω;滑动变阻器R,总电阻为300.0 Ω;电源E,电动势3.0 V,内阻不计;保护电阻R2;开关S;导线。
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甲所示的实物图上画出连线。
甲(2)开关S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c应滑动至________端。
(3)开关S闭合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使电流表A1满偏;若此时电流表A2的读数为I2,则A1的量程I m=________。
(4)若测量时,A1未调到满偏,两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从图中读出A1的示数I1=________,A2的示数I2=________;由读出的数据计算得I m=________。
#【优化探究】2014年新课标高考总复习人教物理---必修11-2-2
大小F12=2F3,再与F3求合力,故F合=3F3,与F3同向,所以只有
B正确.
答案:B
菜 单 隐藏
抓主干 双基知 识优化
破疑难 核心要 点探究
提素能 高效题 组训练
要点二 力的分解的两种方法
菜 单 隐藏
抓主干
[例2] (12分)(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拖把是由拖杆和拖把头
双基知
识优化 构成的擦地工具(如图).设拖把头的质量为m,拖杆质量可忽略;拖
菜 单 隐藏
抓主干
双基知 识优化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破疑难
(1)拖把头匀速运动,受力平衡.
核心要
点探究
(2)对拖把头受力分析,建立直角坐标系,拖把头所受各力在各个
提素能
高效题 方向上合力均为零.
组训练
[规范解答] (1)设该同学沿拖杆方向用大小为F的力推拖把.将
推拖把的力沿竖直和水平方向分解,按平衡条件有Fcos θ+mg=FN①
核心要
点探究
这时①式仍满足,联立①⑤式解得
提素能 高效题 组训练
sin θ-λ cos θ ≤λmFg⑥(2 分)
现考察使上式成立的 θ 角的取值范围.注意到上式右边总是大于零,
且当 F 无限大时极限为零,有
sin θ-λcos θ ≤0⑦(1 分)
使上式成立的 θ 角满足 θ≤θ0,这里 θ0 是题中所定义的临界角,即
破疑难 核心要 点探究
提素能 高效题 组训练
相互垂直的两个力的合成
菜 单 隐藏
抓主干 双基知 识优化
2.合力范围的确定
破疑难
(1)两个共点力的合成|F1-F2|≤F≤F1+F2即两个力大小不变时,
#【优化探究】2014年新课标高考总复习人教物理---必修11-1-2
答案:B
菜 单 隐藏
抓主干
双基知 识优化
2.给滑块一初速度 v0 使它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
破疑难 核心要 点探究
大小为2g,当滑块速度大小减为v20时,所用时间可能是(
)
提素能 高效题 组训练
A.2vg0
B.vg0
C.3gv0
D.32vg0
解析:当滑块速度大小减为v0时,其方向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2
菜 单 隐藏
抓主干
双基知 识优化
解法二 比例法
破疑难
核心要 点探究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
提素能 移之比为
高效题 组训练
x1∶x2∶x3∶…∶xn=1∶3∶5∶…∶(2n-1)
现有 xBC∶xBA=x4AC∶3x4AC=1∶3
通过 xAB 的时间为 t,故通过 xBC 的时间 tBC=t.
高效题
组训练 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
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
[思路点拨] 汽车运动的第一段时间内初速度为零,但第二阶段 的初速度不为零,第二阶段的初速度为第一阶段的末速度.
[自主解答] 设汽车甲在第一段时间间隔末(时刻t0)的速度为v,
第一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s1,加速度为a;在第二段时间间隔内
第2单元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抓主干 双基知 识优化 破疑难 核心要 点探究 提素能 高效题 组训练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菜 单 隐藏
抓主干 双基知 识优化
破疑难 核心要 点探究
提素能 高效题 组训练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菜 单 隐藏
抓主干 双基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热学复习要点1、掌握分子动理论的三点基本内容。
了解分子的大小及估测分子直径的实验方法;掌握布朗运动的特点及其本质;熟悉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特征及其规律。
2、掌握内能的概念。
知道分子平均动能与温度的关系;知道分子势能与物体体积的关系;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及其间联系。
3、掌握热力学定律。
知道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定量表达;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知道两类永动机均不可能;知道绝对零度不可达到;知道能量守恒定律的具体内容并了解其建立过程。
4、掌握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了解气体的体积、压强、温度间的关系;理解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
二、难点剖析1、分子动理论(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所组成的应能分别体会到:组成宏观物体的微观分子的尺度是如此之小(数量级为10-10mol-1)。
而对组成宏观物体的微观分子的上述两点认识在物理滨发展中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实验的方法(油膜法实验)估测出微观分子的大小;明确了微观分子的“小”后进一步子解了组成宏观物体的微观分子数量之“多”。
这里应该强调指出阿伏伽德罗常数作用,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桥梁”。
(2)分子永不停息地在做无规则热运动重点在于把握布朗运动的与分子运动间的关系。
所谓的布朗运动,指的是悬浮于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所做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液体分子的撞击不平衡所致。
正因为如此,布朗运动的特点恰好反映出分子运动的特点:布朗运动永不停息,表明分子运动永不停息;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表明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剧,表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剧;布朗运动的明显程度随悬浮颗粒的尺寸加大而减弱,再一次从统计的角度表明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分子力。
关于分子力的特征与规律,应注意如下几个要点的掌握:①发子间的引力f引与斥力f G同时存在,表现出的分子力是其合力。
②分子间的引力f引与斥力f G均随分子间距r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f拆随间距r衰减得更快些。
③分子间距存在着某一个值r0(数量级为10-10m)当r>r0时,f引>f斥,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r=r0时,f引=f斥,分子力为零;当r<r0时,f引<f斥,分子力表现为斥力;④当分子间距当r>10r0时,分子间引力、斥力均可忽略。
⑤分子间引力f引,斥力f斥及分子力f随分子间距r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2、物体的内能概念的理解(1)物体的内能物体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和与分子力相对应的分子势能之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分子平均动能与温度的关系由于分子热运动的无规则性,所以各个分子热运动动能不同,但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平均值只与温度相关,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相同,则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相同,对确定的物体来说,总的分子动能随温度单调增加。
(3)分子势能与体积的关系分子热能与分子力相关: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而分子力与分子间距有关,分子间距的变化则又影响着大量分子所组成的宏观物体的体积。
这就在分子热能与物体体积间建立起某中联系。
考虑到分子力在r>r 0时表现为斥力,此时体积膨胀时,表现为斥力的分子力做正功。
因此分子势能随物体体积呈非单调变化的特征。
(4)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通常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涉及到的是内能与其它能间的转达化;而热传递则只涉及到内能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3、热力学定律及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①内容:物体内能的增量△E 等于外界对物体做的功W 和物体吸收的势量Q 的总和。
②表达式:W+Q=△E③符号法则:外界对物体做功,W 取正值,物体对外界做功,W 取负值;物体吸收热量Q 取正值,物体放出热量Q 取负值;物体内能增加△E 取正值,物体内能减少△E 取负值。
(2)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形式:①: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形式:②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注意:两种表述是等价的,并可从一种表述导出另一种表述。
(3)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
4、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PV/T 为一定值 克拉伯龙方程PV=nRT (n 为物质的量 R 为常数)三、典型例题例1:若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物质的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则可以计算出A 、固体物质分子的大小和质量B 、液体物质分子的大小和质量C 、气体分子的大小和质量D 、气体分子的质量和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分析:注意到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桥梁”作用以及固、液、气的结构特征。
解答:用M 表示摩尔质量,即一摩尔物质的质量,而一摩尔物质中含有N 个分子,因此每个分子的质量为NM 。
由于固体和液体中发子间距离较小,可以近似地认为分子是紧密地排列在一起的,那么若用V 表示摩尔体积,即N 个分子所具有的总体积,显然N V 就可以表示每个分子的体积。
而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用N V 只能表示每个气体分子平均占据的空间,而不是表示分子的体积,那么3MV 就可以表示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了。
所以应选A 、B 、D 。
例2:以r 、f 、E P 分别表示分子间距,分子力和分子势能,而当r=r 0时,f=0,于是有( )A 、 当r>r 0时,f 越大,E p 越大;B 、 当r>r 0时,f 越大,E p 越小;C 、 当r<r 0时,f 越大,E p 越大;D 、 当r<r 0时,f 越大,E p 越小;分析:注意到f 随r 变化的单调性特征与E p 随r 变化的单调性特征的比较。
解答:当r>r 0时,f 随r 的变化呈非单调特征,而E P 随r 则单调增大,这将表明:在r>r 0的区域内,E P 随f 呈非单调变化,所以选项A 、B 均错误。
当r<r 0时,f 随r 呈单调减小的变化,E P 随r 呈单调减小的变化,这又将表明:在r<r 0的区域内,E P 随f 呈单调增大的变化,所以选项C 正确而选项D 错误。
即此例应选C 。
例3、关于物体的变化,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B 、 物体对外做功,内能一定减小C 、 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D 、 物体放出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分析:注意到内能的改变有做功和热传递两个途径。
解答:物体同能的变化与外界对物体做功(或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从外界吸热(或向外界放热)两种因素有关。
物体吸收热量,但有可能同时对外做功,故内能有可能不变甚至减小,A 错;同理,物体对外做功的同时有可能吸热,故内能不一定减小,B 错;若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对外做功相等,则内能不变,C 正确;而放热与对外做功都是使物体内能减小,知D 错。
所以应选C 。
例4:恒温环境中有一个盛有高压气体的容器,找开阀门时气体高速喷出,当容器内气体压强恰与大气压强相等时及时关闭阀门,过较长的一段时间后再次打开阀门,则( )A 、 容器内气体要喷出来B 、 容器外气体要吸进去C 、 容器内气体不会喷出来,窗口外气体也不会吸进去D 、 无法确定分析:关键要分析清楚再次打开阀门时容器内,外的气体压强的大小关系。
解答:第一次打开阀门气体高速喷出时,容器内的气体将会因为膨胀做功且尚未来得及与外界进行热交换而减小内能,考虑到气体的内能主要是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且其分子的平均动能与温度相关,所以可以判断:第一次打开阀门气体高速喷出,容器内气体温度将有所下降。
在压强等于大气压强时关闭阀门,经较长的时间后容器内的压强将会由于从外界吸热而略有增加,因此再次打开阀门后容器内的气体会再次喷出。
即应选A 。
例5:如图-2所示,食盐(NaCl )的晶体是由钠离子(图中○)和氯离子(图中●)组成的。
这两种离子在空间中三个互相垂直的的方向上,都是等距离地交错排列的。
已知食盐的摩尔质量是58.8g/mol ,食盐的密度是2.2g/cm 3,阿伏伽德罗常数为6.0×1022/mol ,在食盐晶体中两个最近的钠离子中心间的距离的数值最接近于(就下面四个数值相比)A 、3.0×10-8cmB 、3.5×10-8cmC 、4.0×10-8cmD 、5.0×10-8cm分析:注意到估算中所构建的物理模型的特征。
解答:一摩尔食盐中有N 个氯离子和N 个钠离子(N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总数为2N 。
因为摩尔体积=摩尔质量/密度,即ρ/M V =,所以,每个离子所占体积ρN 2/M N 2/V V 0==。
这个V 0亦即图中四个离子所夹的正立方体的体积。
正立方体边长30V r =。
而距离最近的两钠离子中心间的距离为r 2。
因为摩尔体积=摩尔质量/密度,即ρ/M V =,而一定摩尔食盐中有N 个氯离子和N 个钠离子(N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故每个离子占据体积ρN 2N N 2V V 0==,这个体积下辈 图中四个离子所夹的正立方体体积,其边长为r ,有r 3=V 0,相距最近的两钠离子中心间的距离则为r 2,故有cm104cm 108.22cm 102.22.2cm 2.2100.625.58N 2M 2V 2r 2883243233300---⨯=⨯⨯=⨯=⨯⨯⨯=⨯==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