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合集下载

《草船借箭》参考教案(第二课时)

《草船借箭》参考教案(第二课时)

《草船借箭》参考教案(第二课时)《草船借箭》参考教案(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深入学习课文,理解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三、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

第一课时,我们主要通过读书,自学了本课的生字词,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了段。

下面要检查同学们的学习情况:1.检查读生词:妒忌商议负责推却都督委托既然迟延胶漆疑惑调度水寨轻易支援甘受惩罚大雾漫天饮酒取乐神机妙算2.了解分段掌握情况。

②诸葛亮知不知道这是周瑜的阴谋?为什么不当面揭穿他,反而主动立下军令状?这个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谈。

当时曹操率军南下,企图攻打东吴,之后再攻打刘备,以便一统天下。

东吴和刘备看清了曹操的阴谋。

因此才会联合起来抗击曹操。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所以诸葛亮才没有揭穿周瑜的阴谋,怕的是伤了和气,孙刘联合战线会破裂,导致被曹军各个击破的危险。

以上只是没有揭穿周瑜阴谋的一个原因,由此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诸葛亮不逞一时之能,为了刘备的蜀国,以大局为重,有着宽阔的胸襟。

接着教师还让同学读这一段,抓住诸葛亮的言行进行体会,从而看出诸葛亮知己知彼,胸有成竹,有把握完成任务,用实际行动挫败周瑜的阴谋。

至于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周瑜也是个非常聪明的人。

如果诸葛亮表现出犹豫的神色,周瑜还会有阴谋。

主动请任,其目的是将计就计,不露声色地麻痹周瑜,使之觉得自己很高明,连诸葛亮上了自己的圈套都不知道。

这样一来他必然特别得意,就会放松警惕,从而使诸葛亮掌握主动权。

对于这一段的学习,一定要让学生抓住两个人物的不同语言和神态,去分析两人的不同心理活动:周瑜面和心毒,在一句一个“先生”的虚假恭维之中包藏着杀机。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
(1)读一读,说说你从这段话知道了什么?(诸葛亮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候有大雾,他在等雾。)
(2)诸葛亮那个时代有没有天气预报啊?(没有)这又说明了什么?(这就说明了诸葛亮懂天文,识气象。)
(3)除了这儿,你还能从哪儿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出示课件8】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导入
(4)分钟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并且理清了文章的结构,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①草船借箭的原因是什么?
②通过第1~2自然段的学习,我们还了解到什么?
③这部分课文的哪句话点出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借箭准备和借箭过程。
此环节的设计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新课
教学
(33)分钟
二、了解“借箭准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诸葛亮请谁帮忙做借箭前的准备?(鲁肃)
2.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
(4)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的目的是什么?(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
(5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
(6)从这段叙述中你对诸葛亮又有了什么了解?(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抓住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利用大雾的天气,前去“借箭”。)
2.作业:运用学会的阅读方法,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三国演义》中自己感兴趣的章节。

基础教育精品课《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基础教育精品课《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通过自主学习、交流,能大致读懂“阅读 链接”中的原著片段 ,并能找到 课文中对应的段落。
2.通过交流,说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的特点。
环节四
总结全课
布置作业
1.总结全课。
2.读三国演义,感悟人物。
能说出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对阅读《三国演义》产生兴趣。
附: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诸葛亮 神机妙算(知天时、晓地理,识人心)
4.全班交流,归纳看法。
能通过多种形式反复读课文,借助关键语句,说出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环节三
拓展阅读
走近原著
活动一
链接原文,拓展阅读。
1.默读课后“阅读链接”部分,找出与课文对应的段落,找出不同之处。
2.原著与课文比较阅读,谈谈自己读后的发现或感受。
3.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故事中的人物有了进一步了解。你还想了解《三国演义》的哪些故事?
周瑜 心胸狭窄
鲁肃 忠厚老实
曹操 谨慎多疑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3.结合阅读实际,能说出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对阅读《三国演义》产生兴趣。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能通过文中关键语句,结合相关资料,能说出故事中人物的形象特点。
2. 结合阅读实际,能说出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对阅读《三国演义》产生兴趣。
教学难点:
结合阅读实际,能说出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对阅读《三国演义》产生兴趣。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草船箭》(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 名: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课时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课时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课时【篇一:《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草船借箭》教学反思《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我读了这篇课文后深深地被诸葛亮的智慧和胆略所折服。

那么怎样来让学生走入文本,去欣赏和感受诸葛亮的大智大勇?怎样通过课文中几篇名著的教学,激发学生多我国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呢?1、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

课前,安排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弄清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关系,弄清文中出现的四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它们与“箭”之间的关系,这不仅为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础,而且为落实课外阅读目标开了一个好头。

文本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四个:周瑜、诸葛亮、鲁肃和曹操。

通过反复研读课文后我发现文本中写到箭的,这四人各有不同的表述:周瑜——“造箭”,诸葛亮——“取箭”,曹操——“射箭”,鲁肃——“借箭”。

“造箭”周瑜要诸葛亮十天造10万枝箭,明明是周瑜心胸狭窄,公报私仇,想加害诸葛亮。

而诸葛亮答应3天造好,说明他心胸开阔,顾全大局,成竹在胸。

“取箭”则是诸葛亮对真诚厚道的鲁肃充满信心,对自己的拥有的知识充满信心,对自己的预设充满信心,彰显了他的聪明才智。

“射箭”是诸葛亮预料的曹操的必然行动,说明他深知曹操的多疑谨慎,大雾天一定不肯轻易出兵,只会放箭。

真可谓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凸现了诸葛亮过人的胆略。

“借箭”是忠厚朴实的鲁肃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作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因为只有他目睹并参与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全过程:向鲁肃借了船、借了兵,向曹操“借”了箭,诸葛亮自己不费吹灰之力,完成了周瑜交给的造箭任务。

使得周瑜也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2、抓住矛盾处设疑,引导学生仔细研究文本。

诸葛亮在那么一个复杂的环境下,能够不费一兵一卒而借来十万支箭,可见他在天时、地利、人和方面的成就非常人所能及。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课方案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自读课文,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按角色演活故事情节。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前因结果。

意会诸葛亮的神机秒术。

教课要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

教课难点:意会诸葛亮的神机秒术。

教课方法:读演联合读画联合教课过程:一、激趣定标。

1.课文主要写什么,是按什么次序写的?2.课文是分哪几步写的?板书:答应造箭——草船借箭——按期交箭二、自主研究思虑:1.你对故事中的哪些人物印象深刻?你喜爱哪个人物?喜欢他的什么?2.自由读课文,小组互相议论。

①诸葛亮是如何神机秒术的?②鲁肃帮了哪些忙?③曹操在用兵上有哪些特色?1.鲁肃会帮他相机板书:2.三天必有大雾3.曹操不敢发兵曹操必定放箭3.同学沟通自己喜爱的部分,在小组里读一读。

①草船借箭用的是什么方法?指导学生读相关语句。

②指引学生想象草船受箭的情形,而后用简笔划画一画、说一说。

③同学们还喜爱哪些自然段?4.诸葛亮按期交箭,周瑜怎么说的?(议论领会:“诸葛亮神机秒术,我真比不上他。

)5.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谈谈他的作用。

点明中心首尾响应三、总结概括:议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由有哪些?1.出示“草船借箭”和“草船骗箭”。

2.议论哪个题目好,为何?3.报告。

四、练习内化1.用接龙的形式演一演课文内容。

2.课外阅读《三国演义》。

附:板书设计:预定造箭————草船借箭————按期交箭(甘受处罚)(神机秒术)(自叹不如)周瑜:气度狭小意欲诬陷诸葛亮:顾全全局。

草船借箭 第二课时教案

草船借箭 第二课时教案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教案标题:《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草船借箭》故事情节发展。

2. 学习并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复述。

2. 关键词汇和短语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深入理解。

2. 学生对关键词汇和短语的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1. 课文《草船借箭》。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幅插图或播放一段与故事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对《草船借箭》故事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Step 2: 故事复述(15分钟)1. 教师简要复述故事情节,强调关键事件和人物。

2.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并复述故事情节。

3. 鼓励学生使用关键词汇和短语进行复述,并适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Step 3: 关键词汇和短语学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关键词汇和短语的卡片或投影片,带领学生一起读音和理解意思。

2. 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这些词汇和短语,例如示意图、情景演绎等。

Step 4: 阅读理解(15分钟)1. 教师分发阅读理解题目,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阅读和回答问题。

2. 学生完成后,教师逐一核对答案,并解释正确答案的依据。

Step 5: 口头表达(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故事中的某一场景或人物展开讨论。

2. 鼓励学生使用关键词汇和短语进行口头表达,并适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Step 6: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学生需要复习和巩固的部分。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使用关键词汇和短语写一篇关于《草船借箭》故事的简短小作文。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表演《草船借箭》故事的某一场景。

2. 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关键词汇和短语的游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述、学习关键词汇和短语、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草船借箭》故事,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2.掌握草船借箭的策略和战术;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草船借箭的策略和战术;2.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四、教学内容1. 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争策略之一,发生在公元208年三国时期,当时曹操率领大军攻打荆州,刘备为了抵御曹操的进攻,决定向孙权借箭。

然而,孙权并没有箭可以借给刘备,于是刘备想出了一个计策,让孙权派人在草船上装满箭,然后放到江中,让曹操误以为刘备已经得到了大量的箭支,从而放弃进攻。

2. 草船借箭的策略和战术草船借箭的策略和战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敌人的错觉:刘备通过让孙权在草船上装满箭,并放到江中,让曹操误以为刘备已经得到了大量的箭支,从而放弃进攻。

2.利用地形:刘备选择在江边进行作战,利用江水和草船来掩护自己,从而避免了曹操的攻击。

3.利用时间:刘备在夜间进行草船借箭的行动,利用夜色来掩护自己,从而避免了曹操的发现。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草船借箭的策略和战术,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刘备、孙权、曹操等角色,模拟草船借箭的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草船借箭的策略和战术。

3.创新设计:让学生在草船借箭的基础上,设计自己的战争策略和战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草船借箭的策略和战术。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创新设计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六、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听课态度、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角色扮演的表现等。

草船借箭第2课时教案

草船借箭第2课时教案

鲁村镇集体备课课时教学设计年级五学科语文主备人朱涛审核人王琦序号28课题《草船借箭》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的脉络及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3.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教学重点1.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难点研读文本语言,从中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学具板书设计草船借箭知天文神机妙算懂地理识人心前置预习诸葛亮是怎么接到箭的呢?他的“神机妙算”有表现在什么地方?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谢谢自己的体会。

教学过程五环节(引入-合作-运用-提升-拓展)学法指导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引出研究的问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1课《草船借箭》。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第一段“草船借箭的原因”,谁来说一说?2、那么,“草船借箭的结果”怎样呢?板:神机妙算说说“神机妙算“的意思。

3、鲁肃告诉了周瑜借箭的经过,周瑜就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比不上他。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借箭的经过”部分,看看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什么地方。

二、合作探究精读“借箭经过”,领悟“神机妙算”。

(共三个部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一个小组可重点讨论一个方面)知天文(1)生汇报,出示文字,相机引导体会:这句太罗嗦,没有动静干脆不写,直接写“第四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不更好吗?清楚,简练。

改不改?为什么?组织讨论,小结,指导朗读: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假如你是诸葛亮,看到这样大的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指导朗读:读出暗自高兴,得意的语气。

“为什么要等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这场大雾是不是碰巧遇上的呢?”小结:同学们这么聪明,通过研究这两个前后有联系的句子,体会到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早已预见到的,他了解气象知识,能充分地利用天气的变化进行“借箭”,所以周瑜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案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案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背景,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克服困难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原文阅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课文的背景知识介绍。

4. 课文主题思想的探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课文背景,理解课文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课文主题思想的深入探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营造有利于学习的学习氛围。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并进行实际运用。

4. 背景知识介绍:介绍课文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讨课文主题思想。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学习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草船借箭》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草船借箭》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草船借箭》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勇敢果断。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究历史故事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勇敢果断。

2.教学难点:分析诸葛亮的计策,理解草船借箭的寓意。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草船借箭》,引导学生质疑。

(2)简介诸葛亮。

2.自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3.讨论课文内容(1)诸葛亮为什么要点齐20条船,还要将士们用绳子把船连起来?(2)诸葛亮为什么选择第三天四更时行动?(3)诸葛亮为什么要草把子?4.小结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复述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

(2)讨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2.分析课文(1)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计策是如何形成的?(2)诸葛亮是如何利用地理、天气、敌情等条件制定计策的?(3)诸葛亮的勇敢果断体现在哪里?3.表演课文(1)分组讨论,准备表演课文。

(2)表演课文,展示诸葛亮的形象。

(2)教育学生学习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勇敢果断,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复述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

(2)讨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2.课堂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

3.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课外阅读《三国演义》,了解更多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讨论、表演等形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勇敢果断。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优秀教案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优秀教案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诸葛亮聪明才智,敢于挑战的精神品质。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人物形象和特点,了解故事背景。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深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为学生展示三国时期的战争场景。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三国故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氛围。

(2)学生通过课文,学习生字词,并组内交流分享。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特点,了解故事背景。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组织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故事。

(2)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人物的小练笔。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3. 学习效果评价:通过单元测试或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草船借箭》学案第二课时(精品)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草船借箭》学案第二课时(精品)

《草船借箭》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知天文、动地理、识人心、巧安排。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周瑜与诸葛亮对话时的言语态度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1.重点: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知天文、动地理、识人心、巧安排。

2. 难点:体会周瑜与诸葛亮对话时的言语态度的特点。

三、导学问题1.思考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2.全文中诸葛亮一共说了几次话?3. 哪里写诸葛亮的笑?他在笑谁?这是一种怎样的笑?4.诸葛亮是靠那些因素获胜的?周瑜是因为什么失败的?5. 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还可以看出诸葛亮和周瑜分别是个怎样的人?四、参考资料1.视频:空城计、三顾茅庐(优酷网)2.图片:草船借箭、箭、草船、大雾(百度图片)3.资料(百度文库):(1)罗贯中简介:罗贯中(约1330-1400),元末明初杰出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太原人。

相传他是施耐庵的学生,曾共同从事过创作。

从《三国演义》反映出来的丰富斗争经验推想,他是一个有抱负、有理想并有一定军事、政治斗争经验的人物。

在创作上,他的才能是多方面的,曾写过戏曲和乐府隐语,现存戏曲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但他的主要成就还是小说,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今存署他名字的小说,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2)诸葛亮简介:诸葛亮是三国时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

字孔明,人称卧龙,东[汉末]年徐州琅邪郡阳都县(在今山东沂南县)人。

诸葛亮生于汉灵帝光和四年。

他出生的第四年,即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就爆发了黄巾大起义。

军阀割据,战乱不休,诸葛亮又失去了双亲,依随叔父诸葛玄生活。

诸葛亮十五岁跟随叔父到荆州襄阳去依附刘表。

他看到刘表昏庸无能,不是命世之主,于是结庐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山中,隐居待时,这是公元197年的事。

诸葛亮在隆中已隐居了十年,他广交江南名士,“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最新)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最新)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人物入手,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借箭”的经过。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课文,理解文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能简要复述借箭的经过。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能有条理地复述借箭的经过。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板书课题:草船借箭2.指导学生说出本文叙述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板书:诸葛亮神机妙算(二)分组学习第一段1.组内朗读第一段提问:你是怎么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小组汇报]2.演示对话文字,分角色朗读,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三)从文字入手,了解课文第二段1.自读第二段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学生回答]2.演示语句“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这些材料。

”提问: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果然”是什么意思?可以看出什么?(四)紧扣“神机妙算”指导学生复述“借箭”经过。

1.默读课文。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学生回答]2.再读“借箭”经过体会“神机妙算”。

3.观看演示。

学生试着复述“借箭经过”。

4.指名边看演示边复述“借箭”经过。

(五)指导朗读故事结局。

1.推荐读结局部分。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学生回答]2.齐读周瑜“自叹不如”的语句。

(六)小结:诸葛亮能预测第三天的大雾,注意水流和风向的特点,了解鲁肃的为人,这说明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所以诸葛亮神机妙算。

(七)开放性问题引起学生读书兴趣。

提问:你们还知道《三国演义》中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其它故事吗?(八)作业:搜集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

创造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领悟到学习一篇按事情发顺序写的记叙文要分清事情的全因后果。

2、提高抓重点词句、前后联系读懂课文的能力,体会诸葛亮的杰出才干。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五年级语文教案——《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之2

五年级语文教案——《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之2

五年级语文教案——《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之2第二课时一、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关键的词语。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习,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神机妙算)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

1、要求学生划出能表现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2、讨论交流。

知天文(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①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吃惊)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②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③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

这样写即清楚有简练。

行吗好吗为什么(组织讨论,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④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

懂地理(1)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说说理由。

出示: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出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识人心(1)识曹操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边默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梗概,以及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知道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才智超群的人。

4、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从而体会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才智超群的人。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一起读课题。

2、昨天,我们初读课文了,还记得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出示投影1:课文先写了________接着写了_________重点写了_________最后写了________。

浏览课文回忆。

看来初读课文读得不错,我还想考考你们3、初读课文以后诸葛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们说得挺好的,不过课文只用了一个词就概括了你们说的内容。

哪个词?找找--(板书:神机妙算)4、还记得我们上节课的思考作业吗?二、要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习才能深入。

默读课文,用心想,这篇课文哪个问题最有研究价值?1、大多数同学认为神机妙算最有研究价值,那提出了问题到哪里找答案啊?2、投影--下面就请大家找出文章中能充分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读书体会,读懂的`地方用!作标记,不懂的地方用?作标记。

3、汇报交流你们的读书收获吧(1)围绕神机妙算先说说在阅读中产生的问题?(2)围绕神机妙算谈谈读书的收获吧!(3)*大雾漫天--这是场什么样的雾?这么大的雾怎么读出来呀?*诸葛亮早就算定三天之后必有这场大雾漫天,你说神不神?妙不妙?这就是神机妙算。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出示投影2: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看到诸葛亮如此神机妙算,周瑜是自叹不如啊!(4)再和前面的内容联系起来,更能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再读书思考。

*诸葛亮几次说话,会是()说?能想象出来吗?真好,要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找三人分角色读。

*去掉提示语,2人组练读,小组展示。

早有安排,早有谋划,所以才胸有成竹地立下军令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船借箭》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知天文、动地理、识人心、巧安排。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周瑜与诸葛亮对话时的言语态度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知天文、动地理、识人心、巧安排。

体会周瑜与诸葛亮对话时的言语态度的特点。

教学重点
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知天文、动地理、识人心、巧安排。

教学难点
体会周瑜与诸葛亮对话时的言语态度的特点。

课前准备
图片、课件、动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文章分了四段。

同学们来回故一下。

二、新课学习
(一)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

1.要求学生划出能表现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2.讨论交流。

知天文
出示“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1)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吃惊)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2)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3)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

这样写即清楚有简练。

行吗?好吗?为什么?(组织讨论,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4)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


懂地理、巧安排
(1)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图,并上黑板来摆一摆,说说理由。

出示“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出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识人心、识曹操
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他在笑谁?这是一种怎样的笑?(笑自己的神机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


识鲁肃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请同学们仔细的讨论一下。

3.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特征。

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非凡才干。

而周瑜嫉妒
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一段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对白,老师读提示语,一、二组同学读周瑜的话,三、四组同学读诸葛亮的话,体会一下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还可以看出诸葛亮和周瑜分别是个怎样的人。

(读后讨论)三、结论总结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的大将风度。

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

四、课堂练习
判断下列答案是否正确。

1.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①是说鲁肃很讲信用。

()
②是说鲁肃不提借船的事。

()
2.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①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预测准确。

()
②选择这样的天气,太不好了。

()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把草船借箭的故事讲述给家人听。

六、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知天文
神机妙算懂地利、巧安排
识人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