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列夫·托尔斯泰

合集下载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是伟大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从创作初期开始,特别在19世 纪60年代以后,他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追根 究底”地要找出群众灾难的真实原因,认真地思考祖国的命运和未 来,因此,他的艺术视野达到罕有的广度,在自己作品中能够反映 1861年农奴制废除后到1905年革命之间的重要社会现象,提出这个 转折时期很多的“重大问题”,尽管他的立场是矛盾的,他的解答 是错误的。然而,托尔斯泰的伟大,主要还由于他以天才艺术家所 特有的力量,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图画,而那些“重大问 题”大多就是在“图画”中艺术地提出来的。[
列夫〃尼古拉耶 维奇〃托尔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 列夫· 尼古拉耶维奇· 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文学家、思想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 列尼娜》、《复活》,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其作品深刻地展现了 俄国剧烈的社会变动。
• 列夫· 托尔斯泰是现实主义的顶峰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传统不仅通过 高尔基而为苏联作家所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在世界文学中也有其巨 大影响。在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中,他提出了“托尔斯泰主义”, 对很多政治运动有着深刻影响。
人物图片
名言
• • • • • • • 1`如果忘却自己而爱别人,将会获得安静、幸福和高尚。 2`如果做某事,那就把它做好。如果不会或不愿做它,那最好不要去做。 3`信仰是人生的动力. 4`一个良知纯洁的人,觉得人生是件甜美而快乐的事。 5`人类的使命在于自强不息地追求完美。 6`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7`人,就是一条河,河里的水流到哪里都还是水,这是无异议的。但是,河 有狭、有宽、有平静、有清澈、有冰冷、有混浊、有温暖等现象,而 人也一样。
• 描绘性格的发展和变化,自然浑成而不露斤斧痕迹。托尔斯泰的风 格主要特点是朴素。力求最充分最确切地反映生活的真实或表达自 己的思想,因此,虽然在艺术上要求严格,却不单纯以技巧取胜, 不追求形式上的精致,也不回避冗长的复合句,而只寻求最大的表 现力。 • 晚年的时候,在心理分析上力求简洁,不写感受的整个过程,只写 心理过程的各个阶段的主要环节;有时采取戏剧的方法,通过行动 和对白来表现。不写性格的顺序发展过程,而写突然事故引起的决 定性转变。在结构上,为了表现人物的醒悟,常常采用倒叙的方法; 为了集中,长篇小说也不再用多线索,而用单线索逐渐展开的方式。 在语言上,则力求质朴简练和浅显易懂,接近民间故事。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一个西伯利亚商人司蔑尔科 夫到妓院寻欢作乐。茶房卡尔金庚和当过使女的勃 契诃娃,见商人有钱便起了谋财害命的念头。他们 把一包药粉交给玛丝洛娃,要她放到商人茶杯里, 骗她说是安眠药。当时,玛丝洛娃正被商人纠缠得 厉害,想摆脱他,便照样做了。结果商人被药死了。
案发生后,茶房和使女贿赂律师,把罪责全栽在玛 丝洛娃的身上。
托尔斯泰用人性论的观点解释聂赫留朵夫的思想变 化,他的恶的一面是由于受“动物的人”支配,善的 一面是由于受到“精神的人”的支配。他的道德的 “复活”是“精神的人”的胜利,聂赫留朵夫的形象 集中地体现了“托尔斯泰主义”的“不以暴力抗恶” 和“道德上自我完善”的思想。 这是托尔斯泰为主人公设定的出路,是典型的“托 尔斯泰主义”的解决方式。
玛丝洛娃被押回监狱,犯人们对玛丝洛娃都给以同 情的问候。当他们知道她已被判刑时,一个犯人说: “这年月,真理跑到狗那儿去啦。”
聂赫留朵夫认为法庭作出了不公平的判决。他去找 律师法纳律,准备把案件告到高级法院。同时,他 还去找检察官。承认自己曾勾引过玛丝洛娃,要求 去探狱,并准备和玛丝洛娃结婚来弥补自己的过错。 他宣称说,今后自己不再当陪审员了,因为法庭 “所有的审判不但没有益处,而且不道德”。
这个故事给托尔斯泰强烈的震动,于是他以这个故 事为蓝本,塑造了聂赫留朵夫这样一个人物。
《复活》是托尔斯泰几十年来对政治、经济、 哲学、宗教、道德、美学的探索总结。
《复活》借一个习见的题材——贵族公子引 诱下层女性——对现存的一切制度进行猛烈 的抨击,写得独特而新颖;
他还以一个不仅为自己而且为本阶级的罪孽 进行忏悔的贵族人物,表现了一种彻底根究 群众灾难的真实原因的大无畏精神。
(犯人以及聂赫留朵夫对审判结果的反应和举动)

6年级语文下册年级语文版上册课第4单元16穷人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6年级语文下册年级语文版上册课第4单元16穷人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伟大而孤独的作家11月20日,是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逝世95周年的日子。

1910年11月10日,托尔斯泰从自己的雅斯纳亚-波良纳庄园秘密出走。

途中,他不幸患上了肺炎。

10天后,托尔斯泰在阿斯塔波沃车站的站长室逝世,走完了自己辉煌而又孤独的一生。

“俄罗斯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大师”1828年9月9日,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出生于距莫斯科不远的雅斯纳亚-波良纳的贵族庄园。

他出身名门,是彼得大帝时代承袭下来的贵族,世袭伯爵。

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逝父,从小由姑妈照料长大。

由于家境殷实,童年起就有家庭教师精心照管他的生活和学习。

16岁时,托尔斯泰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系。

三年后,他中断学业,回家经营庄园。

1851年,托尔斯泰到他哥哥所在的军队当了一名下级军官,在高加索地区参加了沙俄与土耳其的克里米亚战争。

1855年,他参加了著名的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

此役中,托尔斯泰英勇善战,屡建战功。

从1852年开始,《现代人》杂志上发表了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中篇小说《童年》,这是他步入文坛的处女作。

在《童年》中,托尔斯泰通过对小主人公单纯而又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的细微描写,展示了一个出身贵族家庭、聪颖、敏感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

到出版4卷本选集的1864年,托尔斯泰已经发表了20多篇中、短篇小说,其中包括研究“心灵辩证法”的自传体三步曲《童年》、《少年》和《青年》,反映高加索军旅生活的《袭击》、《伐木》等,以及描绘战争条件下军人思想感情的《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3篇,体现俄国农奴制下农村生活的《一个地主的早晨》、以寻求道德思想为主题的《哥萨克》等。

尽管托尔斯泰个人认为上述这些作品不过是“小试牛刀”,但事实上仅凭此就足以让他有资格置身于俄罗斯一流作家的行列。

如果说19世纪60年代还仅仅是俄罗斯伟大作家的话,随着《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两篇长篇巨著的先后问世,托尔斯泰开始赢得了世界声誉,成为一代文学巨匠。

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1828年9月出生在图拉省一个有名望的贵族世家。

早年父母先后去世。

童年和少年时代受过严格的贵族家庭教育。

1844年进入喀山大学学习,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1847年因不满学校教育,辍学回到家乡雅斯纳亚•波里亚纳。

他在自己的庄园里试图改善农民处境,未获成功。

1851年随长兄赴高加索,当了一名志愿兵,后又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

托尔斯泰从50年代开始创作。

早期作品主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1851~1857年)、军事小说集《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856年)、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年),以及赴西欧旅行时写下的小说《琉森》(又译《卢塞恩》)(1857年)等。

60年代初,他的创作进入高潮,除完成中篇小说《哥萨克》(1853~1863年)等作品外,还创作了史诗性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1866~1869年)。

70年代的主要作品是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年)。

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在长期精神探索的基础上,完成了世界观的激变,与本阶级决裂,转向宗法农民一边。

这时他加强了对专制制度的批判,但又进行“不以暴力抗恶”和“道德自我完善”的说教。

80年代以后,托尔斯泰仍不断有杰作问世。

1899年完成的长篇小说《复活》,可以说是作家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

此外发表的主要作品有: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年)、《哈泽•穆拉特》(1904年)、《舞会之后》(1911年)、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年)、《活尸》(1911年)等。

晚年的托尔斯泰始终为自己的思想情绪与农民有距离而深感痛苦,为自己的家庭生活与农民有巨大差距而十分不安。

1910年11月10日离家出走,途中患肺炎,20日病逝于阿斯塔波沃车站。

终年82岁。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真正的苦难没有旁观者瑞典文学院的大门准时在10月再次打开,这一次白俄罗斯女作家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殊荣。

从《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到《锌皮娃娃兵》《最后的见证人》等作品,阿列克谢耶维奇几乎以一己之力,挑战了人们习以为常的历史记载方式,用直面真实的力量,来记录那些从未发出过自己声音的人类的命运,被誉为“我们时代苦难和勇气的一座纪念碑”。

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后来在明斯克担任尼曼文学杂志的特派记者。

阿列克谢耶维奇用做记者的笔真实地记录着历史以及历史中普通人的痛苦和眼泪。

在《切尔诺贝利的回忆》这本书里,也是如此,她的视角永远是从最弱势、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人那里来看待所有的灾难。

蒋方舟说:“重新读一遍《切尔诺贝利的回忆》。

当巨大的建筑倒下,看到的是一个个人。

消防员的遗孀目睹自己的丈夫一点点变成具有高放射性的物体,连死后的骨灰都令人躲避;父亲把六岁的女儿装进小小的棺材里……作者花了三年的时间去收集和保存灾难亲历者的情感,也是因为人脑海中那些模糊的情感、传言和印象更接近真相。

”阿列克谢耶维奇冒着核辐射的危险,深入切尔诺贝利,采访生活在那里的人们。

她曾在访谈里说:“你来到某个村庄,村里的人已经全部搬走(有些村庄连同茅屋、水井、圣像都一起被埋了起来)——只留下一尊列宁纪念碑……对于可触可见的牺牲物,我们已经司空见惯。

我们等待出现双头的雏鸡、无刺的刺猬。

最初,谁也不理解所发生的事件的规模,谁也不了解可以杀死你身上的未来。

有人曾问过阿列克谢耶维奇:“你撰写这些著作,自己居然没有变成疯子?这种压力是普通人心理无法承受的。

你不是录音机,你是个活人,你得把所有一切从心里过滤一遍。

这些可怕的资料,会不会改变你的心灵?”她说:“我是独自行进的,我要用我的文字记录下世界上最真实的无常。

”这句话可以概括她的生活和写作特点。

阿列克谢耶维奇仿佛来自另一个时代,然后独自一人记录着这个时代的声音。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我读过莫罗的传记,知道托尔斯泰 也有很多的缺点,比如年轻时生活略失检 点,脾气暴躁等。但是世界上不曾有过一 位象他一样心地善良、纯洁,对自己道德 批判到近乎残酷的地步。当他犁地、做木 工活、自己补鞋子,编民间故事和识字课 本的时候,我们知道他并不是在浪费时间。 如果他不这样去做,我们就看不到他那些 伟大的作品了,因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 发展有其特定的规律。
A. ①大方雅致 ③红似玫瑰 B. ①红似玫瑰 ③油而不腻 C. ①亮若水晶 ③大方雅致 D. ①油而不腻 ③亮若水晶 ②亮若水晶 ④油而不腻 ②大方雅致 ④亮若水晶 ②油而不腻 ④红似玫瑰 ②红似玫瑰 ④大方雅致
拓展阅读
读罗曼·罗兰《托尔斯泰传》 (文/王佩) 自现代以来,流行连篇累牍的传记。 传记作者们拼命发掘一切可以搜罗的资 料,力图再现笔下人物生活的每一个细 节。而古代的人们不是这样。古罗马普 鲁塔克的〈名人传〉,司马迁的〈史记〉 中每一篇传记不过几千字。
2、列夫﹒托尔斯在文坛驰骋60多年, 创作了 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其 战争与和平 》、《_________ 复活 》、 中有《____________ 《 安娜·卡列尼娜 》三部长篇小说代表 了他艺术高峰。
二、选择句子适当的词语。
(1)(托尔斯泰的)长髯覆盖了两颊, 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 C)脸 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脸颊:凹陷
嘴唇:厚
拜访者的态度:疑惑
惊讶 尴尬
2、 课文前半部分对于托 尔斯泰的肖像描写,突出了哪两 个方面的特点?它们分别对塑造 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平庸丑陋
反衬
灵魂的高贵, 眼睛的精美
欲 扬 先 抑
大众化
说明
是人民大众的普 通一员,与俄国人 民同呼吸共命运

列夫托尔斯泰的故事

列夫托尔斯泰的故事

列夫托尔斯泰的故事列夫托尔斯泰是俄罗斯著名的小说家,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评论家和哲学家,他在很多领域都有很多的成就。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列夫托尔斯泰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目录列夫托尔斯泰的故事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一个贵族家庭,他一岁半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十岁时父亲也相继去世,所以他一直都是靠亲戚抚养长大。

列夫托尔斯泰虽然身为贵族,却对农奴们充满同情。

在圣彼得堡时,他看到了一个衣服破破烂烂的乞丐,就掏钱给乞丐,这时,有人告诉他这个乞丐是骗钱的,他反而说::“我不是捐给他钱,我是捐给道义!”有个年轻人想要一举成名,所以去请教了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向他解释,每个人都好比一个分数,现实中的自己其实就是分子,理想中的自己是分母。

分母越小的话,那么分数就相对越大,反之如果分母越大,那分数就越小,当分母无限大时,分数就相当于零了。

列夫托尔斯泰为什么与妻子决裂列夫托尔斯泰晚年与妻子决裂并离家出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他的思想完全转变后,与他的妻子产生了很大的分歧,他发觉自己与妻子的思想差距日益扩大,而且他的信徒与妻子之间的纠纷也让他十分苦恼。

其二,虽然他的思想完全站在农奴的立场,但他同时又身处地主庄园的生活,他的心里产生巨大的矛盾。

在他离家出走前,他的妻子曾跪下来恳求他再读一遍曾经为她所写的诗歌,试图用这种方法来挽回他的心,但他最终还是秘密离开了。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历史上著名的批判文学家,他的著作描写了俄国人民在革命期间顽强斗争,是俄国革命的真实写照,曾被多次收录到我国的教科书。

他的思想在后期产生了巨大的转变,因此他还与他的妻子彻底决裂。

列夫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继他的父母离开人世后他由亲戚养大,虽然是个贵族,列夫托尔斯泰却同情农奴,这也是他后来和妻子决裂的一个原因,因为他的思想完全站在农奴那,导致他内心和现实产生了很大的矛盾,除此之外他和妻子决裂的原因还有一个,是他的思想完全转变,所以和妻子产生分歧,他们的婚姻也这么逐渐走上了终点。

《列夫托尔斯泰》ppt课件

《列夫托尔斯泰》ppt课件

运用比喻夸张修辞来刻画人物肖像,更有力的突出 人物的特征,反应人物的精神世界。
招风耳
失调、崎岖、平庸、粗鄙
须发特点:面部多毛 须发浓密 面部轮廓:十条崎岖,平庸粗鄙 面容表情:消沉忧郁 丑陋可憎 长相平平:普通平常 大众一员 令拜访者失望:期望眼见 巨大反差
托尔斯泰长相平庸普通,他拥 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
第二部分(第6—9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 的眼睛,揭示其不凡的精神世界。
初读感知,评托尔斯泰外貌的“丑 ”
自由地默读课文第1—5段,说说茨威格笔下的托 尔斯泰长什么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 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植被多于空地 ”来 比喻“多毛的脸庞 ”,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他脸部的 总体特征——
作者的这种写法叫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相同点:比喻、夸张联袂运用。 不同点:前者多用抑笔,写托尔斯泰的外貌平庸甚至丑陋, 后者高度赞美托尔斯泰的眼睛,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 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这 是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先抑后扬,写托尔斯泰外貌的 丑陋是为了突出其眼睛的美,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 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 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 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笑容。
对人民,朋友,和蔼可亲。
(3)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间的物 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 既来自对社会生活人间百态的观察,同时又通过他的作品 准确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伟大的人,他的 一生可以用“矛盾 ”一词来总结。这个人,他活着 的时候,拥有至高无上的荣誉、地位、财富,可是 最后却孤单寂寞地死在一个不知名的小火车站;他 被人们尊称为俄罗斯文学大师,最后的坟墓却是一 个不起眼的小土丘;他是世袭贵族,却抛弃贵族的 身份甘心做一个普通农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茨威格的《列夫 ·托尔斯泰》,来看看他究竟是一 个怎样的人吧!

《复活(节选)》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复活(节选)》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车尔尼雪夫斯基
使人物的感情变化能够顺应自身性格的逻辑,自然而真实。
朗读第44段,再次体会托翁巧妙的心理描写
小说以《复活》为题,课文节选部分是指谁的复活 ? “复活”经历了几个阶段?请结合课文简要分析。
观点一:“复活”指的是聂赫留朵夫的“精神复活” (1)聂赫留朵夫的复活历程——三个阶段:
①探监时忏悔赎罪,自我感动,处于“利己”的自私阶段 ②看到她索要卢布自甘堕落时犹豫是否要救赎她 ③决定拯救她,毫无所求,只希望她精神苏醒,实现“利她”的精神复活。
玛丝洛娃的冷漠让他感受到距离感,不敢再用亲切的称呼
语言、心理描写(内心独白) 自我欣赏式忏悔
1.“对,我在做我该做的事,我在认罪。”聂赫留朵夫想。他一想到这里,眼泪就 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铁栅栏,说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情感,免 得哭出来。(12) “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我讨厌你,讨厌你那副眼
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32) 蔑视、冷漠
玛丝洛娃的“笑”都是讨好谄媚, 而她的“眼”则是不屑厌恶。 证明玛丝洛娃并没有真正堕落。
语言描写:称谓变化——“您”“你”“卡秋莎” 1.第一次对话时,聂赫留朵夫不知道用“您”还是“你”,随即决定用“您”。
陌生疏远;表达忏悔庄重严肃的态度。
列夫·托尔斯泰 复活之路的第一步

“复活”从字面上看指“死了又活过来”,一

般指的是肉身的复活,这种形式的复活我们在影视

剧恐怖片里屡见不鲜。

而今天我们将走进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 《复活》,去认识另一种更为高级的复活类型——
精神的、灵魂的复活,并从主人公身上一起去感知
灵魂的复活吧!

八年级语文教案: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写作风格

八年级语文教案: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写作风格

八年级语文教案: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写作风格:1.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文学作品;2.掌握托尔斯泰的文学风格和思想特点;3.学会欣赏和评价托尔斯泰的作品。

一、教学内容及思路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

本节课主要介绍托尔斯泰的写作风格。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1.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预习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代表作。

2.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托尔斯泰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让学生了解托尔斯泰的作品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讲授托尔斯泰的写作风格(1)主题广阔。

托尔斯泰的作品常以宏大的题材入手,反映人类的根本问题,如人的本性、社会的问题、宗教的问题等。

(2)风格简明。

托尔斯泰善于简明扼要地表达,他的描述是纯粹、简洁、生动、真实的。

(3)超凡的心灵洞察力。

托尔斯泰善于观察人物性格和精神状态并能刻画出深刻、精确的形象。

(4)融入人道主义思想。

托尔斯泰在作品中强调人类的平等、自由和尊严,反对专制、压迫和剥削,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思想。

4.学生学习托尔斯泰的作品让学生分组选择托尔斯泰的作品,进行阅读并讨论。

5.学生演讲每组学生分享其选读作品的感受。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辅助学生发现托尔斯泰的文学风格和思想特点。

6.总结教师总结托尔斯泰的文学风格及其作品的思想精髓,并对每位学生的演讲进行评价。

三、教学评价本教案旨在让学生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文学作品,掌握托尔斯泰的文学风格和思想特点,并学会欣赏和评价托尔斯泰的作品。

通过阅读和演讲,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刻地了解托尔斯泰的作品,还能够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列夫托尔斯泰 课文

列夫托尔斯泰 课文

列夫托尔斯泰课文
《列夫·托尔斯泰》是一篇人物传记,描述了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性格和作品。

文章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形象和深邃的思想。

文章首先描述了托尔斯泰的身高和体型,强调了他的高大和魁梧。

接着,文章描绘了托尔斯泰的面部特征,包括浓密的胡须、宽阔的额头、深邃的眼睛等等。

这些特征让托尔斯泰的面孔显得格外独特,也反映了他内心的世界。

在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时,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如将他的胡须比作森林,眉毛比作灌木丛,眼睛比作湖泊等等。

这些比喻既描绘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也展现了他内心的情感世界。

除了外貌描写,文章还通过托尔斯泰的作品、思想、性格等方面来展现他的伟大。

托尔斯泰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本质。

他的思想强调平等、博爱和人道主义,呼吁人们关注弱势群体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总的来说,《列夫·托尔斯泰》是一篇生动的人物传记,通过细腻的描写和
深入的分析,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思想价值。

2024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4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与反思第【1】篇〗知识与技能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体会细节描写。

(重点)2.研究欲扬先抑的写法。

(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托尔斯泰热爱人民、执着、博爱的精神品质。

一、导入新课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非凡、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著名的传记作家茨威格,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快速阅读,把握文章大意提问1:本文前后对托尔斯泰描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明确:前文着重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后文侧重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提问2: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不仅使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而且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请仿照示例,从课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目光、眉毛、须发、皮肤和鼻子的句子。

明确:示例:描写目光:“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描写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描写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描写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描写鼻子:“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提问3:课文前半部分对于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突出了哪两个方面的特点?它们分别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明确:(1)脸相平庸丑陋,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和眼睛的深邃;(2)大众化,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

提问4: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明确:他的目光犀利深刻,具有准确的洞察力。

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的欣赏与沟通

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的欣赏与沟通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对人性的探索而著称。

在他的作品中,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描写和关注是常见的主题之一。

本文将着重探讨托尔斯泰对穷人的欣赏与交流这一主题。

一、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列夫·托尔斯泰(Lev Tolstoy,1828年-1910年)诞辰于俄罗斯一个贵族家庭,他在成年后经历了一系列人生转折,逐渐转向普通人的生活和思想。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反映了他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深刻关注。

二、对穷人的欣赏托尔斯泰的作品充满了对穷人的赞美和欣赏,他将他们描绘成富有感情、勇敢坚韧的形象,并对他们的生活困境表达了深切的同情。

在他的作品中,穷人并不是一味遭受命运摆布的弱者,而是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追求。

他通过塑造这些人物形象,表达了对穷人的敬重和欣赏之情。

三、与穷人的交流与欣赏穷人相伴随的是托尔斯泰与穷人之间的交流。

他不仅在作品中通过对穷人形象的刻画进行交流,还亲自走进农民和工人的生活,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

他的这种亲近和交流,使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穷人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也使他的作品更具真实感和震撼力。

四、尊重和支持穷人托尔斯泰对穷人的欣赏与交流并不止步于文学创作,他还积极支持革命和社会改革,主张与穷人团结一致,力争改善穷人的生活状况。

他提倡和实践了“农民教育”和“非暴力抵抗”等理念,为改善穷人地位而不懈奋斗。

他的这种行为,不仅是对穷人的尊重,也是对社会公正的追求。

五、结语在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和行为中,对穷人的欣赏与交流是一个重要主题,他用自己的文学创作和社会实践为穷人发声,表达了对他们的尊重和支持。

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社会上也影响深远,成为了一种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精神遗产。

一、对穷人的欣赏的深层含义托尔斯泰对穷人的欣赏并非简单地停留在对其坚韧、勇敢等品质的肯定上,更深层次地体现了他对人性的理解与尊重。

走进列夫托尔斯泰的宣传标语

走进列夫托尔斯泰的宣传标语

走进列夫托尔斯泰的宣传标语走近列夫·托尔斯泰的宣传标语1. 托尔斯泰:伟大作家,道德教育家 - 感受他的智慧与对人类问题的思考2. 探索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世界:从《战争与和平》到《复活》,汇聚最伟大的故事和思想3. 与托尔斯泰一起反思人性:他对个人责任和社会正义的追问将引发你内心深处的共鸣4. 深入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与思想:他的饱受痛苦的人生经历和智慧见解将给你以启发5. 托尔斯泰与和平主义:他对非暴力和爱的力量的倡导,将让你重新审视世界6. 托尔斯泰对教育的见解:参观他的学校和图书馆,了解他对青年教育的重要性的独特洞察力7. 托尔斯泰的艺术创作:探索他的文学作品和绘画作品,领略他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8. 托尔斯泰及其对性别平等和女权主义的贡献:他对妇女解放的积极影响,对于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9. 托尔斯泰的继承:他对文学和思想的深远影响,启发了无数后辈作家和智者10. 加入我们,走进托尔斯泰的故居,感受他的灵魂,共同传承他的智慧与勇气。

11. 托尔斯泰奖学金:支持研究者深入研究和传播托尔斯泰的思想,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和谐12. 探索农村生活的美好:参观托尔斯泰的农庄,感受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乐趣13. 托尔斯泰与心灵的栖息地:在精神梳理的环境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平衡14. 波斯托洛夫斯基庄园:重返托尔斯泰笔下的历史场景,体验那些时代的氛围和故事的感人之处15. 托尔斯泰读书会:加入与托尔斯泰思想相关的讨论和阅读活动,与他的粉丝们分享你的思考和感悟。

16. 托尔斯泰的家庭生活:了解他与家人的关系,探索他个人生活中的幸福和矛盾。

17. 托尔斯泰的晚年:他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挣扎,将给你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提供深入洞察。

18. 托尔斯泰的推动改革:了解他对教育、法律和社会政策等领域改革的积极参与和影响。

19. 托尔斯泰的灵感之源:感受他对自然和人民的热爱,以及他从中汲取的艺术灵感。

20. 走近托尔斯泰,走进人性的深处,找到属于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

8列夫·托尔斯泰

8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作者: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名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因其作品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

走进作者【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代表作】小说《最初的经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传记《三位大师》《罗曼·罗兰》等。

写作背景正值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

他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拜访了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领会了托尔斯泰的伟大,回国后,他为其写了传记。

脸颊 黝黑 粗糙 崎岖 平庸 滞留 愚钝器宇 蒙昧 酒肆 缰绳 轩昂 胆怯 藏污纳垢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诚 惶 诚 恐 入木三分 广袤无垠 jiáyǒucāo qíqūyōng zhìyúdùn mèisìjiāng qiègòujīn huǎng mào yín 学习字词髭:嘴巴上边的胡子。

髯:两腮的胡子。

鬈:(头发)弯曲。

崎岖: 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

滞留: 停留不动。

滞,不流通。

器宇: 气概,风度。

禁锢: 束缚,限制。

轩昂: 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锃(zèng)亮:形容闪亮耀眼。

涟涟(lián):泪流不断的样子。

盎(àng)然 :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

蒙昧:愚昧无知,不通事理。

鹤立鸡群: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人群中十分突出。

正襟危坐:整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

形容严肃、恭敬或拘谨的样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肖雅萱 班级:39班 艳琼 书名作者:曹文轩
指导老师:莫 读书报告单
讲述一个男孩与一个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 葵花。一个特别的机缘,七岁的城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 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 但十二岁那年,女孩葵花被命运召回了她的城市,男孩 青铜从此常常遥望着芦荡的尽头,遥望着女孩葵花所在 的地方……
1、作品写尽苦难,将苦难写到深刻;写 尽美好,将美好写到极致;写尽大爱,将 大爱写到充满生机与情意。这种对苦难、 对美好、对大爱的细腻描写和咏叹宛如一 股温暖清澈的春水,将湿润和纯净每一个 读者的眼睛和心灵,牵引人们完成对生命 中真、善、美的永恒追寻。2、作者是怎 样将事情描写的如此生动、细腻的?
生命是什么?一只只被捕的小鱼在鱼网里跃动,想要逃出去。那是生命吗? 一株株小草冒 着风冷雨,从泥土里慢慢钻出来。那是生命吗? 直到我读完青铜葵花,我才感悟到生命的 意义这书讲述的是一个贫穷但快乐的村庄,一个贫穷但充满爱的家庭,一个名叫青铜的哑 巴男孩和一个叫葵花的女孩。这个贫穷的村庄经历过水灾,火灾和蝗灾,但他们仍然没有 放弃生的希望,每次灾难过后,村里的人又开始辛勤地劳动。这个贫穷的家庭,穷得快揭 不开锅了,并且还有一个哑巴儿子,但还是热心助人,领养了干校的一个孤儿——葵花。 青铜虽然是个哑巴,但他身残志残,每天都去打猪草,放牛。妹妹葵花来了之后,他更努 力地去工作,供妹妹上学。葵花要演出时,青铜给葵花做冰项链;葵花写作业时,青铜给 葵花捉萤火虫做南瓜灯;蝗灾时,为了让妹妹吃饱,他还花了很多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去抓河边的野鸭子, 煮鸭汤给葵花喝。生命就是要像大麦地人一样,遇到困难永不屈服,勇往直前。生命就是 要像青铜一家一样,认为生命的意义是在于出,在于给予,而不是索取。读完这本书,我 不仅感悟到生命的意义,我还拿到了开启生命的钥匙!
获省部级学术奖、文学奖30余种。其 中有国际安徒生提名奖、中国安徒生 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宋庆 龄文学奖金奖、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奖、 冰心文学大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 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国 际电影节“金蝴蝶”奖、北京市文学 艺术奖等奖项。
1、七岁女孩葵花走向大河边时,雨季已经结束,多臼不见的阳 光,正像清澈的流水一样,哗啦啦漫泻于天空。一直低垂而阴沉 的天空,忽然飘飘然扶摇直上,变得高远而明亮。2、葵花很孤 独,是那种一只鸟拥有万里天空而却看不见另外任何一只鸟的孤 独。这只鸟在空阔的天空下飞翔着,只听见翅膀划过气流时发出 的寂寞声。苍苍茫茫,无边无际。各种形状的云彩,浮动在它的 四周。有时,天空干脆光光溜溜,没有一丝痕迹,像巨大的青石 板。实在寂寞时,它偶尔会鸣叫一声,但这鸣叫声,直衬得天空 更加的空阔,它的心更加的孤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