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魏微小说的忆旧内蕴以《流年》为例学士学位论文
论郭沫若的微型小说
晨 报副 镌
》
,
收入
郭沫若 全 集
1926年
》
。
学编 第 十卷
日上 海
路 畔的 蔷 薇
第 三篇 是
收入
《
矛盾 的统一
》
10 0 0 余 字 ,
《
发 表于
,
洪 水 周 年增 刊
郭沫 若 全 集
、
文 学编 第九 卷
, ,
水 平线 下
我们 所
谓 的 微 型 小 说 是 指 一 种 篇 幅 微不 景 描 写 的 这 样一 种 小 说 样 式 社 会生 活 在
、
而 它 们 在 微 型 小 说 的 创 作 上 ( 包 括 取材 义 更 是 不可 忽 略 的
:
构思
、
表 现 手法
,
文 体等方 面 ) 的 开 创 性 的 意
“
心 境 的瞬间祖露
按 郑 伯奇 的 分类 法
。
这 三 篇 作 品 可 归 为郭沫若
。 。
随笔
2
型 小说
。
。
式
”
的
“
身边 小说
”
那一类
。
身 边小 说 是一 种 心 境 小 说
。
宫 人想 上楼
,
而
我 则 不想 她 们 上 楼
的矛 盾
构 戍了两 对可 笑 的矛盾
,
而 这 两 对 矛 盾 之 中 又 隐 含 着 贫 与富
巧 妙 地讽 刺 了
。
正是 在 这 几 组 矛 盾 的 纠 葛中
,
作 者 勾勒 出 一 幅 微型 的 人 生 漫 画
“
知 识 分 子 的 虚荣 心
并映 衬 出
趁生命的气息逗留——浅谈《日光流年》
命运之神没有怜悯之心,上帝的长夜没有尽期。
你的肉体只是时光,不停流逝的时光,你不过是每一个孤独的瞬息。
-------博尔赫斯夕阳终于开始沉落,像等待了千万年那样久,久得让人精疲力尽。
夜晚很快就要降临,带来无边的黑暗和寂静。
趁着这快要沦落的温暖,突然想起了博尔赫斯的《你不是别人》,与《日光流年》一般,同样的抗争,却也是同样的悲剧和流离。
耙楼山的故事如一团不肯被囚在牢里的火,碎成烟雾,在空气里慢慢地溢散,晕染着生和死纠缠的宿命。
“嘭的一声,司马兰要死了”,故事却要开始了。
《日光流年》叙述故事的风格和形式都是奇特而罕见的。
“司马兰的妻哥杜柏正悬在那边的坡地放羊,蓝汪汪的羊叫声,连天扯地弥漫了整个山脉。
”《日光流年》开头的这段描写在第一时间就让感受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所有的时间和空间都浸在这蓝汪汪的光色中慢慢地流动着,似静止而又绝非静止。
那种诡丽的颜色似乎也溢出了书页和山野,弥漫了我的视野和心灵。
到我读完整个故事,这种感觉更浓烈了,但阎连科的这种魔幻现实主义是区别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他不仅结合了西方的魔幻主义,更继承了我国古典文学传承至今的神秘主义和本土的宗教色彩,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存繁衍的黄土地,天真而不荒诞,具有开创性而又接地气。
因此相对于魔幻现实主义,我更愿意称这种风格为中华民族本土的“神实主义”。
用“神实主义”谱写的《日光流年》就像是沁入了我们民族血肉的一首神话史诗,也确实像扯着嗓子和心肺喊出的一曲纯粹空明而不失质感、高昂热烈而又夹带心酸的绝美长调。
阎连科在写《日光流年》时采用了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中前所未有的“倒放”式文本,即逆向推进故事的发展进程,将司马兰的一生生死置换,故事的开头就已经道出可结局,而传统意义上的开始却又藏匿在故事的最末端。
英国“文坛教父”马丁?阿米斯的代表作《时间箭》就是采用了这样一种手法来叙写故事。
《时间箭》是马丁?阿米斯的一部伟大的探索杰作,作者在小说形式上作了极其大胆超凡的尝试,用最特立独行的手法和笔触为全人类开启了惊人的深度和无边宽广的阅读视野,成为文学史上“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枢纽作品”的伟大丰碑。
魏收散文创作论析
58
商 丘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文类 聚》卷 五 八 作 魏 收 撰 。 张溥 认 为 ,此 文 作 者 为 三是 在魏 收看 来 ,温 、邢 可 引 以 自许 的只 有 “章 表 碑
杜弼 ,但态度嗳昧 ,日:“此作 (《为东魏袭梁文》)是 志 ”之作 ,其他 创作 包括 赋 作在 内均 无 可称道 之处 。
魏收 是 北 齐散 文成 就 最 高 的作 家 ,其 散 文创 作 主要 包 括 赋 作 、史 传 散 文 以及 诏 文 、册 文 、封 禅 、表 启 、奏议 、移文 、书信 、家训 、碑志 、祭文等应用文 ,内 容 丰富多 彩 ,文 风 华 美 。其 才气 和 文 学 成 就 主要 表 现在 赋 作 、碑 志 和 史 传 散 文 中。 其 赋 作 散 佚 不 存 (只存 两句佚 文 ),但 通 过 钩沉 史 料 ,仍 可窥 其 概貌 :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3600—2019(01)一O057一O5
关 于魏 收散 文 ,虽有 学人 对其 关注 ,但 多言其 史 传散文《魏书》,如钱钟 书《管锥编》(第四册 )、曹道 衡 的《南 北 朝 文 学 史》、宋 冰 的 《北 朝散 文 研 究》¨ , 极 少触 及其 他 ,如 钱 钟 书 只 有 数 语 论 及 魏 氏 《为 侯 景 叛移 梁朝 文》;再 者 ,虽 有 硕 士论 文 讨论 魏 收若 干 散 文篇 目,但 深 广 度不 够 ,且 有 的 观点 值 得 商榷 ,如 有 人认 为魏 收散 文 总 体 风 貌 以质朴 为 主 ,这 显然 与 事 实 不符 。鉴 于此 ,笔 者有 必 要 对 魏 收散 文 作进 一 步讨论 。笔 者秉 持 文 学 本 位 研 究 的 理念 ,主要运 用 文本分析法和考证法对魏收散文进行整体考察 ,以 期 对 其散文 研究 有 所补 益 以及 对学人 全面认 识其散 文有 所助 益 。
发现日常与传统的魅力
发现日常与传统的魅力作者:胡顺淑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8期摘要:魏微在小说中呈现日常生活中的多面人性,描绘“逃离”与“回归”的生活轨迹。
同时,魏微在其传统的生活伦理影响下,在创作中运用视角转换等叙事技巧以实现其传统的创作伦理观。
小说把尖锐敏感的话题、复杂的人性置于一派温和的叙事氛围中使之彰而不显,从而探索出一条创作新路。
关键词:魏微;人性;逃离;回归;传统作者简介:胡顺淑,女,山东省日照市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1级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8-00-01魏微的小说注重对日常生活的书写,然而这并非回到“新写实”的老路,而是另辟蹊径,“在精神上继承了先锋的传统,在内容上回归到当下的现实。
”[1]在这样的创作观引导下,魏微的小说呈现出鲜明的个人特色:在传统的叙事伦理约束下,小说描写真实的日常和探索个中多面的人性。
一魏微笔下的日常是恒常又是温暖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以此遮蔽了生活的真和多面的人性。
她笔下各式各样的小人物总会时不时产生逃离的欲望,发出一声声刺耳的“尖叫”,但是和许多“新生代”作家的笔下小说主人公在思想或行为上叛逆、狂欢甚至堕落不同,魏微并未对人物荒诞与虚无的存在体验加以浓墨重彩的书写,而是平静地去叙述那些逃离复回归的生活轨迹或心态历程。
《到远方去》里那个中年男人下班路上的一次不成功的“出轨”,谁能想到三十多年来安安稳稳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不能让他心安呢?谁能想到“到远方去”的欲望总是像群蚂蚁噬咬着他的灵魂呢?《流年》中的杨婶是如此,《校长、汗毛和蚂蚁》里的校长亦是如此。
诸此种种,虚无的人生体验和荒诞的现实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暗流涌动,人性的多面性就在这逃离和逃离的欲望中表现出来。
但是魏微并未纵容笔下的人物尽情地宣泄这些苦闷的现代性体验,她对日常生活的态度是宽容的更是理性的。
质疑·迷恋·拷问——论魏微小说中的“情感性”
希腊、 罗马文学, 有一些作品表现氏族、 部落没落阶段社
会 生活 , 生了一批 冲决血缘 伦常 的经典 , 成 了一种 文学 产 形
向她倾诉苦闷( 到远方去》 ; 《 )小玉同数个男友发生了关系, 但却对他们缺乏爱恋( 父亲 ・ 《 来访》 ; ) 杨嫂则以五十岁之
情感中的一种常见形态。中国的传统文化, 极为强调人伦之 美, 因此 , 对那些多少带有“ 乱伦” 色彩的情感十分排斥, 直
至今 日, 恐怕 这种文化基 因依然 左右着人们 的阅读 趣味 。因
此 , 中国 的文 学 史上 , 在 像曹 禺 的 《 雨》 张 爱玲 的 《 雷 、 金锁 记》《 、心经》 那样 涉 足这 一领域 的作 品 , 之又少 , 少 并且 , 这 些 作品之所 以能 被接 受的 , 因为一方面都带有 明显的变态 是 色彩 , 方面又表露 了鲜 明的批 判倾 向。而魏微 则不 然 , 另一 在 她的笔下 ,亲 情 中的男 女 ” 是健 康 的 , “ 多 神圣 而纯 洁 , 不 带 任何猥亵色彩 。同时 , 在创作 倾 向上 , 魏微 也少 有批 判意
量, 男女之间的纽带。 似乎更多地依赖 肉体欲望。她曾直言 不讳:想来, “ 男女之间最主要的连接还是身体。那里头有人 世间最基本的元素, 欢腾, 喜悦 , 某种情感, 虚无; 那里头有索
地老天荒 的古典 式爱情早 已荡然无存 , 粉红的浪漫色彩 已然 消尽。“ 叔叔” 是个 花 花公 子 , 的 心在 一个 又 一个 姑娘 身 他 上浮动 , 他离开 了司令 员的女 儿 , 抛弃 了可人 的朱姑娘 , 和婶
窒息 。在百年 如一 日的 日常时 间的 销蚀 之 下 , 情 乃至 生 爱 命, 很快就 会丧失欢腾跳跃的 力量 。“ 他们都老 了 , 也都在过
魏微小说的日常生活叙事
魏微小说的日常生活叙事作者:张露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20年第07期内容摘要:作为七十年代出生的作家,魏微一直有着清醒的创作追求。
她坚守自己的声音,关注普通人的平凡生活,温暖流畅地进行叙事。
她的小说日常书写表现为都市日常、小城日常和乡村日常,既展现出它们柔和静谧的一面,也展现出压抑疼痛的一面;在艺术手法上,选取儿童视角,运用拟声词、口语词和方言日常化的叙事语言,亲切通俗,给人身临其境的日常实感,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关键词:魏微日常生活叙事艺术手法一.日常生活与日常生活叙事日常生活與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是每个个体生存的基础。
阿格妮丝·赫勒在《日常生活》中从理论上构建人的日常生活,把日常生活界定为“个体在生产要素的集合”。
①她认为,日常生活是以重复性思维与实践为基础的领域,实用主义、可能性、模仿、类比、过分一般化以及单一性事例的粗略处理是日常生活模式。
如果每个人在日常生活水平上都是主动积极的,那么这些模式引导着每一个人。
同时,赫勒也指出了日常生活图式和内在结构的惰性,具有阻碍创造性思维与实践的保守性。
衣俊卿的《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一书中对日常生活的内涵作出了细致具体的定义,“日常生活是以个人的家庭、天然共同体等直接环境为基本寓所,旨在维持个体生存和再生产的日常消费活动,日常交往活动和日常观念活动的总称,它是一个以重复性思维和重复性实践为基本存在方式,凭借传统、习惯、经验以及血缘和天然情感等文化因素而加以维系的自在的类本质对象化的领域。
”②“叙事就是对一个或一个以上真实或虚构的事件的叙述。
”③叙事是对一系列事件的叙述,日常生活叙事就是把日常生活作为对象进行叙述。
魏微对于日常生活叙事有着非常敏锐的意识。
七十年代作家中,魏微的写作一开始就从本质上与同为七十年代的作家有着很大的区别和分歧。
如同代的棉棉、周洁茹、卫慧等,她们以标新立异自诩,刻意追求张扬的叙事,描写光怪陆离的生活。
流浪母题的另类书写——魏微小说谈片
品 中重 构 一 个 具 有 审 美 意 义 的 世 界 ,展 现 了人 物 现 实 的 生 存 空 间和 隐蔽 的 情 感 世 界 , 见证 了 当代 社会 人 心 、 性 人 以及 情 感 的 坚 守 和 改 变 。 黄 咏 梅 小 说 带 给 我 们 一 种 温 暖
更 是 现 代 社会 中 情 感 流 浪 者 的典 型代 表 。她 们 的情 感 流 浪 状 态 更 为 复 杂 ,爱 情 与 乡情 掺 杂 在 一起 的 流 浪更 为痛 楚 , 情之舟永远 无法靠 岸 , 爱 乡情 上 也 总在 异 乡 徘 徊 , 情
陈召荣从形态 学 的角度将“ 浪” 流 分为 显性流浪 、 中介形 态、隐性 流浪三种类型 。显性流浪主要指 的是行 为层面
流浪与性爱 漂泊的形式呈现 出来 ,人们追寻 的伊甸 园难 以重建, 永恒的灵肉合一成 为难 以得到的奢侈品。《 暖昧》
中 的 我 与蟑 螂 在爱 与 不 爱 、 生 与 熟 悉 、 情 与 冷 漠 的两 陌 温
端游移着 ,他不爱 我 , 也不爱他 , “ 我 可是我们却 在一起 , 想着跟爱相关 的另外 一些事情 , 却永远不是爱 。我欲哭无 泪 。” 一种荒诞的事实就这样存在着。现代社会物质的 日 益丰富与人们 内心 的 日益空虚 ,使人们 的精 神总是处 于 焦虑和缺失状态 , 导致 了这样一 种灵 肉分离 的爱情 。《 情 感一种》 中的栀子 、 化妆 》 《 中的嘉 丽 、异 乡》 《 中的许子 慧
白 云
精神状况 ,那 么在 爱情中的情感流浪则多是现代人 的专
利 。在 物 欲 横 流 的 当 下世 界 里 , 情 常 以 昆德 拉 式 的情 感 爱
魏微小说创作论的开题报告
魏微小说创作论的开题报告题目:魏微小说创作论摘要:小说是一种通过文学语言进行叙述的艺术形式,是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魏微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类型,具有独特的文学特点。
本论文旨在探讨魏微小说的创作方法和文学意义,分析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并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继承和发展魏微小说的创作。
关键词:魏微小说、创作方法、文学意义、继承和发展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自古以来,小说一直是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也是文艺创作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而魏微小说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类型,自唐代以来一直备受关注,有着独特的文学特点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现如今,随着中国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魏微小说的创作和传承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对于魏微小说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论文从魏微小说的创作方法和文学意义两个方面出发,深入分析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并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继承和发展魏微小说的创作。
具体研究内容和方法如下:1. 魏微小说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首先介绍魏微小说的概念和定义,探讨其与其他小说类型的区别和联系;然后阐述魏微小说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 魏微小说的创作方法和文学意义。
探讨魏微小说的创作方法和技巧,以及其所表达的文学意义和人文内涵。
分析其在人物描写、情节构思、语言表现等方面的特点和风格。
3. 魏微小说的继承和发展。
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继承和发展魏微小说的创作。
结合当代文学的发展和现实社会的需求,思考如何创造出更具有现代价值和文化内涵的魏微小说。
四、论文结构和特点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魏微小说的概念和发展历程、魏微小说的创作方法和文学意义、魏微小说的继承和发展、结论。
本论文分析魏微小说的独特创作方法和文化意义,旨在深入探讨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继承和发展魏微小说的创作,具有深度和实用性。
同时,本论文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可以为当代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旧时光的美好与伤痛——论魏微小说《流年》中的女性成长
yuwenjianshe001@67旧时光的美好与伤痛——论魏微小说《流年》中的女性成长广东金融学院 陈华娟摘要:本文以青年作家魏微的小说《流年》为研究对象,探讨小说中以“我”为第一视觉下的旧时光,以及存在于旧时光中的美好与伤痛,分析小说中女性成长的审美话语,剖析作者的个人生活经历与小说成长主题的联系。
关键词:女性成长 《流年》 魏微引言魏微创作的有关成长主题的小说很多,诸如:《乔治和一本书》《十月五日之风雨大作》《拐弯的夏天》等著作,作者皆从最平凡的日常生活入手,基于自身经历描写书中人物的成长。
《流年》作为魏微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以细腻的女性笔触描绘了一幅令人向往的童年画卷,描述了女主人公对亲情、爱情和成长的自我认知。
一、作者的经历对小说成长主题的影响从魏微20世纪90年代初登文坛开始,她与众不同的写作视觉就引起了文学评论家的广泛注意。
学者葛红兵这样评价魏微:“她来自生活的另一面,那里是黯淡的、灰尘的、隐约的,某种忧伤静静地沉淀在生活的深处,她让我们看到了70年代后作家写作上的另一面:一种深深地怀着伤口的叙述。
魏微是我们时代的异乡人。
”从魏微的文字中可以看出,她专注于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描写,于细微之处进行叙事,并融入一定的社会心理学、女性主义来解读小说中的人物命运。
魏微这样解读自己的文学创作之路:“我终于写小说了,起因却是另一个。
1994年前后,我的女友们都纷纷恋爱结婚了……,我觉得痛惜。
一代少女就这样走过了她们的青春期,心平气和的……然而谁看见过她们那五光十色的、像肥皂泡一样破灭的幻想……我决定把它们写下来。
”从魏微的创作初衷来看,她写作的本意就是将自己女友的成长经历用文字记录下来,写出她们的少女时代,写出她们曾经有过的梦想和苦恼,这种初始的创作意图奠定了魏微小说中女性成长主题的基调。
从《流年》的叙事来看,魏微将自身的童年经历通过艺术加工描述出来:在微湖匣的美好时光、与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日子。
通过回忆旧时光里女主角“小蕙子”成长中的美好与困惑,结合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文革时期,描写了尘世男女的生活百态,塑造了一个普通少女在成长中的困惑和对性的懵懂。
魏微与鲁敏小说叙事比较
魏微与鲁敏小说叙事比较作者:周佳慧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8年第12期内容摘要:魏微和鲁敏,都是江苏籍的70后作家的中坚力量,她们都热爱写作,在创作上都成绩不俗。
但是,她们的小说的叙事风格却又显著不同,各有千秋。
魏微在创作上迥异于书写情欲与物质的特征,叙述从成长到漂泊的主题,漂泊中情感的疼痛和困惑、迷失,以及旧时光的美好与伤痛。
鲁敏,以她的东坝系列小说令人瞩目,她对人性之善、对一种温暖诚挚的生活作出了大胆的、颇具说服力的书写。
同时,她对城市地带喧嚣浮世中的幽微经验和零散的、难以确认的价值,作了富于想象力的表达。
魏微和鲁敏小说的叙事主题、风格,都值得进行一番比较,以便对其小说创作有更好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魏微鲁敏小说叙事风格比较一.叙事主题方面的比较魏微小说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是印象中的忧伤之美,比如《化妆》里充满了嘉丽对十年前自己的回忆。
那时候的她还是个穷学生,沉默寡言,走路慢悠悠的,她长得只能算中等,她的记忆带着莫名的忧伤。
一通电话掀起了她一段痛苦记忆,但当再回忆的时候,剩下的只有那些使她永难忘怀的感人片段。
这部分的记忆即使带着忧伤,也是美好的。
毕竟,嘉丽曾经深深爱过。
第二是真实平凡的爱情,例如《大老郑的女人》中的大老郑给自己找了个已离异的乡下女人,一开始也没有接受他们,后来被真心打动。
这个女人帮他把这个原本不像家的家撑了起来,让他在异乡得到了家的温暖。
他们的爱情是细水长流的。
第三是与残酷现实进行积极的抗争,例如《化妆》“穷像一块试金石,换得的是那男人的蔑视侮辱与仓皇逃离”[1]被科长羞辱过的嘉丽在十几年后,历经磨难,终于出人头地,摆脱了因为穷带来的自卑。
鲁敏小说主题第一是都市的无爱与无奈,《白围脖》中,忆宁与田刚的婚姻已经到了“昨天看电视时,忆宁的腿无意中搁到王刚的腿上,后者马上亳无掩饰地用手推开”[2]的地步;《转瞬即逝》中田荷识时务地以“速配秀”的方式嫁给了比自己大十六岁、事业有成的钱永宏,而初入机关的林海也已经将“各方面的轻重缓急拎得很清”;即使是《我是飞鸟我是箭》中处于恋人状态的艺术青年“我”与“小珂”也只是默契地“维持着亲密状态又不疯狂投入”的关系。
魏微小说论
魏微小说论
魏微在90年代被《小说界》选为“70年代以后”代表女作家。
从此,魏微在文坛被广泛关注。
但当年的魏微并没有像卫慧、棉棉那样大红大紫。
她放弃商业化的包装,凭着自己对文学的独特感悟,继续着遵循内心的写作。
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风头正盛的时代作家如今已是昨日黄花,而魏微的写作却一直保持着强劲的生命力。
她凭借特有的文学气质,成为“70后”作家群体中一个独特的存在。
本文从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为绪论,共分为两节。
第一节阐述了魏微与“70后”作家群体的关系,第二节主要对魏微小说的研究概况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第二部分从魏微小说里的情感因素入手,以亲情和爱情为主题进行阐发。
第一节对亲情里的男女进行探讨,借鉴性本能的转移机制和童年的情感经验等相关理论,对亲情里复杂的男女关系进行了分析、论述,同时也肯定了人类普遍经验下对伦理道德的超越。
第二节论述了魏微小说体现出的对浪漫爱情的消解,阐述了激情之爱与浪漫之爱的虚伪性与脆弱性。
第三部分以魏微小说里强烈的现代意识为焦点,探讨了其所表现出来的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本章从生命的孤独体验、伤感的时间意识、人生的荒诞本质三个方面阐释了对生命本质的探寻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第四部分论述了魏微小说表现出来的悲悯情怀,主要探讨了魏微小说里对个体精神漂泊的关注以及在伦理规则下个体的无力和卑微。
此外本章还阐述了魏微小说中底层生存的艰难和对人性的理解。
第五部分主要论述了魏微创作的嬗变,探讨了魏微从“先锋”意识到关注社会现实的转变过程,同时也证明魏微
个人化写作的痕迹正在日渐淡化。
用均匀的时间刻度丈量人生与时代——读魏微长篇小说《烟霞里》
一写作是孤独的事业,即便作为一个作家,有着诸多的同行,你也很难观察到别人的写作过程。
更何况大多数作家在写作时都会把自己像蚕茧那样紧紧包裹起来,直到蝶变的时刻。
因此,近距离目睹魏微的长篇小说《烟霞里》的诞生过程,也成了我个人的相当独特的文学体验。
我之所以有幸目睹,是因为直到《烟霞里》出版前我们还是同事,她的办公室就在我斜对门,几乎每天都能聊上几句。
在这里,我简单勾勒下这部作品的写作背景。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随着老一辈作家的退休,70后著名作家魏微不得不在她所就职的广东作协承担起重要的行政职务:广东文学院院长。
她努力适应着新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却日渐繁多,她必须挤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适应。
但是,那个酝酿多年的长篇还要写,于是她便像守财奴那样开始规划时间。
她先是决定节省上下班的路上时间,住在了作协的招待所。
作协是作家之家,往来作家不少,前来见见魏老师也是目的之一,因此,她不得不断然拒绝一切在外吃喝的应酬活动。
此外,作协的领导也很支持她,尽量减免她开会的次数。
可焦虑依然折磨着她,因为她的写作是需要深度沉浸的,她做不到像很多作家那样:清晨或睡前安静写作两三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可以做别的事情。
她需要的是全天候沉浸在那种虚构的氛围中,等待着记忆与想象力的复活。
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里专门谈到长篇小说的写作:“把自己逼进这种固定模式里,建立生活与工作的循环周期,才有可能创作长篇小说。
因为这漫长的工作对能量的需求大得异乎寻常,必须先牢牢固守自己的态势。
不这么做,说不定就会因为实力不足导致半途而废。
”①在目睹魏微的写作时,我想到了这番话,不免心有戚戚焉,魏微就是以这种极限压缩生活的方式,建立起了自己的“生活与工作的循环周期”,才终于完成了《烟霞里》这部50多万字的鸿篇巨制。
而此时,距她上一次发表小说已经过去了十年时间。
她这十年,并不是停笔,而是陷入了对生命的无限质询,她写个几万字,不满意,放在那里,然后丢失了。
魏微:成长一九八四作家魏微
魏微:成长一九八四作家魏微魏微,女,原名魏丽丽,1970年生,江苏人,诗人,作家,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协青年作家。
1994年开始写作,1997年在《小说界》发表作品,迄今已在《花城》《人民文学》《收获》《作家》等刊物发表小说、随笔近一百万字。
小说曾登1998年、2001年、2003年、2004年中国小说排行榜。
2003年获《人民文学》奖,2004年获《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2004年获鲁迅文学奖,部分作品译介海外。
一九八四年离我远了,这中间隔了十七年,一个时代的变迁,一代人的成长……我不知道该怎样回忆这代人的成长,站在风尘的一九八四年的街头,他们会看见一些什么呢?也许他们走着,每天在这上学、放学的路上,脚下踢着一颗石子,人有些无聊。
黄书包斜挎在肩上,在屁股的另一侧颠簸着,里面发出铅笔盒撞击书本的声音。
他们是中学生了,才十二三岁吧。
课业一下子沉重了许多,新添了英语、历史、地理、植物……他们知道“叶绿素”、“北回归线”等新名词,“rose”是玫瑰花,如果用作人名,就叫罗斯。
真是有趣得很。
这是被寄予厚望的一代。
他们身处的时代是那样的热火朝天,风尘仆仆,许多人搭着时代的列车往前赶,汗渍淋漓的……整个八十年代就像夏日的农贸市场,充满了各种奇怪的、不相干的尖叫声。
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走走停停,存很多幻想,可有时也是茫然的。
他们不知为什么来到这里,来找什么。
也许是来看热闹的吧?有的就空手而归了,也有的呢,顺手捞到了一点小便宜。
这是物质主义盛行的年代,也是理想主义的年代。
青年人开始寻根了,热衷于追溯人的源头,他们会问出“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样的傻问题。
整个一代青年是迷惘的,空有很多体力,可是浪费了。
而这一代的少年呢,正在安静地成长。
时代的好处,他们还来不及体会。
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一个活泼向上的年代,每天都在生长,正如“日新月异”。
可是这与他们有什么关系呢?成长里没什么新鲜事,啃着手指头,一天又一天,就这么迷迷糊糊地长大了。
岁月的暖伤逆流成河——再论魏微的女性成长小说《流年》
的童年是一种暖伤 , 构成 了小 说的“ 精神特质 ” 。通过《 流年 》 , 魏微打通 了现代文 学与 当代写 作之 问的壁 垒 , 沿袭
了文学史上有关诗意抒情和 日常生活 写作 的传 统 , 同时能娴熟地驾 驭现代主义写作技巧 。
关键 词 : 日常生活 ; 文革 ; 女性成 长
中圈分类号 : I 2 0 6 .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2 0 9 5— 8 1 0 2 ( 2 0 1 4 ) 0 4— 0 1 2 1 — 4 0
Ye a r s Wa r m I n j u r i e s R i v e r
— —
On we i we i S f e ma l e g r o wi n g— u p“t i me ”
XU Ai—z h u
( S c h o o l o f J o u r n a l i s m a n d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N a n c h a n g , N a n c h a n g 3 3 0 0 3 1 , C h i n a )
n o v e 1 . T h ou r g h t h e“ t i me ”, We i We i o p e n e d he t b a r r i e r b e t w e e n mo d e i T l 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 c o n t e mp o r a r y w r i t i n g , f o l l o wi n g t h e l i t e r a r y h i s t o y r o f p o e t r y a n d t h e d a i l y l i f e wr i t i n g t r a d i t i o n, a n d c a n s k i l l f u l l y ma n a g e t h e mo d e ni r s t wr i t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s . Ke y Wo r d s :d a i l y l i f e ; C u l t u r l a Re v o l u t i o n; g r o w t h f o w o me n
浅谈魏微小说的伤逝情怀
2016.03魏微是70年代的作家,但是她的写作风格又与其他同时代作家有很大的区别,她选择用用一种悠远、古老和经典的叙事情调去为现代生活创造久远的怀想。
品读魏微的作品可以深切的感受到那份经典、质朴的怀旧之风与古典传统,给人一种节制、委婉、明媚而又忧伤的情感体验。
一、繁华都市中的漂泊之感魏微作品中的伤逝情怀主要体现在对逝去的理想主义的追寻,这种温情的挽歌式情感,使其作品中对生命品质的描摹更加鲜活生动。
通过对魏微作品的品读,不难从中感受到一种对人的尊严的追寻与失去尊严的失望。
在市场化为背景的城市生活中人们逐渐失去了精神的依傍,于是他们只能转身离开城市向着乡村中走去,寻找对精神的净化方法,也使得自己的精神世界得以片刻的宁静。
这种对精神的追寻过程已经不只局限于精神信仰的养成,而是最为重要的情感就是精神的尊严。
小说中对人物尊严逝去情感的产生,多数是源于对其失去尊严与保持尊严的感伤。
魏微小说中的漂泊之感塑造打破传统意义上,离开家乡寻求安生立命之所的漂泊感,而是一种生于斯长于斯的一种无根感,是人们为寻求生存之本中产生的一种卑微感与惶恐感。
《异乡》中描述了一个描述了一个只身离家的青年在北京打拼的心路历程,尽管在经受种种委屈与磨难之后,主人公获得了体面而收入不菲的工作,实现了自身对繁华都市生活的美好理想追求。
但当她带着这份荣光回到故乡时,却发现故乡已不是“故乡”。
繁华都市中漂泊卑微感与恐惧感伴随而生,但是在获得成功之后,试图回到家乡找到精神上的认同与归属,却又产生一种理想幻灭之感,觉得故乡要比异乡更异乡。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游子在繁华都市中的漂泊之感,并将这些情感指向意义上的荒芜和无根的酸楚与痛苦,最终形成一种对理想与尊严逝去的感怀情感。
漂泊不在是个体的命运,而是那些在繁华都市中漂泊的寻求不到理想归宿的现代人的总体情感状况,最终成为一个无家可回的流放者的无奈。
二、平乏时代里的困惑感忧伤是一种优秀的美学品质,它能够让思想与灵魂有所承担,从而为生命的轨迹带来一丝承重感。
行走在“日常”里的精灵
行走在“日常”里的精灵
魏微小说具有自觉的日常叙事观,即小说源于日常生活又止于日常生活。
其小说的日常写作表现出城市日常生活与乡村日常生活的同时双现,并且在城乡日常生活的描绘中导出人的生存困境。
她的小说还多以南京日常生活为背景,通过性爱、婚姻、女性等视野来观照日常世俗。
其小说艺术方面的日常性体现在:首先是民间日常生活语言的融入,其次是循环往复的日常时间观,再次是回忆中的日常生活片断化,最后是儿童视角中的日常生活观照。
魏微小说日常生活的叙事意义常常表现出其理解的多义性,因此其小说文本有多种可理解性与多种可阐释性。
本论文引言部分综合评述了魏微小说的研究现状,指出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第一章写魏微小说选择日常世俗写作在当前多元社会时代背景下的多种原因:首先说明她区别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写作目的,其次是南京日常文化孕育的文人写作品格,最后是她强烈的日常叙事意识。
第二章写魏微小说标志性的日常展现,主要就魏微小说具体的日常写作进行分析。
日常凡俗在魏微小说的言说下不仅呈现出细腻温暖的一面,也展现出无奈艰辛的另一面。
第三章写魏微小说日常世俗情感的冷静观照。
魏微小说通过对性爱、婚姻、爱情等一系列问题的解读,在日常生活的世俗中实现了对爱情婚姻神话的消解。
同时指出在从肉身到精神的双维叙述中,魏微坚守着一种人性的温情主义关怀。
第四章写魏微小说艺术方面的日常体现。
主要从叙事语言、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叙事结构以及意义的多层解读五个方面来探究魏微小说在艺术方面的日常体现。
结语部分则对魏微的日
常叙事思考进行总结,并指出本文研究的困惑与拓展的方向。
在对旧时光的回眸里发掘生命的内蕴
在对旧时光的回眸里发掘生命的内蕴一2015年,37岁的王峰凭借他的一本情感故事(《天意眷顾,我们终有一天会各得其所》,百花洲文艺版)就已经在文坛狠狠火了一把―――书评界称此书是继张嘉佳之后,呈现南京爱情的又一畅销读本。
“将后青春时脸上的通红粉刺变成一篇篇有切肤之痛的情感故事”(荐书人之一沈浩波语),二十二篇不同的视角勾勒出二十二种跌宕人生。
根据书中的故事拍摄的微电视剧和改编的微爱情话剧以及多家电台特别制作的读书专题,均受到了广大青年朋友极为热烈的追捧。
几乎是前面的旋风还在刮着,后面的风火轮又撵了上来。
2016新年伊始,江苏文艺出版社不失时机地推出了王峰集多年力作的散文随笔集《旧时光里的小团圆》。
出品方对这样一部十七万字的作品推向市场也是很动了一番脑筋:特邀屡获世界最美图书奖的装帧艺术家朱赢椿设计封面,名家叶兆言作序,更有苏童、池莉、鲁敏等一批实力派作家联袂推荐。
新书已于春节前后在国内各大网站和书店陆续上架,听说销售行情不错。
二关于书名,作者在开场白里便给出了饶具意味的阐释:“那些路过的人,经过的事,它们都是过往,都是经历,也是生命中积累的财富。
时光可以不再,人事可以渐渐变老,但生命的意义原来却可以在回望中重新定义。
/在旧日的时光里,我们与他们,与另一个自己重新相遇,是谓小团圆。
”在没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对王峰这样年轻的作家竟然也有了“旧时光”颇有些大惑不解。
等到把全书逐篇读完,我不仅明白了他的意思,还觉得他把“旧时光”这个词翻出了新意―――所有过去的不再复归的东西,都已经成了历史。
每个年龄段其实都是一座翻过了就无法回头的山峰。
王峰独特的家庭背景、性格特质和人生经历构成了他较同龄人更为丰富也更为曲折和深刻的对于生命的领悟。
从这本书的若干篇札里,我拼接出了作者一路走来的成长轨迹:16岁那年,一向沉默寡言、憧憬着外面世界的王峰,离开了他出生的故土,考上了一所千里之外的中等专科学校,在那里读了四年的书。
这让他比一般的孩子更早地体会了孤独和乡愁,而另一方面则使他得天独厚地提前获取了涉世的种种经验,有了对生活世界实质性的探入及其思考。
人物魏微:生活美如斯
人物魏微:生活美如斯魏微,原名魏丽丽,诗人,作家,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协青年作家,著有《情感一种》《到远方去》《流年》《拐弯的夏天》等作品。
生活美如斯常常我把眼睛看向窗外,起先,我看见了肉眼能看见的:高楼、人群、万丈红尘……慢慢我就越过了这些,看到了即便走过千山万水也看不到的东西。
我去外地和几个朋友小聚,这是我们自己开的“笔会”,不占公家的便宜,自己掏路费,当背包客,三五个朋友喝点小酒,看窗外大雪纷飞,或秋意深重。
大概一年里,我们总约会两三次,自己给自己开研讨会,互相骂,很挑剔——文学真该像我们这样搞才好。
我们相约,明年走“国际路线”,还未及开始,我脑中已闪现这样的情景,我们坐在黄昏的西贡街头(真奇怪,为什么是西贡?),很惬意地架着腿,背靠小竹椅,看车来人往,那一刻,我一定觉得人生旷朗,而自己微不足道,这感觉实在美妙,我简直忍不住要微笑了。
很奇怪的,我这些年总忍不住要微笑,这在从前是做不到的。
从前我常常就不开心了,觉得人生苦短,正午的阳光一过,我便心情低落:这一幕太像生命了……后来就麻痹了,什么都看不见了,心里空荡荡的,难得有什么东西会落在我眼里。
我有一次傍晚出门,突然看见天边挂着一弯浅月亮,心里一动,知道自己活过来了:我来广州七八年了,何曾看见过日光、月光?说到底,还是年龄的问题,大概人活到一定年岁难免要委靡一阵,然后开始追问,关于写作、生活、自己、世界。
有不追问的吗?那他们是有福了。
而那追问的,我觉得是可敬的,虽然问不出什么来,徒然给自己添麻烦,但这背后却站着心灵——很遗憾,我写作这些年了,至今还不够“职业化”,做不到每天都写上一些;我的写作必得等待内心的什么东西来临,把我裹挟而去,以至于不写就堵得慌——这当然是另一个极端了,其实是迷信。
泛泛而言,这时代是浮躁的,文学也不例外;然而我当真知道有些人是超脱于时代之外的,他们默默地尽自己的本分。
我有一个朋友,小说写得好,生活也过得朴素;她住在湖边的一幢房子里,自己摆弄着一个大菜园子,每天浇水、施肥,累了,就跑进屋里写几段;她是那样的自得其乐,差不多就是一个农妇了。
女性文学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学 院 文学院专 业 汉语言文学年 级 2008级姓 名 刘晨微论文题目 《沉香屑——第一炉香》之葛薇龙指导教师 李群 职称 副教授2011年5月21日学号:《沉香屑----第一炉香》之葛薇龙内容摘要:葛薇龙是一个矛盾而美丽的女性,她的人生经历,她的微妙心理都深深地为人所吸引。
在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不一样的爱情与理智的抗争,这是选择题,她的选择,结局却是不好的。
关键词:葛薇龙,矛盾,流俗《沉香屑—第一炉香》发表于1943年,是张爱玲的处女作。
作品一经发表,就在上海引起巨大轰动,使其的写作才华在文学界绽放光芒。
这篇小说的女主人公叫做葛薇龙,这是一个年轻的,新时期的女性。
但是,葛薇龙的结局是悲哀的,经历是复杂的,她的性格,她的心理亦是很微妙的。
重读了这篇文章,我似乎更看透了一点关于葛薇龙这个人物,也更懂了一些张爱玲。
(一)故事情节概述故事叙述的是上海女学生葛薇龙求学香港,被其姑母梁太太(富豪遗孀)所利用,来作为吸引男人的诱饵,满足其虚荣,荒糜的生活。
在求学的过程里,生活在梁家的葛薇龙终不免也陷入其中,变得热衷于这种享乐主义的声色犬马的生活中,与花花公子乔琪开始了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的恋爱与婚姻。
故事的结局不言而喻:葛薇龙失去了利用的价值之后就会被乔琪乔无情的抛弃。
(二)薇龙形象分析葛薇龙作为一个“极普通的上海女孩子”,一开始以学生的形象出场,单纯,聪明,像每一个在家中宠坏了的孩子一样,还不懂人心险恶,不知道怎样见风使舵,怎么交际应酬。
在梁太太家腐化的生活中,薇龙渐渐的在虚荣面前不断丢弃自己的坚持,每一次的退让和放弃,都是那么自然和理由充分,可是在多次的量变后终于导致了质的飞跃。
而这整个过程,她都是理智的,眼睁睁的看着自己一点点地堕落,永不回头。
这一点,张爱玲在一开始就有暗示:“既然睁着眼走进了这鬼森森的世界,若是中了邪,我怪谁去?”而后来的薇龙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改变:“我知道我变了。
从前的我,我就不大喜欢;现在的我,我更不喜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2013年3月10日题目:论酒店如何留住优秀员工毕业设计(论文)诚信声明书本人声明:本人所提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的成果,论文中所引用他人的无论以何种方式发布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在论文中加以说明;有关教师、同学和其他人员对本文的写作、修订提出过并为我在论文中加以采纳的意见、建议,均已在我的致谢辞中加以说明并深致谢意。
本论文和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论文作者:(签字)时间:年月日指导教师已阅:(签字)时间:年月日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题目:论酒店如何留住优秀员工学生姓名:张丹丹专业班级:酒店管理四班学号: 2010020402主要任务:随着行业间竞争的加剧,酒店人力资源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留住优秀人才也就成了酒店经营和管理中最关心的问题。
酒店保持合理的人员流动对于酒店管理和行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双方都是有利的,这样可以互相促动形成压力。
众所周知,现代酒店行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吸引和留住酒店所需要的人才,让员工为酒店创造更大的效益,已经成为管理者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总之,优秀员工的流动会对酒店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他们是酒店要留住的对象。
留住优秀员工并不是刻意去试图留住某一位优秀员工,而是通过建立酒店与优秀员工间相互忠诚关系,去努力创造一种有利于吸引并留住优秀员工的环境,让优秀员工工作顺心、事业发展、安居乐业。
同时,酒店也达到了预定的企业目标,实现优秀员工与酒店双赢的局面。
需要提交的文档:1、开题报告2、毕业论文发出任务书日期: 2012年12月16 日完成期限: 2013年 3月10日指导教师:程桂香系部主任:李晓东说明:如计算机输入,内容小四号字。
本任务书一式二份,教师、学生各执一份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摘要在这个竟争日益激烈的酒店行业,酒店优秀员工是一个特殊的人力资源群体;是酒店重要的资产;是酒店的中心和灵魂。
随着人才需求的市场化,优秀员工的高流动率将对酒店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如何留住优秀员工成为各个酒店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总结了现代酒店管理中优秀员工对酒店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造成酒店业优秀员工高流动率产生的主要原因:如酒店陈旧落后的规章制度,对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够重视,缺少人性化的员工参政系统等,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相对应改良措施,从而使酒店更好的控制人员流动率的范围。
关键词:酒店;优秀员工;高流动率;原因;对策论酒店如何留住优秀员工目录摘要 (I)第1章优秀员工对于酒店发展的重要意义 (1)1.1优秀员工是创造顾客满意的前提 (1)1.2优秀员工是企业盈利的重要条件之一 (1)1.3优秀员工是创建成功品牌文化的前提之一 (1)第2章酒店业优秀员工高流动率产生的原因 (2)2.1酒店陈旧落后的规章制度 (2)2.2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合理 (2)2.3缺少人性化的员工参与管理 (2)2.4短期雇员制度的弊端 (3)第3章酒店留住优秀员工的策略 (4)3.1创新酒店管理与服务理念 (4)3.2以人为本的员工待遇 (4)3.3改良员工建议参与管理 (4)3.4改造短期雇员制度 (5)结论 (6)参考文献 (7)致谢 (8)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1章优秀员工对于酒店发展的重要意义1.1优秀员工是创造顾客满意的前提优秀员工是指在酒店工作中思想进步、道德高尚、工作敬业、富有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先进分子。
优秀员工影响和带动着周围其他员工为酒店努力工作,奋力拼搏,是酒店建设的骨干和中间力量,是员工的优秀代表。
由于酒店为顾客提供的主要是一种无形的服务,不管是前台服务﹑客房服务还是餐饮服务等等,这些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靠饭店员工在服务过程中的服务态度﹑服务效率等来反应。
优秀的员工则会投入最大的工作热情和耐心,竭尽全力使每位顾客享受到最贴心的服务。
反之,员工消极的工作状态会降低客人在消费酒店服务产品的总体心理评价,久而久之,则会导致酒店客人的不满。
1.2优秀员工是企业盈利的重要条件之一对于我国酒店来说,优秀员工是酒店的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管理资源等宝贵财富,是酒店的核心竞争力。
酒店优秀员工流失率的增加,会造成酒店服务质量下降,经营成本加大,使酒店经营管理出现恶性循环,导致经济效益滑坡。
如果酒店能留住优秀员工,即赢得了员工对酒店的忠诚度,从而为酒店利益创造更大价值。
1.3优秀员工是创建成功品牌文化的前提之一酒店文化是酒店员工共同拥有的价值观、酒店精神、经营哲学等,是一种渗透在企业一切活动之中的东西,是企业的灵魂所在。
一个成功品牌首先必须培育一个卓越的品牌文化,要求和促使酒店的所有员工都遵从基于酒店特定品牌的信念和行为,以带有高度价值和附加值的服务质量,向顾客兑现酒店的品牌承诺,达到百分之百的顾客满意,这就无形地提升了对酒店员工的要求,只有员工同心协力才能为酒店创建成功品牌文化提供可能。
论酒店如何留住优秀员工第2章酒店业优秀员工高流动率产生的原因2.1酒店陈旧落后的规章制度酒店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已经有较长的历史了,而酒店的管理从早先的高速发展到今天的相对滞后,成为了极大制约酒店发展的瓶径。
职业经理人在酒店的导入也迟迟难以开展。
其实,开始极大制约酒店发展的就两个字“管理”,目前酒店的管理人员,明显的缺乏再教育条件的机会。
在中国,酒店的业主喜欢雇佣已经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同时,又不再考虑这些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和学习的机会。
造成现在的许多酒店职业经理人知识陈旧、落后。
现在的酒店从业人员自身的文化底蕴越来越好,对知识型人才的管理已经远非用陈旧的管理理念或方法所适应的了。
2.2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合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总体来讲,中国的薪酬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不同地区,不同岗位,不同星级的酒店以及不同学历,不同工作年限的酒店薪酬状况和差距。
同时在分析酒店薪酬的同时发现了中国酒店薪酬中存在的问题,如:酒店对员工薪酬不够重视,薪酬体系不合理,同工不同酬,薪酬差距较大等。
同时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拿到的福利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好、越来越实用。
然而,不同人群之间的福利水平却正在逐渐扩大,一些垄断行业、大型国有酒店和外资酒店的福利水平过高,而一些私有企业、中小酒店以及小型的服务行业员工却福利很少,甚至拿不到福利,而不合理的工资福利待遇必然会加强酒店员工的高流动率,对酒店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3缺少人性化的员工参与管理要将企业组织中员工的能量集中于一点,就必须给予员工自由选择的权力,让员工参与企业组织的管理,而不只是交给员工一个计划,让其只能表示愿意或不愿意。
“员工参与管理”是许多企业管理者在创业之初确定的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主要是强调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意识,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几乎都停留在口号上,许多企业很难执行和推进,而且在某些企业中员工参与管理的作用并不明显。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2.4短期雇员制度的弊端相比国外的酒店,尤其是经济型酒店,我国许多酒店由于地方法规的不完善和酒店本身的意识不到位,员工的相关权益还没有得到完整的保护,因而侵害员工合法权益的现象依然存在。
加上基层员工有许多都是临时性质的,积极性更加难以调动。
长此以往,必然会减少酒店的固定优秀员工资源,从而不利于酒店的经济利益发展,必须对此现状进行改变。
论酒店如何留住优秀员工第3章酒店留住优秀员工的策略3.1创新酒店管理与服务理念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建立全体员工“大家庭情感”的企业文化,把员工放在第一位,照顾员工,关心员工的发展空间,从而赢取员工的忠诚。
快乐服务,是当今世界旅游饭店的一个综合性服务理念,是内在与外在相结合的真情服务,让员工从内心产生对职业的责任感和自豪感,真正做到“服务别人,快乐自己。
”最后要做好员工心态的调整,微笑是服务工作的基石,用心服务好每一位客人,把服务当做是自身进一步发展的台阶。
3.2以人为本的员工待遇酒店文化的管理必须充分体现员工的价值,做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酒店所有员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并让员工都来参与酒店的经营与管理,努力使员工在酒店感觉到归属感和成就感。
在酒店业硬件不断提高的当下,加强以人为本的酒店企业文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建立有竞争力的薪资福利制度,薪资是体现人才价值的最直接指标,因此合理的薪资福利是前提。
在福利制度方面,要提供全方位的福利项目选择,既要提供法定的社会保险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项目,还要提供酒店补充保险计划,包括酒店补充养老金计划、集体人寿保险计划、健康医疗保险计划等项目。
同时,酒店对员工的规章制度也应该处处体现出人性化,让员工体会到被重视的感觉,从而减少酒店优秀员工高流动率的现象。
3.3改良员工建议参与管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模型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意义在于:它要求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要实现对员工的激励必须考虑人的不同需求,通过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获得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使员工能够把个人需要同企业目标联系在一起。
满足员工参与管理、获得沟通和授权方面的需求,是酒店成功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要突破酒店仅仅重视管理层意见的做法,就要对现有的参政管理系统进行改良。
首先要建立正式的雇员建议与沟通系统,使员工产生归宿感。
其次要建立非正式的雇员建议与沟通系统,使员工产生满足感。
成立各种兴趣小组、沙龙、俱乐部,组织一些体育竞赛活动或者读书活动,引导非正式组织,培养向上的员工心态和主人翁意识。
3.4改造短期雇员制度酒店要为优秀员工提供培训计划、学习机会、晋升和发展个人能力等,让员工在最适合他的职位上发挥才能,为酒店发展做贡献。
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实现员工对酒店的忠诚度,从而缓解酒店短期雇员制度带来的一些弊端。
从长远利益来看,改造短期雇员制度对酒店和员工自身有很大优势,使员工有良好的职业规划前景,也能为酒店带来最大效益。
同时,还要建立员工与管理者的沟通机制,让员工参与酒店的管理,尤其是一些优秀员工提出的对酒店利益发展具有实际意义的意见及建议,作为管理者一定要重视。
结论作为酒店行业的管理者,必须意识到酒店优秀员工的高流失率会给酒店业的发展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同时要客观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从问题的根本出发,切实为员工和酒店发展的长远利益考虑,采取积极有效的改良措施。
留住酒店优秀员工,争取实现酒店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1]李宾斯.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教程[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2]石金涛.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3]刘琳. 经济型饭店的人力资源管理[J].管理科学文摘,2006[4]李涛.留住员工的心[M].吉林:吉林出版社,2010[5]雷丽华.人力资源管理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致谢本文是在程桂香老师悉心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下,经过不断的学习和修改完成的,老师严谨的学风,渊博的知识,谦逊的为人,丰富的实践经验,将是我永远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