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蒙合作先导区对外开放格局研究
呼伦贝尔 在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中扛责任勇担当
呼伦贝尔在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中扛责任勇担当作者:暂无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 2021年第1期文| 于立新呼伦贝尔市将认真贯彻全会精神,牢牢立足“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作出呼伦贝尔应有的贡献。
始终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在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实践中,扛起呼伦贝尔责任。
树牢生态优先导向,始终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决把生态环境保护挺在前面、放在最优先的位置。
拓展绿色发展空间,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不断拓展绿色空间,促进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产空间集约高效。
提升生态供给能力,以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为抓手,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呼伦湖流域生态与环境综合治理,保护好呼伦贝尔的草原、森林、河湖、湿地、黑土地五大生态系统,建设呼伦贝尔国家公园,不断巩固良好的生态本底。
强化生态制度保障,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将生态产品保值增值与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相结合,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全市绿色发展考核和生态文明考核评价指标。
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在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实践中,彰显呼伦贝尔担当。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正确处理差异性和共同性的关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使全市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全力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大局,坚决捍卫国家政治安全、维护生态安全、确保经济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将安全贯穿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边疆安宁稳固。
推进农牧林业现代化发展,在建设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实践中,增创呼伦贝尔优势。
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在岭东岭西岭上,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农产品、畜产品、林产品的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区域性、标准化、规模化连片产业基地。
扩大对外开放 加快区域发展——对黑龙江省建设“中俄全面合作的先行区与示范区”的研究
2 0 1 1年 第 1期
3பைடு நூலகம்
N 龙 江专家 论坛
在此基础上, 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正在加速步 入全面务实合作领域 � 2 0 0 7 年 3月,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俄期间与 俄总统普京就加强中俄地方合作达成了重要共识: 要协调中俄地区发展战略, 共同编制中国东北与俄 罗斯远东地区合作规划� 2 00 9 年 9 月 2 3日, 胡锦涛 主席与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在纽约会晤时, 共同正式 批准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 东 及东 西伯利 亚地 区合 作规 划纲 要 (2 0 0 9 �2 01 8 年� �双方领导人都表示: 这是中俄地区合作取得的 新突破, 是双边关系成熟稳健的重要标志, 对两国 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全力, 认真地加以落实 � 这使我们提出在黑龙江省建设中俄两国全面合作 的先行区与示范区有了重要的国家背景和依据 � (二 ) 黑龙江省处于中俄合作的最前沿, 最有条 件成为中俄全面合作的先行区与示范区 黑龙江省处于中俄合作的最前沿, 与全国其他 省, 区, 市相比具有得天独厚并无可争议的优势 � 1. 拥有最长的对俄边境线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 最北部, 在中俄两国总长为 43 1 4 公里的边境线上,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接壤长达 3 03 8 公里,占中俄边 境线总长的 70 % , 远长于吉林省 (2 1 2公里 ) , 内蒙古 自治区 (1 0 1 0 公里) 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5 4公 里 ) , 区位优势明显� 2 . 拥有最多的对俄开放一类口岸 �黑龙江省拥 有国家对俄开放一类口岸 2 5 个,约占全国对俄开 放一类口岸数的 85 % ;对俄口岸过货能力 2 000 万 吨, 过客能力 40 0 万人次, 在全国居重要地位; 经国 家批准设立的绥芬河综合保税区, 是中俄边境首家 综合保税区 � 3 . 拥有最发达的对俄立体交通网络 � 黑龙江省 以哈尔滨为中心呈放射状伸向中俄边境各口岸的 铁路 , 公路 , 水运体系与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交 通干线紧密相连, 客, 货运量分别占全国对俄运量 的 1 /2和 1 /3 � 哈尔滨航空港作为东北亚地区的空中 交通枢纽与俄各主要城市都建有空中航线, 年对俄 客运量达 1 5 万人次� 4. 拥有最繁荣的对俄贸易与合作� 2 0 0 8 年, 黑 龙江省实现对俄贸易 1 1 0 . 6 亿元,占我国对俄贸易 总额的 1 9 . 5% �2 0 0 9 年, 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黑龙江省对俄贸易额仍实现 5 5 . 8 亿美元, 占全国对 俄贸易额的 2 0 % 以上, 列全国各省, 区, 市第一位 � 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 , 黑河大黑河 4
中蒙俄国际贸易与内蒙古沿边经济带建设研究
中蒙俄国际贸易与内蒙古沿边经济带建设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中蒙俄三国之间的国际贸易以及内蒙古沿边经济带建设的现状、挑战与前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区域合作的日益加强,中蒙俄三国之间的经贸关系日益紧密,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内蒙古作为中国北部沿边的重要地区,其沿边经济带建设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化与蒙古国和俄罗斯的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将对中蒙俄三国之间的国际贸易现状进行梳理,分析三国之间的贸易结构、贸易额变化以及主要贸易商品。
接着,文章将重点探讨内蒙古沿边经济带建设的背景、目标和实施情况,分析内蒙古地区在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提出促进中蒙俄国际贸易和内蒙古沿边经济带建设的策略建议,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贸易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深化区域合作等。
本文将对中蒙俄国际贸易与内蒙古沿边经济带建设的前景进行展望,探讨在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等背景下,三国经贸合作和内蒙古沿边经济带建设的发展趋势和潜力。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二、中蒙俄国际贸易概述中蒙俄三国地缘相接、人文相亲,经贸合作历史悠久,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中蒙俄三国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已成为推动各自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庞大的市场、完善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制造能力,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
蒙古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是中俄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俄罗斯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和强大的科技实力,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蒙俄三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合作主要集中在能源、矿产、农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中国向蒙古国和俄罗斯出口机电产品、纺织品、化工产品等,同时从两国进口能源、矿产等资源性产品以及农畜产品等。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态势及发展对策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态势及发展对策【摘要】中蒙俄经济走廊是中蒙俄三国间经济合作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强三国间的经济联系和区域发展。
本文将从背景意义、建设进展情况、优势挑战、发展对策以及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对于三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为了促进三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合作与协调,同时制定可持续的发展措施。
展望未来,中蒙俄经济走廊将为三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活力,加深三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互利共赢。
.【关键词】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态势、发展对策、背景、意义、进展情况、优势、挑战、合作机制、可持续发展、前景展望、促进、经济发展、合作、协调。
1. 引言1.1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态势及发展对策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态势及发展对策,是当前国际合作中的一项重要经济计划。
这一倡议旨在加强中蒙俄三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将为三国打开新的合作机遇,进一步加深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实现互联互通的目标。
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国之间的合作将有助于增加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提高区域内的经济活力,促进贸易和投资的持续增长。
中蒙俄经济走廊也将为促进区域安全和稳定发挥积极作用,为地区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蒙俄三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三国可以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便利化、产业合作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经济走廊的发展。
三国还应加强沟通与协调,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共同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取得更大的成就。
2. 正文2.1 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背景及意义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背景是三国之间长期的经济合作和地缘关系。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蒙古国“第二次北方经济走廊”战略的提出,中蒙俄三国开始就联通三国的经济走廊进行合作探讨。
这条经济走廊将贯穿中亚、俄罗斯和东北亚,连接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将有助于加强三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和合作关系。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进一步扩大向俄蒙开放的对策研究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进一步扩大向俄蒙开放的对策研究王之光、王一诺“十五”期间,进一步扩大向俄罗斯和蒙古两国开放,对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了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提高内蒙古在国内和国际区域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内蒙古必须提升向北开放水平,推动向北开放战略的升级,实现由“开放先导”向“开放主导”的历史跨越。
一内蒙古向北开放的历史回顾与基本评价1988年,内蒙古满洲里、二连浩特等口岸(沿边)城市开展了直接对苏(俄)蒙的外贸活动。
2007年,内蒙古对俄进出口额实现29. 9亿美元,增长30. 2%,占其对外进出口总额的38. 6%;对蒙进出口额实现6. 77亿美元,增长17. 3%,占其对外进出口总额的8. 7%;对俄蒙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金额实现3 771万美元。
1990年,以苏(俄)蒙两国为目的地的边境旅游(项目)开始实施。
1992年,满洲里、二连浩特等沿边城市获准进一步对外开放,享受与沿海开放城市同样的优惠政策。
1993年,呼和浩特市获准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
之后,内蒙古先后获准建立金川、如意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国家级开发园区;蒙古国在呼和浩特设立领事馆;海拉尔—赤塔、呼和浩特—乌兰巴托两条国际航线开通。
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内蒙古向北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向北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向北开放加速了内蒙古经济发展,加快了投资建设,调整了产业结构,培育了经济增长点,加速了城市建设步伐,扩大了财政收入规模。
20年来,内蒙古向北开放虽然取得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综合起来看,主要问题有:由于缺乏向俄蒙内陆延伸与衔接的战略目标定位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目前内蒙古绝大部分地区(边境口岸城市除外)都未能从向北开放战略中获得实质性的经济利益;受俄蒙两国投资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内蒙古向北开放的突破口和开放的步骤越来越不清晰;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内蒙古陆路口岸的开放潜力,造成区域开放无重点,严重制约了面向俄蒙市场的开放型经济的生成;对俄蒙经贸合作项目缺乏长远规划与实际推进力度;政府的调控能力明显不足、不够,前沿与腹地的梯级递进关系和耦合联动体系远未形成;对俄蒙经贸合作中信息服务严重滞后,大大降低了双方企业合作的成功率;对俄蒙出口产品长期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造成出口增长无后劲;对俄蒙出口产品中,中国其他省区产品占相当大的比重,缺乏本地的拳头产品;从俄蒙大量进口的原材料产品大多直销中国其他省区,就地加工的极少;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够大,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引进俄蒙资本投资尚未“破题”;实施向北开放战略对产业升级、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推动作用还不十分明显;口岸查验条件苛刻,导致进口货物选择其他途径入境。
“双循环”新格局下内蒙古“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思路
“双循环”新格局下内蒙古“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思路作者:孟青龙来源:《北方经济》 2020年第11期孟青龙摘要: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的专家座谈会上,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到“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的高度。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构建“双循环”格局作为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基础。
本文通过总结内蒙古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双循环”新格局下如何推动内蒙古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走深走实走远。
关键词:双循环新格局中蒙俄经济走廊一、内蒙古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主要成效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全球化重塑使得国际供应链“缩链”“断链”风险加大,全球产业链的区域化特征进一步凸显。
中、蒙、俄三国具有形成国际区域供应链的基础条件,在能源合作、服务贸易、科技合作等方面具有很大潜力,容易形成闭环链条。
“双循环”虽然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但并非走向“闭关自守”,而是通过选择内向发力,为高水平开放打开新的向外空间。
以构建、发展“双循环”来强化区域供应链是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对外开放的重要目标。
自治区构建“双循环”的重要载体是中蒙俄经济走廊。
走廊建设契合了国家通过内向发力拓展对外发展空间的战略意图,通过内部制度挖潜、完善产业、基础设施、投融资、消费优化经济结构,更好地嵌入走廊国际区域供应链建设中,从而提升国际地位。
在走廊建设中,自治区致力将内需和开放结合起来,积极顺应全球产业链转移新趋势,强化自治区在国家对俄、蒙合作中的前沿“窗口”作用,通过地缘优势树立自治区在国际区域供应链中的地位,以多边平台释放自身开放潜力。
自治区在区域供应链中的作用明显,在同俄、蒙形成的既有开放合作框架下,内蒙古自治区有动力也有条件深化合作,正在积极建设的“中蒙经济合作区”“中俄蒙合作先导区”等开放平台都可以作为未来自贸区的实验雏形。
中俄蒙共同建设国际跨境运输走廊问题研究
中俄蒙共同建设国际跨境运输走廊问题研究
自2013年提出以来,“中俄蒙共同建设国际跨境运输走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这一倡议旨在通过在中俄蒙三国之间建设高效便利的运输走廊,促进经济合作与区域发展。
本文将对该问题展开研究,探讨其意义、挑战和前景。
中俄蒙共同建设国际跨境运输走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这一走廊将连接中国的东北
地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国,形成东北亚及中亚之间的陆上通道。
它将成为连
接亚欧大陆的重要通道,促进区域内贸易与投资的发展,加强三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
这一走廊还将为中国的西部地区开放新的国际出海口,实现西部开发战略的新突破。
中俄蒙共同建设国际跨境运输走廊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
目前,中俄蒙三国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存在差距,需要加大投资力度,提升道路、铁路、港口等物流基础设施的能力与服务水平。
其次是政策的协调与制度的建设。
由于三国
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不同,建设跨境运输走廊需要解决各国在关税、检验检疫、贸易
便利化等方面的政策差异,建立协调一致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机制。
再次是安全与合作的问题。
中俄蒙三国共建运输走廊将涉及跨境协作、信息共享、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问题,需要
加强合作与协调,确保安全运输与有序畅通。
中俄蒙共同建设国际跨境运输走廊具有重要的意义、面临一些挑战,但也具备广阔的
前景与发展空间。
中俄蒙三国应加强合作,推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协调与制度建设、安全合作等方面的工作,共同推进这一倡议的实施与落地。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共同发展与繁荣的目标。
中俄蒙区域贸易协定的可行性研究
中俄蒙区域贸易协定的可行性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区域间贸易合作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形式。
中国、俄罗斯和蒙古作为亚洲的重要国家,地缘优势明显,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速,各自拥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加深三国之间的贸易合作,不仅有利于促进各自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
中俄蒙区域贸易协定的可行性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一、中俄蒙区域贸易协定的背景和意义1. 背景中国、俄罗斯和蒙古三国地理位置相邻,相互之间具有相当大的贸易合作潜力。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贸易大国之一,俄罗斯和蒙古拥有丰富的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具有较大的出口潜力。
目前,三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 意义中俄蒙区域贸易协定的签署对于三国经济发展和地区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协定将有利于优化三国之间的贸易结构,扩大贸易规模,实现互利共赢。
协定的签署将促进跨国投资和技术转移,有助于提升三国的经济竞争力。
中俄蒙区域贸易协定的签署将有助于推动欧亚大陆经济发展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为地区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和繁荣做出贡献。
1. 经济基础中俄蒙三国经济基础雄厚,资源丰富,各自的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都有一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具有强大的生产和消费能力;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蒙古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产品。
三国在经济方面具有相辅相成的优势,贸易合作潜力巨大。
2. 政治合作中俄蒙三国之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政治合作关系,已经建立了稳定的合作机制和制度。
各国之间的政治合作基础良好,有利于推动贸易协定的签署和实施。
中俄蒙三国之间在国际事务上也保持着密切的协调和合作,为贸易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政治支持。
3. 区域合作中俄蒙三国地理位置相近,地缘优势明显,均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的重要节点。
当前,中俄蒙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区域合作,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跨国物流、自由贸易区等。
这为中俄蒙区域贸易协定的签署提供了实践基础和经验借鉴,有利于协定的实施和推动。
《中蒙俄国际贸易与内蒙古沿边经济带建设研究》范文
《中蒙俄国际贸易与内蒙古沿边经济带建设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蒙俄三国的国际贸易合作日益紧密,内蒙古作为中国与蒙古、俄罗斯的重要接壤地区,其沿边经济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内蒙古地区在中蒙俄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定位和角色,分析内蒙古沿边经济带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内蒙古及全国范围内的沿边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二、中蒙俄国际贸易背景分析首先,分析中蒙俄三国间的国际贸易关系及其重要性。
近年来,中蒙俄三国的贸易往来逐渐增加,其中能源、矿产等领域的合作尤为突出。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三国间加强合作对于实现互利共赢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研究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中蒙俄贸易的影响,以及中国如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三、内蒙古沿边经济带建设的必要性内蒙古作为中国与蒙古、俄罗斯的重要接壤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建设内蒙古沿边经济带,对于促进中蒙俄三国贸易往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沿边经济带建设有助于提高内蒙古地区的开放水平,吸引外资投资;其次,通过与蒙古和俄罗斯的深度合作,促进沿线地区产业发展;最后,通过建设完善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内蒙古沿边经济带建设的关键问题在推进内蒙古沿边经济带建设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问题:一是如何加强与蒙古、俄罗斯的贸易合作,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二是如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沿线地区产业升级和转型;三是如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通信等领域的互联互通水平;四是如何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内蒙古沿边经济带建设的策略建议针对上述关键问题,提出以下策略建议:一是加强政策沟通,推动中蒙俄三国在贸易、投资、产业等方面的合作;二是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外资投资吸引力;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通信等领域的建设;四是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五是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大兴安岭对俄开放的现状分析及问题梳理
大兴安岭对俄开放的现状分析及问题梳理大兴安岭是中国最大的森林资源储备地区之一,也是中俄边境地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大兴安岭地区对俄开放步伐逐渐加快。
目前,大兴安岭地区对俄开放的现状如下:交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为了加强与俄罗斯的交流与合作,中国政府投资大量资金修建了中俄边境线上集装箱转运中心、铁路等基础设施,提升了大兴安岭地区与俄罗斯的贸易和人员往来便利性。
贸易合作逐渐扩大。
大兴安岭地区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主要包括农产品、木材和矿产品等方面。
中国进口俄罗斯的原木和木材资源,俄罗斯则进口中国的农产品和矿产品。
这种贸易合作不仅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发展,也增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旅游业蓬勃发展。
大兴安岭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中国游客可以通过陆路通道赴俄旅游,并且俄罗斯游客也越来越多地来到大兴安岭地区,体验中国北方的自然美景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大兴安岭地区对俄开放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交通不便仍是制约因素。
虽然大兴安岭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与中俄其他边境城市相比,交通仍然不够便利。
目前,大兴安岭地区与俄罗斯之间的交通仅限于陆路通道,且道路状况较差,缺乏直接的航空和海运交通。
贸易合作仍需进一步改善。
大兴安岭地区与俄罗斯的贸易额较小,与两国之间的潜力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双方应通过加强经贸合作、优化贸易结构等措施,提升贸易规模和质量。
旅游业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大兴安岭地区的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开发利用不足,缺乏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游客流动性较低,需要进一步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大兴安岭地区对俄开放的现状虽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只有进一步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扩大贸易合作、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才能更好地发挥大兴安岭地区对俄开放的潜力,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解读之三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解读之三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公布日期】2014.05.22•【分类】地方政府规章解读正文《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解读之三一、培育全方位开放新优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是培育发展新优势的客观需要。
我国已进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时期。
就我区而言,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有两个关键必须始终牢牢抓住:一个是充分发挥资源等优势,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内生发展能力;另一个是充分挖掘和发挥沿边优势,使沿边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就目前看,我区沿边开发开放的绝对水平还不高,但从长远看发展潜力巨大。
毗邻的俄蒙两国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是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比较看好的一个区域。
进一步加强与俄蒙的经济贸易合作,有利于充分发挥内蒙古的潜在优势,实现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多元化和出口市场多元化,形成辐射力较强的西部经济增长极。
二是融入国家开放大局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历经30多年的努力,我国逐步形成了海陆统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但是,总体来看,西部的开放水平落后于东部,沿边的开放水平落后于沿海,呈现出“东强西弱、海强边弱”的状况。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
特别是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沿边开放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
我区在推进桥头堡和沿边经济带建设、加强我国与俄蒙区域合作中具备良好条件。
一是区位优势独特,占全国陆地边境线长的19.4%。
满洲里和二连浩特分别成为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和我国对蒙古国的最大口岸,以满洲里、二连浩特为重要节点的两条欧亚大陆桥成为我国通往欧洲最便捷的运输通道。
黑龙江省打造我国对俄开放和合作的先行区与示范区的路径和措施
黑龙江省打造我国对俄开放和合作的先行区与示范区的路径和
措施
李传勋
【期刊名称】《西伯利亚研究》
【年(卷),期】2011(000)002
【摘要】在新形势下,黑龙江省要在政治、经济、人文、安全等领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深入开展对俄罗斯的全方位合作,打造对俄开放交通物流枢纽、商贸流通基地、出口加工生产基地、科技开发创新高地、人文信息交流平台,以此对全国的时铁合作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
【总页数】4页(P5-8)
【作者】李传勋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院,哈尔滨,15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52.751.2
【相关文献】
1.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区域发展——对黑龙江省建设"中俄全面合作的先行区与示范区"的研究 [J], 王晓夫;刘小宁;李传勋;马友君
2.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全力打造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J],
3.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全力打造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
[J],
4.打造融合开放创新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J], 徐元安
5.渝黔携手打造合作先行示范区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建设的若干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建
设的若干意见
佚名
【期刊名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17(0)8
【摘要】内政发[2017]33号3月8日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呼伦贝尔是我国毗邻俄蒙、面向东北亚、通往欧洲腹地的重要门户,是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加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战略支点。
建设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以下简称先导区),是我国以开放促进发展和实现兴边富民、睦邻友好的重要举措,对我区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局面、加快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快先导区建设,推动我区开发开放工作再上新台阶,现提出如下意见。
【总页数】3页(P25-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6.1
【相关文献】
1.中俄蒙合作先导区对外开放格局研究 [J], 李俏
2.呼伦贝尔加快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的思考 [J], 迟松;彭秀丽
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内政发[2014]113号 10月16日 [J], 无;
4."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蒙国际警务合作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J], 傅兵
5.“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蒙国际警务合作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J], 傅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构建内蒙古全方位对外开放空间布局的思考》
《关于构建内蒙古全方位对外开放空间布局的思考》摘要。
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是推动内蒙古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保障,也是内蒙古实现富民强区的必由之路。
面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步伐加速,国内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各项改革全面推进,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新形势,本文从全面提升内蒙古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构建内蒙古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空间布局出发,提出了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全方位对外开放空间布局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毗邻国内八省区,能源资源产业潜力巨大,农畜产品生产得天独厚,是国家向北开放的重要前沿和国内区域合作的重要腹地。
新世纪以来,我区开放水平逐步提升,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在国家对外开放中占有重要地位。
向北开放作用显著,我区承担着中俄间65%、中蒙间95%的陆路运输任务;国内合作步伐加快,“十二五”以来引进国内区外资金2.5万亿元,占全区投资总额的近30%。
但是,我区对外开放的空间、层次和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很不适应。
构建我区全方位对外开放空间布局,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加快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发展战略,有助于构建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和向北开放重要窗口,增强对外对内开放合作发展,为促进转型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一、构筑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空间布局从内蒙古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出发,按照自治区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对我区对外开放“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定位,空间布局应坚持向北开放和东进、西出、南联的战略方向,构筑“两横三纵”开放空间格局。
(一)北上南下,构筑三条南北开放走廊加快向北开放步伐,发挥联通蒙俄的优势,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深化同蒙、俄的互利合作。
加大向南开放力度,加强同晋陕宁等周边省区合作,推动呼包鄂榆城市群联动发展,促进乌海阿拉善“小三角”与宁夏沿黄经济带融合发展,深化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合作。
中俄蒙共同建设国际跨境运输走廊问题研究
中俄蒙共同建设国际跨境运输走廊问题研究
中俄蒙共同建设国际跨境运输走廊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涉及到经济发展、地缘政治和
国际合作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从背景、意义、重要性和存在问题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研
究。
一、背景
中俄蒙三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具有丰富的资源和较大的市场潜力。
促进跨境贸易和
物流合作对三国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俄、蒙分别是中国的东北亚、俄罗斯的
远东地区和蒙古国的最优贸易伙伴。
二、意义
1. 促进经济发展:中俄蒙共同建设国际跨境运输走廊将有利于加快区域间的贸易往
来和经济合作,促进三国经济的发展。
2. 加强地缘政治联系:该跨境运输走廊的建设将加强中、俄、蒙三国政治和经济的
联系,增强地区的安全稳定。
3. 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中俄蒙共同建设国际跨境运输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
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进展。
四、存在问题
1. 技术难题:中俄蒙跨境运输走廊穿越的地理环境复杂,存在技术难题,如公路、
铁路的修建和维护等问题。
2. 合作机制不够完善:中、俄、蒙三国之间的合作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导致在合作
中存在一些摩擦和问题。
3. 安全风险:跨境运输走廊穿越的地区安全风险较高,如政治不稳定、地震等因素
可能对运输通道造成影响。
中俄蒙共同建设国际跨境运输走廊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和各种问题的课题。
三国应加
强合作,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该项目的顺利开展,以促进区域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发展,加强地缘政治联系,推动区域的共同繁荣。
呼伦贝尔市对外开放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
呼伦贝尔市对外开放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作者:戴敏来源:《中国市场》2021年第32期[摘要]呼伦贝尔市作为全国唯一毗邻俄蒙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基础优势、人文优势。
十八大以来,国家、自治区愈发重视对外开放工作,积极对接俄蒙两国,出台一系列重大政策,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为呼伦贝尔对外开放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文章从呼伦贝尔地区实际出发,通过对呼伦贝尔市对外开放发展SWOT 分析,探索提出呼伦贝尔市在实施对外开放战略方面全面积极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开放;“一带一路”;SWOT;对策建议[DOI]10.13939/ki.zgsc.2021.32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呼伦贝尔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无不得益于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对外开放的拉动作用。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国家重要的周边外交方针,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呼伦贝尔对外开放工作指明了前进道路、划定了工作重点,做好对外开放工作是呼伦贝尔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责任。
1 呼伦贝尔市对外开放发展SWOT分析1.1 呼伦贝尔市对外开放发展优势分析第一,区位条件优越。
呼伦贝尔市毗邻俄蒙两国,背靠东北三省,是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枢纽,边境线长占内蒙古自治区41%、陆路口岸占38%、航空口岸占66%、边境旗县占26%。
向北经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可直通欧洲,向西取陆路可抵蒙古国东部三省及深远腹地,向东沿滨州线可接东北沿海港口及日韩等国,向南由中欧班列触及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省份,是我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向北开放的有力支点。
第二,开放基础雄厚。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大力推进开放型经济建设,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一批民营企业赴俄蒙投资农牧业、房地产等项目,加快了企业“走出去”步伐。
中欧跨境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可辐射带动国内外50多个城市,是国内通往俄欧市场最便捷、最高效、最安全的陆路通道。
中蒙俄经济走廊:对接与拓展
中蒙俄经济走廊:对接与拓展包思勤【期刊名称】《北方经济》【年(卷),期】2016(000)010【总页数】2页(P39-40)【作者】包思勤【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是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蒙古的草原之路倡议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计划以及欧亚经济联盟等三国战略对接的务实行动,需要全面的政策沟通,以及智库合作。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是一个庞大的跨国系统工程,需要三方对接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经济发展战略、重大政策、法律、制度、基础设施、重点产业、重大项目、人文交流等诸多方面,需要三国多部门、多行业、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沟通与对接。
从智库的角度来说,应该重点关注发展战略的对接、经济政策的对接以及人文领域方面智库的对接。
最近三年来,三国对接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
从2014年开始,三国元首的三次会晤—从杜尚别会晤、乌法会晤到塔什干会晤,提出了三国战略的对接,到今天《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的形成,以及签署实施。
三个国家的发展战略的对接是非常成功的,这在世界上可能也是一种典范。
然而在顶层设计下面,各个国家怎么去贯彻落实,也就是让它如何去落地,还需要在诸多领域上、发展战略上去考量。
比如说在次区域合作方面,三国要考虑发展战略如何对接,中国正在实行第二轮的东北振兴战略,还有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战略;俄罗斯也在实行振兴、开发远东地区的发展战略,这些区域战略如何去对接?这就需要三国智库机构联合携手,共同研究这个事情。
从内蒙古来看,以呼伦贝尔为核心的国家批准的中俄蒙合作先导区建设,是战略对接的一个契合点。
围绕“海赤乔”(也就是中国的海拉尔、俄罗斯的赤塔和蒙古的乔巴山),中俄蒙三国能不能联合打造远东地区、东亚地区的一个国际经济合作金三角,是三国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的议题。
这个方面的内容也是非常广泛的,产业政策就包括很多方面,农业产业、能矿产业、加工业产业等等,服务业方面就更加广泛。
就目前产业政策、经济政策方面的对接面临的一些问题,重点探讨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俄蒙合作先导区对外开放格局研究作者:李俏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04期[提要]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发展与北方邻国俄罗斯、蒙古的合作关系,建立中俄蒙合作先导区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环节。
俄蒙合作先导区是首个正式规划建设的多边合作区域,是“一带一路”框架下多边开放合作的范例工程,具有重要的地缘和战略地位,其对外开放的策略和布局,将对我国向北开放战略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推进我国北方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加快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俄蒙合作先导区;对外开放本文为内蒙古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项目:“推进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NJZC16288)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原标题:“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俄蒙合作先导区对外开放格局研究收录日期:2017年1月9日一、中俄蒙合作先导区建设的背景和重大意义“一带一路”战略倡议的提出旨在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打造开放融合的伙伴关系和利益共同体。
俄罗斯和蒙古是我国重要的北方邻国,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在中俄蒙三国交界地区——呼伦贝尔市建立中俄蒙合作先导区,是落实我国向北开放战略,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战略举措。
2012年,国务院批准的《中国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规划纲要(2012-2020年)》明确提出“支持呼伦贝尔打造中俄蒙合作先导区”,2015年8月,八部委批复了《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建设规划》,同意在三国交界区域建设中俄蒙合作先导区。
这将起到联通俄蒙、对接东北、联系内地、互动共进的作用,将进一步丰富对外合作的层次和领域,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作为“一带一路”框架下,我国北部边疆首个中俄蒙多边合作区域,构建全方位的开放合作格局,大力发展对外经济是中俄蒙合作先导区的重要功能和担当,是充实完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次区域国际合作的新探索。
二、中俄蒙合作先导区的对外开放格局(一)构建先导区“一轴两翼”开发开放布局。
按照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的思路,以产城融合、完善功能、联动发展、服务合作为要求,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构建一个核心、一个龙头、一个主轴、两翼互动的先导区开发开放布局。
1、以呼伦贝尔中心城区为核心。
依托中心城区条件和产业园区基础,发展集约化产业集群,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打造先导区物流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和商贸中心。
立足中俄蒙多元合作需要,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和城市品位,打造区域特色突出、产业布局合理、生态环境优美的魅力海拉尔。
积极承接博览会、多双边论坛等大型涉外活动,提高俄蒙两国对先导区的认知度。
发挥中心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实施海拉尔、赤塔、乔巴山金三角发展战略,以“海—赤—乔”金三角为载体,增强先导区核心区的集聚力、辐射力和承载力。
2、以满洲里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为龙头。
依托公路、铁路、航空立体口岸优势,完善欧亚大陆桥大通道建设,加快国际物流中心建设,丰富提升边境经济合作区、中俄互市贸易区功能。
建设国际贸易基地、能源开发转化基地、进出口加工制造基地和跨境旅游基地,打造先导区域俄蒙全方位对接合作的龙头。
突出中俄蒙文化交汇融合特色,完善建筑、街道、景观和商业设施,进一步提升旅游与公共服务水平,打造国际口岸型名城。
加强满洲里与周边旗市在招商引资、口岸协作、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合作,形成对俄蒙组团开放态势。
3、沿滨州线各旗市铺设主轴。
由西向东依次开展满洲里市、陈巴尔虎旗、鄂温克自治旗、海拉尔区、牙克石市、扎兰屯市和阿荣旗,远衔欧洲、西接俄蒙、东联东北腹地,形成龙头带动、核心支撑、主轴串联、内外互动的开放发展态势。
夯实现代交通和物流发展基础,降低贸易和投资成本,构建和延长产业链条,将先导区主轴建成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带,不断提升辐射带动能力。
加强中心城、副中心城、中心镇和重点镇协调发展,增强中心城辐射带动城镇能力,构建沿边口岸、文化旅游、绿色农牧业、产业集聚等特色型城镇,为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提供多点多级支撑。
构建极具特色的先导区城镇支撑体系,包括开放口岸城镇群落、生态文化旅游城镇群落、绿色农牧业城镇群落、人口产业集聚综合性城镇群落。
4、沿中俄中蒙边境线展开两翼。
沿中俄边境黑山头、室韦等口岸和额尔古纳市展开北翼,沿中蒙边境阿日哈沙特、额布都格等口岸和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展开南翼,依托对外通道便捷、生态环境优美和俄蒙毗邻地区资源丰富等优势条件,大力发展物流、旅游、资源加工等产业,积极开展贸易投资合作和人文交流,促进先导区与俄蒙多点对接、多层交流、多元合作。
加强两翼与一轴之间的交通联系,促进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以一轴为两翼提供要素产业支撑,以两翼为一轴提供对外开放通道,通过一轴两翼互动,不断拓展中俄蒙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带动根河市、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翰尔族自治旗共同发展。
(二)打造“海—赤—乔”次区域国际合作金三角。
依托区位地缘优势和友好合作关系,以先导区核心区海拉尔区、内蒙古东方省首府乔巴山市、俄罗斯外贝加尔边疆首府赤塔市为支点,通过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多层次合作、建立健全合作机制、“海—赤—乔”次区域国际合作金三角,辐射内蒙古东部三省区、毗邻俄罗斯三个州区和我国东北地区,有力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1、巩固提升先导区对俄合作。
突出先导区合作平台作用,依托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森林、能源、矿产资源丰富优势,重点开展木材加工、有色金属、跨境旅游、服务贸易、农业开发、果树供应等合作,研究建设俄罗斯经满洲里进入内地的石油管道。
深化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和医药卫生等交流,积极探索在冷资源产业、生物资源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等新兴领域开展合作。
2、积极推进先导区对蒙合作。
发挥地域相连、民俗相近、语言相通优势,突出抓好中蒙口岸和跨境合作园区建设,积极开展基础设施、能源矿产、产业园区等大型项目合作共建,深化畜牧业、饲草业、种植业合作,加强牧业机械、防沙治沙、科技教育、卫生环保、边境旅游、体育赛事等交流合作、发展转口贸易,扩大对蒙劳务、技术和商品输出。
3、建立健全次区域国际合作机制。
以常态化和机制化为要求,以三方地方政府为主体,充分借助大图们倡议等平台,逐步在基础设施、口岸管理、政治对接、金融货币、边境事务、领事合作等方面建立次区域合作框架,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以各种产业园区为平台,加快建立次区域招商引资产和产业发展合作机制,实现联手谋划项目、共同建设基地、合作打造品牌、联合开拓市场,通过资源深度整合实现共同繁荣发展。
加强呼伦贝尔市与赤塔市、乔巴山市的多层次交流合作,巩固提升先导区与俄蒙毗邻地区的友好关系、增强相互信任、扩大利益汇合,推动次区域合作向纵深发展。
完善与俄蒙毗邻地区协调联络工作机制,深化抢险救灾等边境事物合作。
(三)依托陆海国际通道拓展开放合作领域。
通过滨洲线、两伊线、满伊线连接东北、华北及图们、大连、锦州、天津等出海口,贯通陆海相连、南北相接、内外相通的国际大通道,深化与东北地区及国内深远腹地合作,积极开展与日韩合作,不断扩展开放合作的领域和途径。
1、优化扩大与东北地区合作。
发展先导区平台作用,夯实现代产业和物流发展基础,向东连接哈大齐工业走廊,向南衔接长吉图经济区、沈阳经济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为东北地区和俄蒙间要素资源流动提供综合服务,以沿边开放带动内陆扩大开放和提升沿海开放水平,促进东北地区主要板块融合发展。
依托先导区地缘、资源和开放优势,强化与东北地区运输通道、能源管网、生态环保等对接协作,加强能源矿产、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冶金建材、新型化工、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提升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依托东北四省(区)合作机制,加强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在规划、政策、制度等领域的协调。
2、加强与国内腹地的对接协作。
依托贯通陆海国际大通道,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协作,拓展与中西部地区合作领域,支持苏满欧、粤满欧、豫满欧等货运专列的开通和运营,建立健全与沿海港口的协作机制、促进协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利用要素北上西进机遇,积极承接国内产业转移,创新飞地园区模式、投资管理方式、财税分配比例和指标统计方法,深化与天津滨海新区、苏州、东莞等国内腹地能源资源、电子信息、轻工产品等领域的加工与贸易合作,大力发展边境贸易、转口贸易和服务贸易、实现以开放合作促转型发展。
3、积极推进与日韩合作。
利用日韩等国家的科技、教育、资金优势,重点推动装备制造、新能源利用、生物产业、电子技术、休闲旅游、论坛会展、文化创意、科技环保等领域交流合作。
谋划一批龙头项目,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吸引日韩先进技术和生产要素向先导区转移和聚集,支持外资企业建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
(四)建设特色鲜明、高效联动的合作功能区。
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等因素,按照内应外联、互动发展的思路,统筹推进多元合作平台建设,重点规划建设8个功能区。
1、国际商贸物流区。
依托主要口岸和建通干线,在海拉尔、满洲里、牙克石、扎兰屯等中心城市,大力发展仓储物流、国际货运、第三方物流等产业,积极发展边境贸易、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和服务贸易,加快发展金融、咨询、会展、信息、总部经济等产业。
重点建设海拉尔中俄蒙国际物流园区,统筹推荐中俄满洲里—后贝加尔边民互市贸易区、海拉尔中俄蒙商品展销中心、大兴安国际物流中心和呼伦贝尔进口商品网络交易平台建设。
研究建设海拉尔空港保税仓库和机场建设免税店。
2、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
按照点状布局、集约设置、循环利用、协作发展的要求,以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联动呼伦贝尔岭东工业园区、阿荣旗工业园区和牙克石产业集聚区,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构建循环性产业体系,进一步增强配套服务能力和优化发展环境,重点发展能源化工、有色金属、生物制药、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新型建材等产业。
研究建设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仓库。
3、跨界经济合作区。
在主要边境口岸,建设面向东北亚、服务国内腹地的资源转化型园区、合作加工型园区和进出口加工型园区,重点发展资源落地转化、轻工产品加工、机电产品装配、日用产品与果蔬出口等产业。
积极推进中蒙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探索与俄共建跨经济合作区的可行性。
4、境外产业合作园区。
以次区域范围内俄蒙农业和矿业资源富集地为重点,鼓励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对外投资,与俄蒙合作建设资源开采加工、建材生产、农业开发等产业园区。
重点推进俄罗斯伊尔库茨克木材产业园区、赤塔建材产业园区、达乌利亚农业合作园区和蒙古国哈拉哈农业合作园区、哈比日嘎产业合作园区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