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
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与路径研究
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与路径研究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人口最多的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崛起。
中国的外贸及对外投资也飞速增长,成为全球经济格局中的重要一员。
在当今世界格局中,中国的开放和发展也成为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
本文对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与路径进行分析研究。
一、开放的起点与演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第二阶段为“一带一路”和“自由贸易试验区”。
第一阶段的开放战略主要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战略,通过学习国外的新技术和掌握外国市场的途径,实现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初步突破,为中国后来的经济崛起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的对外开放战略主要包括“一带一路”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前者是中国的区域政治战略,后者则是新开展的一种经济模式。
这两种战略的实施,不仅促进了中国的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与交流,而且也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最近几年提出的措施,目的是通过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来推进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以促进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不仅可以挖掘国内经济的潜力,同时可以为合作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人员的支持,实现互利共赢。
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战略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例如,中国与各相关国家签订了一系列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协议,包括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等众多建设项目,极大地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既推进了我国的对外政策,也帮助了有关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同时,通过“一带一路”这种非传统的对外开放模式,中国也广泛参与国际经济交流和合作,拉近了与世界各国的距离,为中国的全球化创造了良好的局面。
三、“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为迎接全球经济转型和开放政策调整而开展的一种新型开放试验。
这种试验区通过开放与创新的方式,不断挖掘中国本土发展的潜力,进而在全球范围内争取更好的经济发展机遇。
浅谈中国对外战略
浅谈中国对外战略摘要:对外战略是国家处理国际事务,进行国际活动的总路线、总方针。
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的对外战略有几次重大的调整,每个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国家的利益及国际局势的影响。
通过分析进一步认识中国的对外战略,并且构建心目中的对外战略。
关键词:对外战略调整原因影响对外战略具有全局性、总体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是国家处理国际事务,进行国际活动的总路线、总方针。
国家对外战略是指:“一国对较长一个时期整个国际格局、本国国际地位、国家利益和目标,以及相应的外交和军事政策等总的认识和谋划。
”①国家利益和国家目标是一国对外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国拥有的国家实力强弱和掌握战略资源的多寡直接影响对外战略的实施效果,而一国所处的国际战略环境则是对外战略演变的重要因素。
受上述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调整着对外战略。
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进行了4次比较明显的对外战略大调整:依次是50年代的“一边倒”对外战略、60年代的“两个拳头打人”对外战略、70年代的“一条线、一大片”对外战略和80年代至今的“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对外战略。
我主要从战略的提出、背景原因及影响来认识我国各阶段的对外战略。
一.20世纪50 年代的“一边倒”战略(一)“一边倒”战略的提出毛泽东在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强调:“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②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对外战略主要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三大外交政策。
主要内容包括: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主张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主权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外交关系;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与残余势力,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决定与苏联结成同盟,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道,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斗争,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浅析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
前一阶段虽然我国的外汇数额不断的增长,但是这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制造的产品获得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强,这些企业主要在产业链的最低端,而以农业和制造业为首的第一第二产业的经济效益要远小于第三产业,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有60%以上,而我国的第一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仍然很大,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不到40%。所以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作者署名:
2012年12月18日
参考文献:
1.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
2.谭肖肖,中国对外开放战略演进及新开放观探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
3.王强,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与对外开放的新战略—“入世”后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调整和转换[D],天津师范大学,2001
4.邵建春,对外开放与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基于国际收支视角的研究[J],浙江外国语学院,2012
四.总结
自从我们国家实行对外开放的战略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有了巨大的提高,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比如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等,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我们实行对外开放战略的同时,有许多不足之处,引起了许多问题,比如:收入分配不均、经济环境复杂等。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对外开放是一个很好的战略,在改革开放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得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我们应该继续保持这样的战略,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使得国内的企业“引进来”的同时“走出去,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关注由对外开放引发的问题,不断地调整政策,让对外开放的效益变得最大,让祖国的经济实力更加强盛。
1.收入分配不平均的问题
邓小平同志在曾经说过,“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对外开放吸引投资,肯定会使得一部分人的收入首先得到提高。但是目前为止,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平均的问题却越来越显著,并引发了关于公平的讨论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非配不均的重要的系数,1985年我国基尼系数只有0.3,而2001年则突破国际警戒线0.4,此后更是逐渐攀高。收入差距过大一方面会直接导致中低收入者消费严重不足,国内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也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举例来讲,进口国外的技术会使得高水平的人员和低水平的人员的收入分配不合理,而外商的投资也会使得收入的差距更大,因为外商投资的地点多在一些发达的地区,而这些地区的劳动力的工资提高了,内地许多地区的工资水平跟不上,引起收入分配的不均匀。
中国对外开放战略与国际经济合作发展
中国对外开放战略与国际经济合作发展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一直对外开放和国际经济合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打破了其封闭的经济体制,在国际上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贸易和投资,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与许多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一、中国对外开放战略中国的对外开放早在古代就有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开放的程度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大力推进贸易自由化。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如与世界各国签署的多边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并釆取了许多措施降低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2.加强互联互通。
中国推进互联互通,积极参与国际大项目,如“一带一路”倡议,同时也开展了一系列区域和国际合作行动,以促进更高水平的经贸交往。
3.吸引外资。
中国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并提供了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吸引外商投资,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4.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管理。
中国认为,全球经济管理应该是一个公平、可持续、共赢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中国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等,以推动全球经济和发展对话。
二、国际经济合作发展中国的国际经济合作发展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全球化的趋势,中国与各国的互利合作正在不断增强。
1.与发达国家的合作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日益深化。
中国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逐年增加,双边经济和贸易关系更加紧密。
2.与亚洲国家的合作作为亚洲大国,中国与亚洲国家之间的合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已经成为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之一,与印度、俄罗斯等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增长迅速。
3.与非洲、拉美国家的合作中国与非洲和拉美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也在快速发展。
中国开展了一系列投资和援助项目,如援建柬埔寨、坦桑尼亚等国的水电站、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总之,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不断完善和国际经济合作的不断发展,为中国和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有力的支撑。
我国发展对外开放的路径与策略
我国发展对外开放的路径与策略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我国的对外开放越来越深入。
对外开放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发展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将探讨我国发展对外开放的路径与策略。
一、外贸与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我国近年来对外开放的阶段性成果得益于外贸和制造业的发展。
通过外贸,我国吸取了大量的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为我国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同时,外贸促进了我国贸易平衡,扩大了出口市场,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制造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通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国际化,我国实现了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自2013年起,全国加大了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力度,推进建设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利用“云制造”技术提高制造业效率,推动制造业从传统的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技术创新、绿色发展转型。
二、新一轮对外开放的趋势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
这一轮对外开放在全球化、国际产业转移、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口结构变化等方面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全球化方面,我国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建设,引导建立更加公正、平等和有效的多边贸易规则。
在国际产业转移方面,我国应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向高技术领域转移,实现产业链的升级和转型。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我国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推动技术创新,培育新兴产业,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
在人口结构变化方面,我国应推动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加强老年人口的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提高人口的素质水平。
三、对外开放的战略思考我国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特点的对外开放战略。
这一战略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 多层次多领域对外开放我国应当采取多层次多领域对外开放的策略,重视区域性贸易协定和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和签署,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和全球经济治理。
2.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我国应当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培育自主创新核心技术,提高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及其实践
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及其实践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国家。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化,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文将探讨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及其实践,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做出一些展望和思考。
一、中国对外开放战略中国对外开放战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决策。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的策略一直在不断调整和深化。
2001年,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这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转折点。
加入WTO,中国承诺开放市场、扩大贸易,并在国际经贸规则框架内积极参与竞争。
近年来,中国对外开放战略更加注重互利共赢,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加强与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交流的重大自主战略,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之一。
截至目前,中国与沿线国家签订的双边投资协议已超过130个,中国对沿线国家的累计投资已超过1400亿美元。
同时,中国也积极扩大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与许多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
二、中国对外开放实践中国对外开放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扩大外贸出口外贸出口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加入WTO、扩大对外贸易合作,大力发展出口产业,迅速崛起为世界贸易大国。
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服务贸易第二大国。
2、利用外资吸收先进技术中国吸引外资的政策一直非常开放,许多外国企业选择在中国设立企业或合资企业,从而将自己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传递给中国企业。
同时,中国也鼓励自主创新,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推进技术升级。
3、拓展跨境电商业务近年来,跨境电商逐渐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方式。
中国大力支持跨境电商业务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海淘零售行业快速发展。
4、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又一个重要实践。
自贸试验区通过相对自主的管理体系,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和政务服务创新,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世界潮流的对外开放新模式。
浅析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
浅析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第一篇:浅析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浅析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发展成就,对中国开放思想的形成历程进行了总结。
详细分析了作为我国一项长期基本国策的对外开放战略的特色以及在未来发展中可能遇到的来自国际和国内的挑战。
最后根据这些战略重点以及新战略面临的国际背景.分析了新时期战略实施的可行性及相关战略目标。
关键词:对外开放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一、我国对外开放概述(一)我国对外开放历程自西方列强用武力敲开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后,我中华民族的一些有识之士如清末的林则徐、康有为和梁启超已有了开放的思想,但并没能在中华大地上真正实施。
孙中山先生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开放”的思想,他认为要振兴中国必须实行开放主义,要实行“开放主义”,首先必须反对闭关主义和排外主义,其次必须反对“欧化主义”和“全盘西化”。
但在没有主权和独立的中国依然不能实现孙先生的开放思想。
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对外开放是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扩展对外经济关系,加速社会主义的建设的一项重要政策。
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我国历史上以及建国后前30年闭关自守导致落后的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经验表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时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文选》)。
他主持制定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并强调将其作为一项长期持久的政策来贯彻实施。
从1978年至2001年间我们可以称为是以改革促开放的阶段,首先开放沿海地带划定经济特区实现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跟着发展沿江沿边地区,着重发展外向型经济,改革外贸体制,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取得初步成果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联系实际提出“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的发展方针,更加积极主动地发展经济参与国际竞争。
同时,继续推进外贸体制改革和外汇体制改革,和国际接轨,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新时代下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研究
新时代下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研究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在对外开放方面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需要加强对外开放的战略研究,不断优化对外开放模式,提高经济开放水平,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总体思路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国策,也是实现经济强国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因此,我们需要在总体思路上明确我国对外开放的定位和战略目标。
首先,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对外开放纳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总体规划。
其次,我们要深化开放领域和方式的改革,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发展。
最后,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增加我国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话语权和代表性。
二、加强对外开放合作要实现对外开放战略目标,我们首先需要与国际社会各方加强对话和合作。
在这方面,我们要加强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推动我国在多边贸易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深化“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三、深化投资合作对外开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投资合作。
当前,我国外部投资规模逐年扩大,境外投资领域和领域广泛涵盖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金融服务、技术转移等多个领域。
在深化投资合作方面,我们应该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拓展多方面投资合作领域和方式;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合作,提高投资合作质量和效益。
四、加强人才合作人才是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外人才交流和合作。
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开展高层次人才招纳和引进工作,加强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
此外,我们还可以加强与国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沟通和合作,拓展国际学术合作领域和模式。
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对外开放需要在国际治理体系中得到更好的支持和认可。
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建设更加公正、平等、合作、共赢的全球治理体系。
中国经济对外开放政策分析
中国经济对外开放政策分析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其中,对外开放政策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中国经济对外开放政策的历程、成就和未来发展。
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实行外向型开放政策1978年,中国实行了外向型开放政策,即引进技术和资金,拓展对外贸易和外资合作。
此举为中国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动力。
2. 制定外资吸引规划1986年,国务院首次制定了《吸引外资规划》。
此举意味着中国对外开放走上了规划化的道路,并开始成为吸引外资的重要经济体。
3. 发展对外开放区域1990年,我国设立了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
此后,中国陆续开展了沿海开放和与香港、澳门地区的合作。
同时,不断探索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新模式。
4. 强调对外开放与入世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此后,我国不断加强对外开放,通过与其他国家与地区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等方式深入参与全球经济竞争。
二、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成就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对外开放政策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动力,促进了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 扩大对外贸易中国对外开放政策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
人民币国际化、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等措施,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开展。
3. 吸引外资中国对外开放政策不断完善,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中国。
外资的引入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金和技术支持,同时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的升级。
4. 协同世界经济中国对外开放政策以协同世界经济为目标,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努力推动全球合作。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推动各项合作稳步发展。
中国对外开放的路径与策略
中国对外开放的路径与策略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及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对外开放一直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战略之一。
本文将探讨中国对外开放的路径与策略,并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和全球化的影响。
一、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回顾中国对外开放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政策。
邓小平提出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使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和开放措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吸引外国投资等方式,逐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二、中国对外开放的路径1. 外贸出口是第一步中国对外开放的起点是外贸出口。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以出口为导向,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大规模的制造业产能,快速打入国际市场。
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使中国获得了外汇储备和技术积累,为后续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引进外资促进产业升级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意识到必须通过引进外资来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中国通过设立经济特区、自由贸易区等举措,吸引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外资企业的进入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中国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3. 对外投资推动“走出去”随着中国国内市场的发展,中国开始积极推动本国企业“走出去”,通过对外投资来获取资源、市场和技术。
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并购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也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中国对外开放的策略1. 逐步放宽市场准入中国对外开放的策略之一是逐步放宽市场准入。
中国一直在努力改善营商环境,取消一些外国投资项目的行业限制,扩大外商投资准入范围。
此举旨在鼓励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市场,推动国内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2. 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国大力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通过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方式进行经济改革与开放的试验。
自由贸易区为各类企业提供了更加便利、开放的经营环境,促进了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
3.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争取对全球经济体系的影响力。
浅析我国对外开放战略
浅析我国对外开放战略浅析我国对外开放战略摘要:对外开放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科学总结我国历史经验教训的必然结果。
我国历史上经济社会长期停滞落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历史经验教训说明,不开放不行。
关键词: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基本原则1、对外开放的原则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为了正确地坚持这一国策,必须特别注意掌握开放的原则。
实行对外开放,一个关键是要正确地对待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
邓小平明确表示:“我们要有计划、有原则地引进技术和其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但是我们决不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制度,决不学习和引进各种丑恶颓废的东西。
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
既不能因噎废食,对国外的东西一概加以拒斥,从而放慢对外开放的步伐,也不能对国外的东西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甚至以各种形式主张全盘西化。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始终要坚持的原则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2、对外开放的具体形势(1)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物质基础薄弱,建设资金匮乏。
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必须筹集充足的资金,包括国内的资金和国外的资金。
根据国际经济学关于跨时比较优势的观点,任何社会都面临着当前消费与未来消费之间的选择。
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是偏好当前消费的,因而可以通过借贷来进行跨时贸易,用一定的未来消费换取当前的消费。
我国是具有跨时比较优势的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有许多生产率很高的投资机会,所以要积极地、大胆地利用外资。
但是,要重视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把利用外资与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结合起来,鼓励投向农业、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中国对外发展战略和路径分析
中国对外发展战略和路径分析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对外发展和合作方面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中国的对外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一带一路”、亚太经合组织(APEC)、金砖五国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中国的对外发展战略和路径进行分析。
一、“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外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它旨在通过加强亚洲和欧洲之间的经济联系,推动区域合作和发展。
这一战略从2013年提出以来,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中国认为,“一带一路”可以促进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和繁荣,并且可以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合作。
同时,“一带一路”也能带动更多的投资,孕育出更多的机遇和创新。
二、“一带一路”对中国的战略意义从经济层面来说,“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可以说,“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具体实践,为中国拉开开放的大门提供了契机。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战略也能为中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大的投资空间,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中国与金砖五国之间的合作中国和金砖五国之间的合作也是中国对外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面。
金砖五国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这些国家都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有着相同的发展需求和战略利益。
这些国家之间的合作除了会促进各个国家的经济和贸易发展,也会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四、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的重要性在全球化背景下,亚太地区的重要性越来越大。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是中国对外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举措。
加入APEC不仅可以促进中国与其他亚太国家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也可以加强亚太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
同时,加入APEC对中国进一步参与全球经济体系和推动全球经济合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结论可以看出,中国在对外发展战略方面所采取的方式和路径多种多样,并且这些战略都有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推进和实践这些战略,中国也需要积极地参与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交流。
浅析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
浅析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摘要: 文章选取了两个方面对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进行分析。
一是从主客观的角度探究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二是从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和方向两方面对其进行阐述。
关键词: 对外开放; 战略; 学习; 发展对外开放是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 对外开放就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 努力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出口、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设备、利用外资发展我国经济. 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也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一百年不动摇。
邓小平指出: “对外经济开放, 这不是短期的政策, 是个长期的政策、最少五十到七十年不会变1 9 8 6 年,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的决议进一步提出: 对外开放是“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 . 这就鲜明地指出了对外开放政策的战略地位。
一、对外开放的必要性1.历史原因在明朝中后期, 世界资本主义己经萌芽, 并得到迅速发展, 而中国的皇朝统治者仍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闭关自守, 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挨打的局面。
2 . 时代要求建国后, 我们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冲击, 经济发展水平较为低下, 基础设施建设也极为薄弱。
以邓小平同志为中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面临加快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任务, 经过长期的理论研究和科学论证, 他提出了对外开放政策。
当时中国正处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后, 生产社会化, 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要实现经济的发展必须进行对外开放, 扩大国际交流, 利用两个市场, 优化资源配置, 推动科技进步。
正如邓小平后来所说: “科学技术_______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 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我们不仅因为今天科学技术落后,需要努力向外国学习, 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 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
心得体会新时期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
心得体会新时期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首先,新时期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明确了中国坚持开放的基本国策。
中国推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前提是要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
同时,中国坚持对外开放是为了实现自身的发展和繁荣,也是推动全球化进程的一项重要举措。
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创造更有利于外资投资和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提供更好的市场和发展机遇给世界各国。
其次,新时期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坚持合作共赢的原则。
在当前世界经济面临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情况下,中国以开放的态度与各国开展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积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推动形成更加紧密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再次,新时期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强调创新驱动。
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但也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
在新时期,中国通过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构建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全球创新合作,加强与世界各国在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人才流动和知识创新的跨国互通。
最后,新时期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将其融入到对外开放的政策和行动中。
中国强调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发展、低碳经济和资源节约的生产方式。
中国将加强与各国在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合作,推动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世界。
总之,新时期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体现了中国坚持开放发展的决心和态度。
中国愿意与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推动全球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我相信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将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治理体系的构建做出更大贡献。
对外开放的战略研究
对外开放的战略研究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对外开放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对外开放不仅能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还能够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本文将对对外开放的战略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重要意义、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一、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1、促进经济增长对外开放能够扩大市场规模,增加贸易机会,吸引外资和技术,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
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各国可以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例如,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实现了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推动技术创新国际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能够促进技术的传播和创新。
对外开放使企业能够接触到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激发自身的创新能力。
同时,竞争压力也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技术水平。
例如,韩国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技术,逐渐发展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电子、汽车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3、优化资源配置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分布是不均衡的,对外开放可以使各国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例如,一些资源匮乏的国家可以通过进口资源满足国内需求,而资源丰富的国家可以通过出口资源获得经济利益。
此外,劳动力、资本等要素也可以在国际间自由流动,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4、加强国际合作对外开放有助于加强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例如,在应对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等问题上,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制定政策和采取行动。
二、对外开放面临的挑战1、贸易保护主义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些国家采取加征关税、设置贸易壁垒等手段,限制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流动。
这给各国的对外开放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增加了贸易摩擦和经济风险。
2、产业竞争加剧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各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
浅析我国对外开放战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的第六个专题,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思想:一是明确指出对外开放是促进改革和发展的长期的基本国策;二是分析对外开放思想的形成、丰富和发展;三是指出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四是概括我国对外开放的具体形式;五是揭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意义;六是说明要用辩证法看待两种社会制度下创造的文明成果。
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就要深入而系统地分析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怎样实行对外开放以及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问题。
一、实行和扩大对外开放是我们党在研究经济规律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基础上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解决了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的问题,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解决了为什么要扩大对外开放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认识,依赖于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
邓小平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必要性:首先,对外开放是吸收世界文明成果的需要。
发达国家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创造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是人类共享的文明成果,我们应该很好地吸收,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这样,我们就能缩短探索的时间,尽快地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其次,对外开放是利用外资加快国内建设的需要。
我们国家底子比较薄,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如果利用好发达国家的资金,使之与我们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结合,就会产生新的生产力。
这样,就可以弥补我们的不足,发挥我们的优势,抓住发展机遇,加快经济建设。
再次,对外开放是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
国内市场总是有限的,国际市场则是巨大的,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国际市场,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就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取得规模效益,并且在国际经济交流中发挥比较优势,获得比较利益。
基于上述科学分析,邓小平作出了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并反复强调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极端重要性。
浅析中国实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
浅析中国实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十八大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就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主动承担大国国际责任,在对外开放中实现发展的同时,兼顾各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在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基础上,通过国际合作实现国家间共同发展的开放战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地区到中西部地区,从贸易到投资,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更为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
下面就从两个方面浅析中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一、在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中实现自身发展。
作为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只有打造品牌和创新的新优势,才能摆脱外贸“大而不强”的尴尬。
1.“引进来”量质同升。
放眼全球,我国利用外资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引进外资规模再创新高。
2015年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6.4%。
外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477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3%。
2.“走出去”穩中有进。
海尔股份公司54亿美元收购通用电气家电业务、大连万达集团35亿美元收购好莱坞传奇影业……流量世界第三、存量世界第八,我国对外投资在带动世界经济增长、促进互利共赢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新成果。
“一带一路”经济区开放后,承包工程项目突破3000个。
2015年,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同比增长18.2%。
2015年,我国承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78.3亿美元,执行金额121.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2.6%和23.45%。
2016年6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881列,其中回程502列,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170亿美元。
浅析对外开放战略问题
浅析对外开放战略问题伴随着建国60周年的脚步,中国对外开放也已经走过了30多个年头,在这3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已经从一个相对封闭的经济体,变成了开放程度最高的发展中经济体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新的体制和发展方向对外开放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需要制定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战略。
(一)贸易的数量,质量与附加值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已经迅速崛起为世人瞩目的国际贸易大国。
但是,由于长期维持粗放式的外贸增长方式,中国对外贸易数额虽然巨大,但外贸对国民财富增长的贡献比较有限。
首先,从贸易结构上来看,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虽然大幅增长,但贸易结构和创利能力不尽合理,国民从对外贸易中获得的利益非常有限。
其次,近年来中国对外出口产品中,虽然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逐年增加,但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依然很低。
第三,中国传统贸易战略是以“出口创汇” 为基本指导原则的。
中国政府为了鼓励出口,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出口的优惠政策,长期维持出口大于进口的“顺差”状态。
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对外开放,通过出口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赚取了很多外汇。
但是在全球分工里面我们获取的利益是非常有限的。
中国在全球分工中地位相对低下,这也正是为什么在经济学家眼中,中国是贸易大国而非贸易强国的主要原因。
为了提高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现阶段,我国需要做的,就是要从以前追求快速的发展,追求速度,追求规模,追求创汇,转向强调产品升级,特别是在全球的价值链条上怎么升级。
我们更需要看不管是高新技术产品,还是普通的、传统的产品,在中国的增值到底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上,是在研发,是在品牌的高附加值的环节上,还是简单的劳动组装低附加值的环节上,这是未来我们在开放战略里面必须考虑且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二)对外贸易依存度2006年,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已经超过了67%,其中出口依存度已经超过了37%。
这样高的贸易依存度在世界各大国的历史上都没有出现过,例如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美、日、德三国,目前只有德国的出口依存度超过了30%,日本和美国都在10%上下,日本在出口依存度最高时也不过16%,美国则从未超出过12%,因此许多人认为中国已经不应该继续允许贸易依存度的上升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
摘要: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对外开放各项事业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就。
但是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将长期对外开放战略的特色以及在未来发展中可能遇到的来自国际和国内的挑战。
最后根据这些战略重点以及新战略面临的国际背景,分析了新时期战略实施的可行性及相关战略目标。
关键词:对外开放外汇储备 GDP 经济国际
正文:
一、中国对外开放战略道路的历史选择
进口替代战略,可以削减进口,减少对国外的经济依附;节约外汇、平衡国际收支;发展本国幼稚产业,实现工业化;发展制造品的生产和出口;增加工业部门劳动就业,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等等。
可见,该战略一是为了消除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的障碍,二是为了消除贸易条件不利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为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出口促进战略,可以利用本国自然条件优越或劳动力便宜等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技术先进的产品,通过扩大出口带动整个经济增长;出口的扩大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均收入,促进工业基础的强化和工业化进程;出口的扩大有助于提高本国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使产业结构高级化;由于出口促进的多为工业和制造品工业,因此出口扩大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就目标而言,出口促进战略的实施是为了实现全面工业化和迅速增长经济,并克服进口替代工业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的国际资本流动战略,发展中国家国内资源不足,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外部资源,因此,通过引进外资、利用外国援助等途径从外部获取资源是必要的。
国外资源的流入,可以解决一国储蓄不足、外汇短缺、资本品稀缺等问题,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引进外资的主要利益在于:可能帮助发展中国家填补储蓄缺口,解决国际收支逆差问题;从国外获得国内生产急需的特殊的商品和劳务;从国外获得可以提高国内劳动生产率的技术、新的生产方法,以增强国内提高产㈩水平的能力;弥补国内技术、管理、企业才能方面的不足等等。
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发展中国家应该适时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原因在于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进一步开拓内外市场,带动国内出口;利用全球要素价格差异,增强本国经济竞争力;促进国内经济结构的升级与优化。
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现实选择
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传统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对外经济基本上是处于封闭状况。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经济有着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资本和外汇都很短缺,发展经济面临严重的资本不足的约束;二是就业压力非常大,人均国民收入很低,发展经济面临国内市场不足的约束;三是国内资源比较便宜,例如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等都比较便宜。
我国经济在当时的这三个特征,决定了我国当
时对外经济的基本战略选择是:在贸易方面,实施出口促进战略;在资本流动方面,实施引进外资战略。
二、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主要成就
对外贸易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自1978年实行对外开放战略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重大成就。
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位次已由1978年的第29位跃升到2007年的第3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0.8%提高到7.7%。
同时,中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中国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对外贸易大国。
自实行对外开放战略以来,我国在吸引外资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贸易项目下积累了大量的贸易顺差,在资本项目下同样积累了大量的资本项目顺差,贸易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形成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使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加。
巨额的外汇储备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支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中国现行开放战略框架的主要特征是,我们在国际贸易下采取了积极扩大出口而限制进口的方略,因此,外汇的流动和定价,都不是自由的和市场化的。
这种以奖出限入的贸易战略、奖入限出的资本战略、追求外汇储备偏好为主要特征所构成的开放战略。
这种对外开放战略,非常快速地形成了贸易顺差和使外资大量地流入了我国,因而非常有效地增加了我国的外汇储备,同时又为我国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们的收入。
当然,这种战略也对我国的改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形成了开放带动改革的体制变革效应。
我国对外经济的这种战略选择,在当时是对的,是符合当时我国的国情的,我们对此不应有任何指责。
然而,随着国内经济及世界经济的发展,这种战略需要调整了。
三、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当前面临的挑战
依存度过高,使得国内经济更多地暴露于国际经济波动及国际贸易环境波动的风险中,增加了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难以持续平衡增长
我国经济增长表现为出口拉动型。
从国际经济波动来看,当前,受次贷危机影响,美国经济增长已明显减缓,欧、日经济也深受其害,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整体减缓已基本成局,其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将逐步显现。
尤其对那些依赖美国经济程度较高的国家,出口形势有可能变得更为严峻。
如果美国经济减速明显,将对我国出口乃至经济增长的稳定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
从国际贸易环境波动来看,中国产品遭遇贸易伙伴国的反倾销,大有势头越来越猛、品种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之势。
另外,对中国产品实施反倾销最严厉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和欧盟。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贸易救济措施的最大受害国。
巨额的外汇储备虽然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支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但持有如此巨额的外汇储备,机会成本巨大。
由于人民币汇率机制缺乏灵活性,导致货币供应量飙升。
流动陸过剩,进而刺激投资,导致国内经济过热,助长了国内经济结构的扭曲,并且大大增加了物价上涨的压力。
其次,从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来看,这种战略导致我国国际收支严重失衡,过多的外汇流入我国,从而使得央行的外汇占款性货币发行数额太大。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而且提出来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说这两段话,高度概括了我们为什么要改革,为什么改革是必由之路,为什么是当代中国命运的抉择,如果不改革开放,不可能发展中国,不可能发展社会主义,不可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所以,我们应当深刻的领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种高度的理论概括。
我们30年的改革开放,不光在中国,在国际上也有深远的影响。
现在按照GDP来算,中国在世界上占第二位。
已经赶上日本。
按照PPP(购买力评价),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我们中国是世界第二,因为世界上的购买力评价大概是55万亿美元,中国大概5万多亿美元,大概占到世界的9%。
说明中国在国际上经济上的比重大大增加。
现在中国拥有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4000多亿,已经占到世界第一位。
之所以有这个变化,都是因为改革开放的结果。
30年的改革,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在党领导下的改革,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
每次重大改革的决策,都是中央通过决定做出的决策,说明党是主动的推进改革。
第二,我们的改革是渐进式的,而不是像有的国家那样一步到位的。
小平同志讲,我们要摸着石头过河。
这样的话,我们的风险就比较少,而且通过试验成功了,在全国推广。
如果不成功,我们就停止下来。
所以这样的话,我们从改革过程当中,这条特点也是很突出的。
当然,改革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要突破,要加快步伐。
当然我们要吸取历史教训:“大跃进”。
在生产发展同时,要实事求是,立足于该国国情;保持稳定的发展速度另外还要照应生产力发展。
这样中国就可以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迅速发展。
在对外开放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我国不仅面临着环境的压力,更是面临着国际上各种贸易摩擦,挑战不断。
首先是,外贸依存度过高,使得国内经济更多地暴露于国际经济波动及国际贸易环境波动的风险中,增加了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难以持续平衡增长;其次,巨额的外汇储备不仅机会成本巨大,而且使得央行的外汇占款增大,加剧了国內流动性过剩,对国內经济形成强大冲击;第三,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远远超过对外直接投资,会给未来的国际收支带来一定隐患。
要想解决这三个问题,我国应从如下两个方面调整开放的战略:第一,
将国际收支平衡作为未来对外开放的战略目标、改革开放发来,中国所实行的出口促进型、外资依赖型的对外开放战略虽然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但它所带来的国际收支失衡既对当前的国内经济形成强大冲击,也给未来的国际收支带来隐患。
随着当前国内经济及国际经济的变化,我们应该将追求双顺差的战略目标,调整为追求国际收支平衡的战略目标,以减轻外部经济对国内经济的冲击,以确保国内外经济的均衡。
第二,将对外直接投资作为未来对外开放的战略重点。
大力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是解决当前国内外经济失衡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形成和完善我国互利共赢对外开放战略的关键。
对于我国经济未来的进一步增长来说,实施走出去战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是必然的战略选择。
通过这两步,我国将使对外开放战略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国改革开放30年》(辽宁人民版)
《改革开放30年重大决策始末》(张神根、端木清华,四川人民版)
《中国改革30年——10位经济学家的思考》(张维迎,上海人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