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用电系统的框架设计
电网智能调控系统基础框架设计实现
电网智能调控系统基础框架设计实现分析报道提纲:1.电网智能调控系统基础框架的设计及实现2.基础框架的系统架构和原理3.基础框架的关键技术4.电网智能调控系统的可行性和优势5.电网智能调控系统与传统系统的比较篇一:电网智能调控系统基础框架的设计及实现电网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之一,而电网智能调控系统则是实现电网可靠性、稳定性和经济性的关键手段。
本文从建筑专家的角度出发,对电网智能调控系统的基础框架进行分析和探讨,重点涉及其设计、实现、系统架构及原理、关键技术、可行性和优势等方面。
在设计电网智能调控系统基础框架时,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可靠性、智能化程度、协同性和弹性等方面。
首先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平台,对电网的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
同时,需考虑到系统运行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建立相应的安全备份机制和监管体系。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未来电网运行的要求和能源结构的变革,做好规划和预研工作,才能保证系统具有长期的可持续性。
在实现电网智能调控系统基础框架时,需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建立一套高效的网络体系和数据处理平台。
该平台应该具备大数据处理、分布式存储和高可靠性等特点,能够实现数据采集、分析、预测和控制等功能。
此外,还需要采用AI技术和智能算法,提升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实现对电网各个节点的精准控制和优化运行。
基础框架的系统架构和原理可分为三个层次:数据采集和处理层、数据分析和预测层,及控制和调度层。
其中,数据采集和处理层负责采集电网各节点的实时信息,并进行数据清洗和处理。
数据分析和预测层则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并预测电网未来的运行情况。
最后,控制和调度层根据预测结果,调整电网节点的参数,实现电网的优化运行。
在关键技术方面,电网智能调控系统需要有较高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技术、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以及控制和调度技术等。
此外,还要考虑到系统的安全防护技术、故障诊断技术和备份恢复技术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电网智能调控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实现电网高效、智能地运行。
智能风力发电控制系统设计
智能风力发电控制系统设计风力发电是一种清洁、可持续的能源。
智能化的风力发电控制系统可以提高风电场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降低成本并增加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智能风力发电控制系统设计的相关技术和要素。
一、系统框架智能风力发电控制系统包括以下组成部分: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通讯模块和监控系统。
其中,传感器用于采集风速、气压、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参数,控制器用于处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执行器用于控制风力发电机转速和转向,通讯模块用于与监控系统通信,以便实现实时监控和控制。
二、传感器技术智能风力发电控制系统的传感器需要具有高标准的精度和稳定性。
主要采用的传感器包括风速传感器、气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风速传感器应选择在-40℃至60℃之间稳定工作的低阻抗型非热线风速传感器。
常用的风速传感器有超声波风速传感器、叶片振动型风速传感器和动压式风速传感器。
气压传感器应根据监测需要选择适当的气压范围、测量精度和输出接口。
常用的气压传感器有压阻式气压传感器、陶瓷气压传感器和压电式气压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应选择具有高精度、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的传感器。
常用的温度传感器有NTC热敏电阻、PT100热电阻和热电偶等。
湿度传感器应选择精度高、稳定性好、响应时间短的传感器。
常用的湿度传感器有电容式湿度传感器、热电式湿度传感器和微机电传感器等。
三、控制器技术控制器是智能风力发电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
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信号处理、控制器设计、参数优化和故障诊断等。
控制器的设计应该考虑控制器的计算能力、工作温度范围、工作电压、抗干扰能力、稳定性和可靠性等因素。
常用的控制器包括FPGA、DSP、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等。
风力发电机控制器可以采用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自适应控制器等控制策略。
控制器的参数优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优化方法。
四、执行器技术执行器主要是用来控制风力发电机的转速和转向。
具有高速响应、低噪声、低温升和高电效率的执行器是理想的选择。
智能分布式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设计
智能分布式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设计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清洁能源的发展,智能分布式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变得日益重要。
传统的配电网存在着线损率高、安全性差、供电可靠性低等问题,而智能分布式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的引入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在传统的配电网中,供电中断问题常常会导致用户用电需求无法满足,影响用户生活和生产。
而智能分布式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故障时自动切换、快速恢复供电,提高供电可靠性和连续性。
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增长和清洁能源政策的实施,智能分布式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已经成为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
通过智能化的分布式控制和监测,可以实现配电网的快速自愈和智能调度,提高供电质量和稳定性,满足用户不同的用电需求。
对智能分布式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和设计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1.2 研究意义智能分布式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设计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电网故障对用户的影响,为新能源接入提供支撑。
随着电力需求的增长和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智能分布式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设计的研究可以有效地提高电网的自愈能力,快速地恢复电网故障,减小故障范围,减少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
智能分布式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设计能够实现对电网设备和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提高电网运行的灵活性和自适应性,为未来智能电网的建设奠定基础。
研究智能分布式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前景。
通过不断完善自愈控制系统设计,可以提高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提高电网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为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运行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设计智能分布式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算法,实现对配电网故障的自动定位和隔离,并通过智能控制方法实现故障恢复或转移,从而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综合电力智能化能量管理系统网络体系构架研究
综合电力智能化能量管理系统网络体系构架研究摘要:现阶段综合电力系统发展速度加快,传统电力监控体系无法满足实际发展的需要。
新时期以智能化、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高端智能集成技术快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综合电力智能化能量管理系统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广泛使用。
本文通过论述综合电力智能化系统,分别从硬件设计、软件设计两个方面出发,论述综合电力系统的使用,为行业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综合电力;智能化;管理系统;架构前言:近几年我国建设速度加快,以综合电力系统为标志的动力平台逐步纳入建设与规划中。
综合电力系统将发电、供电、设备用电合为一体,在系统内实现运用,完成发电、配电、电力推进的统一调度和集中控制管理。
因此新时期使用综合电力系统对电力监控、管理提出更复杂要求,必须做好全电网的动态实时监控,在此基础上采取合理措施做好管控,1综合电力智能化能量管理系统概述智能化能量管理系统是现阶段行业发展的技术核心,技术使用涵盖供电、推进、设备等各种用电负载,通过对各个系统进行综合分析来协调系统之间的关系,保证电气设备的生命力和性能。
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具备发电自动化和监测自动化,实现输配电与设备监控管理中,可以根据设备运行情况来有效的调度,实现对整个设备的管理,为舰船上面设备负载、日用负载等提供稳定而优质的电能,在这个过程中使用先进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技术使用具备以下特征:①系统网络化,系统网络化基本上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监控网,现场总线控制,传输介质为双绞线;上层主要负责以太网信息传输,使用双绞线或者是光纤都可以保证信息传输质量。
②系统功能模块化,系统模块化分为两个含义,一方是由系统标准化、通用化模块组成,另一方面设备的动力设备也由模块化设备组成,同时已经包含监控设备。
③智能化模块,系统以功能模块为基础,集计算机、智能控制、网络通信和信息处理等为一体,具备实时、自动化和智能化等特征[1]。
整体上来看智能化能量管理系统具备十分显著的功能,集监控、监测、保护等为一体。
智能电力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电力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力系统的发展,智能电力管理系统逐渐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智能电力管理系统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对电力系统进行智能化管理的技术方案。
该系统通过对电网各个端口的监控与控制,实现了对电网及时、准确、安全的管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智能电力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需求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智能电力管理系统的设计目的和功能。
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需求,我们需要设计一套系统,能够对电力系统进行动态监测、预警、控制和操作,并能够对各种情况进行智能分析和处理。
需求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硬件部分需要具备高速性能,能够满足实时监测、数据采集和控制的要求;2、系统软件部分需要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对电网各个端口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3、系统需要具备可靠的通信和传输功能,保证数据的快速传输和远程控制功能的实现;4、系统设计需要满足普适性和灵活性要求,能够适应各种电力设备和场景的应用需求。
二、系统框架设计基于需求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智能电力管理系统的框架设计。
系统框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前端采集系统、数据中心、前端控制系统。
1、前端采集系统前端采集系统是智能电力管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等任务。
该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采集精度、采集速度和采集范围等多个方面。
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数据格式、存储方式和传输协议等问题。
2、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是智能电力管理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平台。
该平台主要负责数据处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等任务。
数据中心需要满足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要求,提供可靠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服务。
3、前端控制系统前端控制系统主要负责对电力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通过前端控制系统,用户可以对电力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技术实现系统框架设计完成后,我们需要进行技术实现。
技术实现主要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两个方面。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电网远程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电网远程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人们对能源的依赖日益增长,智能电网已经成为一种迫切需要的新型基础设施,实现了分布式、智能化、高效能、可靠性等特点。
而智能电网的远程监控则成为现代工业发展和全球环境保护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电网远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并针对其进行了详细分析与实现。
一、系统设计方案首先,本文对智能电网远程监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架构进行了设计。
硬件方面,本系统的核心是嵌入式系统,包括单片机、传感器和通信模块等。
传感器负责采集电力信息,通信模块则负责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单片机则负责系统的控制和处理。
软件方面,本系统采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RTOS)以及相关的嵌入式开发环境,如Keil,IAR等,在编程语言方面使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来实现。
本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1)采集数据:传感器负责采集电力信息,包括电压、电流、功率等信息,并将数据传给单片机;(2)数据处理:单片机根据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电能计算、峰谷平电量比较等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在嵌入式系统的内存中;(3)数据传输:通信模块负责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以太网或GPRS等网络传输至远程服务器;(4)远程处理:远程服务器负责对传输到服务器上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对网格系统进行监控和控制,包括故障诊断、负荷预测、能耗分配等。
二、系统实现过程本系统的实现过程根据设计方案,分为硬件实现和软件实现两部分:硬件实现:本系统采用LPC2148作为主控芯片,并结合12位ADC芯片MAX1231使用。
此外,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确保系统的供电电源电压在3.3V±0.3V之间,采用100uF/10V固体电解电容来实现滤波。
软件实现:系统的软件实现工作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单片机程序设计和服务器端程序设计。
单片机程序设计我们主要采用C语言来实现,包括了(1)采样程序;(2)数据存储程序;(3)数据处理程序;(4)以太网模块驱动程序等。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设计和实现一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智能管理系统是为了提高充电桩的利用效率和用户体验,实现对充电桩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下面将从系统架构、功能模块和技术实现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系统架构前端交互界面模块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包括注册登录、查询充电桩信息、预约充电桩、在线支付等功能。
该模块使用用户友好的界面设计,通过与后台管理系统的接口进行数据交互,实现用户的需求。
后台管理系统模块是系统的核心,负责充电桩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该模块包括用户管理、充电桩管理、订单管理、支付管理等功能。
通过充电桩的实时数据和用户需求,实现充电桩的调度和状况监测。
同时,该模块还提供数据统计和报表分析功能,为运营商提供决策支持。
充电桩终端模块是系统的硬件部分,负责与车辆进行连接和充电。
该模块需要具备数据采集、通信传输、安全防护等能力,实现与后台管理系统的实时数据交互,并提供稳定可靠的充电服务。
二、功能模块2.充电桩管理模块:包括充电桩列表展示、充电桩状态监测、充电桩调度等功能。
运营商可以通过该模块实时了解充电桩的工作状态,包括空闲、使用中、故障等,并进行调度和维护。
3.订单管理模块:包括充电桩预约、充电历史记录等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该模块进行充电桩的预约操作,并查看充电历史记录和消费详情。
4.支付管理模块:包括在线支付、账单查询等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该模块进行充电费用的在线支付,并查询相关账单信息。
三、技术实现1. 前端交互界面可以使用Web技术来实现,如HTML、CSS和JavaScript等。
可以使用框架如Vue.js或React等来简化界面开发。
2. 后台管理系统可以使用Java或Python等常用的编程语言来实现,可以使用Spring Boot或Django等框架来加速开发。
数据库可以选择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或非关系型数据库如MongoDB来存储数据。
3. 充电桩终端可以使用嵌入式系统来实现,通过使用Arduino或树莓派等硬件平台,加上相应的传感器和通信模块,实现数据采集、通信传输和安全防护等功能。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新能源汽车智能节能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新能源汽车智能节能控制系统设计王艳艳(山西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太原030013)摘㊀要: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危机的加剧,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绿色㊁可持续的交通工具,受到了广泛关注㊂为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智能节能控制系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㊂该文首先介绍嵌入式系统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㊂接着,详细介绍智能节能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包括能量管理㊁动力分配㊁驾驶行为识别和环境感知等方面的智能控制策略㊂最后,通过实际案例和试验结果来验证该系统的性能和效果,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㊂研究成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节能控制和能源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可为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发展提供参考㊂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智能节能控制;嵌入式系统;动力分配;驾驶行为识别;环境感知中图分类号:U469.7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doi :10.14031/ki.njwx.2024.01.006Design of Intelligent Energy -saving Control System for New Energy Vehicles based on Embedded SystemWANG Yanyan(Shanxi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Taiyuan 030013,China)Abstract :With the enhancement of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and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energy cri-sis,new energy vehicles,as a kind of green and sustainable transport,have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new energy vehicles,intelligent energy saving control system have become a hot spot of research.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embedded systems in new energy vehicles.Then,the design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the intelligent energy -saving control system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including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strategies in energy management,power distribution,driving behaviour recog-nition and environment perception.Finally,the performance and effect of the system are verified through practical cases and test results,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are prospected.The research results havecerta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 for the energy saving control and energy manage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and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intelligent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Keywords :new energy vehicles;intelligent energy -saving control;embedded system;power distribution;driving be-havior recognition;environment awareness作者简介:王艳艳(1988 ),女,太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智能控制㊂0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日益加剧,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绿色低碳型交通工具,受到了广泛关注㊂随着科技的发展,嵌入式系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1-2]㊂嵌入式系统是一种通过在设备内部嵌入专用计算机系统来控制和管理设备的技术,它具有高效㊁稳定㊁低功耗等特点,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强大的控制和管理能力㊂智能节能控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对车辆的能量管理㊁动力分配㊁驾驶行为识别以及环境感知等方面的智能控制,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新能源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延长续航里程,减少能源浪费和排放,从而实现对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保护[3]㊂因此,本文分析了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新能源汽车智能节能控制系统的设计,该系统通过对车辆的能量管理㊁动力分配㊁驾驶行为识别和环境感知等方面进行智能化控制,以实现对新能源汽车的高效能源利用㊂系统采用了先进的嵌入式处理器㊁传感器和通信模块,具有较强的计算和通信能力,可以实现实时的能源管理和控制策略实施㊂同时,系统还采用了先进的驾驶行为识别技术和环境感知技术,能够根据驾驶者的驾驶习惯和道路环境的实时变化,自动调整车辆的动力分配和能量管理策略,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排放,提高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和经济性㊂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能够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提供一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实践经验㊂1㊀新能源汽车智能节能控制系统研究现状新能源汽车智能节能控制系统是指在电动汽车㊁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中,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对车辆能量的高效利用和节能降耗的控制系统[4]㊂近年来,国内外在新能源汽车智能节能控制系统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㊂1.1㊀国内研究现状1.1.1㊀动力管理策略国内研究者通过对电动汽车㊁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开展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㊁最优控制等不同策略的动力管理研究㊂研究者通过对车辆的能量需求进行精准预测和控制,实现对车辆动力系统的高效利用,从而降低能源消耗㊂1.1.2㊀能量管理系统国内研究者通过对车辆能量管理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实现了能量的高效利用㊂研究者通过对车辆能量存储系统的优化控制,提高了能量存储系统的充放电效率,从而减少能源的浪费[5]㊂1.1.3㊀智能驾驶国内研究者通过将智能驾驶技术与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相结合,实现了对车辆的智能驾驶和能量管理的协同控制㊂研究者通过对车辆行驶环境和路况的实时感知和分析,实现了对车辆能源的智能管理和优化控制,从而提高车辆的能源利用效率㊂1.2㊀国外发展现状1.2.1㊀欧洲地区欧洲地区在新能源汽车智能节能控制系统的研究方面较为活跃㊂研究者们主要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管理㊁能量管理和智能驾驶等领域㊂例如,研究人员利用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技术优化电池的充放电策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能量利用率;利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对车辆行驶环境进行感知和分析,实现智能驾驶和节能控制的协同优化㊂1.2.2㊀美国美国在新能源汽车智能节能控制系统的研究方面有许多成果㊂研究者们主要关注新能源汽车的能源管理和智能驾驶等领域㊂例如,研究人员利用优化算法和预测控制技术,实现对新能源汽车能量存储系统的优化管理,提高车辆的续航里程和能源利用率;利用高精度地图和传感器数据,实现车辆的精准定位和路径规划,实现智能驾驶和能源管理的协同控制㊂1.2.3㊀日本日本在新能源汽车智能节能控制系统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果㊂研究者们主要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管理㊁能量管理和充电策略等领域㊂例如,研究人员通过优化车辆的动力控制策略,实现对电池充放电过程的精细控制,提高新能源汽车的能源利用率和续航里程;利用充电桩和电网数据,实现对车辆充电过程的智能管理,包括充电时段㊁充电功率的控制等㊂总的来说,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管理㊁能量管理和智能驾驶等方面,通过优化控制策略㊁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新能源汽车的智能节能控制[6-7]㊂2㊀新能源汽车智能节能控制系统设计要求2.1㊀动力管理方面系统应具备高效的动力管理策略,能够对车辆动力系统进行精准控制,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㊂系统应能够实时监测车辆的能量需求,并根据不同驾驶条件和路况,智能地选择合适的动力来源和控制策略,如电池㊁发动机或者其他辅助能源,以降低能耗并延长车辆续航里程㊂2.2㊀能量管理方面系统应具备先进的能量管理技术,对车辆的能量流进行优化控制,包括能量的收集㊁存储和分配㊂系统应能够实时监测和管理车辆的能量存储系统,如电池管理系统(BMS),以确保其充放电效率和寿命,并合理利用能量储备,减少能源浪费[8]㊂2.3㊀智能驾驶方面系统应与智能驾驶技术相结合,通过对车辆行驶环境和路况的实时感知和分析,实现对车辆能源的智能管理和优化控制㊂例如,系统可以根据实时的交通情况和路线信息,智能地控制车辆的速度㊁加速度和制动力,以减少能耗并提高驾驶安全性㊂2.4㊀数据通信和互联互通方面系统应具备高效的数据通信和互联互通能力,能够与车辆内部各个子系统(如动力系统㊁能量存储系统㊁车辆控制单元等)进行实时数据交互和协同控制,实现系统内各个组件之间的智能协同工作㊂同时,系统应具备与外部环境进行数据通信和互联互通的能力,如与车辆云平台㊁充电桩和交通管理系统等的数据交互,以实现更智能化和高效的能源管理㊂2.5㊀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系统应具备高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确保车辆安全运行㊂系统应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如防火㊁防爆㊁电气隔离等,以保障车辆和乘客的安全㊂同时,系统应具备高度的可靠性,能够在各种复杂的驾驶条件下稳定运行,避免因系统故障导致的能耗增加或能量管理失效㊂新能源汽车智能节能控制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㊂图1㊀新能源汽车智能节能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3㊀关键模块的设计与选型3.1㊀嵌入式处理器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新能源汽车智能节能控制系统处理器选型如表1所示㊂表1㊀嵌入式处理器型号设计与选型因素型号(参数)计算性能选择ARM Cortex -A 系列处理器,提供高效的计算性能,适用于复杂的算法计算功耗特性选择ARM Cortex -M 系列处理器,具有低功耗特性,能够延长系统的续航里程外设接口选择具有丰富外设接口的处理器-UART,以便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和控制可靠性选择具有稳定性㊁抗干扰性和可靠性的处理器,如Renesas RH850处理器,以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长期稳定性成本选择成本相对较低的处理器ARMCortex -M 处理器,以降低系统的总体成本3.2㊀通信模块通信模块作为新能源汽车智能节能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现车辆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数据交互㊂通信模块的设计与选型需要考虑通信方式㊁通信协议㊁通信硬件以及数据安全等因素㊂本研究通信模块的设计与选型如表2所示㊂表2㊀通信模块的设计与选型设计与选型因素型号(参数)通信协议选择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通信协议,适用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高可靠性通信通信速率选择CAN -FD (CAN with FlexibleData -Rate)通信协议,支持更高的通信速率和更大的数据负载数据传输距离选择CAN 通信协议,支持长距离的数据传输,适用于车辆内部不同电控单元之间的通信可靠性㊁兼容性选择具有高可靠性和抗干扰性的CAN 通信模块,以保障通信的可靠性并确保与其他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兼容性3.3㊀环境感知模块环境感知模块是新能源汽车智能节能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通过传感器检测和识别车辆周围的环境信息,包括道路条件㊁交通流量㊁天气状况等,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嵌入式系统,从而实现对车辆的智能节能控制㊂本研究设计结果如表3所示,环境感知模块可以通过嵌入式系统进行数据融合和处理,从而实现对车辆周围环境的感知和识别㊂通过准确获取环境信息,智能节能控制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驾驶场景和环境条件,自动调整车辆的能耗管理策略,从而实现对能耗的优化和节约㊂表3㊀环境感知模块选型与设计感知模块功能设计与选型结果全球定位系统用于定位和导航选择高精度定位模块,支持多星座系统,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和抗干扰能力摄像头用于车辆周围环境监测和图像识别选择高分辨率㊁广视角的摄像头,支持夜视和障碍物检测功能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前后左右障碍物距离和避免碰撞选择多功能超声波传感器,具有较长的探测距离和高的测量精度大气传感器用于检测空气温度㊁湿度和大气压力等选择高精度大气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气候变化和气象信息光照传感器用于检测光照强度和天气状况选择广泛应用的光照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光照强度和天气情况气象传感器用于检测温度㊁湿度㊁风速等天气参数选择多功能气象传感器,能够提供多种气象参数的实时监测4㊀结论与展望本文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新能源汽车智能节能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和研究,包括驾驶行为识别技术㊁环境感知模块等关键技术的选型与设计㊂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述和设计要求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能耗优化和驾驶行为的智能节能控制系统设计方案㊂在环境感知模块方面,通过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进行数据融合和处理,实现了对车辆周围环境的实时监测和识别,从而为能耗优化提供了更加精准的环境信息㊂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新能源汽车智能节能控制系统,并进行了相关技术的选型与设计,但仍存在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方向㊂首先,目前驾驶行为识别技术在复杂驾驶场景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仍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优化传感器选择㊁算法设计和模型训练等方面的研究㊂其次,环境感知模块在不同天气条件和道路环境下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也需要加强,可以考虑引入多传感器融合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提高环境信息的精准度和可靠性㊂参考文献:[1]㊀廖勇,张炎,汪浩,等.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综述[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23,37(7):1-15.[2]㊀张涛.新能源汽车智能补电系统研究[J].专用汽车,2023(3):27-30.[3]㊀吕世明.新能源汽车中5G及智能网联的应用探讨[J].机电工程技术,2022,51(11):142-145.[4]㊀陈应超,马俊,李洪群.智能运输车在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建设中的应用探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2,39(33):76-80.[5]㊀李云海.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优化控制系统研究[J].专用汽车,2022(11):65-67.[6]㊀王智海,姜鑫,王天根.新能源汽车空调互补式智能温控系统研究[J].上海汽车,2022(12):34-39+44. [7]㊀王建利,刘力,龚晓琴,等.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电磁兼容性能影响因素研究[J].汽车文摘,2023(1):59-62.[8]㊀戴斌.智能功率模块在新能源汽车中的运用和发展[J].时代汽车,2023(3):128-130.(05)。
智能家居系统的框架与设计
智能家居系统的框架与设计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系统已经成为了现代家居的一个普遍趋势。
而要想实现一个稳定、高效的智能家居系统,则需要一个合理的框架和设计。
一、智能家居系统的框架智能家居系统的框架主要包括三层:硬件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其中,硬件层是整个智能家居系统的基础,包括智能设备、传感器、执行器等。
网络层是实现智能家居系统和独立设备之间数据交互的核心层。
应用层则是用户对智能家居系统进行操作和监测的层。
1. 硬件层硬件层是智能家居系统的基础,主要包括智能家居设备和传感器。
智能家居设备包括智能门锁、智能家电、智能摄像头等。
在硬件设备的选型上,应以品牌、性能、耐用性及价格等为参考因素,选择能够满足实际需求的设备。
传感器主要用于感知环境信息,例如:光线、温度、湿度等。
选择传感器时,应该尽量选用高精度、高性能的传感器。
2. 网络层网络层是智能家居系统与独立设备之间数据交互的核心层,通过各种通信技术实现数据的收集、传输和处理。
网络层可以采用Wi-Fi、ZigBee、BLE等技术实现通信,也可以选择对于保障安全的有线通讯方式,如RS-485或CAN总线。
与网络层相应的是网关的设定,即实现独立设备与系统的连接和数据交换。
在设计网络层时,应该注意网络的安全性,采用合适的加密算法来避免数据泄露和攻击。
3. 应用层应用层是用户对智能家居系统进行操作和监测的层,包括了移动客户端、PC端、语言控制和自动化控制等。
用户通过应用层可以控制智能家电、监控家庭环境、获取家庭设备信息等。
同时,应用层也要实时掌握智能家居设备的状态,即时处理告警报警信息。
在设计应用层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交互模式,提供更加智能、高效、可靠的家居控制方式。
二、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需考虑到硬件和软件方面。
硬件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到智能家居设备及传感器的选用、布局以及连接方式等;而软件方面则需要充分发挥其智能控制和分析处理能力。
基于深度学习的电网智能调控系统优化设计
基于深度学习的电网智能调控系统优化设计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电网运行过程中,针对其调度与控制运行需要实现对大量数据的采集以及分析,并根据电网运行特点及要求,对其机理、策略等给出正确的判断,以此才能够确保电网运行符合各个用电侧的用电需求,并实现全方位安全、稳定供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产生和快速发展,电网运行及调度的发展要求不断提升,需要设计能够符合人工智能调度的调控系统才能够促进电网的建设与发展向着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在人工智能领域当中,深度学习是一种具备较高实用价值的技术理论。
当前深度学习常被应用于医学、工业生产、经济等领域当中,但在电力领域中的应用较少。
在实际应用中,深度学习能够实现对各类事物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从而给出事物在未来发展中的变化趋势,并且预测结果具有极高的精度。
因此,为促进电网的智能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应用优势,开展对其调控系统的优化设计研究。
关键词:深度学习;电网;智能调控;系统优化;设计引言电网调控运行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对系统运行机理、运行策略等做出判断,进行全方位的综合决策,这一点与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发展较为相似。
根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电力调控业务的发展需求,需要设计满足应用要求的人工智能调度系统。
人工智能涵盖理论较多,其中深度学习理论对于调度领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基于大数据技术提出了一种采用深度学习的暂态稳定评估方法。
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电力负荷预测方法,并使用这种方法对某地电力负荷值进行预测。
针对深度学习网络在风电场功率短期预测进行研究。
采用长效递归卷积网络模型结合视频中的外观信息和动态信息实现对视频中的人体行为进行识别。
强化学习、深度学习、迁移学习、平行学习、混合学习、对抗学习和集成学习等7种代表性机器学习在能源与电力系统调度优化和控制决策等方面的应用。
采用深度学习方法,提出新的发电机组排放预测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一个具有节能减排效果的发电调度算法。
变电站并联一体化智能直流电源系统结构设计研究
变电站并联一体化智能直流电源系统结构设计研究发布时间:2021-09-02T02:21:37.830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第13期作者:黎铭洪1、覃剑1、杜珂1、黄晓明1 [导读] 针对站用电源开路,人工运维工作量巨大,研制了变电站并联一体化智能直流系统电源黎铭洪1、覃剑1、杜珂1、黄晓明1 1南宁供电局,广西南宁,530028摘要:针对站用电源开路,人工运维工作量巨大,研制了变电站并联一体化智能直流系统电源,主要设计了系统拓扑结构,并联型直流电源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根据电网运行规程,其智能并联主机包含2个部分,一个DC/DC变换器和一个充电单元。
DC/DC变换器将16~28VDC范围内直流电压以升压方式变换为220V高压直流,低压端(电池端)电流0~50A可设定,也可自动进行恒功率输出,各主机间通过485通讯保持功率均衡。
充电单元主要是用来给电池组充电,分为均充-恒流-恒压-浮充几种模式,有效解决了目前站用蓄电池运维工作量大、开路等问题。
关键字:站用电源,一体化电源,智能并联,DC/DC, 变电站并联一体化智能直流系统电源结构由交流电源、并联型直流电源、交流不间断电源(UPS)、逆变电源(INV)、通信用直流变换器(DC/DC)、监控单元组成,各电源子系统共享并联型直流电源蓄电池组,并经监控单元实现集中监视、分散控制,其系统拓扑结构如下图所示。
系统核心部分为并联型直流电源,该子系统采用并联型设计思路,经N+X个直流电源模块高压输出端并联组成,各模块单独配置一组24蓄电池(组)(可选阀控铅酸蓄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或超级电容),独立向直流母线供电并经内部通信实现负载均衡。
模块集成电源变换及蓄电池智能维护管理功能。
交流输入正常时,输入经交直转换、DC/DC变换向负载供电,同时向蓄电池充电;交流输入中断时,蓄电池经DC/DC升压电路向负载供电。
其设计原理如图2所示:智能并联主机包含2个部分,一个DC/DC变换器和一个充电单元。
水电厂智能化总体框架中水科
•应用一体化:为水电厂监控、水 库调度、水情测报等应用提供的人 机界面平台 •维护一体化:为系统运维提供可 视化的维护工具
iP9000智能平台
设计原则
提供开放的智能平 台解决方案,满足 智能化对平台的功 能需要,功能可选 配。
智能平台是数据和协 调中心,全局优化和 协调。各专业应用优 化组合,相对独立, 分层分布,避免功能 重复。
互联 互通 互动
系统开放,支持包 括IEC 61850、IEC 60870等标准,根 据实际灵活配置, 不盲目限定某一标 准。
故障诊断、水库优 化调度和水能最佳 利用等是重点,充 分挖掘水电厂综合 效益。
iP9000智能平台
应用层行业架构
总体
行业解决 水电 梯调 调水 抽水 新能源 灌区 污水
方案
iOnCall智能报警
安全可靠
❖ 灵活的人员定义及动态分组 ❖ “傻瓜式”电话及短信查询 ❖ 报警发送智能过滤 ❖ 短信定时发送
❖ 手动批量发送短信 ❖ 多路电话、多短信装置联合运
行, 可与运营商直接通信
iOnCall智能报警
✓脚本驱动 ✓手机APP ✓短信 ✓电话报警 ✓可接入监控和MIS 网数据 ✓话音线路可配置 ✓短信线路可配置
水电厂智能化总体框架中水科
水电厂智能化总体框架
➢ 中水科技公司简介
➢ 水电厂自动化现状与新需求 ➢ 智能化水电厂解决方案总体架构 ➢ iP9000智能平台 ➢ 智能应用 ➢ 工程应用 ➢ 注意几个问题
北京中水科水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简介
+
51%
49%
自动化所 + 机电所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水电研发基地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研发中心之一
电力系统智能化监控系统设计与开发
电力系统智能化监控系统设计与开发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智能化已成为时代的趋势。
为了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电力供应的效率和品质,需要开发一套目标明确、功能完善的电力系统智能化监控系统。
本文将探讨电力系统智能化监控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相关内容。
一、电力系统概述电力系统是指由发电厂、输电线路、变电站、配电变压器、用户等构成的电力系统。
其主要功能是通过输电线路将发电厂发出来的电力传输到用户用电的地方。
电力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供应过程中应始终保持电压稳定,保障供电质量,同时提高供电的效率。
二、监控系统框架为了对电力系统进行监控,可以使用类似于物联网的架构方法。
具体而言,监控系统应包括以下层次:(1)感知层:通过各种传感器、信号采集器等实现对电力设备的实时获取和监测。
(2)网络层:收集感知数据,将其传递到控制层进行处理和决策。
(3)控制层:对感知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预警。
(4)应用层:尽可能多地利用感知数据,提高系统的利用水平和效率。
三、监控系统功能实现基于上述监控系统框架,需要实现以下功能模块:(1)数据采集:主要是对电力设备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
(2)设备状态监测:对电力设备的状态进行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预警。
(3)数据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潜在问题,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4)应急处理:在电力系统出现问题时,系统应该及时响应并进行应急处理。
(5)导出分析报告:对系统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生成报告,方便管理人员实时了解系统运行状况。
四、监控系统实现方式(1)软件开发:目前,软件开发是现代信息化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基于传感器、网络等手段,可以开发出用户友好的监控软件,具有较高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不过,缺点是需要较高的技术成本和时间投入。
(2)云计算:采用云计算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系统效率,提高系统可扩展性和灵活性,降低系统成本。
但是,也有安全性和隐私性的问题需要注意。
(3)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当今信息化开发的主要方向之一。
《新型电力系统数字技术支撑体系框架设计(2022 年版)》
《新型电力系统数字技术支撑体系框架设计(2022 年版)》20世纪出现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是人类工程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让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颠覆性的改变。
进入21世纪以来,化石能源逐渐面临枯竭,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峻,已成为未来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世界主要国家也纷纷将能源安全纳入国家战略,加快推动能源转型。
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将带来能源生产和能源利用的再一次变革,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20世纪的全球能源安全框架是以石油为基础的,而21世纪的能源安全则将是以电力为主的全面能源安全,电力系统将是这一变革的中心环节。
能源安全关系国家安全。
我国能源供给和消费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必须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增强我国能源自主保障能力。
在生产侧,降低煤炭和石油占比,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主要转化为电能利用);在消费侧,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中的比重,在交通、建筑、工业等领域加快电能替代。
据预测,我国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从目前的26%提高至2050年的45%~50%。
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认识新型电力系统革命性变化由于新能源利用小时数低,高比例新能源电量场景需要数倍于负荷的新能源装机容量。
丰饶的市场形态也必将催生新的交易机制、商业模式,带来物质链、信息链和价值链重塑。
这将对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生产管理、运行控制带来一系列革命性变化,需要从多方面开展探索和研究。
机理认知。
由于新能源的强不确定性和低保障性,要重新审视系统安全的定义和理论,保障电力系统供给安全(总量、结构、分区)、运行安全、生命线安全(极端条件下的安全)。
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多状态变量耦合、多时间尺度交织、非线性特征明显、动态特性复杂多变,需要加大对稳定基础理论的研究。
系统构建。
新能源高占比的电力系统,新能源需实现从“并网”到“组网”的角色转变。
基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大电网智能调控系统框架
基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大电网智能调控系统框架2.天津华厦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通讯作者: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摘要: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融合时代已经来临,社会大幅度提升了用电量,必须都大电网智能调控系统进行调控系统进行逐步的升级,才能有效应对如今电力系统顺利运行的实际性需求。
作者从大电力系统框架技术方面展开分析,以期为相关工行业工作者带来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调控;系统框架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用电需求逐渐的攀升,让电网系统出现了多元大数据与随机性的特征,给电网的安全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对用电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先前传统的调控系统在时代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方面的问题,出现了实用性不足、稳定性差、精准度低等实际问题,亟待进行大数据人工智能对电网系统展开创新设计,有效确保大电网系统能顺利运行,为智能系统一、我国电网调控系统发展的现状电力行业的飞速发展,电力调控系统发展也非常迅速,由于每个时期内电力需求有很大的差异,在不同时期需要不同的电力调控系统的协作。
在21世纪之前,我国的电力系统在这个时期内不发达,电力调控系统发展比较缓慢。
在之后,我国在电力方面得到了飞速发展,不断研发出高质量水平的电网调控系统,先进的电网调控系统被广泛应用到电网控制过程中。
2007年,我国电力调控系统实现了科研突破,实现了跨区域的互联网电网动态稳定监控与预警系统。
这代表了电网计算从离线到在线的技术性跨越,在2011年,我国基本实现了国家电网全部省级以上的电网推广,还完成了南方电网的推广应用。
随后又有相继的技术突破,实现了数字仿真、数模仿真、数据管理以及模型研发。
通过电力平台建设提升了电力水平,促进电网系统稳定运行。
到现阶段,电网系统的协调控制与智能化水平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现代电网调度系统存在的问题(一)精准性有待提升电网调度系统要对电网运行数据展开精确的分析与判断,以此来作出系统的正确性处理,确保电网的顺利运行。
2024年智能用电系统产品项目发展计划
智能用电系统产品项目发展计划目录概论 (4)一、智能用电系统产品项目概论 (4)(一)、创新计划及智能用电系统产品项目性质 (4)(二)、主管单位与智能用电系统产品项目执行方 (4)(三)、战略协作伙伴 (5)(四)、智能用电系统产品项目提出背景和合理性 (6)(五)、智能用电系统产品项目选址和土地综合评估 (8)(六)、土木工程建设目标 (9)(七)、设备采购计划 (9)(八)、产品规划与开发方案 (10)(九)、原材料供应保障 (10)(十)、智能用电系统产品项目能源消耗分析 (11)(十一)、环境保护 (12)(十二)、智能用电系统产品项目进度规划与执行 (13)(十三)、经济效益分析与投资预估 (14)(十四)、报告详解与解释 (15)二、建设规划分析 (16)(一)、产品规划 (16)(二)、建设规模 (17)三、工程设计说明 (18)(一)、建筑工程设计原则 (18)(二)、智能用电系统产品项目工程建设标准规范 (18)(三)、智能用电系统产品项目总平面设计要求 (19)(四)、建筑设计规范和标准 (19)(五)、土建工程设计年限及安全等级 (19)(六)、建筑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19)四、工艺先进性 (20)(一)、智能用电系统产品项目建设期的原辅材料保障 (20)(二)、智能用电系统产品项目运营期的原辅材料采购与管理 (20)(三)、技术管理的独特特色 (22)(四)、智能用电系统产品项目工艺技术设计方案 (24)(五)、设备选型的智能化方案 (24)五、质量管理与监督 (26)(一)、质量管理原则 (26)(二)、质量控制措施 (27)(三)、监督与评估机制 (29)(四)、持续改进与反馈 (30)六、科技创新与研发 (33)(一)、科技创新战略规划 (33)(二)、研发团队建设 (35)(三)、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36)(四)、技术引进与应用 (37)七、人员培训与发展 (38)(一)、培训需求分析 (38)(二)、培训计划制定 (40)(三)、培训执行与评估 (41)(四)、员工职业发展规划 (42)八、智能用电系统产品项目落地与推广 (44)(一)、智能用电系统产品项目推广计划 (44)(二)、地方政府支持与合作 (45)(三)、市场推广与品牌建设 (46)(四)、社会参与与共享机制 (46)九、危机管理与应急响应 (47)(一)、危机预警机制 (47)(二)、应急预案与演练 (49)(三)、公关与舆情管理 (50)(四)、危机后期修复与改进 (52)十、合规与风险管理 (54)(一)、法律法规合规体系 (54)(二)、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估 (55)(三)、合规培训与执行 (56)(四)、合规监测与修正机制 (57)概论在快速变化的商业世界中,智能用电系统产品企业要想保持竞争力和持续增长,就必须进行战略层面的思考和规划。
基于微信小程序框架的智能能耗监测系统设计
基于微信小程序框架的智能能耗监测系统设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能源消耗日益增加,能耗监测与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智能能耗监测系统开始成为必要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设计一个基于微信小程序框架的智能能耗监测系统,方便用户实时监测和管理能源消耗。
一、系统架构设计1. 服务器端:系统将采用云服务器作为后台支持,实现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
服务器端还将负责与传感器设备进行通讯,实时获取能耗数据。
2. 微信小程序端: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端实时查看能耗数据,设置能耗报警值,进行能耗分析和管理。
3. 传感器设备端:通过传感器设备实时监测能源的消耗情况,将数据传输至服务器端。
1. 用户注册与登录:为了使用系统,用户需要注册账号并登录。
用户信息将保存在服务器端数据库中。
2. 能耗实时监测: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实时查看各个设备的能耗情况,包括电力、水、气等能源的消耗情况。
3. 能耗报警设置:用户可以设置能耗报警值,当能源消耗超过设定值时系统将自动提醒用户。
4. 能耗分析与统计:系统将提供能耗数据的分析与统计功能,包括能耗情况的图表展示和数据报告生成。
5. 能耗管理与优化建议:系统将根据能耗数据提供能耗管理与优化建议,方便用户对能耗进行调整和优化。
6.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系统将采取严格的数据加密和隐私保护措施,确保用户信息和能耗数据的安全。
三、系统实现技术1. 微信小程序框架:采用微信小程序框架进行前端开发,支持在微信平台上运行,用户体验良好。
2. 云计算技术:系统使用云服务器作为后台支持,可以实现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满足系统大数据的需求。
3. 传感器技术:系统将使用多种传感器设备进行能耗监测,包括电力传感器、水表、气表等,实现多种能源的监测。
四、系统应用场景1. 家庭能耗监测:家庭用户可以通过系统实时监测家庭能耗情况,合理安排能源使用,节约能源开支。
2. 工业生产能耗监测:工业企业可以通过系统实时监测生产线能耗情况,优化生产过程,降低能源消耗。
人工智能框架设计及其应用
人工智能框架设计及其应用人工智能(AI)框架是指构建和实现人工智能系统的基础结构和工具。
它提供了一种用于开发、部署和管理各种人工智能应用程序的标准化方法。
人工智能框架的设计和实现对于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人工智能框架的设计原则、主要组成部分以及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一、人工智能框架的设计原则在设计人工智能框架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灵活性:人工智能应用程序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框架需要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2.可扩展性:人工智能技术在不断发展,框架需要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以便在未来能够应对新的挑战和需求。
3.易用性:框架应该易于使用,开发人员能够快速上手并熟悉其操作方式。
4.高效性:人工智能应用程序通常需要处理大量数据和复杂计算,框架需要具有高效的性能和处理能力。
5.开放性:人工智能领域是一个持续发展的领域,框架需要是开放的,允许开发人员自由地向其添加新的功能和扩展。
二、人工智能框架的主要组成部分1.模型库:包括各种用于构建和训练人工智能模型的算法和技术。
模型库中通常包括神经网络、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等常用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模型。
2.数据准备工具:用于数据预处理、清洗和转换的工具,以便将原始数据转换为可以用于训练模型的格式。
3.训练和优化工具:包括用于模型训练和优化的算法和工具,以便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性能。
4.部署和服务管理:用于将训练好的模型部署到生产环境,并提供在线服务的工具和技术。
5.监控和调优:用于监控模型性能、检测潜在问题,并对模型进行调优以提高其性能的工具和技术。
三、人工智能框架的应用1.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框架可以用于构建和训练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如文本分类、情感分析、机器翻译等。
2.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框架可以用于构建和训练计算机视觉模型,如图像分类、目标检测、人脸识别等。
3.聊天机器人:人工智能框架可以用于构建和训练聊天机器人,使其能够与用户进行自然语言对话。
基于RK3358的电力系统智能化设计
设计应用技术RK3358的电力系统智能化设计王坤阳(佳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国内的电力系统正面临着电网布局高度复杂、极高的行业标准、严格的用户需求以及数字化升级等机遇核心板,将数字技术加持到电力系统智能化领域,有助于电力系统提升整体的感知能力、管理水平以及运行效率,不断加强电力强国的智能化建设。
随着智能化电力系统的愈加完善,农业生产也会从中受益良多,不仅可以节约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能提供安全、稳定、便捷的电力服务。
电力系统智能化为农业生产提供质优价廉的电力服务,能够支持越来越多的新型农业生产设备投入农业生产领域,对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品质的优化、农业生产资源的整合、农业产业的优化布局等都会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
核心板;电力系统智能化;农业生产效率Intelligent Design of Power System Based on RK3358WANG Kunyang(Jiayuan Technology Co., Ltd., Nanjingis facing opportunities and状况、电价方案以及线损模式等,因此智能化的电力系统必须保证稳定运行。
电力系统智能化的客户端交互运行如图2所示,考虑后期数据量比较大,为保证其安全、稳定,应采用一主多从的方式进行部署。
当一台主机宕机后,备机能够及时替换,保证电网服务能持续运行。
采用一主多从的模式具备以下几个优 点:一是数据结构简单,易于扩展;二是支持海量数据读写;三是处理速度快;四是响应速度快;五是支持高并发;六是支持多种语言进行开发;七是支持多种数据类型。
客户端客户端客户端设备设备设备设备设备图2 电力系统智能化的客户端交互运行2.3 电力系统智能化通信过程的主从交互电力系统智能化通信过程的主从交互如图3所示。
电力系统中产生的海量信息需要存储,智能化电力系统采用MySQL 数据库进行关系型数据存储。
日常业务数据的存储,可以为用户交互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采用双主机模式,保证数据实时同步备份,出现宕机的情况则能够及时替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用电系统的框架设计
摘要:用电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有的用电系统没有分类,而且对于智能电网没有特别的适应性。
文章主要研究智能电网用电组件的技术要求和发展方向,提出了包含智能电网技术特征的智能用电系统的框架设计,阐述了功率流和信息流以及系统的特点。
这个设计构造了用户、分布式发电的微网结构,并优化了需求侧管理,使用电环节更经济、灵活、易得、可靠、用户友好。
关键词:用电系统;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微网;分布式电源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面对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应对未来的挑战,智能电网正在应用于世界范围的电力工业中,并且代表着21世纪电网的发展趋势。
作为智能电网的组成部分,用电环节在建立双向互动系统、优化用户的服务质量、满足用户各种需求、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变终端用户的能源使用模式及提高用电效率这些方面有重要意义。
2003年,美国能源署(DOE)发出“GRID2003”项目,计划为下一代电网安装智能表,给客户设置“网”,实现双向通信和trans-active用户界面,把智能住宅和电器接入电网,通过需求侧管理将分布式电源规划用户加入电力市场,用户将能获得最优质量的电能。
同时,也将会出现便宜实用的电能存储装置。
中国国家电网也出台了相似的计划。
用电系统包括负荷控制和管理(LCM)和需求侧管理(DSM)自动抄表(AMR),都将是高级计量架构(AMI)的重要的部分。
本文主要设计了智能电网智能用电技术的框架。
1 设计框架
1.1 系统结构设计
设计智能用电系统(SPUS),图1显示了SPUS 的结构和工作系统,其结构包括3部分:智能电表(S-meter)、能源管理器(E-manager)和电器控制器(A-controller)。
三个组件协调工作,以实现智能用电的用户使用。
S-meter是SPUS和外界之间的能源接口和通讯门户,其工作是与电网之间进行电能交换,供电公司控制中心和用户的访问端口之间实现通信。
它应当将实时电能计量、计费、双向多账单和通信管理等等基本功能整合起来。
通信管理包括SPUS内部之间、SPUS 与供电公司之间及客户端与SPUS之间的通信。
E-manager是SPUS 能源中心,旨在实现管理独立电源供应,优化电力供应策略,选择电能和交互等功能。
E-manager将整合如分布式发电(DG)的监测和控制、电网电能质量、故障保护、用户电能的开断和转换等具体功能。
SPUS中的分布式电源(DG)由太阳能发电设备、风力发电设备、用户的能源存储和燃料发电机组等构成。
A-controller是SPUS中实施电气自动控制装置、优化电力利用策略和人机互动的电器控制平台。
控制器将整合电气设备和机器的智能操作组合优化等基本功能。
1.2 功率流(潮流)和信息流
除了它们的基本功能外,SPUS的三部分还需要完成多项系统协调工作,通过图1中功率流和信息流,很清晰地显示出来。
功率流是指SPUS的电能传输,信息流是指通信系统的信息,其中包括SPUS 与外部的、系统的各部分之间各种信息的交换。
信息流控制功率流,而功率流的状态由信息流来反映。
接下来,我们用信息流和功率流来描述SPUS系统的工作。
功率流在电网、S-meter、E-manager,以及以E-manager为核心的装置中流动。
供电公司通过电网为SPUS供应电能。
根据价格、电网供电计划、电网电能质量、DG供电状态,E-manager从电网电源或DG转换到用户从而供应电能。
如果选择DG,E-manager应该为用户把DG电能控制和转换到可供应电能的状态。
信息流的核心是S-meter。
如图2所示,S-meter通过GPRS、电力线通信和电子通信光纤与供电公司进行信息交换。
同时,S-meter通过各种方式与因特网互联,以便方便用户检查系统。
此外,S-meter作为SPUS的入口,与E-manager 和A-controller相连,着重于整个系统的各种信息。
功率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反映在一下几个方面:
①按照价格策略和电能账单信息,SPUS 执行与供电公司的双向传输。
②根据价格战略信息,电网电能质量监测数据,电能账单信息DG的状态,SPUS选用电源。
③随着价格策略信息、用户信息和选择信息的控制命令,SPUS将命令,时间和电器持续时间结合起来。
2 系统特性
设计方案的重点是适应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形成整体系统。
2.1 互动
互动是智能电网的一个重要特征,特别是用电端的重要表现形式和突出特征。
智能电网的互动不仅体现在用户侧,而且在电力系统所有参与者中都有诠释。
智能电网促进用户参与电力系统运行,鼓励用户参与电源建设、电力贸易和电源控制。
在互动方面,SPUS 具有以下特点:
①接入DG。
作为一个双向交易和供应选择的基础,智能电网鼓励用户独立电源的发展。
在SPUS中,E-manager作为一个界面接入智能电网。
高效、节能及环境友好的DG对于用电系统可靠性和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非常重要。
②双向交易。
为了实现峰值负荷转移,智能电网非常推崇双向交易。
除了通过制订多种电价策略指导用户以外,设计和研究界面及双向交易也很重要的。
在SPUS中,S-meter是连接电网与用户独立电力系统的界面。
根据S-meter的信息,在电价低时,E-manager将给DG的储能装置充电,在高电价时,将DG的电能卖给供电公司。
2.2 保护与系统
除了互动以外,SPUS还可以保证电能的质量与可靠性。
需求高峰会导致电网停电,电力故障会引起供电中断,而且,电网中的谐波和无功功率会给电网电能质量带来不利影响。
在SPUS中,当检测结果显示电能质量较差或是停电时,E-manager可以开关-和转换电源DG自动供应质量高的电能。
在智能电网的环境下,用电的环节与分布式电源,电网与用户相关。
其工作包含了很广的方面,有很大程度上的技术创新。
对SPUS的设计进行了系统性的设计,协调的和整合了多种技术,最终作为一个整体的电力系统。
此外,设计考虑到了实际应用的灵活性。
系统的三个部分有不同的角色和优先权,可以自由组合,以匹配用户在应用过程的需求。
举个例子,独立的电源的用户可以只是组装S-meter和A-controller系统,如果没有必需的自动化设备,用户可以不用A-controller系统。
3 结语
这一智能用电系统的框架有以下意义:第一,它在智能电网中建立了供电公司与用户之间的互动界面,供电公司可以用来与用户买卖电能,检测和控制电能以及收集用户信息。
第二,还建立了信息交换平台,有助于用户与用电系统之间的通信,用户通过用电系统接入电网,咨询用电及互动的相关信息,控制电力设备。
第三,它设计用户的自主微网系统,为分布式发电,提供一个接口,以便用户可以自主获取能源和提高电能质量及供电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陈树勇,宋书芳,李兰欣,等.智能电网技术综述[J].电网技术,2009,33(8):1-7.
[2] 杨德昌,李勇,C Rehtanz(德),等.中国式智能电网的构成和发展规划研究[J].电网技术,2009,33(20):13-20.
[3] 康重庆,陈启鑫,夏清.低碳电力技术的研究展望[J].电网技术,2009,33(2):1-7.
[4] 张伯明,孙宏斌,吴文传,等.智能电网控制中心技术的未来发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17):21-28.
[5] 秦开宇,杨军,周文健.基于远程用电实时监测的电力用户需求侧管理支持系统[J].中国电力,2004,37(8):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