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平人气象论
内经单选题库(修改版)
内经单选题ABC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论,“魄之处”为(C)A心B肾C肺D肝除哪项外,均是《素问·风论》提出的风邪致病特点(D)A善行B为百病之长C数变D收引DEF肺热叶焦是下列哪种病证的主要病机(B)A痹证B痿证C厥证D热证G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味薄”之品的性能为(B)A泄B通C发泄D发热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养护阳气的方法是(A)A暮而收拒B谨和五味C恬惔虚D七损八益《灵枢·本神》说:“心有所忆谓之”(C)A思B虑C意D志根据《素问·太阴阳明论》,下列哪项不属“入六府”的表现(C)A身热B不时卧C䐜满闭塞D喘呼根据《素问·五脏别论》,脑应属于(C)A五脏B六腑C奇恒之府D传化之府根据《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中,寒气胜者为:(B) A行痹B痛痹C著痹D热痹根据《素问•痿论》,肌肉不仁常见于哪个痿证?(B)A脉痿B肉痿C筋痿D骨痿根据《灵枢•天年》“使道”是指(B)A魄门B鼻孔或人中沟C经脉D脏腑相使之道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为“万物之能始”的是(C)A左右B水火C阴阳D天地根据《素问•标本病传论》,下列除哪项外须先治标(D)A中满B大便不通C小便不通D烦心根据《素问·厥论》,“阳气衰于下,则”(C)A煎厥B薄厥C寒厥D热厥根据《素问•评热病论》,阴阳交出现“不能食”的机理是:(A)A胃气衰B邪气胜C失志D气厥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之道路”指:(C)A水火B天地C左右D上下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薄则(D)A泄B通C发热D发泄根据《素问•评热病论》,阴阳交出现“狂言”的机理是(C)A精俾B邪胜C失志D气厥根据《灵枢•百病始生》,“伤下”的病因为(C)A风雨B暑热C清湿D喜怒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导致“肝气以津”的原因是:(A)A味过于酸B味过于咸C味过于苦D味过于甘根据《素问•六微旨大论》,气机的表现形式概括为(A)A升降出入B生长收藏C权衡规矩D循环往复根据《素问•咳论》,咳证的发生除了与肺有关,还与下列那个脏腑关系最密切(D) A肝B胆C脾D胃根据《素问•平人气象论》,“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为(C)A平人B风证C少气D温病根据《素问·灵兰秘典论》,“治节出焉”指的是(C)A肾B脾C肺D心根据《素问·平人气象论》,心的真藏脉是(B)A但弦胃B但钩胃C但石胃根据《灵枢•营卫生会》称“血”为(D)A营气B精气C卫气D神气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下列哪项可用“汗而发之”进行治疗(D)A形不足者B精不足者C中满者D邪在皮者根据《灵枢·天年》,在人的形成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D)A血气已和B营卫已通C五脏已成D神气舍心根据《素问·经脉别论》,饮食精微由胃最先布散于(A)A肝B心C肺D脾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胜病证(B)A能春B能夏C能秋D能冬根据《素问•咳论》“五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的论述,冬季肺咳是从何脏传来?(D) A心B肝C脾D肾根据《素问·咳论》,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为(B)A肝咳之状B肾咳之状C心咳之状D脾咳之状根据《素问·奇病论》,脾瘅当治之以(B)A半夏之类B佩兰之类C黄芪之类D苡米之类根据《素问·奇病论》,脾瘅的病因是( A)A过食肥甘B过食生冷C感湿化热D五志化火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痿证的原因是(A)A湿热不攘B肺热叶焦C脾病D偏枯根据《素问·异法方宜论》,砭石疗法出于(D)A北方B南方C西方D东方D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背为(B)A肾之府B胸中之府C精明之府D髓之府根据《素问·灵兰秘典论》,“州都之官”指的是(D)A肺B肾C三焦D膀胱根据《素问·调经论》,下列表述错误的是(C)A阳盛则外热B阴盛则内寒C阴虚则外热D阳虚则外寒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厚”之品的性能为(D)A泄B通C发泄D发热根据《灵枢·水胀》,肤胀的特点为(B)A阴股间寒B按其腹,窅而不起C色苍黄,腹筋起D目窠上微肿根据《素问•玉机真脏论》,“虚者活”的征象是(C)A身汗B得后利C浆粥入胃D泄注不止根据《灵枢•营卫生会》,老人睡眠不佳的原因是(C)A胃气不和B心神不安C营卫失常D肾精不足根据《素问•五脏别论》,以下除哪项外均属于传化之府(D) A胃B大肠C膀胱D胆根据《素问•经脉别论》所论,具有“通调水道”作用的是(C) A脾B三焦C肺D膀胱根据《灵枢·营卫生会》,青壮年人睡眠安和的原因是(C)A胃气和B心神安C营卫运行不失其常D肾精足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天癸至”的年龄是(B)A一七B二七C三七D四七根据《素问·厥论》,阳气衰于下,则为(B)A热厥B寒厥C煎厥D薄厥根据《灵枢·决气》,精脱者,导致(A)A耳聋B目不明C色夭D色白根据《灵枢·营卫生会》称“营卫”为(B)A营气B精气C卫气D神气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论,为“阳中之太阳”的是(A)A心B肺C肾D肝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病证(D)A能春C能秋D能冬根据《素问·平人气象论》,常人的脉率是(A)A一息四、五至B一息五、六至C一息三、四至D一息二、三至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头为(C)A肾之府B胸中之府C精明之府D髓之府根据《素问•厥论》,热厥的病机为(D)A阳气衰于下B阳盛格阴C阴盛格阳D阴气衰于下根据《素问•评热病论》,劳风的病位在(B)A脾B肺C肾D肝根据《素问•五藏生成》,人卧则血归于(B)A肺B肝C心D脾根据《灵枢·水胀》,鼓胀的特点为(C)A阴股间寒B按其腹,窅而不起C色苍黄,腹筋起D目窠上微肿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腰为(A)A肾之府B筋之府C精之府D骨之府根据《素问·厥论》,寒厥的病机为(A)A阳气衰于下B阳盛格阴C阴盛格阳D阴气衰于下根据《素问•灵兰秘典论》,肾为(B)A生之本B作强之官C臣使之官D仓廪之官根据《素问•五脏生成》,诸筋者,皆属于(D)A心B脑C目D节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A)A洞泄B疟疾C温病D咳嗽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论,为“罢极之本”的是(D)A心B肺C肾D肝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薄厥的病因是(B)A烦劳B大怒C寒邪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煎厥的病因是(A)A烦劳B大怒C寒邪D饮酒根据《灵枢•决气》,“气脱”的表现为(A)A目不明B色白C汗大泄D耳聋根据《素问•异法方宜论》,灸炳疗法出于(D)A东方B西方C南方D北方根据《素问•五藏生成》,“诸脉者皆属于”(C)A心B脑C目D节根据《素问•平人气象论》,真藏脉的特征是(B)A无神B无胃气C脉盛D脉弱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其充在骨”是哪个脏腑(A)A肾B脾C肺D肝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暴喜伤(A)A阳B形C气D阴根据《素问•太阴阳明论》,“下先受之”的是(B)A伤于风者B伤于湿者C伤于热者D伤于阳者根据《素问•咳论》,咳则喘息有音,甚则唾血为(B)A肝咳之状B肺咳之状C心咳之状D脾咳之状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冬伤于寒,春必”(A)A温病B痎疟C痿厥D洞泄根据《素问·太阴阳明论》,“上先受之”的是(A)A伤于风者B伤于湿者C伤于热者D伤于阳者根据《素问·热论》,少阳受邪表现为(C)A头项痛,腰脊强B目痛而鼻干C胸胁痛而耳聋D腹满而嗌干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万物之纲纪”是:(C)A左右B水火C阴阳D天地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论,为“阴中之少阳”的是(D )D肝根据《素问•平人气象论》,肝的真藏脉是(A)A但弦胃B但钩胃C但石胃D但毛胃根据《素问•厥论》,下列选项中哪种病证的主症是“足下热”?(B)A薄厥B热厥C寒厥D煎厥H《黄帝内经》主要内容出自(A)A战国B秦朝C东汉D西汉《黄帝内经》的作者是(B)。
平人气象论原文及翻译
平人气象论原文及翻译(原创实用版)目录1.平人气象论的背景和意义2.平人气象论的主要内容3.平人气象论的翻译及解读4.平人气象论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正文一、平人气象论的背景和意义《黄帝内经》是古代中国医学的经典著作,其中《素问·平人气象论》是论述人体健康与疾病关系的重要篇章。
该篇论述了平人(即健康人)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对于理解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二、平人气象论的主要内容1.平人的生理现象平人的生理现象主要包括呼吸和脉搏。
文中指出,平人一呼气脉跳动两次,一吸气脉也跳动两次,不呼不吸时称为定息。
平人的脉搏和呼吸有规律,有力度,反映了脏腑功能的正常。
2.平人的病理变化平人气象论中详细描述了多种病理变化,如气虚、气逆、气滞、血瘀等。
这些病理变化会导致脉搏和呼吸的异常,如脉搏过快、过慢、脉搏有力或无力等。
3.平人的诊断方法平人气象论提出了诊断疾病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脉搏和呼吸。
如通过观察脉搏的快慢、有力无力、紧实滑润等,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同时,呼吸的深浅、快慢、气息的粗细等也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三、平人气象论的翻译及解读《平人气象论》原文难度较大,需要进行详细的翻译和解读。
翻译时要注意准确表达原文的意义,避免误解和歧义。
解读时要结合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对原文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四、平人气象论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尽管《平人气象论》是古代医学著作,但其中的许多观点和理论仍具有现代意义。
如平人气象论中强调的脏腑功能、气血运行等,与现代医学的生理学、病理学等有相似之处。
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可以借鉴平人气象论的方法和理论,以提高疗效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总之,《素问·平人气象论》是《黄帝内经》中重要的篇章,对于理解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黄帝内经判断题汇总
1、据《素问•玉机真脏论》载,五实为“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
”AA、正确B、错误2、据《素问·血气形志》载“太阴常多气少血。
BA、正确B、错误3、据《素问•上古天真论》载,女子“六七,阳明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BA、正确B、错误4、据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已形成四大医学流派,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家。
AA、正确B、错误5、据《素问·金匮真言论》,西方“其谷黍”。
BA、正确B、错误6、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A、正确B、错误7、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喜胜恐”。
A、正确B、错误8、据《素问·金匮真言论》,北方“其畜彘”。
A、正确B、错误9、据《素问·金匮真言论》,“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
AA、正确B、错误10、据《素问·热论》,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
”AA、正确B、错误11、据《灵枢·刺禁论》,“肝生于左”。
AA、正确B、错误12、据《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意思是指阳气跟苍天、太阳一样给我们提供温暖BA、正确B、错误13、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梦诊中“长虫多则梦相击毁伤。
”AA、正确B、错误14、据《素问·经脉别论》,“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肝。
”(B)A、正确B、错误15、据《素问·五脏别论》,“女子胞”为传化之腑之一。
(B)A、正确B、错误16、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脉象中“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
(A)A、正确B、错误17、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味过于咸,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B)A、正确B、错误18、据《灵枢·刺禁论》,“肺藏于右”。
(A)A、正确B、错误19、明·李中梓著《内经知要》为中医入门的读物,流传甚广。
中医四大经典复习题最终版
中医四大经典复习题一、单选题1.《素问·厥论》中的厥证是指:EA.气机逆乱 B.清窍阻塞 C.突然昏倒 D.不省人事 E.以上均是2.《素问·玉机真脏论》说:“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此谓__。
”D A.五证 B.五盛 C.五症 D.五实 E.五候3.《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偏氵且”是指:AA.偏身出汗 B.偏瘫 C.偏身无力 D.偏枯 E.以上均不是4.《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风气胜者为__。
” B A.风痹 B.行痹 C.着痹 D.痛痹 E.麻痹5.因暴怒等精神刺激,致阳气亢盛,血随气逆郁积头部,出现猝然厥逆、头痛、眩仆等,《内经》称此证为:DA.煎厥 B.大厥 C.暴厥 D.薄厥 E.昏厥6.冬伤于寒,春必__病。
DA.寒 B.凉 C.热 D.温 E.发7.“阴搏阳别”,见《素问·阴阳别论》,为脉象一种,多见于:AA.妊娠 B.阴阳两虚 C.阴阳离决 D.亡阴亡阳 E.阴阳失调8.《素问·平人气象论》说:“有__则生,无__则死。
” CA.神 B.气 C.胃 D.命 E.根9.《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__者昌,失__者亡。
”AA.神 B.气 C.胃 D.命 E.根10.《内经》说:“治病必察其下。
”其中的“下”是指:EA.下身 B.下体 C.下部 D.下阴E.二便11.《素问·太阴阳明论》说:“__病者,上行极而下;__病者,下行极而上”。
A A.阳阴 B.阴阳 C.上下D.下上 E.表里12.《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清气大来,燥气胜也,风木受邪,__病生焉。
”D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13.《素问·五行运大论》:“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__。
”EA.风 B.热 C.火 D.燥 E.暑14.《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湿者,__先受之。
中医临床试题
12月份临床“三基”试题(一)科室:姓名:得分: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于气为肿”,此气为()A.风气B.寒气C.湿气D.水气E.阳气2.因大怒使气血逆乱而致的昏厥病症,《素问·生气通天论》称之为()A. 气厥B.血厥C.煎厥D.薄厥E.热厥3.《素问·五脏别论》认为诊脉独取寸口的原理与下列哪项有关()A.心、肺B.肺、脾C.肺、肾D.肺、肝E.心、肝4.《素问·痹论》指出,冬季感受痹邪,易发生()A.行痹B.痛痹C.着痹D.肌痹E.骨痹5.下列哪条不属于痹证的基本病因病机()A.营卫失调B.风寒湿邪杂至C.远行劳倦D.饮食自倍E.居处失宜6.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A.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B.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D.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疾病E.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7.桂枝加葛根汤的煎服法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啜热粥B.温覆取汗C.如桂枝汤将息D.如桂枝汤禁忌E.先煮麻黄,去上沫8.发热、恶寒、出汗、腹满痛、不大便,治当()A.峻下B.过经乃下C.轻下D.急下E.润下9.头汗出,大便硬,心下满,手足冷者,宜用()A.大陷胸汤B.柴胡桂枝干姜汤C.栀子豉汤D.小柴胡汤E.茵陈蒿汤10.引起太阴病主要病机是()A.脾阳亏虚,饮食内停B.脾气下陷,阴血不足C.湿邪内盛,脾胃不和D.脾运失职,清阳不升E.中阳不足,寒湿内盛二、多选题,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选项,少选、多选不得分,共30分。
1.《灵枢·百病始生》认为虚邪传舍于络脉,则症状表现为()A.皮肤疼痛B.痛于肌肉C.其痛之时息D.肢节疼痛E.腰脊乃强2.五脏气热致痿的原因有()A.情志所伤,气郁化热B.劳伤太过,伤阴耗液,阴不制阳C.湿邪侵淫,久而致痿D.触冒暑热,伤津耗液E.饮食不节,损伤脾胃3.《素问·痹论》“痹热”形成的机制,包括下列哪几项()A.阳气多B.阴气少C.阳胜阴D.感受风寒湿邪E.感受热邪4.据《素问·标本病传论》所述,下列情况中,当先治本的是()A.先热而后生病者B.先热而后生中满者C.小大利D.先小大不利而后生病者E.小大不利5.《灵枢·水胀》提出臌胀,臌胀的刺法是()A.泻其胀之血络B.调其经C.刺去其血络D.盛者泻之E.虚者补之6.影响六经病传变的主要因素有()A.正气的盛衰B.发病的季节C.邪气的轻重D.治疗的当否E.感邪的性质7.据原文,峻汗禁例包括()A.亡血家B.疮家C.喘家D.风家E.衄家8.脉浮而紧可见于()A.太阳表证B.阳明热实证C.阳明中风证D.少阴热化证E.少阳经热证9.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中,反映其水饮内停的主要表现有()A.胸胁满微结B.往来寒热C.小便不利而渴D.不呕E.但头汗出10.太阴病的兼变证包括()A.太阴兼表证B.太阴兼呕吐证C.太阴兼腹痛证D.寒湿发黄证E.湿热发黄证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黄帝内经:素问第18章 平人气象论
平人气象论篇原文和白话文翻译:【原文】黄帝问曰:平人何如?【翻译】黄帝问道:正常人的脉象是怎样的呢?【原文】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
平人者不病也。
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
【翻译】岐伯回答说:人一呼脉跳动两次,一吸脉也跳动两次,呼吸之余,是为定息,若一吸劢跳动五次,是因为有时呼吸较长以尽脉跳余数的缘故,这是平人的脉象。
平人就是无病之人,通常以无病之人的呼吸为标准,来测侯病人的呼吸至数及脉跳次数,医生无病,就可以用自己的呼吸来计算病人脉搏的至数,这是诊脉的法则。
【原文】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
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涩曰痹。
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
【翻译】如果一呼与一吸脉各跳动三次而且急疾,尺之皮肤发热,乃是温病的表现;如尺肤不热,脉象滑,乃为感受风邪而发生的病变;如脉象涩,是为痹证。
人一呼一吸脉跳动八次以上是精气衰夺的死脉;脉气断绝不至,亦是死脉;脉来忽迟忽数,为气血已乱,亦是死脉。
【原文】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
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
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
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
长夏胃微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软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
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
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
藏真高于肺,以行荣卫阴阳也。
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病。
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
【翻译】健康人的正气来源于胃,胃为水谷之海,乃人体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胃气为健康人之常气,人若没有胃气,就是危险的现象,甚者可造成死亡。
浅谈中医“平人”概念及其对当代养生的指导意义
浅谈中医“平人”概念及其对当代养生的指导意义摘要:“平人”是中医学中特有的也是一个非常的重要的概念,是《黄帝内经》提出的以概括健康人的身心状态的一个概念。
平人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文化关系密切,平人内容丰富,涵盖了脉象平和,阴阳平衡,气血调和,五脏调和等多方面。
对于当代的个人养生调摄,临床疾病预防与治疗有极大启发与指导意义。
关键词:平人;阴平阳秘;中庸;养生1平人的概念1.1平人起源于中庸思想平人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中:平人者,不病也。
平人是指健康人的一种状态,“阴平阳秘”者也。
“平”最早见于晚周时期,造字本义是指土地整齐没有高低凹凸。
《说文》中“平,语平舒也。
从亏从八。
八,分也”。
《广韵》中“平,和也。
”《尔雅》中“平,成也”。
《增韵》中“平,均也”[1]。
“平”字的意思逐渐形成,引申为均衡、平和、和谐等,中医中的平人也是指人体气血阴阳的平和状态。
中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而儒家文化在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占有主流地位,平人中蕴含的阴平阳秘,阴阳调和是中庸思想“致中和”的一种重要体现。
“致中和”是指人体自身,自身与他人,天地万物之间动态平衡。
执两用中,不偏不倚。
天地万物发展规律应如此,人们在调养自身,处理人际关系,工作职场中更应如此。
1.2平人的中医内涵《黄帝内经》是中医的奠基之作,其中从机体状态、生理功能还有调摄养生多方面论述了平人的内涵。
平人涉及气血津液精、经络脏腑、肌肤腠理、关节筋骨以及五志七情等各种因素。
在外可以表现在形体结构、个人的活动功能与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于内可体现在脏腑机能,心理状态等方面。
1.2.1平人的对外特征在形体结构方面,平人应当发育良好,形体匀称,体格强健。
《素问》“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精气充盛,形诸于外。
《灵枢·逆顺肥瘦》载有“常人”的特征是“端正敦厚”。
《灵枢》记载“众人”之特征“皮肉脂膏不能相加也……其形不小不大,各自称其身”,身材匀称,无多余赘肉,当然也不会过于消瘦。
诊法平人气象论
(三)真藏脉概念及表现
• 含义:脉无胃气而真藏之气独见的脉象, 侯五脏真气败露,如但弦无胃,但钩无 胃等。 • 机理:人以水谷为本,脉以胃气为本。 • 脉象表现:脉象失去和缓从容、柔和之 态,如弦而硬急,洪大而躁等;或五脏 不得胃气滋养,而见本脏脏气衰竭的无 胃脉,如肝脉不弦、肾脉不沉等。
• 真气 春:散于肝 真 夏:通于心 脏 长夏:濡于脾 脉 秋:高于肺 现 冬:下于肾 胃气:五时五脏皆有
思考题:
1.如何理解“脉以胃气为本”?有胃气的脉象表 现是什么?如何据此鉴别四时五脏的平、病、 死脉? 2.如何理解“常以不病调病人”的诊脉法? 3.怎样辨脉之顺逆?有什么临床意义? 4.真藏脉为何主死证? 5.结合《素问· 脉要精微论》、《素问· 平人气象论》 的有关内容,谈谈诊脉与望色的方法。
• 一呼脉四动以上:一息八至,疾脉,为 死证。常见于外感热病,阳热亢盛,真 阴衰竭证;或内伤虚损,阳气散越证。 • 脉绝不至:无脉,死证。 • 乍疏乍数:忽快忽慢,强弱不一,为散 脉,主元气离散,死证。
第二段.(从“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至“宗
气泄也”) 内容: 强调了“脉以胃气为本”的原理,并结 合五脏论述了四时的平、病、死脉,还 讨论了虚里诊法。
平:调匀 息:一呼一吸 以不病调病人
(二)平人脉息至数 一般为一息四至,个别为一息五至(闰 以太息) 呼吸频率: 成年男子:14~18次 成年女子:16~20次
脉率: • • • • • • • 胎儿:120~160次/分 婴儿:120~140次/分 1~2岁:110次/分 3~6岁:95次/分 7~8岁:85次/分 成年男子:60~80次 /分 成年女子:70~90次/分
(二)脉与四时是否相应的诊察意 义——判断预后
平人气象论
人的正常脉气,是来源于胃的,胃气就是平人脉息的正常之气,人的脉息如无胃气,叫做逆象,逆象是能够 致死的。
平人气象论
战国时期散文
01 原文
03 注释译文
目录
02 作品鉴赏 04 作者简介
《平人气象论》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一篇散文,作者不详。
原文
黄帝问曰:平人何如?
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①脉五动,闰以太息②,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 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
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③,尺不热脉滑曰病风, 脉涩曰痹。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日死。
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春胃微弦曰平④,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胃而有毛⑤曰秋病,毛甚曰今病,脏真散于肝,肝藏筋 膜之气也。
春脉,弦中带有冲和的胃气,叫做平脉;弦多胃气少,就是肝病;但见弦脉无胃气,就要死亡;若虽有胃气, 而兼见毛脉,等到秋天就要生病;倘若脉太甚,就会立即生病。春天是脏真之气散发于肝,肝脏是藏筋膜之气的。
夏脉,钩中带有冲和的胃气,叫做平脉,如果钩多而胃气少,就是心脏有病;如果但见钩脉无胃气,就要死 亡;若虽有胃气,而兼见石脉,预测等到冬天就要生病的;倘若石脉太甚,就会立即生病的,夏天是脏真之气通 于心,心是藏血脉之气的。
作者简介
2022第四季度中医诊断学之脉诊(有答案版)
2022年度第四季度急诊科中医三基考试(中医诊断学之脉诊)【A型题】1.《难经》中左尺脉所候脏腑是()A.肾 B. 命门 C. 三焦D.大肠2.诊脉的最佳时间是()A.平旦 B. 日中 C. 日夕 D. 夜半3.医生在诊脉时运用手指的哪个部位()A.指尖B.指目C.指腹D.指侧4.医生对病人诊脉的时间一般不应少于多少次脉跳的时间()A.30 B.40 C.50 D.605.《素问.平人气象论》中记载妇人“妊子”脉是候()A.手少阴脉B.足少阴脉C.手太阴脉D.足太阴脉6.下列属于洪脉主病的是()A.热盛B.表证C.湿困D.气血亏虚7.细脉与微脉,弱脉,濡脉在脉象的共同特点是()A.脉位均表浅B.脉位均在皮下深层 C. 脉率均小于五至D.脉形都是形细小且脉势软弱无力8.下列不属于牢脉的主病是()A.阴寒内积B.寒痰瘀血C.疝气D.瘕积9.下列不属于“脏气之独”的脉象是()A.结脉B.弦脉C.缓脉D.紧脉10.下列脉象可见于平人的是()A.革脉B.缓脉C.动脉D.紧脉【B型题】A.举之有力,按之不足B.浮细无力而软C.轻取不应,重按始得D.举按无力,应指松软11.以上各项属于濡脉的脉象特点的是()B12.以上属于描述虚脉的脉象特点的是()DA.疼痛,惊恐B.里证C.气血两虚D.热证,亦主里虚13.以上属于数脉所主病的是()D14.以上属于动脉所主病的是()AA.迟而时一止,止无定数B.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C.迟而中止,止有定数D.一息五至以上15.以上脉象中描述代脉的是()C16.以上脉象中描述促脉的是()BA 气血两虚B 阳气衰阴气微C 湿阻D 血瘀17.虚脉见于()A18.微脉见于()B【X型题】19.一息五至以上的脉象有()A.急脉B.数脉C.动脉D.涩脉20.动脉的主病有()A. 疼痛B. 惊恐C. 气血亏虚D. 阳气暴脱21.代脉的主病有()A.脏气衰微B.疼痛C.惊恐D.跌扑损伤22.滑脉可见于下列哪些情况()A.痰湿B.食积C.实热D.青壮年23.细脉的主病有()A.阳热亢盛B.湿证C.实寒证D.气血俱虚24.下列属有歇止的脉象是()A. 动脉B. 牢脉C. 结脉D. 代脉25.脉诊的临床意义是()A.判断邪正盛衰B.区别病邪性质C.推断疾病进退D.确定疾病名称26.沉细脉的主病是()A. 阴虚B. 血虚C. 肝郁脾虚D. 气滞27.主食积内停的脉有()A. 滑脉B. 促脉C. 结脉D. 紧脉28.与湿邪有关的脉象是()A. 濡脉B. 细脉C. 缓脉D. 滑脉。
内经临床运用(疾病诊法)10.9.素问·平人气象论
内经临床运用(疾病诊法)10.9.素问·平人气象论经文分析本篇是《内经》论脉之专篇,主要讨论平息调脉法,四时五脏平脉、病脉和死脉,以及诊虚里、尺肤、寸口等。
(一)论平息调脉法经文提出一息脉跳4~5至为成年人正常的脉象,而一息脉至4次以下和5次以上,均为病脉或死脉。
诊脉的基本方法之一就是“以不病之人调病人”,医生应“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
”即医生通过平调自己的呼吸去测定患者脉搏的频率、节律等,这一诊脉方法经历了几千年的应用,至今不失为简便、可行和有效的方法。
经文还总结了异常脉息及脉尺合参的临床意义。
(二)论四时五脏的平脉、病脉和死脉1.脉以胃气为本本篇原文指出∶“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
”《素问·玉机真藏论》也曰∶“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
”胃气是人体生命的根本,脏腑、经脉都要依赖胃气提供的物质基础,才能发挥各自的正常功能,脉象的变化反映了五脏气血的盛衰,因此说脉以胃气为本。
有胃气的脉即平脉,表现为和缓有力,节律均匀。
2. 四时五脏平脉、病脉与死脉的区别平脉、病脉与死脉的区别主要在于胃气的多少有无,平脉是胃气充足,病脉则是胃气不足,死脉则胃气全无。
这种以胃气的有无盛衰分别平、病、死脉,对估测病情轻重、预后好坏很有意义。
后世脉法重视胃、神、根的理论,殆即秉自本篇。
3.脉逆四时与发病原文第二段提出的所谓今病与后病,是根据五行乘侮规律,结合胃气的多少,加以阐发的。
如“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等,张介宾《类经》注∶“毛为秋脉属金,春时得之,是为贼邪,以胃气尚存,故至秋而后病。
春脉毛甚,则木被金伤,故不必至秋,今即病矣。
”是从四时五脏兼脉或出现相乘相侮之脉象,来推测发病时间的。
(三)诊虚里的原理及其意义原文首先明确诊虚里是候宗气,接着指出虚里为胃之大络,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这便是诊虚里的原理。
对于虚里诊的临床意义,本篇列举了几种情况∶一是虚里搏动“盛喘数绝”,反映胃及心肺有疾;二是虚里搏动“结而横”,说明内有积聚;三是若虚里搏动“绝不至”(跳动中断,绝而不复),则疾病预后不良;四是搏动剧烈,“其动应衣”,是宗气大泄之证,预后亦差。
内经论人之四 平人者,不病也
内经论人之四平人者,不病也平人,1,指平民百姓;2,普通人,一般人;3,无罪之人,良民;4,地位相等的人;5,无病之人。
《内经》关注生命,关注普通人,一般人,而一般的平民百姓就是无病之人,这就是平人,普通的平民百姓。
《素问·平人气象论》:“平人者,不病也。
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
”平人有什么特点呢?“黄帝问曰:平人何如?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
平人者不病也。
”平人就是我们自己,每个人都离不开呼吸,而在一呼一吸当中,你就可能感受到生命的流荡。
而事实上,人一呼脉再动,人一吸脉亦再动,这是自然而然的,我们并不能轻易感受到。
平常呼吸时我们并没有什么感觉,没有感觉是正常的。
《素问·玉机真藏论》曰:“善者不可得见,恶者可见。
”一呼一吸称为一息,一息并不一定脉动四次,有时候一息脉动五次。
这是因为其中有一次太息(长息。
较长的呼吸)所致。
这种太息,犹如置闰的规律相似,我国阴阳历置闰法是三年一闰,五年再闰,十九年七闰。
所以李念莪说:“故三息闰一太息,五息再闰一太息。
”用历法的闰字,体现了平人呼吸与脉动的关系是有规律其实当中又有无规律,无规律当中又有规律,这就是平人的特点。
有共同的规律,但又有各自的特点,这说是平人。
平人,因为这是大众的特点,有时又称为“众人”。
《灵枢·卫气失常》:“黄帝曰:众人奈何?伯高曰:众人皮肉脂膏不能相加也,血与气不能相多,故其形不小不大,各自称其身,命曰众人。
”张景岳:“众人者,言三者之外,众多之常人也。
其皮肉脂膏血气各有品格,故不能相多,而形体大小皆相称而已。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增一分太肥,减一分太瘦”,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刚刚好。
平人,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有共同的规律,如果超越了这个范围则是病人了。
“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
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涩曰痹。
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竞赛选拔试题及答案
省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竞赛选拔试题及答案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A、《史记•扁鹊传》B、《七略》(正确答案)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2.《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A、《黄帝内经》B、《针灸甲乙经》C、《难经》D、《伤寒杂病论》(正确答案)E、《脉经》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味厚者的功能是()A、通B、泄(正确答案)C、发热D、发泄E、发散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实四肢”,“清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正确答案)D、津液E、营血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
经文中“之”是指()A、阴阳五行B、脏腑气血C、养生规律D、呼吸精气E、七损八益(正确答案)6.据《灵枢•本神》篇所述,心有所忆谓之()A、意(正确答案)B 、心C、志D、思E、虑7.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肝气实的症状是()A、恐B、怒(正确答案)C、笑不休D、腹胀,经漫不利悲E、思8.根据《灵枢•决气》,精脱者的表现是()A、目不明B、耳聋(正确答案)C、腠理开、汗大泄D、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疾,耳数鸣E、色白、天然不泽9.据《灵枢-百病始生》篇中“三部之气,所伤异类”的观点,“清湿”所伤的部位是()A、上部B、下部(正确答案)C、五脏D、经脉E、络脉10.《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出虚里是()A、脾之大络B、心之大络C、肺之大络D、肝之大络E、胃之大络(正确答案)11.据《素问•平人气象论》,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是()A、水肿B、黄疸C、胃疸D、带下E、妊子(正确答案)12.下列哪项不属于汤剂的特点()A .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B .便于随证加减C .便于服用或携带(正确答案)D .服用量大E .适于病证较重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13.以简、便、廉、效为显著特点的方书是()A .《五十二病方》B .《肘后备急方》(正确答案)C .《刘涓子鬼遗方》D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E .《伤寒明理论》14.首先提出君臣佐使理论的是()A .《医学心悟》B .《黄帝内经》(正确答案)D .《圣济经》E .《医方集解15.麻杏甘石汤的功用是()A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B .辛凉疏表,清肺平喘(正确答案)C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D .清泻肺热,止咳平喘E .宣降肺气,清热化痰16.麻杏甘石汤主治证候的病机是()A .外感风邪,邪热壅肺(正确答案)B .风温初起,肺失清肃C .痰饮郁结,肺气上逆D .风寒外束,痰热内蕴E .肺有伏火,肺失宣降17.败毒散的功用是()A .发汗解表,散风祛湿B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正确答案)C .益气解表,理气化痰D .助阳益气,解表散寒E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18.益气解表的常用方是()B .荆防败毒散C .加减葳蕤汤D .葱白七味饮E .再造散19.治表里俱寒证的代表方是()A .四逆汤B .当归四逆汤C .再造散D .麻黄细辛附子汤(正确答案)E .回阳救急汤20.参苏饮的功用是()A .温通心阳,平冲降逆B .益气解表,理气化痰(正确答案)C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D .温脾和中,缓急止痛E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21.九味羌活汤主治证候的病机是()A .外感风寒,里有郁热B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C .外感风寒,肺气失宣D .外感风寒,营卫不和22.柴葛解肌汤的组成中含有()A .杏仁B .防风C .五味子D .桔梗(正确答案)E .川芎23.原书桂枝汤中桂枝与白芍的用量比例为()A . 2:lB . 1:2C .1:1 (正确答案)D . 3:2E . 2:324.体现甘温除热法的方剂是()A .四君子汤B .补中益气汤(正确答案)C .参苓白术散D .清暑益气汤E .导赤散25.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A .《本草拾遗》B .《本草经集注》D.《新修本草》E .《证类本草》26.下列除那味药之外,都是妊娠绝对禁用的药物:()A .麝香B .巴豆C .大戟D .半夏(正确答案)E .斑螫27.具有行气安胎作用的药物是:()A .荆芥B .柴胡C .苏梗(正确答案)D .桂枝E .生姜28.大黄后下的目的是:()A . 清热解毒B .泻热通便(正确答案)C .清化痰热D .活血化瘀E .凉血止血29.具有泻下软坚、清热功效的药物是:()B .芦荟C .芒硝(正确答案)D .番泻叶E .郁李仁30.风寒表证兼有湿邪者,可选用下列那种祛风湿药:()A .防己B .独活(正确答案)C .桑寄生D .五加皮E .威灵仙31.厚朴、沉香具有的相同功效是:()A .降逆平喘(正确答案)B .和胃消积C .降逆止呕D .行气散结E .以上都不是32.既能活血调经,又能凉血安神的药为:()A .川芎B .桃仁C .丹参(正确答案)D .赤芍33.内服宜与豆腐同煮的药为:()A .雄黄B .硫黄(正确答案)C .蛇床子D .白机E .蜂房34.旋覆花入煎剂应:()A .先煎B .后下C .冲服D .包煎(正确答案)E .另煎35.桑白皮除具有泻肺平喘的功效外,还有:()A .降逆止呕B .燥湿化痰C .利水消肿(正确答案)D .利尿通淋E .清热利湿36.治疗寒凝肝脉,厥阴头痛的首选药是:()A .吴茱萸(正确答案)B .干姜D .藁本E .以上都不是37.元气大亏,阳气暴脱,肢厥汗出,呼吸微弱,脉微,应首选下列那组药物来治疗:()A .附子、人参(正确答案)B .附子、黄茂C .附子、白术D.附子、干姜E .附子、肉桂38.在温病学方面,创立以"三焦为核心”辨证论治方法的医家是()A.朱丹溪B.吴鞠通(正确答案)C.吴又可D.刘完素E.薛生白39.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肺为()A.阳中之阴(正确答案)B.阳中之阳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E.阴中之至阴40..阴阳相互制约的条件是()A.阴阳对立B.阴阳互根(正确答案)C.阴阳交感D.阴阳统一E.阴阳互用41.脾病传肾是属于:()A.相克B.相侮C.母病及孑D.相乘E.孑病及母(正确答案)42. “夺血者无汗”的生理基础是:()A.肝肾同源B.乙癸同源C.津血同源(正确答案)D.精血同源43.气在局部发生阻滞不通时,称为:()A气结B气郁C气闭D气滞(正确答案)E .气脱44.不属于气机失调的病机是:()A气滞B气虚(正确答案)C气闭D气陷E气逆45. “塞因塞用”的治疗法则,适用于治疗:()A.虚实夹杂证B .真实假虚证C.真虚假实证(正确答案)D.表实里虚证46.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属于:()A..反治法B.从治法C.治标法D.标本兼顾法E .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47.气虚患者,复感外邪,应采用的治疗法则是:()A.治其标48治其本C.标本同治(正确答案)D.先治标后治本E .先治本后治标48.疾病的标与本的概念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本质与现象B.外感与内伤(正确答案)C.原因与结果D.原发病与继发病E .先病与后病49.在体质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 .先天因素(正确答案)B .后天因素C .环境因素D .心理因素E .情志因素50.在头面部,行于头侧部的经脉是:()A.少阳经(正确答案)B.少阴经C.阳明经D.太阳经E .太阴经51.确立辨证论治理论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52《伤寒杂病论》(正确答案)C.《诸病源候论》D.《景岳全书》E.《瘟病条辨》53.妇女带下黄臭,多因()。
浙江中医妇科模拟题2021年(53)_真题-无答案
浙江中医妇科模拟题2021年(53)(总分100,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 五脏之气的充盛B. 天癸的形成C. 水谷的摄入D. 肾气的充盛E. 三焦的气化2. 据《灵枢·本神》篇所述,所以任物者谓之A. 意B. 心C. 志D. 思E. 虑3. 根据《素问·举痛论》,下列各项,情志因素对人体气机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 怒则气上B. 喜则气缓C. 悲则气耗D. 恐则气下E. 惊则气乱4.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于本"之"本"指的是A. 病机B. 病因C. 阴阳D. 根本E. 本质5. 下列各项中,属《灵枢·邪客》提出的卫气循行及分布规律的是A. 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B. 贯心脉C. 注之于脉D. 出于喉咙E. 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6. 下列治法中,不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因势利导治疗原则的是A. 阴病治阳,阳病治阴B. 其下者,引而竭之C. 因其重而减之D.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E. 其高者,因而越之7.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机理是A. 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 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 脾阳衰不能运化水谷D. 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 以上均不是8. 《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男子衰老始于A. 四七B. 五七C. 四八D. 五八E. 七八9. 《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夫脉者”,为A. 心之府B. 血之府C. 气之府D. 精之府E. 神明之府10. 《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掉眩"者,病属于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1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的"浊阴"指的是A. 粪便和尿液B. 水道中的阴液C. 化生的精血津液D. 浓厚的营养物质E. 痰饮等病理产物12. 《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指的是A. 临床上的内阳虚外寒束B. 现在临床上的表证恶寒C. 临床辨证中的阳虚畏寒D. 阴阳失调的阳盛格阴E. 阴阳气逆的阳虚肢厥13. 《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惔虚无"指的是A. 去世离俗B. 饮食薄滋味C. 安闲清静,排除杂念D. 节制房事E. 以上都不是14. 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药物的性能是A. 固表发汗B. 发散属阳C. 宣通肺气D. 补虚E. 涌泄属阴15. 《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天寿过度”的原因是A. 肾气有余B. 三阳脉盛C. 气机畅通D. 天癸未竭E. 肾气实16. 《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水泉不止”是由于A. 肾不化气B. 肝失疏泄C. 肺失宣降D. 膀胱不藏E. 气化失常17. 《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胀腹大"者,病属于A. 热B. 火C. 寒D. 脾E. 肾18. 下列不属于传化之腑的是A. 胃B. 膀胱C. 大肠D. 三焦E. 胆19. 《素问·调经论》"阴虚生内热"指的是A. 脾气虚发热B. 肝肾阴虚发热C. 肺胃阴虚发热D. 外邪化热入里伤阴发热E. 心阴虚发热20.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的养生方法是A. 法于阴阳B. 谨和五味C. 起居有常D. 和于术数E. 不妄作劳21. 《素问·阴阳离合论》日:“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XXX《黄帝内经》试题一、单选题1、《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肝”的病证为( )A.诸热瞀瘛B.诸痛痒疮C.诸风掉眩D.诸禁鼓傈,如丧神守2、《素问·至真要大论》对“诸寒之而热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A.取之热B.取之寒C.取之阳D.取之阴3、《素问·脉要精微论》“转摇不能”是哪一府精气将夺()A.胸中之府 B.血之府C.髓之府D.肾之府4、《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肺”的病证为( )A.诸热瞀瘛B.诸痛痒疮C.诸躁狂越D.诸气膹郁5、《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A.气缓B.气上C.气消D.气乱6、《素问•百病始生》:三部之气,所伤异类,喜怒不节则()A.伤藏B.伤上C.伤下D.伤脉7、《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中“伤寒”一词的寄义是( )A.外感风寒B.包孕XXX在内的六淫之邪C.外感热病的总称D.外受XXX8、据《素问·痿论》所述,筋痿发生的脏腑在( )A.心B.肝C.脾D.肺9、下列治法除哪项外均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势利导的治则( )A.阴病治阳,阳病治阴B.其下者,引而竭之C.因其重而减之D.其在皮者,汗而发之10、《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喜则()A.气缓B.气下C.气消D.气乱11、《素问·脉要精微论》提出诊病的最好工夫是( )A.夜半B.XXX.平旦D.黄昏12、某未婚女青年,形体衰弱,头昏眼花,心悸,面色萎黄,唇舌甲色淡白五华,月经闭止数月,脉象细弱。
对此闭经病,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精确的医治当用以下何种办法( )A.通因通用B.XXX用C.XXX用D.热因热用13、《灵枢•脉度》:五藏常内阅于七窍也,心和则( )A.鼻能知香臭B.舌能知五味C.目能辨五色D.口能知五谷14、《素问·平人景象论》提出“虚里”可测候( )A营气B.卫气C.元气D.宗气15、据《素问·痹论》所述,肝痹的病症特性是()A.烦满喘而呕B.烦则心下鼓C.多饮数小便D.善胀16、《素问•举痛论》所记录的“卒然痛死不知人”是因寒邪客于( )A.经脉B.心包络C.五脏D.六腑17、《素问·平人气象论》认为“乳之下,其动应衣”是( )A.中气外泄B.宗气外泄C.阳气外泄D.营气外泄18、《素问·五常政大论》“能毒者”的“能”是指()A.能力B.能够C.耐受D.开始19、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气贫血衰者,宜采纳的治法是()A.因此越之B.引而竭之C.扬之D.彰之20、《灵枢•脉度》:五藏常内阅于七窍也,肾和则( )A.鼻能知香臭B.耳能闻五音C.目能辨五色D.口能知五谷21、《素问•五脏天生》:诸髓者,皆属于()A.节B.心C.脑D.目22、根据《素问•痹论》所论述痹证的发病,春季感受风寒湿邪将发生( )A.筋痹B.脉痹C.骨痹D.肌痹23、《灵枢·天年》指出“心气始衰”的表现是()A.苦悲忧,好卧B.目始不明C.言善误D.皮肤枯24、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脾气虚的症状是( )A.恐B.四肢不用五脏不安C.腹胀经溲不利D.笑不休25、根据《素问•痹论》所述“皮痹不已”,复感受风寒湿气则发生何痹( )A.肝痹B.心痹C.脾痹D.肺痹26、据《素问·标本病传论》,下列情况当“治其标”的是( )A.先病而后逆者B.先逆而后病者C.先寒尔后抱病者D.先病尔后生中满者27、《素问·宣明五气》:XXX所伤:久卧伤()A.血B.肉C.骨D.气28、《素问•痹论》认为,XXX偏胜其痹易已( )A.XXX胜B.XXX胜C.XXX胜D.热邪胜29、《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坚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A.除之B.散之C.攻之D.削之3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反映了( )A.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B.阴阳的制约关系C.阴阳的转化关系D.阴阳的互根互用干系31、《素问·至真要大论》“逸者()”A.补之B.行之C.攻之D.决之32、《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应()A.十去其六B.十去其七C.十去其八D.十去其九33、据《素问·水热穴论》内容,被称为“胃之关”的是( )A.脾B.心C.肝D.肾3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飧泄”的寄义是( )A.腹泻如水B.肠鸣泄泻C.下利不爽D.下利完谷不化35、《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肾是( )A.先天之本B.后天之本C.罢极之本D.封藏之本36、根据《素问·举痛论》原文,引起“呕血及飧泄”的原因是( )A.XXX.怒C.思D.热37、《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急者”的病证宜接纳的治法为( )A.行之B.平之C.缓之D.散之38、《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个中“神明”的意义是( )A.阴阳不测之谓神B.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C.脏腑的功能活动D.清静机灵,谓之神明39、《素问•举痛论》论述的“后泄腹痛”,是因寒邪客于( )A.小肠B.大肠C.脾D.胃40、《素问•举痛论》认为疼痛的病机主要是寒邪稽留于( )A.经脉B.肌肉C.脏腑D.关节4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其中“壮火”、“少火”的本义是( )A.药食气味纯阳与温和之别B.人体阳气亢盛与平和之别C.病理之火与生理之火的区别D.邪火与正气之别42、据《灵枢·营卫生会》篇,卫气在人体的循行纪律是甚么( )A.昼行于阴、夜行于阳B.昼行于阳、夜行于阴C.昼夜循行二十五度D.昼行于上部、夜行于下部43、《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其中“变化”是指( )A.水谷变革为精气B.糟粕变革成形C.大肠为小肠中的水谷而变革D.食化而变粪44、《素问·宣明五气》:XXX所伤:久视伤()A.血B.肉C.骨D.气45、《素问·脉要精微论》“头倾视深”是哪一府精气将夺()A.胸中之府B.血之府C.髓之府D.精明之府二、多选题1、据《素问.标本病传论》所述,下列情况中,当先治其标的是( )A.XXX而后生病者B.先病而后生寒者C.小大晦气D.先热尔后生中满者E.先病而后生中满者2、《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触及筋病的条则有( )A.诸风掉眩,皆属于肝B.诸热瞀瘛,皆属于火C.诸痉项强,皆属于湿D.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E.诸暴强直,皆属于风3、《素问·至真要大论》属于风寒湿的病证有( )A.诸湿肿满B.诸风掉眩C.诸暴强直D.诸病水液,澄沏清冷E.诸痉项强4、《灵枢·本神》认为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或实可出现( )A.腹胀B.四肢不用C.五脏不安D.经溲不利E.少气5、《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春季的一般脉象是( )A.浮B.下肤C.在肤D.中衡E.蛰虫将去6、《灵枢·本神》认为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或实可出现( )A.鼻塞不利 B.少气C.喘喝D.胸盈仰息E.经溲不利7、《灵枢·决气》篇指出,血脱的主要表现是( )A.目不明B.色白C.夭然不泽D.耳聋E.胫痠8、据《素问·咳论》所述,肺咳构成的缘故原由是( )A.外邪伤外相,内合于肺B.心火灼伤肺金C.寒冷饮食人胃,从肺脉上至肺D.肾水上泛于肺E.风热外袭9、《脉要精微论》望面色中失神五色的比较物品有( )A.鹅羽B.地苍C.黄土D.重漆E.XXX10、《素问·脉要精微论》以为,“诊法常以平旦”的道理是( )A.阴气未动B.阳气未散C.饮食未进D.气血未乱E.病人共同11、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内容,下列哪项属于正治法( )A.坚者削之B.客者除之C.微者逆之D.甚者从之E.结者散之12、《灵枢·玉机真脏论》所述“五虚”是指()A.脉细B.XXX.前后欠XXX.XXX.饮食不入13、《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属于五脏的有( )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胀腹大D.诸气膹郁E.诸痛痒疮14、《素问·脉要精微论》阐述的有:夫脉者,血之府也()A.长则气治B.代则气衰C.数则烦心D.涩则心痛E.短则气病15、《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煎厥的症状是( )A.体若燔炭B.目盲不可以视C.耳闭不可以听D.烦则喘喝E.小筋弛长XXX《黄帝内经》试题谜底1、单项选择题1、C2、D3、D4、D5、B6、A7、C8、B9、A 10、A11、C 12、B 13、B 14、D 15、C16、C 17、B 18、C 19、D 20、B21、C 22、A 23、A 24、B 25、D26、D 27、D 28、B 29、D 30、C 31、B 32、A 33、D 34、D 35、D 36、B 37、C 38、B 39、A 40、A41、A 42、B 43、D 44、A 45、D二、多选题1、CDE2、ABCDE 36、ABCD7、BC 811、ABCE 12、ABE 13、CDE 4、ABCD 5、AC 9、BC 10、ABCDE 14、ABCDE 15、BE、ABCD。
山东省第三批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内经选读
内经选读G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以下何项属于男子三八的生命特征(筋骨劲强)。
根据《素问·标本病传论》下列当先治其标的是(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根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述,若逆夏气则(秋为痎疟)。
H《黄帝内经》的作者是(战国秦汉众医家)。
L《灵枢.本藏》中具有“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功能的是(经脉)《灵枢.本藏》认为“卫气”的功能包括(温分肉充皮肤司关合肥奏理)# 《灵枢.营卫生会》认为“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
《灵枢.营卫生会》认为“上焦如(雾)”。
《灵枢·营卫生会》认为“老人不夜瞑”的原因是(营气衰少卫气内伐)。
《灵枢.百病始生》提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
《灵枢.百病始生》云“喜怒不节则伤(藏)”《灵枢·百病始生》“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之“两虚”是指(虚邪与正虚)。
《灵枢·百病始生》论“百病之始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
《灵枢.本神》认为“两精相搏谓之”(神)。
《灵枢.本神》认为“肝气虚则(恐)”《灵枢·本神》认为“肺气虚则(鼻塞不利)”。
《灵枢.本神》认为智者养生的方法包括(顺四时始寒暑和喜怒安居处节阴阳)#《灵枢·决气》认为“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
《灵枢.决气》认为“精脱”的表现为(耳聋)。
《灵枢.决气》认为“气”的功能及特点是(若雾露之溉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
J九气治病,“悲则气消”的机理是(心系急肺布叶举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据《灵枢.水胀》所论,肤胀病是寒气客于(皮肤之间)。
据《灵枢.水胀》所论,“色苍黄,腹筋起”的症状属(鼓胀)。
据《灵枢·水胀》所论,“按其腹,窅而不起”属于(肤胀)。
据《灵枢·水胀》所论,“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属于(水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分析
一、论述了“以不病调病人”的诊法原理,提 论述了“以不病调病人”的诊法原理, 平.平人脉息: 平人脉息: 人一呼脉再动, 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一息四至 呼吸定息脉五动, 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偶尔一息五至 诊法原理: 以不病调病人, 2 . 诊法原理 : 以不病调病人 , 即以平人气息测算 病人的脉率 以正常生理表现为标准推究异常病理征象(广义)
目的要求
掌握“ 以不病调病人” 1 . 掌握 “ 以不病调病人 ” 的诊法原理及 平息调脉”诊脉法. “平息调脉”诊脉法. 掌握“脉以胃气为本”的诊法理论, 2 . 掌握“ 脉以胃气为本 ” 的诊法理论 , 理 死脉的脉象. 解四时五脏平、病、死脉的脉象. 3.理解“虚里诊法”的原理及诊病意义. 理解“虚里诊法”的原理及诊病意义.
长夏 秋 冬
脾 有胃微软弱 弱多胃少 但代无胃 软弱有石曰冬病, 软弱有石曰冬病,石(弱)甚曰今病 肺 肾 有胃微毛 有胃微石 毛多胃少 石多胃少 但毛无胃 但石无胃 毛而有弦曰春病, 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 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病 石而有钩曰夏病,
2.真藏脉 2.真藏脉
真藏脉即无胃气之脉(无从容和柔之象) 真藏脉即无胃气之脉(无从容和柔之象) 但弦无胃,( ,(冬 但石无胃( 如(春,肝)但弦无胃,(冬,肾)但石无胃(脏 真之气毕露) 真之气毕露) 不弦, 不石(脏真之气全无) 肝(春)不弦,肾(冬)不石(脏真之气全无) 真脏脉的诊病意义:说明胃气枯竭, 真脏脉的诊病意义 : 说明胃气枯竭 , 五脏真 气失养,衰败外露或耗绝——预后不良(死) 预后不良( 气失养,衰败外露或耗绝 预后不良
1.四时五脏平病死脉
以胃气有无、多少区分(病脉以脉合四时阴阳与否分) 以胃气有无、多少区分(病脉以脉合四时阴阳与否分) 四时 五脏 春 夏 肝 心 平脉 有胃微弦 有胃微钩 病脉 弦多胃少 钩多胃少 死脉 但弦无胃 但钩无胃
胃而有毛曰秋病, 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 胃而有石曰冬病, 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
2.水肿、黄疸、 2.水肿、黄疸、胃疸的诊察要点 水肿 水肿:颈动脉喘疾咳; 水肿:颈动脉喘疾咳;目裹微肿 如卧蚕之状; 如卧蚕之状; 黄疸: 黄疸:溺黄赤安卧 胃疸: 胃疸:已食如饥
五、妊娠脉的诊断要点
手少阴脉:动甚 手少阴脉:
思考练习题
说明“以不病调病人”的诊法原理和“ 1.说明“以不病调病人”的诊法原理和“平息 调脉”诊脉方法. 调脉”诊脉方法. 如何区分四时五脏平病死脉? 您对“ 2 . 如何区分四时五脏平病死脉 ? 您对 “ 脉合四 时阴阳”这一脉学理论有何体会? 时阴阳”这一脉学理论有何体会? 3.什么叫虚里诊?有何诊病意义? 什么叫虚里诊?有何诊病意义? 什么叫“ 脉之胃气” 为什么“ 4 . 什么叫 “ 脉之胃气 ” ? 为什么 “ 脉以胃气为 本”? 真藏脉是什么样的脉象? 5 . 真藏脉是什么样的脉象 ? 说明真藏脉主死的 机理. 机理.
4.“以不病调病人” 4.“以不病调病人”的诊脉举 例
平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 平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
一息二至(迟脉) 少气( 一息二至(迟脉)——少气(正气衰) 少气 正气衰) 一呼三动, 一吸三动 ( 数 ) 而躁 : 病温 ( 兼尺肤 而躁: 病温( 一呼三动 , 一吸三动( 病风(尺不热脉滑) 兼涩脉) 热)、病风(尺不热脉滑)、痹(兼涩脉) 一呼脉四动以上(一息八至,疾数之甚) 一呼脉四动以上(一息八至,疾数之甚)、脉绝 不至(无脉) 乍疏乍数(脉律失常,阴阳错乱) 不至(无脉)、乍疏乍数(脉律失常,阴阳错乱): 邪气盛甚或正气竭绝——死 邪气盛甚或正气竭绝 死
素问平人气象论 素问 平人气象论
题 解:
平人,即气血平和之人; 平人,即气血平和之人;气,指 脉气; 指脉体(脉搏)的形象。 脉气;象,指脉体(脉搏)的形象。 本篇首先讨论了平人的脉象,并以 本篇首先讨论了平人的脉象, 之为标准分析判别病人脉象, 之为标准分析判别病人脉象,故篇 名为《平人气象论》。 名为《平人气象论》。
脉以胃气为本
脉气根于五脏六腑,胃为之本; 1、脉气根于五脏六腑,胃为之本; 2、脉中血气乃胃所化之水谷精微变化而来, 脉中血气乃胃所化之水谷精微变化而来, 肺气附于胃气,推动脉气运行; 3、肺气附于胃气,推动脉气运行; 胃气运脏真之气于脉中。 4、胃气运脏真之气于脉中。
三、论述四时、五脏平脉,病脉与死脉 论述四时、五脏平脉,
主要内容
1、指出脉搏与呼吸的密切关系,并说明正常人 、指出脉搏与呼吸的密切关系, 的脉息至数,以及平息调脉的诊断方法; 的脉息至数,以及平息调脉的诊断方法; 2、强调脉以胃气为本,以胃气的多少来判断四 、强调脉以胃气为本, 时五脏平脉、病脉、死脉和真藏脉,即强调了“ 时五脏平脉、病脉、死脉和真藏脉,即强调了“胃 在脉诊中的重要意义; 气”在脉诊中的重要意义; 3、论述虚里诊病的原理; 、论述虚里诊病的原理; 4、列举了水肿、黄疸、胃疸的诊断要点和妊娠 、列举了水肿、黄疸、 脉的诊察要点。 脉的诊察要点。
二、脉以胃气为本
胃气:节律调匀、从容和柔(与生理上的“ 胃气:节律调匀、从容和柔(与生理上的“胃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人以水谷为本,平人之常气禀于胃——人无胃 人以水谷为本,平人之常气禀于胃 人无胃 气曰逆,逆者死. 气曰逆,逆者死. 脉气亦禀于胃,脉之胃气是整体胃气的反映— 脉气亦禀于胃,脉之胃气是整体胃气的反映 —脉失从容和缓之象 脉失从容和缓之象——脉无胃气 脉无胃气——逆,死 脉失从容和缓之象 脉无胃气 逆 说明胃气衰竭,化源枯绝) 胃气衰竭 (说明胃气衰竭,化源枯绝)
3.诊脉方法 3.诊脉方法
平息调脉: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 平息调脉: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 意义: 意义: 在没有精确计时器械的条件下的一大发明. (1)在没有精确计时器械的条件下的一大发明. 医生在平息过程中达到静心凝神的状态, (2)医生在平息过程中达到静心凝神的状态,更有利 于疾病的诊断。 于疾病的诊断。
四、虚里诊法
虚里:心尖搏动处,胃之大络所注入处( 虚里:心尖搏动处,胃之大络所注入处(命 名为“胃之大络” 名为“胃之大络”)——脉宗气所发出处 虚里诊法:触按虚里( 虚里诊法:触按虚里(其动应手、盛喘数绝、 绝不至) 观察搏动状态( 结而横 、 绝不至 ) 、 观察搏动状态 ( 其动应 了解虚里搏动的强弱和节律 强弱和节律( 衣 ) —— 了解虚里搏动的 强弱和节律 ( 心脏 的搏动情况) 了解宗气的盛衰 的搏动情况 ) ——了解宗气的 盛衰 、 藏泄 —— 诊断疾病及其预后. 诊断疾病及其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