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负数(二) 教案 秋学期小学六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正负数》(二)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正负数》(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正负数》(二)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学习的。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正数和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运用正数和负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景和例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正数和负数的含义,提高学生对正数和负数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正数和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含义,提高学生对正数和负数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正数和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运用正数和负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例子和情景,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正数和负数的含义,提高学生对正数和负数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正数和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运用正数和负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例子和情景,深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含义,提高对正数和负数的认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际例子和情景,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正数和负数的含义,提高学生对正数和负数的认识。
同时,我还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等,来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温度、高度等,引导学生回顾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探究:通过一些实际例子和情景,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正数和负数的含义,提高学生对正数和负数的认识。
3.练习:通过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正数和负数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正数和负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北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正负数(二)》教学设计
《正负数(二)》教学设计侯家寺小学马万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76-77页内容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进一步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体会“0”是相对的。
2.会画折线统计图描述事物的变化情况。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进一步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体会“0”是相对的。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为什么三幅统计图的形状是一样的。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出示图片,看了这幅图片,你想到了什么?下面我们看一看某市水文站发布的汛情公告。
1、出示汛情公告。
(课件出示)2、你知道警戒水位,历史最高水位的意思吗?3、如果要将这些数据用统计图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对今后几天的汛情进行预测,你认为最好选用哪种统计图,为什么?二、自主学习:1、想一想,怎么去画统计图?2、根据课本上的汛情公告完成问题(1),并分析统计图,看看你知道了哪些信息?3、完成课本问题(2)中的表,并根据此表完成问题(3)中的统计图。
4、比较两幅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三、反馈交流:1、你准备怎么去画统计图?(1)看统计图(1),说一说横轴,纵轴表示的意思。
(2)竖轴上为什么有一段是折线?(3)说一说你是怎么做出统计图的。
2学生自主在课本上画出折线统计图(1),并标明警戒水位。
3、分析这幅统计图,你能发现什么?4、表(2)中“高出警戒水位/米”这一栏里应该怎么填?如果水位高出了警戒水位,就用()数表示;如果水位比警戒水位低,就用()数表示。
5、在书上完成表格(2)中的余下部分,集体订正。
6、用刚才得到的正负数作为数据,制作出折线统计图。
在统计图中,竖轴表示的是什么?0表示什么?7、比较两幅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四、检测精讲1、把历史最高水位看作0米,完成图表。
2、如果我们也把这组数据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出来,猜一猜,它会是什么样子?会给刚才的两幅统计图相同吗?3、学生猜想后,在图中标出历史最高水位,并制成折线统计图。
北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正负数(二)》教学设计
《正负数(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进一步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体会“0”是相对的。
2.会画折线统计图描述事物的变化情况。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进一步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体会“0”是相对的。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为什么三幅统计图的形状是一样的。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一、引入:出示图片,师:看了这幅图片,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师:这是一幅洪水决堤的场景,水灾无情,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为了将人们的财产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我们的水文站必须对汛情进行监测。
下面我们看一看某市水文站发布的汛情公告。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汛情公告。
(课件出示)学生读一读。
师:你知道警戒水位,历史最高水位的意思吗? 师介绍警戒水位、历史最高水位等术语的含义。
师:如果要将这些数据用统计图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对今后几天的汛情进行预测,你认为最好选用哪种统计图,为什么?指名回答。
2、根据汛情公告画折线统计图。
(1)学生看统计图,说一说横轴,纵轴表示的意思。
(2)师:纵轴上为什么有一段是折线?(指名回答)(3)学生独立在课本上画出折线统计图。
(4)实物投影出学生制作的统计图。
(5)分析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师:统计图画出来是这样的。
分析这幅统计图,你能发现什么?师:对,这是新的历史最高水位,说明汛情很严重。
我们把这个水位高度叫做这次汛情中的洪峰。
师:你分析得很准确,能从整体上对汛情进行分析。
别的同学还有什么补充呢?师:这位同学以警戒水位为标准,看出了这几天汛情变化的情况,如果我们把警戒水位记作0,把高出警戒水位记作正,低于警戒水位记作负,那么同学们能用正负数表示出8月1日至7日的水位吗?。
3、课件出示教材P75下的表格。
师:表中“高出警戒水位/米”这一栏里应该怎么填?师:说得很好。
这里要用到正负数的知识(板书课题:正负数(二))。
这样的方法,其实我们是将警戒水位作为了一个标准。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正负数》(二)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正负数》(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正负数》(二)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以及基本的运算规则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负数的意义及其应用,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含义,以及会进行负数的运算。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正数和负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负数的实际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通过教学手段进行激发。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掌握负数的运算规则。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负数的意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负数的运算规则。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负数的实际含义。
2.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索负数的运算规则。
3.抽象思维培养: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训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负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讲解负数的意义及其应用,让学生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含义。
3.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索负数的运算规则。
4.总结讲解:对负数的运算规则进行总结讲解,让学生掌握负数的运算方法。
5.练习巩固: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负数的意义和运算规则。
可以设计成如下形式:负数的意义:…负数的运算规则:…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小组合作的情况来进行。
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主要看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
对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主要看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运用所学的负数知识进行计算。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正负数》(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正负数》(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正负数》(二)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正负数的运算、正负数的应用等。
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正负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正负数的运算和应用。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正负数的意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正负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于正负数的运算和应用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运算错误,对于正负数的应用场景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运算,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正负数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进行正负数的运算,能够运用正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正负数的运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负数的运算方法。
2.难点:正负数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正负数的应用。
2.自主探究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正负数的运算方法。
3.合作交流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包括实例、动画等。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计分卡、小礼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温度计、财务记账等,引导学生回顾正负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正负数的运算方法,如加减乘除等,让学生初步了解正负数的运算规则。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练习题包括简单的正负数运算,以及结合实际问题的运算。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一些关于正负数的应用问题。
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材:正负数(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材:正负数(二)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进一步加深对正数、负数意义的理解,体会“0”是相对的。
2.会画折线统计图描述事物的变化情况。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二、学习重点进一步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以及对0的新认识,体会“0”是相对的。
会画折线统计图描述事物的变化情况。
三、学习难点研究问题时,会选择适当的量作为基准“0”。
四、教学建议1.学生准备6张小楷纸。
2.教材中给出的是某市水文站发布的汛情资料,学生可能对其中的术语不熟悉,如,警戒水位、历史最高水位,需要教师通过相应的媒体、图片资料或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等,帮助学生理解。
为了防止水患,一般在河流的堤坝上都有一个警戒水位,如果水的高度超过了警戒水位,就应提防小心,采取措施。
历史最高水位,是指历史上达到的最高的水位,它往往比警戒水位要高。
五、参考教学设计(一)谈话引入同学们都知道每年的7月、8月是洪水多发时期。
下面是某市水文站发布的8月1-7日期间,每日下午3时的汛情公告。
警戒水位42.00米历史最高水位42.48米8月1日水位41.80米8月2日水位42.60米8月3日水位42.35米8月4日水位42.36米8月5日水位42.00米8月6日水位41.86米8月7日水位41.94米(二)引导探究1.为了能更清楚地看清每天水位的高低变化,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2.讨论交流:你准备怎么去画统计图?3.在书上画出水位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并标明警戒水位。
4.那你还能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各个水位吗?怎么表示?预设:方法一:把警戒水位看做0米。
方法二:把历史最高水位看做0米。
……完成书上的表1和表2。
填写前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0.20”、“+0.60”、“-0.68”表示的意思。
5.反馈表格填写。
6.学生自主制成折线统计图。
制作前可以让学生说说,你有什么困难?预设:负数的点怎么描?负数的点的方法与正数的点的方法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是往下数,一个是往上数。
北师大数学第十一册正负数二word版教案 2
正负数(二)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76—77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意义的理解。
2.能力目标:会画折线统计图描述事物的转变情形。
3.情感目标:进一步培育学生观察、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向学生介绍有关警戒水位,历史最高水位的常识,出示教材76页图。
为了避免水患,一般在河流的堤坝上都有一个警戒水位,若是水的高度超过警戒水位,就应当提防小心,采取办法。
历史最高水位,是指历史上达到最高的水位,它往往比警戒水位要高。
二、操作展示,探讨新知。
1.出示教材76页(1)折线统计图,让学生以0米为0点,画出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水位的转变情形,学生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交流。
交流时,先引导学生彼此评价,肯定长处,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按照交流的情形,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折线统计图。
2.出示教材76页下(2)中表格。
填表、交流。
①理解正负数的意思。
让学生说一说表中正负数所示的意思。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熟悉:把警戒水位看做0米,“米”表示比警戒水位低米;“+米”表示比警戒水位高+米。
②填表。
独立完成,交流时着重说一说表中其他正负数所表示的意思。
三、加深理解,巩固新知。
出示教材77页(3)折线统计图,再次操作、展示。
学生在制图的进程中,会碰到负数的点怎么描的问题,教师能够在鼓励学生尝试的基础上加以指导。
教师能够提出如下问题:通过比较以画的两副图,你有什么发觉?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觉它们的形状是完全一样的。
四、尝试应用,发觉规律。
1.书本第77页“试一试”学生尝试完成,教师指导。
以历史最高水位为0点,用正负数表示天天水位比历史最高水位高出的情形。
2.将三幅图比较:它们的形状完全一样,教师能够引导三副图中的折线能够通过平移彼此取得。
五、巩固练习。
教材77页“练一练”。
无论是把“平均身高记为零”仍是“小芳的身高记为零”,折线的形状都是一样的,虽然参照的标准转变了,但他们五人的身高及其彼此之间的大小关系是不变的。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正负数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正负数∣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正负数的概念,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
2. 能够对正负数进行简单的运算,如加、减。
3. 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正负数。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其观察和思考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1. 正负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正负数的简单运算。
3. 正负数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负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正负数的简单运算。
难点:1. 正负数的概念理解。
2. 正负数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正负数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授:讲解正负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含义。
3. 实例讲解:通过PPT展示一些正负数的运算实例,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运算规则。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观点。
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正负数2. 内容:- 正负数的概念- 正负数的表示方法- 正负数的运算- 正负数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拓展作业:观察生活中正负数的应用,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正负数的概念和运算有了基本的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的实例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正负数的知识。
六上数《正负数(二)》共22页文档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2)说一说表中正负数表示的意思。
日期
水位/米
高出警戒 水位/米
8月1日 41.80 -0.20
8月2日 8月3日 8月4日 8月5日 8月6日 8月7日
42.60 42.35 42.36 42.00 41.86 41.94
0.60 0.35 0.36
0
-0.14 -0.06
把警戒水位 看作0米。
0.12
8月3日 8月4日 42.35 42.36
-0.13 -0.12
8月5日 8月6日 8月7日 42.00 41.86 41.94
-0.48 -0.62 -0.54
把历史最高水 位看作0米。
警戒水位42.00米
历史最高水位42.48米
8月1日 水位41.80米 8月2日 水位42.60米 8月3日 水位42.35米 8月4日 水位42.36米 8月5日 水位42.00米 8月6日 水位41.86米 8月7日 水位41.94米
日期
水位/米
高出历史最 高水位/米
8月1日 41.80
-0.68
8月2日 42.60
0.12
8月3日 8月4日 8月5日 8月6日 8月7日 42.35 42.36 42.00 41.86 41.94
-0.13 -0.12 -0.48 -0.62 -0.54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正负数∣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正负数∣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体会正负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结合情境,了解整数包括正整数,0和负整数,明白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认识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列举生活中运用正负数的例子,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正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了解0的内涵,明白得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法、讲解法。
【课前预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爱做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行?说反话,看谁说得对。
1.向上看2.向前走100米3.我在银行存入2021元(二)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正负数的意义。
(1)出示情境图1:认真观看,你发觉了哪些信息?高出海平面8844.43米,低于海平面155米。
师:你能用简便方法记录它们的高度吗?用手势表示出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的高度。
小组讨论(2分钟)讨论后汇报交流:高出海平面8844.43米,记作:+8844.43米。
低于海平面155米,记作:-155米。
(2)出示情境图2:认真观看,你发觉了哪些信息?同桌交流:如何样用简便方法记录它们的分数?汇报:答对得10分,记作:+10分。
答错扣10分,记作:-10分。
(3)出示情境图3:认真观看,你发觉了哪些信息?师:能用简便方法记录这几个月的经营情形吗?学生试着记录,然后汇报交流:3月份赢利16900元记作:+16900元4月份亏损127元记作:-127元5月份赢利15200元记作:+15200元(4)出示情境图4:认真观看,你发觉了哪些信息?师:假如取出200元,存折上会有如何样的变化?讨论交流,然后汇报:取出200元,还剩75.83元。
2.归纳小结正负数的意义。
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用“+”“-”能够关心我们表示意义相反的量。
像10,200,8844.43,…差不多上正数,能够在前面添上“+”,如+10,+ 200,+8844.43。
六年级数学上册 正负数(二)教案 北师大版
学生读例子。
学生认识负数。
同学们看第77页第1小题的问题,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结果,全班交流。
学生完成题目。
学生练一练。
先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小结。自己评价自己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
教学心得体会:分析
学生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出正负数的关系和事物的变化。
学习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意义的理解。
2.会画折线统计图描述事物的变化情况。
导学策略
导学法、尝试法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邮政编码数据资料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说说正负数字的意义。
二、揭题。
今天我们结合折线统计图来进一步了解负数
三、出示例子。
看书本P-76页例子。某市水电站讯情公告。
(1)、学生读题。
(2)、说说任何画折线统计图。
(3)、说说负数和正数表示的意思。
(4)、学生在书上完成题目。
(5)、全班交流讨论。
(6)、教师小结。
四、试一试
1、请同学们看第77页第1小题的问题,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结果,全班交流。
2、加深认识看第77页第2、3小题的问题,请学生在书中完成题目。
五、练一练
先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小组讨论交流。
再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
七、 作业
请学生收集一些正负数字进行分析,并说说表示的意思。并画折线统计图。
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正负数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正负数∣北师大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说反话,看谁说得对。
1.向上看2.向前走100米3.我在银行存入2019元(二)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正负数的意义。
(1)出示情境图1: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信息?高出海平面8844.43米,低于海平面155米。
师:你能用简便方法记录它们的高度吗?用手势表示出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的高度。
小组讨论(2分钟)讨论后汇报交流:高出海平面8844.43米,记作:+8844.43米。
低于海平面155米,记作:-155米。
(2)出示情境图2: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信息?同桌交流:怎样用简便方法记录它们的分数?汇报:答对得10分,记作:+10分。
答错扣10分,记作:-10分。
(3)出示情境图3: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信息?师:能用简便方法记录这几个月的经营情况吗?学生试着记录,然后汇报交流:3月份赢利16900元记作:+16900元4月份亏损127元记作:-127元5月份赢利15200元记作:+15200元(4)出示情境图4: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信息?师:如果取出200元,存折上会有怎样的变化?讨论交流,然后汇报:取出200元,还剩75.83元。
2.归纳小结正负数的意义。
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用“+”“-”可以帮助我们表示意义相反的量。
像10,200,8844.43,…都是正数,可以在前面添上“+”,如+10,+200,+8844.43。
像-1000,-500,-127,-100…都是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像-10,0,200,…都是整数。
3.巩固应用:火眼金睛辩对错。
(1)0可以看成是正数,也可以看成是负数。
()(2)海拔-155米表示比海平面低155米。
()(3)如果盈利1000元,记作+1000元,那么亏损200元就可记作-200元。
()(4)如果向南走记为正,那么-10米表示向北走-10米。
北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实践活动《正负数》说课
北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实践活动《正负数》说课北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实践活动《正负数》说课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一、说教材今天我所执教的是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实践活动《生活中的数》的第三个主题《正负数一》,在课本的74和75页。
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已经初步认识了正负数的读写法,体会到正负数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本节课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课程标准中并不要求学生在本学段进行正负数的运算。
所以教材设计这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正数和负数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不是要求学生会正负数运算。
学生只要能运用抵消的思想处理简单整数的加法即可。
二、说目标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两点: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
三、说重难点在充分分析了教材和学生之后,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明确每个题目中正负数表示的含义,会运用正负抵消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的难点在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具和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我准备了几张图文并茂的幻灯片来辅助教学,希望因此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思考的有效性。
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了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五、说教学流程(一)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本环节共三个任务:第一: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习过的正负数知识,目的是唤醒学生的知识经验,降低本课学习的障碍。
第二:揭示课题,明确本课的学习主题。
《六年级上册永威教案,正负数(二)》
教学设计:《正负数(二)》学习内容:教材第76、77页的内容学习目标:、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进一步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体会“0”是相对的。
2、会画折线统计图描述事情的变化情况。
教具: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过渡语: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正负数(二)》(板书课题)二、揭示目标过渡语: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看完的请举手,大家有信心实现目标吗?过渡语;为了达到目标,我们还要请自学指导来帮忙,请看自学指导。
(出示自学指导)三、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76、77的内容,小组合作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思考如下问题:1、你是怎样理解“警戒水位”和“历史最高水位”的?2、说说每个统计表中正、负数的意义。
3、说说每幅统计图都分别是把多少米看作“0”点的?4、比较三幅统计图之间有什么关系?(10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师:打开课本翻到第76页,自学竞赛开始!四、先学1、看一看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过渡语:(9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请把手放下。
”如全部放下,师指名汇报自学效果。
师: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课本77页“试一试”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1)更正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听堂上同学做的,发现错误并能更正的同学请举手。
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2)讨论(议一议)追问:两幅统计图之间有什么关系?两幅统计图虽然“0”点不同,但它们相对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不变,所以两幅统计图的形状完全相同。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六、全课总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七、当堂训练(练一练)过渡语: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课堂精练》76页第1、2题选做题:《课堂精练》76页第3题八、板书设计正负数(二)把0米看作“0”点“0”点把警戒水位看作“0”点相对性把历史最高水位看作“0”点三幅统计图的形状完全相同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正负数 ∣北师大版()
《正负数》教案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教学目标】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1. 知识与技能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体会正负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结合情境,了解整数包括正整数,0和负整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认识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列举生活中运用正负数的例子,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正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了解0的内涵,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正负数教案
难
点
1、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知道正负数可以相互抵消。
教学策略
及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设置
情境
引入
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做游戏吗?那你们玩过剪刀、石头、布这个游戏吗?
生:喜欢玩过
师:以往我们都是在课下玩,今天想不想在课上玩一玩呢?
生:想
师:好,但今天要按老师给出的记分规则来玩。
师:请看记分规则。(出示课件)
师:谁愿意到展示台上给大家说一说呢?(巡视中选择体现相互抵消的例子)
教学环节
教师点拨及学生活动
集体备课
及时巩固
扩展新知
二、巩固新知
请看大屏幕:
为了检查某味精厂袋装味精的净含量是否合格,检查员抽查了5袋,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第1袋
第2袋
第3袋
第4袋
第5袋
比净含量多多少/克
—2
+2
—5
+3
—4
师:净含量:100克也就是除去袋子味精的总质量。下面认真审题!
记分规则:
胜一次,记1分;
平一次,记0分;
负一次,记-1分。
教学环节
教师点拨及学生活动
集体备课
探索活动
一、学生活动
师:下面我们开始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你手中的表格,现在开始。
(老师巡视:选择合适的记分表)
师:谁愿意把你的记分填入黑板的表格内?
好了!把你的记分情况给大家简略说一说。
(学生的语言若有不完整老师可进行适当的引导)
2、正负数还可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并且可以求得两个量之间的间隔。
师:我们有这么多的收获。在具体的题中你可以灵活运用它们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负数(二)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76-77页内容教材分析:学生在四年级上册时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与正、负数,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用正、负数来描述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在六年级《正负数(一)》中,学生学会了根据实际情况,能将正、负数进行抵消,也能找出两个数间的差距。
《正负数(二)》就是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教学的。
学情分析:大部份学生对正负数的意义有了一定的理解,在四年级的学习中他们知道正负数是表示相反的两种量,例如把零上温度记作正,那么零下温度就要记作负;把收入记作正,那么支出就要记作负;把向东走记作正,那么向西走就要记作负等等。
在六年级《正负数(一)》的学习中,他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去把正负数进行抵消,如-1和+1抵消后得到0,-3和+5抵消得到+2;同时能数出正负数的间隔,如-1和+1相差2;-3和+5相差8;学生还能够将一组数据按一个规定的标准用正负数表示出来。
这使学生在学习《正负数(二)》时有了较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进一步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体会“0”是相对的。
2.会画折线统计图描述事物的变化情况。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进一步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体会“0”是相对的。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为什么三幅统计图的形状是一样的。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一、引入:出示图片,师:看了这幅图片,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师:这是一幅洪水决堤的场景,水灾无情,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为了将人们的财产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我们的水文站必须对汛情进行监测。
下面我们看一看某市水文站发布的汛情公告。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上让人震撼的水灾画面,使学生体会到保护环境的意义,也认识到,我们必须要关注水情。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汛情公告。
(课件出示)学生读一读。
师:你知道警戒水位,历史最高水位的意思吗?师介绍警戒水位、历史最高水位等术语的含义。
师:如果要将这些数据用统计图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对今后几天的汛情进行预测,你认为最好选用哪种统计图,为什么?指名回答。
2、根据汛情公告画折线统计图。
(1)学生看统计图,说一说横轴,纵轴表示的意思。
(2)师:纵轴上为什么有一段是折线?(指名回答) (3)学生独立在课本上画出折线统计图。
(4)实物投影出学生制作的统计图。
(5)分析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师:统计图画出来是这样的。
分析这幅统计图,你能发现什么?生:我发现8月2日的水位最高,超出了历史最高水位。
师:对,这是新的历史最高水位,说明汛情很严重。
我们把这个水位高度叫做这次汛情中的洪峰。
生:从折线的趋势上看,水情到8月5日以后渐渐缓解了。
师:你分析得很准确,能从整体上对汛情进行分析。
别的同学还有什么补充呢? 生:8月1日与8月2日的水位相差最大,相差了0.8米。
生:我发现8月3日和8月4日的水位都超出了警戒水位很多。
师:这位同学以警戒水位为标准,看出了这几天汛情变化的情况,如果我们把警戒水位记作0,把高出警戒水位记作正,低于警戒水位记作负,那么同学们能用正负数表示出8月1日至7日的水位吗?。
3、课件出示教材P75下的表格。
师:表中“高出警戒水位/米”这一栏里应该怎么填?生:算出每天的水位与警戒水位的差。
生:如果水位高出了警戒水位,就用正数表示;如果水位比警戒水位低,就用负数表示。
师:说得很好。
这里要用到正负数的知识(板书课题:正负数(二))。
这样的方法,其实我们是将警戒水位作为了一个标准。
这样的话,8月1日的水位应该怎么表示?生:-0.2米师:表示什么意思?生:8月1日的水位比警戒水位低0.2米。
师:8月2日的水位怎么表示,意思是什么呢?生:0.6米,意思是这一天的水位比警戒水位高了0.6米。
师:你能用这样的方法表示出后面每一天高出警戒水位的高度吗?(2)学生在书上完成表格中的余下部分后,集体订证。
(3)如果我们用刚才得到的正负数作为数据,你们能制作出折线统计图吗?课件出示统计图方格,学生观察,认一认纵轴上的数据表示的意思后,引导对负数数据的正确描点,然后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独立画出统计图。
(4)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出的统计图。
并让学生说出:描-0.14米、-0.06米的点时,是怎么确定位置的。
(5)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幅图。
(课件出示两幅统计图)师:看一看,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两幅统计图中,折线的趋势和形状是一样的。
师:一样的?好像挺相似的,我们利用平移的方法来试试,看折线是不是一样的?(课件演示,发现平移后折线重合)师:咦!果然完相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数据表示方法发生了变化,可图形却没有改变,你认为是什么原因?(请同学4人一组进行讨论,讨论后汇报交流)生:我们发两幅图的横轴,纵轴间隔一样的,而且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都是0.10米。
师:观察的真仔细,两幅图的横轴和纵轴的间隔确实相同。
但,这是主要原因吗?再想想。
生:我看到每一天的水位与警戒水位相差的格数是一样的。
我想这就是原因。
师:你看的是“差距”。
来,给大家具体说一说。
生:比如8月1日的水位吧,在第一幅图中,处在警戒水位线下两格,在第二幅图中也是在警戒水位线下两格。
其它的点也是这样的。
师:真是独到的见解。
你给大家一个提示,就是可以从“差距”来分析两图中折线相同的原因。
同学们,你们能从差距上找一找,看看还有别的发现吗?生:我发现8月1日与8月2日的水位差都是0.8米。
其他日期间相差的水位也没有发生变化。
师:大家同意这个观点吗?(同意)算一算,0.6米和-0.2米的差距同41.8米和42.6米的差距相比,是不是一样的?生:都是0.8米。
师:后面这些点之间的差距也是这样的吗?快速的算一算,比一比。
师:这组同学真是太聪明了,老师真佩服你们。
现在老师知道了尽管两种表示水位高度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但是这些的水位相差的高度没有发生因为标准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所以折线中每一条连线的倾斜度就是一样的。
这就是两幅统计图的折线完全相同的原因。
【设计意图】:学生将两种不同标准下的拆线统计图作出来之后,不仅对折线统计图作出描述和分析,还要从中体会到:尽管标准不同,但两个统计图中的数据的相对的大小关系是没有变化的,也就是任意两个数据的差距不变。
这是造成了两幅图中折线形状完全一样的原因。
在教学中,要使用到“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将“形状相同”这一现象,从“数据”上去找原因。
三、巩固新知,运用新知。
师:如果我们把历史最高水位看作标准,把它的水位记作0,同学们能用正负数的知识表示出8月1日至8月7日的水位吗?出示教材P76“试一试”。
(1)把历史最高水位看作0米,完成下表。
要求学生先说出“-0.68”的意思,然后尝试填出其他值。
(2)如果我们也把这组数据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出来,猜一猜,它会是什么样子?会给刚才的两幅统计图相同吗》(3)学生猜想后,在图中标出历史最高水位,并制成折线统计图。
(3)师:我们把第三幅图与前面的两幅图放在一起,你看到了什么?生:我发现这幅图中折线的形状与前两幅图还是一样的。
师:对,这三幅统计图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
你们刚才猜对了吗?师:为什么这三幅图的形状会相同呢?生:因为每次虽然记作0的标准不同,记作的正负数也不同,但是每两个数之间的相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图形的形状也不会发生改变。
师:说得太好了,如果我们换一个标准,把8月6日的水位高度41.86米看作“0”,其他的数据用正负数表示,那么画出的统计图中折线形状会怎样?(一样)再换别的标准呢?(还是一样)由此可见,我们作这样的统计图时不管“0”怎么发生变化,只要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没有变化,那么折线统计图的形状是不变化的。
【设计意图】:在这部分教学中,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到“0”是相对的,标准不同,每一个数据相对应的正负数也就不一样了,但数据间的相对关系并没有发生变化。
三、布置作业:教材P76“练一练”板书设计:《正负数(二)》教学反思本节课是把正负数和折线统计图进行整合的一次教学,借助折线统计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正负数的意义,体会“0”的相对性,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材中给出的是某市水文站发布的汛情资料,学生对其中的术语不熟悉。
因此,在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一起理解警戒水位、历史最高水位的含义。
当学生对这两个词语有了认识之后,接下来让学生思考,为了很清楚的看出这几天水位变化的情况,我们可以选择哪种统计图呢?并鼓励学生在教材的统计图表格里进行描点,画出折线统计图,学生们在画图描点正负数(二)折线形状相同(数据间差距没有变化)标准不同(“0”)1、实际水位0米2、警戒水位42.00米3、历史最高水位42.48米的过程中,既复习了画图、描点的知识,同时也对数据间的大小关系有了一定的感知和认识。
在教学中发现全班同学都能迅速准确的画出统计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当同学们画好统计图后,我鼓励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来谈自己的发现,学生们的表现相当积极,相当优秀,他们能利用统计图来描述汛情情况以及汛情变化趋势。
趁着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我顺势引出“如果我们把警戒水位当作“0”,同学们能用正负数的知识来表示这几天的水位数据吗?”“能把你的数据制成一幅折线统计图吗?”学生的表现出乎我意料。
他们不仅用正负数表示出了正确的数据,而且大部分同学也能制出正确的统计图,尽管用的时间比我预料中多了一些。
在他们高涨的学习热情之中,我引导他们对刚才的两幅图进行观察和比较,并追问“这两幅统计图的形状为什么会完全相同?”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与同学的交流,懂得了数据间的相对大小没变,统计图的形状也不会发生改变。
顺利的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这不由得让我确信,相信学生,鼓励学生,欣赏学生,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然后,我把教材的试一试第一题作为课堂练习。
练习前,请全班同学思考:1、把历史最高水位当作标准“0”,这几天的水位数据该如何表示?2、把这些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折线的形状大概会是什么样子,会和前两幅图一样吗?3、自己完成后,比较三幅图,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会这样?学生们有了刚才学习的成功体验,所以每个孩子都这道练习题都跃跃欲试,当他们明白老师的要求后,迫不及待的投入到了联系之中。
,然后尝试计算出表格中的每一个正负数,并说出相应的意义。
通过填一填和说一说,学生体会到“0”的相对性;鼓励学生以警戒水位为0点,画出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水位的变化情况。
在制图的过程中,由于对学生的学习基础没有作出正确判断,我发现在学生找负数“-0.14,-0.06”两点出了问题,所以在展示学生的制图时,重点强调了这两个点的确定的方法。
出现这种情况是我对学生的学习基础没有作出正确分析造成的。
学生作出了第二幅图后,我引导学生将两图进行比较,学生自然发现了两图中折线是完全相同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