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罐方法
中国民间拔火罐疗法(图示)
中国民间拔火罐疗法(图示)非常好的民间绝技:中国民间拔火罐疗法(图示)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
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
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
拔罐疗法(俗称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淤血现象,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拔火罐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
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医术,儿童同样适用。
还称“拔罐子”。
有火罐、气罐等。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古称“角法”。
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
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
种类(1)竹筒火罐:取坚实成熟的竹筒,一头开口,一头留节作底,罐口直径分3、4、5公分三种,长短约8~10公分。
口径大的,用于面积较大的腰背及臀部;口径小的,用于四肢关节部位。
至于日久不常用的竹火罐,过于干燥,容易透进空气。
临用前,可用温水浸泡几分钟,使竹罐质地紧密不漏空气然后再用。
南方产竹,多用竹罐。
(2)陶瓷火罐:使用陶土,作成口圆肚大,再涂上黑釉或黄釉,经窑里烧制的叫陶瓷火罐。
有大、中、小和特小的几种,陶瓷罐,里外光滑,吸拔力大,经济实用,北方农村多喜用之。
(3)玻璃拔火罐:是中华传统医疗保健中医器具。
①制作方法:徐州是出产玻璃制品的产地之一。
有悠久的历史。
质量优,纯度高。
走罐技术操作规范
走罐技术操作规范1、定义:走罐,亦称推罐,即在拔罐前,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上一层凡士林、板油等润滑油做为介质,再以闪火法或滴酒法将罐吸拔于所选部位的皮肤上,然后,医者以右手握住罐子,以左手扶住并拉紧皮肤,在向上、下或左。
在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至瘀血时,将罐起下。
2、操作方法:2.1掌握拔罐吸力。
轻吸:拔罐后,罐内皮肤被负压吸收突起约3毫米左右,或采用“中、小号(面积)”火罐吸拔;重吸:罐内皮肤约吸收突起4毫米左右,或采用“大号(面积)”火罐吸拔,或者用好轻松真空罐具。
2.2启动走罐术。
术者一手(左)按住罐旁近端皮肤,另一手(右)握住罐具,用力向远端推移,并折返重复移动数次。
2.3控制走罐频率。
缓走:约每秒钟将火罐来回推移1次;快走:约每秒钟将火罐来回推移2次。
2.4吸力与频度组合。
按临床需要,选择轻吸缓走、轻吸快走、重吸缓走、重吸快走等方法。
2.5掌握走罐时间。
每一组穴位一般按需分别走罐约5~10秒钟。
2.6密切观察罐痕。
按需走罐至局部皮肤出现淡红色、红色、深红、微紫。
2.7治则治法。
一般以重吸、快走、较长时间、肤色出现深红或微紫程度为强刺激,适用于实证病例,或背腰、四肢部位的走罐;以轻吸、缓走、较短时间、肤色出现淡红或红色为轻刺激,可用于虚证病例,或胸、腹部位的走罐。
2.8治程安排。
急性病症,第一次走罐后,视病情和局部罐痕吸收情况,必要时,可隔12~24小时,或异位另选穴位再行走罐;慢性病症、康复病例,一般间隔3天左右施走罐术一次,3~5天为一疗程,休息两周后可继续施行走罐术。
3、主治病症: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哮喘、支气管炎、百日咳、冠心病、心律不齐、中暑、肺水肿、急性胃肠炎、胃痛、小儿消化不良、高血压、中风后遗症、糖尿病、头痛、胁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腰背痛、痛经、月经不调、乳腺炎、术后肠粘连、荨麻疹、带状疱疹、牙痛、扁桃体炎等。
4、注意事项:4.1本疗法应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之部位,走罐前,在罐口或皮肤上涂上凡士林之类的润滑油,现时便于推动,减少疼痛;二则避免皮肤损伤。
拔火罐的方法
拔火罐的方法
拔火罐又名吸筒疗法,是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吸附于身体一定部位,使之产生淤血现象,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下面,小编为大家具体的介绍下拔火罐的方法,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拔火罐的方法:具体步骤
1 投火法:
用小纸条点燃上端,迅速投于罐内,在火旺时立即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入
2 闪火法:
用止血钳或镊子挟干棉球古裹紧,沾95%酒精点燃后,在罐内迅速旋转一下再抽出,速将罐子罩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住
3 架火法:
用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直径约两厘米左右,放在患处,上置小酒精棉球,点燃后罐子罩上,即可吸入
4 贴棉法:
将1厘米见方的脱脂棉一块,浸酒精后贴于罐内壁上中段,点燃后速将罐子扣在选定的部位,即可吸入
5 滴酒法:
在罐子内壁上中段滴1——2滴酒精,再将罐子横侧翻滚一下,使酒精均匀附于罐壁上,点燃酒精后,速将罐扣在选定的部位,即可吸住
拔火罐的方法:注意事项
肚脐、心前区、皮肤细嫩处、破损处、瘢痕处、乳头、骨突出处均不宜拔。
拔罐旧痕未消退前,最好也别拔。
拔罐后不可立即洗澡,因为拔罐后,皮肤处于一种被“伤害”的状态,敏感脆弱,此时洗澡非常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发炎等。
拔罐时应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
若拔罐后不慎起泡,每个罐内多于3个泡,就应及时涂烫伤膏,或去医院处理。
拔火罐的方法:适应疾病
腰痛:在腰部痛处和委中穴(膝后腿弯正中)拔罐,10~15分钟,每日1次。
肩周炎:在肩部疼痛的地方拔罐10~15分钟,每日1次。
落枕:在患侧脖子和背部,寻找压痛点,拔罐10分钟左右。
拔罐的正确操作方法
拔罐的正确操作方法拔罐是古代中国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具有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强身健体等多重功效。
随着中医的发展和推广,拔罐疗法也逐渐变得越来越流行。
但是,由于拔罐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皮肤损伤、瘀血等。
因此,正确掌握拔罐的操作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一、注意卫生在进行拔罐之前,需要先进行清洗和消毒。
罐子、拔罐器等工具需要清洁干净并进行消毒,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细菌感染和传播。
此外,在拔罐之前,也需要清洗和消毒患者的身体部位,以避免感染和传染疾病。
二、选择合适的穴位拔罐需要选择合适的穴位,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调节气血、疏通经络。
一般来说,在脊椎两侧、肩背部、胸腹部、臀部、腿部等部位比较适合进行拔罐。
在选择穴位的时候,需要避开静脉、淋巴结、伤口、疖子等部位,以避免损伤皮肤、瘀血等不良反应。
三、准备好工具和器材进行拔罐之前,需要准备好工具和器材。
主要包括罐子、拔罐器、火柴、酒精、手套、棉球等。
拔罐器应该选用质量好、不易破裂的工具,以避免起火或者破裂的安全隐患。
同时,为了保护患者的皮肤和健康,需要在罐子内放入一些药物,如姜汁、糯米饭等,以增加罐子吸附的效果。
四、正确操作步骤1.准备工具和器材,消毒清洁;2.选择适当的穴位,擦拭干净,并涂上少量的凡士林;3.将拔罐器头部连接到罐子上;4.在罐子底部涂上酒精,点燃酒精,等待酒精燃烧后,迅速将罐子放置在穴位上;5.等待罐子吸附在皮肤上,时间一般为15分钟左右;6.取下罐子,擦拭皮肤,观察皮肤是否出现淤血,有必要时可以进行按摩等手法以促进淤血消散;7.清洗罐子,进行消毒,并彻底清洗皮肤。
五、拔罐注意事项1.避免拔罐过度拔罐的时间一般不宜超过20分钟,否则会导致皮肤过度搓伤或者瘀血。
如果发现皮肤出现疼痛、肿胀等现象,应及时停止拔罐,进行按摩、热敷等处理。
2.避免拔罐不当在拔罐时,应该避免过度用力或者用力不足。
如果用力过度,会导致皮肤损伤或出现淤血;如果用力不足,罐子可能无法吸附,或吸附不好。
拔罐法1
拔罐法(走罐、闪罐、坐罐)流程步骤:1.闪罐法的操作流程:右手拿火罐,灌口斜下,左手持止血钳(或卵圆钳)夹95%酒精棉球,迅速伸入罐内中下端,绕一圈后立即退出,迅速将灌口按扣在选定部位上,待火罐吸附牢后松手,将燃烧的酒精棉球稳妥投入小口瓶中灭火。
一个罐从右上肺腧穴开始,另一个罐从左下大肠腧穴开始,分别闪罐3个来回。
2.走罐法的操作流程:在所选拔罐部位,用压舌板涂擦凡士林,同闪罐法点火,待火罐吸附后,右手握罐体用力沿两侧膀胱经走罐疏理经络(方向从上到下),一侧走罐3次,至皮肤充血和淤血。
3.坐罐法的操作流程:同闪罐发沿经络方向由上之下坐罐7个(大椎一个,,左右膀胱经各三个,上、下罐距离间隔两横指),坐罐5-10分钟,摇罐检查吸附情况,摇罐从上至下2次。
4.起罐操作流程:5.起罐应右手扶罐体,左手拇指沿火罐边缘下压患者肌肤,使其形成一个空隙,空气进入罐中则终止负压吸附,火罐即自行脱落,起罐时切不可硬拔,以免损伤皮肤。
6.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待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应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渗液,无菌纱布覆盖。
穴位定位:大椎——在后正中线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膀胱经——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刮痧法流程步骤:1.遵医嘱执行.2.核对患者,评估患者,告知方法,目的,取得配合,关闭门窗。
3.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检查刮痧板是否光滑、板体有无裂缝。
4.携用物至床旁,在次核对床号,姓名,腕带,解释。
必要时屏风遮挡。
5.协助患者舒适体位,充分暴露部位,确定部位,正确选穴。
6.涂抹刮痧油,开始刮拭,颈肩部刮拭步骤:(从风付经大椎向下面刮:梳理脊柱两则穴区;从天柱向下角刮一侧膀胱经,再刮拭另一侧;厉刮一侧风池,经肩井面刮至肩髃,同法再刮另一侧)。
腰背部刮拭步骤:(面刮督脉从至阳到腰阳关,梳理脊柱两侧穴位,角刮两侧膀胱经从膈腧到大肠腧,厉刮肾俞穴、大肠腧,从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背部两侧肋区及腰肌两侧。
走罐的正确步骤
走罐的正确步骤
一、走罐的正确步骤
1、准备好走罐工具:一个走罐器、一个保温罐、一些温水(45度左右)、一个湿毛巾和一张垫子。
2、准备好走罐穴位:用湿毛巾温湿背部,然后找出走罐穴位的位置,将其划分为以下几类:肩部的Yinbai穴位、颈部的Fengchi 穴位、背部的Huatuojiaji穴位和腹部的Zusanli穴位,共计8个穴位。
3、准备开始:用温水将走罐加热,并将走罐器头部涂上油,然后放入保温罐中,将保温罐放置于准备好的垫子上,使走罐器头部准确的放置在穴位上。
4、走罐:用左手手指拨动走罐器,在穴位内拨动走罐器,平稳拨动,反复拨动、按摩穴位,此过程持续5-10分钟。
5、收尾:当走罐完成后,用温水将走罐器清洗干净,并用干毛巾将湿毛巾拭去温度,将保温罐收好,走罐完成。
走罐技术操作规程
走罐技术操作规程1. 引言走罐技术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施加负压,以增强气血循环,调节气血平衡,促进身体健康。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操作规程,以确保走罐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走罐技术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走罐技术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2.1 确保治疗环境确保治疗环境干净、整洁,无明显的异味或污染物。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于寒冷或过于炎热的环境。
确保充足的通风,排除烟雾和异味。
• 2.2 准备治疗手段和工具–准备罐子:选择合适大小的罐子,建议使用玻璃罐,确保罐口光滑,不锈蚀。
–准备推拿油:用于涂抹患者的皮肤,减少摩擦。
–准备火源:通常使用火机或酒精灯作为火源来产生负压。
–准备干净的毛巾和清水:用于擦拭患者的皮肤和清洁罐子。
• 2.3 患者情况评估和选择治疗部位在进行走罐技术之前,需要对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病史和疼痛部位等信息,确保走罐技术的适用性和安全性。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部位。
3. 走罐技术操作步骤• 3.1 术前交流和沟通在进行走罐术前,与患者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
告知患者走罐技术的操作过程、可能产生的不适感以及注意事项。
获取患者的同意,并解答其疑问。
• 3.2 皮肤准备在治疗部位上涂抹适量的推拿油,以减少摩擦和不适感。
轻轻按摩治疗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疏通经络。
• 3.3 准备罐子和火源在罐子内倒入适量酒精或点燃火机。
将罐子的开口放置在火源上,等待一段时间,直到罐子内产生负压效果。
• 3.4 将罐子按压放置于患者体表快速将罐子按压放置于患者体表,确保紧密贴合皮肤。
注意避免罐子直接接触到毛发较多的部位,以减少不适感和摩擦。
• 3.5 观察和调整操作观察罐子与皮肤之间是否存在明显气密隔离。
如有气密隔离不良的情况,可轻轻用手指按压罐口,使罐子与皮肤贴合更紧密。
• 3.6 罐子移动和调整根据患者的需求和症状,可对罐子进行移动和调整。
在移动罐子前,需确保罐子内的负压效果保持稳定,以免疼痛或过度刺激患者皮肤。
走罐法的操作方法
走罐法的操作方法
走罐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用于改善人体的健康状况。
下面是走罐法的操作方法:
1. 准备材料:需要准备一个或多个罐子,通常是玻璃材质的,还需要酒精、火源(如酒精灯、火机)以及棉球等。
2. 准备皮肤:在即将进行走罐的部位清洗皮肤,并擦干。
3. 涂抹酒精:取一棉球蘸上酒精,在即将进行走罐的部位涂抹酒精,目的是起到消毒作用。
4. 点燃火源:将火源点燃,让它保持燃烧的状态。
5. 进行走罐:用火源加热罐子的内部,使罐子内部温热。
通常的方法是将火源放在罐底,然后快速将罐子倒扣在皮肤上。
由于内部温热,罐子会吸附皮肤表面的空气,形成局部的真空效应。
6. 罐子放置时间:将罐子放置在皮肤上一段时间,通常是几分钟至十多分钟,具体时间根据个人需要和耐受力来定。
7. 摘除罐子:在放置时间结束后,用手指轻轻按住皮肤,让空气进入罐子,解
除真空效应。
然后便可将罐子从皮肤上摘除。
8. 清洗皮肤:摘除罐子后,用清水洗净皮肤,如有需要,可用药用酒精进行消毒。
需要注意的是,走罐前应先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并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走罐注意事项
走罐注意事项走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养生方法,起源于古代中国。
它通过将罐子贴在人体特定穴位上,利用负压的原理,刺激穴位周围的经络和组织,以达到调理身体健康的目的。
走罐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在进行走罐之前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牢记,以确保能够正确、有效地进行走罐。
首先,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非常重要。
走罐应该在室内进行,避免受到风寒或者其他外界环境的影响。
时间上,可以选择在早晨起床后或者晚上睡觉前进行,这样可以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
然后,需要选择合适的走罐工具。
常见的走罐工具有玻璃罐、陶瓷罐和竹子罐等,选择哪一种取决于个人的需求和喜好。
不管选择哪一种,都需要确保走罐工具的材质安全,表面光滑,容易清洁和消毒。
在进行走罐之前,需要好好准备一下。
首先,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以免走罐时感染皮肤。
其次,可以在走罐前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以增加身体的灵活性和松弛度。
最后,可以在走罐的区域上涂抹一些适当的润滑油,以便罐子更好地贴在皮肤上。
在进行走罐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走罐时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姿势和呼吸,保持舒适放松的状态。
其次,走罐的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5分钟,过长时间会导致身体不适。
第三,走罐过程中不宜剧烈活动,特别是走罐部位的四肢活动要减少,以免引发伤害或者不适。
走罐后的注意事项也非常重要。
走罐之后,皮肤会出现一些瘀斑或者血液淤积的现象,这是正常的反应。
注意保持暖和,避免受凉,可以用保暖贴或者热水袋敷在走罐的部位。
此外,走罐后也要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便能够更好地恢复身体。
最后,走罐的频率也需要注意。
一般来说,健康人群可以每周进行一到两次走罐,而病人或者健康人群进行保健的话,可以每天进行走罐。
不过,频率也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来调整,避免过度伤害。
走罐是一种对身体有益的传统养生方法,但在进行走罐之前,我们必须要注意以上的注意事项,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或者不良反应。
在走罐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常情况或者不适,应及时停止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走罐是什么意思 走罐的原理
走罐是什么意思走罐的原理在中医养生方法中,拔罐是一种极为有效的保健措施,拔罐又有很多种类,走罐是其中较快的一种减轻身体不适的方式,下面就来看看走罐是什么意思。
一、走罐是什么意思走罐有一点类似于古代的拔罐疗法,有时又叫做“推罐疗法”。
它是用杯罐作为工具,在要走罐的部位和杯罐口涂上适量润滑剂,然后利用热胀冷缩的远离排除掉杯罐内的空气,使其产生负压附着在患病部位。
然后,用手缓慢推动杯罐在患病之处来回移动,让患病部位的皮肤产生潮红或者淤血,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走罐的原理1、通过罐体产生的负压打开汗毛孔及毛细血管,将体内的一部分杂质毒素排出体外。
2、将体内新鲜血液通过罐体产生的负压到达浅表,走罐完成时血液流回,将一部分杂质毒素带回通过体液循环排出到体外。
三、走罐有什么作用与功效走罐通过强烈的负压作用对患病部位产生牵拉、挤压等刺激,有利于快速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同时调节脏腑,促进血液循环,并且通过神经系统的传导作用增强内分泌功能,激活免疫细胞,从而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达到减少疾病发生的目的。
1.肌肉排毒;2.松活僵硬、粘连的肌肉;3.散开部分增生。
拔罐后在皮肤上会出现红色、黄色、黑色、白色、紫黑色等不同于正常肤色的印记,称为痧毒;白色代表湿气重,黄色代表毒气重,红色、紫色代表血瘀重。
四、走罐适应症小儿厌食、感冒、咳嗽;颈椎病、腰肌劳损、肩周炎;痤疮、斑秃;失眠、疲劳综合症;痛经、子宫内膜异位证;过敏性鼻炎等症。
走罐后注意事项和禁忌1.不适用于大血管分布部位;2.皮肤有过敏、溃汤、水肿症状;3.若有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白血病、出血性疾病等,禁忌拔罐;4.恶性肿瘤的中晚期患者,不宜拔罐;5.孕妇的下腹部及胸部不宜拔罐;6.年老体弱多病者慎用。
拔罐的方法_常见的四种拔罐方法
拔罐的方法_常见的四种拔罐方法1、留罐法是指把罐吸附在相应位置后滞留一定时间的方法。
此法适用于治疗风湿痹症、感冒咳嗽、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等病症。
拔罐作为最为传统的中医养生法,在生活中很常见2、闪罐法是指把罐吸附于相应位置后,用一只手压住皮肤,另一只手握住罐体快速拔下的方法。
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淤血为度。
此法适用于治疗局部皮肤麻木、疼痛等病症。
3、走罐法走罐法指的是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上涂一层凡士林油后,然后,医者用手握住罐子,在涂有凡士林油的部位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往返推动。
一直到所拔部位的皮肤变得红润、充血、甚至淤血时再将罐起下。
这个方法适合治疗那些肌肉丰厚,皮肤平坦部位的病症,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病症4、刺络拔罐法即将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再行拔罐,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
此法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病症。
1、科学把控有些人认为拔罐能够令自己的身体更加的健康,所以总是一有时间就拔罐,这是不正确的行为。
这样会导致皮肤质量变糟糕,而且更加容易受到外界的感染,严重者还会出现皮肤重度淤青。
2、因人而异如果患者具有心脏病、严重贫血、白血病和其他学也行疾病,或者是皮肤容易过敏的,甚至一些孕妇都是不能够进行拔罐的。
一般情况下,拔罐的持续时间应该在10分钟到15分钟之间3、部位选择像心脏附近、肚脐部分、皮肤比较细嫩的部位、乳头等等都是最好不要进行拔罐,如果一定要进行,那么最好在淤青消失之后再次进行。
4、预防发炎立即洗澡拔罐的坏处就立刻凸显出来了。
其实,拔罐就是令我们的皮肤受到伤害,变得更加的敏感和脆弱,对外界的抵抗力下降。
如果这个时候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肤损伤,甚至发炎的情况。
如果想要洗澡,最好等到拔罐之后两三个消失再进行。
5、拔罐时停留时间一般情况下,拔罐的持续时间应该在10分钟到15分钟之间。
如果是使用的大罐,那么要适当的缩短时间,因为大罐的吸拔力比较强,如果在皮肤上停留时间过长,很容易起疱。
走罐技术操作规程
走罐技术操作规程走罐技术操作规程一、概述走罐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施工技术,主要用于在建筑施工中运输和搬运大型水泥搅拌罐。
本文将介绍走罐技术的操作规程,包括准备工作、操作过程、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
二、准备工作1. 测量罐车尺寸:在操作开始前,需要对水泥搅拌罐车的尺寸进行测量,包括长度、宽度、高度等。
根据测量结果确定合适的运输车辆和设备。
2. 确定线路:根据工地的具体情况,确定罐车的运输线路,包括道路状况、交通流量等。
确保路线畅通且适合大型车辆行驶。
3. 安排人员:根据操作需要,安排足够数量的合格操作人员参与施工,并提前进行相关培训,确保操作人员熟练掌握走罐技术的操作要点和安全注意事项。
三、操作过程1. 装载准备:对罐车进行检查和准备,包括检查车辆底盘、支架、转向等部件是否稳定可靠。
将罐车的支架调整到合适的高度,并固定好。
2. 稳定罐车:根据罐车的实际尺寸和路况,确定罐车离地高度的要求,并使用合适的稳定器将罐车稳定在运输车辆上,防止罐车在行驶过程中晃动和倾斜。
3. 系罐车:将罐车与运输车辆进行牵引连接,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检查连接处是否紧固牢固,是否存在松动等情况。
4. 徐行移动:开始慢速行驶,确保罐车平稳运行。
在行驶过程中,应保持稳定速度,避免急加速和急刹车。
5. 安全停车:根据施工需要,选择合适的位置停车。
在停车过程中,应先减速然后逐渐停车,防止罐车发生碰撞或者冲撞现象。
四、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需要佩戴安全帽和防护装备,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2. 在行驶过程中,注意观察周围的交通情况,确保行驶安全。
3. 严禁超载行驶,按照罐车的额定载重进行操作。
4. 操作施工时,禁止站在罐车下方和周围,以免发生意外伤害。
5. 在操作过程中,严禁使用手机等任何可能分散注意力的电子设备。
6. 在停车时,应选择平坦、宽敞的地方,并采取牢固的支撑和稳定措施,避免罐车滑动或倾斜。
7. 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车并向相关部门报告,不得擅自处理。
手把手教你拔罐!中医拔罐祛病方法大全,内附穴位图解拔罐手法
手把手教你拔罐!中医拔罐祛病方法大全,内附穴位图解拔罐手法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淤血现象,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拔火罐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
拔火罐的好处拨火罐的好处很多,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
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1、通过拔火罐,可以将身体里的湿气、寒气,通过皮肤组织渗透出来,从而排除邪气,让人精神百倍。
2、因为身体的经络、穴位和五脏六腑都是相连相通,所以通过外接的吸力,会刺激身体表面的穴位,进而通过筋骨经络,使得人体内部器官得到相应的调理,让人气血畅通,强身健体。
3、对于人体局部的组织损伤、腰间盘突出等症状,拔火罐也有一定的功效,长期定期进行拔火罐,可以减轻疼痛,缓解症状。
4、减压的作用:在机体自我调整中产生行气活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起到一种良性刺激,促其恢复正常功能的作用。
5、温热作用:拔罐法对局部皮肤有温热刺激作用,以大火罐、水罐、药罐最明显。
6、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由于拔罐后自家溶血现象,随即产生一种类组织胺的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力,这有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
拔火罐的4种手法及正确的操作方法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拔火罐可分为四种手法:闪罐、走罐、留罐及刺络拔罐。
● 闪罐步骤❶用75%浓度的酒精棉球擦拭需要拔罐的体表。
❷将95%浓度的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玻璃罐中,瞬间拿出,将火罐吸附于体表,随后立即起开。
❸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
闪罐通常不会在皮肤表面留下痕迹,是四种手法中刺激性最小的一种。
● 走罐步骤❶用75%浓度的酒精棉球擦拭需要拔罐的体表。
在需要拔罐的皮肤表面涂上一些润滑的药物或液体。
走罐法
走罐法操作规范
【概念】
在拔罐时,把罐体推拉移动,以扩大作用面的拔罐疗法。
【适应症】
走罐法一般用于患病部位面积较大的病证。
如脊背及腰部的风湿痛急性发作、臀上皮神经炎、股外侧皮神经炎等。
【禁忌症】
白血病,皮肤溃烂部位,大血管处,孕妇及月经期间禁止走罐。
【用物准备】
治疗盘、火罐、95%酒精棉球、止血钳、火柴、小口瓶、凡士林等。
【操作步骤】
1.选择部位。
2.先在罐口及欲拔部位涂一些凡士林。
3.用镊子夹l~3个95%的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l~3圈再抽出,并迅速将罐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然后用右手握住罐子上下往返推移。
4.起罐时先用左手握住火罐,右手拇指在罐口旁边按压一下,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
【注意事项】
1、本疗法应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之部位,走罐前,在罐口或皮肤上涂上凡士林之类的润滑油以减少疼痛。
2、推罐时,动作缓慢,用力均匀,要求罐口有一定的倾斜度。
3、走罐疗法宜选用口径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圆、厚、平滑。
【术中观察】
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取下。
【术后评价】
观察走罐治疗后的客观详细情况,根据症状调整治疗方案。
【操作流程图】
见附表
【参考资料】
侯康国等编.拔罐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62:202。
拔罐技术要点
拔罐技术一、罐的吸附方法罐的吸附方法是指排空罐内的空气,使之产生负压而吸附在拔罐部位的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火吸法火吸法是利用火在罐内燃烧时产生的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上的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种:(1)闪火法用长纸条或用镊子夹酒精棉球一个,用火将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使火在罐内绕1~3圈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肤上。
此法在罐内无火,比较安全,是最常用的吸拔方法。
但需注意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
(2)投火法用易燃纸片或棉花,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肤上。
此法由于罐内有燃烧物质,.容易落下烫伤皮肤,故适宜于侧面横拔。
(3)滴酒法用95%酒精或白酒,滴入罐内1~3滴(切勿滴酒过多,以免拔罐时流出,烧伤皮肤),沿罐内壁摇匀,用火点燃后,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
(4)贴棉法用大小适宜的酒精棉花一块,贴在罐内壁的下1/3处,用火将酒精棉花点燃后,迅速扣在应拔的部位。
此法需注意棉花浸酒精不宜过多,否则燃烧的酒精滴下时,容易烫伤皮肤。
以上拔罐法,除闪火法外,罐内均有火,故均应注意勿灼伤皮肤。
2.抽气吸法先将抽气罐的瓶底紧扣在穴位上,用注射器或抽气筒通过橡皮塞抽出罐内空气,使其产生负压,即能吸住。
二、拔罐方法临床拔罐时,可根据不同的病情,选用不同的拔罐法。
常用的拔罐法有以下几种:1.留罐法又称坐罐法,即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10~15分钟,然后将罐起下。
此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而且单罐、多罐皆可应用。
2.走罐法亦称推罐法,即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剂,再将罐拔住。
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
此法适宜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
3.闪罐法即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
拔罐的正确操作方法流程
拔罐的正确操作方法流程拔罐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改善身体健康。
以下是拔罐的正确操作方法流程:1. 准备工作首先,准备好拔罐器具。
通常使用的拔罐器具有玻璃罐、火焰调节器、棉花球以及酒精。
确保器具干净卫生,并且没有损坏。
2. 热身按摩在进行拔罐前,先进行热身按摩来放松肌肉。
可以使用按摩油或者热敷来增加效果。
重点按摩背部、颈部、肩膀等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
3. 拔罐位置选择根据需要治疗的部位,选择合适的拔罐位置。
常见的拔罐部位有背部、肩膀、颈部、腿部等。
对于初学者,建议选择较为平坦的部位进行拔罐。
4. 准备火源使用火焰调节器点燃棉花球,均匀地将火焰移动到拔罐器具上的酒精区域。
等待酒精燃烧至蓝色火焰,表示已经产生适当的热量。
5. 放置玻璃罐将玻璃罐贴紧皮肤,使罐口与皮肤之间没有空气泄漏。
慢慢将玻璃罐竖直放置于皮肤上,并轻轻按下,使罐体内出现负压。
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罐体内的负压大小。
6. 等待时间拔罐时间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接受能力调整,通常为5-15分钟。
刚开始拔罐的人可以选择较短的时间,以适应罐内的负压。
7. 拔罐顺序可以根据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拔罐。
比如,从上背部开始,逐渐向下延伸至腰部和臀部。
或者从上颈部开始,向下拔罐至肩膀和背部。
避免一次拔罐的范围过大,持续时间过长。
8. 拔罐后护理拔罐后皮肤会出现红斑或者淤血,这是正常现象。
拔罐后,用温水和肥皂清洗皮肤,以保持清洁。
避免使用过热水或者刺激性的清洁剂。
可以涂抹适量的舒缓霜或者芦荟胶来缓解不适感。
9. 使用注意事项在拔罐前,需要确保自己的皮肤无伤口或者湿疹等问题。
对于孕妇、月经期女性以及肝肾功能异常者,应避免进行拔罐疗法。
在拔罐过程中,要保持放松愉悦的状态,避免过度紧张。
10. 频率控制拔罐的频率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体质来调整。
对于初学者,建议每周拔罐1-2次;对于有经验的人,可以逐渐增加到每天拔罐。
但要注意,拔罐次数过多可能会对皮肤造成刺激,应适度控制。
拔罐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拔罐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拔罐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拔罐法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远古时期至今就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拔罐可以促进组织再生,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以达到排毒排结,活血祛湿,瘦身美容的目的。
下面我们就介绍拔罐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拔罐的步骤
1.准备工作:
(1)确定拔罐部位:优先选择患者自觉肌肉紧张、触压时有疼痛感的穴位。
(2)调理拔罐罐:把拔罐罐置于热水里,以达到理想的温度;
2.操作步骤:
(1)做好外罩:将拔罐罐裹上无菌纱布或绷带,以防止空气中灰尘、细菌等有害物质进入拔罐罐内;
(2)拔罐:使用拔罐工具,将拔罐罐贴合穴位后,拔出罐膛,在拔罐过程中应注意多次清洗拔罐工具;
(3)注入穴位液:在拔罐罐拔出后,用注射器将拔罐罐内的治疗液注入穴位;
(4)拔罐结束:拔罐结束后,应用清水将穴位清洗,然后敷贴消肿药膏或者贴膏等;
3.收尾工作:
(1)在拔罐结束后,应将穴位包扎,以保证穴位处的温度;
(2)复查拔罐部位,确保无感染、发红等情况;
(3)对患者作全面安抚,缓解患者不适感、焦虑情绪。
二、拔罐的注意事项
1.拔罐前,应确认拔罐部位,注意穴位的准确性;
2.拔罐时,应注意拔罐工具的清洁,以确保安全性;
3.拔罐后,应对患者作全面安抚,以防止出现疼痛反射;
4.拔罐后,应隔段时间复查拔罐部位,确保无感染、发红等情况;
5.应定期进行拔罐,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以上就是关于拔罐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希望通过这些介绍,大家在拔罐时能够注意安全,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走罐法
走罐法指罐體吸附肌膚後,用手握著罐體在皮膚上進行移動(前進方向罐體口稍提起、後部邊著力肌膚、速度可快可慢,視病情、部位與治療需要上下左右移動罐體),以皮膚上出現紅、紫、黑色斑為度的一種手法。
此手法作用力度、面積都較大,與刮痧療法有相似之處。
操作前應在待走罐的部位塗上“刮痧拔罐潤膚劑”,否則易出現皮膚損傷和疼痛。
一般背部走罐宜上下移動,胸部應按肋骨走行方向來回移動,上下肢、腹部宜旋轉移動(順時針、逆時針均可)。
此法對經絡氣血不通、髒腑功能失調、外感等病症如腰痛、肩周炎、坐骨神經痛,感冒發燒、高血壓、支氣管炎、哮喘、慢性胃腸炎、痤瘡等病症都可廣泛應用,且效果頗佳。
常用走罐法有以下三種。
1.淺吸快移法使肌膚吸附於罐體內3~5mm,移動速度為每秒約30~50cm,以皮膚微紅為度。
適用於體虛年邁、兒童和病情表淺者如末稍神經炎,輕度感冒等。
2.深吸快移法使肌膚吸附於罐體內5~8mm,移動速度為每秒約15~30cm,以皮膚表面紅紫色為度。
適用於經絡氣血不通,髒腑功能失調的多種病症。
使用部位常以背部膀胱經即背俞穴為主。
3.深吸慢移法使肌膚吸附於罐體內8~12mm,移動速度為每秒約3~5cm,以皮膚表面紫黑色為度。
適用於久寒痼冷,經絡氣血阻滯日久,筋脈肌肉失養等病症。
此外,真空拔罐結合其他治療方法,效果也不錯,常用的結合罐法有刮痧拔罐法、針刺拔罐法、按摩拔罐法、藥物拔罐法、艾灸拔罐法和其他拔罐法。
拔罐(吸附)時間拔罐(吸附)時間原則上應根據患者病情、體質、年齡等因素和拔罐手法不同(如閃罐、留罐、走罐)而不盡相同。
一般而言,單純拔罐(吸附)時間以10~30分鐘為宜。
若以罐體大小而言,罐體大者拔罐(吸附)時間應稍短,罐體小者拔罐(吸附)時間應稍長。
若以年齡而言,青壯年拔罐(吸附)時間可稍長,年老或兒童拔罐(吸附)時間可稍短。
若以體質而言,體健肌豐者拔罐(吸附)時間可稍長,體虛瘦弱者拔罐(吸附)時間可稍短;若以病情而言,病重、疼痛、慢性病者拔罐(吸咐)時間可稍長,病輕者拔罐(吸咐)時間可稍短;若以拔罐手法而言,留罐手法(吸咐)時間稍長,走罐次之,閃罐稍短。
火罐技术操作流程图
拔罐技术拔罐技术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形成罐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相应体表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或瘀血,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防治疾病的中医外治技术,包括留罐法、闪罐法及走罐法。
一、适应围适应于头痛、腰背痛、颈肩痛、失眠及风寒型感冒所致咳嗽等症状;疮疡、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二、评估1.病室环境及温度。
2.主要症状、既往史、凝血机制、是否妊娠或月经期。
3.患者体质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拔罐部位的皮肤情况。
5.对拔罐操作的接受程度。
三、告知1.拔罐的作用、操作方法,留罐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
应考虑个体差异,儿童酌情递减。
2.由于罐空气负压吸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此为正常表现,数日方可消除。
治疗当中如果出现不适,及时通知护士。
3.拔罐过程中如出现小水泡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护士会做相应处理。
4.拔罐后可饮一杯温开水,夏季拔罐部位忌风扇或空调直吹。
四、物品准备治疗盘、罐数个(包括玻璃罐、罐、竹罐、抽气罐等)、润滑剂、止血钳、95%乙醇棉球、打火机、广口瓶、清洁纱布或自备毛巾,必要时备屏风、毛毯。
五、基本操作方法(以玻璃罐为例)1.核对医嘱,根据拔罐部位选择火罐的大小及数量,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缺损裂痕。
排空二便,做好解释。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
4.充分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
5.以玻璃罐为例:使用闪火法、投火法或贴棉法将罐体吸附在选定部位上。
6.观察罐体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询问有无不适感。
7.起罐时,左手轻按罐具,向左倾斜,右手食指或拇指按住罐口右侧皮肤,使罐口与皮肤之间形成空隙,空气进入罐,顺势将罐取下。
不可硬行上提或旋转提拔。
8.操作完毕,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9.常用拔罐手法:(1)闪罐:以闪火法或抽气法使罐吸附于皮肤后,立即拔起,反复吸拔多次,直至皮肤潮红发热的拔罐方法,以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罐方法
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上一层橄榄油作为润滑,再将罐拔住。
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在罐口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循着上、下、左、右方向推移,或以顺、逆时针走向推动,至走罐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或出现瘀血斑时,才将罐起下。
走罐疗法一般分为局部走罐和循经络走罐两种。
1.局部走罐:以病变部位为中心,进行较小范围的上、下、左、右旋转推行。
如肩周炎,可以在肩部作顺逆时针走向的缓慢旋转。
2.循经走罐:以与病变相关连的经脉为主,进行较大范围的循经走罐治疗。
1.皮肤有过敏、溃汤、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使用本法。
2.年老体弱多病者,慎用本法。
走罐手法
走罐方向、位置
拔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