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新闻理论评析

合集下载

西方新闻理论的最新发展与理念

西方新闻理论的最新发展与理念

西方新闻理论的最新发展与理念【摘要】西方新闻理论在不断发展与变革中,经历了新闻传播理论的演变、社会责任理论的兴起、认知启示理论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对新闻理论的挑战以及网络时代的新闻理论发展等阶段。

西方新闻理论的多元化使其更加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同时也为新闻行业提供了更多的理论支持与表现形式。

未来,西方新闻理论将继续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更好地适应和解决新闻传播的挑战。

新闻理论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社会责任与公众参与,同时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西方新闻理论也将不断寻求适应和发展。

未来新闻理论的前景展望仍然充满着挑战和不确定性,但也将为新闻传播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机遇。

【关键词】西方新闻理论、新闻传播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认知启示理论、后现代主义、网络时代、多元化、发展趋势、前景展望。

1. 引言1.1 西方新闻理论的重要性西方新闻理论在新闻传播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对新闻从业者和学者们来说至关重要。

西方新闻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理论框架和概念,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新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

通过研究西方新闻理论,我们可以深入探讨新闻报道的角度、价值观念、媒介技术和受众需求等方面,从而指导和规范新闻报道的实践。

西方新闻理论还对新闻媒体的发展和变革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媒体环境的不断变化,我们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新闻理论,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挑战。

研究西方新闻理论对于推动媒体发展和提高新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西方新闻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其对新闻传播领域的理论建设、实践指导和媒体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帮助。

1.2 西方新闻理论研究的意义西方新闻理论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和理解新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有助于揭示新闻传播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而指导新闻实践的发展和提升。

通过对西方新闻理论的研究,可以帮助新闻工作者更好地把握新闻报道的要求和标准,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果。

西方新闻理论研究也有助于拓展新闻学科的研究范围,促进新闻传播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新闻传播学推荐书目

新闻传播学推荐书目

新闻传播学推荐书目1.《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陈力丹,开明出版社,1993。

2.《宏观新闻学》,刘建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3.《新闻学新论》,孙旭培,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

4.《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徐耀魁主编,新华出版社,1998。

5.《新闻学导论》,李良荣,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中国现代广播简史》,赵玉明,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

7.《中外广播电视史》郭镇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8.《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徐培汀、裘正义,重庆出版社,1994。

9.《传播科技纵横》,闵大洪,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10.《华夏传播论》,孙旭培主编,人民出版社,1997。

11.《报人张季鸾先生传》,徐铸成,三联书店,1986。

12.《美国新闻史》,[美]埃默里,新华出版社,2001。

13.《天下风云一报人——索尔兹伯里采访回忆录》,[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0。

14.《普里策传》,[美]斯旺伯格,新华出版社,1983。

15.《西方新闻界的竞争》,[美]约翰·霍恩伯格,新华出版社,1985。

16.《权利的媒介》,[美]赫伯特·阿特休尔,华夏出版社,1989。

17.《怎样当好新闻记者》,[美]杰克·海敦,新华出版社,1986。

18.《风云人物采访记》,[意]法拉奇,新华出版社,1988。

19.《记者生涯——现代美国新闻业务漫谈》,[美]钱塞勒等,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

20.《美国电视明星》,[美]芭芭拉·马图索,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8。

21.《全能记者必备》,[美]朱立安·哈瑞斯等,中国新闻出版社,1988。

22.《现代新闻评论学》,胡文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23.《报纸编辑学》,郑兴东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24.《不要这样写——对百篇新闻写法的商榷》,郑兴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新闻专业学生必读书目(100部))

新闻专业学生必读书目(100部))

新闻专业学生必读书目(100部)1.《中国近代报刊史》,方汉奇,山西人民出版社2.《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稿》,童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3.《新闻理论教程》,成美、童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徐耀魁,新华出版社5.《现代西方新闻法制概述》,刘迪,中国法制出版社6.《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高等教育出版社7.《中国新闻传播法纲要》,魏永征,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8.《新闻学导论》,李良荣,高等教育出版社9.《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0.《世界新闻传播100年》,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1.《中国广播电视通史》,赵玉明,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2.《中国报学史》,戈公振,三联书店13.《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4.《采访行为学概论》,熊高,人民出版社15.《论出版自由》,[英]密尔顿,商务印书馆16.《西行漫记》,[美]埃德加"斯诺,三联书店17.《报刊的四种理论》,[美]威尔伯"施拉姆等,新华出版社18.《多种声音,一个世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传播学概论》,[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新华出版社20.《美国新闻史》,[美]埃默里父子,展江译,新华出版社21.《舆论学》,[美]沃尔特"李普曼,上海人民出版社22.《新闻采访方法论》艾丰23.《新华新闻传播书系——描述世界-国际新闻采访与写作》马胜荣等新华出版社24.《新华新闻传播书系——西方新闻写作概论》程道才新华出版社25.《新华新闻传播书系——隐性采访记》顾理平新华出版社26.《中国高级记者成名作透视》27.《如何成为顶级记者》,[美]杰里"施瓦茨,中央编译出版社28.《新闻传播精品导读——广电卷》29.《新闻传播精品导读——新闻(消息)卷》30.《中国名记者传略与名篇赏析》31.《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开发》蔡雯32《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复旦大学出版社33.《作为话语的新闻》,[荷]梵"迪克,华夏出版社,200334.《世纪转折期的中国影视文化》,尹鸿,北京出版社199735.《新闻报道与写作》[美]梅尔文"门彻melvin mencher华夏出版社36.《当代叙事学》,华莱士"马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37.《大众文化与传媒》,陆扬、王毅,上海三联书店200038.《当代西方修辞学批评模式》,大卫"宁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39.《媒介"人"现代化》,陈崇山、孙五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40.《中国思维形态》,吾淳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西方新闻价值观念

西方新闻价值观念

西方新闻价值观念
1. 时效性:新闻应该及时报道,以满足人们对最新信息的需求。

时效性是新闻的首要价值,因为人们通常更关注最新发生的事情。

2. 重要性:新闻应该关注那些对公众有重要影响的事件和问题。

这些事件和问题可能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接近性:新闻应该与受众的生活和兴趣相关,让他们感到亲近和关心。

接近性可以是地理上的接近,也可以是心理上的接近,例如报道与受众的兴趣、价值观或经验相关的事件。

4. 冲突性:新闻往往关注那些具有冲突和争议的事件,因为这些事件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

冲突性可以是政治、社会、文化或个人之间的冲突。

5. 奇异性:新闻也会报道那些不寻常、奇特或罕见的事件,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奇异性可以是自然现象、科学发现、人类行为等方面的奇特之处。

6. 人情味:新闻可以关注那些具有情感共鸣的事件,例如感人的故事、英勇的行为或悲剧性的事件。

人情味可以让新闻更容易打动受众的情感,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关心。

这些价值观念在西方新闻界被广泛认可,并在新闻的选择、报道和传播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然而,不同的媒体和记者可能会对这些价值有不同的侧重和权衡,因此在实际新闻报道中可能会有所不同。

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必读的一百本书

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必读的一百本书

※新闻传播系学生专业必读书目(100部)1.《中国近代报刊史》,方汉奇,山西人民出版社2.《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稿》,童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新闻理论教程》,成美、童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徐耀魁,新华出版社5.《现代西方新闻法制概述》,刘迪,中国法制出版社6.《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高等教育出版社7.《中国新闻传播法纲要》,魏永征,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8.《新闻学导论》,李良荣,高等教育出版社9.《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0.《世界新闻传播100年》,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1.《中国广播电视通史》,赵玉明,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2.《中国报学史》,戈公振,三联书店13.《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4.《采访行为学概论》,熊高,人民出版社15.《论出版自由》,[英]密尔顿,商务印书馆16.《西行漫记》,[美]埃德加"斯诺,三联书店17.《报刊的四种理论》,[美]威尔伯"施拉姆等,新华出版社18.《多种声音,一个世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传播学概论》,[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新华出版社20.《美国新闻史》,[美]埃默里父子,展江译,新华出版社21.《舆论学》,[美]沃尔特"李普曼,上海人民出版社22.《新闻采访方法论》艾丰,23.《新华新闻传播书系——描述世界-国际新闻采访与写作》马胜荣等新华出版社24.《新华新闻传播书系——西方新闻写作概论》程道才新华出版社25.《新华新闻传播书系——隐性采访记》顾理平新华出版社26.《中国高级记者成名作透视》27.《如何成为顶级记者》,[美]杰里"施瓦茨,中央编译出版社28.《新闻传播精品导读——广电卷》29.《新闻传播精品导读——新闻(消息)卷》30.《中国名记者传略与名篇赏析》31.《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开发》蔡雯32《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复旦大学出版社33.《作为话语的新闻》,[荷]梵"迪克,华夏出版社,200334.《世纪转折期的中国影视文化》,尹鸿,北京出版社199735.《新闻报道与写作》[美]梅尔文"门彻melvin mencher 华夏出版社36.《当代叙事学》,华莱士"马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37.《大众文化与传媒》,陆扬、王毅,上海三联书店200038.《当代西方修辞学批评模式》,大卫"宁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39.《媒介"人"现代化》,陈崇山、孙五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40.《中国思维形态》,吾淳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新闻专业推荐书目

新闻专业推荐书目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生推荐阅读书目一、专业必读1、《论自由》约翰·密尔2、《论出版自由》约翰·弥尔顿3、《新闻学导论》,李良荣著,或黄旦《新闻传播学》4、《新闻文存》徐宝璜等著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5、《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徐耀魁主编新华出版社(1998)6、《报刊的四种理论》〔美〕施拉姆等著新华出版社(1980)7、《传播学概论》,施拉姆著新华出版社(1984)或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8、《传播学引论(增补版)》,李彬著,新华出版社,2003年;或《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9、《舆论学》,[美]李普曼著,华夏出版社;或《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陈力丹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

10、《权力的媒介》赫伯特·阿特休尔著华夏出版社(1989)11、《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童兵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比较新闻学:方法与考证》,张威著,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13、《西方新闻事业概论》(第三版),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14、《多种声音一个世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15、《市场新闻业》,约翰·H.麦克马那斯,新华出版社,2004年16、《中国近代报刊史》方汉奇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17、《中国新闻社会史》,李彬18、《中国电视史》》郭镇之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19、皮埃尔.布尔迪厄:《关于电视》20、《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孙玉胜著,三联书店, 2003年21、陆晔:《电视时代——中国电视新闻传播》22、《中国应用电视学》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23、《广播新闻业务》吴缦、曹璐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24、《全能记者必备》〔美〕朱利安·哈瑞斯等著中国新闻出版社(1988)25、《新闻采访方法论》艾丰著人民日报出版社(1989修订版)26、《新闻写作教程》〔美〕密苏里新闻学院新华出版社(1986)或《新闻报道与写作》(美)麦尔文.曼切尔27、《报纸编辑学》郑兴东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修订版)28、《现代新闻评论学》胡文龙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29、《当代实用公共关系学》,明安香著经济管理出版社,1991年30、《当代广告学(第八版)》,(美)威廉·阿伦斯著,丁俊杰、程坪、钟静、康瑾译,2005年31、魏永征:《中国新闻传播法纲要》或孙旭培主编:《新闻侵权与诉讼》人民日报出版社(1994)32、李河:《得乐园失乐园》33、方兴东、王俊秀.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34、《手机》,保罗·莱文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35、《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李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36、《历史的选择——中国新闻改革30年》李良荣. [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或孙旭培著,《当代中国新闻改革》,人民出版社,2004年37、(美)迈克尔·舒德森《为什么民主需要不可爱的新闻界》[M]贺文发译,华夏出版社,2010或(美)查尔斯·埃德温·贝克《媒体、市场与民主》[M]冯建三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38、《媒介二十五讲》李彬,清华大学出版社39、《传播科技纵横》闵大洪著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40、《百年新闻经典》,颜雄,湖南大学出版社,41、《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黄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或(加)罗伯特·哈克特,赵月枝.维系民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2、《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写作与制作》〔美〕特德·怀特等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43、(美)罗纳德.J.康姆潘西《电视现场制作与编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44、(美)赫伯特.泽特尔《电视制作手册》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45、《经济学是什么》等“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系列,北京大学出版二、专业选读46、《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胡太春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47、《美国新闻史》,迈克尔·埃默里、埃德温·埃默里,新华出版社,2001年48、《不要这样写——对百篇新闻写法的商榷》郑兴东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49、《中外报纸编辑参考资料》郑兴东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50、《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李良荣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51、《李良荣自选集——新闻改革的探索》,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52、《陈力丹自选集——新闻观念:从传统到现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53、《媒介论争:19个重大问题的正反方辩论》,埃弗利特·E·丹尼斯、约翰·C·梅里尔,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54、《新闻的价值——信息时代的新思考》,[美]杰克·富勒著,陈莉萍译(又译为《信息时代的新闻价值》,展江译),新华出版社,1998年55、《报纸的良知——新闻事业的原则和问题案例讲义》,[美]利昂·纳尔逊·弗林特著,萧严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56、《新闻与正义一普利策新闻奖作品集》展江等编译海南出版社(1998)57、《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58、吴庭俊:<新记大公报史稿>59、《媒介.人.现代化》,陈崇山、孙五三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西方媒体“好新闻”的实践、理论及借鉴

西方媒体“好新闻”的实践、理论及借鉴
是 解 决 方案 吗? , 即以 ( ( 西雅 图 时报 的教 育 实验 室等 为 案例 来进 行 深入 探讨 当前媒 介环 境 下的新 闻发展 。 以正 面 报 道 为主 一直 是我 国新 闻媒 体 的重 要 报 道 方 媒体 的崛 起 , 又提 出了 “ 正能 量”的信息传 播取 向, 也有一
记者为主导, 同时鼓励民众提交线索或者文字视音频, 线
尼曼新闻实验室在2 0 1 5 年6 月推出报告 解决之道新闻学 上线下一起努力, 积极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 第三 , 部校共建新 闻学院过程中可 以把建设性新 闻
采写、 制作 和传 播 作 为一 项 重 要 的合 作 内容 。 目前 , 中宣
题、 舆论 监 督 的 功能 发 挥得 不很 充 分。 事实上, 处于 转 型 成他 们正 确 的传 播 观念 和 传 播行 为 。 具体 的方 法 , 可 以是
期的中国, 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 社交媒体崛起 学校 组 织学 生有选 择 地 对 媒体 上播 报 的 新 闻报 道 进行 再
NT E RN Ar { ONA L C OM MUNl C 芦 T l ON S
颜点
读者感觉更好 并喜欢这条新闻, 但对读者的行为意图和 容 , 其 二增 加传 统 主 流 媒体上 舆论 监督 的 内容 , 从 而逐 渐
实 际 行 为影 响 不大 。 研 究也 为记 者 如 何 在 新 闻故 事 报 道 中扮 演 更 活跃 的角色 , 以向受众 提 供信 息 和赋 权 , 提供 了
团体率先介入, 传统媒体和党政媒体后续跟进。 比如, 首
先在 主流 商业 网站 及社 区网பைடு நூலகம்推 出建 设性 新 闻栏 目, 鼓 励
民众参与, 在揭露问题 、 提 出问题的同时, 也要致力于解

西方新闻理论评析

西方新闻理论评析

西方新闻理论是指关于新闻传播的理论和方法的总称。

它主要涉及新闻传播的理论、方法、技巧和实践。

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包括新闻传播过程中的消息生成、传递和接收过程,以及新闻传播对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在西方,新闻理论的发展历程比较悠久,有许多杰出的新闻理论家和学者,如马克·吐温、伯尼·卡西莫夫、哈罗德·范·罗森伯格等。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闻理论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例如,互联网的出现对新闻传播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发生了变化。

同时,新闻理论也需要适应新的发展,对于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

新闻专业推荐书目

新闻专业推荐书目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生推荐阅读书目一、专业必读1、《论自由》约翰·密尔2、《论出版自由》约翰·弥尔顿3、《新闻学导论》,李良荣著,或黄旦《新闻传播学》4、《新闻文存》徐宝璜等著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5、《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徐耀魁主编新华出版社(1998)6、《报刊的四种理论》〔美〕施拉姆等著新华出版社(1980)7、《传播学概论》,施拉姆著新华出版社(1984)或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8、《传播学引论(增补版)》,李彬著,新华出版社,2003年;或《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9、《舆论学》,[美]李普曼著,华夏出版社;或《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陈力丹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

10、《权力的媒介》赫伯特·阿特休尔著华夏出版社(1989)11、《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童兵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比较新闻学:方法与考证》,张威著,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13、《西方新闻事业概论》(第三版),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14、《多种声音一个世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15、《市场新闻业》,约翰·H.麦克马那斯,新华出版社,2004年16、《中国近代报刊史》方汉奇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17、《中国新闻社会史》,李彬18、《中国电视史》》郭镇之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19、皮埃尔.布尔迪厄:《关于电视》20、《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孙玉胜著,三联书店, 2003年21、陆晔:《电视时代——中国电视新闻传播》22、《中国应用电视学》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23、《广播新闻业务》吴缦、曹璐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24、《全能记者必备》〔美〕朱利安·哈瑞斯等著中国新闻出版社(1988)25、《新闻采访方法论》艾丰著人民日报出版社(1989修订版)26、《新闻写作教程》〔美〕密苏里新闻学院新华出版社(1986)或《新闻报道与写作》(美)麦尔文.曼切尔27、《报纸编辑学》郑兴东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修订版)28、《现代新闻评论学》胡文龙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29、《当代实用公共关系学》,明安香著经济管理出版社,1991年30、《当代广告学(第八版)》,(美)威廉·阿伦斯著,丁俊杰、程坪、钟静、康瑾译,2005年31、魏永征:《中国新闻传播法纲要》或孙旭培主编:《新闻侵权与诉讼》人民日报出版社(1994)32、李河:《得乐园失乐园》33、方兴东、王俊秀.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34、《手机》,保罗·莱文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35、《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李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36、《历史的选择——中国新闻改革30年》李良荣. [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或孙旭培著,《当代中国新闻改革》,人民出版社,2004年37、(美)迈克尔·舒德森《为什么民主需要不可爱的新闻界》[M]贺文发译,华夏出版社,2010或(美)查尔斯·埃德温·贝克《媒体、市场与民主》[M]冯建三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38、《媒介二十五讲》李彬,清华大学出版社39、《传播科技纵横》闵大洪著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40、《百年新闻经典》,颜雄,湖南大学出版社,41、《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黄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或(加)罗伯特·哈克特,赵月枝.维系民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42、《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写作与制作》〔美〕特德·怀特等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43、(美)罗纳德.J.康姆潘西《电视现场制作与编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44、(美)赫伯特.泽特尔《电视制作手册》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45、《经济学是什么》等“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系列,北京大学出版二、专业选读46、《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胡太春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47、《美国新闻史》,迈克尔·埃默里、埃德温·埃默里,新华出版社,2001年48、《不要这样写——对百篇新闻写法的商榷》郑兴东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49、《中外报纸编辑参考资料》郑兴东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50、《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李良荣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51、《李良荣自选集——新闻改革的探索》,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52、《陈力丹自选集——新闻观念:从传统到现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53、《媒介论争:19个重大问题的正反方辩论》,埃弗利特·E·丹尼斯、约翰·C·梅里尔,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54、《新闻的价值——信息时代的新思考》,[美]杰克·富勒著,陈莉萍译(又译为《信息时代的新闻价值》,展江译),新华出版社,1998年55、《报纸的良知——新闻事业的原则和问题案例讲义》,[美]利昂·纳尔逊·弗林特著,萧严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56、《新闻与正义一普利策新闻奖作品集》展江等编译海南出版社(1998)57、《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58、吴庭俊:<新记大公报史稿>59、《媒介.人.现代化》,陈崇山、孙五三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传媒.新闻传播类入门书籍(传媒)

传媒.新闻传播类入门书籍(传媒)

1,《传播学原理》张国良/复旦大学出版社最薄的传播学读物,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知道传播学是什么,因此也显得内容单薄乏力。

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

据张国良亲自透露:这本书写得不好的原因是,作者之一的裘正义在结稿前三个星期才将它负责的章节交上来,从而使得文风来不及统一。

不过张国良在98年又有一本传播学问世,我没看过,好象复旦考博就指定了那本。

推荐指数:*2,《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本书的收藏价值大于阅读价值和使用价值。

对于初学者,分散孤立的论文集,反而容易找不着北;对于研究者,自然会去寻求整部专著,孤立的论文意义也不的大。

适合中等水平的读者阅读。

推荐指数:**3,《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出版社2001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一本普及知识的读物,作为新闻学的入门读物很好。

涉猎的内容丰富,论述也很饱满。

然基本框架却是上世纪80年代构建的,这已经是第4版了,新增的章节大多为李的博士生所写。

此书可以称为中国新闻理论第一书。

想使得“新闻有学”,就必须彻底颠覆以李良荣为首的“新闻学”体系,它是建立在宣传学框架上的。

推荐指数:必读4,《符号透视》李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彬哥哥少数能静下心来做学问的学者之一。

符号学是块难啃的骨头,没有一定的哲学、社会学、语言学功底根本啃不下来。

真实难为彬哥哥居然能将符号学的书写得文才奕奕。

推荐指数:***5,《媒介分析》张咏华/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英语好的学者就是占便宜。

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总是推荐张咏华,我说,我把这本书借你吧。

推荐指数:***6,《中国当代理论新闻学》丁柏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此书在李良荣的监督下完成,不谈新闻学基本理论,只谈与现实理论,如市场经济,如WTO等。

代表了老丁的最高水平,其实说白了,也就是其前作《新闻理论新探》的新发展。

其中南大青年学者夏文蓉所写的三章内容煞是精彩。

李良荣教授还特地为此书写了一个书评,不过要是对书评仔细研究的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李大教授根本没看过此书。

反思西方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

反思西方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

反思西方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作者:肖涌来源:《新闻爱好者》2009年第24期摘要:新闻自由、客观公正、真实和社会责任是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理想话语,也是资产阶级新闻观的核心。

新闻的客观公正是一个值得怀疑的命题。

无论是批判学派的代表格拉斯哥媒介研究小组的研究,还是经验学派“把关人”理论都显示了新闻的选择性和偏见性。

由于媒介是现实的幻影,新闻真实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西方新闻界所选择的“真实新闻”往往是表象上的真实,其目的是为其阶级服务的。

新闻是政治知识的一种提供方式,也是参与政治生活的潜在激发因素之一。

经验学派的“议程设置”则更加从定量研充上证实了所谓的社会责任不过是当权的利益集团利用新闻进行社会控制的手段。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新闻自由客观公正新闻真实社会责任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新闻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 inioumalism)是资产阶级新闻学的重要概念,是美国大众化报刊之后兴起的新闻工作理念和话语模式,是西方媒体所标榜的从业人员所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

新闻专业主义信守传播事实、真相或真理这一理念。

新闻自由、客观公正、社会责任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专业主义话语,也可被称为资产阶级新闻观的核心。

自从“新闻自由”这个口号在1644年约翰·密尔顿的《论出版自由》中被提出,西方新闻界就一直宣扬拥有新闻自由。

新闻和出版自由通常被定义为“不受政府限制地传播理念、观点和信息的权利”,在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有关新闻和出版自由的条款中写道:“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新闻专业主义认为媒介是一个自然的没有任何偏向的工具。

媒介具有自主机制,因为自主,所以可以自觉地采取公正客观的立场,不偏不倚地进行报道,从而拥有真实性。

新闻专业主义讲求社会责任,“新闻具有社会责任感”。

新闻传播着知识,“新闻是政治知识的一种提供方式,也是参与政治生活的潜在激发因素之一”。

西方新闻理论的名词解释

西方新闻理论的名词解释

西方新闻理论的名词解释在现代社会,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西方新闻理论作为新闻学的重要分支,研究新闻传播的内在机制和规律,对于我们深入了解新闻的本质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西方新闻理论中的一些关键概念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

1. 新闻价值判断新闻价值判断是新闻报道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它指的是记者和编辑在选题、采访和编辑时,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观点对新闻事件进行评判,决定是否予以报道以及报道的程度和方式。

新闻价值判断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影响力、冲突性、稀有性、人性化等。

不同的新闻价值判断标准在不同的媒体和社会环境下可能存在差异。

2. 新闻门户新闻门户是指集成了多种形式、多个领域新闻报道的网站或平台。

它以集中和整合信息为主要目标,通过打造自身的品牌形象、内容布局以及与用户的互动等方式,吸引大量用户访问和使用。

新闻门户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密不可分。

它通过聚合各大媒体的新闻报道,为用户提供更加方便多样的新闻阅读和观点获取方式。

3. 新闻框架新闻框架是指新闻报道中的主题、角度和方式,它对读者对事件的理解产生重要影响。

新闻框架可以通过词语选择、标题、引语等手段来实现。

不同的新闻框架可能呈现同一个事件的不同解读和呈现方式。

比如,在报道某个法案时,一个新闻框架可能侧重于法案对民众生活的影响,而另一个框架可能更加注重政治角力和政府的决策。

4. 新闻来源新闻来源是指提供新闻报道信息的人、组织或线索。

新闻来源的选择与可信度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的质量。

对于记者和编辑来说,选择可靠的新闻来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可信的新闻来源通常具有专业能力、独立性和公信力。

新闻报道中,记者通常会引用和参考多个新闻来源,以增加报道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5. 新闻倾斜新闻倾斜是指新闻报道中对某个观点、利益或群体的偏袒或片面呈现。

它可能由记者或编辑的主观意识、媒体的立场、市场竞争等原因造成。

西方新闻理论的最新发展与理念

西方新闻理论的最新发展与理念

西方新闻理论的最新发展与理念【摘要】西方新闻理论在不断发展和演变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探讨了传统新闻价值观的挑战、后真相时代的崛起、数字化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以及社交媒体与新闻传播之间的关系。

未来,西方新闻理论可能会朝着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的方向发展,同时需要与实践相结合,重塑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这些新的发展和理念将引领西方新闻理论走向更加开放和创新的未来,为新闻传播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西方新闻理论, 传统新闻价值观, 后真相时代, 数字化媒体, 社交媒体, 新闻传播, 未来发展方向, 新闻理论与实践, 基本原则,重塑, 研究背景1. 引言1.1 西方新闻理论的重要性西方新闻理论在今天的传媒领域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不断更新和变革,新闻理论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完善。

西方新闻理论不仅仅是媒体从业者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知识,更是决定新闻传播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西方新闻理论的研究和探讨有助于揭示新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

通过对新闻报道、传播和接受过程中所涉及的因素和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不仅可以帮助新闻从业者更好地把握和运用新闻传播的规律,也可以为新闻传播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持。

西方新闻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新闻传播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新闻价值观和传播方式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变革。

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和探讨西方新闻理论的最新发展和理念,有助于拓展新闻传播研究的思路和视野,推动新闻理论的创新和完善。

西方新闻理论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对新闻传播规律的揭示和理论的推动,更在于其对新闻从业者和研究者的指导和支持,为新闻传播领域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1.2 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方式和形式正在发生巨大变革。

传统的新闻价值观已经面临挑战,传统的新闻机构也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压力。

数字化媒体的崛起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新闻传播的方式和效果。

考研新闻传播学之西方国家新闻理论

考研新闻传播学之西方国家新闻理论

考研新闻传播学之西方国家新闻理论西方国家的新闻理论包括以下几点:1、集权主义理论认为封建君主和特权阶级对报刊拥有绝对的统治权;报刊是封建统治阶级发号施令、维护专制政权的重要政治工具,严禁报刊批评政府;封建统治者拥有批准或限制报刊出版的特权,并有权监督报刊的活动和审查报刊的内容。

美国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在其专著《报刊的四种理论》中指出:“在那个社会里,真理不是人民大众的创造,而是几个处在指导地位上领导别人的聪明人的产物。

因此,真理是聚集在权力中心近旁的东西。

”报刊只要把“封建统治者认为人民所应知道的事情和他们坚认人民应当支持的政策”报道给人民就行了。

2、自由主义理论认为,人的理性是高于一切的,言论和出版自由是天赋人权的一部分,任何人都可以在报刊上发表意见,传播消息,而不应受到任何限制。

·自由主义理论构想人们想认识真理,并且愿意受真理的指导。

真理是通过各种意见的自由竞争而获得的。

每一个人自由地、甚至强烈地坚持自己的意见。

通过比较,看起来最合理的一种意见就会出现相对集权主义理论而言,自由主义理是一大进步。

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办报(刊)的自由市场”的观点在实践中行不通。

自由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垄断,资本薄弱的报纸无力与大报竞争,最后只能被淘汰或兼并。

3、社会责任论社会责任论认为,报刊自由涉及拥有者、公众和社会三者的利益。

报刊作为一种媒介,它的自由并不等于公众的自由,而社会应当保护公众的自由。

因此,公众的自由应当高于媒介的自由。

社会责任论社会责任否认绝对自由的存在,强调自由伴随着义务和责任。

强调自由伴随着义务和责任。

社会责任论提出了“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两个概念。

4、批判学派和民主参与理论反对新闻媒介的集中垄断和政府控制,主张受众和社会团体民主参与,共同享有使用新闻媒介的权利;主张将大规模的、单向的、专业化的、集中控制的新闻媒介变为小规模的、双向的、社区化的、受众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媒介。

西方新闻论证概念的五个维度及其现代性演进

西方新闻论证概念的五个维度及其现代性演进

的措 施 都 回天乏 术 。 美国转 而将 目光投 向 了其
他 国家 , 断通 过 印 钞 票 、 高债 务 上 限 、 制 不 提 限
他 国进 口等 各种 “ 人 利 己” 方 法 自我保 全 。 损 的
如 今 , 巴马 又一 拍 脑 门, 奥 想起 了 自己的“ 家 看
生意” — 卖军 火 。 —
所 组成 的 ; 二 论证 是 作 为 论 证 的 进程 或 行 为 的论 第
证 , 的 是 一 个 论 争 或 就 特 定 主 张 做 出论 证 的 过 指
程 L 。1 8 1 j 9 4年 , 贝 马斯 在 《 通 行 为 理 论一 理 性 哈 沟 和 社会 的 理 性 化 》 定 义 了论 辩 和 论 证 。 1 9 中 9 9年
( 美国经济 萧条 奥 巴马狂 卖 军 火》 《 的导 语
部 分 , 0l 2 1年 1 0月 3 日人 民 网 ) 0
W. 德 尔 ( h i o h rW. n a ) 在 此 基 础 上 廷 C r tp e Tid l 又 s e
收 稿 日期 :0 2一O 21 4一O 5
上 面这 段 话 是作 为 逻 辑 结果 的新 闻论证 , 是 但
作 者 简 介 : 华 涛 (9 3 ) 男 , 北公 安 人 , 江 师 范 学 院人 文 学 院 副 教 授 , 士 , 事 西方 新 闻理 论 、 治 传播 理 论 研 究 。 胡 17一 , 湖 湛 博 从 政
9 4
湛江 师范 学 院学 报 ( 学社会 科学 ) 哲 表 现形 态—— 显性 形态 和 隐性形 态 。
森 困境 ” 理 论 问题 。 等
关 键 词 : 闻论 证 ; 价 标 准 ; 代性 新 评 现

西方新闻理论评析

西方新闻理论评析

第一篇新闻理论探源一现代西方新闻学理论的演变1、权利主义新闻理论权利主义新闻理论代表着君主、教会等封建统治者的利益,认为个人作为个体是无能的,甚至是邪恶的,只有作为社会一员并绝对归属整天时,才能发挥真正的能力。

因此,个人思想和意见一定要服从组织意见。

2、自由主义新闻理论1644年约翰·弥尔顿出版《论出版自由》其主要论点如下:(1)人是理性的动物,应当相信读者有判断是非的能力(2)检察官的水平往往低于作者的水平,因此,对出版物的事先检查制度有害无益。

(3)禁止思想物的出版是徒劳的,3、社会责任论4、其他1)新新闻主义创始人是汤姆斯·沃尔弗,其主要观点是主张用写小说的方法写新闻报道,不限制虚构和小说化。

2)调查新闻学本世纪70年代的美国新闻学的一个流派,认为记者应主动捕捉重大社会黑幕丑闻作深入、系统的调查报道,力求揭示其深层背景,并从社会体制上寻找产生这些社会瘤疾和缺陷的原因,以促使对社会作一些改革。

3)精确新闻学最早由美国新闻学者菲利浦·迈耶在其著作中提出,主张运用现代社会科学的方法和新手段采写新闻,以保证新闻报道的准确和客观。

4)发展新文学70年代由发展中国家的新闻学者提出的,他们认为,西方新闻界应该改变传统的新闻价值观念,主义从事件发展过程,完整地报道事件;注意既报道突发事件,也报道非事件性新闻;尽力扩大报道面,全面反映发展中国家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进展和成就。

5)倡导新闻学提倡记者在新闻报道中表现出明确的党派立场。

6)多透视新闻学新闻报道不应只图猎奇而支离破碎地描述社会,而应该用透视的方法、形象、立体并完整地反映现实。

二西方传播学的起源及其流派1、所谓“大众社会”即西方研究者指“一种当工业化、都市化、现代化等逐渐改变社会秩序而使社会体制变迁的过程。

”大众社会的特征之一,即是一个以来媒介的社会。

现代传播现象的研究:1)库利:社会变革的进程“要通过各种影响的竞争以及适时宣传思想和行为的改革来促成。

西方新闻学理论评析

西方新闻学理论评析

西方新闻学理论评析自由主义理论:1,报刊不受政府干涉,政府采取措施保护新闻自由2,报刊拥有政府监督权3,意见的自由市场和真理的自我修正——核心原则4,客观报道——对事实的信念积极意义:反对封建专制对人主体性压制,尊重人的主体权利,反对真理为少数人垄断,强调人人皆可获得真理。

不合理:没有从人的社会实践,互动关系上把握人的主体意识,没有把人的本质放在辨证的动态矛盾中加以理解。

评析:实质是一种绝对自由观,马克思主义认为,新闻自由是阶级,历史,政治范畴,应坚持自由与法律纪律的统一。

社会责任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1,报业垄断导致意见市场被破坏2,报刊为迎合读者的低级趣味,社会危机严重基本内容:1,新闻必须真实,全面,理智的解释性报道2,报刊被要求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3,报刊要反映社会集团的典型画面,避免集团冲突,保护国家稳定4,报刊要澄清和提出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报刊要承教育者的责任5,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历史价值在于:纠正了绝对自由观的错误,提出自由必须以责任为条件,将报人,公众,社会权利进行区分,鼓励推行报业自律制度。

缺陷:将社会控制混淆于道德约束领域,指责抽象的“人性理性”时,又将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于“理性”。

责任主体的多元化也容易使责任走向虚无。

新闻的起源为什么说新闻起源于生产劳动实践?1.劳动力早期传播活动创造了新闻主体,并直接产生了主体对新闻传播的需要。

2.劳动力早期传播活动提供了现实内容:渔猎,狩猎3.劳动力早期传播活动提供了传播途径:手势,语言,壁画,火光新闻的本源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如何理解新闻的本源是事实?1,事实是第一性的,事实对新闻起决定性作用,种种事实是一切新闻报道的源泉和基础。

2,客观事实不依赖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新闻工作者必须尊重客观事实。

3,与事实相比,新闻是派生的第二性的,事实变成新闻要经过新闻工作者头脑加工,事实在前,新闻在后。

4,新闻所含有的各种性质,如政治性,时新性,重要性等,也同样被事实所决定。

第三节 西方主要新闻写作理论

第三节 西方主要新闻写作理论

特点
全方位信息 事实+分析+述评 内容具有广延性
表现形式
解释性报道 WHY 调查性报道 揭丑报道 预测性报道
写作要旨
选材重大 从多侧面、多角度展开新闻事实,写出报道 的纵深感
为什么 怎么样 意义如何
叙事与论理有机结合
解释性新闻的写作技法
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 大量地引用权威人士的观点以增强说力 大量采用文学笔法来报道现场
写作手法
脱胎于英国文学,回归 采用文学手法,重视对话、场景和心理描写,刻画 细节 通过新新闻向"读者展示真实的生活" "创造性非虚构写作" 内心活动描写,内伤 倾向于纪实的形式,倾向于个人的坦白,倾向于调 查和暴露公共问题,倾向于作者在自己作品中的卷 入
写作手法
不是纯客观地观察于报道新闻事实,而是注重记者 的参与,把记者的活动也融入报道中 记者 导游, 强调纪实性和体验性 摒弃单一的按时间顺序交代新闻事实的写法,采取 多场景、多画面巧妙组合的结构来安排与组织材料 大量运用小说、自传体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进行写 作,绘声绘色,生动有趣 作为历史的小说 采用合成人物的方法报道现实中的人 “塑造人物形 象”
解释性新闻侧重点
着重揭示新闻事件的含义,对方方面面的影 响 从明天的角度解读 联系的看事件 揭示本质
调查性报道
研究设想 辅助咨讯 具有文献意识 人际资源 研究方法 平行背景法 间接背景法 组织信息,撰写和改写稿件
调查性报道
保罗·威廉姆斯方法 构思 一次性情报、向日常信息源打听、阅读、利用突 发性新闻、从其他故事的角度来调查、对外界的直 接观察 可行性研究 存在哪些障碍?一名记者可以完成所有的调查吗? 是否存在对新闻机构不利的一面?调查能否被保密 ? 决定调查是否继续还是终止

第六章 西方新闻作品评析

第六章 西方新闻作品评析

• 对华政策不变
• 鸠山领导的民主党如在这次大选中赢得大多数议席而夺权的话, 民主党政权与现在的自民党政权对中国的政策是否有变化呢?8 月11日鸠山在东京的外国记者会上回答了记者的这一提问。他说, "自民党政权对中国的政策也有各种,小泉政权对中国政策严峻, 安倍政权以后采取的是前瞻性政策。对我来说,我想会加快这种 前瞻性政策,拿出勇气牢记对过去的反省,同时民主党持有比其 他政党面向未来的更高意识来推进中日关系。" • 虽然日本的大选一向争论的是内政政策,外交政策不成为争点, 但日本关注外交的人、驻日的外国人还是关注着这次大选后,日 本外交可能有什么变化。东京大学大学院法学政治学研究科教授 高原明生回答记者同一问题时,不假思索地说,不会有变化:" 因为现在自民党对中国的政策是十分友好的,现在两国之间没什 么问题。那么民主党还能做什么呢?现在两国之间是为了共同建 筑战略互惠关系,两国合作还是相当好。当然从日本的观点来看, 希望中国多点做有些事,比方说东海油田共同开发的问题,或者 日中历史共同研究,一直是等中国方面做动作。但是除了这些以 外,两国之间的对话,特别是安全方面的,或者有些省能源、环 境保护这些方面的合作、对话还是进行得比较好。所以没有什么 特别问题的情况之下,我觉得下个内阁有可能是民主党的内阁, 但是实际的日本对中国的政策不会有大的变化。"
• 中国外包吸引力减退 • (《华盛顿邮报》2009年9月8日)
• 哈里· 哈萨奇安从事睡袋生意,他的公司在中国生产睡 袋,然后通过海路运到美国销售。但最近,他发现这 个数学模式不灵光了。随着燃料价格屡创新高,标准 的40英尺集装箱运费已从2000年的3000美元上涨到如 今的8000美元,这压缩了利润空间。于是,今年夏天, 哈萨奇安将生产基地转移到美国的亚拉巴马州。 • 不断上涨的能源成本、美元不断贬值及通胀正在挤压 美国生产商所称的“中国价格”———中国制造商曾 经能提供的40%至50%的成本优势。美中贸易失衡正 开始自我纠正,中国出口不断下降,美国出口则在增 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新闻理论探源一现代西方新闻学理论的演变1、权利主义新闻理论权利主义新闻理论代表着君主、教会等封建统治者的利益,认为个人作为个体是无能的,甚至是邪恶的,只有作为社会一员并绝对归属整天时,才能发挥真正的能力。

因此,个人思想和意见一定要服从组织意见。

2、自由主义新闻理论1644年约翰·弥尔顿出版《论出版自由》其主要论点如下:(1)人是理性的动物,应当相信读者有判断是非的能力(2)检察官的水平往往低于作者的水平,因此,对出版物的事先检查制度有害无益。

(3)禁止思想物的出版是徒劳的,3、社会责任论4、其他1)新新闻主义创始人是汤姆斯·沃尔弗,其主要观点是主张用写小说的方法写新闻报道,不限制虚构和小说化。

2)调查新闻学本世纪70年代的美国新闻学的一个流派,认为记者应主动捕捉重大社会黑幕丑闻作深入、系统的调查报道,力求揭示其深层背景,并从社会体制上寻找产生这些社会瘤疾和缺陷的原因,以促使对社会作一些改革。

3)精确新闻学最早由美国新闻学者菲利浦·迈耶在其著作中提出,主张运用现代社会科学的方法和新手段采写新闻,以保证新闻报道的准确和客观。

4)发展新文学70年代由发展中国家的新闻学者提出的,他们认为,西方新闻界应该改变传统的新闻价值观念,主义从事件发展过程,完整地报道事件;注意既报道突发事件,也报道非事件性新闻;尽力扩大报道面,全面反映发展中国家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进展和成就。

5)倡导新闻学提倡记者在新闻报道中表现出明确的党派立场。

6)多透视新闻学新闻报道不应只图猎奇而支离破碎地描述社会,而应该用透视的方法、形象、立体并完整地反映现实。

二西方传播学的起源及其流派1、所谓“大众社会”即西方研究者指“一种当工业化、都市化、现代化等逐渐改变社会秩序而使社会体制变迁的过程。

”大众社会的特征之一,即是一个以来媒介的社会。

现代传播现象的研究:1)库利:社会变革的进程“要通过各种影响的竞争以及适时宣传思想和行为的改革来促成。

”2)杜威的经验唯心主义:真正的思想史行动的可行的前提。

现代的责任是将信息社会化,实现信息对于社会实践的意义。

3)帕克对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在某种意义和某种程度上,个人能通过传播接受其他人的态度和观点;是用人们之间的理性和道德秩序代替单纯心里和本能的秩序的过程。

”传播学“四大先驱”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理论”:即信息先由大众传媒传播到舆论领袖,然后再由舆论领袖向社会大众扩散。

拉斯韦尔提出了5W理论。

卢因“团体动力学”霍夫兰“靶子理论”2、传播学的演进及主要理论1)早期二、三十年代的“魔弹论”2)六、七十年代传播的研究中心侧重于传播的发生和效果与长期的社会文化和社会意识的相互关系;媒介组织体同社会以及受众的关系;受众的选择和反应与社会心理、个性心理的关系等。

第二章西方国家新闻传播研究的主要特点一、近代新闻事业和新闻研究的先驱近代印刷术的真正普及与推广起源于德国。

1609年,第一批定期出版的报纸出现在德国。

1650年,德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份日报,即莱比锡《收入新闻》。

但是,17世纪上半叶,由于德国封建势力的夫妻,对刊物的登记审查制度十分严格,报业陷入困境。

1665年英国牛津出现了第一张报纸《牛津公报》,该报自24期起迁至伦敦,改名为《伦敦公报》,为英国政府的正式公报,这是世界上迄今仍在出版的最古老的报纸。

意大利在罗马帝国时代产生了欧洲第一份官报《每日纪闻》。

1777年元旦,发过第一张日报《巴黎新闻》创刊。

1783年美国第一份日报《宾夕法尼亚晚邮报及每日广告报》1873年中国人办的第一份中文日报《昭文新闻》综上可见,西欧主要国家确实是世界近代新闻业的先驱。

1845年,德国学者普尔兹写了世界上第一部新闻学专著《德国新闻事业史》。

1895年,德国教授赫在海德堡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新闻研究所。

在德国的传统观念中,新闻业是一种“开放性的凭天份的职业”。

因此,德国新闻工作者长期以来唯一必须要求的条件是:新闻工作的天份。

新闻教育上的重在职培训轻理论教育的倾向,带来了西欧新闻传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特点:传播研究与新闻实践相分离。

二、新闻自由的发源地以英国为代表的新闻自由的发展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要求出版自由的阶段。

英王亨利八世(1509-1547)是最早明令管制出版物的第一位统治者。

1528年陆续颁布命令,限制外国出版商在英国开业、建立皇家特许制度。

直到1644年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第一次明确提出“出版自由”的口号。

而将此作为斗争的是约翰·利尔伯恩,他主张出版自由是人民的“天赋权利”。

1662年,英国国会制定了出版法案,1694年废止。

第二阶段是争取意见自由阶段。

18世纪英国统治者压制意见自由的主要手段是设立山东诽谤罪名和禁止报道国会消息。

威尔克斯在其刊物《北不列颠》中首次指名道姓地报道或批评政府要人,虽然屡遭迫害,但引起了民众的共鸣,迫使国会于1868年通过法案,策划过女人记者报道及批评国会的行动,不构成煽动诽谤罪。

第三阶段为争取新闻自由阶段西欧国家继美国报业后,在本世纪40年代正式提出了人民的“知晓权”问题,主张公民有知悉、获取信息包括官方信息的自由与权力。

三、批判学派的大本营传播学的研究源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重微观研究、实证研究、实用研究的传统学派,也成经验学派。

西欧在引进美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渐在70年代后成为世界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大本营。

欧洲学者传播研究的主要特点是:1)重宏观研究欧洲批判学派认为大众传播史一个与社会环境不断惊醒交换的动态平衡的社会大系统。

因此,他们注重从传播环境的诸因素中宏观地研究传播行为和传播现象。

2)重思辨研究以美国为代表的传统学派在传播研究上,带有明显的实用性、功利性和商业性。

因而缺乏足够的理论性、系统性和概括性。

欧洲传播学者则增加了浓重的思辨色彩。

欧洲主要的几个研究学派:1)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为阿多诺、霍克海默和马尔库塞等。

他们认为,普遍的、商业化的大众文化是垄断资本取得这一成功的主要手段。

2)社会文化学派其主要根据地是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现代文化研究中心;研究重点是大众文化。

该学派试图理解大和总文化在特定社会群体中所赋予的意义和位置。

3)政治经济学派从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政治经济学观点、特别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观点出发研究传播媒介。

这一学派强调意识形态对于经济基础的依赖作用,因而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所有制结构的定量分析和对媒介市场力量的运作方式上。

4)独霸理论学派它承认在传播领域中意识形态对于经济基础有更大程度的独立性。

主要研究方法是,运用符号学和结构学的分析手段来揭示媒介的隐藏含义和潜在的含义结构。

5)功能学派这一学派认为,社会史一个“有机”结构,它由各个部分或子系统构成。

强调大众传播在社会整体中的信息功能,而弱化其政治和意识形态功能,认为大众传媒在既定的政治规则内,具有自我导向和自我矫正功能。

四、美国大众传播理论研究特点1、实用主义20世界初,美国实用主义创始人威廉·詹姆出版了《实用主义》一书,他的实用主义以从追求真理为目标。

约翰·杜威的使用注意则提出要用哲学改造社会,因此,他把大众媒介视为美国政治与道德的代言人。

2、效果研究有四个分析媒介影响的效果研究模式令人注目。

它们是:议题设置、沉默的螺旋、知识差距和依赖模式。

效果研究是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于1948年提出的,这一命题应用了实用主义方法,也接纳了实用主义关于真理的实用性观念。

美国大众传播的效果研究,最初从关注社会道德理论开始而产生了研究的实用价值。

在后来诸多建立在实证基础上的传播模式,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对大众传播过程的描述与解释,缺少否定精神和批判意识。

按照实证的观点,模式具有四大功能:1)构造功能----模式可揭示各系统之间的次序及相互关系,使人们对研究对象获得整体形象的认识。

2)解释功能----模式可以用简洁方式,提供相当复杂和含糊的信息。

3)启发功能-----模式可以引导和启发人们关注某事物的过程或一个系统的中心环节。

4)预测功能-----模式业已预测事件的过程与结果。

除此之外,模式还应具有一种批判功能。

五、日本新闻与大众传播研究特点日本的新闻学研究大体经历了近代新闻学(报学)、现代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与社会信息学四个发展阶段。

1、报学研究二战前后,日本学者的研究重于新闻本质论的分析,在这个时期里,新闻理论研究一方面侧重于研究报纸的社会起源与发展、报纸的经营与运作、报纸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侧重研究新闻报道活动的特性和新闻报道的规律性。

2、现代新闻学二战后的过渡时期的日本新闻学研究,实际上时德国新闻学体系的抽象思辨理论研究与大众传播实证应用研究并存。

3、大众传播时期60—80年代,研究活动的特征:系统的理论介绍和深入开展的研究;具有批判色彩的综合结构论兴起;重视受众、受传过程和传播效果研究盛行一时。

4、社会信息学研究时期90年代,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以一种综合立体的社会科学观念,关注新闻传播事业和各种信息传播媒体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逐步侧重研究社会的整体发展问题。

第二篇主要理论评介一、新闻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世界新闻史上最早提出的新闻价值观念来自于德国人朴瑟,他提出了选择新闻的主要标准是异常性和重要性。

后来,德国学者斯蒂勒在1695年还明确提出了新闻的新鲜性、接近性、显著性及消极性等。

但是,西方新闻价值观念的真正形成,还是伴随着美国政党报刊的逐渐衰落、大众报刊的蓬勃兴起而发生的。

李普曼在其1922年出版的名著《舆论学》中首次提出“新闻价值”这一概念。

他明确提到突发事件、地缘接近性、个人影响与冲突等新闻价值要素。

60年代,格尔腾和鲁基考察了“事件”变成“新闻”的奥秘,并论列了新闻的12个要素:频率、门槛、无歧义、有内涵、吻合、出乎意料、连续性、构成性、涉及重要国家、涉及重要人物、涉及人事、涉及负面影响。

至此,基本一致的新闻价值理论已经明确地形成。

二、新闻的定义约翰·博加特的定义“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在大众报纸时期,趣味性和反常性是资产阶级报刊界定新闻的主要标准。

20世纪30年代初《纽约先驱论坛报》城市版主编沃尔克提出,新闻有赖于3个W:women、wampum(钱财)、wrong-doing(坏事)。

在美国新闻报道特别是美国新闻报道逐渐形成两种基本倾向:一是渲染消极现象。

而是忽视深层问题。

70年代中期,美国社会经历了三大危机:越战失败、水门丑闻和信心危机。

在人们的思辨中,对新闻的定义也产生了进一步的认识,具有代表性的如下:麦道格尔“对事件的报道,而不是事件本身固有的什么东西”,这一定义的优点是明确了新闻(第二性)和事件(第一性)的互相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