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勤动脑、善思考”的习惯

合集下载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在当今社会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思考能力不仅是学生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更是他们在未来职业和生活中取得成功所必备的能力之一。

因此,教育机构和教师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这个目标。

首先,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教育机构和教师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好奇心是人类思考的源泉,教育机构和教师们应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实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实地考察等,可以让学生在亲自体验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此外,教师们还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情境,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质疑,从而培养他们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育机构和教师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逻辑思维来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教育机构和教师们可以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学习修辞手法和逻辑结构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此外,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过程中,教育机构和教师们也应该注重开展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的活动。

通过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学会相互交流和合作。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思维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由于思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思考角度和方式,因此,通过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学生可以从他人的思考中获得启发,拓宽自己的思维领域。

最后,教育机构和教师们还应该通过启发性教学和情景模拟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启发性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它能够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

通过启发性教学,学生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

情景模拟是指通过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来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

通过情景模拟教学,学生可以在情境中进行推理和判断,从而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

学好数学学生要具备的七个良好习惯

学好数学学生要具备的七个良好习惯

学好数学学生要具备的七个良好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

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终身。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基本的学习习惯呢?第一,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当前,有的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教学,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

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

第二,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学数学离不开思维,没有数学思维,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

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实质上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家思维活动的成果,并发展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向数学家的思维结构转化的过程。

数学教师不仅要教知识,更要启迪学生思维,交给学生一把思维的金钥匙。

因此,在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

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课外学习时,也要帮助学生克服边学习边玩、边学习边吃东西等不良习惯。

第三,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往往由教师进行小结或优等生作答,大部分学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机会。

素质教育要求,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

教师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第四,多动脑,勤动手的习惯。

科学家的故事教案

科学家的故事教案

《科学家的故事》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前人科学发明的过程,培养学生勤动脑、善思考的行为习惯。

2、知道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了解科学家的成长故事,学习科学家高尚的品质。

3、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树立动手动脑解决生活问题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科学家、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好品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生活问题的积极态度。

学法指导:讲授法活动法启发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科学家画册各种资料小红花白纸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上课前放映好幻灯片首页,让学生静息,控制课题纪律。

利用第二张幻灯片上的“灯泡”图片导入新课。

让学生通过“灯泡”来展开想象。

“请小朋友们看白板,看到这个灯泡你们想到了什么?”引出爱迪生,对爱迪生进行简要介绍:爱迪生是位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他有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

被称为“发明大王”。

讲授新课爱迪生的故事:(一个大雪天的夜晚,爱迪生的妈妈突然生病了,爸爸急忙找来医生。

医生说:故事:“你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需要开刀做手术”。

那时候只有油灯没有电灯,油灯的光线很暗,一不小心就会开错刀。

爱迪生突然想起一个好办法,他把家里的油灯全都端了出来,再找来很多小朋友拿来镜子放在油灯的后面,让医生顺利的做完了手术。

医生说:“孩子,是你的智慧和聪明救了妈妈。

”爱迪生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我要制造一个晚上的太阳。

”)请学生拿出课前搜集好的资料放在桌子右上角,老师来检查。

请收集到爱迪生资料的同学讲讲爱迪生的故事。

老师放映幻灯片,出示“爱迪生的故事”这张幻灯片让学生欣赏。

学生将完后奖励说得好的学生一朵小红花。

读儿歌带学生有节奏地拍手读课本第63页的儿歌,读完后教师简单讲解。

引出今天的“故事会”。

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的故事?来讲一讲吧!”同时放映幻灯片。

人教版《生活生命与安全》二上 11 思维真奇妙 教案

人教版《生活生命与安全》二上 11 思维真奇妙 教案

11 思维真奇妙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感受思维的奇妙,培养学生爱思考、勤动脑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图文结合学习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训练小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爱思考、勤动脑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回形针。

◆心里聚焦通过“发现回形针的用途,这一游戏,让学生感受思维的奇妙,激发学生勤于动脑的意识。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第一自然段课文,让学生理解一物多用。

为“发现回形针的用途”这一游戏做铺垫。

教师要引导学生分组游戏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围绕“你们发现回形针的用途有哪些?有什么奇思妙想”深入展开,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游戏中,要求学生注意:不允许有任何批评意见,欢迎异想天开,要求的是数量而不是质量。

◆心灵视窗通过评比“异想天开”小能手,让学生高手思维带来的快乐。

在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完成评选活动。

通过活动,激励小学生尽情地想象,训练其发散思维。

◆心灵氧吧让学生了解、学习和掌握思维训练的方法,使思维更加灵活。

教师要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对思维训练的方法进行指导,其中部分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思维水平,适当调整,使学生更弈理解、掌握。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还有哪些可用的方法来帮助自己训练思维?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对各组提出的有价值的方法进行适当归纳、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总结适合自己的、有效的训练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将其运用于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改善思维。

◆心海启航活动中,教师首先要作适当说明,帮助学生了解活动的要求,其次,教师要创设适合学生发挥自身创造性的环境,学生画的画,编创的故事只要符合逻辑,不管情节如何离奇,都应该得到肯定;最后,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特别是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并进行讨论交流,以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

信息反馈:。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现代社会对于个体的要求不仅仅是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更加注重培养人的综合能力,其中思考问题的能力被认为是重中之重。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如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培养方法。

首先,要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必须在学校的教育中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强调对知识的灌输,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很少有所涉及。

然而,思考问题是个体主动进行的活动,需要经过多次的实践和反思,才能不断提高。

因此,教育者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从被动思考到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并在实践中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养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自由度,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索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勇于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想法和观点。

同时,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实践和验证自己的创新想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除了学校的教育,家庭和社会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庭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和支持,在孩子对问题进行思考的时候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帮助。

同时,社会也应该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给予学生展示和实践的机会,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发现问题。

总之,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应用,更是对问题本身的理解和思考。

通过教育者的引导和培养,学生可以逐渐形成独立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版 小学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 第14课《勤于动脑》教案设计

新版 小学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 第14课《勤于动脑》教案设计

新版小学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14课《勤于动脑》教案设计设计背景学会思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在的学生一个普遍的弱点就是依赖性比较强,学习时懒得思考,遇到问题总希望父母给自己解出答案,即使是一些学习较好的同学,也只是满足于老师怎么讲,就怎么做。

因此,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动脑,帮助他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帮助他们克服内部或外部的困难和障碍,使他们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知道一些勤于动脑的格言、故事,认识到勤于动脑的意义。

2.明白做事是否动脑筋,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主动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

3.注意发现和采用好的方法,学会开发自己的大脑。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脑的习惯,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障碍,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准备一个有关勤于用脑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教给学生开动脑筋的办法。

教师:勤于动脑,能使我们变得越来越聪明,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这样开发自己的大脑:A、学好各门功课,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这是开发我们大脑的基础。

B、多动脑筋,勤于思考,遇到难题,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学会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C、动脑又动手,因为劳动可以开发大脑的智慧,在劳动中,我们要观察、思考和动手,从中获取知识、扩大眼界,人也变得越来越聪明了。

二、导入新课(一)心情话吧1.让学生阅读材料,了解徐文长善于思考的故事。

2.分享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徐文长面对问题是如何思考的?3.总结归纳,进而引入课题:徐文长真聪明,同学们,你们也想有个聪明的大脑吗?今天,我们讲勤于动脑,思考使人聪明的道理。

(二)心海导航1.阅读体验。

让学生阅读材料。

2.分享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刀不磨不快,脑不用不灵”这是为什么呢?大脑是如何思考的?3.总结归纳。

在学生动脑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支彦博能够顺利解决难题是因为他肯动脑,勤于思考。

7.勤奋学习善于思考

7.勤奋学习善于思考

第七课勤奋学习善于思考教材分析: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它能充实人的头脑,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获得新知;但学习也是一件艰苦的事,会遇到各种困难。

因此,要学好知识非下苦功夫不可。

三年级学生比较贪玩,学习时缺乏刻苦精神,很难做到勤奋努力,特别是遇到困难,怕吃苦,怕麻烦。

因此需要不断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鼓励他们勤奋地学好功课。

同时,学会思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引导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学习,在学习时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

当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不可能通过一节品德课来实现,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

本课的教育目的就是给学生一些要勤于思考的意识,告诉学生学习时勤于思考的好处,使学生产生愿意思考问题的愿望,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学习要下苦功夫,懂得只有勤奋学习,善于思考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2.、知道一些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故事,名言和谚语。

情感:敬佩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人,并愿意向他们学习。

行为: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尽量自己克服。

教法:1、用现当代小学生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事例教育学生,给他们树立榜样,最好是身边的。

2、适当给学生讲一些中国古代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故事,以激励学生。

3、教学前让学生寻找相关的事例,课上交流。

教学重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知道学习不是容易的事,要想学好非下苦功夫不可。

只有不怕困难,刻苦认真勤奋地学习, 学习时要多动脑筋,多提问题,注意采用好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

重点是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勤奋学习和指导学生如何勤奋学习善于思考。

教学过程:一、名言导入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句话。

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读读这两句话。

看看你能读懂它吗?▪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出处】《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注释】博学而志向坚定,好问而多想当前的事情,仁德也就在其中了。

三勤四环节

三勤四环节

“三勤四环节”教学法教案设计“三勤四环节教学法”定向·诱导勤动脑自学·探究勤动口讨论·解疑勤动手反馈·总结【说明】“三勤四环节教学法”,是通过“定向·诱导”“自学·探究”“讨论·解疑”“反馈·总结”四个环节的教与学,促使学生养成“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勤四环节教学法”的命名:动脑、动口、动手能力是学生学习的最基本的能力,也是最有效、最实用的能力,这三种能力培养好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所以,我们将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能力做为课堂教学的内核。

而“四个环节”则是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设定的。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学习方式,所以我们设定的第二个环节是“自学·探究”,第三个环节是“讨论·解疑”,这样就突出了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考虑到每节课都要有学习目标以及反馈、总结对课堂学习的重要性,就设定了“定向·诱导”和“反馈·总结”两个环节。

“三勤”是学习习惯和能力,“四环节”是学习方法和途径;“三勤”是内核,“四环节”是载体;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三勤四环节教学法”的提出,旨在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进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提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

促进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还课堂于学生,变“教堂”为“学堂”,变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听为师生互动,构建师生互动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愿意学习,能够学会,学会学习,促进学生从单一思维向复合思维发展,向深度、广度发展,为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勤动手善动脑,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勤动手善动脑,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科学探究科学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勤动手、善动脑的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种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

《新版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科学课程要注重学习内容与已有经验结合、动手与动脑结合、书本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理解自然与解决问题的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下面我谈一下在科学教学中对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的几点认识。

一、培养学生多动手、多动脑的习惯动手,即是实践。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这是教育最重要的原则。

在科学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同时让同学们学会合作和交流,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轮流做实验,调整他们的分工,调动大家主动参与的意识。

学生只有主动参与,才会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小节《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一课,为了让学生明白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作用,什么地方用定滑轮,什么地方用动滑轮合适,我先设计好实验步骤:第一步,用测力器测出钩码的重量;第二部安装定滑轮,利用定滑轮把这个钩码拉到一定的高度,观察测力器上所用的拉力和用力的方向,填好记录卡。

再把动滑轮装上,把钩码挂在动滑轮上,利用动滑轮把钩码拉到相同的高度,观察测力器上所用的拉力和用力的方向,填好记录卡。

先让任务完成较好的组,派员汇报本组实验得出的结果,再抽查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将数据接近的小组记录纸张贴在黑板上,指名同学分析归纳出结论: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一半,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此时同学们对实验结果有了清晰的认识,教师此时提问:定(动)滑轮会在什么时候使用?同学们不难在生活找到答案:升旗时不方便将国旗送到旗杆顶,可以使用定滑轮;往高处提重物,可以在上面安装定滑轮,人在下面向下用力就能把重物提起;起重机提很重的物体时,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

此时我抓住机会,再问学生:你能想个办法让滑轮帮忙,既可省一半的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吗?就激发了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同学们会有兴趣更深入地探究这个问题,开始研究下面的滑轮组实验操作,得到更大的收获。

思想品德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勤动脑习惯

思想品德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勤动脑习惯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人们对于教育方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众多的教育目标中,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而在这项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勤动脑习惯则成为了其中的一个关键点。

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勤动脑习惯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理解勤动脑的概念要想成功地培养孩子的勤动脑习惯,需要了解勤动脑的含义。

在小学生的课程体系中,勤动脑通常指的是保持大脑灵活运转的能力。

这种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注意力集中的能力。

2、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3、提高思维总结、分类、抽象的能力。

4、提高降低学习难度的技能。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勤动脑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孩子的大脑运转能力不够,他们在学习上的表现也会受到影响。

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勤动脑习惯,以保证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二、培养孩子的勤动脑习惯的方法1、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培养孩子勤动脑的重要方法。

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自己思考答案。

这样可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该注重指导而不是灌输,避免孩子对问题的机械应答。

家长还应该注意观察孩子提出问题的方式和态度,以及回答问题的思维过程,以帮助孩子处理好真正的难点。

2、多元化学习多元化学习也是培养孩子勤动脑的重要方式。

通过多样化的学科知识和方法,可以激发孩子的思维创新能力,并且更加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

家长可以通过提前慕名找到一些专业的教育机构或者课外兴趣班,让孩子去学习一些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知识和技能。

在选择以及安排学习计划时,要据实情况量力而行,要确保孩子有足够的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动力。

3、纠正教育方式当孩子在学习中出现了问题时,许多家长通常以负面评价的方式来激励和亲自教育孩子。

这种做法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自尊心,同时也会削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3《开动脑筋多想想》教学设计

3《开动脑筋多想想》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面粉的妙用,拓展思维。
通过故事,让学生明白我们要开动脑筋多想想,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样我们就更能脱颖而出。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用特定词语编写故事,感受思考的魅力。
用学生喜欢的哈利·波特的例子,引发学生思考,知道开动脑筋思考可以解决很多难题,可以进行很多创作。
课堂小结
英语中有一句常用的谚语: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每个硬币都有两面),它的意思是任何人和事物都绝对不是只有一种可能性。同学们,下次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请慢下脚步来重新思考:它有多少种可能性?有时候,不同的思考角度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第六种:用石头砸倒瓶子或者继续用石头把瓶子打破。
第七种:把瓶子用爪子推倒也可以喝到瓶子里的水。
第八种:还可以用麦秆、草枝等吸管式的植物茎吸水。
……
4、小提示
遇到事情我们要开动脑筋多想想,这样就能够想出更多、更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啦!
观看视频
思考发言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1、生活小镜头(展示漫画)
过年了,丽丽全家人一起回到了爷爷奶奶家。爸爸让丽丽带着弟弟为家里贴春联,并且要求她用不同的方法把春联贴到门上。望着家里的好几扇门,丽丽犯了难:除了用胶水和透明胶,难道还有什么其他方法吗?
13、阅读与感悟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悟呢?
在日常生活中,你也有过开动脑筋解决难题,或者开动脑筋进行创作的经历吗?分享一下吧!
分析漫画,思考问题
开动脑筋,分享发言
阅读故事,思考发言
编写故事,分享发言
阅读感悟
引导学生分析漫画,知道生活中碰到的所有事情不是都只有一种解决方法,只要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就能想到更多的妙招。
小时候,罗琳常常把自己想象中的事物写进剧本和故事中,并把它们送给朋友和妹妹看,或让她们表演,虽说内容有些幼稚、奇怪,但她的父亲却很欣赏,对罗琳充满信心。

如何让孩子养成逻辑思考的习惯

如何让孩子养成逻辑思考的习惯

如何让孩子养成逻辑思考的习惯在当今社会,逻辑思维能力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问题的本质,还可以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效率。

而要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养成逻辑思考的习惯,家长和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引导孩子培养逻辑思维,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游刃有余。

1. 从小培养观察力观察力是培养逻辑思维的基础,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比如让孩子观察家里花园里的植物生长变化、观察天空中云朵的形状变化等。

通过这些简单的观察,可以让孩子开始注意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2. 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在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家长不妨多给予一些鼓励和支持,即使有时候问题看似很简单或者很幼稚。

这样可以激发孩子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的欲望,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的意识。

3. 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可以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逻辑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4. 多进行启发式问答启发式问答是培养逻辑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

家长可以通过向孩子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推理和分析。

比如,“为什么会下雨?”、“如果没有重力会怎样?”等等。

这样可以激发孩子对问题深入思考的欲望,提高他们逻辑推理能力。

5. 鼓励孩子进行逻辑推理游戏逻辑推理游戏是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有趣方式。

家长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孩子年龄段的益智游戏或者谜题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进行推理、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样既可以增加孩子对逻辑思考的兴趣,又可以锻炼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6. 注重实践操作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实践操作同样不可或缺。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引导他们制定计划、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等。

通过实践操作,可以让孩子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学好 勤动脑

要学好 勤动脑

要学好勤动脑导读:本文是关于要学好勤动脑,希望能帮助到您!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一些学习勤于动脑的格言、故事。

2.知道学习是否动脑筋,具有不同的学习效果。

3.能举例说明动脑筋、讲究学习方法对学好功课的作用。

情感:敬佩学习上爱动脑筋的同学,并愿意向他们学习。

行为:1.学习时动脑筋思考。

2.对学习中或生活中不明白的东西有好奇心,能提出问题。

3.学习时注意发现和采用好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奋学习”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学会思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引导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学习,在学习时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

当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不可能通过一节品德课来实现,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

本课的教育目的就是给学生一些要勤于思考的意识,告诉学生学习时勤于思考的好处,使学生产生愿意思考问题的愿望,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现在的独生子女一个普遍的弱点就是依赖性比较强,这不仅表现在生活方面,也表现在学习方面,有的同学习惯于家长陪读,学习时懒得思考,遇到问题总希望父母给自己解出答案,即使是一些学习较好的同学,也只是满足于老师怎么讲,就怎么做,不能对所学的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

因此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勤于动脑的教育。

本课的教学要点是:知道学习时勤于动脑有助于更深入、更牢固地学好知识和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时要多动脑筋,多提问题,注意采用好的学习方法。

教法建议1.由于学生年龄所限,对动脑筋的好处还不能从道理上完全搞懂,因此教学时要通过事例、故事,从感性材料入手,通过对事例。

故事的分析让学生提高认识。

2.要注意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行为实际,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和正反事例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勤于动脑的好处和学习时不动脑筋的害处。

并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给学生以适当的行为指导。

教学设计示例第七课要学好勤动脑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一些学习勤于动脑的格言、故事。

勤动脑多思考的谚语

勤动脑多思考的谚语

勤动脑多思考的谚语勤动脑多思考是一种重要的品质,也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当我们勤于动脑多思考的时候,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下面,我将通过一些谚语来阐述勤动脑多思考的重要性。

第一个谚语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勤于思考,才能真正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如果我们只是机械地学习,没有思考其中的道理和意义,那么我们就无法真正掌握这些知识,也无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只有通过思考,我们才能够深入理解问题,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第二个谚语是“勤能补拙”。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勤奋努力,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

如果我们在学习或工作中遇到困难或挑战,我们不能退缩或心灰意冷,而应该勇于面对并努力去解决。

通过勤奋努力,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第三个谚语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这句话告诉我们,时机是宝贵的,我们不能错过。

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我们要敏锐地抓住它,不能犹豫或犹豫不决。

同时,我们也不能过分依赖机会的到来,而是要主动去争取和创造机会。

只有勤动脑多思考,我们才能够及时发现机会,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第四个谚语是“行百里者半九十”。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我们不能轻易放弃。

只有坚持下去,不断努力,才能够最终达到目标。

第五个谚语是“熟能生巧”。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够掌握一项技能。

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理论上,而不去实践,那么我们是无法真正掌握这项技能的。

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我们才能够熟练掌握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

第六个谚语是“万事开头难”。

这句话告诉我们,事情刚开始的时候往往是最难的。

当我们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碍,我们可能会感到迷茫和无助。

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克服困难,我们就能够逐渐进步,取得成功。

第三十二课《勤于动脑》(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心理健康四年级下册

第三十二课《勤于动脑》(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心理健康四年级下册

第三十二课《勤于动脑》一、教学内容《勤于动脑》是北师大版心理健康四年级下册的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动脑的重要性,培养动脑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动脑的重要性,明确动脑对于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主动动脑的习惯,提高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各种思维训练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动脑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动脑。

2. 如何通过各种思维训练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思维训练活动道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动脑的小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讲解:讲解动脑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动脑,如何培养动脑的习惯。

3. 思维训练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思维训练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动脑的经历和感受。

5. 总结: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动脑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勤于动脑》2. 内容:动脑的重要性、如何动脑、培养动脑的习惯、思维训练活动、小组讨论、总结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动脑的经历和感受的文章。

2. 让学生设计一个思维训练活动,并尝试进行。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认识到动脑的重要性,并且能够主动动脑,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动脑的技巧和方法。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在本课《勤于动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各个环节,确保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之间的高度一致性和连贯性。

“做个科学小达人”教学实录

“做个科学小达人”教学实录

“做个科学小达人”教学实录1.在对前人科学发明过程的了解中,培养学生遇事勤动脑、善思考的行为习惯。

2.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想象,初步尝试过有创意的生活。

3.通过想象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异想天开的快乐,通过动手做,感受动手的欢愉和创造的欢乐。

1.课前收集科学家的故事,并做课前调查。

2.准备科学小制作材料、七巧板拼图学具、课件等。

小学二年级学生一、通过不倒翁,引出聪明屋师:同学们,咱们先来一起猜个谜语:一位公公精神好,从小到老不睡觉。

身体轻,劲不小,左推右推推不倒。

生:谜底是“不倒翁”。

师:今天我就带来了一个不倒翁。

(摆动不倒翁)看着左右摇摆的不倒翁,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生:不倒翁为什么能够不倒呢?师:是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请组长拿出科學小制作材料,组内成员分工合作,边制作边思考“不倒翁为什么能够不倒”?(学生动手探究)师:大家做的不倒翁可真不赖,谁发现了不倒翁的秘密呢?生:不倒翁的底部有一个螺丝母。

生:不倒翁的底部是圆的。

生:不倒翁的底部很重。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你们已经发现了不倒翁的秘密。

你们动手又动脑,发现了不倒翁的秘密,真厉害!老师不仅将不倒翁奖励给你们,还希望你们做科学小达人,去聪明屋里作客。

(老师补充关于不倒翁的阅读材料:汽车在设计制造时,通过增加底盘占整个车体重量的比例,降低汽车的重心,可以使汽车在紧急刹车或者转弯时,保持平衡状态,避免撞车、翻车等危及生命安全的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用不倒翁原理提高了汽车的操控性能。

)二、走近聪明屋,理解努力的重要性师:聪明屋里住了许多聪明人,你们能根据提示来猜猜他们是谁吗?有一个XX人,他发明了电灯,他是谁?有一个英国人,他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他是谁?生:这个XX人是爱迪生,这个英国人是瓦特。

师: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对推动人类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那么瓦特是怎么做到的呢?(观看动画)生:瓦特看到烧开水时壶盖晃动,受到了启发。

07小学四年级-《爱动脑 勤思考》主题活动设计

07小学四年级-《爱动脑  勤思考》主题活动设计

《爱动脑勤思考》主题活动设计(四年级)【活动目标】1.体会在学习、生活中动不动脑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2.懂得遇到问题时,要动脑筋想办法,才能解决问题,取得成功。

3.培养学生动脑筋思考问题的习惯,学会主动思考的能力。

【设计意图】现在的独生子女依赖性比较强,这不仅表现在生活方面,也表现在学习方面,有的孩子学习时懒得思考,遇到问题总希望老师、父母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老师、父母怎么讲,他们就怎么做,人云亦云,不能对所遇到的问题和所学的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从小对学生培养进行善于思考的习惯。

本次活动准备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感知——通过独立思考和亲密的合作,亲手操作实验,引导孩子们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建纸桥”,感受动脑思考带给我们的乐趣;接着带领学生走近名人,感知名人勤学善思的优秀品质以及他们给人类和社会的进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通过榜样的引领再次冲击孩子们的大脑,感知勤于思考的魅力。

回忆——回忆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自己是如何爱动脑,思考问题的,有怎样的收获?导行——通过例举一些问题,考察孩子们的做法,从而对他们进行行为指导并告知具体的习惯要求,最后通过名人名言强化引领,启发孩子们以名人为榜样,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学会思考,逐步走向成功。

评价——根据“导行”部分的具体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及小组内的评价,教师定期进行评价和指导。

希望通过本次的活动,以此强化孩子们形成勤于思考的意识,告诉他们勤于思考的好处,使学生产生愿意思考问题的愿望,平时注重培养自己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资料准备】1.音乐《聪明的一休》2.学生自备几本书和一张A4或16K纸3.搜集名人故事《聪明的高斯》《水蒸汽的启示——瓦特的故事》和部分与善于思考有关的名人名言4.课件【活动流程】(活动准备)1.音乐渲染《聪明的一休》2.师生交流,调动起孩子们的情绪请大家开动脑筋,猜一个字谜,听好谜面:耳到,眼到,口到,心到。

(打一个字)谜底:聪好聪明的孩子,那么,在今天的活动中,老师希望大家真正做到耳到,眼到,口到,心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勤动脑、善思考”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
者和引导者。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如何让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那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加强思维训练,这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教学要想真正出成效,不能仅局限于教法的改变,而要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把语文教学的触角深入到学生
的思维领域,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

由此
看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是育人的重要内容。

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呢?具体做法有如下几点: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
良好的教学氛围的创设,是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的体现。

正如名人所说:语文课堂教学中,导思的过程,若起伏跌宕,充满有张有弛的流动感,若清新别致,能充溢着灵动和诗意的光辉,贝泌将营造出朝气蓬勃的课堂氛围,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将大有裨益。

那么如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呢?
1、精心设计导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其实就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开端。

精彩的导入往往能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成为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

例如:我在讲《口技》
课时,先创设教学情境一一播放录音《洛桑学艺》,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要求学生努力听,三分钟后让他们口述从中听到什么、洛桑表演了哪些内容。

紧接着启发学生:假如一个表演者,在舞台上两手空空, 他却能演奏出优美的blues,模拟出“泰坦尼克号”的汽笛声,弹出凄婉的《二泉映月》,他依靠的是什么本领?这在曲艺中被称作什么?
将学生不知不觉中带入了《口技》之中。

2、善于捕捉思想火花,因势利导激活思维,是创设良好课堂氛围、培养思维能力的又一策略。

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思维不够活跃,思路不够开阔,学习质量不是很高,表现在学习上,懒于动脑, 可是他们也时而闪烁出智慧的火花,教师应善于捕捉这一智慧的火花,点亮他们智慧的心灯,开启他们思维之扉。

例如教学《狼》一文时,师生都在大谈狼的狡猾、屠户的勇敢机智。

这是,平时成绩较差的一位同学小声道:“两只狼有合作精
神。

”我便叫他起来,请他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他胆怯地站了起来,低下头,不敢说。

我又进
步鼓励道:“老师认为你的观点很新颖,很有价值,你能说出来供大家借鉴吗?”听到这话,这位同学眼神中流露出了异样的光芒,颤声道:“老师,您不是说不以成败论英雄吗,狼虽然失败了,但它们配合默契,这种合作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听了这话,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而这位同学涨红了脸,两眼熠熠闪光。

此后,他经常提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

这一问一答,不仅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还打开了一扇封闭的智慧之门。

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加强学生思
维能力的训练,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感知一一体验一一理解一一运用” 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启发诱导,能使学生获得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核心还是思维能力。

如何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呢?笔者作了以下几点探索:
第一,训练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的速度快,对问题迅速作出反应。

敏捷的思维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形成的。

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持久地加以训练。

例如教《皇帝的新装》时,在初读课文后,可设计以下问题来整
体感知课文,并训练学生的快速思维能力:1此文的作者是谁?哪个国家的? 2、采用最简洁的话概述故事的内容。

3、作品中最可笑的人是谁?最可恨的人物是谁?最可鄙的人物是谁?最可爱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4、勾勒出人物的特点(每个人物不得超过十个字)。

通过抢答,评出优胜者。

这样,既让学生对课文有了全方位的整体了解, 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第二,训练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思维的独特性是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依赖、不盲从、不迷信,分析判断有独到见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索,努力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空间,从而锻炼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教师还要善于设计问题,所设计问题,既能给学生创造思索的空间,又能提供创造性思维的范例, 使学生明白“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的道理,让学生思维发展的历程在教师这盏智慧之灯的指引下顺利航行。

例如学习《藤野先生》一文
时,教师提出:“东京也无非这样”中的“也”是关联词语,可是前面又没
有句子,与谁关联?文章的第一句为什么要这样写?这看似平淡的地方,老师却提出了如此深刻的问题,学生马上陷入了思索。

顷刻,学生举手答到:“这句话有潜台词,前面省略了。

”又一个同学答道:“大清帝国日暮图穷,腐败不堪,作者才东渡日本寻求真理,而到日本看到的是中国留学生依然浑浑噩噩、醉生梦死,令作者义愤填膺。

”又一学生道:‘也’字蕴涵着作者无限悲愤之情。

”教师善于问, 学生善于思,在问答中授之设疑之法,于平淡中见疑,于无疑处生疑, 这样的思维成果才会有独创性。

三、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钻研和思考问题,对事物的认识不满足于表象,善于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的特征。

其方法是:抓住矛盾加以展示。

对立的事物互相排斥,容易引起思考,无论是文章的主旨,还是结构安排,或是细节描写,只要抓住课文的本身矛盾,就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学习《孔乙己》时,教师提出:“孔乙己既穿长衫为何站者喝酒?既穷为何穿长衫?”这一问挑起了矛盾,学生思想产生了碰撞,陷入了积极思考。

经过讨论,学生明白了“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这一笔实乃用心良苦,浓缩了孔乙己的整个精神世界和社会处境。

通过探究学生不仅理解了作品的深意,也学会了一种质疑探究的方法一一于矛盾之处生疑探疑,进而锻炼思维的深刻性。

总之,学生的“勤动脑,善思考”的习惯养成,需要老师课内外
积极地引导,老师既要在备课中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导思维,也要有很好的应变能力,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巧妙地引导,既保护学生的兴趣, 又能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获得思考的喜悦感。

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 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恰当地鼓励和引导,让“勤动脑,善思考”成为学生学习的风帆,扬帆知识的海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